七年级语文《马》《唐翁猎虎》人教实验版五四制知识精讲

发布时间:2019-05-04 19:38:59

七年级语文《马》《唐翁猎虎》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同步教育信息

. 本周教学内容

《马》《唐翁猎虎》

.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 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 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5. 掌握重点虚词、实词,做到会翻译课文。

.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2. 积累文言词汇。

. 知识分析

《马》

(一)作者介绍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二)结构分析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

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主题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四)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唐翁猎虎》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这部书是笔记体小说集,记载了很多鬼怪神异故事,题材广泛,文笔质朴流利。

(二)整体感知

《唐翁猎虎》记载的当属奇异之事。一奇在:官府出面组织猎户围捕,只“伤猎户数人”,而一翁一童出面马到功成;二奇在: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显然年老体衰;“一童子十六七耳”,年浅艺未必精。然配合默契,虎患顷刻即除。三奇在文章虽短小,容量却惊人,且情节设置巧妙,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三)文章结构

寥寥417个字,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先人伤于虎,亲人为报此仇辈辈苦练杀虎绝技。二是县令请唐打猎诛虎。

(四)结尾有什么作用,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解析:结尾一句用反衬的手法,道出了反复苦练的重要意义。作用有二:一是为故事增加传奇色彩,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巧之技,真正的超人的绝技是反复苦练的结果。”

在今天,这句话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适用于各行各业。对我们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习是快乐的过程,但是也要付出辛苦,一点辛苦都不付出,不可能有所成就,哪一个奥运冠军鲜花背后没有汗水和泪水。学习还需要反复的熟练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他,但手熟尔”,告诉我们的是相同的道理。

【典型例题】

. 基础知识: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悍( 伺(  

绊(   疮痍  )

(  庇荫  

劲(   忌(

相得益   面面相( 

2. 解释加点的字:

面面相__________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目疮痍__________ 慷慨以__________

. 填空:

1. 布封,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2. 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3.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

4. 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 )它的尾巴( )是垂着的,( )于它很适合。( )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 )它的皮肤( )很坚实,( )满生着厚密的短毛,( )还是十分敏感的。

. 课文精读:

(一)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二段: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 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被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鬃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1. 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_________。“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

3.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科学小品;散文;人类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对比;由衷赞美;深刻同情

.

(一)

1.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2.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二)

1.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 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3. 那些披着鞍鞯劳动的马,尽管受尽奴役,但剽悍豪迈的天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这些摆阔绰、壮观瞻的马所有的天性都丧失了,他们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侮辱。“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模拟试题】

. 阅读第四段: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理解:

1. 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并用本文的一个词来为这句话作注释。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马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 1. 第一句。

2. 驯良、豪迈、清心寡欲。

3. 把马和其他凶猛的食肉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更能突出马惹人喜爱的原因:它的驯良、豪迈的性格。

. 1.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高贵。

2.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3. 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绿色蝈蝈》通过介绍蝈蝈的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等,教会了我们一些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马》通过马的两种特性,表达了对自由的礼赞。

七年级语文《马》《唐翁猎虎》人教实验版五四制知识精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