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题(二)

发布时间: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二)10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1-10每小题各2分、118.30分)1请你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美观。(2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荸荠bíqí)招徕nái花团锦簇cù)责(jí)..B.炽热(chì)首(qǐ)亮(zèng文绉绉zhōuzhōu..C.苋菜(xiàn叱咄chìduō)造饮辄尽(zé)家焙pēi..D.哂笑(shěn解剖pōu齿(niè)口梅花(qìng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复活》B《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写出了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
C《马说》中作者先从反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从正面展开议论,由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归结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
D《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运用象征手法,使作
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含蓄、深沉、凝练。4、仿写句子。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人生如同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奉节秀美的山川水色,让海城沉醉其中,对“天坑地缝”,他即物起兴,赋诗....一首。
B.老师也追星,但老师追的和同学们不同,我就很佩服××作家,他的小说,刻画人物无不曲尽其妙....
C.有些人缺乏质疑的精神,做惯了思维的奴才,见到署上权威姓名的学说,就颔首低眉,曲意奉承,十足的奴才样!...
D.小健非常聪明,学习习惯又好,所以他的成绩在初2006级几百学生中是鹤立鸡...的。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他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破土动工,选定一个日子。C.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
D.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7选出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组。A、顽强地活、亲切交谈、努力地生长、热烈地拥抱B、令人刮目的风景、悬崖峭壁、高不足尺、叶疏花迟C、云缠它、雷电轰顶、酸枣树被征服、它不低头
D、数不尽的反击、铮铮铁骨、朗朗硬气、山前的桃树8、对于下列各句中标“——”的成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2、大黄蜂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3、我们的生活直幸福。4、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A、主语、补语、宾语、状语;B、状语、补语、宾语、状语;C、状语、补语、宾语、主语;D、状语、主语、定语、谓语、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主干找正确的一项.ABCD
我走的地方不少.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我的家乡是水乡。
母亲以手指轻触光滑流动的木纹。
主干:我走.
主干:咸蛋质细而油多。主干:我是水乡。主干:母亲触木纹。
10、生活有时需要婉言,下面你认为最委婉的一句是(A、怎么不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我用。B、快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拿给我用。C、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我用呢?D、能不能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借给我用一下。11、古诗文默写(8分,每题1
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2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
3)急湍甚箭,4、负势竞上,

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两句诗是:⑹、《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
⑺、《过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_______________;
⑻、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是______________
12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得体,好的还要富有文采。暑假一过,就是教师节了,请给你的老师发一条60内的短信,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把你的温馨祝福提前送给他(她)2分)二、
阅读理解。(共30分)
12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致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选文开篇写雨的目的是什么?2这是一幅非常美的图画,根据内容,这幅图可取名为什么?具有什么特点?2分)
3、这段文字作者写的虚景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标出)这虚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结合全文,这信心是什么?2分)

八年级语文月考题(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