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备战高考)

发布时间:2020-04-04 18:45:39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希望自己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3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3分)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5.(3分)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古琴 评书 昆曲 木偶戏

B昆曲 评书 古琴 木偶戏

C古琴 木偶戏 昆曲 评书

D昆曲 木偶戏 古琴 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4)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7.(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9.(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0.(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

 

七、作文(70分)

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希望自己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考生在作答前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意,选择合适的词语.

【解答】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带有贬义色彩。

机敏:强调洞察力,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敏锐:强调观察者本身,反应灵敏,目光尖锐。

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一般指情绪。浮躁:指急躁,不沉稳,一般指做事和心态。

强调与其他人不一样,并非强调观点、主张,不能用带贬义的标新立异

强调观察者本身,形容目光尖锐﹣﹣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而为敏锐

强调面对生活心态急躁,没有情感恼怒的意思,因而为浮躁

故选:B

【点评】解答词义辨析类的题目,需注意词义适用的对象和含义,这样更容易得出恰当的答案.

 

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分析】此题考查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在作答时需注意熟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A

借代,是指借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出现。比喻也是。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别。

借代仅仅是用代体来代替本体,重在指称,将本体化作一种可见的符号,意在揭示本体的特征;

而比喻用毫不相关的事物来使抽象的本体形象化,重在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A选项是将(他人)比作刀俎,将比作鱼肉,将他人之间抽象的关系形象化,因而为比喻的修辞手法。

BCD则将为借代,B尧舜来指代圣人C项用干戈来指代战争,用玉帛来指代和平D项用西施来指代美人

故选:A

【点评】借代的运用方式有几种:1,部分代整体;2,特征代本体;3,具体代抽象;4,工具代本体;5,专名代泛称;6,结果代原因;7,形象代本体.

 

3.(3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分析】解答本题需了解诗句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再结合实际运用语句,看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感情相符.

【解答】A.通过景象表达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与语境相符。

B.透过意象可知表达了诗人凄清孤独之感,与语境相符。

C.诗句选自李白《行路难》,表达作者对未来的积极寄望,与语境相符。

D.指春光已衰残,故非初春;另外,此诗句出自李煜的《浪淘沙》,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怀思,并非对江南的绵绵情思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需了解诗句出处,结合全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所运用的语句,看是否符合.

 

4.(3分)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分析】此题考查了语句的压缩和提炼﹣﹣以标题的形式,并且标题能够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解答】第一组,都是书名,可推测对应的是悦读生活,传达了读书的喜悦;

第二组,都是歌名,可推测对应的是那些花儿,传达了对往日的怀念;

第三组,都是对本我的探索,饱含哲学思想,可推测对应的是我思我在

故选:C

【点评】考生要学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给这一类书目拟定标题,传达文集的意义.

 

5.(3分)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古琴 评书 昆曲 木偶戏

B昆曲 评书 古琴 木偶戏

C古琴 木偶戏 昆曲 评书

D昆曲 木偶戏 古琴 评书

【分析】作答本题需要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传统文化之美.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几疑非傀儡可推测为木偶,故排除CD选项;再看高山流水,可知为伯牙与子期之约,伯牙善古琴,故排除A选项。

故选:B

【点评】考生不一定了解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而建议采用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4)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分析】文言文阅读题目解答,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就各题涉及到的内容重点阅读分析.

在具体解答过程中 可以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有助于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解答】1)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解答时结合文句理解判断.C项中目眚目生翳,是一种眼病,眼病疲惫不当,应解释为患病

2)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选项内容找到原文中对应的语句,认真分析,仔细比较.与D项内容对应的原文是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说明黄贞父没有参与断案,故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错.

3)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第(1)句中的结束、完结之意,xx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是回家之意;作连词,表目的;是希望之意;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

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4)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

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

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

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

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

故参考答案为:

1B

2D

3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

朋友拿经书中的考题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4书写要端正美观;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点评】文言文阅读最好是来回走:先通读全文,解答题目;在解答的基础上,再读文章,加深理解;最后审读确定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7.(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分析】1)考生需对李广这个人物事迹有所了解;

2)考生结合李广的事迹,结合词句中的意象,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1)上阙叙述了:李广罢官闲居时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反而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1,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2)下阙专写作者的感慨.作者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臣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臣的阴险和卑鄙,并以此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点评】考生平时需要了解著名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了解人物性格,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分析】诗文默写,在解答时要仔细回忆相关的诗文,并且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解答】1.夕揽洲之宿莽(重点字:洲);

2.引喻失义(重点字:义);

3.黄发垂髫(重点字:髫);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钩);

5.沧海月明珠有泪(重点字:沧);

6.早生华发(重点字:华);

7.不义而富且贵(重点字:义);

8.于无声处听惊雷.

【点评】平时结合语境背诵诗文,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9.(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分析】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解答】1)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就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第四段,阅读可知前文的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就是会明逢人就问何时开火的原因.

2)考查分析重要语句的内涵,能力层级C

第一句处于段,其内容是风光地说及十几年前的故事,结合语境中的得意可知它主要表现会明对过去的自豪;会明为什么总是谈及过去?结合前文,尤其是段的会明对和平的期盼,但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让会明失落,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说明会明精神上的无聊.

第二处在段,本段主要内容为会明养鸡,表现了他安逸、快乐的生活状态.

3)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能力层级D.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及主旨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处插军旗是在段,表明了会明的光荣经历;第二处是在段,表明会明的精神状态;第三处在最后,表明了无仗可打后会明的幸福感觉.插军旗贯穿情节的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全文的线索,表现了主要人物的经历及内心的期盼,这也正是小说要表明的主旨.

4)本题考查探究语句的意蕴、发掘作品内涵的能力层级F.解答时通过分析人物身份性格、情节安排及社会背景来分析文章的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分析和理解语句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分析会明是对谁微笑的,为什么微笑等等;考生可以分析会明前后的变化,对待鸡的前后的态度.

参考答案:

1)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争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2)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

3)文中多次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4)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点评】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0.(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

【分析】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C

首先确定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人不自在.文章第一段借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提出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是结论,点明人应该像孙悟空那样,在自在成人两难处境之间找到最佳位置;中间部分是本论,按照追求绝对自由而不得﹣﹣接受社会规范﹣﹣发挥能力、修心成人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力层级B

现代文阅读中多义词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如来佛的掌心在文章的第三段,本段的中心是“‘个体人必须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再抓住语句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不难作答.

紧箍咒在第四段,抓住语句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分析可知,金箍儿就是社会规范;分析只有把孙悟空的心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可知,紧箍咒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约束.

八十一难在第五段,只要抓住所在句子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内涵,能力层级D

西天取经在文章的第五段,其中心句就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及文章思路分析,收心养性接受社会规范并约束自己,这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的艰难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参考答案:

1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

接着写孙悟空的成长,发觉自己空间狭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的原因.

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成人的两难处.

2如来佛的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

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

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

3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点评】同学答题前,都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七、作文(70分)

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分析】该题围绕以这个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为切入点,围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两种观点进行立意;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是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的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够灵活应对,能够完成任务,就是合理有效的方式.如何围绕合理有效的传播,话多少不是依据,话的质量才是根本,所有创新的手段都要适应现代变化、快速的社会.

结合现实生活,可以讨论在与朋友和家人的沟通中,如何减少矛盾,强化沟通,构建和谐的关系,也可以讨论在创新层次上我们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沟通方式.

另一方面,彰显个性当中能够有创新更是一场双赢的方式.这个时代,我们要彰显个性,更要执着于更多创新的手段,那些能够拉近感情,彼此融合、构建良好关系的处理方式都是可以追寻的.

【解答】该作文题依然延续近几年高考的做法,力图体现思辨色彩,想在个性与创新两个词语上做文章.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作文材料: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此为第一层,俗语提出社会现象.注意是个转折.

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此为第二层,对于第一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拓展扩充,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补充解释.第二层的意思是,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问题.此为第三层,是对于提示语中转折的部分,结语评论.意思是,我们这样的自己的见解新的见解,或许是个性的体现,或许就是一份真知灼见.

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这篇文章的立意该这样来确定:1、写个性;2、写创新;3、写个性与创新的同向性;4、个性与创新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立意:1、我手写我心 2、不走寻常路 3、发出我的声音,在这世界里 4、各美其美 5、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6、永远走在求新的大道上 7、苟日新,日日新 8、创新,人生处处有捷径.

标杆作文一:

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

  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

  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

  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

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标杆作文二: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空.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全卷意蕴于是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前的山水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装裱以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

  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重.同

  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了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了,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

【点评】今年作文题的难点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首先是文章的立意.该作文重视辩证看待生活中各种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作文题审题固然不难,但是立意需要让考生思索一番.其次,在大部分考生的思考深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素材积累、文章布局和语言表达,就成了区分考生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砝码.就议论文而言,精当的素材、逐层深入的论述和富有智慧的语言应该更胜一筹;就记叙文而言,贴切的故事、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是取胜的法宝.当然,考生书写工整整洁,也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分.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备战高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