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发布时间:2018-08-24 16:23:21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及其在西部的有效推进

游建军,王成端,谢华,孙山

【摘 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西部地方高校将产生三大积极影响:(1)及时而直接的经费支持,为入选高校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2)特殊的教育政策倾斜,将促使入选高校成为西部高校的领跑者;(3)西部入选高校的基础能力及社会声誉由此而提升。推进该项工程应重点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关键词】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西部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游建军(1955-),男,四川绵阳人,四川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成端(1962-),男,四川广安人,四川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谢华(1976-),男,四川井研人,四川理工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孙山(1970-),男,四川南江人,四川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117);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CJF011044)。

【文章来源】高等教育研究,20141月第35卷第1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高校面临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薄弱、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整体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高校的局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中西部高校的办学能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2012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着重解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设施和办学条件滞后问题。这是国家整体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2012-2015年国家将投入100亿元支持

100所中西部高校建设。这一举措的出台与实施,无疑为西部地方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西部入选“工程”高校基本情况

“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重点支持中西部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西部占国土面积的56%,包括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公布的入选高校来看,西部共有45所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占西部普通本科院校的21.23%,占西部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8.32%;西部入选高校在省会城市的有38所,占84.44%,这表明省会城市的普通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质量等方面优势特色突出(见表1)。同时,西部入选

高校有6所“211”高校,分布在云南、宁夏、西藏、新疆、青海五省区。

优先纳入“工程”的西部高校,均在当地的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引领、辐射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入选的西部高校来看,综合类院校9所,理工类院校13所,师范类院校9所,财经类院校1所,农林类院校3所,医科类院校6所,民族类院校3所,艺术类院校1所。

总的来说,西部入选“工程”的高校,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国家重视的程度也前所未有,体现了国家解决东、中、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失衡的决心和促进教育公平与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期望。

二、“工程”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影响

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很难想象的。从2012年开始,国家设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重大建设专项,安排100亿元专项建设经费,重点支持100所高校(西部45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加强入选高校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西部地方高校的入选不仅仅是其社会声誉的一种提升,更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使西部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总体来看,“工程”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及时而直接的经费支持,为入选高校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西部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西部地方院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地方财政较为紧张,还不能完全满足地方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实施“工程”,明确了中央资金与省级、高校配套资金的责任及要求:中央资金原则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按照8∶2的比例配套的资金也要用于“硬件建设”。对于纳入“工程”建设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的经常性资金,鼓励由省级政府负责另行筹措解决,并支持高校调整结构,自筹资金支持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

对于纳入“工程”的西部高校,其关键在于获得国家建设资金的直接支持。对于许多入选的西部高校来说,如此多的经费投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许多高校总的支持资金超过1个亿。因此,办学经费的大幅增加,为入选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经费支持和保障。

2.特殊的教育政策倾斜,将促使入选高校成为西部地方高校的领跑者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调整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工程”实际上就是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协调发展的特殊教育政策,不仅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极大地提升了入选高校的士气。这种政策上的倾斜将促使这些学校成为西部地方高校的领跑者,成为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3.入选高校的基础能力及社会声誉由此而提升

“工程”的核心理念在于“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工程”的实施,有助于高校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有助于鼓励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并提升入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工程”强调“基础能力”的建设,即入选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的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能力与软件能力两部分的建设。“工程”坚持“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原则,支持入选高校重点建设本科教学实践当中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通过“工程”的建设,入选高校的本科教学条件必将得到明显改善,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必将显著提高。

当然,“工程”本身是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但在特殊背景下也说明国家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入选高校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区域优势、服务地方等方面的认可与肯定。同样,对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而言,入选高校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中西部高校中的佼佼者。正是由于这种显著的社会声誉的存在与影响,入选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引进、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社会捐赠等方面也将获得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声誉与区域优势地位。

三、推进“工程”应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

1.优先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与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工程”是基于国家战略布局的一次重大高等教育变革,也是继国家“211

工程”、“985工程”之后的一个高等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小211工程”,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发展体系的第二梯队高校的建设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先可以把入选“工程”的西部地方高校优先纳入省部共建高校范畴。教育部除了给予省部共建高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外,还要对共建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建设给予国家层面的扶持与宏观指导。其次,教育部应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可以采取每所“211”高校或“985”高校对口支持一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教育部可以在学科建设、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科研基金项目、资金分配、高水平教师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予以重点扶持,以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逐步缩小区域高等教育的差距。

2.加强国家财政经费的支持力度,解决西部地方高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纳入“工程”建设的西部高校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主要由省级政府管理,地方财政拨款也是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必然导致西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高等教育投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经费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应适当提高中央专项资金总量,每年重点支持入选“工程”西部地方高校的一到两个硬件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增强西部地方高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区域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教育立法,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责任,制定刚性的制约措施和问责制度,切实保障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对所辖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步增长。

3.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解决西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

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支柱,直接决定了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缺乏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西部地方高校更是面临“孔雀东南飞”的局面。留不住人才、引进不了高水平师资,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解决西部地方高校发展中的师资问题,需要中央、地方政府、学校

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第一,中央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人才向中西部流动的政策,使有志于献身落后地方发展的人士既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又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及设立专项资金等,保障高水平教师的物质待遇,鼓励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到西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针对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地方政府可以与地方高校共建共享、互利互惠,博士、教授、专家、学者可以享受地方政府津贴及住房等福利待遇,家属及其子女也可以享受优厚待遇,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二,西部地方高校也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围绕专家、学者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校要敢于放手培养师资、扩大国内外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合理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政策,真正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 靓.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公布[EB/OL].(2013-05-23)[2013-08-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305/152242.html.

[2][7]杨华,蒋锋.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比较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4,(4):13-15.

[3]张男星,王春春.向中西部倾斜 实现高等教育新跨越[J].大学(学术版),

2013,(1):4-11.

[4]百度百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EB/OL].[2013-0715].http://baike.baidu.com/view/88441

06.htm.

[5]百度 百科.教育 政策 [EB/OL].[2013-07-2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pYWRK22tabMacfZ-5OmAXJyzLwdA2nnBxk35s3JgR6VT3TOyZ7HrNzkbq7IRX16uEgbnS7OjeO9BdHW1jZy1a.

[6]梁辰,张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西部高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59-61.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