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日暮倚仗水边

发布时间:2014-07-23 08:01:30

日暮倚仗水边

  

  日暮倚杖水边

  王寂

  (11281194) 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河北玉田)人。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使等职。卒谥文肃。

  王寂是金代中叶的重要作家,工诗文。他生活在金朝的鼎盛时期,诗中有不少闲适情趣。例如:"吾爱吾庐事事幽,此生随分得优游。穷冬夜话蒲团暖,长夏朝眼竹簟秋。"(《易足斋》)但是由于他在户部侍郎任上曾以救灾不力贬谪南疆,因而后期也有一些抒发去国怀乡之思的作品。如:"擢贾之发罪莫数,君恩犹许牧边州。梦寻蓟北山深处,身在淮西天尽头"(《思归》)等,就是这种忧思愁绪的生动写照。元好问曾称他"专于诗",其"残梦关河鳌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元夕有感》),"五年风雪黄州闰,万里关河渭水秋"(《留别郭熙民》),都是为人传诵的佳句。《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寂诗境清刻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他的诗歌和散文对与其同时而稍晚的王若虚、李俊民都有一定影响。

  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拙轩集》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6卷,有光绪间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

  《日暮倚杖水边》赏析及争鸣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赏析】

  据《金史·河渠志》载:“(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画备御,而寂视被灾之民不为拯救,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民甚怨嫉。上闻而恶之,既而,……黜寂为蔡州防御使。救灾不力,获罪黜官,本属应当,但从作者这首作于贬官蔡州时的诗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诗人如此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旬是果;前旬写景,后旬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郁结在诗人心底的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的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一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的痛苦后,即使是辞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鳞鳞的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高考题】

  (20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屈原 白居易

  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比喻,写出愁绪之多之纷乱,化虚为实。羁绪领起全篇。

  【争鸣】

  金代文学家中较为人熟知的有蔡松年父子、王若虚和元好问,08年浙江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引入的王寂,确实让备考老师们着实陌生化了一下。笔者在杭州师范大学师从樊维纲先生研读唐诗宋词时,单记得有篇发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论文梳理过王寂的履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说脱脱们编的《金史》没有王寂的传记材料,蒙古人似乎很鄙薄王寂的人品。元人修的《辽史》、《宋史》和《金史》中,据说《金史》修得最好、最为用心。但关于王寂的史料,我们只能从元好问的《中州集》里找。王寂生活在金朝中期,官一直做到户部侍郎、代理礼部尚书;文名也很响,被誉为金代中期最重要的诗人、词人。何以不入《金史》?关键他是金代汉族文人中比较适应女真族统治的那类人的代表,换句话说他跟清初的安徽人张英父子差不多,很识乖。不仅没了同时代人蔡松年父子的故国之思,甚至屁股指挥脑袋地称与宋朝交界的准河一带为天边。王寂不为蒙古人所重,倒蒙08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卷命题者的青睐,也算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迹像吧!

  拿来检测考生阅读古代诗歌能力的这首《日暮倚杖水边》,是首很平庸的七言律诗,在王寂的诗作里并不出色,更不要说在整个中国古代诗作里了。写诗的那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王寂59岁,他犯了救灾不力的错误。黄河卫州段决堤了,中国历史上可以排名前十的好皇帝金世宗派王寂去救灾。王寂到了卫州,不先去救老百姓,反先去抢救国家财产,结果惹恼了百姓和皇帝,当年十月,被贬蔡州,做了蔡州防御使。他觉得很冤,在这首诗里大肆宣泄自己的这点不健康情绪——诗里谓之羁绪

  颔联中拿屈原、白居易自况,是极不恰当的。屈原是持不同政见,遭遇昏君楚顷襄王而被流放;白居易是越级上疏,僭越言事而遭贬。两人境况较王要凄惨。王以屈原自况,是在诬蔑金世宗是昏君;以白居易自比,则是怙恶不悛,不思悔改。可惜命题者告诉考生的是此诗用典精当,委实属有目无珠。

  至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参考答案羁绪的具体内容的解说,则多达五个小点,依次为: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牵强附会的苦心,纯粹出于自愚和愚人。

  采桑子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

  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

  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王寂善写情词,善写他人故事。这首采桑子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据载:唐文宗大和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高彦休《阙史》引用杜牧诗事)。遣词用意似有同感。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而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

  上片,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湖州梦似仿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更显含蓄朦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但见尘土满衣襟,难喜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后一句中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词意顿改。李诗言虽相隔两地,但情感相通,此则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亲相爱,一个字表达了多少惆怅,多少怨恨。一种沉重的失落感,命运乖桀,阴差阳错,无可奈何之情顿上心头。

  下片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感慨命运无情,时光空度,只留下一种深深的怨愤。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直接化用杜牧诗句,更是表达作者对绿尽疏阴落尽红的无奈,只能懊恼东风的无情。

  本词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此词与杜牧原诗相比,杜牧用绝句,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表现的意绪略显轻微,其妙于比兴,但只为我们提供一个大的情境。而此词则用长短句,参差交错,富有乐感,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且情感更深内容更详,恨约心同更为本词画龙点睛,神、情、意顿时毕现。

诗歌赏析:日暮倚仗水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