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发布时间:2012-04-22 09:18:20

第七章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一节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

2.能力方面:

1)通过国共合作原因与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讲述中共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使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当时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留下了隐患。由此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帮助学生装树立辩证看待历史的观点。

2)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其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而把阶级、个人利益置后的胸怀,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

4.学法指导方面:

1)在引导学生对国共合作的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时,让学生从共产党、国民党、共产国际三方面入手,学生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在讲述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时,指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权、民生三项内容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义义革命两个时期的不同,使学生理解新三民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以此使学生认识到比较问题时,需要找到事物的本质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重点。这个总是是本节的基础。而这一节又是全章的基础。所以必须首先搞清这一问题。原因方面:教材在本章导言中已经体现出来。如:国际、国内两大方面,特别是国内方面,又重点叙述了经济发展受阻,军阀混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斗争受挫后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各革命阶级的斗争及其结果,从而说明国共合作的必然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2)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是重点。教材在此重点介绍了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在分析这一内容时,应着力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2.难点分析:

1)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难点。此问题涉及到历史、现实两大分析角度,特别是现实角度又包括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三大方面,非常繁杂。而这一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国共两党合作形式是难点。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很难理解这一方式为什么是唯一可行的合作道路。党内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共产党员扩大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国民党的公开性和影响性使之只能接受这一形式;中共力量上还很有限这一客观事实,也决定了这一方式的必然性;这一方式也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改造国民党,使之真正变成代表各革命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一难点的突能上能下,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刻的理性思维。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混为一谈,认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就是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人民生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加,正是因为受到了苏联、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才产生的。所以,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其内容是发展了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课堂教学设计(音乐起:《国民革命歌》)

师:这段激昂的乐曲,把我们带回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板书第七章的课题)大革命又叫做每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它发生于1924~1927年。这场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就是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板书第一节课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指导学生阅读本章导言)

生:(思考并作答)

师:(总结)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极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大家想一想。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请同学们稍做回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革命要求的有哪几个阶级?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农民阶级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但归于失败,原因何在?

生:(说明)

师:民族资产阶级则通过改良、革命的方式进行过抗争,那么他们的局限又是什么?

生:(分析说明)

师:尽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但都归于失败。特别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夭折,使孙中山蒙受了空前的打击。看来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国民党要继续革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坚强的革命性,并且这时已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但力量又有限,从哪个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

生:(思考并回答)

师:可见,在强大敌人面前,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有革命要求的阶级都不可能单独完成革命任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的。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利益的共产党的合作才能构成各革命阶级联盟的基础。

一、 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 国共合作的条件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3页第一段至第204页第一段)请大家总结出国共合作得以实现是由哪几种力量共同促成的?

生:(阅读并回答)师:(总结。三种力量: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首先谋求和国民党合作?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归纳)中共对此的答案是:①“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二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又连续倡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维护中国的民主共和。尽管都没有成功,但对中国封建势力的打击是极为沉得的。②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革命的象征,其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③当时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控制了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军阀割据的中国,这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政权和武装。④尤其难得的是,孙中山先生当时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真诚欢迎合作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他开始注意培养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军事人才。但在第二次护法运动中,他十分器重的老同盟会会员、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用投影打出材料)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音lǔ,迅速之意)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为失败于敌人。此役则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炯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为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摘自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1922年这使孙中山蒙受了空前沉重的精神打击。他痛感国民党内部鱼龙混杂,成分极为不纯,必须加以改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虽然对于改组的方向和手段,孙中山感到一筹莫展,可是革命的目标始终不渝。正在这时,他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热情帮助。1921年底,马林在桂林会晤孙中山,建议他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共产党合并。19229月孙中山开始了改组工作,从而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在中共方面,共产国际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22年,中共在杭州开特别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中国共产党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意见: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即与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联系,商谈国共两党合作问题。

2. 中共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

师:1923年,中共三大于广州召开。主要内容有几点?

生:(阅读并总结)师:为什么要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

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阐述)这主要是由国共两党的情况决定的。在此之前,国民党是性质单一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此次改组要把它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为此必须扩大其群众基础。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可以从内部更有力的影响其政策,推动其革新。同时国民党是个大党,有广泛影响,是公开的党,而从客观事实来看,共产党的力量还有限,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便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发动群众,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其真正变成代表各革命阶级利益的政党。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保持自己在各方面的独立性?

生:(讨论并回答)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于两党性质终究有本质区别,与国民党合作并不意味着放弃共产党自身的奋斗目标,所以仍要保持共产党在各方面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并未改变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也仍然独立存在。所以“合作”不是“合作”。那么,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功绩?又存在什么问题呢?生:(进行说明)

师:这说明党当时处于幼年时期,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错误观点。但毕竟国共合作方针已经制定。它为国共合作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中共为国共合作做出努力的同时,国民党方面也在积极行动。1923年秋,孙中山派寥仲恺召开国民党特别会议,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并请中共和苏联方面予以协助。至此,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均已具备,其实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 国民党“一大”的举行

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录像:一大召开)

2. 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师:大会最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而这个宣言是由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共同制定出来的。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请大家比较、说明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生:(学生逐项说明其不同)

师:(总结)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只强调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涉及中国近代最严峻的民族问题——反帝。而新三民主义则认为,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最严重的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相一致。新提法还有利于团结各民族被压迫的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号召推翻君主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特别强调:(投影出示材料)“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摘自《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什么?生:(回答)

师: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即限制具有独占性质的私人企业,使之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是在孙中山得到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而提出的,并且要实现这些目标,也必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因此,新三民主义就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这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提问: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为什么必须是新三民主义而不能是中共的革命纲领?

生:(思考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基础必须是两党纲领中所共有的。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有哪些内容是新三民主义中所没有的?

生:(进行说明)师: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等内容,在民主革命阶段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毕竟不完全一致,资产阶级不可能提出或赞成与无产阶级完全一致的政治主张。这次大会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同意共产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同党。

3.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

师:(请学生总结)

生:(阅读教材并予以说明)

三、 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放录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势力掌握着强大的武装。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与之对抗。在斗争实践中,孙中山认识到这一点,(指出课本第207页材料,说明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请大家注意,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生:(总结并回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随着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轰轰烈烈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揭开了序幕。北京市80中学

【简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本节教案执教人的提问很有特色。当一曲《国民革命歌》落下,学生进入了“大革命”历史情景中,教师指出,“革命是从国共合作开始的,……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教师一下就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全课重难点的解疑上了。全课教师精心设计了近20多个提问,触发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设问功置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外,或置于事件的比较,最弱置问于规律的探索处,师生在共同思维交流中看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给人留下善教者、必善问的深刻印象。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2 能力方面:

1)通过五卅运动中反帝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和瓦解的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认识。

2)通过对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教学,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国共合作实现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孙中山扶病北上,展开国民会议运动,并在北京最终逝世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深切感受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之情。

4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孙中山《北上宣言》、总理遗嘱等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是重点。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在这一内容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北上及国民会议运动的目的,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把立志反帝作为革命的第一目标。同时,教材还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不幸于北京病逝的情况 。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述,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及其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所奉献出的一切。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用悼、万众悲痛的场面。

2)五卅运动是重点。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析地位。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殊性征。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 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发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皖纱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更加剧了孙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未来北伐战争的对象。而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后方基础。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中恐难宏观把握,需要教师予以引导。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请大家回忆。

生:(回答)

师: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板书第二节课题)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展形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从革命形势的发展来看,北方形势更加复杂。

一、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

1 军阀混战

师:中国近代史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生:(回忆并回答)师: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战。请大家阅读第209页第一段课文,找到军阀混战的主要表现及共影响。

生:(阅读,并归纳分析)

师:军阀混战给人亿带来学生灾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

2 冯玉祥北京政变

师:冯玉祥出身极为贫寒,为生计所迫进入封建军队。后成为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下。他虽在封建军阀的部队中效力,但在国运飘摇之时,受到了南方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之吴佩孚克扣其军饷,同吴佩孚的矛盾不断加深。故寻找时机,从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前线秘密回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迫使曹锟下令免去吴佩孚的职务。请大家看课本,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生:(总结并回答)

师: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表现冯玉祥向往革命的同时,他为何又邀衣另两派军阀到京?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并分析)冯玉祥自身无力控制北京局势,只有请出与直系对立的段祺瑞、张作霖。这恰恰说明了北方革命形势不稳,同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最终冯玉祥被排挤出北京。这也为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 孙中山北上

师:在冯玉祥的电邀下,孙中山先生决定北上。1924年冬,孙中山先生发表北上宣言。(展示计算机软件

1.北上宣言节选)中国当今祸乱的根本,乃在军阀与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这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为召集国民会议,这是为了对付军阀;一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为了对付帝国主义者。唯表打倒这两个祸害,中国才能和平统一,才能长治久安。从这段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北上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生作答)

师:孙中山先生明确强调了反帝反封的要求。这进一步说明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2.孙中山先生的逝世

师: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最终于1924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当时,孙中山先生已因肝癌病发,病体难支。当随行人员告之先生北京前门火车站已有广大群众迎候,但考虑到先生的身体状况,请提前在永定门火车站下车时,先生予以婉拒,并说他是为民众而来。就这样,中山先生在冽冽寒风中,徐步走过欢迎行列,含笑答礼。这之后的日子,中山先生是在与病魔的抗争和与段祺瑞的斗争中艰难度过的。他力主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的卖国政策。但最终,由于肝癌医治无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毕生的奋斗,为了主义死而无憾的豪情,还有那字字掷地有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总理遗嘱”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出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展示计算机软件2.)“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这份遗嘱中,中山先生再次说明了什么政策?而这一政策,正是国共合作的推动结果。

生:(思考并回答)

师:请大家再加顾一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活动,从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的愈挫愈奋的精神。

生:(回忆并作答)

师: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举国悲痛。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展示计算机软件3:北京中央公园的公祭、中山先生灵柩移往北京香山碧去寺的情景、江苏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他的革命精神对国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四、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1.五卅运动的背景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10页第四自然段,说明五卅运动发生的背景。

生:(总结并说明)

2.五卅运动的过程

师:大家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同点:(1)卅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生:(回答)

师:请注意,省港指广州和香港,而不是广东省和香港。这次罢工的特点如何?作用怎样?

生:(回答)

师:五卅运动中最能体现革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师:这一反帝统一战线组织领导了哪些斗争?

生:(阅读课文并回答)

师:对待这样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必然采取行动。请注意表现。

生:(归纳)师:(总结)大家在归纳这一内容时,特别注意到了帝国主义采取高压的政策。这一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生:(回答)

师:这一结果恰恰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民族资产阶级在表现其革命性的同时又再次表现了他们的软弱性。但广大工人和各界群众依然坚持斗争。列强还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生:(作答)

师:这次运动还得到了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的支持。有何表现?请大家从谭本插图中寻找答案。

生:(回答)

3.五卅运动的影响

师:这次运动的影响如何?

生:(总结归纳)

师:为什么说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生:(思考)

师:(总结)正国为这次运动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以,它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群众基础。

四、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师:这两次东征的对象是谁?

生:(作答)

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陈炯明的情况。同学们自然会认为这次东征是陈炯明咎由自取。那么,在国共合作实现后,陈炯明又以怎样的倒行逆施招致了这次对他的讨伐?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师:东征的主力和支持者是谁?

生:(回答)

师:这两次东征的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这两次东征的影响如何?

生:(回答)

师:为什么说它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正因为有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才使北伐有了稳固的大后方。

2.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师: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时间、领导人、建军情况?

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拥有怎样的有利条件呢?其一,他有刺清摄政王载沣的光荣历史,为国民党元老;其二,他是孙中山先生重用之人,又曾为中山先生代笔起草遗书,在党内地位显赫;其三,他左派口与叫得很响,俨然成为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可靠接班人。但其人的真实面目不久就暴露无余。同黄埔军校一样,广东国民政府在组建国民革命军时,也注重了政治思想教育。

3.国民革命军的南征

师:请同学们注意南征的结果。

小结:本节内容进述了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兴起的诸方面情况。这既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又是大革命高潮到来的基础。在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南北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其差别。一则,可以说明南方革命形势好于北方。二则可以说明北方革命形势的复杂性,并进一步认识孙中山先生北上及发动国民会议运动的艰巨性。三则可以就此分析南北革命形势对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创造的各种条件。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贪图国民大革命所欣起的势不可挡的浪潮。

北京市80中学 王耘

第三节 大革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直奉结成反革命联盟;“三一八惨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冯玉祥誓师参加北伐;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在无畏精神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4.学法指导:

(1)结合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2)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训练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2.难点分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课堂教学设计

师:在1926年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放录音)“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是一首什么歌?生:(作各种回答)

师: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国民革命歌》。关于国民革命的兴起,上一节已经讲过,这节课我们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板书第三节标题)请同学们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挂图)南边的红色区域是广东革命政府控制地区;北边,黄色是军阀孙传芳的地盘,灰色是军阀吴佩孚的地盘,再往北包括京津地区在内的是军阀张作霖的辖区。北洋军阀们盘跨在中国东部最富庶的土地上,他们对内实行反动统治,奴役广大民众;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若要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就必须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直奉军阀联合和“三一八”惨案

1.直奉军阀的联合

师: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为了扑灭革命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暂时停止混战,组成直奉联军,进攻“南北二赤”。在北方,张作霖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被迫退往西北。在南方,吴佩孚和孙传芳以及西南军阀,准备南下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形势的变化,要求国民政府必须先发制人,师北伐。

2.“三一八”惨案师:请同学阅读课本215页~216页的小字和大字的内容,思考后回答:“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给学生留出约三分钟时间)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说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狼狈为奸,他们互相勾结干涉中国革命,在中国实行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要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二、 北伐军胜利进军

师:通过前面对出师北伐前的形势分析,我们已经清楚北伐之举势在必行,并且明白了北伐的目标和对象。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216页上摘录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生:(朗读)

师:这段史料能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革命的力量是否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怎样赢得这场战争?这是我们更深一步分析的问题。

生:(四人小组讨论之后,举手发言)

师:我归纳一下同学的发言。革命的力量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是因为:首先,国共两党已经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形成了大革命的浪潮;其次,国民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国民革命军,并且在二次东征之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有了稳定的革命大本营;第三,国民革命是民心所向,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北伐必然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这些是北伐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战略上取胜的可能性。但是,敌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军阀的军队合计约有75万人,而国民革命军只有10有万人,要想取得胜利还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刚才大家在讨论中已经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那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而集中兵力的主战场是哪里?

生:(回答)

师:请同学阅读217页课文,并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分析战场上的形势,概括北伐战争的战况。

生:(读书,自己作笔记)

师:湖南、湖北是最主要的战场,北伐军的先锋部队是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他们攻克了军事要塞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中在此讲过的一位英雄?生:(讲述曹渊的事迹)

师:周恩来同志曾以“饮马长江”这句话勉励大家,最后还说“武汉见面”。独立团没有辜负党的期望,他们的英勇战斗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还有两支部队分别开真诚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在江西战场上,他们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南昌。福建战场上没有遇到强敌,北伐军控制了福建和浙江。经二年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1926年秋,退往西北的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在五原誓师,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从武汉出发继续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会师于郑州。(指导学生看懂示意图)从南京出发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到此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辉煌的胜利。

三、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工人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师:(打出投影资料)我们目前的中心思想,是要上海的工人群众及所有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等等的民众直接夺取政权。其方法:要各种民众自动地联合起来的革命的民众力量,自己制造法律,自己推出代表,组织上海市民代表会议。由这个市民代表会议在革命爆发时产生出市民政府,这必然是革命的民众政府,革命的民主独裁制。……这个市民代表会议,成为上海民众的苏维埃,但必须以工人为主体。……在步骤问题上,必须在北伐军来到上海之前组织上海临时市民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号召全上海人民大力拥护之。并努力促成其为事实上的市民政府。在北伐军到达上海之后,尽快召开市民代表会义,建立上海市民政府。——罗亦农:《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关于政治与本党工作方针的报告》

师:北代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工农运动的高涨.上海工人阶级,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于缺乏经验失败了.但他们没有被失败所吓倒,而是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气准备着更大规模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为了加强对起义的领导,成立了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等八人组成的领导机关,他们认真研究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上海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其内容集中在罗亦农的报告中.请同学阅读资料并分析概括报告对指导这次起义有什么得要作用?

生:(思考并回答)

师:按照报告的精神,上海工人经过30多个小时的战争,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工人阶级用自己的力量在全国最大的城市推翻了军阀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政府,这是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坚强的战斗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能力.

2.农民运动――“一切权利归农会”

师:在北伐战争期间的湖南,流传着一首民谣(放录音)“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往日穷人矮三寸,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过去农民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如今怎么就场眉吐气,顶天立地了?

生:(回答)

师:北伐军经过的农村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全国已有17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农民有了自己的政权和武装。湖南省的农民运动发展最猛烈。请同学看投影资料:

师:从表中可见农会会员成份以雇农、贫农为主,他们受压迫最深,最具反抗精神,这种贫雇农阶级的优势和领导作用,使农会组织不断壮大。农民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一切权利归农会”。农会还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孙中山先生认为,只有唤起民众才能取得国民革命的成功。从工人运动到农民运动,民众的唤起,民众的联合,民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大革命。

生:(阅读)

四、汉口、九工人民收回英租界

1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师: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特别是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使帝国主义十分恐慌。他们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企图扼杀中国革命。请同学们阅读第220页的小字课文,对三个惨案的情况稍作了解。

2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师: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各地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英租界“一三惨案”后,在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武汉各界召开了反英示威大会。会后,群众示威游行,冲入英租界。由国民政府成立的“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租界。请大家看220页的照片,这是国民革命军开进英租界的情景。九江的工人和各界民众在共产党组织和总工会的领导下,奋起占领了英租界,由国民政府成立的九江英且界临时管理委员委员会接管租界。国民政府执行了革命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拥护。两租界的收回是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最大成果,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3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师:下面我们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进行分析总结,为什么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节节胜利?为什么工农运动会有这样天翻地覆的形势?

生:(举手发言)

师:(归纳)第一,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第二,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第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第四,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五,苏联在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等等。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给全国带来一派大好的革命形势。但是,革命阵营内部的潜在危机也正在滋生着。小结:本节所讲的内容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这次高潮的持征是要坚定彻底地消灭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北代战争与工农运动的高涨互相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简评】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本教案有如下新意:第一,“导入”新;一曲《国民革命歌》使师生有置身于“国民大革命运动”之感。第二,材料新;教师投影补充本专业2,使学生们获得了史论结合的新情境。第三,观念新;教师充分新生学生主体地位,创造了讨论、自学、体验等多种学生自主活动、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北京市十一中学 张英

第四节 大革命的失败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西山会议派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殉难;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几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能力方面:通过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让学生认清他们反动的阶级立场。他们代表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以他们必然背叛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必然要与共产党分道扬镳。认识到由于革命的阵营内部潜伏着这样的敌人,合作的破坏裂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通过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情感的体会,使学生感受情操与人格的魅力。

3)通过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当中,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迎着屠刀继续革命,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感受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中认清谁是革命的敌人;在主观原因中认识共产党自身的不足。从经验和教训中进一步认清革命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学生学会历史的思维。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本课重点。政变表明,蒋介石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工具,成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由于蒋介石集团的背叛,革命统一战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本课的重点。政变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此时的国民党已由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变为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了。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2 难点分析:

1)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本课的难点。首先要充分肯定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突出其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大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基础和新起点。对失败的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武装学生。

2)本课涉及到的几种关系的变化也是难点。例如国民党性质的变化、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外各种反动势力与蒋、汪关系的变化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革命的发展,了解了大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的胜利,以及工农革命运动高涨的大好形势。大革命的发展使北洋军阀的统治陷于崩溃。同学们,在此我们假设一种情景,如果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了,该由哪一派政治力量或者由什么人来掌握中国的政权呢?怎样才能实现掌权的目的呢?

生:(议论,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高潮之后革命的继续发展。(板书 第四节 大革命的失败)

一、 帝国主义的干涉

师:大革命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无可救药,于是按照帝国主义一贯的对华政策,他们一方面积极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南京惨案”等等,企图破坏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谁最合适?(学生回答)当然是蒋介石。蒋介石与帝国主义的勾结,我们后面再讲。

二、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师: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加紧活动,排斥共产党,独吞革命果实。

1西山会议派破坏国共合作

师: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反国共合作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孙中山逝世后又有猖狂反苏反共、公然分裂国共合作、分裂国民党的“西方会议派”出现。192511月,邹鲁、谢持等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会,正式打出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号,通过了一系列反动的议案,会后又另立了中央。西山会议派的反动遭到了国民党各界的反动,国民党中央也严肃处分了邹鲁等人。共产党亦进行了反击右派的宣传。但是,此后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严重。

2.蒋介石加紧篡夺革命领导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很清楚蒋介石是隐藏在革命阵营内最险恶的敌人,并且他已经逐步具备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实力。下面请同学阅读第223页课文,看清蒋介石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的?

生:(阅读,回答)

师:“中山舰事件”完全是蒋介石有计划有目的的阴谋活动。事发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给蒋介石以坚决反击。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同意了蒋介石的无理要求,使蒋介石轻易地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通过“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达到了什么目的?

生:(回答)

师:通过“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打击了共产党,打击了国民党左派,还排斥了汪精卫,为夺取国民党内的权利扫清了道路。不久,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基本实现了夺取军权的阴谋。“中山舰事件”是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转折。接着,在1926年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又提出整理党务的提案。请同学们看投影资料:一、 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各该党应训令其党员,明了国民党之基础为总理所创之三民主义,对于总理及三民主义,不得加以怀疑和批评;二、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各该党应将其加入本党党员之名册,交本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三、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在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数额不得超过各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1/3;四、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不得充任本党中央机关之部长;五、凡属于国民党党籍者,不许在党部许可以外,有任何以国民党名义召集之党务集会;六、凡属于国民党党籍者,非得有最高党部之许可,不得别有政治关系之组织行动。……——选自《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委会第二次全会通过整理党务决议案》

师:这是蒋介石个人提出并被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党务案”,看完这段资料,我们应该清楚蒋介石的用心是什么了。

生:(回答)

师:“整理党务案”正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一步打击和削弱共产党,夺取国民党领导权的一个重要步骤。共产党依然采取退让政策,共产党员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各自辞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代理宣传部长的职务,被国民党右派分子取而代之。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的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是共产党在党务上的重大让步。从此,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党务方面已毫无地位,蒋介石逐步夺取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准备反革命政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加紧破坏革命和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准备,蒋介石若要同共产党决裂,掌握统治国家的大权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思考,回答)

师:蒋介石早已向帝国主义暗送秋波,此刻他们一拍即和。蒋介石于3月到上海,美、日等帝国主义立即表示了对蒋介石的支持。请看投影:“……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是唯一可以使长江以南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的保护力量。……尚使蒋介石愿意拯救中国人民出于共产党之手,那么他必须迅速而决断地进行起来。”——1927329日《字林西报》

师:这段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说明只有蒋介石才能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他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和走狗。蒋介石也迫不及待地向帝国主义表示“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并密令取消“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还派人拜访英国领事,为“南京事件”表示歉意。在取得帝国主义的配合支持下,蒋介石又到上海等地与官僚买办、流氓头子相互勾结,完成了公开叛变的全面部署。蒋介石还与汪精卫秘密讨论了“分共”的问题,与汪精卫达成一致。到此我们清楚地看到,敌人已经磨刀完毕,就要向共产党下毒手了。可是,此时共产党的领导人仍然对国民党右派没有足够的警惕。请看投影资料:现在国民革命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最后根据地——上海,警醒了国内外一切反革命者造谣中伤离间,无所不用其极。甲则曰:共产党将组织工人政府,将冲入租界,贻害北伐军,将打倒国民党;乙则曰: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最近全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驱除友党摧毁工会之事。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在共产党方面,爱护地方安宁秩序,未敢后与他人,对于国民政府不以武力收回上海租界政策,亦表赞同,总工会亦已发表不单独冲入租界之宣言。对于市政策亦赞同各阶级合作政策。事实具在,更无造谣之余地。——选自《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告两党同志书》

师:“汪陈联合宣言”的发表和产生什么影响?

生:(思考、回答)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师:1927412日蒋介石指使发动武装在上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请同学看投影资料:群众行至鸿兴路口,正欲行至虬江路,即被鸿兴路口二十六军司令部门口守兵拦住去路。正在此时,司令部守兵即开放步枪,嗣又用机关枪向密集宝山路上之群众瞄准扫射,开枪历十五六分钟,至少有五六百发,群众因大队拥挤不及退避,伤毙甚众,宝山路一带百余丈之观路,立即变为血海。群众所支青天白日旗,遍染鲜血,弃置满地。据士兵自述,群众当场死亡五十六人,而兵士则无一伤亡者,事后兵士又闯入对面义品里居户,捕得青布短衣之工人,即在路口枪毙。此为昨日午后宝山路所目睹之实况,弟等愿以人格保证,无一字虚望。——选自《时报》(1927415日)师:这段史料是郑振铎、胡愈之等人写给国民党中央监委蔡元培的信,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灭绝人性的暴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北大地弥漫着血雨腥风,一大批共产党人被捕被杀。请大家看课文第225页上的三幅照片。在牺牲的大批革命者中,有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请同学回忆一下李大钊为中国革命作了哪些贡献?

生:(归纳,回答)

师:李大钊同志于1927428日被张作霖杀害,临刑前他大义凛然第一个走上刑台,一身顶天立地的共产党领袖气概。同时牺牲的共有20位革命者。我在这里还想说的是照片上的女同志,她名叫张挹兰,是牺牲的20位革命先烈中唯一的女性。她曾经是北京大学的学生,由于受李大钊同志的教育和影响,积极参加了民主革命,追随李大钊从事革命工作,192746日被捕。牺牲的那天,李大钊像上讲台一样从容自若,他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培育了很多同志,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敌人的行刑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张挹兰自目送李大钊和同志们坚强而悲壮地死去,最后一个轮到自己了,她面不改色,昂首挺胸向绞刑架走去。这时,执行的警官拦住了她,说:你年纪轻轻,又是个女流之辈,搞个什么革命?现在只剩你一个人了,只要你说一声今后不干了,就放你出去。他们都死了,没人知道。张挹兰斩钉截铁地说:跟着李大钊先生去殉我们的事业,是我最崇高的荣誉!说完就走上了绞刑架,用生命实践了她自己生前的豪言:为女子争得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这位为理想和信念而宁死不屈的新女性,其品格和境界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遭到巨大破坏,共产党遭到巨大损失。而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成为革命的敌人,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418日,蒋介石南京成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的南京国民政府。

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师:汪精卫虽然经常以“左派”的面目出现,但他的阶级立场与蒋介石是一致的,他是隐藏在革命营垒里的阴谋家。汪精卫多次扬言要“纠正”工农运动,他还指使手下的反动军官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乱。7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接着在军队中清共,取缔共产党的一切革命活动,封闭一切工会、农会和革命团体,并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屠杀。汪精卫集团的叛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全皮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至此在这场大革命中蒋介石、汪精卫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意义师: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样总结分析意义的?(留山时间)

生:(回答)师:分析意义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现实是这场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着眼未来即是要看它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那就是这场大革命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使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使广大群众普遍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都是继续革命的基础,所以说这场大革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了?

生:(回答)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师:分析原因应从主、客观两方入手,书上写的十分清楚。我们尤其应该重视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这样革命才能不断发展。

3.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师:教训是深刻的,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材上为我们分析了最根本的两个“必须”,那就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小结:我们学习了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这是一段轰轰烈烈、结局苍凉的历史。这场大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终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在这个历史时刻惨遭杀害的革命烈士夏明翰留下了豪迈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使共产党人从血泊中顽强地站起来,他们擦干身上的身迹,掩埋了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又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了。

北京十一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