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祠堂意象

发布时间:2013-03-14 23:07:54

论《白鹿原》祠堂意象

摘要:陕西作家陈忠实的“枕棺之作”——《白鹿原》自1993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旷日持久的关注。本文意在通过《白鹿原》中具有特色的关中意象——祠堂,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关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祠堂这一十分具有地标性的意象,以它潜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为人们认识关中、了解关中提供了一种可能,将浓郁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于无形中融入读者的阅读体验之中。

关键词:祠堂;白鹿原;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39-02

祠堂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关中地区大的村落中更是十分普及。一般而言,一个村子聚居繁衍着一个姓氏或相连相关的家族,他们多供奉一个祖先,拜祭一个祠堂。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体现了中国浓重的家族观念。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的祠堂后面都建有墓室,祠堂与墓室前后相连;到了南宋以后,家庙也逐渐被称为祠堂,祠堂与墓室渐渐分开。祠堂除了具有崇宗祭祖的功能外,还是执行家法族规的场所。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许多祠堂还附设学堂,为族中子弟传道授业解惑。

祠堂在小说中多处提到,在此不仅仅镌刻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更铭记着一个村庄的历史。小说中写道:“祠堂和村庄的历史一样悠久,却没有任何竹册片纸的典籍保存下来。”由于祠堂的历史悠久,大家都搞不清祠堂建于何时,由何人建造而成。经过了洪水、流火等天灾,村庄和祠堂一次次被摧毁,又一次次得到了重建。后来,一位十分有思想的族长提议将原来的侯家村(有胡家村一说)改为白鹿村,为了得到神鹿的庇护,同时决定换姓。商定族长老大一支的人统归白姓,老二一支的人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同祖同宗。在白嘉轩继任族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翻修祠堂。五间正厅里供奉着先人,整整占满了北面的一面墙壁。后来,由于白鹿两家周济李家寡妇,帮助寡妇度过难关。滋水县令感念其功德,命人凿刻“仁义白鹿村”石碑一块,并栽于祠堂前。这恰恰成为了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论《白鹿原》祠堂意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