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

发布时间:2011-01-02 21:42:24

一、名词解释

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影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州的十字路口,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是世界上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比。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欧盟

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法文名称: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11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亚太经合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其成员包括东亚和大洋州及美洲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共21个成员;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911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8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1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东盟

1。成立背景

是冷战的产物。成立于1967年。越美战争结束后,越南---------前苏联--------,侵占了柬埔寨,又控制了老挝。这些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在美国的支持下,东盟成立了。最初的五个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自由贸易区:

20021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6国平均关税下降到0-5%2015年另外4国达到零关税。

——目标:共同市场货币及经济共同体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英语:English Channel,法文:la Manche布列塔尼语Mor Breizh,威尔士语:Mor Udd),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海峡长560公里(350英里),宽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尔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北海石油

北海石油的优点:

地质条件较好,钻井成功率高,油气井均能自喷;

油质好,含腊少,含硫低,以轻质油为主,可炼成高级成品油;

油田距缺油的欧洲发达国家较近,运输便利

自然地理环境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1 纬度位置:影响温度和降水

1)影响农产品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可可

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总体规模,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大小。

2.经济地理位置

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比如车站、港口、风景点等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其对外贸易

——影响一个国家的开展对外贸易的难易程度

——与什么经济事物相邻影响其贸易的内容

如果一个国家对其地理位置善加利用,则可大大促进其对外贸易,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

内陆国家当中,除了欧洲的外,其余皆属低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很不发达。

内陆国共同的问题:没有出海口——出口成本提高(仓储、保险、运输,等等)

埃塞俄比亚

地形的差异会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

①平原、高原利于发展种植业,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建设成本较低

②山地丘陵特殊的地貌会成为旅游资源,如阿尔卑斯山

岩溶、丹霞地貌

③海底大陆架

海洋养殖业和捕捞业

石油、天然气

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与转移?

世界汽车贸易(生产主要国家、方向、不同区域特点)

法国农产品(国际地位、产品特点、外贸特点)

法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领土面积占世界的0.36%,人口占1%,但其生产的谷物总量占世界的3%,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1.5亿),居世界第五位;其他农产品:甜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肉类、葡萄、玉米、牛奶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谷物、糖、肉类、奶制品均有大量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左右。

法国农业的特点:

1)畜牧业与种植业并举

2 地区专业化集中分布

充分发挥机械化的效益和地区优势,因地制宜

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最大的小麦、甜菜集中产区

布列塔尼:气候湿润,最大的乳肉产品生产区,养牛、养猪

地中海沿岸:日照充足,雨热不同期,是葡萄、水果、花卉的集中产区。

3)过剩

两型:外向型和控制型——由过剩引起

外向型——

控制型——

1)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欧盟

在欧盟国家中,法国向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出口最多;向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爱尔兰进口最多。

美洲约占法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的10%,其中最大的市场是美国,约占7%,最大的进口来源也是美国,约占9%

法国对亚洲出口的比重是8.8%,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出口市场;从进口看,亚洲占法国进口的15%,其中中国又是最大的来源,约占5.7%

非洲是法国的传统市场,但目前重要性已大大下降,占进口和出口的比重都仅为5%

2)法国与欧盟的贸易有所下降,与亚洲的贸易不断上升

与欧盟贸易的下降主要是从欧盟的进口下降,而与亚洲贸易的上升则同时体现为出口和进口的上升,1998年,亚洲占法国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11.3%7.8%,到2006年则上升为14.9% 8.8%

中国的重要性

德国(工业优势、对外贸易如何)

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决定性部门。其产值占GDP30%以上。德国在世界经济中强有力的地位,主要是由其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决定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人为汽车、发电机、电动机等机械的发明和改进作出了杰出贡献,早在20世纪初,德国就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一个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强国。

目前德国的工业结构仍以重化工业为主,机械、汽车和化工是支柱产业。

贸易:经济支柱;贸易伙伴主要在欧盟;与法国不同

对外贸易在德国经济发展中一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经济中直接和间接为出口工作的人员目前大约占总就业人数的24.3%,即每4个工作岗位中大约有一个依附于出口。

北欧(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人口密度小,18/平方公里

战前远远落后于西欧,战后经济发展迅速

现状:人均GDP最高,冰岛2002年达人均3万美元以上,挪威连续5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国家

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充分利用本国资源:

森林、水电、铁矿、石油、渔产

东南亚的第一产业,农林牧渔采矿业。

(一)第一产业

——重要性

拥有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除新加坡和文莱之外,目前东南亚其他各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仍高达25%—70%。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中,第一产业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10—20%,但老挝和缅甸,该比重仍然超过50%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制成品在东南亚的出口比重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农林产品仍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目前东南亚仍然是世界上稻米多种热带农林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目前它提供了世界市场上稻米贸易量的1/31/2,橡胶、棕油和椰干的90%,胡椒的60%,此外,香蕉、菠萝等也占有相当比重

(二)矿业

东南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采矿业是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大约占文莱GDP(国内生产总值)1/3,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大约占10%

而在其商品出口比重中所占更多,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矿产品出口额超出农产品将近

东南亚开发的矿产品种类很多,但产值绝大部分来自石油和天然气。

发端于19世纪末,二战前夕已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石油产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亚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十分活跃,总产量迅速上升,年产约1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4%

非洲(人口增长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对外贸易区域差异)

人口再生产和分布特点: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均居各大洲之首。

1)人口的迅速增长

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很快。 1968年非洲的人口为3.5亿, 1991年达到6.8 亿,23年间翻了一番;2004年又比1991年增长了1.7亿多。

现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8%,其中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得特别快,年均增长率高达3.0%。

死亡率高

南非是非洲第一贸易大国。2002年南非的进出口额占整个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21%。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北非5国的进出口额合计占非洲外贸总额的37%。上述6个国家的外贸额占全非外贸总额的近60%。

北美(自由贸易区、加拿大经济双重性)

一)进程

1987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生效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生效

(二)主要内容

1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利用原产地原则,实行区内贸易优先

2 人员有限制流动原则

3 各国现行有关经贸的法律基本不变

(三)有利和不利影响

1 有利影响

1)促进贸易增长

2)对美国:缓解了农产品过剩的危机;对墨西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3)有利于吸引外资

4)示范效应

5)有利于边境形势的稳定

2 不利影响

1)对美、加: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冲击;对墨西哥:农业

2)对墨西哥民族工业

3)原产地优先对区外国家不利

4)国内法令基本不变令冲突难以解决

经济双重性

属于发达国家:

——七国集团成员;

——人均GDP23000美元(2003年);

——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高,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国。

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接受外国资本多,经济主要部门受外资控制,对美国依赖程度大。目前65%的大企业为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所控制

农林矿产品占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出口产品中1/3为原料和半成品。

美国(自然环境、资源(纬度)农业,对外贸易特点)

1. 地理位置

两洋之间;与弱国相邻

2. 资源丰富

①土地资源

面积:93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国。

地形:其本土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大纵列带:

西部——以落基山脉为主的高大山系

中部——广阔的大平原

东部——以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主的低缓高地。

气候:在北纬25度至49度之间,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但多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②水资源:美国河流湖泊众多

密西西比河水系

五大湖

落基山以西河流

航运(在全国的运输量中占约13%

水能(是世界上水电发电量最多的国家)

③矿产资源:

能源矿物(煤、石油、天然气等);

贵金属矿物(金、铂族等);

大量使用的金属矿(铜、铁等);

非金属矿(硫磺、磷酸盐等)

2 农业的主要特征

①部门结构齐全,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并举

②农业生产高度现代化

③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和专业化

④农产品严重依赖出口

⑤农业生产日益集中。

1.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出口贸易地位起伏不定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3.商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

4. 北美地区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合占美国进出口的1/3;欧盟占出口的1/6,进口的1/5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3

5.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农产品是美国重要的出口产品

进口: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制成品主要是汽车、机器零部件等;

马六甲海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