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31《完璧归赵》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23 06:45:14

下册31《完璧归赵》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l,给加点的字注音

(1)使人遗(wèi)赵王书

(2)臣语(yù)曰,臣尝从大王与燕(yān)王会境上。

(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ǒu)

(4)璧有瑕(xiá)

(5)见臣列观(guān)

(6)相如持其壁睨(nì)

(7)舍相如广成传(zhuàn)

(8)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至赵矣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

(1)相如奉璧奏秦王。(奉通捧)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3.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

(1)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依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负重泅渡。背着

(2)

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凭,靠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表示目的的连词

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

(3)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接待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扯

(4)

①而君幸于王。宠爱,宠幸

②则幸得脱矣。幸而,侥幸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无缺。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形容词用为动词,逼迫。

(3)(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用做动词,安排住宿。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名词用做动词,穿。怀,名词用做动词,怀揣。

(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单音词,并说说这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所构成的双音词的意义。

(1)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答:势,形势;必,一定。现代汉语中是副词,意思是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2)璧有瑕,请(指示)王。

答:指,指出;示,给……看。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指导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因,由此,趁此;而,表示承接的连词。现代汉语中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表示结果。

6.文言文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说说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一种句式,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蔺相如,是赵国人。

(2)(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判断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被动句、省略句。想把(和氏璧)送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会白白地受骗。

(4)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句。要找一个可以叫他去回复秦国的人。

(5)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句。您凭什么了解燕王呢?

(6)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如今您从赵国逃跑到燕国。

(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秦王十分高兴,把(和氏壁)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省略句。我真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辜负了赵国。

7.填空。

(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史记》有很高的文学成就,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课文理解

1.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受命使秦的?

答:赵国在是否给秦国和氏璧的问题上进退两难,“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的情况下。

2.“完璧归赵”的故事包括哪三个阶段?其中,出使秦国后,经历了哪几个回合的斗争?

答:“完璧归赵”的故事包括去秦国、在秦廷和回赵国三个阶段。其中,在秦国的故事一波三折:第一回合,相如“奉璧奏秦王”后,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便以“璧有瑕”为由,取璧倚柱怒斥秦王,声称要与璧共存亡,致使秦王“固请”。第二回合,相如知秦无意偿城,又以“宜斋戒五日”为由求得时间。派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第三回合。五日后。相如道实情,诉实理,秦王只得与群臣“相视而嘻”,结局是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最后一段:“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一段只有句,能否删去?

答:不能。这是故事的结局,加上它叙述才完整。

三、语段精读

阅读下列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是什么描写方法?

答: 夸张。行动描写、肖像描写。

2.导致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原因有哪些?(引用原文回答)

答:一是“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二是“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三是“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3.宋代岳飞在哪首词中用了“怒发冲冠”的典故?

答:《满江红怒发冲冠》

4.这段文字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形象?

答:有勇有谋,不畏强暴,能言善辩,忠心报国。

四、延伸训练

()阅读明代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然后回答问题。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①也,非欲以窥②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①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谬⑤相如于市,武安君⑥十万众压⑦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⑧,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注释】

①情:实情。指秦国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和氏璧。

②窥:窥探。暗中打主意。

③草芥:比喻轻贱。芥,一种小草,引申指轻微纤细的事物。

④绐:欺骗。

⑤谬:通“戮”,杀戮。

⑥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名将。屡战获胜,夺得韩、魏、赵、楚的很多土地。秦昭王二十九年(278)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

⑦压:迫近。

⑧族:灭族。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1.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两个意义相同的加点词。

(B)(C)

A. 予未敢以为(信)也。

B.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C. 责璧与(信)。

D. (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

A. 蔺相如之(完)璧。

B.相如则(前)请曰。

C. 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D.使舍人(怀)而逃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这两句话就解决了,既然害怕秦国,为什么又再去挑动它发怒呢?

(2)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胜一次,相如就被诛九族,胜两次,和氏璧最终会被拿到秦国。

4.本文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并不值得称道。

()你认为蔺相如的完壁归赵是否值得称道?请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略)

下册31《完璧归赵》练习(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