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发布时间:2021-02-01

关于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
题的解答
ok3w_ads s004 ; ok3w_ads s005 ; 篇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作者:高炜 时间: 2011-01-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保护贷款人、借款人及第 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 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 第十 二章借款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 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
第一条 调整借款合同类型 本规定适用于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自主承担贷款风险的 自营贷款合同和委托贷款合同。其中自营贷款合同包括以非 金融机构为借款人的自营贷款合同 含信托贷款合同

和以金 融机构为借款人的同业拆借合同。
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 亦按本规定处理。
第二条 非法金融活动债务处理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 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当事人就前款债权债务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人民法院告知其应向有关部门请求处理 ;发现涉嫌犯罪的, 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条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银行贷款债权再转让及纠纷 处理有关规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外转让其已从原债权银行承接的借款 合同项下的债权, 其受让人可以是中国境内法人、 其他组织、 自然人,也可以为外国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
金融不良债权受让人自债权转让协议签署生效后,享有对 借款人依照原借款合同约定收取利息的权利。
贷款债权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至其他受让人后,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或受让人既可以采取已有相应规定的方式履 行通知义务,对受让人直接将债务人提起诉讼的,可以视为 已履行通知义务。涉及担保人的,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商业银行债权时或者再次转让
债权的没有随同主债权一同转移担保权利或者对担保物权 单独作出处分的,新债权人不得向从债务人主张权利。

贷款银行虚假剥离如隐瞒剥离前的抵债、诉讼、破产资料、 或在债权转移确认通知书中私刻债务人、担保人公章等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受让人有权解除合同。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债权的主债务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保证 债务也超过保证责任期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债权后向 债务人发出债权转移通知书,债务人在相应回执上签章的, 构成主债务的重新确认, 有效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原保 证人发出具有要求继续履行保证责任的担保权利转移通知 书,原保证人在回执上签章的, 视为对保证债务的重新确认。 二、当事人与管辖
第四条 借款合同履行地确定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除当事人依法约定管辖外,由借款合同 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借款合同履行地为合同所载明贷款人的住所地。 委托贷款合同和信托贷款合同的履行地为受托人住所地。 对于第二、三款,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五条 委托贷款合同诉讼主体 委托贷款合同借款人未按约定偿还借款,委托人可以委托 受托人起诉借款人,也可以直接起诉借款人。
第六条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应向法庭提供的基本证 据材料
借款合同诉讼时,当事人应如实向法庭提供企业法人营业 执照或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授权委
托书、借款合同、
担保合同、借款借据、公司章程、董事会 或股东会决议以及其它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 三、借款合同的成立
第七条 借款合同订立形式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未订立书面借款合同, 但签订有要素齐全的借款借据的,视为采用了书面形式。没 有书面借款合同,也无借款借据,但当事人各方对合同主要 权利义务内容无异议的,合同亦成立。
第八条 签名盖章 借款合同当事人约定以签名并盖章为合同成立的,而实际 签订只有签名或者盖章的,合同不成立。但合同一方当事人 已经履行主要义务, 对方接受的, 应认为合同已经成立 ;当事 人约定合同签字就成立,各方又都实际加盖公章或合同章 的,以最后一方签字的时间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合同约定签 字即成立,但只加盖个人私章,应认定与签字有同等效力。
对于签名即成立的借款合同,签名主体应限于当事人的法 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经当事人加盖公章书面授权的其他 人员。 借款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以加盖财务专用章等代替公章
或合同章签订合同的,但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加盖了财务专 用章并为合同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
第九条 借款合同成立时间确定 合同签约一方或各方未在合同上签署签约时间的,应以借 款借据上记载的日期为合同签订时间或者以贷款人依借款 合同发放第一笔贷款时间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如果一方已在 合同上签署签约日期的,一方所签署的日期为合同生效日 期。 第十条 贷款人审查义务
借款人或担保人,其公司章程对借款或
对外提供担保是否 需要由董事会或股东会作出决议规定不明确的,贷款人签订 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之前,可以责令借款人和担保人提供董 事会或股东会的决议。
第十一条 借款金额确定 发放贷款后,借款合同与借款借据记载的金额不一致的, 以借款借据所记载的金额为确认依据 ; 借款借据记载金额与
实际发放金额不一致的,以实际发放金额为准。 四、借款合同的效力
第十二条 未经行政批准的效力 境内机构未履行法定的批准手续借用境外贷款或者向境 外贷款而签订的借款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无效。
第十三条 企业借贷效力
企业之间借贷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下列情形除外:
企业以自有的预算外资金,税后留利资金或企业财务 报表中
“所有者权益 ”项下的资金为其他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或 生产急需,约定利息不超过国家法定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上限 所订立的借款合同 ;
银行信誉好的企业接受银行信誉差的企业的委托,
行贷款进行转贷,中间无加息牟利而签订企业间借贷合同。
从银
另一种观点主张, 企业之间相互借贷原则上认定有效,
外部分无效。除外部分列举无效的情形。 第十四条 提供虚假情况的效力
借款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
定提供与借
款有关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虚假情况,从而使 贷款人违背真实意志签订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申请人民法 院撤销或变更借款合同。 第十五条 迫于强令签订的借款合同的效力
任何单位、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 十一条规定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构成侵权的,商业银行可 以申请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借款合同。
第十六条 约定利率的限制
借款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法定利率的浮动上下限,超出部分无效。 第十七条 复利
在金融信贷合同、资金拆借合同、委托贷款合同、信托贷 款合同中,除根据行政规章可以计收复利的外,复利不予计 算。
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没有归还应付本金和利息,对逾期本 金部分按同期贷款的罚息标准计算违约金 计算复利。
借款到期后当事人签订展期协议或重新签订借款合同,约 定将所欠的利息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予以认可。 五、借款合同的履行
第十八条 贷款人知道借款人未按约使用借款的责任
;对逾期利息不再

贷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人将不按合同约定的贷 款用途使用贷款,仍将贷款发放的,贷款人解除借款合同, 不予支持。 贷款人发放贷款后知道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可
以解除借
款合同。
贷款人发放贷款后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 用贷款,但仍继续 发放贷款的,贷款人解除借款合同,不予支持。 上述条款,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根本违约实施救济的条件 借款人未按约定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金额达到借款本 金的三分之一的,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 或者解除合同。
第二十条 提前还款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贷款人应当接受。除当事人另有 约定外,款人要求借款人支付还款日至借款合同约定期限 终止之日利息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拒受借款的责任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生效后拒绝接受借款的,贷款人应当解 除借款合同。贷款人要求借款人赔偿其由此产生的利息损失 的,借款人赔偿金额不超过履行借款合同贷款人应获利息的 三分之一。 第二十二条 拒放贷款的责任
贷款人在借款合同生效后拒绝发放借款的,借款人可以解 除借款合同,并可要求贷款人赔偿损失。
有担保的借款合同可以适用前款规定。但借款人要求贷款 人按照约定实际履行借款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贷款人 按约提供借款,并视情况由贷款人赔偿因不按时发放贷款给 借款人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三条 逾期利率 借款合同可以约定逾期利率。
借款合同没有约定逾期利率的,执行国家法定逾期利率。
借款合同约定的逾期利率,超出法定逾期利率的部分, 民法院不予保护。
第二十四条 多笔贷款归还认定
借款人对同一贷款人有多笔借款,借款人偿还的款项属于 归还哪笔贷款,按借款人与贷款人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 明的,按贷款到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推定。在数宗债务均已届 满清偿期或均未届满情况下,债务担保是相同的,以债务人 因清偿获益最多者优先抵充 ;债务担保并不相同的, 以无债务 担保或者债务担保最少者优先抵充。 二:当前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当前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金融借款合同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以自然人、 其他企业或者组织为借款人所订立的借款合同。近年来,我 院审理的这类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7 2009 年我院审 理的此类纠纷案件数分别是:
108/42/399。金融借款合同纠
纷涉及到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经历了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目前各国均在寻求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 定,在当前金融货币政策适度放宽, 贷款数量激增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司法程序保护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有序的发展,有 效地防范金融危机是我们法院和金融机构当前应当特别注 意的问题,笔者试就基层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发现的有关
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如下
思考:
、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防范意识差、监管不严格,导致不良贷 款案件增加。我院审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的出借方金 融机构有农村信 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合) 、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 、工 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和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发行) 。借 款方有农民个人、农村粮库等,贷款用途有农村种植业、养 殖业、加工服务业等。
2007 108 件有发行 78 件,有信合 30件。 2008 42件,有信 17件、工行 23件、农行和住 房公积金办各 1件。 2009 年的
399 件有信合 39件、农行 1 件、工行 359 件,工行这 359 件全是集中处理涉及农民的奶 牛贷款案件。现在大部分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只有一部分 的债权得已实现。近 3 年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申请执行的案件 数分别是: 90/15/31,涉案标的为 13602.4 /7.3 /157.6 万。 通过统计发现:出借方中没有涉及建设银行的。借款用途没 有涉及住房个人贷款,借款人中很少涉及有固定工资收入的 公务员或工人。从贷款合同和当事人在案件审理中诉、辩称 及举证内容看,这些发生纠纷的金融借款合同在贷款形成时 就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
1、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的诚信、资质、还款能力审查不
到位。有些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虽有担保人担保,但相当部 分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家庭资产不足以偿还借款,有的甚至连 其基本最低生活也难以保障;个别信贷人员贷前审查把关不 严,对申请贷款的农户审查不到位,对借款人、担保人的主
体资格、经营状况、借款用途、有无还贷
能力疏于审查,造 成贷款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明知借款人资信较差,放贷风险 较大,但只要有担保人仍给予放贷。实际上有的担保人在多 起贷款中担保,根本无力履行担保责任。如 ** 乡刘某为村民 34 个人
17 笔近 200 万元贷款担保, ** 乡张某为村民 14 7 笔近 100 元贷款担保。特别是那种一组三户、五户联保的 合同,每户都有贷款
35 万,他们的实际资产加一起都不 5 万元,却一次能借款
10 15 万元,这些贷款合同表面 看是有担保,实际形同虚设,没有担保。
2、对借款用途考察不细,对实际用款人和办理贷款手续
的人是否一致考察不到位。在借款用途上大部分借款用于农 业生产,但也有部分贷款被用于买彩票、炒股票、赌博,或 者用于娶媳妇、盖房子等消费领域。有些农户在贷款时把自 己的身份证、印鉴交给村干部和银行、信用社在基层委托的 代办员, 让他们代办贷款手续。 实际却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 贷款被那些代办员自用或借给他人使用。一旦实际借款人不 偿还借款,金融部门只能起诉那些顶名贷款人,而不能起 那些实际用款人,而这些顶名贷款人并没有实际用款,所以 在诉讼中不愿意承担还款义务。
3、对借款人的资产变化情况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导致资产
流失,不能足额及时还款。有的借款人在向银行贷款时,经 济状况良好,后由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家庭发生了重大 变故,以至于无力偿还银行借款;例如:农行诉薛某等五人 贷款一案、信合诉刘某等五人贷款案件等均是因为实际借款
人死亡或家中发生火灾导致欠款不还,担保人
也都不认可还 款,债权人起诉到法院的。
4、清欠不及时,诉讼时效过期。有的金融机构不在规定
的担保期限和还款期限内清理贷款,那些实际借款人和做贷 款手续人为了逃避债务,举家外迁,不知去向,即使没有离 开本地,有的贷款合同因为超过了法定的担保期限和还款期 限,金融机构也没有定期催收欠款,重新确定新的还款期限 和担保期限,导致案件超过法定诉讼时效而被驳回诉讼请 求。即使经过催告不超过诉讼时效或者因被告去向不明, 用公告、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由于借款时间较长,借款人和 担保人的资产流失严重而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也增加了诉讼 和执行风险。特别是前几年的粮库和农民个人贷款,有不少 是因为银行自己没有按时清收贷款,丧失了起诉索款的最佳 时机,无奈银行作为呆死帐处理,这样就给某些企业和个人 以错误的信息,认为国家的贷款可以只借不还,助长了一些 借款人赖帐不还的侥幸心理。
(二)贷款手续弄虚作假,担保抵押不符合法律规定。
1、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违规贷款、担保抵押。有的借
款人自己有贷款不还,或者不是农民身份,不符合农业贷款 条件,就用金钱收买农民的身份证和信贷员的感情,一些信 贷员在为这些人办理贷款手续时千方百计弄虚作假,给不符 合条件的人办理贷款,有些人用房子、车辆或奶牛抵押,但 却没有在房产或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导致担保抵押合同 无效。
2、债务人之间互相担保,担保人重复担保。在审理、执
行中发现:此贷款的债务人又是彼贷款的担保人,有的担保
人在几起案件中
同时出现,但信贷人员却视而不见。只注重 担保的形式要件,而不注重担保的实质要件,将担保流于形 式;
3、诱发刑事、违纪案件发生。有的信贷员明目张胆、明
码实价地公开向用款人要好处、 要回扣。 近几年因为在签订、 履行金融借款合同中,信用社和银行的信贷员、代办员因无 法收回、占用巨额贷款资金携款逃跑、或者涉嫌索贿、贪污 被刑事处罚的,因违纪被降职处分的案件已有发生。
由于以前各行之间没有微机联网,银行系统对个人诚信情 况无法查询,导致一些人到处贷款借债,却根本没有偿还能 力,或者随意挥霍贷款消费,一旦银行催收欠款,出借人的 利益无法实现。去年我县农业银行经国家政策调整,在剥离 不良资产 3000 亿,被国家打包出售给长城等清欠公司的情 况下,还有个别案件起诉到法院。今年由于农业银行集中突 击放贷款,年初第一周全国放贷款 6000 亿元,我县放贷款 1.8 亿元。有的农户用新贷款还个人抬款。实在还不起了就 举家外迁, 去向不明。一旦这种新贷还旧帐的资金链条断裂, 银行将承 担无法收回贷款的风险,因此今后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这类 诉讼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二、减少金融借款纠纷,降低金融风险的解决对策。
1、规范金融借款合同的贷款审批手续,从源头上减少金 融风险。
为了降低金融风险,金融部门近几年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 制度,要求信贷员对贷款的回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包括说 情的人、帮忙的人,信贷员、审批人等。但仍有部分贷款因
金融部门在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不
严格,导致贷款不能到期 正常回收,因此金融部门还应该加强制度的监督和落实。 期对贷款发放情况、清收情况做检查,特别是在贷款审批、 发放过程中,信贷员要多走访农户、村、屯干部,了解借款 人的资信、还款能力、有无不良贷款记录等,各银行、信用 社之间建立微机联网系统,一经发现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坚决 不予贷款。具体做到: 1)建立健全和落实信贷人员承担信 贷风险制度。对确因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严重违反信贷制 度而造成的信贷风险,在调查核实的情况下,由信贷人员和 相关责任人按比例承担所造成风险的贷款份额,以此警示信 人员和规范信贷行为,对涉嫌经济犯罪的要及时向有关部
门举报, 追究其刑事责任, 打消信贷人员所持有的 “收不回来 有法 ”的依赖心理。 2)建立贷款农户诚信调查制度。

信调查对避免贷款风险起着很大作用,信贷员在对借款人发 放贷款前,可以着手从他们是否按时缴纳水费、电费、电话 费,是否欠金融机构、其他村民款等方面进行基本诚信度的 调查,从中发现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对收集和掌握到的借 款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收入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资料, 应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并依靠村、镇干部和村级基层组织 反映的情况正确作出诚信判断。金融机构还可以与法院执行 机构沟通被执行人名录,形成一种长效的贷款借款人诚信体 制管理机制。
2、取消简单的互相联保的固定数额贷款方式,建立灵活
多样的担保贷款模式。
对于有还款能力,资信状况好的借款人,可以根据本人的
申请,采
用实物抵押和公务员或有资产的人信用担保双重担 保的模式,并且要保证质押、抵押、保证合同的法律登记形 式要件的规范,在适当的用款比例中放贷款。要坚决取消过 去那种三户、 五户互相担保, 实际没有担保的信用担保方式。 也不能一律要求借款人都一次性(一组)贷款 9 万或 15 元,应当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用款量和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 比例掌握放贷款数量, 一般贷款量不应超过资产的 1/3
1/2 即:借款人和担保人按全部总资产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按资产
额的 1/3 1/2 提供贷款,这样借款人对偿还贷款有积极 性,不至于发生资不抵债而拒绝还贷款或不能还款的情况。
3、加强对金融部门信贷员和农民的金融信贷风险意识的
培训和宣传,责、权、利相统一。
金融部门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发放贷款实行贷前审 查,贷后监督,责任到人,跟踪管理。对贷款的使用、借款 人的经营状况、偿还能力有否变化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而 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回笼;信贷员对于自 己辖区的农民贷款负全部责任,一旦不能收回贷款,将面临 下岗清欠的责任,一旦索贿受贿将面临被开除银行队伍的风 险,因此信贷员在正常发放贷款,挣到了高额绩效工资的同 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清欠责任重大,不敢轻易违规放贷 款。法院可以就案讲法,在村、屯就一些有影响的金融借款 合同案件就地审理、召开执行大会,让那些逃债的、拒不履 行还款义务的人无处藏身,让群众知道拒还贷款的法律后果 并引以为戒。 三、解决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诉讼难、执行难的对策。

1、以案件审理为抓手,审理中兼顾执行。审判人员在审
理该类案件时,应注意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及个人信 息,并及时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在审理中兼顾执行。利用 巡回法庭、委托调解等司法便民新举措,及时找到欠贷农户 就地审案,减少案件审理的缺席判决率。并在审理中加大案 件调解力度,提高欠贷农户的自觉履行率。邀请镇、村干部 一起上门做工作,强化欠贷农户的信用观念,促使部分农户 主动还贷,以点带面做好农户的宣传工作,促进农村信贷环 境进一步好转。
2、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对欠贷不还的被执行
人,在其所在村、屯、社区和单位开展公告曝光活动,向社 会征求执行线索并悬赏执行,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 围。对查实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加大执 行力度, 该拘留的拘留, 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 让拒不履行、 逃避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更高的拒执 成本。
3、建立法院与金融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各专业银行、
信用社和法院民商事审判庭、执行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法 官要针对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面的 疏漏,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予以反馈,以健全金融机构的信 贷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法院要协调各专业银行、信 用社对欠贷不还的被执行人在金融系统内部进行曝光,并形 成一种联防机制,使信用差的被执行人在各金融部门无款可 贷,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
总之,对金融部门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除按上述方法要
求金融部
门采取责任清收、奖惩清收、依法清收等手段外, 还应出台一些有利于金融部门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最 大限度地减少信贷危机、降低金融风险,为县域经济的正常 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法院 篇三: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妥善审理非金融机构借 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 妥善审理非金融机构
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苏高法审委 [2009]45
各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基层人民法院、本院各部门: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纠 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 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司法应对措施》的规定精神,更 好地发挥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职能作 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我院审判委 员会于 2009 8 21 日第 20 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江 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妥善审理 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现予印发, 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参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 我院反映。
二○○九年十二月四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妥善
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009 8 21 [09] 20 次全体会议讨论 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 干意见》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 稳定的司法应对措施》的规定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服 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维 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妥善审理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 纷案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如下意见: 一、当前形势下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则
1、保护合法借贷行为,畅通融资渠道。人民法院在审理借
贷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合 理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依法支持金融创新,维 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制裁非法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法 院在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要积极履行维护金融安
全和社会稳定的司法职责,注意甄别以各种合法形式掩盖的 非法金融活动,防止少数企业或个人利用当前中小企业急需 资金的机会规避金融监管、牟取非法利益,切实维护社会稳 定。

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3、本意见所称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
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款行为。
4、下列民间借贷行为无效:
1)以“标会 ”等形式向不特定多数人非法筹集资金的行为; 2)以向他人出借资金牟利为业的 “地下钱庄 ”等从事的借 行为;
3)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借贷行为。
民间借贷行为涉嫌集资诈骗、非法设立金融机构等犯罪行 为的,按照《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取缔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的 规定处理。
5、非金融企业开展的下列借贷行为有效:
1)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募集资金的;
2)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向特定的自然人进行的临时性 小额借款;
3)企业非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临时向自然人提供的 小额借款。
6、借贷合同当事人既约定借款利息又约定违约金的,人民
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 进行调整后的违约金与利息之和不得超过按银行同期同类 贷款基准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
7、借贷合同虽然约定应当支付利息,但未约定利息标准或
约定不明
的,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仅约 定借款期限内利息而未约定逾期利息的,如约定的借款利息 低于或等于同期银行逾期利息计算标准,根据出借人的主 张,可按同期银行逾期利息标准计算逾期利息;如约定的借 款利息高于同期银行逾期利息计算标准,且没有超过银行同 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则按照约定的借款利息标准 算逾期利息。
8、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借款利息计算标准超过银行同期
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 “高利贷 ”行为,对超过部分的利息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借款人已经偿还的款项中包含超过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 准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的,根据借款人的主张,超过部分可 冲抵本金。
9、借贷合同中约定分期还款,当事人在还款时明确是偿还
利息或本金的, 应按其还款意思认定; 在还款时没有明确的, 应先冲抵利息,后冲抵本金。
三、经批准开展借贷业务的非金融企业所涉借贷合同纠纷 案件的审理
10、依法设立的典当企业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签订的以
房地产、财产权利、动产为其向债务人出借款项设定质押、 抵押担保的典当合同,应当认定为借贷合同性质。
11、典当企业出借款项未依法设定抵押或者质押的,其性
质属于违 《典当管理办法》 关于典当企业 “不得从事信用贷 款”规定的非法金融活动,借贷合同应当 认定无效,借款人应当返还借款本金和孳息,孳息按银行同
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但因抵押登记机构未及
时办理登 记、城市建设规划调整等非因当事人过错原因导致典当企业 未依法取得抵押权、质押权的除外。
借款人仅向典当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借贷合同和保证合 同均应当认定无效。
12、典当企业主张典当合同约定的利息及综合费的,应予
保护,但超过《典当管理办法》规定范围的除外。典当企业 主张借款期限届满后的利息及综合费的,对于两项合计数额 超过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的部分 不予保护。典当企业主张合同违约金,借款人请求调整违约 金的,人民法院应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处理。
13、经依法批准开展借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
互助组织等具有一定金融性质的非金融企业在批准的范围
内签订的借贷合同应认定有效。由此产生的纠纷根据相关法
律法规处理,没有相应规定的,参照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有 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处理。
四、企业之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
14、企业将自有资金出借给其他企业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
所急需资金的,孳息按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15、企业将从金融机构获取的信贷资金出借给其他企业以
及存在其他违反国家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行为的,人民法院应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经)发 [1990]27 号《关于审理联营合 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二项的有关规定处 理。

16、未经依法批准从事借贷活动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
非金融企业签订的借贷合同,人民法院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 法(经)发
[1990]27 号《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
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二项的有关规定处理。
17、企业之间或其关联企业之间签订买卖合同, 约定 “买方
” 向“卖方”交付“货款 ”,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再由 “卖方”向“买 ”购回同一标的物, 双方无交付与接受标的物的意思表示和 行为的,应当认定为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并认定合同无效,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本意见第 1415 条的规定处理。 五、借贷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证据判断
18、人民法院审查借据本金数额的真实性应综合全案证据
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借据记载的借款数额包含 利息的做法是否是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的普遍习惯;债权人能 否合理说明借款发生的具体情况;陈述内容是否存在矛盾; 债权人是否曾有类似的交易前例;庭审言辞辩论的情况是否 导致对债权人陈述的合理怀疑等。
19、出借人以借据主张债权,借款人抗辩称借据载明的借
款金额包含利息或仅为利息,且提供的证据足以使法官对借 据载明的本金数额产生合理怀疑的,可以确定由出借人就借 据本金数额的真实性承担举证责任。
六、借贷合同纠纷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处理
20、在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或一方当事人
以案件涉
嫌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为由提出 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抗辩理由不足或缺乏依据,而当 事人坚持其抗辩主张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侦查机关报案; 侦查机关立案受理的,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民事案件的起诉 并将案件移送侦查机关;侦查机关不予立案侦查的,借贷合 同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21、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涉嫌集资诈骗或
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应当向侦查机关移送案件。侦 查机关立案侦查的,应裁定驳回民事案件的起诉;侦查机关 不予立案侦查的,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22、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结后发现涉嫌犯罪且公安机关已
经立案侦查的,应当中止执行,等待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与追 赃结果。生效判决中包括不应当保护的非法高息的,应当依 法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23、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过程中,发现破产企业存在非法集
资行为的,对涉嫌非法集资部分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有关机 关最终认定的非法集资金额,应当根据《非法金融机构与非 法金融活动取缔办法》等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进入破 产财产分配阶段时列入第三顺序清偿。 七、附则
24、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本院以前作出的规定与本
意见有抵触的, 以本意见为准。 实施过程中新的法律、 司法解释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依照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 规定执行。
法规、

关于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