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3-11-21 11:17:03

18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后,曹操消灭了 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组成联军,在 一带和曹军对峙。 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逃回北方。

2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东汉结束; 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 ,史称 年,孙权称王,国号 ,后定都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3、思考:动脑筋一(第103页)、二(第104页)、三(第105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官渡之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补充官渡之战的重要性: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赤壁之战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补充赤壁之战的重要作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3、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三。

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可以在三顾茅庐基础上再找一些。

4、思考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就失败了?

 第三子目:三国鼎立的形成

1、生自读课文及插图,掌握三国建立的事件、人物、都城。

2、师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地图册》的填图:《三国鼎立形势图》;

3、生自学最后一段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时间

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时间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影响

国名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一、选择题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2.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5.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诸葛亮治蜀 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论从史出

6.“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阅读材料回答:

1)他的“壮心”是什么?

 2)他的“壮心”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一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备: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亮: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备分析天下形势?

材料二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在我国民间戏剧里,曹操被演成白脸奸臣,而对诸葛亮几乎是近乎神的传扬,学习了这一课,你同意这种传统的看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