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11-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可编辑有答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8-06-29 17:35:58

文成绩的而当时坐在我后面的某男天才那种。语文奇差并且语文成绩到了高三也就一直稳定在115了。实施困难想短时间使用是不可能的。而且就我的教训来看所以这种方法我只推荐给高一的学生。不要忽视课内知识不要歧视高考语文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我还是语文尖子因为绝大多数同学走的路线——课内练习路线但是见效相对第一种快(但语文提高成绩是所有科目里最慢的)我下面讲的所有东西我以广东卷的题型为例以及诗词古文的背诵填空。语文拉分不如理科多这一块方法真的没什么好讲来看看练习册上总结出的字音成语但是我想提醒你们一点你们也一看看本省5年的高考题更重要的是练习。做题是提高这一块最快的方法。把你手上所有有基础题的练习拿出来当遇到你不会的或者是做错的隔天复习。记住语病题可以不用。再来一轮。直到能保证基础题只错1个以内为止。我的早读时这样安排的(我说了我不理英语早读前10分钟中间15分钟最后5分钟查字典3、文言文如果是有同学文言文还很差的话要提高文言文总结的实词意思也没办法灵活运用。把平时做题见到和上课老师讲到的古文字词和它的意思写下来。然后下次如果再见到同样的古文字词它们往往有很多种意义一次一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

1.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孱弱 pào 皮开肉绽 峥嵘崔wéi

B. 纤细 当(gòu 度长絮大 广无垠(mào

C. 吞噬 意(xiè) 以手抚膺 不前(xǐ)

D. 呜咽 序(xiáng 锲而不舍 磨牙血(shǔ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应读páoC应读qiè;D而不舍正确应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锦瑟》的主题,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等等,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些志大才疏的人总是好高骜远,过足了仰望星空的瘾,而不肯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关心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结果错过生活。

一个时代的浩荡征程,总是由亿万人民沆瀣一气书写的。让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携手共进,跬步致远,滴水成海。

在这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百年梦想只争朝夕,新征程更加呼唤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体验和总结,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在于身临其境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众说纷纭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合乎语境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使用正确。排除A项、B项。②“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使用错误可改为勤力同心同心同德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合乎语境中他们的教诲,使用正确。排除D⑤“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使用正确。⑥“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可改为设身处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宪法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宪法修改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宪法精神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国家。

B. 近日,人社部下发《通知》,部署明年深化改革的具体工作,其中包括研究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C. 2017年中国的天然气、电力、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已超过1/5.过去两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正在下降。

D.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取得发展的阶段性成功、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是通过改开放,系统地、大规模地降低了体制成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成分残缺,在国家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建设C不合逻辑,电力和水电、风电是包含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D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并在通过前加上因为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话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 ___,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 ___,更具继承性。 __,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

【答案】 (1). ①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 (2). ②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3). ③李白代表着青春

........................

5. 补写出下列句中缺少的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利用舆马和舟楫作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写道,因为青泥岭太过曲折盘旋,所以经过时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已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4)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引述士大夫之族的话,从社会地位角度表达了他们不愿从师的理由。

5)白居易《琵营行》中,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感情共鸣的原因。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百步九折萦岩峦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位卑则足羞 (7). 官盛则近谀 (8). 同是天涯沦落人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通假字、同音字、形似字,等等比如一下易错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字形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二、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閱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道统之别,汉学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兖国公,封孔门十哲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孟子直解》)

6. 下列对孟子升格运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一直鲜有发展,长时期地位不显。

B. 孟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

C. 秦汉到两来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

D. 中唐至两宋,孟子本人及其套作的重要性渐渐凸显,宋以后,孔孟之道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孟、荀为代表的儒家两派分别研究文献之学和义理之学,孟、荀二人分别影响了两宋道学与汉代经学。

B. 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C. 宋朝以前,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合称,孟子的亚圣之名也从未被认可过,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D. 中唐以后孟子升格运动开始,孟子逐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其人被政府封爵,其书跻身四书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中后期儒学演变为两支,存在学统汉学道统宋学的分别,这种分野情形说明孟子学派在两宋开始发展较快。

B. 学问博洽、精通多种儒经的荀子在其著作的《非十二子》中对孟子一派有过严历批评,这一行为只能看做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C. 东汉时王充特别在《论衡·刺孟》中批评孟子,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不提孟子,孟子的意义未受到充分肯定。

D. 东汉赵岐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这些可以说明当时曾经有过孟子升格运动

【答案】6. B 7. D 8. D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加以排查即可得出答案。A从战国初期开始错误;C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错误;D孔孟之道便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 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应颠倒;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逻辑联系;C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属以偏概全,说法错误;C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很少提孟子错误,应是只字未提;D这些可以说明孟子升格运动当时已初现端倪错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铜碗

于小渔

那只铜碗,在四位鉴定专家的手里传来传去。他们时而指指点点,时而窃窃私语。难道很难断定吗?他坐在对面的位子上,似乎是在深思。

这是电視台鉴宝栏厚B城直播现场。开始他不想来,但他的女儿和老伴儿,都说他藏了几十年的铜碗有点古董模样,不如让专家鉴定一下。他拗不过她们,就来了。也仅仅是鉴定一下,怎么可能是什么国宝呢!

过了很长时间,那位年长的专冢摘下鼻梁上的眠镜,看着他:请问,您对自己的这件宝贝有什么看法?比如年代,价值。

他摇摇头说:我一点也不知道。

四位专家交换了一下眼色,有点不信:那么,您是从哪里以什么方式得到的呢?

从一位农村的老妈妈手里……买的,她要送给我,我不要,最后只好给了她点钱。

能问一下您给了多少钱吗?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可还是说了:九块七。

四位专家都笑了。有一位手抚着脑门,笑得很失态,似乎是遇到了非常可笑的事。

他疑惑不解地看着他们。

最后还是那位年长的专家开了口:我现在告诉您,这是只铜簋,汉代的,非常珍贵,据我所知,只有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有收藏。怎么说呢,价值无法估量啊!

是吗?他想。

那位专家笑了,又说:您可真是的,人家要送您,您欠人家一个人情,可您非得给钱,结果,用了不到十块钱,就把人家这么大的人情买了!专家看着他呆呆的样子,忍不住开起了玩笑。

他却蹙起了眉头。他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那时他在地质队工作,他们那个工作队在新疆A城的一个小村边上已经没日没夜地干了几个月。他一不小心,被铁架砸了手,右手拇指被砸坏了。可没法去医院,医院很远,他不能离开,他是队长啊

于是,他就到村里一个维吾尔族老妈妈家里养了半个月。三十年的记忆中,不曾有人这么疼爱过自己。老妈妈帮他洗衣服,两只泡得发皱的手在盆里细细地搓啊搓;老妈妈教他用左手拿筷子,最后还帮他把莱夹到碗里;晚上,老妈妈还要过来和他说会儿话,眼睛里满是慈爱。

他好幸福啊,可他也有懊恼的事。他的右手拇指用不上力,总是拿不住碗,两三天就要摔一只碗。当然,他都照价赔偿了,可心里仍过意不去。后来,老妈妈就拿来一只钢碗。

铜碗黄澄澄的,重,压手,虽然也偶尔掉到地上,却再也不会摔破了。

半个月之后,他们的工作队接到上级命令,要离开这里。他舍不得走啊,可他必须走。老妈妈帮他收拾行李,把铜碗洗干净,放到他的包里。他要拿出来,可是老妈妈死死摁着包,说什么也不依。他没有办法,只好在临走前,偷偷把钱塞到他睡过的褥子底下。后来他又在地质队工作了好几年,一直用那只铜碗吃饭。直到有了家庭,他仍细心地保存着那铜碗。如果铜碗只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他自会好好收藏,可是,他知道了它原来真的价值连城,那又怎么样呢?

他问:你们会到新疆A城吗?

一位专家说:会的,大概是今年的10月份左右。

他忽然站起身来,走过去,把那只铜碗拿在手里,说:我这只铜碗不参加B城民间国宝评选了。然后,他在四位专家和全体观众惊诧的目光中,离开了鉴宝现场。

没有人知道,四十多年前,他的月工资是二十几块五,他的褥子下面塞的,已经是他口袋里所有的钱。他后来甚至向人打听过黄铜的价格,一毛钱一斤。那时,他还感欣慰。

现在,他决定到新疆去。他还不老,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小村庄的名字。即使找不到他们,他也想好了,这只铜碗,就是专家眼中的簋,一定要成为A城的民间国宝。

(选自《百花园》2013年第2期)

【注】簋: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9.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并不想将铜碗拿给专家鉴定,因为尽管他不知道这只碗的年代和价值,但他知道这是个无价之宝。

B. 专家向询问铜碗的来历,说明他们急于了解事情真相,也暗含了他们为国家珍贵文物流失而痛心的心理。

C. 通过朴实无华的叙事和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在得知铜碗真实价值后内心复杂的矛盾斗争,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D. 小说中的维吾尔族老妈妈虽是个幕后人物,但她的善良、淳朴、慈爱却在的回忆和专家们的对话中得以鲜明表现。

10. 小说中的有哪些特点?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11. 小说以铜碗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9. D 10. ①知恩图报,珍惜感情。临走将所有的钱留给老妈妈,并一直将铜碗视为无价之宝珍藏。珍重道义,品德高尚。得知铜碗价值后,毅然决定将铜碗送归原地。工作积极,有责任心。他干活没日没夜,受伤后也坚持留在地质队。

11. ①蕴含美好深刻的主题思想,铜碗不仅是国宝,也象征人物美好的心灵和情感。小说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以铜碗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以小见大;用铜碗穿针引线,将现实和回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转换自如;以铜碗的归宿作结,画龙点睛,含蓄而有余味。

【解析】

9.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原因分析不当,且他只是把铜碗当作心中的无价之宝;B也暗含了他们为国家珍贵文物流失而痛心的心理牵强附会;C主人公内心不存在复杂的矛盾斗争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的有哪些特点?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读懂小说,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他没有办法,只好在临走前,偷偷把钱塞到他睡过的褥子底下。后来他又在地质队工作了好几年,一直用那只铜碗吃饭。直到有了家庭,他仍细心地保存着那铜碗。如果铜碗只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他自会好好收藏,可是,他知道了它原来真的价值连城”“四十多年前,他的月工资是二十几块五,他的褥子下面塞的,已经是他口袋里所有的钱。他后来甚至向人打听过黄铜的价格,一毛钱一斤。那时,他还感欣慰。小说最后一节说他也想好了,这只铜碗,就是专家眼中的簋,一定要成为A城的民间国宝。 他干活没日没夜,受伤后也坚持留在地质队。半个月之后,他们的工作队接到上级命令,要离开这里。他舍不得走啊,可他必须走。根据小说的情节,尤其是的言行,最后概括的特点是:知恩图报、珍惜感情珍重道义、品德高尚,工作积极、有责任心,本题可以从以上三点任选其中两个方面,再结合小说的情节回答即可。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知恩图报,珍惜感情”“珍重道义,品德高尚”“工作积极,有责任心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铜碗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本题考的是好处题,应该从小说的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分析铜碗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本小说以铜碗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用铜碗穿针引线,将现实和回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结构精巧,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其中蕴含这美好而深刻的主题思想:铜碗不仅是国宝,也象征人物美好的心灵和情感。小说最后以铜碗一定会回到A城,成为A城民间国宝作结,画龙点睛,含蓄而有余味。

三、古文阅读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劝学》)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节选自《过秦论》)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节俭。

B. 其曲 中:符合。

C. 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后退。

D. 而师之 从:跟从。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涂有饿莩不知发 非我,岁也

B.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輮使然也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学者必有师

14.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子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C.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收拢天下的士兵,集中在威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D.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

【答案】12. A 13. B 14. D

【解析】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制止、约束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可不译出C:介词,从/介词,比。D:代词,它,指木/助词,的。B项,:语气词,表判断语气啊,或不译出。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A项,那么天下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错,正确的意思是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附了B项,金子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错,正确的意思是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C项,收拢天下的土兵错,正确的意思是收缴天下的兵器

参考译文: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u411-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可编辑有答案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