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信息化数据大集中实例解析

发布时间:2018-09-29 09:18:09

社保信息化数据大集中实例解析

  在经历了大部制改革后,原人事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部合并以来,这个新成立的政府部门因其职能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社保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进一步受到了公众的热议。而如何体现民生,建设集中的信息化社保系统,更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近几年来,每逢“两会”召开之际,互联网上就充斥了网民对于社会保险关系怎样异地转移接续、农民和农民工如何养老、医疗保险能否扩大覆盖面等问题的讨论,再一次显示出百姓对于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注。

  为何大家都对社保工作如此关注?答案很简单。 “劳动就业民生之本,社会保障社会之安”。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工作,关系着从新生儿到耄耋老人,全中国十几亿百姓的切身利益。

  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也一直都得到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持。作为中国信息化建设开始的标志性工程“十二金”工程中,就有一项“金保”工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社保信息化工作都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新部合并成立后,部领导更是提出了统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网络互通是保障

  

  赵锡铭向记者透露,2008年,随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养老保险监测每月上传数据量达到了1.68亿参保人员,占到了同期参保人员总数的89.2%,平均每月有25个省份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报失业监测数据,共上传数据372.5万条。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赵锡铭看来,关键是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系统推动了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

  “按照金保工程一期建设计划,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央数据中心的软硬件采购,并基本完成了安装实施。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各地通过设备集中、人员集中和数据集中,数据中心的统一程度逐步提高。据统计,全国已经有248个单位,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218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赵锡铭介绍说:“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市两级的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根据地方机构改革进度,推动各级数据中心的整合,开展数据整理、整合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应用的支持。另外,还将开展部级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完成灾备中心场地环境的准备和灾备系统的部署。同时推动省市两级灾备中心的建设,希望能摸索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情况下信息系统总体数据分布的策略。”

  有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如何实现信息共享,自然离不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据了解,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业务专网部省骨干网主要线路的切换调整以及备用线路的建设已经在2008年完成。目前已经有25个省区直辖市实现了与所属全部地市的联网。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中,87.32%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市域网覆盖达到85%的经办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19个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互联,其中11个省份已经可以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里召开的视频会议直接开到地市一级。“主备双链路、多业务共享、统一管理、分级维护的全国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赵锡铭向记者表示: “全国联网的下一步工作,将进一步推动省市联网和市域网建设,力争所有省份完成数据中心与地市间的联网工作。完成部-省网络与省-市网络的贯通工作,形成部与城市之间的直接访问能力,以支持金保工程一期应用的开展。”

  

  努力做到全覆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到一个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城镇职工向城乡全体居民发展的新阶段。

  2009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宝树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强调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也要争取实现四个‘全覆盖’: 对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的‘全覆盖’,对管理服务人群的‘全覆盖’,对信息系统功能的‘全覆盖’,对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

  记者在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正在努力建设全覆盖、数据大集中的社保系统。

  根据2007年广西出台的相关文件显示,广西将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2009年,广西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预计到2010年,广西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使全区在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上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全覆盖、大集中’一直是社保的梦想之一,更是医保的最终目标。在这方面,广西已经走到了前列。”广西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主任唐彪很自信地说。

  在唐彪看来,“全覆盖”的医保,就是要把所有城镇人口覆盖,这需要信息化技术在后台发挥的支撑作用。

  而在几年前,广西的社保可不是这么做的。据了解,广西社保的信息化在上世纪90年代起步,当时由于技术、人才、网络等局限,采用的建设模式是以单个统筹地区为主,这对硬件设施的性能、社保业务等要求都不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城镇居民对劳动保障服务的需求相对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等综合因素,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之也必然需求有一套信息化手段辅助。2000年,广西社保中心开始考虑建设统一数据中心,不过,还是以县级统筹为单位所考虑的。到了2007年,广西社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信息化也提出以系统大集中为主。

  这时的广西社保有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医保试点不仅仅包括城镇职工,还要包括城市居民(学生、非从业、儿童等),这无形中增加了对信息化的要求。在这种需求上,广西社保中心提出建设一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大集中系统。这个系统是在过去以县级统筹为主的基础上构建的,打破了社保信息化的信息孤岛。

  唐彪向记者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广西玉林的居民由于工作调动到南宁,必须在玉林将以前的账户信息调出来,随后退保才能到南宁新的单位参保,这无形中浪费了参保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增加了社保系统的复杂性。而现在,有了统一平台之后,广西社保中心即可直接在数据库当中查找到参保人数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修改,完成参保人的数据变更。

  唐彪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说,以后医保数据中心就要像银行数据中心那样,享受服务的大众看不到后台信息化的应用情况,也不需要了解服务器在哪里、存储了多少数据。无论持卡人在哪个地区,只要能有终端,能连上后台服务器,即可开展各种银行业务。医保数据中心也是如此,建设数据大集中之后,在确保数据可靠真实的前提下,分散在广西自治区的各类经办机构把以前的数据统一集中到后台服务器当中。如果有新增加的数据,各个经办局连上网络即可将数据纳入后台系统中,在本地可以开展各类社会保障的服务,如参保、登记、变更、征缴等,这些都是以远程终端的形式开展。

  

  社保卡应用成突破口

  

  在数据大集中的模式下,社会保障工作前台的应用尤为关键。唐彪就认为,社保卡必然是一个手段,“没有这么一张卡,如何解决成千上万人的报销以及划账问题?如果采取手工的方式,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赵锡铭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保障卡发放范围正在日益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具备发卡资格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了110个,已批准发卡人数超过1.2亿人,实际持卡人数达到4400多万人。无锡、杭州、泰州等国产算法社会保障卡试点城市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

  记者了解到,在应用情况较好的无锡市,社保卡就如银行卡一样,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社保服务当中。

  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高级工程师马益新曾参与设计和实施了无锡市社保卡的系统建设工作,她告诉记者,无锡市社保卡系统从20046月开始经历了业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于20058月投入试运行后,通过优化和完善目前应用系统早已进入正式运行。

  “具体运行情况是通过批量人口比对系统,前期完成106余万社保人口数据的比对工作,完成了170余万人的采集工作和165万人的成品卡的制作和发放。数据交换子系统与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交换实现了卡信息的实时和批量两种方式的信息交换,不仅保证了基本信息的正确性,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两卡合一、一卡多用,方便于民的预期目标。”马益新说。

  赵锡铭则向记者表示,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社会公众上取得新的突破,而社保卡恰恰是取得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将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完成社会保障卡标准规范的修订工作,并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在完成国产算法社会保障卡的试点工作后,相应的应用也会迅速启动。全国发卡的范围和应用领域也会随着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配合异地社保业务系统的实施,我们也将探索社会保障卡跨地区应用。”

  

  采访手记

  大集中

  不能全靠技术

  社保系统的大集中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无论你是属于哪一个阶层,无论你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有工作或者没工作,无论你是儿童还是老人,无论流动到哪里,只要你是属于中国的公民,只要拥有一张中国的身份证,即可拥有一张社会保障卡,即可享受到国家的种种福利措施。

  可是现实情况总是距离梦想太远。单单是工作从北京变更上海之后,社保要重新计算,只要有跨区域性质的迁移,社保必然要改变。难道集中、集中、再集中的模式无法做到?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业内专家认为,现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已经非常强大了,强大到几乎没有实现不了的系统。结合社保系统来看,从技术手段而言,社保系统的大集中模式很容易实现,无非是数据量大一些,系统更为复杂一些,周期更长一些,涉及的人群和业务范围更多样一些,网络覆盖范围更宽广一些。

  但现实情况是,有些省内的县级地区都无法实现数据集中,更无法实现数据流通。根本原因是,这几年涉及到社保的政策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变化速度太快。政策一改变,严重影响到社保系统的大集中模式。尽管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但在各个区域之内,暂时还无法做到系统集中。再加上区域社保政策不同,财政支持力度不同,造成就算数据集中,也无法流通的现状,只能局部地区慢慢统一。

  看来,社保系统的集中,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还需要政策的强烈支持和稳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社保系统大集中的最高境界。

  (文/吴玉征)

  

  链

  华三保障广西社保系统不间断

  

  社保部门正在建设金保工程的大集中系统,包括社保的五大险种,要把这些信息集中在一个系统平台中,必须用网络和所有的经办点和服务机构联结起来。

  广西社保就采用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的以太网基础之上提供的万兆存储、万兆网络、万兆安全等一系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帮助广西社保搭建起了一套高速、稳定、安全的应用平台,向“五保合一”的目标地迈出了第一步。

  H3C存储产品部部长龚军生表示,社保系统“大集中”重点在于保证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性,而实现数据的集中在线存储则是其中难点。此次广西医保数据中心项目实现的在线IP存储不仅属于技术实施上的一大创新,更是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浙江社保等项目之后,高端存储在国内社保行业又一次价值体现。而且系统还优化了前端社保应用数据库的部署,有效降低了广西社保高峰时期的响应时间。

  不过大集中系统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如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中。事实上,广西社保中心的数据中心已经能确保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包括网络运营、数据及时备份等。

  为什么要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营,难道医保的系统要求的可靠性堪比金融行业?唐彪解释说,医保中心链接有许多终端是药店和医院,参保人是通过刷这些医院和药店的终端来享受到医疗保险服务。假如网络不畅通或者发生别的故障,就不可能随时为参保人提供服务。医院和药店有24小时营业的,就必须要保障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正因如此,广西社保医保数据中心应用了H3C提供的CDP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防护误操作、病毒入侵等软故障而造成的数据丢失,同时解决了由于在线存储硬件故障而引起的数据灾难,有效避免了“多个鸡蛋放在同个篮子”的风险。

  唐彪认为,社保的业务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才能有效地保障投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个问题上,广西社保的IT投资不能盲目地超前,也不能落后。

  目前广西医保数据中心构建一个集高性能网络、集中存储、统一备份、安全防护、业务管理为一体的万兆IP基础架构。在这个架构之上,已经存储的数据量有10TB,全部是通过分布在广西各个经办机构所采集的。

  根据广西社保的整体规划,2007年下半年,医保数据正式从以市级中心应用系统改变为以省级大集中的模式。到今年,广西会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范围从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区,从而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唐彪表示,社保是一个需要政策支持的系统,哪些人需要参保,参保的缴费情况如何,这都需要政策界定。社保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计算机语言把政策解读到系统当中,让参保人员通过刷卡就能享受到政策,这也是信息化所能发挥的重要意义。(文/吴玉征)

社保信息化数据大集中实例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