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教改资料

发布时间:2012-03-16


学校教研教改资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作为县级课改实验校,已顺利实施三年了。在县教育局和县课改领导组的计划精神指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创新为基本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决走教育人性化的道路;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代之以主体多元化理论;改变过去陈旧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发展性评价。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提高全校教师的素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建设,确立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了课改领导组和课改指导组,加强课改工作的领导与建设;确立各项规章制度,如:课改实施方案、评价方案,校本、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科研、教研、师培管理评估方案等,将课改、科研的业绩与教师的评优晋级相结合,以推进课改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 抓好校本培训,步入实验正轨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资源。分挖掘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抓好以课改为核心的校本培训。
1. 更新观念,加强力度,锁定目标。
为了把课改实验工作抓出成效,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组和课改实验指导组,确立了校本培训的模式。我校校本培训的模式概括为“四点四性”:以联系学校实际的针对性为切入点;以解决学校和教师需求的灵活性为出发点;以培训经常化、长期化的常规性为立足点;以学校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为着眼点。为了尽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还本着立足本校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定期组织教师的课改经验交流、名师带动的教学观念反思汇报、深入课堂的教学研究、教研组的安全分析、教研反思等培训活动。每次培训后都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写心得。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培三课三技五个一”工程。“一培”即每学期每周一次业务培训(课改、科研培训);“三课”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应完成课改实验研究课、合格课、校级优质课;“三技”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应完成规定内容的电脑、普通话培训;“五个一”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应写一本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设计一次优质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课改教学论文(或课改教学心得或记录一个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开发制作一件新课程教学资源。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组织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同时重视走出去、请进来,引入活水更新观念,牢牢锁定课改这一目标。三年多来,我校先后派出10多人次到县、市、省参加新教材培训、观摩等活动。
2. 整合培训目标,构建发展平台,夯实课改基石

1

校本培训活动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教师的实际需要,因而在设计培训目标时就要考虑教师多元需求目标的整合,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构建平台。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设计了教师培训的四项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目标。
一是学校经常开展现代教学理论的讲座活动,使广大教师了解、熟悉、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创新教育理论、新课程教育评价理论等,广大教师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为有效地从事课改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是教师自学。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定期交流学习体会,相互点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设计自己。在反思和设计中,老师们看到了自己在读书中心灵与书的对悟,发现自己现在能够为教育中的“善小而为之”能为日常教育小事而感动,也体察到自己的育人气质比以前优雅了,心里的阳光多了起来,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读书是多么美好!读书是我们教育人生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目标。
现代教育手段已成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学校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分层、多级全员培训方式。经过培训,许多教师能将计算机技术主动应用于教学,如幻灯片课件、动画课件等,拓展延伸了课程资源,增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现代专业研究能力发展目标。
校长应是专家型校长,教师应是科研型教师,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除了规定的校本教研以外,另外还开展了“一二三”的专业研究,即每个组一次学科小课题研究,每人二篇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文章,三堂代表自己教学水平的公开课(即课改实验研究课、合格课、校级优质课)。
现代教师师德建设培训目标。
我校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八条要求,明确指出:依法执教要做到一个“严”字;爱岗敬业要做到一个“忠”字;热爱学生要做到一个“亲”字;严谨治学要做到一个“勤”字;团结协作要做到一个“合”字;尊重家长要做到一个“同”字;廉洁从教要做到一个“正”字。通过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构建了发展的平台,为深化课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张扬个性,形成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结构的优化程度,我校在分析课程环境,调查研究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课程要体现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立足于过程,教师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培训教师的改革意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课改的深入发展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
三、 创设教研氛围,牵动课改实验。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打破旧传统,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接受实施课改的新理念。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走校本教研之路。因而我校积极创设教研氛围,鼓励教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带动课改实验深入实施:
1、激发探索欲望,精研课程标准。

2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发展,如何将课标落实到教学中,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研科研,教研和科研的结合,激发了教师的探究欲望。广大教师已达成一致的共识,即:不会科研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没有科研的教学不会有一流的质量,不搞科研就难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确立了一个国家级德育科研课题。在课题实验管理制度规范下,在敢于创新的典型教师带动下,激发了全体教师的课改探索欲望。
我校校长是专家型的校长,是课改急先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带头学习新课标,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业务培训会上,教导主任培训教师,帮助老师们拨开迷雾,走过沼泽,迈入新课改的洪流。
2、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研组教研。
制定并完善科研管理评估方案和教研管理评估方案,并将其绩效纳入学年评优晋级方案,激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的大科研,积极鼓励教师个人参与叙事性教育科研研究。教研组每期两次集体备课,每次推举一人出来上课;每期组织一次小型课题研究;每期组织教师撰写课改科研论文两篇;每期举办一次优质课竞赛。
3、发挥创造潜能,构建教学个性化模式。
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的方式及指导,要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合作交流、勤于探究”的愿望,我校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采取了如下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师特色教学,张扬个性,本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初步建立起“激情——探究——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激发学生情感,学生主动愉快地探究知识、研讨问题。不同教师又各具特色。如有的数学教师尝试了“激情发现教学”模式,学生将数学知识等编成顺口溜、歌诀等易懂易记的形式。综合实践、科学等学科的教师硬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历史人文特征,观察本地的地貌及物产,关注环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积极实践探索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校在新课程评价机制中体现评价形式多样性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现已形成“内辐式”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三重三轻”、“四个方位”的辐射体系,即:重目标,轻形式;重过程,轻结果;重状态,轻成绩。从学校领导、同组教师、班级学生、学生家长四个方位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评价突出整体性、综合性、多元性评价。在评价中为学生建立成长评价袋,记录学生成长中的每一步,从二个课堂、三个方面、六个角度考察学生的多个状态。“二个课堂”即校内和校外课堂;“三个方面”即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六个角度”即从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不同角度评价;“多个状态”即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发展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实践探索状态等多维度评价。评价中立足于激励学生快乐成长、发展学生潜能,注重分层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进步的快乐。
任何模式和方法都应该是开放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我校积极鼓励教师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使评价机制在课改实验中不断完善。我校现已初步形成两个科目的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

四、 激活教学实践,深化课改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三年时间里,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者职能,教师在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中,发展课程意识,形成课程能力,从而激活教学实践,深化课改实验。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了“四点要旨”:一要分析学生需求;二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三要加强课程开发的指导;四要及时进行课程开发评价。这一做法赋予了教师灵活的空间,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拓展了教师教学实践的领域,激发了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创造性。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学生感觉到老师和蔼可亲了,更愿意接近老师了。课堂上“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亮点”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流失”也减少了。根据问卷调查,家长们普遍反映:学生们学得比以前轻松了。
经过全体教师的艰苦努力,三年来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5位教师在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国家级论文发表了三篇,州县级论文发表或获奖十余篇;学生在国家级、州、县级竞赛获奖10多人次等。


2012.3.16.

4

学校教研教改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