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 各臻其妙

发布时间:2012-11-19 15:24:15

匠心独运 各臻其妙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近年来一直入选高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科书。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理感受,介绍了贾府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设计先后适宜、详略得当、寡众有序、虚实兼用,可谓摇曳多姿、异彩纷呈,因而历来为人称道,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范例。尤其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设计,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堪称经典,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论述过。但是课文中一些次要人物的出场,如夫人、夫人,迎春、探春、惜春,贾政、贾赦等,却少有文章论及。笔者不妨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一、夫人、夫人的出场

先来看一下这段文字。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见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

由上文可知,邢、王二夫人是跟着贾母一起出场,然后由贾母介绍出来的。如果说贾母的出场是“众星拱月”式的,是“先见其人,后闻其声”的;那么邢、王二夫人的出场则是“一笔带过”的,是“未见其人,未闻其声”的。

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呢?黛玉进贾府,对于贾母来说也是件大事,应当候迎。邢、王二夫人是贾母的两个儿媳妇,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教家规,儿媳妇平时要在婆婆面前伺候起居。既然贾母要候迎黛玉,邢、王二夫人就应该陪着候迎。因此贾母出场“带出来” 邢、王二夫人,是符合情理的。加之邢、王二夫人在后文中出场较少,又不是主要人物,所以作者在设计她们出场时就用了较少的笔墨“一笔带过”了。

二、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

如果说贾母的出场是自己“迎上来”的,是“先见其人,后闻其声”的;邢、王二夫人的出场是贾母“带出来”的,是“未见其人,未闻其声”的;那么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出场则是贾母“请出来”的,是“只见其人,未闻其声”的。

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在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小姐们的行动是不能造次的,作者用了一个“请”字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黛玉是个小姑娘,不能总让几个大人陪着,请出和黛玉年龄相当的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与初来乍到的黛玉作伴也合乎情理。可见,作者此时设计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出场,也是有讲究的。

三姊妹的出场,是“集体亮相”式的。三姊妹出场时,虽然妆饰相同,但是形貌有异,同中有异,各显其美。由于惜春这时候年龄还小,身量不足,作者就重点描写了迎春和探春。先说身材,一个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一个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一个丰满一些,一个苗条一些。再看长相和神态。“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主要写的是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好像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而写探春则用“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描写是一般的美人没有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写美人的目光常常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可是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和“文采精华,观之忘俗”分别写迎春和探春的神态。结合《红楼梦》整篇作品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是最平庸的,她稳重善良,但才华平平;温柔敦厚,但流于软弱。而探春则活波可爱、才华横溢、见识非凡。作者用一个“可亲”、一个“忘俗”加以概括,生动地写出了二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三、贾赦、贾政的出场

如果说《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那就是贾政、贾赦。其实这两个人物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出场,或者说,这是一种不出场的出场。

作者在对王熙凤出场的高潮描写过后,紧接着就设计了黛玉去拜见贾赦、贾政两个舅舅的情节。不妨来看一下这两段文字。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千里迢迢投奔而来,她的两个舅舅却都没有接见她。换句话说,贾赦、贾政都没有直接出场。作者为什么偏偏这样安排呢?认真研读课文,笔者发现,作者这样匠心独运的设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充分体现人物出场描写手法的多姿多彩。试想,如果外甥女黛玉和贾赦、贾政两个舅舅见了面,按照常理,总要说起黛玉母亲贾敏去世发丧的事情,这样容易和贾母见黛玉时说的一些话重复,行文时就显得枯燥、拖沓,难以下笔。如此以来,只有安排黛玉去拜见而又见不到才是最巧妙的选择。于是作者对贾赦、贾政的出场采用了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故意“留白”,从虚处着笔,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述的困难。如果说前面邢、王二夫人和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出场是实写,那么这里贾赦、贾政的出场就是虚写,从而完美实现了人物出场描写手法的虚实对照、有机结合。

作者精心设计贾赦、贾政不出场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暗示黛玉今后在贾府孤苦凄凉的处境。黛玉拜见贾赦、贾政两个舅舅,是课文中贾赦、贾政的第一次出场,是一次“未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出场——贾赦在家传出话来,贾政不在家留下话来。贾赦、贾政都没有见黛玉,理由都很冠冕堂皇。贾赦是怕引起伤心,不忍相见;贾政是斋戒去了,不能见面。试想,自己唯一的妹妹过早病故,留下一个体弱多病、无人照顾的小女儿寄篱门下,况且各自又是一家之主,不看僧面看佛面,岂有不见之理?妹妹早逝,当哥哥的本应伤心悲痛,外甥女孤弱凄凉,更应引起舅舅的怜爱之心,可是他们仅仅用几句简单的礼节话、场面话就把外甥女黛玉打发了。试想,假如这时候贾母准许贾赦纳鸳鸯为妾,贾赦的身体立刻就好。假如贾政得知宝玉这时候正在顽皮浪荡,也一定会马上赶回来狠狠教训宝玉一顿。贾赦、贾政对黛玉都有一番叮咛嘱咐。贾赦“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妹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贾政的嘱咐是“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学针线”。这些话听起来是对黛玉关心备至,但他们要表达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或是偶一顽笑,都尽让的”。面对刚到贾府的唯一的外甥女黛玉,贾赦、贾政两个舅舅想到的更重要的是给她立规矩,这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黛玉的真正态度。贾赦、贾政对黛玉表现出的“冷漠”为黛玉今后在贾府孤苦悲凉的境遇埋下了伏笔。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展开,黛玉唱出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哀婉凄凉的曲调也就不足为奇了。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他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有一句话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次要人物出场设计艺术的简析,虽然只是笔者从《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的精妙中撷取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从中已能够“观滴水可知沧海”了。

匠心独运 各臻其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