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4-12 21:07:3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但其设计原理都是相同(即指针指向北极星或相反方向)。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日晷计时示意图。回答问题。

1. 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是(  )

A. 顺时针 B. 逆时针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 若该日晷位于北京(40︒N),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 30度 B. 40度

C. 50度 D. 60度

3. 若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日晷可能位于(  )

A. 黑龙江省 B. 河北省

C. 辽宁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测量时间的,是根据晷针在晷盘上的影子的不同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是由太阳视运动方向决定,太阳视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也是自东向西。一般在北半球看顺时针,南半球看逆时针,南北半球运动方向相反。据此分析选D

【2题详解】

晷针指向北极星,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40°。晷针与晷面垂直,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90°-40°=50°,据此分析选C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晷针影子的位置可知,图中晷针在晷面上的投影不到午时,在午巳之间,可以判断此时应为11时,若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0时,则据此计算可知,当地经度应在135°E左右,应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结合选项,该日晷最可能位于黑龙江省,据此分析选A

读沿回归线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4. 与图中丙处山地形成无关的是( )

A. 岩浆活动 B. 断层

C. 板块挤压 D. 背斜拱起

5.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甲处相比,乙处地质构造更适合建设隧道

B. 图中海沟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 A处可能存在油田

D. 丁处岩层地质年龄最新

【答案】4. D 5.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要求学生掌握地质构造判断方法,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背斜比向斜更适合建隧道;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属于板块挤压部位,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多断层,所以丙处山地形成与岩浆活动、断层、 板块挤压有关;没有背斜拱起,选择D。

【5题详解】

甲处是背斜更适合建设隧道,乙处向斜地质构造不适合建设隧道,A错; 图中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错; A处是背斜可能存在油田,C对; 丁处板块消亡处,岩层地质年龄最老,D错。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临近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回答问题。

6. “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 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7.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 热量交换变缓 B. 年降水量增多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产生冷岛效应的原因是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快得多,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下层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 。据此分析ACD错误,选B正确。

【7题详解】

绿洲、湖泊上空的“冷岛效应”,使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热量交换减缓,同时也抑制了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水汽蒸发量较少,年降水量减少。大气结构稳定,地面风速也随着减弱,据此分析BCD错,本题选A

下图是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甲图中,洋流①的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 与乙图中②地沿岸景观形成,关联不大的地理要素是( )

A. 地形条件 B. 洋流影响

C. 副热带高压和信风 D. 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10. 与乙图中③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

A. B.

C. D.

【答案】8. D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甲图的轮廓可知,该图所示为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故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应为越往南越小。洋流①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其流向为向南,等温线弯曲方向与其一致,选D。

9题详解】

乙图中②地沿岸景观为荒漠景观,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及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的,由于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使得荒漠不能向东延展,呈现出南北狭长的特点,但该景观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基本无关,选D。

【10题详解】

乙图中③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其典型特点是雨热不同期,且1月为其夏季,据此,选B。

石羊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石羊河流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B. 该地区的农业为水稻种植业

C. 目前该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 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为内流河

12. 导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位置 B. 海拔高度

C. 山地坡向 D. 纬度差异

13. 关于图中四地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结冰初日:永昌晚于凉州 B. 植被覆盖率:凉州高于民勤

C. 气温年较差:天祝高于民勤 D. 海拔高度:永昌大于天祝

【答案】11. D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南靠祁连山山脉;由图可以看出,石羊河结冰日数由南向北递减,南部海拔高温度低,河流由南向北流;该流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利于水稻种植业;该地主要是干旱缺水,荒漠化是主要环境问题。据此分析选D正确。

【12题详解】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由图可以看出,石羊河结冰日数由南向北递减,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海拔高,温度低,结冰期长,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都不是主导因素。据此分析选B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永昌结冰期180天,凉州是155天,永昌比凉州更靠内陆,结冰初日永昌早于凉州,A错;石羊河是内陆河,凉州在民勤南面,凉州处在河流中游段,民勤纬度高,是河流的下游,更接近沙漠腹地,民勤环境更趋向于沙漠,故植被覆盖率:凉州高于民勤,B对;天祝海拔更高,海拔高,年较差小,则天祝气温年较差低于民勤,C错;天祝的纬度高于永昌,但天祝的结冰期是215天,永昌结冰期180天,天祝结冰期长于永昌,说明天祝的海拔更高,D错。据此分析选B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左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5.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类似该停车场的城市地面铺装与水泥地面铺装比较( )

A. 热岛效应更强 B. 城市内涝减轻

C. 地下径流更少 D. 蒸发量比较小

【答案】14. A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正值春季,是冷锋活动影响。冷锋降水在锋后,此时降雪,故此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冷锋锋后的甲处,A对。乙处在冷锋锋前,处在单一暖气团的控制下,以晴天为主,B错;丙处是高压中心,以晴天为主,C错。丁处位于暖锋锋前,以连续性降雨为主,D错。据此分析选A

15题详解】

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①对。地砖上降落积雪厚度相同,②错;“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地砖慢,并不是土温与气温的高低比较结果,且整个方砖上面的气温无差异,③错。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④对。据此分析选D

【16题详解】

类似该停车场的城市地面铺装与水泥地面铺装比较,硬化的地面面积减小,热岛效应减弱,A错。中心露出土壤,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多,城市内涝减轻,BC错。土壤蓄存水分较多,蒸发量比较大,D错。据此分析选B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8. 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图示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山地起伏大。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最可能根据图示信息及指向标,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大体呈东西走向,A正确;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B错;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古诗“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山的变化,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据此分析选A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文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据此分析选D

该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20.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

A. T冬<0℃ B. T夏>18℃

C. T冬<18℃ D. T夏<18℃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可看出b坡雪线低,是迎风坡;a坡雪线高,是背风坡;b坡基带①的海拔较a坡高,说明b坡热量较a坡充足,是阳坡。选C正确。

【20题详解】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可判断其山顶的夏季最低气温应<0°C,由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C,所以山脚的夏季气温应T夏<18°C。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雪线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河段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C. 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D. 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值

22. 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图示位于大陆西岸,结合纬度判断,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向西流入海洋。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和潜水位的关系,此时,河水补给潜水,说明是冬季,河流是丰水期。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A错。此时,澳大利亚北部海岸受东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南风,B对。此时亚洲低压最为强盛,C错。该河河口附近因河流径流量大,稀释强烈,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小值,D错。据此分析选B

22题详解】

读图,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向西流入海洋。a是河流的凹岸,b是凸岸,根据凹岸下凸岸理论,凹岩侵蚀强,河岸较陡。凸岸一侧河岸较缓。所以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是C图。根据河床剖面的河岸形态判断,ABD错。据此分析选C

【点睛】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二、综合题。

23.请按照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填下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答案】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E.热带雨林带;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G.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温带草原带;I.温带荒漠带;J.热带季雨林带。

【解析】

【详解】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图中AJ对应的气候依次为A.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荒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E.热带雨林气候;F.亚热带季风气候;G.温带季风气候;H.温带草原气候;I.温带荒漠气候;J.热带季风气候。再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可知图中A—J对应的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E.热带雨林带;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G.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温带草原带;I.温带荒漠带;J.热带季雨林带。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补给河流,其河口处有面积达500平方千来的湿地。贝加尔湖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体却是一片宁静。湖水随季节交替,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属双循环湖(一般情况下,湖水水温在接近4℃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反之则会产生对流循环)。每年的1月至5月,湖面结冰。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非常清澈,居世界第二位。贝加尔湖沿岸植被茂密,水生生物资源平富,钩虾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动物种类丰富。

(1)说明贝加尔湖湖水双循环发生的季节及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清激的原因。

(3)试分析贝加尔湖面结冰和融冰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答案】(1)第一次:秋季,秋季气温下降快,表层湖水迅速降温,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第二次:春季,融冰时期,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2)由于贝加尔湖湖盆较深,10米深处湖水宁静,利于颗粒物质沉降;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氢、磷等营养物质少,藻类植物的密度小;钩虾等动物能分解水和动物尸体,维持湖水的清澈;沿岸植被茂密、河口处湿地广布,河流携带进入湖泊的泥沙少。(任意3点)

(3)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湖水结冰时,会释放大量热量,使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高;春季融冰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低。(任意3点)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提示,湖水随季节交替,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一般情况下,湖水水温在接近4℃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反之则会产生对流循环,所以一年有两次,第一次,秋季气温下降快,表层湖水迅速降温,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第二次,春季融冰时期,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2)湖水清澈透明,说明泥沙量小、污染小;由材料贝加尔湖特产的端足类虾每天可以把湖面以下50米深的湖水过滤七八次,可知湖中端足虾类起净化作用;湖泊中营养物质少,藻类植物的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沿岸植被茂密、河口处湿地广布,注入湖泊的河流含沙量较小;湖泊深度大,泥沙沉积在湖底,不易上泛;附近人口密度小,工业污染较少等,因此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纬度等。从图中可知,贝加尔湖位于55°N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该湖泊海拔较高,气温低;冬季湖水结冰时,会释放大量热量,使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高。湖水比热容大,夏季增温慢;由材料可知,该湖1-5月份才封冻,夏季解冻,大量吸热,起降温作用,因此贝加尔湖周围地区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低,夏季凉爽。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岛群岛由近40个岛屿组成,大小岛屿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岛链”,岛上火山纵横(已知的有160座,其中活火山35座)、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

材料二 下图为千岛群岛某一岛屿示意图。

材料三 千岛群岛附近海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渔区——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部位。日本的渔民大多在这个渔场捕鱼,尽管大雾漫漫为捕鱼带来了众多不便,但是大量的鲑鱼和鳟鱼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千岛群岛附近千帆竞过,形成一派热火朝天的捕鱼场面。

(1)千岛群岛的岩石按成因多属于________;在图示岛屿东侧有一南北狭长的海底地形,该地形是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图中虚线方框内岛屿的地势特征及其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中渔场和浓雾的形成原因。

【答案】(1)岩浆岩 海沟

(2)从虚线方框内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区域内中部偏东地区地势较高,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地势中间高,两侧低)。冬季,西北季风经过北侧海洋,携带充足的水汽,受地势抬升作用的影响,使该区域内西北部降水较多;夏季,东南季风受地势抬升作用的影响,使该区域内东南部降水较多。

(3)渔场的形成原因:千岛群岛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下层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分布。

浓雾的形成原因:暖流所经海面上空有丰富的水汽,水汽随风飘散到寒流所经海面的上空,遇冷凝结,形成“大雾漫漫”的景象;另外,千岛群岛上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飘散到附近海域,遇到水汽也易形成大雾。(任意3点)

【解析】

【详解】(1)题目中有明显提醒“岛上火山纵横”可知千岛群岛的岩石多属于岩浆岩,千岛群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交界处,狭长的海底地形为海沟。

2)从虚线方框内河流的流向即可判断该区域内中部偏东高,东西两侧沿海低,该地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冬季西北季风经过北侧海洋携带的水汽受地形抬升,西北部降雪较多;夏季东南季风受山地地形抬升,东南部降水较多。

3)渔场成因主要有: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河流入海口、温带大陆架。材料三的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主要是因为位于暖寒流交汇处,暖寒流交汇使得海水扰动,下层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生,再加上“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加之该地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形成渔场。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材料三中的位置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空有丰富水汽,随风飘送到寒流的上空;千岛群岛处于板块交界部位,岛上的火山活动较多,火山形成的火山灰飘散到附近海域,受冷凝结,形成“大雾漫漫”。

26.【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森林公园旅游成为热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描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同距离人游人数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特点:游客人数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在200km范围内占比高,在700km、1000km、1300km处出现峰值。

原因:200km范围内,游客来源于湖南本省,空间距离近,利于出游。700km处有珠三角地区、1000km处有长三角地区、1300km处有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往频繁,中长途出游能力强。

【解析】

【详解】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同距离人游人数的空间变化特点可以从图示直接读取,注意描述时要说出整体变化特点即游客人数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也要分析特殊位置、极值位置,如图,在200km范围内占比高,在700km1000km1300km处出现峰值。该特点的成因与距张家界的距离及区域的整体发展状况等有关。结合图示可知,200km范围内,游客来源于湖南本省,空间距离近,利于出游,但超出一定距离游客整体减少。这就使得游客人数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结合图示可知,700km处有珠三角地区、1000km处有长三角地区、1300km处有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往频繁,中长途出游能力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对这些区域而言,差异较大,吸引力大,故在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量到张家界的游客,致使曲线在700km1000km1300km处出现峰值。

27.【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生物质足迹前期上升较慢,后期上升较快;能源足迹上升较快;生物承载力前期呈波动状变化,后期呈下降趋势。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提高生物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解析】

【分析】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详解】新疆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可以结合图中三种图例从总体变化特征角度分析。读图,结合图例,生物质足迹前期上升较慢,后期上升较快;能源足迹上升较快;生物承载力前期呈波动状变化,后期呈下降趋势。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主要结合图中反映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图中能源足迹较高且上升快,生态足迹大于生物承载力。生态压力大,针对生态压力大的状况,应该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从能源看,提高生物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地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