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心得

发布时间:2020-07-12 00:47:54

桩基础课程设计心得

经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了,就差桩及承台施工配筋图的绘制,计算书已完成。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课程设计开始,对于确定桩长的过程中屡屡遇阻,几乎花了将近一天半时间,为了找出错误之处,从数据的处理到持力层的选择,算了一遍又一遍,可每次在验算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时,得出的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尽管如此,为了得出满意的结果,和同学相互的探讨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出了导致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罪魁祸首"---求根公式,少加了一个负号,就导致了桩长不能确定。

桩长确定下来了,接下就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桩顶荷载及最大冲刷线处的荷载了,尽管也遇到很多麻烦,但一般都是计算上出了问题,正当我暗自高兴的时候,可怕的事情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新的问题一个一个接踵而至,1、由于审题不够仔细,导致在计算承载力中土层的选取厚度出现了问题,任务书上给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从一般冲刷线以下开始,在计算中,桩长是从局部冲刷线开始计算,而我直接从承台地面开始,承台在一般冲刷线上,局部冲刷线在一般冲刷线两米处,而且土层不是单一的,土的性质不同,导致在计算中涉及的桩的摩阻力,容重,推荐容许承载力等不同,最终算出的桩长也受影响。2、在计算中,所要用的荷载未考虑荷载的分项系数,导致荷载值偏小,别看这些系数很小,例如恒载的系数1.4,活载1.2,风力0.75,制动力1.0,但它们对后面的计算有很大的影响。3、在对于地基系数m的如何取值,也出了问题,由于书上的例题是单层土,m的取法很简单,而我们的任务书上是多层

土,m的取值很复杂,得查找相关规范来求得。4、对于公式中出现的一些参数,需通过查相关规范或表,在做线性插入计算得出,在处理时,仔细是最重要的,稍一不小心就会算错,由于公式复杂,一个小数点的错就会让你能算个死,而且整个计算过程都是息息相关的,承上启下的。一步错,步步错。

对桩身配筋计算中,同样也遇到了许多挫折,比如刚开始我按照书上的算单桩的例题的计算步骤一一完成配筋要求,且最终也满足要求,可在答疑时,问指导老师是否可以按单桩的来算,老师说不可以,由于我们的是多桩,考虑的比较多,不单只要计算最大荷载作用,还要考虑最小荷载作用,所以,最终我又得重新算,把之前没有考虑的问题考虑进去,1、由于要考虑同时最大最小荷载作用,其作用在局部冲刷线处得荷载也得有两个值,一个最大值,一个最小值。这对后面验算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有这直接关系。2、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n时,刚开始我采用的也是单桩得,即长细比。后来查规范才知道应按桩受弯时的计算长度中多排桩桩顶固定一栏中的桩底支承在非岩石土(h4/a)计算得出的,确定系数后,对于计算截面实际偏心距也要分情况来考虑,(e=nM/N,其中M是通过从弯矩计算列表里找出的最大值,而N却是之前计算的最大或最小值)通过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求得轴向力的偏心距,采用试算法列表求得一个与实际接近的值即可,由于有两个偏心距,即最大值对应的偏心距,最小值对应的偏心距,接着算截面抗压承载力同理对于不同值算出相应的承载力,看最后截面是否是未出现拉应力。

桩顶纵向水平位移验算,我也进入了相同的误区,采用的是处理单桩的方法,对于多桩,不仅要计算墩顶的水平位移,而且还要验算桩顶水平位移即位移不应大于6mm。

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由于书上的例题中,没有对承台计算,所以算这块时非常吃力,只能先对照书和图来琢磨,对相关公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逐一吃透,同时还得查阅大量资料,公式中有写参数,并没有给出详细计算方法。对于图,刚开始更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啥都看不懂,后来经过和同学讨论、和老师交流下,才开始有了些头绪,在算前面局部受压,抗冲切验算,还算得心应手,可算到抗弯及抗剪强度验算时,又卡住了,这一块花费了我许多时间,由于里面许多参数,我都不能理解它的含义和具体算法。后来参考一个同学从图

书馆借来的资料书,我才慢慢理清计算思路,将里面一些"怪僻"的参数个个击破,最终完成了计算书。

看着自己手中十几页的计算书,我有种特喜悦心情,尽管在这过程中,有很多辛酸,每天早出晚归,这些日子都没好好睡上一觉,有时中午有困意的时候,想睡上一觉,可每次一闭眼,满脑子都是数据,根本就睡不着,每天活动最多的是手和脑,眼睛,没完没了的算写想看,草稿纸也一张接一张,有时实在算得我心烦时也想过胡乱的写下得了,但我都战胜了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好好学习只为了自己更好的未来,应该把这次课设当做一次职业工作来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耿大新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桩基础课程设计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