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

.

巫溪县中医医院外二(骨伤)科桡骨远端骨
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6-10-01
(一)早期1.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肾气不足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可加芍药、知母等。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痛痹
症状: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则减,遇寒加重为特征。局部肤色不变,苔薄白,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五虎散等
.

.
着痹
症状:以关节沉重、麻木、酸痛或肿胀为特征。一般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苔白腻,脉沉涩或濡缓。
治法:薏苡仁汤加减。
关节疼痛明显加全蝎3g、地龙15g、牛膝15g;关节重着冷痛,阴雨天加重加桂枝6g制附子10g形寒怕冷加仙灵脾15g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祖师麻片、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2)风湿热痹
症状: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通络止痛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镇痛祛寒,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
2.外治
1)中药外洗:早期可运用活血中药、外用协定处方损伤洗剂治疗,每日二次,可有效消除关节肿胀,减少关节积液。2)中药外敷:运用罗氏伤科的祖方“三黄散瘀膏”,主要有大黄、黄芩、黄柏组成,功效清热凉血、缓解疼痛,可用于早、中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日一次。
.

.
3)中药熏洗:运用我科自拟方,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温经通阳、舒筋活络、接骨续筋,药物组成有苏木、当归、三棱、川椒、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威灵仙、续断、天仙藤。下肢加牛膝、木瓜。每日二次,二周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5)关节内中药注射:用川芎嗪关节内注射治疗早期、中期的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3.针灸治疗
早期以寒湿痹阻为主,症见膝部冷痛、沉重、遇寒痛增、畏冷肢凉、苔白滑或润、脉沉细。治疗采用局部配远端常规取穴,35穴加温针灸以温经散寒,也可采用腹针。
选穴:以取膝关节周围腧穴为主,如血海、梁丘、鹤顶、膝眼、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阳陵泉等。
腹针:天地针(中脘、关元、外陵、大横、滑肉门、下风湿点、气旁。左侧膝关节病变,取穴以腹部左侧穴位为主,右侧膝关节病变多取腹部右侧腧穴。
4.推拿治疗
患者仰卧位,膝下垫薄枕,医者立于患侧。
1)点穴法: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委中穴等穴位,每穴点按时有酸胀感为宜。
2)按揉法:以拇指和掌心按揉髌骨及周围软组织,使局部产生温热感。
3弹拔法:以双手大拇指指端弹拔压痛最明显处35次。4)滚法:用大小鱼际、拳背施滚法于股四头肌、膝内外侧。
5)提髌法:术者用四指提拿髌骨反复10余次。
.

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