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教案

发布时间:2015-07-02 13:39:00

晋灵公不

        民权第一高级中学 刘淑静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回事。

一、文学常识简介 

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2释题: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之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

2.齐读全文

三、 文本研读:



1.梳理文章第一自然段:

字词、翻译见课件。

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问题一:作者开篇写晋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这表现了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这表现了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接下去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进谏。在下段则是简笔写了赵盾的进谏。(问题二:士季如何上谏?灵公如何应对?)

2.梳理文章第二自然段:

字词略,见课件。

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可以看出赵盾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能深刻地记住鉏麑的光辉形象。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问题三:鉏麑当时就死了,死前的内心独白从何而知?

明确:悬揣——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的合理想象。

符合人物性格,合理解释结果,非但不觉得失实,反而有历史带入感

3.课文第三、四段:

字词译文见课件

写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这次出场的是两个武士,提弥明和灵辄。

问题四:提弥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品读。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

问题五:灵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灵辄则是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提醒学生注意插叙手法的使用)

4.课文第五段:

字词、译文。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赵盾听说后返国。表现了赵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同时这段也是解释赵盾弑其君的最重要的一段。

问题六:赵盾为何会背上弑君之罪名?

“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第一,他逃亡,却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当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按照礼法,赵穿杀死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据《左传》记载他没有。

问题七: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明确: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良史直笔

《直书》认为,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又认为,这是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盛赞了一种刚直无畏、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春秋》《左传》中很多事情是用非礼来评价的。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所谓为法受恶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不算冤枉。

四、 总结拓展:

1)主旨:本文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的故事,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同时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2思考探究:

1.孔子为何称赞董狐为古之良史,赵盾为古之良大夫?

2.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这一记载?以现代观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作业

任选一探究思考题,写成800字的小论文,在班上交流。



《晋灵公不君》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