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喜欢张爱玲《连环套》篇

发布时间:2018-10-04 11:50:33

为什么我喜欢张爱玲——《连环套》篇

《连环套》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广东乡下女子,凭借自己的美色,终其一生,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的故事。虽采用的是顺承的写作方式,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私以为,倘若能搬上电影屏幕的话,必定是极好的。太具有戏剧冲击性了。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但是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尚在世的话,肯定是举双手反对的。此人是谁呢?大名鼎鼎的傅雷是也。据说傅先生当年看完该小说后极为恼火,一气之下专门撰写了一篇声讨张爱玲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在文章里是这样说的:这篇小说不仅放弃了有意义的主题,还放弃了她最擅长的心理描写,单凭想象的技巧编故事。这是“熟极而流”,跟读者打哈哈。这种不负责任的写作,发生在《金锁记》的作者身上,太出人意外。傅先生甚至断言道:“《连环套》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末了,又特意添上一句:“除了男女之外,世界毕竟还辽阔得很。”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句友善的建议,实际则却是一句骂人的话。讽刺张爱玲的故事题材太过狭隘,写来写去尽是些男女之间的破事儿。对于傅雷这个人,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个著名的翻译家,有两个儿子,常常跟儿子们书信来往。信件后来被编撰成集,名字取作《傅雷家书》。高中语文课本曾选过两则,当时是作为重点来讲的。关于写的是何内容,我半点也没有记住。同时期的一篇《核舟记》时至今日我依旧能记得那艘上刻着一个叫做黄庭坚的人。由此可见,傅先生的家信那可不是一般的无聊啊。要知道,我是顶讨厌文言文的。所以,他对《连环套》这部小说的全盘否定,我压根就不当回事儿。照他的说法,故事必须根据亲身经历来写,不能杜撰。那写古代皇帝生活的作家们怎么办呢?总不见得一个个还得先当一回皇帝吧?说什么张爱玲放弃了有意义的主题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张爱玲这个人是没有什么政治立场的,不然她也不会爱上卖国的胡兰成了。光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坚信,她写小说压根就不是冲着什么所谓的“有意义的主题”而去的,她只是把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挪到了书里而已。至于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那便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至于张爱玲是否真的“放弃了她最为擅长的心理描写”,大家看过书便可知晓。在上一篇《鸿鸾禧》中我就说过,张爱玲她简直就是人肚子里的蛔虫,人们心底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法眼。一个仅靠心理描写就能在古今中外各大作家里面占得一席之地的作坛新秀,她又怎么会轻而易举地放弃这项技能呢?傅先生还说什么见其沿用旧小说的腔调来写现代故事,觉得不能忍了,要当头棒喝一声。拜托,张爱玲哪一部小说不是“沿用旧小说的强调”来写的呢(《多少恨》除外)?就连傅先生本人大为赞赏的《金锁记》,那也处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啊!我想真正令傅先生恼火的,不是“旧小说的写作腔调”,不是所谓的“放弃了有意义的主题”,更不是“放弃了其极为擅长的心理描写”。这不过是他用来掩盖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种种借口而已。傅先生之所以鸡蛋里面挑骨头,无非就是,在这个故事里面,张爱玲一反常态,不再让女人人畜无害,而是将其塑造成一个赤裸裸的荡妇。作为传统社会培养出来的直男,眼里哪里容得下这股歪风邪气呢?最后的那句“除了男女之外,世界毕竟还辽阔得很”,越发显得傅雷先生小家子气了。写男欢女爱又如何?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还不是男女之间那档子事儿么?有人否认过它的文学价值吗?能够在各种题材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作家,固然很值得佩服。可也没有理由逼着张爱玲去写她压根就不擅长的啊!比方说让她去写武侠小说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与其纠结于她为什么写来写去总是跳不出爱情的圈圈,不妨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框框里,她依旧还是能够将其写出新意,写到极致呢,写出另一番天地呢?好了,吐槽完毕,我们进入正题。首先是提问时间。问:张爱玲笔下所有的女子当中,谁最具有传奇色彩?答:白流苏。问:为什么?答:一个离过婚的奔三的旧社会大龄剩女,从年轻貌美的侄女手里抢过富二代范柳原。

对于这个答案我最多只能给八十分,白流苏之所以最后能和范柳原在一起,很大程度上还是拖了战争的福,算不得厉害。有这样一个人,白流苏跟其比起来,根本不敌其十分之一。流苏离过婚不假,年纪也不小,不过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的,读过书,进过学堂,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她就不一样了,十四岁就被卖到了绸缎店里。明面上是做姨太太,实则比打杂的丫头也没有强多少,脏话累活全都是她亲自上阵。最后居然还被印度阿三扫地出门了。一个带着两个拖油瓶的农村妇女,居然成功地泡到了一枚如假包换的英国帅哥!跟人生了个混血宝宝不说,还入了英国国籍。钓凯子到大英帝国头上去了,这等功力岂是白流苏比得上的?此人名叫霓喜,文中没有交代她的姓氏。我猜这是张爱玲有意为之的,预示着霓喜这一生注定要跟不同的男人纠缠不清。事实也是如此,霓喜先后有过三任丈夫,第一任是开绸缎店的印度阿三雅赫雅,第二任是开药店且大她几十岁的窦尧芳,第三任是驻港的英国官员汤姆生。地位一任比一任高,钱一个比一个多。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姘头,药店伙计催玉铭;一个潜在情人,住在修道院隔壁的米耳先生,也是个外国人,有妇之夫,长得又胖又丑。至于雅赫雅的远方弟弟发利斯,虽然霓喜也曾使出奇招异数,却始终未能钓上手。这在霓喜的恋爱史上,无疑是个败笔。这是她尚未完全老去时的战果,上了岁数以后,魅力似乎未减。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了,看上去也就四十出头。这也就解释了故事开头为何军官会赠她两张音乐剧的票子,徐娘半老嘛!故事是在媒婆帮发利斯向霓喜求亲中凄凉落幕的。为什么说凄凉呢?因为发利斯看上的并不是自以为风韵犹存的霓喜,人家瞧上的是她的女儿瑟梨塔!这戏剧性的一幕,被李安借去用在了他的电影《饮食男女》中。上海老太梁伯母(归亚蕾饰),以为饭店主厨老朱(郎雄饰)对她有意思,于是频频向其示好。不料他看上的却是锦荣,她的女儿,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梁伯母当场便撒起泼来,又是跳又是叫又是吵又是闹的。霓喜倒是冷静得很,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暗自神伤。唉,没想到这一眨眼的功夫,她的黄金时代就过去了。对于霓喜这个人,我始终讨厌不起来。虽然她不是一位好妻子,也不是一位好母亲,更不是一位好情人;虽然她言语粗鄙,到处撒谎,为人刻薄,贪得无厌,追求肉欲。但是她的这一生却过得相当的丰富,一个人过了别人好几辈子。霓喜前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女,到老却没有一个子女陪在身边,甚至连一张跟子女们合影都没有。也难怪,她何曾尽过一个母亲的职责呢?大儿子吉美大女儿瑟梨塔被她当成了跟雅赫异谈判的筹码,最小的女儿屏妮也不过是她用来向汤姆森勒索钱财的工具。她的眼里只容得下钱,而且向来只有她伸手向别人要钱的道理,绝不允许别人从她身上弄得半个子儿。霓喜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再加上她惊人的美貌,那就更不允许她甘于做一个规矩的女人了。对于她的美,书里是这样写的“她的美是流动的美,便是规规矩矩坐着,颈项也要动三动,真是俯仰百变,难画难描。”这不,带着孩子去修道院住几天都能跟隔壁的米耳先生勾搭上。略施小计,就得到了一只指甲大小的粉宝石戒指。正是这只不劳而获的戒指让她明白了“规矩的女人偶尔放肆一点,便有寻常的坏女人梦想不到的好处可得。”这人呐,有了第一次就有二次,有了第二次自然就有第三次第四次,更何况霓喜这人就是在街头买一束棉线也要跟挑担的搭讪两句的人。雅赫雅的远房弟弟发利斯来了,她使出浑身解数,席间百般调笑。路过药店都能跟店里的勾搭上。东窗事发后,明明是自己理亏,她还能理直气壮地跟雅赫雅厮打起来。雅赫雅呢,也不是个什么清白之身,平日里和一个于姓的寡妇打得火热。好巧不好,被霓喜撞了个现行。但见霓喜蹿了出去,拳足交加,把于寡妇打得千创百孔,打成了飞灰,打成了一蓬烟,一股子气,再从她那边打回来。这一架打得好不痛快。接下来有一个小细节相当的有意思。于寡妇被打得坐在地下直喘气,跟她来的老妈子弯着腰帮其捡散落在地的首饰,顺手将霓喜的耳坠子和跌碎了的玉镯头也揣在袖子里。紧接着,霓喜就被赶了出来,拿着雅赫雅给的一个月三十块的生活费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没多久她就成了同春堂的老板娘了。然而霓喜又不甘寂寞起来,有时候甚至还会想起雅赫雅的种种好处来。幸好身边还有个崔玉铭。五年后,老板死了,霓喜又被赶了出来。催玉铭呢,这会儿也讨了老婆了。不过没关系,要不了多久,她又会找到新的男人的……上帝像是听到了她的渴求是的,于是,汤姆森送上门来了。不知为何,我想到了契诃夫的《套中人》。霓喜一头钻进了她亲手打造而成的连环套里,再也出不来了。幸运的是,她本人乐在其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为什么我喜欢张爱玲《连环套》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