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发布时间:2018-06-30 06:09:16

旅游景点的纪念品

旅游景点的东西为何又差又贵?

旅游景点的东西向来以又差又贵闻名,景点纪念品为何那么贵呢?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垄断”,因为特产或纪念品只有景点处才有卖。

但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发展,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特产或纪念品。

所以,虽然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但交易行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旅游景点,大多数的交易都是一次性交易,商家一定会抓住这唯一的机会拼命赚钱,所以,即使很差、没有特色的商品也会被商家高价卖出,而且态度普遍不好。

相反,如果能产生多次交易,商家为了顾及长远的利益,不太敢造假,不敢质量太次,不敢价格太离谱,不敢性价比不高。

而且,多次交易,容易产生竞争,而不太容易形成价格联盟。

这也就是除了节省店面费,网店能大幅度降低售价的原因。

超市中的捆绑销售

在商场、超市里,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产品附加赠送活动。这不禁让人困惑,难道精明的商家一夜之间都成为乐善好施的慈善家了吗?

俗话说“无商不奸”,这种看似附加赠送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跨行业和跨品牌的新型营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捆绑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优惠购买,统一价出售,统一包装出售等。

对于企业来说,捆绑销售可以逼近帕累托最优。

事实上,商场上很多捆绑销售的东西是把一个近期的产品和一个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捆绑起来进行销售,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没来得及使用就已经过了使用期,结果是白白花了冤枉钱。

所以,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要在商家促销面前保持理性消费,使自己的消费收益达到最大化而不至于陷入商家的把戏中。

校园手机卡的选择问题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各个营业厅都会推出“存话费,送手机”的活动。有时手机本身的市场价甚至会高出预存话费的量,这样消费者觉得很值。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拥有该预存话费的手机卡仅限于在该手机上(eg:移动手机)使用,花费是以每月最低消费的方式按月返还的。

同时,营业厅还会推出“充50,送200”的活动,所谓的“送200”,也是以月分摊来实现的。

分析:

这就是分销者的一种营销手段。

首先,该手机卡与该品牌的机子互为互补品,且可替代性极弱,这样消费者在获得机子的同时,就对该手机卡有了很强的依赖性。

其次,通过花费分摊返还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对客户的维系和保有率。

再者,就是利用最低消费的限制方式,强迫消费者消费,以维系自己的利润。

最后,就是在新生入学起开始争抢消费者,一旦消费者选择了一种类型的卡,顾及习惯和为避免麻烦,消费者不会轻易换卡。

由以上介绍可知,学生可选择的手机卡大致有三类。因此,手机卡属于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ED>1)的产品,一旦一类手机卡的通话费用较高(P ,那么,对于营业厅而言,其收益就会下降(TR ).

因此,在基本语音通话费用的基础上,各个营业厅都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包月,亲情号等。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基本语音收费稳定的基础上, 通过占有更多的客户来提升公司利益。

消费者方面: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通讯工具的需求量增加,作为手机的互补品,手机卡的需求量也同步增加,

因此,可得:若供给不变,随需求水平的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增加。

即: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生产者方面

随科技的更新和发展,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也极大得降低了生产手机卡的成本,因此,供给量也在不断地加大

因此,可得:若需求不变,随供给水平的增加,均衡价格会降低,均衡数量会增加。

即: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在供给和需求水平同时变动的情况下:

手机通话费用之所以还能在供给和需求水平同时变动的情况下还能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就是因为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变动的幅度一致,导致均衡价格基本不发生变化,均衡数量增加。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去闯红灯呢?我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经济学的解释。

    假设摆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假设,起床晚了要迟到,闯红灯就不迟到,不闯红灯就迟到,你会怎么选择?在我们的城市,不管什么交通规则不规则,很多人见着红灯就闯,“闯红灯”在城里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现象。通常舆论都批评市民缺乏交通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要杜绝“闯红灯”现象的发生就是要要加强交通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但在我看来,不管舆论批评,还是交通的处罚措施,在现在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闯红灯者。

    事实上每一个闯红灯者都清楚闯红灯是违规行为,但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故犯呢?在我看来,目前的闯红灯处罚力度过轻,闯红灯的成本过低,使闯红灯者认为“有利可图”。在经济学上讲,人们的行为都有其成本效益预期,只要人们认为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他就总会想方设法地去促成某事。

    再以起床晚了要迟到,闯红灯就不迟到,不闯红灯就迟到为例,你不闯红灯,迟到了会被领导批评,会在领导眼里产生坏的印象,对自己的发展不利。在利益函数中,领导的态度显得比闯红灯重要,于是就下意识的做出闯红灯的决策。(当然,领导对迟到这件事不关注,闯红灯者基本上不会刻意去闯红灯。)闯红灯当然也是有其处罚成本的,被警察抓住罚款,但这样的处罚成本是很微弱的,要么罚几块钱,要么被警察批评几句。但在闯红灯者眼里,领导的批评的处罚成本明显高于警察的批评或者罚款。另外,由于在路上,被警察批评,路人都不认识, “羞愧”( 这也是一种处罚成本) 的惩罚作用微乎其微;但领导在同事们面前批评你,那羞愧的处罚作用就相当的大。处罚成本和羞愧构成人们闯红灯的预期成本,这个预期成本是少于他闯红灯的预期收益的,即免受领导的批评。

    人们在看到第一个闯红灯者没有受到惩罚或惩罚微少,其他人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驱使下,就会模仿第一个吃螃蟹的闯红灯者,这也是为什么闯红灯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少数人的行为。

    我们的交通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杜绝日常生活中类似于闯红灯这种行为的发生呢?在我看来,就是要提高惩罚的成本,使那些潜在闯红灯者觉得成本太高,自动放弃闯红灯,否则,再多的交通规则也没有用,再说制订规则也是要成本的。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