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16 10:58:26

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
作者:刘渝霞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01

        禅宗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它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是一种摆脱烦恼、超越现实矛盾和生命痛苦、追求思想解放和心灵自由、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佛禅对人生和生命的玄妙认识对苏轼的影响非常显赫,并对其词的创作和审美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早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青年得志、得意时名满京城,士林仰望。然而其后却仕途不顺,残酷的政治现实使他处于北宋政治斗争的漩涡,三次遭贬谪,晚年更是遥谪海南,几乎在流谪中度过了他仕途生活的大半。这种大起大落,使他致君尧舜的理想根本没有机会施展,荣辱、得失、穷达、祸福长时间交替更迭,不能不使苏轼从青年时奋历有当世志转向消沉,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为了平衡和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他只能转向佛禅寻找解脱,来与苦难的人生相抗衡。在遭贬谪的岁月里习禅,使得苏轼即使身处逆境仍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与超脱,他才能够尽情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充分实现自己在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他的精神才能给天地众生以无尽的滋润。

        苏轼非常推崇禅宗的心性论,并身体力行。禅宗认为修禅成佛,就是见性成佛,就是用自己的心性去体认,要治心安心定心识心方能见性,识得自性便成佛道,便是实现了超越。它反对舍弃现实感性生活扭曲自性去寻求超越,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坛经》),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超越意义,实现理想的精神境界。禅宗要求从饥则吃饭,困则打眠,寒则向火,热则乘凉”(《密庵语录》)中体会禅道,从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祖堂集》卷三)中发现禅意。即从青山绿水中体察禅意,从人自身的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体验禅悦,在流动无常的生命中体悟禅境,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苏轼的作品中,特别是他在被贬谪的岁月里,这种学说成为他用超然的态度来藐视忧患、排解贬谪生活的苦闷和忧伤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的词作极力追求乐观豁达、随缘自适、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自由自在。

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