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总结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12 14:27:23

word/media/image1.gif

高祖本纪随堂练习

一、 给加点字注音
酒( )酒数倍( )然( )( )玉( )
下( )而望归( )道( )每留饮( )

二、解释加点字
1、乃即皇帝位氾水之( )2、始大人常以臣( )

3、鲁父老项羽头( ) 4、四千余人( )

5、吕公因目留高祖( ) 6、二世使使者斩以( )

7、兵大败( ) 8、今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

9、沛公其计 ( ) 10、项羽诸将之有功者( )

三、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公始常欲此女

2、沛公百余骑

3、会项伯欲张良

4、单父人吕公沛令

5、与沛公俱西入关,而救赵,天下约

四、翻译下列各句,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

1、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word/media/image2_1.png

word/media/image3_1.png

word/media/image4_1.png

word/media/image5_1.png

word/media/image6_1.png

word/media/image7_1.png

word/media/image8_1.png

word/media/image9_1.png

word/media/image10_1.png

word/media/image11_1.png

word/media/image12_1.png

word/media/image13_1.png

word/media/image14_1.png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

2、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

3、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

4、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5、卑鄙残暴。未央宫戏弄老父亲,“阅读与探讨”的练习3中的“推坠儿女自逃命”及“则幸分我一杯羹”两个故事。

总结:帝王,天之子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应是人世间的道德准则。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展示一个政治家形象的同时,也写出“平民刘邦”的无赖、“将帅刘邦”的残暴、“帝王刘邦”的卑鄙等性格特征。刘邦被拂去神圣和灵异的光环,还之以凡夫俗子的本相。

这就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写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作为一名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三、艺术手法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这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

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

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

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

word/media/image15_1.png

word/media/image16_1.png

word/media/image17_1.png

word/media/image18_1.png

四、课外阅读

贵族与流氓

■易中天

项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但两人也有些相似。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

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刘邦项羽的不爱读书学习,自然都成了“胸有大志”的表现。的确,学术学术,学问只是术,不是道。道不是可以学得来的。治学者学问再多,也只能为人臣;得道者学问再少,也可以为人君。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也不多吧,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

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谓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则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那家伙(彼)怎么个就可“取而代也”呢?万一取代不了又怎么办呢?这可没想过。他想到的只是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悲处。

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但不能如此又能怎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

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中人

贵族的另一个毛病是清高。清则易污,高则易折,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变得小心眼儿。因为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常常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当隐士倒没什么,当统帅便难免疑神疑鬼,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小。陈平就说过,项羽身边都是洁身自好、注重风骨、讲究节操、彬彬有礼的人,刘邦身边则是些贪财好色的鸡鸣狗盗之徒。但哪些人多哪些人少,哪些人能干事哪些人干不了,不也一目了然吗?

事实上,贵族由于高贵,可能会有两种性格两种心胸。一种是非常的宽容,一种是非常的狭隘。宽容者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既然至尊至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狭隘者的逻辑则是这样的:既然我是唯一的高贵,其余也就不是东西。这就像雪山冰峰,唯其高,什么也容不下。狭隘的贵族一旦贬入凡尘,就会处处格格不入;一旦由破落而发迹,又往往会十分小家子气。他会把一切都归于自己高贵的气质和不凡的能力,不承认别人还有什么功劳。他也会把一切据为己有,而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心态,在他们自己是高贵,在别人眼里就是小气。项羽便恰恰是这样的人。

同样,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事,或者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是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

刘邦的最后获胜,并非没有道理。

阅读并完成《步步高》P108第三题:阅读理解

高祖本纪总结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