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2 11:32:33

旧日王孙,无边风月旧日王孙,无边风月——寻访天津袁克文故居葉克飛(编辑配图,来源网络)有一类人,如今已极罕见,偏偏我极是喜欢,每在书中遇到一个,都恨不能玩一场穿越,回去与之结交。这种人叫“公子哥”,加上前面一串定语的话,就是“出身世家,学有所成的富家风雅公子哥”。说起“公子哥”,很多人都会受电视剧影响,想到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败家子,或者强抢民女不成还遭教训的恶少龙套。但实际上,“不学无术”绝不是当年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普遍状态,他们从小读书,根基牢靠,又因经常出入各种场合,所以断断不能无趣,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得略通一二,不然就没法出去混。晚清民国时代,中西文化碰撞,公子哥也往往中西合璧,妙人逸事都多。比如我极喜欢的宋春舫,家境殷实,在欧洲留学时酷爱戏剧,大把银子逛书店,竟买了几千册戏剧书籍,后来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时,建书房褐木庐,藏书近八千册,得“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的美誉。这位通晓英、法、德、意、西班牙和拉丁等多种文字的公子哥,不仅仅是剧作家,还是中国海洋学奠基人之一。这种文理兼修、有情趣又有理想的公子哥,让人怎能不景仰?不过要说民国公子哥,最传奇的人物当属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公子哥。他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又是昆曲名票,嗜好藏书与古玩,虽晚景凄凉,但短暂一生堪得上“传奇”二字。袁克文字寒云,袁世凯的次子,母亲金氏是朝鲜王妃之妹。他自小便在诗词书画上天分极高,生活则极放浪,黄浚曾说他“饮醇近妇叹天才”,十分贴切。妹妹袁静雪曾说:“他(指袁克文)的荒唐生活,从十五六岁就开始了,常常整夜不回来,大姨太沈氏对他百依百顺,帮他隐瞒。因为出身显贵,袁克文一生几乎没有钱的概念,真个挥金如土,为了古玩书画,往往豪掷万金。但他又至情至性,收藏古玩书画,决不是为了据为己有,转头送人之举时而有之。他是京剧名票,常登台演出,但凡“寒云主人”四字在海报上出现,捧场者必众。他曾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全国伶选大会”,落魄时还曾加入青帮,成了位高权重的“老头子”……可惜这样一个佳公子,晚景却极凄凉,一度要靠卖文卖字卖古玩为生。1931年,年仅42岁的他去世。见证他生命最后时光的地方是天津。那时的天津,是失意政客、下
台军阀们最爱的居所。一来这里有租界,可安心避世,拎包入住,二来这里临近北京,消息也灵通,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又可拎包就走,可谓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袁世凯下台后,袁家也搬至天津,长子即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寻访袁克文的天津故居时,我遇上了麻烦。按事先所查资料,其故居在和平区成都道93号,有几篇资料都指袁克文在这里黯然辞世。但我又偶然看到一篇资料,指袁克文生前最后一个居所是芷江路两宜里,去世后,家人才搬入成都道93号,袁克文之子、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亦曾这样回忆过。到底是芷江路还是成都道?天津某报业集团曾出版了一套《天津小洋楼》,算是“官方说法”本是极好的资料,可偏偏关于袁克文故居的篇目自相矛盾,开头注明是“成都道93号”可行文到最后,却突然又变成了“两宜里”,可见采访者自己都没弄清楚。寻访时才发现,芷江路和成都道彼此相接,若以“T”字型来比喻,则成都道为横,芷江路为纵。两宜里并不在两条路相接的位置,而是在芷江路的另外一头,成都道93号也不在相接处,不过二者距离不算远。我遇到的第二个麻烦是:两宜里不止一栋小楼,哪栋才是袁克文故居?问了几个人,大家都一无所知。不过这里的楼,都颇简陋,远不似那些花园洋楼,造型别致又豪华。成都道93号倒是易寻,一栋英式三层小楼,方方正正,造型平庸。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但袁家骝作为当事人,回忆应当相对靠谱些,“成都道93号”一说或许是以讹传讹。不过,不管是芷江路两宜里还是成都道93号,简陋之象都似乎与一世风流、才情过人的寒云公子不搭调。当年的袁寒云,风流倜傥,处处留情,一心做个不问世事的名士。他自幼便顽劣,不好好读书,偏偏聪明过人,诗文书法都不点自通。袁世凯对他偏爱,也绝非无缘无故。他收藏古籍古玩、金石钱币,本是贪玩,可不久后便浸淫为大玩家,跟尔谦和李盛铎学了半年,便颇通版本学,收藏大量宋元刻本,花费无数。我一直认为,真正洞悉政治本质的人,绝不是一头扎进政治迷局中的人,不管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对权力能够唾手可得,却敬而远之的那种人,才真正洞悉政治本质。权力实在太诱人了。自古以来,对权力视而不见者极少,肯放弃权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还有很多人,没有能力获得权力,便说葡萄是酸的,但若有朝一日得到了哪怕一丁点儿权力,也“物尽其用”,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袁克文呢?作为袁世凯最宠爱的儿子,他若是想混官场,前程自是大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