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发布时间: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分值:100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以法为教 C.兼相爱 D.有生于无 2、李克强总理从“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个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除井田,民得买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某思想家指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春秋大一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5、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所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知行合一
6、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7、宋代理学对儒学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更加重视《论语》《孟子》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⑤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1
A.民本思想 B.保留君主制 C.工商皆本 D.君臣分治 9、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10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有(
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③分裂割据④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1、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知是心之体”。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朱熹 ②陆九渊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13下列两幅不同版本《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插图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图一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图二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14、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15“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

A 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B 反对君主制,倡导君主立宪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16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2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卢梭 B.伏尔泰 C.康德 D.孟德斯鸠 17《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行
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人人平等 D.借儒学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18、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1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著作是(

①《黄帝内经》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材料赞叹的技术成果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21、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22、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某种绘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作品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人物龙凤图》 B《清明上河图》 C《步辇图》 D《墨梅图》
24、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象征皇权的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在阳陵”其中对铭文字体的评述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25、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道光年间京剧正式形成,标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614分,2720分,28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 孟鸥、王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2分)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顾炎武 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材料三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韩非子·难势》 材料四: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勒斯推测万物皆源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是
4
“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又提出“圣人不求知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研究方向上的差异。4分)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3)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12分)


5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6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
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6


6
2015-2016学年宣、郎、广三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B 14 D 2 C 15 D 3 C 16 A 4 D 17 D 5 B 18 D 6 A 19 B 7 A 20 B 8 D 21 A 9 B 22 A 10 A 23 D 11 C 24 B 12 B 25 B 13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614分,2720分,2816分,共50分) 26(1特征:与巫相近,重视仪式。2分) 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2分) 3)由加强君主权力到主张限制君主权力。2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早期民主思想萌生。6分,每点2分) 271)古希腊重视对自然和人自身的研究;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4分)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分)
3)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4分) 看法:开启民智(2分)。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4分) 原则:论从史出。2分) 281)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6分,每点2分)
(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2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
3)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6


7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