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采风录

发布时间:2014-12-09 11:14:22

余庆采风录

时令已进入深秋,“光影余庆”摄影大赛于2014年的113日正式启动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为此庆兴不已,因为,余庆对于我来说,我十分喜欢。这是一个令国人羡慕的地方,其所谓“四在农村”就“发明”于这于这里,它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联系到“中国梦”,中国最广大的农村何不也就是要实现这样一种梦吗?为了这样一种光荣与梦想,余庆人做得很认真,也做得很实在,它成了楷模,并被国人学习着,实现着。

“光影余庆”摄影大赛启动仪式不是在大会场里进行,他们选择到城外的一个村子里举办。那是一个并不出名的村子,可十分的美丽:“小桥﹒流水﹒人家”这种诗画家园,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启动仪式的节目不是歌舞团表演的,而是地道的农家人,道具是锄头、草帽、木鼓……都是最土的东西。唱词也不是官方所说的“普话话”,而是最地道的余庆语。当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歌舞才是如习近平所说的“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的作品。

摄影讲究光与影,余庆人很聪明,他们把全国的摄影爱好者请来,让这些有相机的人,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感悟性,走进和谐余庆到余庆各地进行创作拍摄,以摄影图片的形式挖掘并展示余庆的秀美风光、丰厚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目的是增进海内外对余庆的了解和认知,为余庆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来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人来多了,自然要分成几个组。我是分配在“E组”,所采风的地点是满溪之龙林,小乌江和玉笏寺。

龙林在余庆东北面,这是一条小溪流,上游是临县的施秉县马溪河。当小河到达这里后,河水显得弯曲和激荡。再往下流,到达平地时,河面显得宽阔。但由于淤塞严重,水流不畅,让这里耕地成河,漫布于耕地之间,于是“满溪”或“漫溪”之名应运而生。

龙林真的很美,美在那条不涸和泉流。当它从东北部走来,走过几处田园之后到了这里,确来了个“U”型的急转,再绕过几个村子,走过几片田园,然后才向西行去。

满溪龙林位于佛顶山在最西端,山体厚重,上百个竹笋峰林立山上,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石笋峰的形态轮郭异常突出,仿佛群龙昂首天穹,欲直飞天宇之势。

龙林是个有着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早在康熙年间就列为余庆的古八景之一,并名为 “慈云化雨”。《蒋志.地域志》载:“慈云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地名龙林。洞内有生成石观音,洞前有石笋高者数十丈左右林立,大小不等,一水绕前,每有云锁洞门,则沐雨立至,故县尹韩任甫题曰:「慈云洞」”。当地古文人廖士奇有诗《慈云化雨》赞云:“灵岩透开自何时,法相生成景更奇;石笋嶙峋依佛座,清溪潆折涌莲池;云低远树疑优钵,雨锁寒烟蘸柳枝;若解寻声能救世,甘霖偏洒慰苍黎。”

虽然我是个外乡人,可我在考察佛顶山历史文化时,曾两度对龙林进行过考察。所以,这次的龙林之行,我也算半个导游。

在龙林回来之后,我们去了余庆河谷,那里有一个叫方竹的村寨。那里原来是条小溪,据说因截河之后,形成大大小小的湾谷,村庄星罗棋布点缀其间。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有怪异的石山、山水相衬。建立了河滨库区养鱼基地,开发了桥底“四在农家”乡村旅游基地、竹园山庄,是游人度假、休闲、钓鱼、避暑的人间仙境。

离开方竹后,我们去了小乌江。这是一条小河流,从大桥望去,江水清澈纯净。据说这条河鱼儿不少,蛇花鱼,钢鳅鱼,游鱼棒,烧火佬,角角丁,三苦蛋,这些都是小乌江特产。在小乌江大桥头的这一面,我们见到了炒板栗的人,他们都是当地人。当外地人经过这里之后,都会要下车购买板栗的。我们也奏个热闹,购买了几斤。味道当然不错,至少从山村民们那淳朴的笑容和热诚,你也感觉到了温馨。

玉笏山是余庆县最好的观景点之一,对于摄影者来说,那里是观夕阳最好的地方,所以,到玉笏山的时间是安排到这一天活动的最后。

玉笏山在余庆西面两公里处,森林復盖着整个山脊,从远处看去,除了山顶上那一楼阁以外,我们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条水泥硬化路从山脚盘旋而上,我们的车就是沿着这条小路进玉笏山的。

凡宗教场所,都是有其自身的来龙去脉。我不是文物学者,但我也想对它有所了解。玉笏山有玉笏寺,说明它是有一定来头的,所以我十分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在临近上顶的地方有一块平地,那里正在修建长亭。长亭靠坡方,有几所坟墓正在维修。其中有两所已修缮完工。还好,原碑还在——我想:这些是玉笏寺来历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右边那铭文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八世圆寂恩师(上)本(下)莲正之墓”原命生于乾隆辛卯年(公元1711年)二月,殁于道光癸卯年(道光二十三年,即公元1843年)五月。孝徒觉垣建立。碑立于道光十五乙未年(公元1835年)。如果本莲正是开山鼻祖,玉笏寺就应该在光绪年间所建。由此推断,玉笏山至少在清代就是佛教活动场所。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从曹溪的六祖慧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六祖慧能,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慧能的弟子多人,一花五叶,分为五支,而南岳怀让下分为沩仰宗、临济两宗。北宋时,临济下八世出杨岐方会(992-1046)为临济正宗。他的嗣法弟子克勤得法后,于崇宁中(1102-1106)还乡,开法于成都之六祖寺,改名昭觉寺。西南大多数的临济后代均是他之孝徒。

临济正宗僧谱(字辈):“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从碑文得知,“本正莲”之“本”,及孝徒“觉垣”之“觉”,大至可以肯定,他们确系临济正宗派,且为峨眉系派

另一所坟,为“圆寂恩师(上)悟(下)恩和尚之墓”没有说明生或殁,碑立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月,其为“性”辈。也就是说,从本正莲和尚至性恩和尚,又传38代了。当然,我们不能把佛家的辈份同凡人的辈份作比较,他们不是因为年龄的大小来划分的,而是看你的学识和知名度。

一般每个地方,人们都喜欢将一个地方很有文化内涵地方列出来,或八景,或四景。余庆县也是样,清康熙《余庆县志》所载八景有:翠屏晚照、两峰晴雨、古佛钟声、金龟锁水、天笏朝天、牛塘积雪、慈云化雨、柳湖晓烟,其中“天笏朝天”就指的是玉笏山。有诗云:“天笏朝天:金阙朝参有定年,巨卿何事日颠连。玉皇别具覃恩锡,跪拜勿庸上九天。”就是对玉笏山美景的描述。

可是这山名还是令人费解,特别是这个“笏”字,说实话,作为一般普通百姓来说根本就读不出来。从百科查寻:“笏,读音:yù或hù,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玉笏山,因某朝有一县令远观其山,尤如玉笏而命名。而当地百姓则说,因大殿里立有玉佛而得名。当我们上到大殿关门时,确实那牌坊是真的写作“玉佛寺”,这就更让人不解了。“笏”读作hù,而“佛”则读作,这可能是地方语言两者读音相同罢。

从描写玉笏山的诗文“玉皇别具覃恩锡,跪拜勿庸上九天”来看,这玉笏是相对于天老爷的,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玉皇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实际领导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那么玉笏山早期当是道教,与佛教没关,或者说至少是佛道合一。

我们沿着一条新修的尼青路向上行,过了大门牌坊,一条断腿的狗在那里狂吠,让我们靠近不得——好像作为狗,只有这样,显示其尽职尽责。狗都让人心惊魂未定,一个居士从大殿里钻了出来,狠猛的来了一句话:“这里不准照相!”那口气掷地有声,让我们刚才还热络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作为做摄影的人,能不能照相,这是常识,哪里需要来得那么猛?佛心慧语,道如欢迎您的光临,祝莲友六时吉祥,法喜充满!佛主要信徒宽恕众生,原谅众生永远不去指责众生的过错。好吧,慢慢修行,总会有得道成佛的时候。

绕过大雄宝殿,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塔楼。塔楼共三层六角,装饰十分精美,横梁上都描有彩绘。用水泥制作的梯子螺旋而上,直到顶楼。在这里居高望远,视野开阔十分开阔。东南面的余庆县城尽收眼底,高大的建筑和低矮的楼房相得宜彰。余庆河自南而来,向北流去。在塔楼的眼底下转了几道湾之后,又向西北行径。如果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我们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特别是位于北面的那匹大山,更是巍峨峻拔五彩的秋叶整个山头漫开来,层林尽染,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煞是迷人。西坡,山岭纵横绿树成荫树木茂盛。由于天气不好,我们没有见到晚霞,留着遗憾,算是给“再来”一个的空间。

0一四年十一月三日于偏桥古镇

作者: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紫夏)

邮箱:wam520sb@163.com

余庆采风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