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发布时间:2013-09-30

三.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来的“真龙天子”
朱元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末陈胜首先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战斗口号,激励着历代英雄豪杰逐鹿中原。但是成功者寥寥,虽有布艺刘邦为帝的先例,但像朱元璋那样年幼时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苦境却无先例。朱元璋备受磨难是第一人,集中表现为和尚称帝。安徽凤阳县龙兴寺有一副对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巧妙地概括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朱元璋原籍江苏沛县,后来迁居泗水,再迁濠州,濠州即凤阳。朱元璋一家颠沛流离,因为生计所迫,不能到处谋生。朱元璋父母子女众多,兄弟姐妹共八个,夭折二个,存活六个。朱元璋最幼,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知道加入郭子兴义军后,才取名朱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生性好强,从小志气不凡。他迫于生活,出家为僧,但不愿当小和尚,进315天就去做游方僧人。他在云游四方中接触当时秘密结社的白莲教,知道人心思乱,元朝的气数将近。朱元璋曾口占一诗+云:“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首诗是朱元璋野心勃勃地梦想登基大位的心理写照。后来他终于成功了,无尺土之封靠个人奋斗而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因此民间流传着他许多奇闻异事。
任何一个伟人成功的奋斗,不是坐等恩赐,而是把握命运之弦不断进取。朱元璋一无权势,二无文化,他是靠郭子兴一旅之众打天下。他的成功,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不漏声色缓称王。各路义军,攻城略地,还没站稳交脚跟就急于称王。朱元璋纳儒士朱升建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公元1359年,朱元璋早已是一支士马精强的独立豪强,但他仍不称王,而接受宋政权小明王的赐封,为江西行省左丞相,仍尊奉小明王为宋帝。其二,待时而动避敌锋芒。朱元璋在势力壮大之前,避免与元军主力决战。他曾在六合打败元军,但当时自即力量弱小,不堪于元军主力相抗,于是主动交还所获战利品,始终向元军通好,纳款效顺,委曲躲避元军锋芒,这一策略运用的十分成功。其三,把握天时蚕食江南。朱元璋利用各路反元大军作掩护,不失时机在长江中游发展。他以大宋做羽翼,感居小明王之下,不显山露水,而是积极发展实力,开拓地盘。他以集庆为中心,北面有刘福通阻挡元军,东面有徐寿辉作遮挡。朱元璋利用这一时机先向江南发展,击其空虚。当元军扫荡了刘福通和徐寿辉后,朱元璋也同意了江南。
中国专制主义政体,军队是政权的支柱,所以大凡开国之君都在战争中练习了不凡的武功。也可以说,战争考验了伟人的智勇和识力。朱元璋制定的北伐计划,把他的高人一筹的聪明才智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将徐达,常遇春建议立即以大军直捣元朝的大都,朱元璋认为不可。他指出:元军还有数十万,不能轻敌。况元都城池坚固,孤军深入,驻于坚城之下,北伐军将陷入重围,元兵四方来援,岂不倾覆?孤军深入,实为兵家之忌。审时度势,朱元璋制定了谨慎而必胜的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其都;鼓行向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克席卷而下。这一杰出的战略分析与部署,完全按预料的发展,北伐一举成功。
为了筑明王朝世代永继,朱元璋空前加强了中央集权,洪武九年(1376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市政使思,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刑兵之权;洪武十三年(1380)在中央取消中书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督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控制臣民。朱元璋还大兴文字狱和制造大规模株连的冤案为子孙削棘。朱元璋认为太子柔弱难以驾驭桀骜不驯的功臣,他要在死前为子孙铲除障碍。太子老师宋濂,早年追随朱元璋襄赞军事,立有大功,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誥。朱元璋 借故杀死他,太子见老师问斩,流着泪替老师求情。朱元璋为了开导太子,就拿来一根满是棘刺的木杖放在地上,命太子拾取。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就教训说:“有棘刺的木杖你不取,我替你削掉棘刺怎么样?太子十分聪明,明白朱元璋之意,但并不以为然,委婉地权健父亲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
尧舜之民“言外,为君不能残暴。朱元璋十分恼怒,随手抄起一把椅子向太子砸去。这个故事说明朱元璋坐上龙椅以后,把功臣视为棘刺。他深知,取天下要在马背上,守天下要在马下。狡兔死,走狗烹。天下一统,用不着武臣,朱元璋为了子孙的安全就要他们开刀。用文臣治天下,朱元璋仍不放心,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加强皇权,把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主,朱元璋兴大狱。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谋反”案,株连冤杀达3万多人,洪武十六年(1393)蓝玉“谋反”案,株连近两万人。朱元璋一批又一批削棘,总计达六七万人。朱元璋还让特务机关锦衣卫公开活动,从幕后走向前台。朱元璋在晚年还颁布《皇明组训》条例,要求子孙及臣工遵守“祖宗之法”,规定后代有改祖宗制者杀无赦。朱元璋把闭关也列位组训,显然是消极守成的“祖训”,给明王朝政治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朱明不为清朝所灭,按明朝坚守长城的闭关政策,中国能否保有现代疆域,却是一个问号。
朱元璋为大明万世江山苦心安排,为子孙削棘,颁布祖训,但事与愿违,朱元璋死后坟土未干,叔侄争权,他的祖训就被第四子朱棣所破坏,朱棣就是明成祖,他抢了帝位,迁都北京。朱元璋诛杀功臣,以致内战爆发,无人可使独当一面,自己选定的继承人长孙朱允炆死于兵火。他里铁榜严禁宦官干征,而明成祖扩大宦官为二十四衙门,宦官掌管特务机构,明朝成了宦官为祸最剧烈的朝代。朱元璋置重兵于辽东,嘱咐子孙固守北疆,明王朝恰为关外少数民族所颠覆。历史证明,一切雄主暴君美梦都不会长久,因为雄主和暴君个人主观欲望最强烈,距离客观也就更远。
中国落后西方始于明朝。造成这种落后有很多原因,而其中墨守朱元璋专制统治的成法,尤其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集权政治下的权力经济,束缚着经济的发展的光津制海禁制,匠户制滥发通货等等是主要原因。此外,明朝束缚人们思想的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主义,也是构成中国发展停滞落后的重要原因。朱元璋对历史的功与过,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四,众多纷纭:最有争议的开朝之君
洪武三十年(1398,在卧病一个月后,朱元璋结束了其71年的一生。临死他还不忘杀人,命侍寝的宫人一律殉葬。据史料记载,陪这位老皇帝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得,继续侍奉他,供他驱使玩弄享乐的嫔妃有46人之多,宫女12人。
朱元璋的嗜杀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历史上他成为最有争议的开国皇帝。 让我们先从朱元璋的相貌说起。
目前反映朱元璋相貌的画像有五六妇,但这些画像上朱元璋的相貌却不尽相同。 南京明孝陵的一副,朱元璋坐在便椅上,头戴软方巾,脸特别长,额骨隆起,脸上布满大大大小的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须,两眼炯炯发光,眉毛又农又粗,眉毛都向上吊竖着,鼻子很大,鼻孔向上翘起,耳朵很长,几乎垂到肩膀上,醉又大又宽,下巴比上额突出很多,其相貌,使人感到威严凶狠。这画像顶端写有“太祖遗像”四个篆体字。一般认为这就是朱元璋真相。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副朱元璋像,这幅朱元璋的画像轮廓与明孝陵那副遗像相似,但显然进行了艺术加工,其相貌显得和善很多了,而且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

另外还有朱元璋的帝王画像,这都是根据帝王的要求画的,画中朱元璋正襟危坐,龙袍玉带,脸庞丰富,神态慈祥,一派帝王形象,与其本人相貌差距更远了。
这些不同画像都有不同的来历。开始。朱元璋下旨征召当时有名的肖像画家孙文纵进京为他画像。孙文宗一丝不苟地画,画的惟妙惟肖,孙文宗信箱皇帝看了准会很高兴,水蛭朱元璋看了却并不满意。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又召见另外一个肖像画家沈希选为他画像,沈希远比孙文宗画的还更传神,但朱元璋看后仍不满意。后来,一个叫陈远的肖像画家悟出其中的奥秘,他在给朱元璋画像时,只是把面貌花的轮廓画得很像,其余尽按帝王模式画,因而看起来仁善雍容华贵,朱元璋看到这幅画像后十分满意,并让陈远另画多幅分赐给诸王。
陈远为此也得到了官位。
这位开大明200余年江山的明太祖的容貌如何呢?恐怕要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了。 就如同他颇有争议的相貌一样,作为一个集明君和暴君于一身的皇帝,明太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皇帝。他不如汉高豁达大度,不及光武儒者气象,没有魏武的文学修为,不具有唐宗的贵族气质及,宋祖的宽厚仁慈,更不若康熙的博学多才。但这位农民出出身的皇帝,却打败了各路豪杰,最后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王朝,不能不让人折服。而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就是他具有出众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这对于一个开国君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朱元璋的强项。
他恨奢靡,深知物力维艰。建造宫殿,他吧图像中的雕琢考究部分统统删去。部下送来镂金床,他说这是用珠宝做尿壶,统统打碎。
他恨装神弄鬼。朱元璋是脚踏实地的人,他对历代帝王崇信的佛天之境空虚之境恨鄙视。朱元璋曾对人说:“秦始皇汉武帝好神仙,宠方士,妄想长寿,末了一场空。他们假使能用这份心思来治国,郭怎么会不治|?以我来看,人君能够清心寡欲,做到百姓安于田里,有饭吃,有衣穿,快快活活过日子,也就是神仙了。
他恨奸贪舞弊,欺压百姓,他很酸腐官气,他恨结党营私.. 当然,朱元璋也有所爱。他最爱的就是读书,特别是读史书,汉书宋史于尤甚。他常说,用武如砌墙,用文如粉涮,治天下要文武相资才不会坏事。
上述种种,说明朱元璋堪称明君。遗憾的是,他也是个暴君。特别是他建立锦衣卫的特务制度,后患无穷。他为整肃朝纲,用严刑重罚,株连九族的办法,也极为血腥。
明清两代对他的评价极高。明朝当代喜欢把他和汉高祖相比,但是说他比刘邦的成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的皇帝对他的评价更高。如清圣祖康熙说:“朕观《明史》,洪武涌了都是有道明君。
据东华录记载,清圣祖下江南时 ,经过明孝陵,一次是他让人抬辇的人从侧门进,随从们认为抬辇的人弄错,后来才知道是皇名。一次是在坟茔前路过时,圣祖亲自下辇,步行而过。而清高宗对明太祖更是恭敬,南巡时亲自祭拜明孝陵,并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明太祖朱元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