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发布时间:2020-01-22 19:49:47

怎样做好家长工作

 

一、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终身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家庭教育的各个特点,决定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教育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二、教师要增强指导家庭教育的意识

重视家长工作不仅是发挥家庭教育特殊功能的需要,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的需要。教师对家庭教育要主动干预,科学指导。

 

三、家长工作的基本内容

1、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计划,对学生的要求,请家长给予支持和配合。

3、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家庭生活环境和所受家庭教育的状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

4、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四、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操作步骤

(一)集体工作形式

1、家长学校

做好《家长手册》发放和培训工作。

2、组织班级家委会

①家委会的建立和分工(一般设主任、副主任、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等各一人。);

②家委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③注意的问题。

3、家长会

“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现在的学生今非昔比,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往往会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解决问题。现在每个班级都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好几个家长。每个家庭的家庭环境、文化程度、思想认知、经济条件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尽大限度的调动家长的配合度,在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每学期将会召开两次家长会。(一年级会有三次,学生注册时候,就会有一次,期中和期末也有一次。)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当然,若组织不好,会提供让家长们集体发牢骚的机会。所以,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 1、会前准备充分 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设计好一些对于新生来说,利于他们常规培养的活动。新生刚进来学校,特别是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精力想当旺盛,接受不同水平的学前教育,会导致你一时无法确定孩子们的水平。 这时候,你的活动就有用处了,你可以从活动中看出来孩子们的常规水平,当然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孩子也会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从而做到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心里有底。这一点最关键。

(2)、设计好自己的介绍 这里包括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经历,给家长一个直截了当了解自己的通道以及树立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信心。

(3)、控制全局 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维持好整个会议纪律。如果你在第一次家校见面会中表现的不自信,胆怯,那么接下来的交流中,你就会比较被动和吃力。比如说,你在上边讲,家长和孩子们在下边讲。你不得不不断提高自己的分贝,可是,你一个人的声音,是怎么也压不过差不多一百号人的声音。这时候,你要怎么办呢?你可以选择沉默,等到所有人静下来你再说。可是,等待你的是,整个氛围的一种僵持。最终呢,一会儿又会复发。如此循环,你的情绪会破坏,整个会议进程会延迟。我的方法是,提醒孩子们:看谁先闭上小嘴巴,看谁最听老师的话。这样做的效果是,一方面,向家长展示自己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家长。孩子都能做到,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榜样。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激励法,利用孩子之间的特别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当然也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法。

(4)、单独交流要注意引导 一些家长会跟你进行交流,你一定要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肯定。如果你在第一次交流过程中表现出负面的消极的情绪,那么家长就会觉得你没有爱心。对于自己宝贝在你的班级中有点忧心忡忡,不信任了。

家长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意识以及对班主任的信任度,而这两方面的提高,会很有效的推动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召开家长会应注意的问题

①主题突出;②内容实在;③语言真诚;④不唱独角戏(沟通科任教师);⑤开好第一次家长会,树立威信。

 

(二)个别工作形式

1、家访

1)明确目的,把握时机。

2)制定计划,突出重点。常规家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

3)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家访形式。

①面谈;②电话联系;③校讯通的使用(63316169www.jiaoyu.139.com)校讯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你可以用心记录下来,然后利用校讯通反馈给家长,以便于家长掌握一手的资料,同时也给家长一种你关心以及关注孩子的映像。让家长觉得,老师都这么重视孩子了,家长更应该支持学校和老师。我觉得自己尽心尽力了,那么家长的尊重以及信任也会毫不吝啬的回馈给你。

;④书面联系。

2、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面向全体;做好准备工作;切忌“告状式”家访;注意态度;注意策略;注意仪表。注意观察;注意反馈;注意时间;注意总结。

 、做好不同类型家长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你会发现你讲面临下边积累家长,那么面临各类家长时候,要拿捏好说话的分寸以及方式。

1、负责任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往往会把问题看的非常的严重,心里比较紧张,认为孩子不应该犯此类错误,大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一旦得知情况,火气很大,对学生非打即骂,在教师面前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孩子。此类家长责任心很强,态度非常的积极,只要班主任有需要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对学生也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但是这种独裁式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发挥家长的威严,有利于减少学校教育的阻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攻势,在很多时候学生表面上是屈服了,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然的,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应该把握好通告信息的度。应该把事件讲详细,慎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充当导火线,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变盲从教师为利用自身优势来面对自己的孩子,用刚中带柔的策略来瓦解学生的固执。

2、溺爱型的家长

这种家长比较欣赏自己的孩子,对其缺点不够重视,甚至避而不见。重养轻教,尽其所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保证孩子不受任何一点委屈和伤害。做事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的干涉。只要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给予物质的奖励,确保孩子在班级中的优越感。在农村此类家长很多。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有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更深。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甚至是自负,一旦碰到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解决,对事物的艰难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接到老师的通报时家长并不完全相信老师所言。他们会及时的与学生取得联系,或者四处打听,寻求学生版本的事件过程,并且很快就会把对事件的认识归结到学生的立场上。反过来在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原因,最终的结论往往是“问题不大”“暂时现象”等,建议老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把小事情搞大,认为区区小事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种与学生同角度看问题的家长,不是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仅仅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对这种家长,班主任平时就应主动与其沟通,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告诉家长,使其做到心中有数。用词要恰当,不渲染不回避,多举事实不做评价,并且要人证物证都有,防止学生回家后“翻供”。另外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有孤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尽量不要惊动家长,形成处理结果后在告之家长。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家长顺利接受结果的前提,日常的交流与信任是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

3、搪塞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明白老师的好意,也想维护老师的积极性,不过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心疼孩子的委屈,总认为孩子不懂事,犯错误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当得知孩子犯错误时完全附合老师,甚至能和老师一起批评自己的孩子,但心里心疼孩子的要命。可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孩子却是嘘寒问暖,完全忘了作为家长应尽的职责。有的家长甚至唱反调,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挑剔同学,无原则的迎合孩子,以求孩子一时的畅快。

这种家长是最不合格的一类。他们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这类家长,班主任要多打听多了解,做好准备。家长的牢骚来自学生。所以老师与学生打交道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敏感的话题要么不讲,要么就讲的精、讲的准,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在班级管理中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班级中不积极的言论和做法,减少学生和家长的怨恨情绪的产生。一旦此类学生犯了错误,遇到问题,应先对其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在指出不足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的获取他的信任。利用学生的信任促使其自我反省,最终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的话 家长也就无话可说了。如果做不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一定要家长协作的,应该先将家长请到办公室里,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统一口径,然后再叫来学生一起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学生走后,再次与家长进行交流,强调家长与老师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不给家长与 学生独处的机会,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面对此类家长,老师应多向家长介绍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的关心和 重视,从而取得家长对 老师的信任。

4、漠不关心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或工作繁忙,或家庭情况特殊,对孩子的教育很不重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闻不问了。平时从不会主动来学校或打电话给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后,对老师的通报表现的很不耐烦,敷衍了事,不能拿出时间来专门思考孩子的问题。见了孩子也不主动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更不会就已出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类家长不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和争执,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他们认为孩子送入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平时的交流完全是多余的。如果老师与其主动联系的次数过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这种家长,老师应把握好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讲话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可拖泥带水。要多介绍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事件的负面影响,对家长要讲清具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这类家长都比较粗心,对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没教育好,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但这种学生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很强。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应多强调这样的亮点,这样可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摆明利害关系,击中要点,引起关注,才能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学生有千万种,家长也有千万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与家长交流时老师事先应该多方打听,了解一些家长的情况。接触时多听少说多观察,看准之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无论家长是哪种类型,家长老师合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付出细心、真心、诚心和爱心,一定会赢取家长的信任,与家长和谐相处。

、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1、建议家长与孩子积极肯定地谈论学校。

2、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用具)

总之,教师要想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就应重视每一次和家长见面的机会,让家长全面的认识我们,信任我们,进而理解我们,最终支持我们。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教师和家长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