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探析

发布时间:

2013年第3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13 
总第130期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erial No.130 
管理天地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探析 
张 莹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要:随着苏联的解体,非营利组织开始在俄罗斯发展起来,但其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对俄罗斯非 
营利组织的发展阶段作了梳理,对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积极进步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 的重大作用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俄罗斯;国家权力;民主法治 
中图分类号:DF33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1—7112(2013)03—0063—07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non——proft Organization 
ZHANG Ying 
(Eas China Univery of Pol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 ̄:Wihthe colapse ofthe Soviet Union,the non—pmf organizaton startedinRussia,butis development processwas not smooth sailng, 
we made combing thrush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he Russi non—prof organizaton,the Russian non—pr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 ment process showing posive factor of prgress in social development。anayze their problems and reasons to prvide inspiaton for he development 
of non—pr organizaton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non—pr organions;the Russian;state power;democracy and the rule olaw 
20世纪8O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社团革命”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一般来 悄然兴起,民间组织在世界各国大量涌现。民间 讲,它们都是指独立于官方的非营利性的公民组 组织的出现弥补了市场与政府的功能缺陷,将后 
织。它们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非政府性, 两者无法顾及或力不从心的领域接管过来,是市 即这些组织是以民间的形式出现的,它不代表政 
场体制和国家体制之外的一大制度创新,它能有 
府或国家的立场;二是非营利性,即它们通常把提 效地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保护弱 供公益和公共服务当作其主要目标,而不是获取 势群体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 利润;三是自愿性,即参加组织的成员都不是强迫 用。可以说,民间组织是“看得见的公民社会”, 的,而完全是自愿的;四是相对独立性,即无论在 是公民社会“成长壮大和充满活力的标志”…。 
政治上、管理上还是财政上,它们都相对独立于政 在学者的文章与政府的文件中,对于民间组 
府 J。因此,本文中提到的“非营利组织”、“非政 织的称呼有很多种,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 府组织”、“社会组织”及“志愿组织”等词是作为 
利组织、非政治组织、第三部门组织、志愿组织、中 同义词来使用的。 
介组织、慈善组织、草根组织、公民团体、群众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许多旨在促进公 体、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角 民社会形成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利用西方社会提 度强调了公民社会某个方面的特征。从严格的语 
供的资金、经验与支持力图在俄罗斯形成公民社 
义来讲,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但 
会与国家权力相互关系的良性文化,他们通过广 
收稿日期:2013—01—08 
作者简介:张莹(1980一),女,黑龙江勃利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公民社会与法治发展比较研究中心兼 
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及法学理论问题研究。 

63—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泛的创造性的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 对环境的保护,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对私人领 域免受司法机关的监督的努力,对媒体独立性的 坚持,等等,从而对俄罗斯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推 
进的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非常有限的。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阶段 
作为转型期国家的俄罗斯,其非营利组织的 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十分曲折的 
发展道路。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九个 阶段。 
(一)阻滞阶段(1991年以前) 
苏联解体之前几乎不存在自由的民间组织, 
即使有所谓的社会团体(如作家协会、苏联妇女 委员会等),也是隶属于国家的,人们参加社会组 织甚至是被迫的,社团组织成了国家控制个人的 
工具,这些社团的活动都是被严格规定的,未经批 准不得进行任何活动。可以说,在苏联时代,非营 利组织即使存在,也被打上了官方的烙印,毫无自 由可言,不能代表社会及个人。随着1991年《苏 联社会组织法》的通过,社会组织的成立由原来 的行政授权变更为法律登记,自此,公民自愿组成 
非营利组织才第一次有了法律上的依据,从此,结 社成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和自由,非营利组织开始 在俄罗斯发展起来。 
(二)萌芽阶段(1991-1992年) 
有了法律依据,再加上某些西方组织(如索 罗斯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的帮助,从1991年 
起各种非营利组织开始建立。到了1992年,在司 法部注册登记的全俄规模的非营利组织数量是 
1991年的2.4倍,而地区规模的则是全俄规模的 数十倍 。然而,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数量上得到 了迅猛增长,但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外组 织,因此,当国外组织不给予资金支持或是国内政 策发生改变,严格限制国外组织活动时,这些组织 
就不得不宣布解散了。因此,在这一时期成立并 

直保持生命力的非营利组织寥寥无几。 
(三)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年) 这几年的非营利组织增长速度非常快,这自 
然与更多国外组织参与到扶持俄罗斯非营利组织 的行列中来有关,但在笔者看来,俄罗斯国内的政 治经济政策起到了更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几年正 


64—— 
Joural o Harbin Univesiy of Commerce No.3.2013 
是经济上推行私有化政策,政治上宣传公开化、民 主化的关键期,因此,“私有”、“自由”、“民主”成 了当时社会的流行语,这些观念也逐步深入到民 众的意识里,一时间,成立非营利组织成了人们实 现自由的一种方式。经过几年的酝酿,到了1995 
年,《社会组织法》、《非营利组织法》以及《慈善团 
体和慈善活动法》等新法律得以通过,这为非营 利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 障,从而使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更加活跃。 
(四)“结晶化”阶段(1996-1998年) 
这一时期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同 时,呈现出“结晶化”特点,即那些组织形式和工 作方法最有效的民间团体逐渐凸显出来。但这些 组织并未给社会提供一个最少成本、最小牺牲的 方案来促进社会和经济改革,要么因其“草根性” 而难以对国家及社会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要么 沦为政府的喉舌,从而失去其“平民性”。例如, 
成立于1995年的“有效政策基金会”,1996年起 
成为总统机构的一个重要信息分析中心,曾为叶 利钦参加总统选举进行竞选策划和宣传,并从此 
声名鹊起;而后又参与了杜马选举、莫斯科市长选 战以及2000年3月的总统大选,为普京上台助 
阵,其领导人帕夫洛夫斯基也确立了“克里姆林 
宫灰衣主教”的地位 J。 
(五)危机和停滞阶段(1998-2001年) 众所周知,1997年最早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 机迅速蔓延至整个亚洲,到1998年危机波及俄罗 
斯,引发了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随后危机又 严重影响到欧美等国家。这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 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 
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资助渠道在1998年8月 到l0月短短两个月里几乎均被阻断了,非营利组 
织遭到了重创。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是那些拥有 
庇护所、康复中心、疗养院等机构的最大规模的志 愿组织,因为他们有着难以承担的巨大的日常开 
销。正如俄罗斯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很多非营利 组织原本存在银行里的本就微薄的存款,由于卢 
布的大幅贬值,现在也分毫不剩了 J。 
(六)危机后的复苏阶段(2001-2006年) 
危机后,非营利组织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1年6月,普京会见了民间组织和非商业组织 
的代表,鼓励民间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积极作 

莹: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探析 
用,并建立一个“公民组织议院”;2002年,普京倡 议组织“公民论坛”,广泛吸收和容纳社会组织, 
措使得非营利组织获得“自由化”发展。 
(九)再次受限阶段(2012年至今) 
与政府管理部门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此外,还颁 布了《政党法》,审议了《非政府组织法》,成立了 社会院采纳民意 J。在普京的倡导和政府的积 
极推动下,俄罗斯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 到2003年,注册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数量至少达到 
在2011年底及2012年初的国家杜马选举和 总统选举过程中以及之后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游行 
集会引发了俄罗斯政局动荡,这些事件使得重新 执政后的普京对西方国家通过非营利组织搜集情 
报并伺机制造“革命”再次表示担心,因此,坚决 了570 000个,这个数字已经数倍高于1993年的 8 500个,1997年160 O0个和2000年的275 000 
个 。2005年11月俄罗斯杜马又通过决议,拨 款1 700万美元发展俄公民组织 J。在国家资金 支持下,非营利组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七)减少活动阶段(2006-2009年) 2003年冬至2005年春,格鲁吉亚、乌克兰等 
国爆发了“颜色革命”。这场以和平与非暴力手 
段实现政权变更的革命,究其原因,是在美国等西 方国家的支持和策动下实现的。不可否认的是, 在革命发生之前及之中,当地接受西方资金支持 的非营利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国际背 景下,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避免“颜色革 命”在俄境内发生,俄当局对非营利组织加强了 戒备,进而采取立法手段对其加以控制。2006年 1月10日《若干俄罗斯联邦法律文件修改法》正 式生效,其中涉及对《非营利组织法》的修改使得 对外国组织身份的合法性审查、登记程序及对其 活动及资金的监管都更加严格 J,这大大限制了 
公民自由组建组织的权利,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大 大减少。 
(八)“自由化”发展阶段(2009-2012年) 
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十分重视俄罗斯公民社 会的培育,充分认识到了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 及民主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梅德韦杰夫 
在2009年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将继续支持那 些帮助国家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非营利性公益组 织。将修订法律旨在简化那些从事公益活动、帮 
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程序。”【】叫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09年下半年《非营利组织 
法》得以再次修改,简化了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程 序、减少审查报告、限制执法官员的“胡作非 为”——不允许国家部门任意检查他们的税务等 有关文件。此外,还于2009年设立总统专项基 
金,为非营利组织提供120亿卢布资助。这些举 
反对国外势力资助俄罗斯社会团体,这直接导致 
了对《非营利组织法》的修改,以达到严格控制非 
营利组织的目的。修正案新增了“外国代理人” 
这一类别,任何非营利组织只要符合受到境外资 助和从事政治活动这两个特征,就将被列入其中, 该非营利组织须在司法部履行特别的注册手续, 还要每半年提交一次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报告, 
并接受其他特别检查。修正案对其他类别的非营 
利组织也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年度必审和随机抽查 
等方式进行监督,并且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规则等。这些规定使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再次 受限。 
二、俄罗斯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因素及其作用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过程颇为曲折,但发展至今已 呈现出很多积极的因素,并在社会中发挥了不可 忽视的作用。 
(一)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 的积极趋势 
1.活动范围和领域相当广泛多样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十分广泛,从涉及 的领域来看,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领 域,如俄罗斯银行协会、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 
盟、俄罗斯商界代表大会、经理人联盟等等;社会 生活领域,如士兵母亲联盟、环保组织、志愿救援 队、为残疾人、生病的儿童以及孤寡老人提供帮助 
的组织等等;政治领域,如反腐运动“公牛”、“公 
民倡议中心”、“公民社会”基金会等等;精神领 
域,如“精神遗产”基金会、宗教组织等等;法律领 域,如新俄罗斯人权委员会、维权组织“公民监 督”、消费者权利保护组织等等。从涉及人群来 看,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类别:老年人,如 
退休人员组织;年轻人,如俄罗斯年轻创业者联 
盟;儿童,如对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救助; 

65—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探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