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13 07:33:19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 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61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零和”本是一个博弈学概念,是指在博弈过程中一方得到的正是对方失去的,得与失相加是零。这反映在思维上就是零和思维。零和思维看似有经济学模型的支持,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错误哲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博弈论关于零和的模型,只是对抗性博弈在绝对封闭状态下的一种理论情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历史是前进的,零和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事实上,人类社会正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人类社会实践正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零和思维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哲学判断基础上的。因为预设人性是恶的,就武断地认为所有人的人性都是恶的,在社会交往中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所以必须把所有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性有恶的一面,但也可以举出更多人性为善的事实。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一时之偏蔽恒常之正,把一种哲学假设当作客观事实和立论基石,这在理论上体现为无知,在实践中表现为偏执。如果零和思维大行其道,在社会交往中动辄如临大敌、邻人遗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世界也不会向前发展。但事实上,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因为人虽然免不了被人性中恶的一面诱惑一时,但抑恶扬善、抱团成群始终是“学以成人”的主旋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基调。

零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零和思维之所以为了一棵树木而甘愿失掉一片森林,是因为形而上学思维看不到社会实践中的合作、变化、发展,无视开放进步的客观规律。对于秉持零和思维的人来说,只有眼前的、当下的利益才是真实可靠的,其他的都不存在、都不作数。这种形而上学思维容易导致两种倾向:一是悲观,对未来没有也不敢有信心,总担心已经得到的东西会失去;二是保守,对于发展变化怀有深深的恐惧,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事实上,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是在封闭状态中自生自灭,而是在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存在。虽然眼前的蛋糕就那么多,但放开眼界,外面还有更多的蛋糕;虽然当下的蛋糕就那么大,但长远来看,将来会做出更大的蛋糕。零和思维自我封闭、拒绝合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住自己的路,侵蚀自己发展的根基也损害人类的未来,最终害人害己。

(摘录自20180906日《人民日报》的《零和思维没有出路》)

1.下列四句话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C.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 D.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第二段画线语句“同样的意思”是指下列哪项?(3分)

A.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B.人类社会生活中有舍有得是一种常态。

C.人类社会利益偏好、选择是多样的。

D.人类社会实践是不断进步、永无止境的。

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零和”概念在理论上荒谬,在实践中有害。

B.零和思维是无稽之谈,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可能存在。

C.人类社会及其实践过程不可能为零和思维提供绝对封闭条件。

D.要作出顺应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就应该转变“性恶”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5.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6分)

6.“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妻不下纴,嫂不为炊 炊:做饭

B.简练以为揣摩 简练:简明精练

C.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隆:地位高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倨:傲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 ②吾其还也

B.①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①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B.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C.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D.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5分)

2)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

A. 首联说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在驿馆长夜枯坐,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心境。开篇设问,照应标题,紧扣了“宿”字。

B. 颔联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

C. 诗人点铁成金,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创新后就成为警句。

D. 颈联上句回想过去,写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写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上句反衬下句。

E. 这首诗语言平易,出口能诵,写情切挚,寄慨深远,情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12.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_____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季氏将伐颛臾》)

4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

II 89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 ————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和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的整改,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

B.苏轼一生坎坷,他经历了宦海沉浮,在命运的洪流中,他将人生五味都尝了个够,才品出“淡”是最真的滋味。

C.在她的摄影生涯中,从对特定历史食物的关注,到对山水、民俗的喜爱,从单一的风光摄影,到具有探究性质的专题摄影,这一改变已跨越了普通审美的范畴。

D.要建立由政府、专家和民众共同组成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促进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1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薪火相传 理论 铭刻 B.薪火相传 理念 镌刻

C.衣钵相传 理念 镌刻 D.衣钵相传 理论 铭刻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农民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巨额现金,将 19 件从自家院里挖出的珍贵文物悉数交给故宫博物院,填补了博物院藏品的空白。

B.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所导致的。

C.广东不仅GDP等经济指标飘红,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4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8.9%

D.在北京大学 2017 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太阳刚下山了,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①③⑥⑤④② D.③①⑥④②⑤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

①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

②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③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④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

⑤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

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

A.①⑤⑥③④②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②①⑤⑥③ D.⑥①③⑤②④

20.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1.我国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参照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另选两个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思考其有代表性的习俗,仿写一个长句子,保证句式一致、前后语意连贯。(4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组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由于政府提倡低碳出行的理念,共享单车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单车出行 ,又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可谓一举两得。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使用效率提高,用户方便, ,实现了互利共赢。但是共享单车企业拼命投放的车辆,由于缺乏管理 。之前曝出的北京某地铁站口和深圳湾公园被成千上万辆共享单车围困的照片,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

读完这则材料,是否也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答案

1.D3分)【零和思维方式】

2.A3分)

3.C3分)【解析】A将“零和概念”与“零和思维”等量齐观。B“看似有经济学模型的支持”。另外,事实上有的国家、有的人就是零和思维的。D原文:“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4.C3分)

5.4分)(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答对11分,22分,34分,大意准确即可酌情给分)

6.6分)【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

(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7.B 简练:在学艺上下功夫磨练。

8.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其”:他的/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B“而”:表修饰/表转折;D“于”:比/在。)

9.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10.1)物资用品匮乏,离开秦国回家。

2)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劝说赵王。

3)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11 A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两项”,A项,“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错误,是自己只有寒灯相伴;D项,“上句反衬下句”分析错误,不符合诗意。

12. ①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②诗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对羁旅漂泊、前景渺茫的无限感慨。(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第四联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逢春,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的春天了。所以尾联最后一句表达了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诗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对羁旅漂泊、前景渺茫的无限感慨。

13.

14. 答案:C

【解析】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

15、选B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重大事故”后加“的发生”。C,话序不

,应是“从对山水、民俗的喜爱,到对特定历史事物的关注”。D,搭配不

,“促进”与“意识”不搭配,可将“促进”改为”提高”。

16. B【解析】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语句强调的是“尊师重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基因”,所以用“薪火相传”恰当。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理念,理性概念,根据语境“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语句强调的是“教育的理性概念”,所以用“理念”恰当。铭刻,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或者指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根据语境“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语句强调的是“把‘教育公平’可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所以用“镌刻”更形象生动的说出“孔子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17. DA语序不当,应改为“从自家院里挖出的19件珍贵文物”。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原因是……”或“由……共同所导致的”。C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左右”。)

18 A(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①必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象,③交代月亮升起,②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⑤④⑥的顺序)

19.C(本题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繁盛历史。横线前面交代,剪纸在清代中期以后真正繁盛,原因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横线处内容应是介绍剪纸如何由乡间进入城市,从业者如何由农家妇女转变为专业艺人的。A项首句①直接说剪纸进入城市,显然不当,可以先排除。D项首句⑥直接说剪纸艺人如何剪纸,亦不恰当,可以排除。剩下的BC两项中,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知,有“而且”的⑤应在有“不仅”的①后,据此可得出正确选项为C)

20.D A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可改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不能表现出读书乐趣。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雪压冬林的景象。可改为“一树梨花百里春,冰霜无力减缤纷”。D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殆,指危险。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故D项运用恰当。

21.【示例】

1)唯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合合美美与快快乐乐。

2)唯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

3)唯在除夕,天南地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4)唯在重阳,塞北江南,同寄一片秋思;或在清明,将一缕缕情思,洒作千里一地的缕缕幽幽与心心念念。

(每句句式一致1分,节日与所选代表性习俗相对应1分,写出江南江北“共同”“一起”“团圆”等类似的意义1分)

22.1)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2)企业赚钱了(3)乱停乱放成为突出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句子补写一定要结合上下内容来完成。①处,根据语段首句“由于政府提倡低碳出行的理念”以及横线后的关联词“又”的提示,推断出此处填写“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②处,根据横线前“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使用效率提高,用户方便”和横线后“实现了互利共赢”,可推断出此处填写“企业赚钱了”;③处,根据横线前“由于缺乏管理”和横线后“之前曝出的北京某地铁站口和深圳湾公园被成千上万辆共享单车围困的照”,推断出此处填写“乱停乱放成为突出问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