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成立

发布时间:2011-10-23 23:32:07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南北议和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严守中立是帝国主义的伪装;而南北议和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制造的一个包藏祸心的骗局。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破坏的态度,而从未实行过什么中立政策。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4 学法指导方面:

 1)向学生介绍中华民国纪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课时:1个课时(40分钟)

教学方法:讲述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让人不由得回想起97年前的元旦成立的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纷争动乱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建立给当时身处水深忽热的人们于一种期盼,而中华民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呢?

“严守中立” 和“南北议和”(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看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本质,引导学生看课文分析列强策划武装干涉的史实,并分析帝国主义暂时采取严守中立的原因。

严守中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清政府面临土崩瓦解之势。帝国主义列强担心,辛亥革命会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威胁自己的在华利益,因此,便积极准备以各种方式干涉中国革命:武昌江面聚着列强兵舰达十余艘;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武器供应合同,准备帮助清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各国公使团也截留中国海关税收以免落入革命派手中,等等。但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革命的目的,加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复杂尖锐,即使同一集团的列强之间在对华问题上也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于是,他们静观时变,采取了所谓严守中立的政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真的是要严守中立吗?(启发学生思考)

实际上,在严守中立的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更大、更险恶的政治阴谋。《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工具。辛亥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感到清政府已日薄西山,气数将尽,武力扶植未必奏效。于是,他们便以严守中立作伪装,寻打新的代理人。结果,帝国主义看中了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政治手腕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认为袁世凯能够维护其在华利益。因此,他们制造舆论,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赶快志用袁世凯。一位美国人曾说:他(指袁世凯)立即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独裁者,对于他的重新当政,外国人公开地表示欣慰。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实质和真正目的所在。

袁世凯出山的背景:

列强想扶植袁世凯成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清政府想借他剿灭武昌起义。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预和支持,袁世凯重新被清朝起用。他担任了比以前的权力大得多的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这样,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掌握了清朝政府的实权。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局面形成的原因:

1南北议和是南、北反动势力联合向革命党人施压的结果。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对革命军进行武力镇压;在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十分活跃,他们力主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2南北议和是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下进行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仅陈兵舰于武汉江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威胁。而且,他们直接参与并操纵中国的南北议和。在谈判桌旁,除了有南北双方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外,还有英、日、德、美、法、俄等国的代表参加。帝国主义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袁世凯趁机夺权,迫使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再次,南北议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弱性、妥协性的突出表现。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已经十分涣散,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些革命的领导人认为:只要清帝退位,就是大功告成。孙中山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这虽是他迫于当时形势的无奈之举,但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目光短浅、政治软弱的一面。面对内外、南北的多方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最终接受了议和的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成立

1, 时间:191211

2, 地点:南京

3, 总统:孙中山(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1911年底,他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最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什么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学生回答情况,简要说明)虽然孙中山没有亲自领和参加武昌起义,但这次起义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影响下进行的。武昌起义不久出版的《中华民国公报》(191110月)中曾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总统孙的名义向各省发出布告。(运用电脑教学软件展现布告及各省纷纷响应的场景和动态化的地图)这说明自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到1905年组成中国同盟会,以及他组织和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已使其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19121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并对插图作简要说明,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生:(阅读)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断暴露出革命性和软弱性的政治特征。(引导学生阅读《大总统誓词》,找出孙中山提出的辞职条件,并思考:孙中山作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承诺,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承诺解职,说明了面对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然而,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提出在倾覆专制政府,拥护共和政体,使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的条件下,才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这又体现了其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4, 国旗: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

5, 机构:临时参议院

6, 纪元: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元

7,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其人员的组成: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握有重权。此外,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员就占了33人。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权,是革命时代之政府也。接着,我们再看一看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让一名学生朗读《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表格中的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员

陆军部长

黄兴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张謇

立宪派

海军部长

黄钟英——清海军将领

旧官僚

交通部长

汤寿潜

立宪派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参谋部长

黄兴

同盟会员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法制局长

宋教仁

同盟会员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印铸局长

黄复兴

同盟会员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所有各部次长

同盟会员

㈡临时政府实施的政策

1,对内政策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人口

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杂税

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废止旧教科书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旧的风俗习惯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然而,我们从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中不难发现,它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没有提到土地问题。

2,对外政策

《告各友邦书》(对外政策):

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确实表现严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这也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起决定的。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帝国主义看到他们所看重的袁世凯并没有当上大总统,这显然就让他们非常的不满意,于是 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在军事上进行武力恫吓,在舆论上恶毒攻击革命政府,特别是在经济上进行封锁掠夺。

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他们对受列强欺辱的中国忧心如焚,为了中华早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不息,抛头颅、洒热血,目的是要推翻洋人的朝廷。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仍具有反帝的性质。

⑵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实际上是一种幻想,他们在纲领和实际斗争中都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春

2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大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

5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的原则,树立起“民主”和“共和”的形象)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2

(2)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3)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为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紧张局势,迫使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有利条件:

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1, 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年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在华代理人,再也找不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 人民的权力和观念

4, 社会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5, 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课堂小结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严守中立” 和“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成立

㈡政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内容:

目的:

意义: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2

(2)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有利条件:

①②③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局限性:

中华民国的成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