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26908

智慧沟通有效合作--浅谈与家长有效
沟通在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以说“家园共育”是我们幼儿教师一直在追求的一门艺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相互替代。通过沟通家长与教师能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好各自的教育方法,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关键词:沟通教师家长一、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同的桥梁。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有时候会因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而导致出现家园矛盾。比如说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渡所造成的沟通越位。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彼此间在性格和生活阅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在与一些家长沟通时很快就能产生信任感且愉快的合作,而与另外一些家长沟通时则一直停留在增进理解与信任方面,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携手合作是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
二、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很多老师都会抱怨说:家长一点都不配合班级工作。因为每个家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身份,是爸爸、是妈妈、是爷爷或奶奶,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从业背景,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同时他们也会存在

不同的教养误区,会有特殊的需求,甚至会出现难以沟通的情况。那么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他们时就要有不同的沟通策略。
(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经过实验证实并提出在人际交往中初次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家长与教师首次接触,除了关心老师会说什么,还会关注他们说话的态度,会关注孩子是否能适应老师适应学校。
例:孩子刚入园那几天,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班里后舍不得走就躲在教室后面,听见孩子哭就会冲进教室安抚孩子,于是聪明的孩子明白了可以用哭声留住家长,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心情平静下来了,却在无意间发现躲在角落的家长他明白原来家长没有走,于是更接受不了了,哇哇大哭,觉得是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要她了,把她送到了陌生的地方。也有很多家长在傍晚来接孩子时,往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吃饭了吗?你今天睡觉了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我去幼儿园就是去吃饭去睡觉的。家长的这种做法导致教师之前的安抚工作全功尽弃。由此可见,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难,与其说是孩子的分离焦虑导致的,不如说是家长的分离焦虑而导致的。那么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怎样与家长进行沟通呢?
小班家长心疼刚入园的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愿意配合教师缓解孩子入园心理压力的倾向,但是仍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与不安。我们可以向父母提供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育策略。
1.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利用图片,视频,文字交流等方式跟家长们分享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的疑问,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安。
2.带领孩子正视分离:让家长尽量避免悄悄离开和不辞而别的方式,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安全与信任感,家长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说“我知道你看见我离开会很难受,但是我必须去上班,如果你难受可以哭一会儿。”对孩子来说不让她哭,她做不到;让她少哭,他做得到。孩子的情绪压力得到适当释放,有利于降低分离焦虑的程度。

3.让孩子带上心爱的小物件到幼儿园:让孩子带上自己的依恋物有利于安抚孩子的不安情绪,把他们当作陪伴自己上幼儿园的好朋友,想家的时候可以看看它们、摸摸它们,对他们说说心里话,这是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好办法。
4.避免消极心理暗示:引导家长不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之类的话。可以把“你今天吃饭了吗?”“你今天睡觉了吗?”之类的问题换成“你今天在幼儿园交到好朋友了吗?”“你今天学了新游戏了吗?可以教爸爸妈妈吗?”“你们明天会有新玩具吗?”之类的问题,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欲望。家长在经过试验以后也跟我反应说效果确实是不一样的,孩子好像不再像以前一样抗拒上幼儿园了,甚至会主动提出说妈妈我明天要去幼儿园玩新玩具。
教师一方面耐心的与家长反复沟通,另一方面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健康与安全,真正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不仅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也为教师和家长以后的沟通与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孩子的付出也是一种沟通
例:中班时我们班来了一个叫“辰辰”的插班生,开学第一天他妈妈就跟我讲了他的情况。它是一个语言发展比较迟缓的孩子,不能跟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而是一种“复读”的模式。当时我就与他进行了简单的对话,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我“你叫什么名字,”我问他“你几岁了?”他回我“你几岁了。”同时我发现我们在对话的时候他跟我没有眼神的交流。我就简单了解了他在家的一些情况,原来在家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跟着有声挂图以及Paid念读拼音,英语等,由于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孩子,一时间给不了家长什么好的建议,但是可以从“陪孩子聊天”开始做。在之后的每一天我会花点时间与他聊天,有时带着小伙伴参与到他的游戏中,让他在与小伙伴的游戏中能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一段时间后的某一天,他的妈妈很高兴的来向我表示感谢说“辰辰去外婆家,外婆他们看到辰辰的进步非常开心,感谢你对孩子的用心和付出。”其实我自己觉得我并没有做多少只是陪孩子聊天、陪孩子玩,这都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但这给与家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家长的一切思维和情感都为孩子所系,只要家长体会到教师对孩子的爱,那么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其实多年的教育经验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家长对于老师的信任是来源于孩子对老师的情感。相信很多老师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对于那些“难搞”的家长,我们可以从孩子入手,家长对我越是不信任,我就对他的孩子越好,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依赖我了,回家也总是会提到我,家长也就不得不信任我了。尽管他可能对幼儿园对老师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只要孩子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家长的一切担忧都会释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三)注重平等多角度的相互沟通
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不应该是有主次之分的“配合”关系,而是平等的“沟通合作”关系。在需要家长配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或其他工作,或在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不应该以发号施令的口吻,应做到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意见。例:为了可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我们在中班时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进
课堂”等活动,让家长们走进教室,体验孩子在园生活,体验“教师”给孩子们讲故事、上课,结束后我们听到最多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原来幼儿园上一堂课这么麻烦,老师真的是辛苦啦!”“原来我的孩子在学校可以那么听话,上课那么积极的回答问题。”“你们天天面对这么多孩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样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为教师、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们都在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仅能仅仅局限于老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多角度的沟通。而我们的关系也不单单是家长、教师和幼儿,而可以以朋友的关系相处。
三、有效沟通共架彩虹之桥
其实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书面沟通,网络沟通,家长志愿者的每一种渠道都有它独特的形式和功能,对传递信息发挥着独特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沟通方

式。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和亲密感情。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做到家园一致,为孩子的美好未来搭建彩虹之桥。
参考文献:[1]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二版/晏红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8ISBN978-7-5184-1934-0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9ISBN978-7-5499-6694-3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