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14-11-27 11:47:26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要】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现代散文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散文脍炙人口,以漂亮、缜密著称,被誉为“美文”的模范。朱自清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本文主要结合其作品,从抒情艺术、意境刻画、构思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朱自清散文感情真挚深厚、意境如诗如画、构思缜密精巧以及语言清幽细密等艺术特点。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艺术特点

绪论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特点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情感、结构、语言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议论,其作品的情感、结构、语言都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在密切结合朱自清的具体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不难概括出其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朱自清,生于1898年,卒于1948年,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集有《背影》(1928年出版)、《欧游杂记》(1934年出版)、《你我》(1936年出版)。早在1924年出版的诗与散文合集《踪迹》中,也收有好几篇散文。这些集子中有许多名篇(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早已脍炙人口。他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在当时文坛上有很大的影响。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

朱自清以其独特的思想特色、艺术特色和风格特色成为现代散文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描写社会人生的散文,这类散文通过对社会人生片段的描写叙述,揭露控诉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反映了作家对时代、社会、人生的直接关注与思考,表现出知识分子的正义与良知,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和《执政府大屠杀级》。二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准确地勾勒了当时社会阴影笼罩下小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面,写出了真挚的父子之爱、 夫妻之情、 朋友之谊,揭示了生活重压下知识分子的困苦与挣扎。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是其代表佳作。这类散文重在写景抒情,创造优美的意境,体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充分显示出作者善描写的艺术才能。作者在这类散文中注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情愫,微妙地流露了他内在的思绪和生活情趣,这需读者花费一番工夫去寻觅和体会。

朱自清始终保持着严肃不苟的写作态度,始终执着地表现人生。他的散文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美,真挚动人的感情、如诗如画的意境、缜密精巧的构思和清幽细密的语言,构成了朱自清独特的美的散文。


一、感情美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有口皆碑。他对散文的创作主张是:提倡写实,要去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分析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发现,“他的创作视野并不是很广,多半都是写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但是他能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体会生活,更善于捕捉一闪即逝的现象,并挖掘其内在的深远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使读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事物中,从自然景色的描绘中窥见当时黑暗的社会风貌,体察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感、内在的思绪和潜在的情感细流。” [1]重要的是,他无论写个人、友人、家庭、景观甚至时政,都能选取独特的视角,并在其中倾注深厚真挚的情感,从而写出新意。这些情感或温厚、或幽默、或感伤、或激愤,因题材不同而强弱相宜、浓淡得度,以情动人,真正做到了情从肺腑而出。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更是充满至情的美文。他的散文抒情的特点是真挚、含蓄而适度。真挚是指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是指委婉细腻、微微沁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寓情于事、寄情于景和融情入理的情感表现方式,往往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细腻而又朴实感人的体现。这正是他的抒情艺术的体现。

(一)寓情于事

在创作散文时,朱自清常用“写实”的手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背影》、《给亡妇》、《儿女》等篇,表现的是平凡而又动人心弦的父子、夫妻之情。在这些散文中,他通过一系列人物和生活中典型的细节, 抒写自己的衷情,自然而然地变人物的生活细节为感人的抒情细节。其中《背影》一文中,父亲因不放心茶房而要亲自给“我”送行,为“我”拣座位,千叮万嘱,亲自买橘子等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感人的抒情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至情。“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真挚的情感与叙事相结合,体现出‘情’与‘事’的交融,真挚的感情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事件细节的叙述中自然流露。[2]

(二)寄情于景

朱自清也非常擅长描绘山水景色,酣畅淋漓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采神韵。他的写景散文文笔优美,雍容典雅,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代表性的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作者在文中对自然景色进行了精确和缜密的观察,进而进行细腻深入的描写。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散文中无不蕴涵着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作者的感情色彩,无不体现

[1]周俊秋.论朱自清的散文特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

[2]武杰.浅谈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J].教育产业,26.

着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思想世界。”[3]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作者与友人一起泛舟秦淮河的所见,作者在声光色影的交会中,尽情涂抹描绘秦淮河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情景中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其中,繁华绮丽的夜景与真挚浓郁的事情水乳交融,眼前景色与心中对历史的追怀相互交映,使人不难体会到作者心中蕴藏着的“幻灭的情思”。

(三)融情入理

朱自清的散文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叙事的美。他热爱光明,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在一些作品里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这些散文中,他往往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在议论中抒发强烈的感情。[4]如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作者描写了在电车上看到的一个“小西洋”人对“我”的善意的注视回应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他的面部表情由“和平与秀美”变为“粗俗凶狠”,之后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写个人的屈辱和民族的怨愤,字里行间灌注着作者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和浓烈的爱国情怀。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抒情、叙事和议论相交织,无论是写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都有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蕴涵其中,使得文章饱满而生命。

二、意境美

朱自清的散文诗情画意非常浓,是抒情与纪实的完美交融的结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刻画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文中有画

朱自清在其散文中所创造的画面自成一格,笔触细腻,但又不浓涂艳抹;构图简洁,但朴素中显示风华,平淡中现出丰腴。“他的笔墨挥洒自如,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勾画得栩栩如生,明净的色彩和素雅的风致,往往能把读者引入奇妙的画境。[5]如著名的《荷塘月色》中,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了他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具,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尤其是在他的名篇《绿》中,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多多白梅,

[4]王翠英.试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艺术[J].新西部.2011,(3,78.

[5]刘秀云.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宿州师专学报.2002,172,59.

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色,细腻自然,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梅雨潭的美丽景色中,捕捉到了一个鲜明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一个“绿”字,把那奇特的绿色写得可以追寻、拥抱、醉人,甚至可以馈赠。那“奇异的绿”、“醉人的绿”,使梅雨潭变得鲜活而灵动,给人以清新的美感。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主要得益于他对周遭事物所作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他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擅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描绘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而是充分发挥奇妙的想象,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段,赋予自然景物以特有的情趣。[6]

(二)画中有诗

朱自清散文的美,不仅在于形象地描绘出风物人情,而且在于浓郁的诗味。正如郁达夫所称赞的那样,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7]

首先,他能够从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捕捉新意,创造出集中、概括的艺术形象,并在其中蕴含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前文所写,他的散文都是一些平平常常的经历和见闻,但他就是能够用日常话语写日常事,而且写得诗意盎然。如《匆匆》一文,作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作了诗化的描写,使其具有强烈的可感性。又如《春》一文,作者笔调自然活泼,运用生动的拟人和新鲜的比喻,细腻地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堪称绘春、颂春的绝唱。

其次,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还在于他善于把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 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如《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的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白”的花、“青”的雾、“黑”的月影以及“阴阴”树色,整个画面以冷色调为主,而且都是淡色。“渺茫”的歌声、“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和谐”的小提琴独奏的旋律,构成了一个静谧的场景。这样的境界,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

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得到了完美交融。意境美是朱自清的散文散发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古往今来,以春天为素材的作品不胜枚举,唯独朱自清的《春》让人记忆犹新,反复阅读仍有回味,作者塑造的意境定格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副流动的画面。在《春》的创作中作者的情感是富有韵律的,作者的情感是活泼、生机的,选

[6]张彩云.有几有画有诗——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文史博览,2007,7,45.

[7]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出版,12.

取春天里的典型景物,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如“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象征着春天热闹、生机的的场景,文章整体基调以跳动的色彩来捕捉春的气息,将一副生气盎然的锦绣图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通过这些场景烘托出春的特色,给小朋友无限想象的空间,给大人们对春天的无限期盼。在作者眼中,春天是流动的、是有节奏的、是有脉动的,给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超越了文字的静态描述,以景烘托,渲染出春天的别样多彩情境。

三、构思美

朱自清散文的美还表现在结构的匀称和完整上。他的散文篇幅都不长,多则千把字,少则三五百字,但作者极力在短小的篇幅中构思作品,因此,他十分重视结构艺术,讲究谋篇布局,并善于对素材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和选择,从而疏密相间、详略得当、虚实结合地表现主题。

(一)结构严谨,行文曲折而又脉络清晰

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有着极严密的结构,“他善于围绕文章中心,把材料组织、裁剪得单纯、分明,从而使布局统一和谐,从叙述中将读者缓缓带入作者设计好的意境,行文缜密而严谨,精炼而流畅,活泼而巧妙。[8]如《冬天》 一文描绘了三幅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同挚友共游西湖,三是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作者描绘这三幅图画时,主要是以第三幅为主,只寥寥数语,家庭生活的幸福温暖便跃然纸上。作品描写的三幅场景,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却以自己的情感为线索将三者连成一体:“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浑然天成。又如《威尼斯》这篇散文突出了威尼斯的主要特点,一线贯之,以平淡的介绍,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新鲜的意境。正是在这些看似不事雕琢的精巧结构中,体现出了作者的高明之处。

(二)设眼有致

散文要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传统经验。“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围绕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9]朱自清高超的艺术构思还体现在他能充分地使“文眼”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聚光点”。

[8]李学林,秦国富,吴蓓蓓.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J].鸡西大学学报.2007,76,13.

[9]王宛平.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因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2,12.

例如散文《春》就有这样的特色, 朱自清将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述之中,而毫无斧凿之痕,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如《背影》这篇描写淳淳亲情且感人肺腑的散文主要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开篇即点明主旨“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回叙父亲“送我上车”,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最后描写读信时的心境,“背影”再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至情动人,而毫无斧凿的痕迹。作者当时那种悲酸惆怅的心情, 正是通过“ 背影” 这个文眼的描述而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由以上分析可见,朱自清的散文笔触开阔,挥洒自如,看似笔墨放纵,不守成规,却又活而不乱,在不经意中现出法度,在自由中显出规矩,把放松和严谨、自然气势和艺术匠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驾驭作品的功力。

四、语言美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上,“其散文的语言在朴素的基础上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10]

(一)精选口语,朴素自然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如《背影》叙写的日常生活细事,作者使用的叙述语言时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质朴。又如,《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这样单纯的口语,却将春天到来的热闹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亲切自然。

“朱自清使用的口语又是用新文学的规范语式加以提炼改造的,可以说是文学语与口语的完美融合。[11]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这样的句子:“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称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数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繁华的秦淮河了。”疏畅而又典雅,活泼而又凝重,既富于表现力,又便于勾画环境,渲染气氛

作者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但追求朴素又绝不平板,他既注重口语化,又注意创造新的语言。在《儿女》里,,他以寻常的口语为基础,加以锤炼改造,以独创的新鲜用语

[10]白鸽.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文学教育.201112,8.

[11]崔美歌.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5,13.

和巧妙的句式来表情显态,,描写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二)重视语言锤炼,用字遣词功夫颇深

朱自清的文章绘形表物、表情达意,都做到了准确生动、亲切自然。“特别是他对动词的使用,往往表现出他造句时追求诗意的生动。[12]他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现实出极强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他在《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等,准确而传神。又如在《春》中有这么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偷偷”不仅赋予了小草人性化的特点 更能把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刻画得维妙维肖。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出艺术美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入作家自我的感情色彩,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13]如《荷塘月色》中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这些比喻别出心裁,独具风致,使描画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通感手法的运用则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因而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再如《绿》:“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 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作者综合运用博喻、通感、移用等修辞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描绘出梅雨潭的波纹、情致、质地,令人叹为观止。

(四)部分地使用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爱用叠字、叠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14]《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字,《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多达72处。大量叠词的使用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这种重复语言主要有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等。光在《荷塘月色》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 等十一个词。这些叠词的运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儿化语的运用,使文章

[12]陈燕华.浅析朱自清散文的特点[J].读与写杂志,201188,15.

[13]章霖.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9.

[14]阎咏萍.朱自清散文语言技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11,46.

读起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朱自清堪称驾驭语言的大师,综观其散文语言的魅力,真可谓不胜枚举,俯拾皆是。朱自清的散文,精美绝伦,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活力,其散文作品多将文学的大众化特征与语言的艺术化追求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体现了时代语言的独特魅力。

五、结论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在文章的感情抒发、结构安排、意境刻画、语言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美文艺术风格。总观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注入、情景交融的意境、严谨精美的结构、朴实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也为现代散文的发展、成熟作出了杰出贡献。朱自清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散文大师。学习朱先生的散文, 在欣赏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的同时,在取材、立意以及结构等方面对于创新文章无疑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周俊秋.论朱自清的散文特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

[2]武杰.浅谈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J].教育产业

[3]王翠英.试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艺术[J].新西部.2011,(3

[4]刘秀云.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宿州师专学报.2002,172

[5]张彩云.有几有画有诗——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文史博览,2007,7

[6]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出版

[7]李学林,秦国富,吴蓓蓓.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J].鸡西大学学报.2007,76

[8]王宛平.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因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2

[9]白鸽.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文学教育.201112

[10]崔美歌.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5

[11]陈燕华.浅析朱自清散文的特点[J].读与写杂志,201188

[12]章霖.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

[13]阎咏萍.朱自清散文语言技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11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