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读书报告 3000字

发布时间:2020-05-12 21:39:13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报告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之一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该书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读完整本书,我对书中有关社会分工的部分印象较为深刻。关于社会分工,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

社会分工是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工场手工业分工。分工所产生的承担不同生产任务的各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等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各自可以通过以商品形式而存在的产品进行交换相互联系。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扩展到某种商品的一个特殊的生产阶段时,该商品的各个生产阶段就会转化为各种独立的行业,从而转化为了社会分工中的不同产品的不同生产领域。社会内部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分工方面的论述。

分工作为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作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杠杆,既是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庭、阶级、国家得以产生的根源。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是通过分工把历史理解为人的劳动的发展史,通过论述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秘密。由此可见分工对于我们现当代人类社会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方面分工可以强化人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体的技能与技巧。通过分工,我们每个人都确定了一个固定的活动范围和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舞台,并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得以将其传承下去。而职业也随之产生,每个个体都从事着某种职业,运用着这个职业传承下来的技巧与知识。也正是因为这些积累下来的技术与经验,使我们得以用有限的能力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不至于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一事无成。

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还具有优化组合的功能,它将我们每个人有限的能力整合成人类整体的能力。这种整体的能力不是个体能力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每个人有限的能力的有机组合,从而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另外分工还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会分工也不例外。

一方面社会分工使人的生产劳动固定化。个人长期被束缚和限制在狭小的活动领域和职业范围,久而久之,不仅失去了精神的自由,甚至泯灭了个性和创造力。因为一直在一个既定的、专属的领域内活动,这样就使人受到了限制,使他很难摆脱一生仅仅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命运。因而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片面的,最终会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呈现出对抗性和不平衡性。社会分工不仅导致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且导致体力和脑力、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的分离与对抗,这些对抗性的社会关系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向不平等的、对抗性和强制性的深渊,而且不断的持续会使得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机器的发展程度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流水线工作逐渐被自动化机器所取代,这就使得以前从事于这些工作的人们失业,而且因为个人拥有的技能的限制,他们无法很好的从事其他的社会生产活动,只能去从事那些每个人都可以做、并不具备专业性的工作。近年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更是使得这种情况愈加严重,原先的部分依靠于人类进行控制和操作的自动化机器逐步地要被新出现的智能机器人取代,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快捷高效,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利润大幅度提高,但是却使更多的人失去了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职业,面临着和之前那些因机器取代而失业的人们同样的困境。因为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行业和社会面临着如何有效解决失业人群再就业的问题,国家需要对此作出政策上的扶持、经济上的补贴等来解决愈演愈烈的困难局面。但是,解决就业问题又一直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却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此时,国家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效果对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现行的解决方式之一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比如从国民教育方面所做的改变,逐步在全国推行取消高中文理科的分类,并相应的调整各科的考试方式和评测方式,以推动青少年的德智体美、文理兼修全面发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未来科学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中的部分被机器及智能化取代时,这些理论上得到全面发展的的人们不至于落到和以前的人们一样的困境,从而能有效地转换自身在社会分工中的固有身份,维持社会分工的现状基本不变或是更高效,从而可以维持国家的稳定正常发展。但是直面过去和现在的教育发展,高中的文理分开和大学的专业分类本身就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被固定的分配到社会分工的不同生产领域,改变这种情况所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是空前的,而且要使人逐渐适应这种不同于先前教育方式的教育体系的改变需要不仅是从高中抓起,或许需要从一个人一出生就要给他灌输不同于以往的所有知识。扩展视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推行这样的方式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关研究指出,中国依靠人口数量优势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是通过增加未来人力资本,我国依旧可以保持在人口方面的发展优势。我国可以在现时期推行良好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政策制度,提升全国医疗保障水平,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间接地提升国民寿命的同时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为更多的独生子女解决养老压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比如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在未来利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产能,这样就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打造碧水蓝天,为我国将来的经济健康持续平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为未来社会就业等民生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保障。

就马克思的观点来说,只有人才符合生活的目的,同时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价值所在,所以只有为了人而且是所有人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尽管社会分工有好有坏,我们都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虽然智能化机器会逐步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而导致失业,但我们肯定会有好的方式能权衡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各种利弊,做到在维持甚至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使更多的人拥有自己感兴趣而且能促进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职业;即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矢志不渝地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推行人民全面发展政策方针等的落实,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分工在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形势的方向上逐步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报告 30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