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渗漏量

发布时间:2018-07-01 21:27:48

分析河道输水过程中的入渗规律入手,完全利用己有的河道的水文观测资料先用统计相关法求出单位河长输水损失量的经验公式。

在无旁侧入流、无区间引水的单一河道内,输水的损失过程大致如此:开始时上游的来水量全部用于湿润河床周边,随着来水量加大,河水位渐次上涨,当超过两岸地下水位后何水向两岸浸润,继之并有一部分水源源补给地下水,输水后期,河道流量稳定,两岸浸润带也较稳定,这个时期的损失量除消耗于补给地下水外,尚有一小部分耗于河道的水面蒸发和浸润带的潜水蒸发,总损失量是较稳定的。由此可知,河道的输水损失量主要与上来水量、河道长度、河床及两岸的浸润补给条件等因素有关,正确地找出损失量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就是建立经验公式所需解决的问题。

统计输水量和损失量

根据选好的典型河段历年输水资料,分别统计各水期的上游来量Q(上断面过水总量),下断面出水量Q,计算上、下断面总水量差即为损失量Q损=QQ。为消除河长L的影响,将损失量除以河长便得单位河长损失量ΔQ,即: ΔQ= Q/L。

用相关法建立△Q=f(Q)经验公式

在方格纸上点绘一个河段的ΔQQ关系,可见ΔQQ是有关系的,关系点据比较密集,通过点群重心可以定上凹型曲线。曲线下部的斜率较大,上部的斜率较小,且越来越小。这一特性与输水损失过程完全吻合:输水初期,河床及两岸土壤的吸水能力很大,随着来水量的增加,损失量越来越大,输水稳定后,损失量趋于稳定,其增量便越来越小。

如将所选河段的ΔQQ关系同点绘于一图,又可知同一个Q就有不同的ΔQ,这一特性说明各河道的河床质和流经地区土壤岩性不同,造成了损失量的差异。河床质颗粒粗,流经地区多砂性土.则ΔQ值大,反之则小。由此,按照河床质和流经地区的土城岩性可将河段分为四类,并分别定出各类的ΔQQ相关线1)。每条相关线的线型,基本符合幂函数方程,故试配下列公式:

式中:Q:上断面来水总量(亿立方米)

ΔQ单位河长损失量(万立方米/公里)

a、b为反映河床质与流经地区土城岩性的参数。确定的方法可用双对数纸图解分析或用回归方程求解。

表中所列参数a、b是回归分析的结果。误差较大,原因在于:资料系列短,分类较粗些,人工引水未从损失量中扣除等。对于进行全省大范围的资源计算,不致造成多大影响。

河道渗漏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