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常规

发布时间:2018-07-02 07:18:4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常规

一、 疾病概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肺泡毛细血管操作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临床上以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常在原发病起病后5天内(约半数发生天24小时内)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不能被通常氧疗改善,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

二、 一般护理

(一) 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 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三) 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四) 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氧分压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mmHg即可。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五)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六) 做好心理护理,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七)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八)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三、 专科护理

(一) 氧疗。ARDS的患者需及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SaO2>90%。氧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如吸氧后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氧疗有效;如果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应根据动脉血箳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浓度,保证氧疗效果。不能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应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二) 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三)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缺氧有无改善;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意识状态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四)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应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时做好记录。

(五) 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检测。检查呼吸机各项设置是否恰当,报警范围是否合适,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转,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加强气管理,保持吸入的气体温湿度适合,防止意外脱管、堵管、管道移位,每班测量和记录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及时添加湿化瓶中的无菌注射用水。

四、 健康教育

(一)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二) 呼吸锻炼的指导: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技术,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拍背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速康复,延缓肺功能恶化。

(三) 用药指导。出院时应将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并写在纸上交给患者以便需要时使用。指导并教会低氧血症的患者及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四) 活动与休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教会患者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五) 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

(六)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烟雾和刺激性气体。

(七) 向家属讲解呼吸衰竭的征象及简单处理:若有气急、发绀加重等化,应尽早就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常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