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的逆向思维

发布时间:2020-08-02 08:01:51

议论文写作中的逆向思维

上海 马志伦

【摘 要】议论文的立意求新,有时需用逆向思维,比如"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求全不必责备"、"名师不一定出高徒"等等,都是通过逆向思维求得议论文立意出新的通例。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期】2012(000)002

【总页数】2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逆向思维;立意;名师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teaching-research-writing_thesis/0201227431877.html

议论文的立意求新,有时需用逆向思维,比如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求全不必责备名师不一定出高徒等等,都是通过逆向思维求得议论文立意出新的通例。其共同点就是将大家公认的道理进行反向思考,从而引出新鲜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逆向思维本质上是一个质疑的思维,有疑问,故而要寻求答案。因此逆向思维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多元性。比如宋朝苏洵写的《六国论》,其观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提出,是对一般人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兵不利,战不善的否定。或许有人认为逆向思维就是否定的思维,这种说法失之偏颇。苏洵否定兵不利,战不善的见解,当然有其具体的论据论证作支撑,比如对赂者不赂者分别举例进行议论,阐明赂秦之弊,直接和间接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思想。从苏洵举例论证的角度讲,他得出的结论是有道理的,但也只局限于他所设定的范围。而持六国破灭,是兵不利,战不善观点的人必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各人的结论都有其前提以及所适合的范围。正因为如此,所以苏辙就不认同其父苏洵对于六国破灭原因的观点,他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其他几个国家没有重视韩、魏两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贪图小利,不能联合起来抗秦,以致相继败亡。因为撷取的材料各有侧重,思考的角度多有不同,故而苏辙的结论和苏洵的结论就不同,并非说明苏洵所说的没有道理。清朝的李祯也写过一篇《六国论》,同样是议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他所持的观点又异乎二苏。李祯认为六国想要并吞天下的侵略本质是同秦国一样的,只是没有能够做到像秦国那样而已,又六国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实现联合抗秦的合纵策略,因此最终为秦所灭;假如六国能推行仁政,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王天下,但事实是六国未能行仁义,所以终于灭亡。

议论文写作中的逆向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