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古诗文鉴赏选择题(1)

发布时间:2020-06-13

1、阅读《鱼我所欲也》,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 B.孟子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オ能具有,普通人是难以拥有的。 C.孟子告诚那些接受优厚体禄的人,应该警醒自己讲礼仪,不可丧失“本心” D.“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B.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況下,人都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本心”。
C.孟子认为只有“贤者”オ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侧隐之心。
D.孟子指责贪官污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

4.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決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秦王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考虑是否服从他,实际上是不一定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狡猾。
B、秦王在会见唐雎时,劈头就是严厉的质问,而且不容对方分说,就立即炫耀起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来,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 C、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D、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唐雎毫不惊慌,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B、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环境的描写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 C、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故事情节。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反衬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和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7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8选出下面对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课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课文将富家于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于读书的必备条件。 9、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 )。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10、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1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2 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
品。
13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14、选出对《渔家傲》赏读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5.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1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7.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19.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20.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作者酒醉挑灯看剑回忆战场。 B .词的上阕描绘沙场点兵,表现出军容雄壮士气高昂的场面。 C .词的下阕全部写实,为收复失地赢得建功美名头发都白了。 D .全词表现了作者报国之志难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与悲愤之情。 2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B.“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2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
B、“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D、“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2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好友陈同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当年金戈铁马的疆场生活的留恋怀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写战马和武器,实际表现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是其一生追求的概括。
D.全词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十分强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2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指酒食。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5.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 B.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D. 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 26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秋容如拭”,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明丽的秋景抹不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
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萧条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失落感和怨幽。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自己素有济世情怀,“因人常热”指热血未冷,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词的结尾,发出了茫茫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


九下古诗文鉴赏选择题(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