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一流”大学背后:高校资金预算

发布时间:2018-09-29 11:35:27

中国“双一流”大学背后:高校资金预算

一般熟悉中国顶尖大学的读者一定都听过C9联盟这个名词。它是我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10月启动。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联盟成员都是国家首批985重点建设的9所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但是自985工程和211工程文件废除之后,双一流工程目前成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风向标。首先上面的9所高校都入选了我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中,但是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有众多一流学科的配合,所以我们对于各个高校一流学科的入选数量进行了排名发现,同为我国的C9高校联盟重要成员,都是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本来是我国前9的高校,如今已经有些学校排到了第十六名,下面是具体情况:我们看到,清北两所高校可谓是一骑绝尘,分别有34个和4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中科大由于学校规模较大,入选11个一流学科暂时还能说得过去。但是C9联盟中的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流学科入选数量着实有点少啊。分别有8个和7个一流学科入选排在我国的第十五位和第十六位。而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有11个一流学科入选,武汉大学有10个一流学科入选,就连中国农业大学都有9个一流学科入选,超过了C9的最后两所高校,所以这样看起来西哈两校确实有点给C9联盟拖后腿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关于双一流2017年预算的数据:(备注:由于数据量过大,信息覆盖面较广,自主招生信息平台在核实比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些许误差。如有错误之处欢迎广大家长下方留言指正。)(1)清华、北大在预算层面继续领衔,清华233亿笑傲江湖,北大193排名第二;(2)在100多亿层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是第二档次。体现出资金实力,并且,这些大学无不是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要么综合实力突出,要么理工科特色、产学研突出;(3)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再次之,出于第三档次,表现为各经济大省的强省会、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4)中南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五六十亿左右。总体而言,“双一流”大学在预算层面较为突出;(5)整体来看,工科院校突出,文理科偏弱,产业融合型突出,基础学科偏弱,东部院校突出,西部院校偏弱。下面是网上流传一份“双一流”高校的财政补贴名单,该传闻并不可靠。只是聊做参考,“双一流”背后的资金暗战。但江苏省明确提出:十三五将投85亿元建设“双一流”高校。江苏共有1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入选了“一流高校”,“一流学科”高校有: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其中南京有12所,成为赢家之一。江苏省政府出台《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全面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将持续实施“四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并实行滚动支持,预计每年投入17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累计将投入85亿元。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就没有持续发展、创新型的城市。资金是背后非常重要的助力。一个高校,拥有的一流学科越多,其以后的发展也越有支撑力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名列前茅,都拥有至少10个一流学科,未来发展更可高看一线。城市与大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为大学提供了城市化的具体意象,提供了文化、学术的交融,提供了丰富的互动。而大学为城市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最充分的想象力,塑造了城市的风骨。一个没有大学的城市,即便经济突出,但在铿锵发展的节奏中,也失却了沉淀的意蕴与舒缓。而大学云集的城市,哪怕经济上略微弱势,但依凭一流的师资与人才,城市宜居特性强,不至于没落。但,一定要注意,城市与大学,如果彼此谐振发展,其效果不可低估。否则,城市成为大学的拖累,每况愈下,在未来就失去先机。现在的人才、教授也和当年的支援中西部建设、往三线城市发展并不一样,更为向往生活宜居、产业突出、有成就感回报、更高层级的城市。对于城市而言,持续给大学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图景,大学的智力、人才及氛围反馈,也是非常突出。(1)第一层级:北京、上海、南京。没有任何对手能够挑战此三城,北京以31所遥遥领先,相当于上海、南京的总和。上海14所、南京23所,相对接近。一流学科数量也是同样,北京、上海、南京表现突出,分别以1535738个占据第一层级。事实上以大学资源而论,传统上的京津冀,以北京为首。而长三角以上海、南京领衔,珠三角相对没有特别突出的全国性大学强城;(2)第二层级:武汉、西安、成都、天津、广州、长沙、哈尔滨、杭州、合肥、长春。其中,武汉的一流学科较为突出,西安、成都、天津、广州、长沙、长春较为均衡,而杭州、合肥则以单个大学为主体,如浙江大学之于杭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于合肥,一个大学一座城,一己之力把城市的科教资源托起;(3)第三层级:苏州、无锡、大连、南宁、贵阳、西宁、拉萨、青岛、重庆、宁波、无锡、福州、太原等。基本上为省会城市和有传统大学资源的地级市。一方面有政策均衡的因素,保持一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上的苏州、无锡、青岛等,一向是中国经济的明星城市,历史上就有很强的资源积累。如果把高校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发现除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杭州的综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高校的腹地是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的省会城市,要么是首位度很高的省会城市如武汉,南京之于江苏,广州之于广东,武汉之于湖北,杭州之于浙江,城市与高校的交融有着莫大的意义,这些高校在未来或许有更乐观的表现。以前没有部属高校的省份也有斩获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一状况由于持续已久。这一次,河南的郑州大学、云南的云南大学以及新疆的新疆大学纷纷跻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它们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仅有的3所非“985工程”高校。此外,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坐落于天津市的河北工业大学有一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即电气工程(自定)。按照教育部方面作出的解释,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而加有(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那么,对未来的中国高校有两个核心判断:(1)少量的一流高校定位,目标是世界级,为中国培养胸怀世界格局的杰出人才,涌现影响世界的学术大师;(2)大多数高校的切实目标是“一流学科”,回归本位,做精特色专业,为中国各行各业提供专业人才。在这风云变幻甚至诡谲的世道之中,中国高校群雄并起,迎头向上,奋勇竞争的就是未来的位置。成功者,可能奠定未来数十年的地位,而失意者,在历史潮流中被淘汰、黯然,只是成为一个记忆符号,在历史长河中抛高、落下、碎裂。国家如此,城市如此,大学如此,每一个个体,何尝不如此?

中国“双一流”大学背后:高校资金预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