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简介

发布时间:

JH-7的发展过程

JH-7是我国研制装备的第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战斗轰炸机,JH-7研制项目的提出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我国面对的国内和国际局势都十分紧张,国内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而且在我国军用飞机装备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在越南战争的使用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装备上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国际上我国处于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包围之中,在军事上同时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在国防安全上的压力极大。在提出研制JH-7的时候,我国所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是与欧洲国家相同的苏联武装力量,我军与苏联军
队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依靠空中力量来限制苏联庞大的装甲兵团是我国空军的一个主要任务。

我军当时所装备的对地攻击机中,H-6远程轰炸机机体大、自卫能力差,并且不适合对战术目标进行攻击,我国空海军作为主力装备H-5飞机在速度、航程、载弹和机载设备等方面已经十分落后,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都很有限,Q-5的作战性能比较好,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低空机动性能尤其突出,但是Q-5在航程和有效载荷上都比较小,只能进行前线直接支援,无法完成对敌纵深目标的作战任务。为了弥补我军装备的Q-5型前线强击机和H-6远程轰炸机之间的空缺,代替海、空军装备的陈旧落后的H-5轻轰炸机,设计和装备一种机载设备和突防能力较好,具备纵深轰炸和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能够全天候完成对
地、海目标进行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很迫切的需要。

为了提高空军装备的技术水平,中国航空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多个型号的新型作战飞机的研制计划,但是在当时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的问题,新型飞机研制的摊子铺的过大,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被分散,基础工业水平低和对飞机性能指标与战术要求的反复变化也拖延了飞机的研制进度。在当时国内资金和技术无法保证这样多的型号发展的情况下,研制中的各型号飞机在70年代中期大批下马,包括远程轰炸机、大型运输机和多种战斗机在内,先后有30余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研制,为取代H-5而在1973年开始研制的H-7JH-7的原编号),因为有着迫切的军事需求,而在这次新机研制项
目下马大潮中得以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虽然H-7项目得以保留,但是在飞机总体方案论证中却出现了问题,当时空军和海军对H-7的任务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空军以将H-7作为取代H-5的换代型号为出发点,提出了将H-7设计为以常规炸弹为主要武器的战术轰炸机的要求,而海军则以加强海上打击力量为目的,提出了将H-7设计为使用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完成对海上目标进行打击任务的轰炸机,这两种不同的战术定位和任务要求使H-7飞机在结构设计方案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研制厂、所先后用完成的4个不同的气动布局方案进行了3000余次风洞吹风试验,仍然无法找到能够同时满足2个军种各自所提出需要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飞机的研制进度,最终的总体设计采用了以海军的要求为主的方案,从研制项目开始提出的时间上来看,H-7与欧洲的狂风、苏联SU-24MIG-27的时间差距并不大,但是多种技术或者非技术上的因素对H-7的研制过程造成了很严重的不利影响,使H-7在与这些型号起步时间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研制进度却远远的落后。从现在航空技术和战术发展的观点来看,海军提出的以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发展思想无疑更加先进,按照这个思想提出的JH-7总体设计上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预定的作战目标是相同的,
所以在总体方案和战术指标的确定方面,JH-7狂风”IDS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H-7的研制完全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不但在研制中长期受到了经费不足的限制,一度成为了量力而行的缓上项目,而且H-7发展过程中还曾经准备用J-8的攻击型来取代H-7的研制计划,又一度准备采用引进的欧洲狂风来代替H-7经过多次的停顿和反复,迫切的军事需要最终战胜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使H-7在提出研制要求12年之后的1982年,才作为国家重点的研制项目确定下来,陈一坚在同年也被国防科技工作委员会任命为型号总设计师,H-7自此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H-7研制中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首先是新机的载荷和作战半径要超过H-5,接近国外飞机的标准;攻击力强,可外挂5T负荷或者4枚反舰导弹;具有比较好的低空飞行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具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H-7最后确定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在当初所设计的4个方案中选择出来的,这个设计与被放弃的方案比较起来,在技术标准上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以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研究和制造水平来看,却是最经济和最现实的。在H-7的研制中坚持了量力而行、稳妥

可靠的研制思想,使H-7没有受到J-9J-10J-11等飞机上出现过的技术力量无法支撑型号研制而导致失败的问题,保证了
H-7最终成功的走进了空、海军的装备体系。

H-71982年前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气动力设计,由于H-7属于全新研制的较先进的机型,在技术难度上全面的超过了当时曾经进行过的各个项目,在JH-7研制项目中应用的上单翼、外露尾喷口、八字型机身主起落架都是国内首次在实际飞机上采用。为了提高基础设计的完善性,在H-7的设计中初步利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大量的风洞试验相结合,使我国航空科研系统对现代飞机的先进气动和结构设计的了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研制H-7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细致,在技术上也比
较完善,JH-7原型机的气动外形和整体设计与最初的设计方案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因为我国同时期研制的战斗机的性能有限,航程上也无法满足给JH-7进行全程护航的要求,所以就要求JH-7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H-7在设计中不但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所以在研制中将飞机编号改变为JH-7使该型号的定位由超音速轰炸机调整为战斗轰炸机。JH-7作为我国第一个完全独立设计的先进机型,在设计上采取了消化吸收与自力更生并举的方法,在坚持独立发展的同时,也根据国外航空技术发展的进步,将国外很多先进机型的设计特点吸收并且应用在JH-7的设计中,使我国在总体航空结构和气动设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所设计的JH-7,在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上基本达到了国外70年代中期的技术标准。在80年代初期我国已经可以接触到欧洲发展的狂风(在一段时期内曾经很认真的考虑过引进生产狂风的问题)美洲虎的数据和资料,通过收集到的残骸和交流的部分资料对美国军机设计也有所了解。国外机型上吸收到的技术和设计思想,对JH-7的发展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JH-7的结构设计综合了国内的航空发展成果和国外多种飞机的合理设计,整体设计比较协调,能够利用不算先进的航空制造和材料技术,80年代末设计出在空气动力和机体结构上达到国际7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战斗轰炸机,体现出了设计和生产人员极高的理论与实际技术应用水平。

JH-7的设计中采用了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技术手段,JH-7是我国第1种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型号,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补充设计,应用了新一代的航空电子系统和早期的数据总线技术,具备了一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技术特征。JH-7的电子系统是同时期我国新研制的飞机中最全面和先进的,采用了以惯性导航系统和先进火力控制雷达为核心的
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在机上采用的火控系统包括以对空、地目标为主的平显火控系统和反舰导弹火控系统这两类。JH-7的机身为应用了带面积律设计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体规格和体积较大,机头雷达罩直径很大,可以装载大口径的雷达系统。雷达罩采用不对称结构,上表面的弧度明显比下表面大的多,采用这个设计使JH-7驾驶员的前下方视野达比较开阔,大的机头下视角十分有利于进行低空飞行中对地标和地面目标搜索时的目视观察。串列的双座舱空间比较大,飞行员的空间视野较开阔,座舱前方有带框的固定风档,每名飞行员都有向上打开的独立座舱盖。机身两侧有固定的矩形进气道,每个进气道两侧都各有2个辅助进气门,在进气道下方的飞机右侧安装有1门携带炮弹200发的23-3型双管23毫米航空炮。
JH-7在机翼设计上在国内首次应用了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机翼有比较明显的下反角,翼跟部分有增加后掠角的填角。在机翼中段前缘有锯齿结构,在锯齿外侧的机翼上表面安装有翼刀,在机翼上同时采用了功能类似的锯齿和翼刀是十分罕见的设计,这应该是对于在飞机上首次采用的锯齿结构信心不足所致,经过实际飞行验证证明翼刀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在改进型JH-7的机翼上已经取消了翼刀。在锯齿外侧的机翼外段部分应用了气动扭转,提高了机翼的气动力效率。机翼后缘内侧为半翼展的增升襟翼,外侧为可差动的副翼。JH-7飞机采用了大面积的单垂尾和单腹鳍,在垂尾前缘还有向前延伸的背鳍,这些设计使JH-7具有比较好的方向安定性。斜轴全动平尾安装位置较低,外缘带有锥形配重。
进气道为外侧边角修圆的矩形,进气道唇口向外侧有小倾角,每个进气道侧面翼根位置各有2个小面积辅助进气门。前、主起落架都使用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入前机身,外偏的八字形主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外侧舱内。在中国生产的战术飞机中,JH-7的起落架结构设计与同时期的J-8II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机身主起落架使JH-7的机翼很干净整个机翼的下表面都可以布置挂点,而J-8II机翼内侧挂点受主起落架的影响,对外挂物的重量和规格都有很多的限制。
JH-7在结构设计上一改我国长期以来从苏联继承的标准,采用了接近西方国家的结构设计规范,开始了我国航空型号设计摆脱苏联标准的尝试。在飞机装配工艺上应用了多项较先进的技术,JH-7机翼上采用了带整体壁板的多梁抗扭盒结构,在装配上也

首次采用了机翼无余量装配工艺。JH-7飞机上对钛合金、整体壁板、金属蜂窝等先进结构和材料的成规模应用,使飞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和当时国内已经完成的其他型号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JH-7是国内首次研制的战斗轰炸机,JH-7的研制中采用了接近西方国家的航空设计标准,这个改变使JH-7在原始设计上更加完善。采用新的设计标准使JH-7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飞机结构重量控制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JH-7在设计中没有出现在新研制的飞机上常常出现的结构超重问题,在设计完成后的结构重量比最初要求的设计指标还要低180公斤。与同时期发展的采用苏联标准的J-8II型超音速战斗机相比,JH-7的结构设计更加先进和合理,有效载重系数更大。在机翼装配上应用了新的以骨架为基准的无余量装配技术,与传统的以外形为基准的装配技术相比,JH-7的飞机翼面外形精度大幅度的得到提高。虽然JH-7与同时期国内其他型号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国外相应飞机比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整机推重比超狂风”IDS的情况下,最大速度、低空最大表速、突防速度、载弹量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JH-7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现代化战斗轰炸机,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试飞工作,试飞科目和试飞架次之多是国内飞机研制中前所未有的。在试飞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和困难,并且付出了血的代价,空军试飞员们用他们的生命伴随着JH-7走向成功。
在大量已经完成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JH-71982年开始进入细化设计阶段,JH-7原型机在19881214号进行了首次飞行。首飞时的JH-7按照预定的试飞计划,只需要在1000米的高度上完成绕机场一圈的飞行,由黄炳新和邢彦才的驾驶JH-7,在1989123号为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等16名将军以及航空航天工业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次表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厂内进行了二十多次的初步调整试飞后,JH-71989929日正式移交飞行试验研究院进行第二阶段的试飞。19891117日,JH-7飞机在跨音速飞机中出现侧向抖动,减速后又出现了左右飘摆,继而又出现腹鳍撕裂、垂尾局部变形和破坏的严重问题,为此进行了长达3年的振动排故攻关。1992825日,首席试飞员黄炳新驾驶JH-7做专题试飞以检查飞机的振动情况,飞机在5000米高度、1100公里时速飞行时出现了严重的振动,方向舵因为强振动而在瞬间脱落。黄炳新在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情况下,坚持利用发动机推力差所形成的有限的偏航控制力矩,将这架完全失去了气动方向控制的飞机安全的飞回了机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根据JH-7在试飞中所暴露出的严重振动问题,各参研单位经过长期分析和试验后,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垂尾部分出现颤振所造成的。根据确定的故障原因,JH-7的垂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采用了修改垂尾翼尖外形,加强方向舵管梁和支臂等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加装扰流片等技术措施,使这个问题得到了一次解决,经过改进后的JH-7在之后的试飞和训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振动问题。
研制周期过长是中国飞机发展中固有的问题,因为国内基础科研设施落后,缺乏早期技术积累和研制经验不足的原因,使JH-7在采用的技术并不过于先进的情况下,研制和试飞的时间仍然拖的过长,这个问题直接的影响到了JH-7的应用前景。JH-71973年提出研制项目计划,到1978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论证选型,确定了飞机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参数。从1982年开始正式进入研制阶段到1988年底才完成首飞,从1989年开始试飞到1994年完成试飞投入小批量试装备也用了5年的时间。而欧洲研制狂风1968年提出研制计划到19807月正式进入空军服役,只用了12年的时间,而研制和试飞的时间一共只有6年。因为整个研制进度拖的过长,使起步比狂风仅仅晚了5年的JH-7,进入服役的时间却比狂风晚了15年。时间上的差距使设计时还比较先进的JH-7到服役时又已经开始落后,只能在完成试飞的同时就开始进行进一步改进型的研制。心而论,JH-7在航空技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很一般,在机体结构设计方面与幻影”F1美洲虎和日本的F-1基本相当,细节设计上还略有不足。航空电子技术上也只是接近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综合水平,而且在航空电子系统中还存在有很多的技术空白。目前JH-7即使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狂风”IDS相比,在机载武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认为JH-7仅仅以飞机本身的设计来说,与狂风”IDS还存在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国内航空技术落后和经验缺乏所形成的比如结果,这个结果更加明显的体现出航空工业是一个依靠高积累和高投入才能够得到高发展的行业。性能指标


JH-7型战斗轰炸机的机长为22.325米,翼展12.7米,机高6.575米,飞机的基本空重约为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8.47吨,全机最大载油量为10吨,最大航程3650公里。JH-7固定武器为一门带弹200发的23毫米双管自动航空炮,全机设置9个外挂点,最大外挂负荷可达到6.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M1.7海平面最大限制表速为1210公里/小时升限15000米,最大限制过载为7GJH-7的最大爬升率大约为200/秒,从M0.6加速到1.2的时间约为60秒,综合机动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空战格斗能力。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以使用各种型号的航空炸弹、机载火箭、激光制导炸弹和战术导弹,在海上反舰时可以同时携带4枚空射YJ-8型反舰导弹,机上火控系统经过改进后还可以扩展使用从俄罗斯引进和国内新发展的先进对地攻击弹药。在进行对空自卫作战的时候可以使用PL-5CE或者PL-9型空空导弹,具有一定的自卫防空作战能力,机载雷达系统还具备使用中距离拦射空空导弹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担负防空作战的任务。JH-7的起降性能较好,正常起飞滑跑距离为720米,着陆距离为900米,起落架的设计可以保证JH-7在前线野战机场使用,方便飞机的灵活部署。
JH-7的最大载弹量超过H-5轰炸机的一倍,最大航程比H-550%,飞行速度和突防能力大幅度超过了H-5JH-7设计合理,航程远,载重系数高,在综合性能方面远远的超过了空军装备的H-5Q-5,更加接近国外同类飞机的先进性能水平。JH-7的机体内部有效空间大,可以安装较多的燃料和设备,大量的空间还有利于在后续改进中增加设备。由于JH-7的机体结构中缺乏防护装甲,这就使飞机抗地面防空兵器打击的能力不强,机体又过于庞大,不适合担负与A-10SU-25或者Q-5似的前线直接支援的强击作战任务。动力系统
发展现代化战斗机,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决定了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如果发动机的问题不能首先解决好,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作战飞机。目前的JH-7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开始大批量的装备海、空军的作战部队,JH-7的研制能够取得成功,而没有像同时开始发展的几个型号一样最终下马,除了军事决策机关对项目的重视外,最重要的就是JH-7采用了一个比较成熟可靠的动力系统,在研制中采用成熟的动力系统,使JH-7回避了在我国新机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动力系统拖整机研制后腿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开始正式发展JH-7的时候,国产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国外50年代末期,在歼击机使用的中等推力动力系统上只有在J-7J-8白天型上使用的WP-7系列,WP-7不但推力不足,而且在燃料经济性、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都很不完善,依靠当时国内所达到的动力系统技术水平,想达到JH-7的设计指标是完全不可能的。
JH-7上采用的斯贝MK202发动机是当时我国已经拥有的最先进和最可靠的动力系统,JH-7的成功是建立在斯贝MK202发动机成功引进的基础上的。同样也是因为斯贝MK202发动机的原因,也对JH-7的技术性能和结构设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我国很早就开始随飞机一起引进英国的民用斯贝发动机,国内航空科研生产单位从60年代末期开始,就几次企图利用测绘民用斯贝发动机改进为军用型的方法,解决我国航空动力严重落后的问题。虽然由于国内航空基础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严重落后的原因,使采用测绘民用斯贝发动机改造军用动力的几次努力全都归于失败,但是几次不成功的尝试也使我国对斯贝发动机的技术和结构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当英国政府继1972年同意我国单独引进民用斯贝发动机后不久,在1973717日又同意我国引进军用斯贝发动机,引进军用斯贝发动机对我国航空动力发展是个极好的机遇,在对配装军用斯贝发动机的飞机尚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中、英两国就在19751213号签订了引进军用斯贝发动机的合同。斯贝MK202发动机在引进后马上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开始了试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后,在1979年采用英国部件装配了4台发动机,并在第2年送到英国成功进行了考核试车。
与我国原有的仿制发动机相比,斯贝MK202的加力比大,压气机喘振余度大、工作可靠、效率高、耗油率低,使用寿命远远的超过了我国仿制的苏式发动机,引进斯贝MK202使我国在军用型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0年。在国内装配的斯贝MK202试制完成后,因为配用的飞机无法确定,发动机的各项国产化工作相继停滞下来,购买的40余台发动机长期储存在仓库中无法利用。直到JH-7研制项目确定使用引进的斯贝MK202后,这个引进十几年的斯贝项目才出现的重

大的转机,可以说引进斯贝MK202JH-7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而JH-7研制项目又挽救了引进的斯贝MK202
在航空型号的设计中,动力系统的条件是可以决定总体设计的重要因素,JH-7采用的斯贝MK202无疑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能够拿出来的最好的航空发动机,但是也需要看到的是,斯贝MK202所代表的是国外60年代末的水平,发动机结构复杂,推重比低,高空性能差,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发动机,却在技术上已经比国外当时的航空动力整整落后了一代。JH-71982年开始正式设计的时候,在航空动力技术上又已经与国外先进发动机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引进斯贝MK202的时候并没有确定用来配套的飞机型号,在斯贝MK202引进后的配用机问题上长期无法确定,反复的决策变化使斯贝MK202在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上长期延误。斯贝MK202因为没有用户,国产化的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在JH-7确定使用斯贝MK202后,国内却无法解决发动机的稳定供应,即使在JH-7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的初期,仍然主要依靠早期购买的数十台英国生产的斯贝MK202发动机,国内生产的发动机在数量上无法满足为飞机配套的需要,发动机供应上的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了JH-7的装备规模。
斯贝MK202狂风使用的RB199相比,在体积、重量和推重比上的差距十分明显。RB199加力式涡扇发动机的加力推力7296kg最大推力4460kg发动机推重比7.6(不含反推力装置)斯贝MK202的加力推力9310kg最大推力5500kg超过了RB199,但是最重要的发动机推重比却只有不到6,这就使斯贝MK202在发动机的尺寸规格和重量都高于RB1992台斯贝MK202发动机及附件的重量接近4吨,在推力比RB1999增加了28%的条件下,发动机重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斯贝MK202过大的结构重量和体积给全机配平带来了困难,为了保证飞机的重量平衡,不得不增加JH-7的前机身长度,这就使JH-7的全机长达到了22.325米,比J-8II的机身还要长。加长的机身虽然提高了内部的空间,但是却让飞机的结构重量大幅度的增加。JH-7虽然没有采用狂风”IDS上复杂沉重的变后掠翼结构,但是JH-7的基本空机重量却比狂风”IDS要高0.5吨左右,JH-7较高的结构重量使狂风”IDS的最大起飞重量比JH-70.5吨的情况下,在载弹量和转场航程方面都超过了JH-7
动力系统性能的落后给JH-7的性能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动力系统的改进同样会提高JH-7的性能。如果在JH-7改进型上采用法国幻影2000上使用的M53P2(或类似型号)就可以减轻发动机结构重量近0.7吨,全机减重可以超过1吨。能够在JH-7最大起飞重量保持不变的同时,把载弹量提高到8吨,也可以消除后期改进中增加的重量给飞机飞行性能带来的影响。虽然通过改进飞机的结构材料和加强机身结构的方法同样可以将载弹量提高到8吨,但是结构重量的增加却会降低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以认为采用加强结构的方法进行改进远没有改进动力系统有效。而且我国近年来在航空动力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采用自行研制的发动机还是引进国外成品发动机进行改进,在技术上都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
JH-7是作为战斗轰炸机设计的,并不过于追求高空、高速和高机动性能,目前的发动机动力标准已经能够满足作战的需要,盲目的增加发动机推力的意义并不大。要吸取英国在F-4战斗机上改装发动机所带来的教训,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要坚持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原则,不盲目的去追求高性能。既然在结构设计上已经确定JH-7并没有争夺空中优势的战术要求,那么现有的10吨级推力的发动机已经完全可以满足JH-7的作战需要,改装更大推力的AL-31F或者国产同类型号发动机的必要性均不大,并不需要为将这些发动机安装到JH-7上而对飞机结构大动干戈。空战能力
JH-7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在面对拦截机的时候可以依靠PL-5EC)短程红外格斗弹和航空炮进行自卫作战,在无护航战斗机保护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护航能力。因为JH-7的雷达口径大,作用距离远,在应用连续波照射器的情况下完全能够满足导引中距离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技术要求,翼下的外挂点也可以满足携带4枚中距离空空导弹的要求,这就使JH-7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空作战。在近年来的很多公开刊物上曾经登载过JH-7083号原型机安装有被称神鹰JL-10脉冲多普勒(PD)多功能火力控制雷达的照片,根据神鹰雷达在公开展览上展出时公开的技术资料可以知道,神鹰雷达在具有较好的多普勒锐化实时成像(DBS、地图测绘、动目标显示等对地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对空中目标的多目标跟踪和制导先进中距离空空导弹进行多目标打击的能力,装备神鹰雷达的JH-7在对空和对地(海)攻击能力方面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扩展了JH-7的使用范围和自我防卫能力。在机动飞行性能方面,JH-7在对空负荷条件下的推重比可以接1(超过了狂风”IDS,飞机的综合机动性能在战斗轰炸机中属于比较出色的,JH-7在中、低空亚音速条件下的机动性能上

与我国的J-8II型战斗机接近,具有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
虽然JH-7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但是JH-7的空战性能和三代战斗机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JH-7在空军装备体系中的定位是与F-111SU-24MIG-27狂风”IDS相同的战斗轰炸机,与F-15ESU-30这类多用途战斗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装备体系中设计定位不同的关系,虽然JH-7具有比较好的空战自卫能力,但是作为战斗轰炸机的JH-7仍然不能和多用途战斗机进行直接比较。
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JH-7基本上达到了设计中所提出的技术和战术要求,但是因为整个研制周期拉的过长,使JH-7设计完成后就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航空装备发展的趋势和空军装备体系的要求。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时候,防空系统对于低空高速度飞行的先进飞机的探测和攻击手段都十分有限,低空高速突防成为了对地攻击机的主要作战方式,不但在战术飞机中发展了SU-24F-111狂风”“美洲虎等先进型号,而且以B-1BTU-160为代表的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利用低空高速的方法突防作战。低空突防战术在上世纪70~80年代处于发展的颠峰时期,国的JH-7也是按照同样的战术考虑进行工程发展的。
在军事装备发展中出现了低空突防的矛,就必然会发展出相对应的盾。世界各国为对抗低空突防的战术,下了很大的力气发展和完善低空防空系统的探测和攻击能力,各军事强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都已经装备了相当完善的低空防空武器系统,防空战斗机的下视攻击能力也大为提高。在各种威胁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低空突防已经不再是安全的作战方法。精确制导武器,尤其是防区外打击兵器的装备和应用,也使飞机不再需要冒险冲击到目标近距离进行攻击。狂风”IDS战斗轰炸机在海湾战争中,进行低空攻击的作战过程中受到了地面防空兵器的沉重打击,将对地攻击方式改变为在电子战保护下,以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中高度作战时,飞机的作战损失率就大为降低。
我国目前最大的作战目标是台湾,台湾的低空防空武器系统在JH-7设计的时候,是以各种高射炮为主,防空导弹的作战区域大都集中在中、高空,JH-7低空突防的作战方式对台湾的战术目标具有很强的威胁。但是台湾在近十几年中开始大力的提高低空防空火力的强度,以复仇者麻雀防空导弹和35毫米自动防空火炮组成的战场防空系统,与新一代战斗机配合使用,已经组成了较完善的全空域防空火力系统,JH-7进行低空突防作战的危险性大为提高,JH-7缺乏装甲防护,抗火力毁伤能力不强的弱点也对低空突防作战的生存能力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发展趋势
西方在设计第二代战斗机的时候除了追求高空和高速性能外,大都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但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通过实际作战发现,F-105F-4这类在设计时认为可以同时兼顾空战与对地攻击能力的飞机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成功。美国和欧洲的航空界通过实战取得的经验,将新研制的军用作战飞机的设计思想改变为,制空战斗机就要突出强调制空作战的性能要求,对地攻击机就只用于对面目标的攻击。
美国在设计第三代战斗机的时候甚至提出过没有一磅重量为了对地攻击的说法,力图研制专职制空的战斗机。但是在设计中发现,为突出空战能力所进行的设计中很多与提高对地攻击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加上航空电子和机载武器系统上的技术进步,使先进战斗机有机会在制空和对地攻击任务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各国都通过对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使这些飞机在完成制空任务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而且更以制空战斗机为基础改进出如F-16IF-15ESU-30MK阵风”B等型号的现代化的双重任务战斗机,这些飞机在具有了强大的攻击作战能力的时候,制空作战能力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第三代制空战斗机都具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航程远、载弹量大的特点,大量专用吊舱的装备也使飞机作战的灵活性大为提

高。以美国在F-15空中优势战斗机上改进的双任务战斗机F-15E为例,F-15E具有载弹量大、航程远、攻击精度高的优点,并且保留了原F-15全部的对空作战能力,这些优势使F-15E在海湾战争中体现出了很强的任务灵活性。通过在制空战斗机上改进成双任务战斗机的方法,使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界限更加的模糊,新一代先进战斗机不但具备先进的对空作战能力,而且也可以执行战场遮断和纵深攻击等对地攻击任务。双任务战斗机在效费比和综合作战效率方面,都超过了专用战斗轰炸机。
航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飞机多用途性能的提高,国外空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不再研制专用的制空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选择空中优势战斗机改进为双任务战斗机不但有利于减少空军准备的机型品种,降低维护和保障费用,而且可以节约研制经费和缩短飞机发展的周期。双任务战斗机具有与专业战斗轰炸机相当的突防和作战能力,在突防中对空中护航的要求降低,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执行制空作战任务,大幅度的提高了航空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和使用灵活性。
在第三代制空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的双重任务战斗机,在综合作战性能上比在70~80年代发展的专用攻击机有了明显的提高。仅以目前空军装备的SU-30MKK为例,SU-30MKK的空机重量比JH-7重近4吨,但是最大起飞重量比JH-7提高了10吨,6吨的载荷差距使这两种飞机在作战效能上出现明显的差距,JH-7的各项性能不但全面落后于SU-30MKK,而且在任务弹性上也远不如可以执行制空和对地攻击双重任务的SU-30MKK
我国空军对地攻击武器也开始从常规自由落体炸弹向精确制导炸弹转变,目前Q-5J-8系列飞机都已经具备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引进的SU-30MKK在综合作战性能上的优势更加明显,JH-7在对地攻击能力上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技术和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都十分迫切的需要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来代替已经严重落后,几乎毫无战场生存能力的H-5型轻轰炸机,JH-7给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JH-7对急需更换装备的中国空军来说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但是JH-7开始试生产交付的时候却一改新型飞机首先交付空军使用的传统做法,批生产首先型被用来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JH-7是按照海军提出的技术要求来进行初步设计的,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空军没有首先装备JH-7并不是因为空军排斥JH-7按照哪个军种要求的方案进行研制并不是是否装备的重点,对于极端缺乏现代对地打击能力,同样需要新型飞机用来取代H-5的位置的中国空军来说,JH-7是可以满足要求的重要的机种。JH-7首先投入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原因,以我个人的看法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因为JH-7在早期生产型上采用的航空电子设备还不够完善,在地面高背景干扰下的低空突防和目标探测能力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机载武器中缺乏打击地面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说初期生产JH-7根本就不具备对地面目标的精确攻击能力。缺乏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配套的机载武器,使JH-7对地面目标的打击能力不能满足空军作战的要求,很难想象中国空军会用JH-7这样的机型来执行Q-5的任务。
JH-7雷达的作用在背景杂波干扰较小的海上还比较有效,同时挂载4枚反舰导弹的火力配置也很适合执行海上反舰作战,这就使JH-7首先成为海军装备中重要的攻击机。JH-7开始投入海军航空兵服役之前,海军装备的攻击机中,Q-5飞机存在着机载设备简单、载弹量小、航程短和缺乏全天候能力的弱点,基本上不具备在外海与较先进的水面舰艇作战的能力。只能使用鱼雷和自由落体常规炸弹的H-5型轰炸机,在面对美国、日本和苏联海军的时候,其打击力和战场生存能力更加有限。JH-7开始在海军服役之前,中国海军除了少量可以使用YJ-6H-6D型飞机外,空中反舰能力只达到国外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标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海上作战的需要。JH-7的服役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海军空中反舰作战能力。
其次是受到了动力系统的限制,国产化的发动机在JH-7刚刚开始生产的时候还不够成熟(多次出现发动机涡轮叶片断裂的严重故障),从国外引进的成品发动机数量也比较少,这就使JH-7的动力系统供应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动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JH-7装备的规模。海军所需要的对海上目标作战的反舰攻击机的数量不大,已有的发动机就可以保证基本的需要。将早期生产JH-7投入任务比较简单的海上反舰作战,还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积累使用经验和发现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型提供依据。JH-7小批量试装备期间还可以完善飞机配套成品的性能和供应条件,对飞机设计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提

JH-7的综合作战能力。
随着中国航空制造和电子系统的迅速发展,限制JH-7技术和战术性能的多个配套成品问题已经先后得到解决。在我国航空工业先后解决了以先进PD雷达为核心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导航和瞄准吊舱、精确制导弹药,尤其是保证了发动机的供应后,JH-7已经可以满足作为空军的主力作战飞机的要求,JH-7也就可以成规模的进入空军装备体系之中。但也正式因为这些原因的影响,JH-7开始进入空军作战部队服役时,空军已经进口了多批性能更加先进的SU-30MKK多用途战斗机,JH-7的装备规模将受到这个强大对手的限制和竞争。“狂风”IDSJH-7的比较
JH-7与“狂风”IDS这两种飞机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但是不同的技术基础和作战环境给这两种飞机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按照基本的技术数据可以看出,JH-7的气动设计保守,在载弹量、电子设备和低空突防能力上与“狂风”IDS有一定的差距航空武器性能上的差距更加明显。因为受到国内航空技术的限制,JH-7虽然服役的时间比“狂风”IDS晚了14年,但是在综合作战性能上与“狂风”IDS的初期型比较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与参加海湾战争的改进型“狂风”IDS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当JH-71994年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的时候,各种型号的“狂风”都已经停止了生产,JH-7并没有赶上战斗轰炸机发展的黄金时间。
欧洲的“狂风”IDS在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战斗机的掩护,美国驻扎在欧洲的战斗机部队也可以用来给“狂风”IDS扫清空域,防空战斗机对“狂风”IDS的威胁并不明显,这就使“狂风”IDS只具备基本的自卫防空能力。而我国空军因为装备落后,制空和可以担负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力量严重不足,这就需要JH-7必须具备比较好的自卫防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负责一定的防空任务。JH-7虽然在设计上没有什么特色,采用的技术也不够先进,但是因为飞机的推重比较大,机动格斗性能还比较好,基本上具备了和第二代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的能力,在加速性和爬升率方面都要超过同类的战斗轰炸机。
在中国和西方在上世纪80年代的接近时期里,我国曾经计划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飞机的方法,来改善空军作战飞机陈旧落后的问题,“狂风”、F-16和幻影2000都曾经是候选的目标。这几个型号之间有所不同的是,F-16和幻影2000的引进计划并没有干扰国内的J-8II等型战斗机的发展,而“狂风”却是准备用来取代JH-7的发展项目。
如果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狂风”IDS,那么JH-7必然会受到影响而随之下马。引进“狂风”IDS虽然可以比JH-7提前10年形成战斗力,但是因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当时还只达到西方6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我国航空工业对“狂风”IDS采用的先进电子系统、变后掠翼装置、电传控制系统和先进航空动力都没有任何经验,引进“狂风”IDS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也无法完成“狂风”IDS飞机及其配套系统的国产化,甚至维护和保养也不能够完全依靠自己解决。这样当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在80年代末期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后,西方的军事技术封锁就会使国产化完全无法进行,已经采购的成品机也会很快因为备件无法保证而失去战斗力。这时候即使再开始重新研制JH-7,所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损失也将是十分惨重的,根据后来情况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军事决策单位将JH-7项目坚持下来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未来发展
JH-7的气动设计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大幅度的提高JH-7的综合性能。比如在保持JH-7后机身的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换装2AL-31F发动机,采用带有翼根边条和前缘襟翼的后掠翼,在边条下设置二元三波系可调节进气道,应该可以使JH-7在综合性能上超过“狂风”IDS的标准。但是进行这样的大改几乎是把原来JH-7设计推倒重来,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投入都十分可观,进行这样的改进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的超过将国内引进的SU-27SK按照SU-30MKK的标准进行改进所得到的机型。如果强要将JH-7的综合性能通过改进到SU-30MKK类似的程度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对气动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在技术难度上甚至比全新研制新机还要困难,可以说对JH-7结构设计进行过大的改进并没有意义,甚至是得不偿失。
如果把JH-7的作用局限在对地攻击上,JH-7将很难和新型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进行竞争,作为我国投入了很大力量发展的型号,

如何提高JH-7的装备寿命将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海、空军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SU-30MKK和国产类似机型、新型多用途战斗机也随后大量服役。当中国海、空军采用新型战斗机解决了最重要的防空兵力建设后,这些飞机也将开始用来取代JH-7在空军中的地位。当面临这些新型战斗机的竞争时,JH-7因为技术性能上的限制而在综合作战性能上无法与这些双重任务战斗机进行竞争,单纯的价格优势也无法弥补性能上的差距,采购24JH-7和采购同样数量的SU-30MKK的价格差并不能弥补在综合战斗力上存在的差距。JH-7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本身性能上的优势,一方面加强在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上的改进力度,提高JH-7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另外一方面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性能改进来扩大JH-7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JH-7平台所具有的性能优势,改进为专用的侦察机和电子战机,以扩大JH-7在空军中的应用范围。
JH-7的有效载荷和航程都比较大,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可以采用内置、吊舱或者保形外挂的形式携带光学或红外航空相机、侧视雷达,或者是与俄罗斯M400类似的综合侦察吊舱等侦察设备,用以取代空军目前所使用的歼侦-8和轰侦-5型侦察机,JH-7的飞行速度和航程都远远的超过轰侦-5,低空飞行性能和有效载荷也超过了歼侦-8,使用携带侦察设备的JH-7可以完成战区范围的全空域空中侦察任务。
在近年来所发生的海湾、科索沃和伊拉克战争中,电子战已经成为体现空军战斗机的主要因素,电子干扰飞机成为了空中电子战的主力。电子技术可以在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没有好的电子对抗能力的空军是无法在现代战场上生存下来的。如果在使用中充分的发挥JH-7航程远、负荷大的优点,改进为专门进行电子战的飞机,用来代替原来H-5电子对抗机的作用,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代战斗机都安装有以探测系统和有、无源干扰系统组成的综合电子对抗设备,具备了一定的电子对抗能力,但是这些飞机受到机上空间的限制,所装备的干扰设备的功率较小,只能作为自卫系统来使用。为了和防空系统中大功率的预警、指挥、火控和引导雷达进行对抗,就需要发展可以与作战编队共同行动的随队电子干扰机。随队电子干扰机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编队不受雷达制导的防空火器的威胁,并且可以依靠反辐射武器对雷达目标进行硬杀伤。JH-7的机体空间和外挂负荷都比较大,可以用内部装载或外挂的方式携带大量的设备,十分适合改进为专用的电子对抗飞机。JH-7的飞行速度和航程都与普通的战术攻击机相当,在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可以在火力圈外远距干扰压制敌前方防空系统、利用随队干扰的方式为突防的攻击机护航,压制前线敌军的机动战术防空系统的任务。
国外的电子对抗机并不强调机动飞行性能,美国和俄罗斯虽然拥有F-15ESU-30这类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是其电子对抗机仍然是采用F-111SU-24F-16CJ作为防空压制机,与随队干扰机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攻击机进行改装。JH-7可以代替空军原装备的H-5电子干扰机,JH-7的电子对抗型不但可以携带更多的电子设备,而且还可以挂带硬杀伤武器系统,在飞行速度和高度上也可以跟上作战飞机编队。改进后的电子压制用JH-7机除了装备标准的电子干扰设备之外,再增加必要的定向天线、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活动监视和定位设备、地对空导弹发射告警装置和防空压制用硬杀伤武器系统。专用于发现、识别敌方地面防空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并利用反辐射导弹/或者其他武器对地面防空设施进行攻击,用来配合其他战术攻击飞机完成任务。
国外在发展电子对抗机的时候大都依靠在现役作战飞机上,采用内部装载或者外挂干扰吊舱的方式提高飞机的电子战能力。空军所装备的专用电子对抗机因为需要载有大量电子战设备,在作战中不要吧不会受到对方战斗机的直接威胁,复杂昂贵的电子战设备也不可能随便在空中投弃,这就使专用的电子对抗机的机动性能与原型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作为电子战机的机动性要求不高,反到是航程和有效载荷是很重要的参数,JH-7具有的大航程和高负荷的优势使JH-7很适合改装为电子战机。JH-7电子对抗型可以通过在JH-7上加装探测干扰设备和攻击武器,利用反辐射导弹等硬杀伤武器来攻击地面雷达目标,为攻击机编队在敌人防空火力圈内打开通道,对敌防空系统持续保持电子压制来配合作战飞机部队的进攻行动。改装为专用电子对抗型的JH-7不但回避了原JH-7机动性能略有不足的弱点,使先进的作战飞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执行作战任务,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JH-7远程大载荷的性能优势。
利用JH-7改进为侦察机或电子战机与作战飞机进行配合和协同,可以使SU-30MKK或者新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先进机型将力量集中用在执行作战任务上,提高新装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整体作战能力。

JH-7的意义
JH-7是我军装备系列中唯一现代化先进机型,在设计上注重攻击能力,是我国空中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因为JH-7的研制时间拖的过长,出现了在JH-7投入我军航空部队服役时,F-111SU-24这类战斗轰炸机已经开始退役的情况,但是JH-7对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受到国外长期的全面封锁,造成了我国航空装备在80年代初期严重的落后于国外。在国外已经大批量装备现代现代化战斗机的时候,我国的主力空中装备仍然是已经落后20年的H-5J-6Q-5达到第二代中期技术水平J-8II战斗机到80年代末期才发展完成,三代战斗机更是连样机都没有完成,在这个困难的情况下发JH-7的难度可想而知,以当时国内的航空技术基础,让我国跨过战斗轰炸机的阶段而直接发展国外已经开始装备的双任务战斗机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技术上完全无法达到的。发展战斗轰炸机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个阶段在当时是无法越过的。
JH-7的发展完成不但给我军提供了一种填补装备空白、综合作战性能较好的作战飞机,更重要的是通过走过JH-7整个的研制过程,使我国航空工业和军队都得到了设计和使用先进对地攻击机的经验,提高了海、空军的打击力量。通过独立走出的战斗轰炸机的研制道路,还可以为后续更先进的型号提供经验,作为我国发展先进对地攻击机的第一个型号,JH-7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空中作战平台,JH-7的性能要比目前先进的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有所落后,但是却是我国远程攻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JH-7项目都是由国内研制的,主要的材料和成品都立足于国内,供应能够得到保证,在战争期间不会受制于人。JH-7具有的机体空间大,有效作战载荷多的优点,也使JH-7具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可以不依赖国外的帮助就依靠完成对飞机的材料、电子和机载武器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可以通过改进为不同的特种型号来满足海、空军的多种作战需要。
JH-7作为中国航空工业新发展的机型不可能很快的被淘汰,但是也要看到,JH-7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空军新的装备体系和军事发展思想,单一的作战性能也不适合现代作战飞机的多用途发展方向。我军近年来引进的SU-27/30系列战斗机性能先进,发展性能好,JH-7在综合作战性能上无法与这些型号比较,具有的只是采购价格低,具备比较好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可以由国内完全自主生产的优势。因为目前我国空军装备的飞机大都为落后机型,这就使海、空军都面临着很大的防空压力,目前引进和生产的先进作战飞机将主要用来提高制空作战能力,能够用来担负对地攻击的飞机数量有限。但是当这些飞机的国产化型号的装备已经满足制空的需要后,就将和JH-7争夺对地攻击的生存空间。随着我国引进的SU-27系列飞机的国产化和新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发展,JH-7作为对地攻击机的作用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可以认为以目前的JH-7为基本平台的改进型是无法满足未来空中战场的装备需要的,空军装备的主力远程攻击机将以SU-30MKK和国产类似的型号为主,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通过在JH-7的机体上应用先进的雷达和综合航电、复合材料和气动上的改善,可以大幅度的提高JH-7改进型的综合作战能力,使其与SU-30MKK这类先进的大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JH-7比较低的采购和维护费用也使飞机的效费比有所提高,作为更加先进的机型大批量服役前的过度和补充,很适合我国现阶段军费有限而又有大量飞机需要替换的客观条件。应用JH-7和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各种改进型号与其他主战机型配合使用,将使中国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走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我国在航空科学技术上的飞速发展,具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现代化机载武器系统和隐身作战能力的新型高性能战斗轰炸机将与第四代先进战斗机一起成为我国空军新一代航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的空中力量在装备的质量上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真正的成为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中作战力量。


飞豹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