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十年散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3:37:24


第三个十年散文
抗战初期最时兴的是报告文学,几乎每一个人都写一手报告文学,佳作颇多。后来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和讽刺性暴露性小说功能类似的杂文就火热起来,中心是《野草》杂志。不过在解放区,延安整风整了一下不安定人士以后,就没有人再敢写杂文了。小品散文倒是丰富多样,虽然没有什么新晋散文家,但是之前有散文创作习惯的作家在此时一般都有发展。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在此时成为不少作家首选的文体。
①新闻性的报告文学是最初取得成就的,其代表有丘东平和骆宾基的战地报告,曹白则有关于后方的一些报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丘东平主要写淞沪战役,其纪实小说和文学性通讯很难分清,所以有时在小说领域也会提到他。他有《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都很有影响。其写作突破了一般的事件描写,而对战场人物加以描写,擅长烘托气氛,外部的场面和人物的内在思想结合,颇能动人。
骆宾基有《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在夜的交通线上》,还有中篇报告《东战场别动队》,写上海军民的抗战。
曹白有《呼吸》集,基本是专门的报告文学集。其中的《这里,生命也在呼吸》是写上海难民的,还有同题材的《杨中可》《纪念王嘉音》等,其《在敌后穿行》是参加游击队

之后的作品。
②职业记者也很活跃,比如范长江和萧乾。
范长江有《台儿庄血战经过》等作品,流传很广。
萧乾有《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个爆破大队长的独白》《岭东的黑暗面》等,后来作为《大公报》驻英国记者,创作关于二战的文章《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其具有记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文章纪实性和艺术性都很强。
③人物特写是一种很特别的文体,写抗战中一些著名人物,艺术性更强。
沙汀有《我所见之H将军》,写贺龙,影响颇大,后来更名为《随军散记》刊行,对这一文体做出突出贡献。
④抗战相持阶段,解放区的报告文学稍微多一些,比如赵树理的《孟祥英翻身》,纪实性很强,写边区翻身妇女模范,虽然使用小说的框架,但基本可以看做是报告文学。
|杂文
40年代的杂文创作始终受惠于鲁迅的传统。
①《野草》派
围绕刊物《野草》的一批杂文作家,有聂绀弩等。

第三个十年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