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用错的汉语成语误例、修改和解析

发布时间:2013-12-23 15:03:1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引发欧洲国家恐慌,一些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也遭到重创,据称,作为德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法国,其黄瓜等蔬菜的销售量一泻千里。

B.《建党伟业》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风雨沧桑,正所谓开卷有益,观影之后,我们增长了知识,尤其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C.为迎接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一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要展会,我市召开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决  定投资10亿元,力争让首府改头换面,发生巨大变化。

D.京沪高铁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这对航空公司一些航班的运营造成了一定压力,虽然航空公司作了一些调整,双方暂时相安无事,但以后的竞争还是难以避免。

本题应选D

解析:A项中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赢畅。说销售量下降很快,不能用“一泻千里”可以用一落千丈

B项中开卷有益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而《建党伟业》是一部电影,所以用在这里不合理。C项中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合贬义。用在这里不舍适。

词语使用是我经常错的题型,中国的成语很多,要将他们认识并正确应用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多积累,多对比,多练习!

容易用错的汉语成语误例、修改和解析

首当其冲

  [误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设备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2)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要首当其冲。

  [修改]1首当其冲应改为首要。(2首当其冲应改为率先垂范

  [解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如: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大搞应试教育,而首当其冲的是学生。此语常被误用为首要率先垂范之意。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误例]胡明虽身在教室,两眼也一动不动地看着黑板,但他早已心不在焉,对老师的板书,他熟视无睹;对老师的讲解,他听而不闻,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也没有。

  [修改]“熟视无睹应改为视而不见

  [解析]熟视无睹: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常和听而不闻连用。熟视无睹,强调的是经常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突出的是熟视。视而不见,强调的是看见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突出的是不注意。误例强调的并不是熟视,而是两眼也一动不动地看着黑板,即虽然睁着眼看,但结果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因此应当改为视而不见



司空见惯

  [误例]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修改]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已是司空见惯了。

  [解析]司空见惯:语出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比喻看惯了的事,就不觉得奇怪了。如: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个讳名。司空见惯不可带宾语。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误例]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修改]“耸人听闻应改为骇人听闻

  [解析]耸人听闻:听了使人震惊。多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极为震惊。这两个词虽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入震惊;用骇人听闻时,发生的事是事实。山西的假酒案,是事实,没有夸大其词,所以只能用骇人听闻,而不能用耸人听闻



弹冠相庆

  [误例]1993年,森达皮鞋荣获首届中国鞋业大王的桂冠,没容朱相桂的农民军团弹冠相庆,朱相桂已开始新的思考了。

  [修改]“弹冠相庆应改为举杯庆贺

  [解析]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宫,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可见弹冠相庆”“的是做官而不是其他值得庆贺的事,多用为贬义词。



体无完肤皮开肉绽

  [误例]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备受折磨,浑身上下被打得体无完肤。

  [修改]“体无完肤应改为皮开肉绽

  [解析]体无完肤:全身没有一块好皮肤。形容浑身受伤。常用来比喻论点被彻底驳倒或文章被大量删改。皮开肉绽:绽,裂开。皮肉开裂。形容伤势重,多指被打伤。误例中已有浑身二字,可见再用体无完肤就重复了。



天作之合天赐良机

  [误例]也许是天作之合,蒲万春(公安员)循着一个长长的哈欠望去,瞟见一张瘦骨嶙峋的刀形脸,陡地窜出灵感,冒出假设,一问方知正是踏破铁鞋寻找的秦刀币(盗卖文物犯)。

  [修改]“天作之合可改为天赐良机

  [解析]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用来祝颂婚姻美满。天赐良机:上天赐给的机会。



万人空巷

  [误例]这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播出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修改]几乎万人空巷,删掉。

  [解析]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如:此时路旁挤满了人,几乎是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误例的错误在于将万人空巷的意思用反了。



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误例]责任编辑只能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书籍的装祯、分册、定价就望尘莫及了。

  [修改]“望尘莫及可改为鞭长莫及

[解析]望尘莫及:仰望后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如:李岩说:是的,是的。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后用以喻力不能及。

 

趋之若鹜

[误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修改]“趋之若鹜”可改为“纷纷前往”。

  [解析]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含贬义。误例用错了词义的感情色彩。

 

 如坐春风

  [误例]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不拿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修改]“如坐春风”可改为“春风风人”或“春风化雨”。

   [解析]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如坐春风,说的是听者的感受。如:(鲁迅)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误例中的“她”不是听者而是说者,当然就不能说是“如坐春风”。春风风人:指施恩泽于他人。春风化雨:比喻良好完善的教育使人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莘莘学子

  [误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的一位是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的一位是文弱的莘莘学子。

  [修改]“莘莘”应删掉。

  [解析]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之意的“莘莘”,不能用“一位”来修饰。

 

 始作俑者

   [误例]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成了始作俑者。

  [修改]“始作俑者”应改为“引路人”。

   [解析]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第一个造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该会断子绝孙没有后代了吧!’因为木偶土偶很像人形,却用它来殉葬。”可见这是骂人的话,为贬义词。如: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恕我未加考证,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误例将此语贬义褒用了。

 

安贫乐道·安居乐业

  [误例]月薪万元安贫乐道--近访汕头大学教授王梓坤

[修改]“安贫乐道”应改为“安居乐业”。安贫乐道:安于贫困,并以自已所信奉的道德准则为乐。由此看来,可以说王梓坤“乐道”,却看不出他“安贫”;因为“月薪万元”在今天说来无论如何也不为贫。

       [解析]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月薪万元,生活算是安定了,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所以应用“安居乐业”。

 

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误例]敌人在我们面前玩弄阴谋诡计,这真是班门弄斧,很快就被我们识破了。

  [修改]“班门弄斧应改为不自量力。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按这样的解释,误例中的我们玩弄阴谋诡计的行家,这显然是有违句子本意的。

  [解析]不自量力: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这一成语是合乎句意的。

 

半斤八两·伯仲之间

  [误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修改]“半斤八两可改为伯仲之间

  [解析]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轻重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较多用于贬义。如:你们两个谁也不要说谁,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指老大、老二:间:中间。意为不分上下。误例将贬义成语用为褒义成语,故应改为含有褒义的伯仲之间

 

不刊之论

  [误例]这篇文章,语言不通,逻辑混乱,真是不刊之论。

  [修改]“不刊之论可改为无法刊用

  [解析]这属于望文生义造成的错误,以为不刊之论就是不值得刊登的文章。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如: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误例]199516日,郎平不孚众望,果然从美国新墨西哥州来了传真,但这次传真让许多女孩都哭了。

[修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

[解析]不孚众望:不为大家所信服,,使人信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如:这次改选,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如:王靖这次代表学校参加市作文比赛,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

 

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误例]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正卿,但能不落窠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修改]“不落窠臼”应改为“独树一帜”。

  [解析]不落窠臼:窠臼,旧格式。比喻不落俗套,有所创新。独树一帜:独自另树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书法取法颜正卿,即便无创新也不能说是落俗套。从下文“并称宋代四大家”来看是要强调他自成一家,所以用“独树一帜”。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误例]大家回过头来看那石峰,说不出像什么,导游小姐取笑说,像公鸡回头,有个同志不以为然地直点头:“对,对,像公鸡回头。”

  [修改]“不以为然”应改为“不以为意”。

[解析]不以为然:然,对,正确。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意味。如:数学老师曾多次告诫同学们,不要盲目做题,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可就是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仍大搞题海战术。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修改]“处心积虑”应改为“殚精竭虑”。

[解析]句中弄错了词的感情色彩。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蓄谋已久(多含贬义)。殚精竭虑:用尽心力,费尽心思,多合褒义。 

 

不足齿数·不足挂齿

  [误例]熊志行:“小李,谢谢你昨天帮了我的大忙,否则,我一个星期的工作全都白费了。”小李:“区区小事,不足齿数,举手之劳而已。”

  [修改]“不足齿数”应改为“不足挂齿”。

  [解析]“不足齿数”与“不足挂齿”都形容不值得一提,但“不足齿数”表示极端的轻视,如: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不足挂齿”:不值得放在嘴上讲。没有“不足齿数”那样的感情色彩。

 

 差强人意·强人所难

  [误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2)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老师本来就对我有看法,这次考试又考得差强人意:老师抓住这一点将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修改]1)“差强人意”应改为“强人所难”。(2)“差强人意”应改为“不尽如人意”。

  [解析]以上两例错误都属于望文生义。差强人意: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后多指尚能使人满意。强人所难:硬要别人去做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情。

 

触目惊心·振奋人心

  [误例]上午九时三十分,记者一行五人驱车来到我院分部。当他们看到几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赣江边的山坡上时,不由啧啧赞叹:师院,不简单!师院的事业令人触目惊心。

  [修改]“令人触目惊心”应改为“振奋人心”。

[解析]触目惊心:为所见的情况而震惊。形容问题之严重,是一个贬义词。从句中看“师院”的事业越来越兴盛,是可喜的现象,而不是问题严重。振奋人心:使人振作奋发。因此,误例应改为“振奋人心”。

 

箪食瓢饮·箪食壶浆

  [误例]所到之处,战士们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箪食瓢饮”的欢迎。

  [修改]“箪食瓢饮”可改为“箪食壶浆”。

  [解析]箪食瓢饮: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语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老百姓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登堂入室

  [误例]朱先生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修改]“登堂入室”可改为“正式入学”。

[解析]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将“登堂入室”当成进入教室的意思。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语出《论语》“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意思是:“仲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误例]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盗版书曾一度从图书市场上销声匿迹,可风声一过,很快又东山再起。

  [修改]“东山再起”应改为“死灰复燃”。

[解析]东山再起: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可见“东山再起”比喻的对象是人。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豆蔻年华

  [误例]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了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大门,成了名副其实的警花。

  [修改]“豆蔻年华”可改成“青春年华”,这样通俗易懂,只是不能突出性别。

  [解析]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喻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22岁当然不能称豆蔻年华。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误例]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固执己见,制造事端,那么最后必然会被人民消灭。

  [修改]“固执己见”应改为“一意孤行”。

[解析]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如:觉新知道,他们虽说来同自己商量事情,其实他们还是固执己见,不肯听从劝告。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固执己见”与“一意孤行”虽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但前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后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行为。误例中后面有“制造事端”,所以强调的是行为。

 

汗牛充栋滥竽充数

  [误例现在广播不景气,电视频道却越开越多,由于缺乏电视节目主持人,难免汗牛充栋。

  [修改“汗牛充栋”应改为“滥竽充数”。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误例的本意不是要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多,而是想说主持人滥。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货充好货。也用作自谦之词。



 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误例张铁林说“月亮”真是咱中国人的女儿,第一次带她上中国餐馆,从来没有用过筷子的“月亮”看着他示范了一次之后,便很快地驾轻就熟了。

  [修改]“驾轻就熟”应改为“运用自如”。

  [解析驾轻就熟:赶着轻车走熟路。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很容易。张铁林的女儿“月亮”从来没有用过筷子,这是第一次使用,当然谈不上“对事情熟悉”,即使她很快就用得很好,也不能说是“驾轻就熟”,因此,应改为“运用自如”。



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误例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俸梅,匠心独运。

  [修改]“匠心独运应改为别具一格

  [解析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工巧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风格、格调和个性。分析句子就会发现,作者评价的是梅园的个性风格,而这种个性风格主要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评价设计者布局构思的艺术性,所以应当用别具一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

  [误例]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修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应改为“华而不实”。

  [解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比喻外表华美而本质很坏的人和事。不能用来形容文章空有好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华而不实:华,开花;实,结果。原指只开花,不结果,后喻外表好看内容空泛。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敬谢不敏·不敢恭维

  [误例]多数国人对美国菜敬谢不敏,因为其味道不能与中国菜相比。

  [修改]“敬谢不敏”可改为“不敢恭维”。

  [解析]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受。是自谦之词。如: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我只适合干些具体的工作,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绝无仅有·绝对没有

  [误例]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字典)指教的,是绝无仅有的。

  [修改]“绝无仅有”应改为“绝对没有”。

    [解析]误例中“绝无仅有”被当成了“绝无”。其实“绝无仅有”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再无别的。形容极少,极难得。如:新的一辈继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之后成为作家的,可以说绝无仅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找了好一阵子,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找到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受过字典的指教的不是“绝无仅有”,而就是没有。

 

空穴来风

  [误例]无法核实这消息的准确性,但相信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修改]“空穴来风”可改为“毫无根据”。

  [解析]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会进风。比喻消息或传说并非完全无根据。这个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把意思弄反。

 

夸夸其谈·大言不惭

  [误例]上海就有一个钢厂的厂长,伪装清廉好些日子。直到被捕那天还在廉政座谈会上夸夸其谈反腐倡廉的经验体会呢。        

  [修改]“夸夸其谈”应改为“大言不惭地谈”。

  [解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作风浮夸,不切实际。不能带宾语,可作定语和谓语。如: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大言不惭:说大话不觉得惭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误例]孙玉成绩一直不好,同学甚至老师都瞧不起他,到了五年级,他进步很快,成绩在班级已名列前茅,令同学和老师不得不另眼相看。

  [修改]“另眼相看”可改为“刮目相看”。

  [解析]另眼相看:不用一般的眼光来看。比喻特殊对待,一般是指较好地对待。如:张绮因为是总经理的小姨,连副总经理对她都另眼相看,更何况其他的人呢?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儿“孙玉”的成绩从不好到好,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改变了,所以当用“刮目相看”。

容易用错的汉语成语误例、修改和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