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2 02:17:39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多元性的文化视角,从国家利益、民族传承、个人意识、宗教信仰四个方面对音乐教化作用的具体表现予以阐述,并对音乐教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词:音乐教化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来自人类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由于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因而能够使人受到启迪和教育。然而,正如诺尔在《论教育论中的对立性》一文中阐述的那样,在心灵中树立纪律和秩序的“形式和支配力”,不能从外部强加给心灵,而应当出自心灵本身,属于心灵所必需的生活本身。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在心灵中得到完善。而音乐作为艺术皇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正是心灵的艺术,因而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音乐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类最高精神境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此音乐具有净化人的社会行为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个人心灵的完善上,而且体现在对社会的重要影响上。一、强调国家意识、注重精神统治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并实现对社会永恒的把握,统治者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强化自己的统治。音乐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于强调统治者利益、强化精神统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周公的乐教具有很强的教化性。乐教的教化特征是由乐教的具体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周礼?地官》中所述:“以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仿万民之伪,
而教之中,以六乐(即《云门》《咸池》《韶》《大夏》《大》《大武》)防万世之情,而教之和。”实质上针对人心的改造、教化而言,是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乐为辅助手段,乐教的道德教育内容与情感内容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以乐教和”的目的。[1]《吕氏春秋?古乐》记禹治洪水,勤劳天下,日夜不懈,取得成功,“于是命皋陶(yao)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为王歌颂自己勋业的乐舞作品,称作《夏龠》即《大夏》其乐舞的编创,反映“以昭其功”的功利目的与王权意识。而《大武》表现了乐以象德的审美意识。所谓“乐以象德”就具教化功能的乐舞来讲,就是以形之于外的乐的表演形式,去表现和观照王者的功绩和德行。[2]从周代礼乐制度对吉礼、嘉礼行称式的精心安排,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其用乐意图与审美意识。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谈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是说音乐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能作用于人的品格,使人就善避恶、爱人和增长知识,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手段,使人能事父、事君以维持社会秩序。因而君子学好了音乐便可以从政治国,小人学好了音乐便于统治(“易使”[3]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音乐教化这种能潜移默化的手段。教化音乐有很多相传是由统治者自己完成的。伏羲氏所作乐舞名《扶来》,又名《立本》。宋罗泌《路史》说,此舞有某种安定和威慑天下的神奇作用,故又称之为《立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秦王破阵乐》又称《七德舞》属武舞,即燕乐立部伎表演的《破阵乐》;他还亲制《秦王破阵图》其内容是关于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之事;太宗即位之前,部下对他征讨之功的歌颂。一些教化音乐是统治者通过对先祖的歌功颂德达到美化自己、巩固统治的目的的工具。乐舞《九渊》相传为黄帝之子少昊所作,是沟通人神的原始宗教乐舞。宋罗泌《路史》说:“谐人神,和上下”“以通山川之风”。后句引自《国语?晋语》师旷所说:“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开”即通。是说乐通山川之风(各地音乐),并借山川之风将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