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12 08:55:05

“同步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模式的探索一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纪作者:石绍明龚秀萍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5石绍明龚秀萍(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湖南湘西416800【摘要】学校通过教学资源实时录制直播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互动教学控制平台为技术支撑的县域优质课堂专递系统,把龙山思源学校的“优质课”向偏远的农村学校进行同步专递,将农村学校非专业教师的班级课堂与城区课堂全学期同步:“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着力探寻“同步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应用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词】同步专递;课堂;建设应用;教育均衡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创办于20149月,是由香港言爱基金、长沙市政府和龙山县政府共同打造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约84亩,总建筑面积36676平方米,现有教师210人,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4447人。学校以培养“做放眼看世界的湘西少年”为育人目标,办学三年来,先后荣获“湘西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先进单位”、“湘西州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龙山县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等荣誉20多项。2016年,学校申报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同步专递课堂实效性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顺利开题。并且成功入选“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一、打造信息化校园,夯实“同步专递课堂”硬件基础学校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应用。2014年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出口带宽增至100M,高速接入互联网,校园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建设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基本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需求。“优质资源班班通”。全校共有72个教室配备信息化终端,教室接入互联网。学校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建有计算机教室4间,配备高标准录播室1间,能及时将优质课堂教学同步传输;所有教室配备70寸交互式液晶触摸一体机、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学校学生计算机教室、报告厅、小多媒体教室、校会议室、数字阅览室、数字实验室等软硬件配备的投入使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为全校210名教师配备信息化教学及办公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同时完善了以教育电子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实名制上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体系。全校教师和班级在“湘西教师云平台”实名开通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开通率达100%,班级空间开通率达100%。建立了空间建设与应用激励机制,2016年学生利用空间自主学习,资源应用量约3万余条,班级空间资源应用量约1200余条,教师空间资源应用量约3000余条。
打造“沃教通”平安校园。建设门禁系统,开通覆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校园“一卡通”,这个集平安考勤、校内消费、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平安监控、优教辅学等功能于一身,为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建立起安全高效保障运营平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学校有留守儿童2362人,占学生总数的54%。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从小远离父母,情感上没有依靠,学习上缺乏动力,许多孩子小小年纪便染上了打群架、上网、小偷小摸及早恋等不良习惯。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创建了“爱心驿站”,将电脑、电话、电视机、饮水机、沙发、图书、象棋、围棋、跳子棋、积木、魔方等等物品一一摆进了“爱心驿站”。通过视频对话、亲情连线让留守儿童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谈心,汇报学习和生活,倾诉思念之情;通过看书下棋、打球玩积木,让留守儿童放松心情,尽情游戏玩乐,享受童年的快乐;通过包饺子、包粽子、吃月饼,让留守儿童的节日变得意义非凡。“爱心驿站”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201611月由湖南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妇联、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的湖南省“传递温情·守护童心”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在我校启动,一批“爱心妈妈”和“爱心企业”涌入湘西龙山,致力于破解留守儿童之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同步专递课堂”实施能力(一)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信息化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信息化应用与评价制度》《学科名师培养建设制度》及《学生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管理》等制度。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能力,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导处教学常规检查方式等工作的信息化。目前,学校教师能运用各类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核心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数比例达到80%以上。(二)引导教师参与平台应用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网络联校、校务管理系统、视频云、教学资源等应用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教研培训,制定《互联网+活动推进方案》,激励教师利用沪江CCtalk平台,积极参与思源组织的培训学习,探索以“网络直播+社群学习+自主发展”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思源”网络研修模式,让老师们尽情享受专业成长的“精神大餐”。三、畅通资源共享渠道,探索“同步专递课堂”应用模式(一)探索城乡学校“1+N”专递课堂的建设及应用模式“Howareyou……”标准的英语口语,在召市镇大兴片小的校园响起。这是该校学生通过“同步专递课堂”,与城里孩子一起享受思源实验学校英语教师田进执教的英语课。课后,学生小丽高兴地说:“英语课上有故事、有游戏、有小组任务,我们和城里的英语老师一起学习英语,我们都爱上英语课,这节课的单词我都会读了,不信我读给你听。”为解决农村学校因学科专业教师缺乏而开不齐课、上不好课的问题,龙山县2014年开始实施“同步专递课堂”项目,借助教育城域网和互联网通道,将城区学校的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同步专递到农村学校。思源学校作为“同步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试点学校,在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同步推送到农村学校的同时,着力探索城乡学校“1+N”专递课堂,逐步形成了“一集中、
二兼顾、三到位、四评价”的专递课堂应用策略。农村学校通过“同步专递课堂”,全学期同步参与城区学校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局面。2016年,龙山县继续以思源学校为网络课堂主校,以三年级英语、四年级美术为专递课程的实施学科,由缺少以上专业教师的正南片小、他砂中心小学等17个乡镇完小(片小)和1教学点为网络专递课程分校,通过“三通两平台”专递系统,对250多个班级进行课堂同步专递,全学期同步开设课程,对58个教学点的174个班级实行异步专递,通过讲座、网络培训、网络交流平台、同步专递课堂、名师送教及在线交流指导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在较大范围内的共享应用。(二)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思源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设有直播课堂、精品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等七个栏目,截201612月,教师上传近300个课堂视频,点击率最高的课堂实录达到3000余次。重点探索开设“三个课堂”。一是“专递课堂”,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短缺课程开课问题;二是“名师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快速提高广大教师专业水平;三是“名校网络课堂”,利用现有名校的教学资源,通过企业化运作的“网校”机制,把优质资源快速普及推送到其他学校。另外,学校先后承担县“同步专递课堂”、“国培”、“省培”和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20余次,培训农村教师2000余人次。四、注重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上水平学校在不断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同时,更注重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重视改变领导和师生的应用观念,切实推进师生工作和学习数字化,积极引导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度融合,抽调富有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采取集中指导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引导教师研究不同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和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大面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应用,“三生课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出发点,强化质量意识,关注“生命、生活、生态”,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学生探、师生结、学生用四个环节,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展示,变检测知识为交流应用,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为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微课制作、说课比赛、评课等教学比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张峻珲在微课比赛中获湖南省一等奖,向烨的录像课《理解诚信》获省二等奖,王植在初中生物说课比赛中获特等奖。自20149月建校以来,学校录制“优课”200余堂,石绍明、向烨、杨民、雷燕等4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一大批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年轻的思源学校意气风发,顺应时代潮流,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探索“同步专递课堂”新模式,城乡学校课堂教学同步实施、课程资源同步推送,促进了教育精准扶贫,彰显了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