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党课讲稿百年大党奋斗鲜明主题与核心理念

发布时间:2021-04-19 17:46:35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神圣使命扛在肩上,始终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任务、目标有所不同,但在所有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这个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性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与中华民族求解放的伟大斗争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出路、制定中国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理论、群众观点贯彻到自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使其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求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中,结合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需求,回应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深切愿望,解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一系列问题,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本质上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内容上具有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革命战争年代(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理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围绕“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主题,形成了以下基本内容。

  一是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深深的灾难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和人民进行了殊死奋斗,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要翻身解放,结束苦难的命运,就迫切需要代表历史前进方向、掌握历史规律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建党初期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就紧紧围绕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主题。即使在早期还不成熟的条件下,这个主题、这个目标也一直十分清楚。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查阅民主革命时期所有重要文献,我们会发现各个时期党的纲领、任务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紧紧围绕中国人民根本的利益需要。虽然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受到“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在革命形势的判断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上犯过重大失误,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目标上、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上从未含糊、从未偏离。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原则指导下制定的;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在这样的理念、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深刻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目标与中国人民关系的准确表达。

  二是明确把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作为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方略。在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极为艰难的任务和十分强大的敌人。那么,如何克服这些艰难?如何在党十分弱小时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是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这些原理的指导下,鲜明地提出战胜内外反动派,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革命任务的完成、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都要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为此,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就明确自身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为使中国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组成最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通过不断壮大的革命队伍、发挥工农在革命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是强调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党群关系上的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几次被反动派围剿,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因为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无数共产党人努力为人民服务、与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了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不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而且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努力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勤务员,努力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所以才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信任、真诚拥护。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成为执政党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这使得其取得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更好条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多方便。但是,这一历史地位的转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历史性的考验,即在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可以利用国家政权调动物质资源。他们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有可能被权力腐蚀,甚至走上堕落之路。中国共产党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样的理念下,针对成为执政党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形成、践行了如下重要原则。

  一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认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必须首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据这样的理念和原则,从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此同时,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实行基层民主制度,以保障中国人民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权利。

2021年党课讲稿百年大党奋斗鲜明主题与核心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