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讲义

发布时间:2020-03-15 14:50:07

中级财务会计》介绍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基础会计学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而我们这门课程主要学习的是中级财务会计学,它是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般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会计核算,由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统一修订或重新颁布了一些会计准则,这次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新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来修订的,因此不管是从课程的结构、难易程度以及会计的核算方法体系都与旧准则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除了要针对教材把相关的问题搞清楚、弄明白,会考试以外,同时为了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所以,希望学员们在学习教材的同时,阅读相关的会计准则、准则应用指南以及会计准则的讲解等相关的书籍或者文章。

  本课程新修订的教材分为其中第一章讲述的还是基本原理的问题,从第二章到第十章讲述的具体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核算,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讲述的是财务报告的编制,具体下面从第一章开始学习。 

第一节 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本节考核点:

  1.识记:财务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的概念;

  2.领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财务会计课程三个层次的划分。



  一、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一般认为,企业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核心,而现代企业会计一般又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现代企业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产生一系列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同时直接参与企业决策控制过程,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差别,具体表现在:

  (一)从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其服务重心在于对外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其服务重心在于企业内部。

  (二)从提供信息的规范来看,财务会计主要受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而且往往具有强制性;而管理会计主要受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成本与效益关系的约束,这种约束是相对灵活的。

  (三)从会计核算的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和一整套处理财务信息的方法体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定期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其核算的时间跨度、核算程序以及核算方法一般都是比较灵活的,往往可以根据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自由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而且从核算的对象来说,财务会计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而管理会计则以提供未来和即时的信息为主。

  (四)从信息的报告来看,财务会计有规定的或公认的格式并且要定期编制。而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者作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适时的信息,强调的是信息的有用性,并不注重信息报告的形式。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在实务中仍然是相互渗透、互相利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中可以看到,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外向型、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历史性、执行会计核算规范的强制性、会计核算过程的程序化、会计报告内容和格式的固定化等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

  

  二、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会计学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上对财务会计学研究的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学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安排来看,通常将财务会计学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个部分。

  初级财务会计也即基础会计学,主要阐述会计为提供信息开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中级财务会计也即一般财务会计是以初级财务会计阐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基础,以特定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或传统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并以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高级财务会计则是运用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以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出现的新的或特殊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并以对外提供有关新的和特殊经济业务的相关会计信息为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将财务会计学划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是基于当前研究财务会计的内容、理论和方法的不同。因此,中级财务会计除了上述一般财务会计的特征外,相对于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在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特点。

  第一,在内容上,中级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

  第二,在运用的理论上,中级财务会计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所依据的理论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

  第三,在采用的方法上,中级财务会计所运用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会计方法,如从凭证、账簿到报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和程序等都属于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

  

第二节 财务会计目标、假设和基础

  

  本节考核点:

  1.识记: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

  2.领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财务会计基础的内容。

  

  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是随着会计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通常认为,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

  经过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长期努力,迄今,财务会计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基本理论体系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为前提,而形成的一整套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归纳起来,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内容大致包括:

  1.财务会计的目标或目的;

  2.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3.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5.财务会计报表基本要素确认和计量;

  

  二、财务会计目标

  一般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通常要回答三个问题:

  (1)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

  (2)使用者对信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现行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

  对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一)投资者

  与企业投资者的决策关系比较密切的是该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二)债权人

  他们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其贷款的安全性,企业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并支付利息,决定是否贷给企业以更多的资金;或作出是否给企业贷款的决策。

  (三)政府及有关部门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四)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而企业财务报告通过提供企业发展前景和活动范围的信息,可以对公众有所帮助。

  此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除了上述外部使用者以外,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所使用。如企业内部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也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三、财务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对象,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而不会面临破产清算。有了这一前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才能得到满足,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采用会计方法才能保持稳定,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并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以年度为会计期间通常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各个国家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年度内,再划分为半年度、季度和月份等较短的期间,这些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统称为中期。

  划分会计期间对企业会计核算有重大影响,它是企业分期反映经营活动和总结经营成果的前提。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存在着多种计量单位,如实物数量、货币、重量、长度、体积等。我们常把货币以外的计量单位称为非货币计量单位,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非货币计量单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在量上无法比较。

  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好计量单位,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多种货币计量并存的情况,就需要确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如果企业存在境外经营,即通过在境外设有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把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同时假设货币的内在价值是稳定的。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价值的波动给会计计量带来很大的困难,按常规方法编制的会计报表会严重失实,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解决。

  

  四、财务会计基础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有助于正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国会计实务中,还存在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称之为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则一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三节 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

  

  本节考核点:

  1.识记:财务会计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2.领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特征;财务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财务会计各计量属性的具体运用。



  一、财务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财务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亦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亦称利润表要素。分述如下: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其次,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最后,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其次,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同属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的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总额,可见,两者都能对企业的资产提出要求权。但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性质上的区别。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债权,也是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的经济责任;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即所有权,也是企业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

  2.权利上的区别。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作为所有者权益对象的投资人则有法定参与管理企业或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同时也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

  3.偿还责任上的区别。负债有规定的偿还期限。所有者权益在企业正常经营期间,只要不发生清算、破产或其他终止经营情况,无需偿还,投资人也不得要求返还投资。除非在发生减资、清算的情况下,企业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向其所有者偿还的问题。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其次,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最后,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与收入相对应,费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像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因不属于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流出应归为损失。

  其次,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

  最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不属于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以上六项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这种数量关系的恒等式,即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会计核算中进行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下列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它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存在下列数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二、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一般标准

  财务会计确认是指将符合财务会计要素定义和规定的一般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过程。

  财务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某一事项是否需要确认;二是该事项应在何时确认;三是该事项应确认为什么会计要素。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提出了财务会计确认应采用的标准。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的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确认标准,即:符合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了在满足要素定义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和计量的可靠性两个因素来确认要素确认的标准,即满足要素定义的项目,如果满足以下两个标准,该项目就应当加以确认,这两个标准如下:

  (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

  (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要素确认的标准与上述标准基本一致。第九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从总体上规定了我国财务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权责发生制构成了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的基础,进一步也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二)财务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

  根据以上一般要求,各要素的具体确认如下:

  1.资产的确认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4)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投资和存货等资产。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

  2.负债的确认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3.收入的确认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4.费用的确认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

  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财务会计从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计量是指为了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会计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属性的组合形成了不同计量模式。

  就计量单位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基础概念,即应以假定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各国名义货币作为财务会计的计量单位。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八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

  就计量属性来看,存在着可用于要素计量的多种属性,有历史成本、现时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但当前世界各国一般选择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我国也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即对多数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对负债的计量采用历史价格,它们都是在交易或事项实际发生时已经支付或承诺支付的实际金额。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最大优点在其可靠性,但其相关性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提出了上述多种计量属性。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信息需求情况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也就存在着差别,因此,计量属性的选择取决于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上述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组合形成计量模式,不同的组合形成各自不同的计量模式。主要的计量模式有: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固定购买力货币;现时成本/名义货币;现时成本/固定购买力货币等模式。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计量模式为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节考核点:

  1.识记: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领会: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或体现。

  

  一、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要求,是由财务报告信息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所决定的。

  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

  关于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是各个国家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首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将可比性作为次要的质量特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了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二、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几十年来企业会计实践,同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归纳为如下。

  (一)可靠性

  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一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

  (三)可理解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一原则也称可理解性原则。

  (四)可比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要区别其重要程度,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这一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遵循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并处理会计事项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预计会发生的损失应计算入账;对于可能发生的收益则不预计入账。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有多种表现,如我国在当前的会计实务中采用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当然,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本原则,将按照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地会计处理。

  (八)及时性

  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五节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

  

  本节考核点:

  1.识记:财务会计规范的基本涵义;会计准则。

  2.领会: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原因与作用;西方国家对财务会计规范的不同表述;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

  

  一、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规范是指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的总称,它既是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在各个国家,这些法规、政策、准则和制度构成了约束财务会计工作的一个规范体系,因此,制约一个国家的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往往不是某项个别的规定或准则,而是存在着一个企业财务会计规范体系。在多种多样的财务会计规范形式中,会计法律形式规范具有强制性,其他规范形式虽不具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准绳。

  

  二、财务会计规范的内容

  从国外来看,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制定和实施往往与其实行的法律体制有密切关系。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即成文法系)国家,由政府来制定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在这些国家民间的会计职业团体虽然也制定和颁布财务会计准则,并发布一些公报,但这些公报对企业财务会计实务通常没有正式的约束力。

  与大陆法系不同的是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即习惯法系)国家,这些国家的财务会计规范一般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来制定,即实行以民间自律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但其实施往往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支持或法制的认可。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体系的核心。会计准则亦称会计标准,主要为解决当时社会上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不规范和会计程序不统一的现状而产生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确保向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基本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组成,并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一)会计法

  《会计法》于1985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会计改革的需要,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了两次修订。《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其他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依据。《会计法》对我国会计工作的主要方面作出规定,涉及到我国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它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会计管理的体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对象及内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有关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我国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

  此外,为了配合新修订《会计法》的实施,国务院于2000年颁布并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一条例的核心在于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必然也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的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亦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始于1988年,于1992年11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并于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从1997年开始,财政部陆续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

  2005年以后,我国加快了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步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将全面取代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可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第三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予以做出示范性指导。

  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准则。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保险合同等准则。

  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的准则,如财务报告的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出解释性规定并附以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是以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原则及其解释为依据所作的规定,其中对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专用科目作了特别注明。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记录的规定。这部分规定赋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即在不违反准则及其解释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规定的统一会计科目见本章附录。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制定、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中会计核算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核算制度,按行业制定是这一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最大特点。财政部制定并在2000年年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并将采取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骤在各企业中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1年11月颁布,并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已于2004年5月颁布,并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本书仅介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的会计核算。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单选题

  1.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这是遵循( )。

  A.真实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一致性原则



  答案:B

  解析:考核对于谨慎性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是对谨慎原则的具体应用。

  2.我国财务会计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规是( )。

  A.会计法

  B.基本会计准则

  C.具体会计准则

  D.企业会计制度



  答案:A

  解析:考核不同层次的会计法规。

  3.下列事项中,能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 )

  A.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

  B.宣告现金股利

  C.支付现金股利

  D.支付股票股利



  答案:C

  解析:考核对于资产和负债的具体运用。当企业支付现金股利时,引起应付股利和银行存款同时减少,即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多选题

  1.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包括(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E.应计基础



  答案:ABCD

  解析:财务会计基本假设包含内容。



  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规范



  答案:财务会计规范是指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既是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

  2.相关性原则



  答案:相关性,也称有用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也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第二章 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库存现金的概念;银行存款的概念;结算方式;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其他货币资金的概念;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

  2.领会:加强库存现金管理的规定;企业库存现金核算的内容;银行支付结算方式的基本特征;银行存款核算的内容;银行存款的对账;其他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

  3.简单应用:库存现金收支业务的账务处理;银行存款收付的账务处理;其他货币资金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现金的核算

  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

  广义的现金包括纸币、硬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旅行支票等内容。广义的现金概念与我国会计中的货币资金概念几乎一致。

  狭义的现金仅指企业为满足日常零星开支而存放在财会部门金库中的各种货币,即库存现金。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联结生产与流通环节的纽带,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在资产负债表中,往往列在资产项目的首位。

  现金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和流动频繁的特点,极易发生差错或被挪用、侵吞。因此,必须加强现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是(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它支出。凡不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支出,企业应当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企业库存现金的数额,由开户银行根据企业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核定。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企业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库存限额,超过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低于限额的部分,可以向银行提取现金补足。

  为了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科目,由负责总账的财会人员进行总分类核算。

  

  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有多币种现金的企业,应当按照币种分别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以办理存款、取款和支付等结算。企业除了按核定限额留存的库存现金外,其余的货币资金都必须存入银行;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一切货币收付业务,除了在规定范围内可以用库存现金支付的款项外,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一)银行支付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间货币收付的程序和方法。分现金结算和支付结算两种。企业除按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结算外,大部分货币收付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国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方式,包括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信用卡、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汇兑八种;另外还有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等。下面主要说明企业单位常用的支付结算方式。

  1.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确定的金额的票据。支票分为库存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

  支票是同城结算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10天内,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付款。

  收款单位收到支票并入账应借记“银行存款”账户;付款单位签发支票时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确定的金

  额的票据。分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两种。定额本票面额分别为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期限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采用这种结算方式。银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超过期限的银行不受理。在有效期限内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本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会计核算上,收款企业收到银行本票时,应填写进账单,连同银行本票一并送银行转账收款,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付款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本票,应填写“银行本票申请书”存根联编制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单位或个人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这种结算方式。

  会计核算上,付款企业使用银行汇票,应借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款企业收到付款单位的银行汇票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4.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其付款期限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符合条件的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可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连同贴现凭证向银行申请贴现。

  会计核算上,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应分别设置“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算。

  5.托收承付

  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销货单位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购货单位收取款项,由购货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支付结算工具。

  根据规定,收付双方使用托收承付结算必须签有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购销合同,并在合同上订明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收付双方办理托收承付结算,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收款单位办理托收,必须具有商品确已发运的证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运输部门签发运单副本和邮局包裹回执);托收承付结算的每笔金额起点为10000元,新华书店系统的托收承付结算每笔的金额可降到1000元。

  6.委托收款

  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凭已承兑的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便利单位主动收款,它不受同城与异地及金额起点的限制。根据划款方式不同,分为邮寄和电报划回两种。

  7.汇兑

  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按凭证传送方法不同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如各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缴拨、清理旧账等,均可使用这种结算方式。

  企业采用上述各种结算方式办理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等的各项规定,遵守结算纪律。严格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不准出租、出借账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下列原则: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二)银行存款业务的账务处理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

  我国银行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种。

  银行存款账户分为:

  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库存现金收付的账户,工资、奖金等库存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账户办理;

  一般存款账户是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或与基本存款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不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库存现金交存,但不能办理库存现金的支取;

  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而开立的账户,本账户可以办理转账和根据国家库存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库存现金收付;

  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而开立的账户。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也可以自愿选择存款人。但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同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同时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的收付由出纳人员办理,由专人保管空白支票和签发支票。银行存款总账由会计登记掌管,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逐笔登记,并经常与银行提供的对账单进行核对,以便进行内部控制。

  2.银行存款的核算

  为了总括反映银行存款的收支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总账科目。

  

  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有外币业务的企业,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银行存款的对账

  为了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和核算的正确,企业应按期对账。银行存款的对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相互核对,作到账证相符;二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相互核对,作到账账相符;三是在账证、账账相符的基础上,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互核对,作到账单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有不符,除记账错误外,未达账项的影响是主要原因。所谓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收支项目。银行存款的未达账项具体说有四种情况:(1)银行已入账但企业未入账的收入;(2)银行已入账但企业未入账的支出;(3)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的收入;(4)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的支出。

  对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调节后,若无记账差错,双方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应该相等;调节后,双方余额如果仍不相符,说明记账有差错,需进一步查对,更正错误记录。

  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了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核对企业和银行的记账有无错误,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对于未达账项,无须进行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收到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和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存款的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

  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交易性投资的库存现金。

  为了核算各种其他货币资金,企业应当设置“其他货币资金”总账科目,并按照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银行汇票或本票、信用证的收款单位,分别“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余额。具体核算如下:

  开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XX存款

    贷:银行存款

  使用其他货币资金时: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XX存款

  退回余额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XX存款

  企业应当加强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定期对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检查,对于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其他货币资金,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第二节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应收票据的概念;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贴现的概念;票据的到期价值;贴现息;贴现额;应收账款的概念;商业折扣的概念;现金折扣的概念;总价法和净价法。

  2.领会:应收票据账务处理的一般过程;应收账款范围的确定。

  3.简单应用:应收票据贴现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和贴现额的计算;

  4.综合应用:没有商业折扣下的应收账款核算;有商业折扣下的应收账款核算;总价法下的应收账款核算;净价法下的应收账款核算;收到应收票据的核算;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应收票据到期的核算。

  

  一、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两种。不带息商业汇票其票据到期值等于面值。带息商业汇票的到期值等于其面值加上到期应计利息。在我国,一般使用的商业汇票是不带息商业汇票。在涉外业务中,企业可能会收到带息商业汇票。

  为了核算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该科目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方登记背书转让或到期收回,或因未能收回票款而转作应收账款的应收票据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企业应当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应当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

  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1)收到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2)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3)应收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

  (一)收到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借:应收票据 (票面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价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增值税税款)

  对于企业因涉外业务取得的带息应收票据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票据票面约定的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的金额,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例1】某企业3月1日向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货款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别为20000元和3400元,同日收到A公司签发并承兑的期限为3个月,面值为23400元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票据——A公司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二)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

  1.应收票据贴现

  贴现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按票据的应收金额扣除一定期间的利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在我国,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即: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提供与其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1)应收票据贴现额的计算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公式中,贴现利率由银行统一制定,贴现期按银行规定计算,通常是指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前1日的时期。

  票据有带息与不带息之分,其到期值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不带息票据到期值即票据面值,而带息票据到期值等于票据面值与票据利息之和,其中票据到期利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票据到期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以上公式中,票面利率有年、月、日利率之分。如需换算成月利率或日利率,每月统一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或年利率÷360

  时间是指从票据生效之日起到票据到期之日止的时间间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第一种以月表示,即按月计息。计算时一律以次月对日为一个月(如从3月15日至4月15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为到期日(如1月31日签发票据,期限为一个月的票据于2月28日或29日到期,期限为两个月的票据于3月31日到期)。计算利息的利率要换算成月利率。

  【例2】一张面值50000元、利率为10%、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其出票日为3月18日,其票据到期日应为9月18日。票据到期应计利息为:



  50000×10%×6/12=2500(元)

  第二种以日数表示,即按日计息。计算时以实际日历天数计算到期日及利息,到期日那天不计息,称为“算头不算尾”。

  【例3】将上例中的商业汇票改为180天到期,其面值、利率不变,出票日仍为3月18日,则其票据到期日应为9月14日(3月18日至月底计14天;4月份30天;5月份31天;6月份30天;7月份31天;8月份31天;至9月13日共180天,按“算头不算尾”的办法,到期日应为9月14日,14日不计息)。票据到期应计利息为:



  50000×10%×180/360=2500(元)

  (2)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短期借款(不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例4】某企业4月29日售给本市M公司产品一批,货款总计1000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M公司交来一张出票日为5月1日、面值117000元、期限为3个月的商业承兑无息票据。该企业6月1日持票据到银行贴现,贴现率为12%。如果本项贴现业务符合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则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主营营业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6月1日到银行贴现时:

  票据到期日为8月1日

  贴现期为2个月(6月1日至8月1日)

  票据到期值=票据票面金额=117000(元)

  贴现息=117000×12%×2/12=2340(元)

  贴现额=117000-2340=114660(元)

  借:银行存款      114660

    财务费用        2340

    贷:应收票据        117000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存款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时(限适用于贴现企业没有终止确认原票据的情形),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应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借:应收账款

    贷:短期借款

  【例5】上例中,到8月1日,企业已办理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若M公司无力向贴现银行支付票款,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M公司     1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若该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M公司     117000

    贷:短期借款           117000

  上述票据到期承兑人无力向贴现银行支付票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一般不会出现到期不能付款。这种由于承兑人无力付款而造成的申请贴现企业可能发生的负债,称为或有负债。

  2.应收票据背书转让

  企业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银行存款 (差额)

    贷:应收票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银行存款 (差额)

  (三)应收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

  应收商业汇票到期,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商业汇票到期,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例6】6月1日例1中为期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企业如数收回账款23400元。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应收票据             23400

  2.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例7】6月1日例1中为期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A公司无力支付票款且未签发新票据,则企业应作票据到期退票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A公司        23400

    贷:应收票据——A公司         23400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范围是:

  (1)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活动引起的债权。凡不是因销售活动而发生的应收款项,不应列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的债权,如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形成的属于长期应收款。

  (3)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保证金。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应收账款通常是由企业赊销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标准密切相关,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

  应收账款的计价,是指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买卖双方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计价入账。但是在商业活动中由于存在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货退回与折让等,使交换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应收账款价值的确定。

  1.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时从价目单所列售价中扣减的一定数额。由于商业折扣在交易成立及实际付款之前予以扣除,因此,对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均不产生影响,会计记录只按商品定价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入账。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又称销货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价格优惠,折扣之多少由客户付款的早晚决定。它通常表示为“2/10、1/20、N/30”,意思为: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2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折扣,超过20天付款,则无折扣。

  由于现金折扣发生于交易成立之后,那么在交易日,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是以总额入账,还是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入账?对此通常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总价法,二是净价法。

  (1)总价法,是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以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作为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对客户提前付款的鼓励性支出,作为财务费用。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采用总价法。

  总价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反映销售的全过程,但在客户可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会引起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虚增应收账款余额。

  (2)净价法,是将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入账价值。这种方法是把客户取得现金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把因客户超过折扣期限付款而多收的款项,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于收到账款时入账,作为其他收入或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净价法弥补了总价法的不足,但期末结账时,对已经超过期限而尚未付款的应收账款,调整起来比较麻烦。

  (三)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应收账款的核算是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进行的,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应收的金额,贷方登记客户归还的应收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为简化起见,也可不设“预收账款”科目,而将预收货款业务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科目应当按照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1.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1)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例8】某企业赊销给A公司商品一批,货款总计5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1000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59500

    贷:主营营业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银行存款                 1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59500

    贷:应收账款                59500

  (2)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例9】某企业赊销商品一批,按价目表的价格计算,货款金额总计100000元,给买方的商业折扣为10%,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5000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1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00 [100000×(1-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 [90000×17%]

      银行存款                5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300

    贷:应收账款              110300

  (3)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核算

  【例10】某企业赊销一批商品,货款为10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3000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规定的付款条件为:2/10、N/30。应作会计分录:

  销售业务发生时,根据有关销货发票:



  借:应收账款          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银行存款                  3000

  假若客户于10天内付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7600

    财务费用          2400 [120000×2%]

    贷:应收账款                  120000

  假若客户超过10天付款,则无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应收账款                  120000

  【例11】若将【例10】中资料用净价法进行账务处理,应作会计分录:

  销售业务发生时,根据有关销货发票:



  借:应收账款          117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7600 [100000-(12000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银行存款              3000

  10天内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7600

    贷:应收账款       117600

  超过10天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应收账款       117600

      财务费用       2400

  2.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分别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内容见第八章债务重组一节。

第三节 其他应收款项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预付账款的概念;应收股利的概念;应收利息的概念;其他应收款的概念。

  2.领会:预付账款核算的内容;应收股利核算的内容;应收利息核算的内容;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

  3.简单应用: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应收股利的账务处理;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付账款虽款项已经付出,但对方的义务尚未尽到,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仍是企业的权利,因此,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一样,都是企业的短期债权。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应收账款是企业销货引起的,是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而预付账款是企业购货引起的,是预先付给供货方的款项。故二者应分别进行核算。

  企业预付的款项,应在款项付出时,以预付金额入账。

  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业务,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预付的款项,贷方登记收到预购的材料或商品价款,借方余额表示多付的货款,贷方余额表示应补付的货款。

  企业因购货而预付的款项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所购物资时: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贷:预付账款(按应付金额)

  补付的款项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账款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报告。



  二、应收股利的核算

  

  三、应收利息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内容包括:(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2)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付的备用金);(5)存出的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6)其他各种的应收、暂付款项。不包括企业拨出用于投资、购买物资的各种款项。

  其他应收款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企业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项目,应单独归类,以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这些项目与由于营业活动而发生的应收账款识别清楚。为此,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的款项和结转情况,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应收未收的其他应收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

  企业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按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例12】某企业的供销部门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会计部门以库存现金支票拨付备用金定额6000元。

  备用金也称零用库存现金。建立备用金制度,目的是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它是由会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拨付一笔固定数额的库存现金,并规定使用范围。备用金经管人员在规定范围内支付,按规定的间隔日期或在备用金不够周转时,凭有关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补足备用金定额。备用金必须由专人经管,必须由指定的负责人签字同意才能支付。

  当以库存现金支票拨付备用金定额时,会计部门应作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供销科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供销部门凭发票报销5000元,以库存现金支票补足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13】5月6日,职工张大勇借差旅费900元,以库存现金支付。企业应作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张大勇         900

    贷:库存现金                 900

  6月10日,张大勇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820元,余款交回。

  借:管理费用               820

    库存现金               80

    贷:其他应收款--张大勇           900

  

第四节 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应收款项的概念;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2.领会: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减值处理;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减值处理。

  3.简单应用: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收回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一、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企业应严格将不同内容的应收款项分类加以核算,以正确反映、监督各种短期债权的发生及收回情况,保证企业这部分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是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二、应收款项减值的确定

  企业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分别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也称坏账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库存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要合理预计各项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采用一定折现率计算未来库存现金流量的现值,进一步与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减值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应收款项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当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本期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例如某企业20×7年12月31日期末应收款项总额为200000元,该企业以账龄长短为信用风险特征,按照应收款项的账龄划分为下表(表2—1)中5个组合,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损失率和预计减值损失,如表2—1所示:

  表2—1 应收款项组合预计减值损失计算表

应收款项组合

应收账款余额

预计损失(%)

预计减值损失金额

未到期

100000

0.5

500

过期1个月

80000

1

800

过期2个月

60000

2

1200

过期3个月

40000

3

1200

过期3个月以上

20000

5

1000

 

200000

  

4700

  如表2—1所示,该企业20×7年12月31日此项应收款项预计减值损失为4700元。



  三、应收款项减值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应收款项减值的情况,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该科目属资产类备抵账户,贷方登记按期估计的坏账准备数额,借方登记已确认为坏账损失应予转销的应收账款数额。余额通常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尚未注销的坏账准备数,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列作各项应收款项的减项。

  应收账款减值的有关账务处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期末按一定方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二是实际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三是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的账务处理。

  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下面仅对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为例加以说明:

  1.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按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应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2.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收回坏账的账务处理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如果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在核算的时候,应该遵循下列七条原则:

  1.坏账准备账户,期末的余额一定在贷方,并且要等于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

  2.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时,应该根据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3.实际发生坏账时,根据实际发生坏账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等有关科目。

  4.在期末调整前,如果坏账准备账户出现借方余额,那么本期期末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调整前的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5.发生以前年度已经核销的坏账在本期收回,应该分为两部,首先要恢复已核销的坏账,借记应收账款等有关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同时要根据实际回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等有关科目。

  6.如果期末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有贷方余额并且小于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应该根据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和坏账准备账户调整前的贷方余额两者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7.如果期末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有贷方余额并且大于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率,期末应该根据两者的差额作计提时的相反分录,也就是借记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例15】某企业对A组应收账款采用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预计的计提百分比为3‰,对该组应收账款预计未来库存现金流量不进行折现。该企业第一年末的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2500000元。第二年A组应收账款中客户X公司所欠9000元账款已超过3年,确认为坏账;第二年末,该企业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000元;第三年A组应收账款中客户Y公司破产,所欠20000元账款有85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第三年末,企业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2600000元;第四年,X公司所欠9000元账款又收回,年末A组应收账款余额为3200000元。该企业各年对A组应收账款发生减值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第一年末,提取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7500

    贷:坏账准备              7500

  第二年,冲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9000

    贷:应收账款--X公司          9000

  第二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提取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借方1500元,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损失为9000元(3000000×3‰),则本年应提取坏账准备数为10500元(9000+1500)。提取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9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500

    贷:坏账准备              10500

  第三年,冲减坏账:

  借:坏账准备            85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8500

  第三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提取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为贷方余额500元,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损失为7800元(260000×3‰),则本年应提取坏账准备数为7300元(7800-500)。提取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78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7300

    贷:坏账准备              7300

  第四年,已确认为坏账冲销的应收X公司账款9000元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X公司        9000

    贷:坏账准备              9000

  借:银行存款            9000

    贷:应收账款--X公司          9000

  第四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提取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为贷方余额16800元,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损失为9600元(3‰×3200000),则本年应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冲回数为7200元(16800-9600)。冲回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9600元。

  借:坏账准备            7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7200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单选题

  1.07年1月1日,某企业与其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合同金额总计10万元,其中还款条件注明:“2/10,1/20,N/30”,该企业决定在当月19日付讫,那么购货金额是( )。

  A.90000元

  B.99000元

  C.100000元

  D.950000元



  【答案】B

  【解析】企业在第19天付款,可以享受1%的现金折扣,为100000×(1-1%)+99000

  2.某独立核算的企业在银行开设的以下账户中,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业务的账户类型是( )。

  A.基本存款账户

  B.专用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

  D.一般存款账户



  【答案】D

  【解析】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转账和现金缴存,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3.在备抵法下,实际确认的坏账损失应借记的科目是( )。

  A.“坏账准备”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营业外支出”



  【答案】A

  【解析】实际确认坏账时,应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



  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有( )。

  A.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

  B.收到的包装物押金

  C.应收的各种赔款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

  E.预收的各种款项



  【答案】BCD

  【解析】考核其他应收款核算内容。

  2.下列各项,属于货币资金的有( )。

  A.银行本票

  B.银行汇票

  C.外埠存款

  D.存出保证金

  E.存入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



  【答案】ABCE

  【解析】货币资金包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而其他货币资金中又包含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卡、信用证保证金、外埠存款等。



  名词解释

  1.货币资金



  【答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实务题

  1.新港公司采用余额百分比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备抵核算,其第一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50000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第二年客户A企业所欠新港公司900元账款已超过3年,确认为坏账,年末新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00元;第三年客户B企业破产,所欠新港公司2000元账款中有85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年末新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60000元;第四年,A企业所欠900元账款又收回,年末新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20000元。

  要求:新港公司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请编制各年有关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和收回坏账的会计分录。(须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单位:元)



  【答案】第一年末 提取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750

      贷:坏账准备          750

  第二年,冲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900

    贷:应收账款          900

  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50

    贷:坏账准备          1050

  第三年,冲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850

    贷:应收账款          850

    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730

    贷:坏账准备          730

  第四年,已确认坏账收回

  借:应收账款        900

    贷:坏账准备          900

  借:银行存款        900

    贷:应收账款          900

  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720

     贷:资产减值损失        720

  

  2.星球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本年度3月8日赊销甲产品1000件给东江公司,商业折扣率为10%,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该产品不含税单位售价为100元,单位成本为80元。要求:采用总价法为星球公司编制下列业务会计分录。

  (1)销售时;

  (2)假定3月16日收到款项时;

  (3)假定3月26日收到款项时;

  (4)假定4月5日收到款项时。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105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2)借:银行存款          103194

       财务费用                  2106

       贷:应收账款                105300

  (3)借:银行存款          104247

       财务费用                  1053

       贷:应收账款                105300

  (4)借:银行存款          105300

       贷:应收账款                105300

第三章 存 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存货的概念;存货的种类;个别认定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计划成本法。

  2.领会:存货的确认标准;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存货发出各种计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3.简单应用:存货的初始计量方法;依据各种计价方法具体计算发出存货的价值并相应确定期末存货价值。



  一、存货的概念和确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原材料

  2.在产品

  3.半成品

  4.产成品

  5.商品

  6.周转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7.委托代销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其价值分次进行转移,并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按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而也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实务中,存货范围的确认,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依据。



  二、存货的计量

  (一)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里的“成本”是指存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也称历史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如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也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根据存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通过特定方式取得的存货,其初始计量方法如下: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除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以外,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其公允价值确定。

  3.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存货的成本,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规定确认其成本。

  4.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确定。

  5.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确定。

  6.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二)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的,同一项目的存货的单价或单位成本往往不同,要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就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存货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选用具体计价方法时需要注意,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确定应当在当期摊销的成本,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对建造承包商等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使用的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或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详见本章第三节。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例1] 假定某公司存货的收、发、存数据资料如表3-1所示。

    表3—1:

日期

收入

发出

结存数量

数量

单位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12月1日结存

300

2.00

 

 

300

12月8日购入

200

2.20

 

 

500

12月14日发出

 

 

400

 

100

12月20日购入

300

2.30

 

 

400

12月28日发出

 

 

200

 

200

12月31日购入

200

2.50

 

 

400



  该公司期末存货400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

  第一批购货:200单位按每单位2.30元计算,其成本为460元

  第二批购货:200单位按每单位2.50元计算,其成本为500元

  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460+500=960(元)

  使用先进先出法时,逐笔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3-2所示。

   表3-2:

日期 

收 入 

发  出

结存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2月1日

 

 

 

 

 

 

300

2.00

600

12月8日

200

2.20

440

 

 

 

300

2.00

600

 

 

 

 

 

  

 

200

2.20

440

12月14日

 

 

 

300

2.00

600

 

  

 

 

  

 

 

100

2.20

220

100

2.20

220

12月20日

300

2.30

690

 

 

 

100

2.20

220

 

 

 

 

 

 

 

300

2.30

690

12月28日

 

 

 

100

2.20

220

 

 

 

 

 

 

 

100

2.30

230

200

2.30

460

12月31日

200

2.50

500

 

 

 

200

2.30

460

 

 

 

 

 

 

 

200

2.50

500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以本月各批进货数量和月初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等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即以本月进货数量和月初数量之和,去除本月进货成本和月初成本总和,来确定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及月末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是: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2] 以[例1]的数据为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存货成本如下: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600×2.23=1 338(元)

  月末结存存货的成本=400×2.23=892(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是: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例3] 以[例1]的数据为例,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月末存货成本及每次收货后的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见表3-3。



  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如下:

  第一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600+440)÷(300+200) =2.08(元)

  第二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208+690) ÷(100+300)=2.245(元)

  第三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449+500)÷(200+200) =2.3725(元)

  表3—3:

日期 

收 入 

发  出 

结存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2月1日

 

 

 

 

 

 

300

2.00

600

12月8日

200

2.20

440

 

 

 

500

2.08

1040

12月14日

 

 

 

400

2.08

832

100

2.08

208

12月20日

300

2.30

690

 

 

 

400

2.245

898

12月28日

 

 

 

200

2.245

449

200

2.245

449

12月31日

200

2.50

500

 

 

 

400

2.3725

949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制造业中,个别计价法主要适用于为某一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可替代使用的存货,如果用于可替代使用的存货,则可能导致企业任意选用较高或较低的单位成本进行计价,来调整当期的利润。

  5.其它计价方法

  在实务中,为了管理需要,企业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计划成本法等来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常见于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例4] 大通公司某种商品期初存货成本52 000元,本期购货净额158 000元,本期销售收入总额258 000元,本期发生销售折让5 000元,估计该商品销售毛利率为30%。



  该商品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如表3-4:

       表3-4         存货估价(毛利率法)

期初存货成本               52 000

本期购货净额               158 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210 000

本期销售收入总额             258 000

减:本期销售退回和折让           5 000

本期销售净额                  253 000

减:估计销售毛利(253 000×30%)      75 900

估计的销售成本                 177 100

估计的期末存货成本                32 900

  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商业零售企业。其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如下:

  (1)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记录,以便计算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和售价总额;

  (2)本期销货只按售价记录,从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中减去本期销售的售价总额,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

  (3)计算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公式为:

  

  (4)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公式为:

  本期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5] 繁星商场本年度10月份有关资料如下:期初存货成本68 000元,售价100 000元;本期购入存货成本254 000元,售价360 000元,本期销售收入为400 000元。



  按零售价法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过程如表3-5:

    表3-5          存货估价(零售价法)

 

成 本

售 价

期初存货

68 000

100 000

本期购货

254 000

360 000

可供销售的存货

322 000

460 000

减:本期销货

 

400 000

按零售价表示的期末存货

 

60 000

成本与零售价比率(322 000÷460 000)

 

70%

期末存货成本

42 000

 

本期销售成本

28 000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实际上,售价金额计价法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存货计价方法,而是零售价法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这种方法是通过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存货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成本率

  

  

  上述“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包括当期购进、委托加工收回、销售退回等原因发生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上述“当期发生的商品的售价”包括当期购进商品的售价、销售退回商品的售价等。

  委托代销商品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企业的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企业无论是采用当月的差价率还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并分摊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企业一般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计算确定商品的差价率。

  商品进销差价率还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商品存货部分,应根据“库存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即实际成本)列示。

  如上例,繁星商场10月份的购货业务,可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360 000

    贷:银行存款              254 000

      商品进销差价            106 000

  记录10月份商品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000

  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贷:库存商品                400 000

  计算10月份进销差价率和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进销差价率=(32 000+106 000)÷(100 000+360 000) =3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400 000×30%=120 000(元)

  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 000

  经过转账,10月份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280 000元。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存货可以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成本差异率;如果月初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材料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企业应按照存货的类别或品种,如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明细核算,不能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来分摊发出存货和库存存货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例6] 假设某公司期初库存材料10吨,计划成本17800元,材料成本差异250元,本月购进材料10吨,总成本为17600元,本月发出材料15吨,则:



  ①本月购进材料入账的计划成本为17800元;

  ②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③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1 780=26 7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为:26 700×0.14%=37.38元

  ④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6 737.38元

  本月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 9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12.62元

  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选择正确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计算购入和发出存货的价值,才能准确地计算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所得税和净损益。存货计价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损益、所得税均有影响。对存货日常核算采用何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作决定,但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前后各期一致。

  (三)期末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量的方法。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按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五节。



  三、存货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第二节 原材料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原材料的概念和内容。

  2.领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组织、特点以及适用对象;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组织、特点以及适用对象。

  3.简单应用: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发出材料负担材料成本差异额的计算。

  4.综合应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处理;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处理。



  一、原材料核算概述

  原材料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也可以采用实际成本。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二、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一)在途材料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注意,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应作为预付购货款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不应将预付的账款作为材料价款在“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只有在收到购货发票和账单后,才能根据发票账单所列金额据以登记“在途物资”科目,同时结转预付的购货款。

  (二)原材料的收发核算

  1.企业购入的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发票账单已到,并已支付款项的: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预付账款等

  (2)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物资验收入库,但尚未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3)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物资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银行存款等

  (4)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月末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处理。

  [例7] 某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470万元,增值税额为79.9万元。双方商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三个月,材料尚未到达。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              4 7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99 000

    贷:应付票据               5 499 000

  以后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4 700 000

    贷:在途物资         4 700 000

  [例8] 若上例采购材料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列明金额为549.9万元,还是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三个月,材料尚未到达。

  则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        5 499 000

    贷:应付票据         5 499 000

  [例9] 某企业20×7年1月28日验收入库材料一批,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货款未付,合同作价45万元。



  应作会计处理为:

  1月28日验收入库时可暂不入账,1月31日,为反映库存真实情况,根据合同价暂估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45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 000

  2月1日,用红字编制相同分录冲销: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2月5日,收到上述购入材料托收结算凭证和发票账单,专用发票列明材料价款44万元,增值税额7.48万元,以银行存款予以承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4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4 800

    贷:银行存款               514 800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原材料,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坏账准备(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或应交税费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例10] 甲企业因销售商品应收乙企业(与甲企业属非关联方)的账款余额为80 000元,已计提坏账准备5 000元。20×7年11月30日,甲企业同意乙企业以一批实物(甲企业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算)清偿该项债务。该批实物适用增值税税率17%,计税价格为60 000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交换过程中甲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相关税费3 000元。



  甲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 200

    坏账准备                           5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7 8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应收账款                           80 000

  3.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银行存款或应交税费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

      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换出资产)

  [例11] 甲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A向乙企业换入原材料B,产品A的成本为36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含税售价为50万元。换入的原材料B的不含税售价为50万元。甲企业支付运杂费5 000元。甲、乙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假设交换过程不涉及其他税费,甲、乙双方均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换出产品A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0×17%=8.5万元

  (2)换入原材料B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0×17%=8.5万元

  (3)换入原材料B的入账价值为50+0.5=50.5万元

  (4)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B                    50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银行存款                       5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 0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注意:若甲乙双方交换的资产的不含税售价(即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则甲企业换入原材料B的入账价值为36+0.5=36.5(万元)。

  4.企业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不同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例12] 某一般纳税企业的在建工程领用库存原材料,金额60 000元,生产车间领用库存原材料,金额50 000元。原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会计分录如下:

  (1)借:在建工程       70 200

      贷:原材料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 200

  (2)借:生产成本   50 000

      贷:原材料 50 000

  5.将原材料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抵偿债务:

  借:其他业务成本(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

  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其他业务成本

    同时:

  借:固定资产等(换入资产的价值)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其他业务收入(材料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纳的增值税)

  [例13] 甲公司以其积压的原材料A一批换取乙公司的设备B一台,该批原材料A的账面成本为46万元,不含税售价为41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该台设备B的账面原值为50万元,累计折旧为10万元,公允价值为3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补价6万元。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向乙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甲公司将换入的设备B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乙公司将换入的原材料A作为库存材料管理。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由于收到的补价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为6÷41=14.63%,小于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换出原材料A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41×17%=6.97万元。

  (3)设备B的入账价值=41-6+6.97=41.97万元

  (4)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 000

    固定资产                     419 7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9 7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60 000

    贷:原材料                      460 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 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40 000

  乙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如下:

  原材料入账价值为35+6=41(万元)

  借:原材料——A                   4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9 7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固定资产清理                   419 7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 000

    累计折旧                    1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000

    贷:固定资产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69 700

    贷:营业外收入                    69 700

  6.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

  7.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有的份额)

      资本公积(差额)

  8.出售原材料,按已收或应收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材料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纳的增值税)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

  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其他业务成本

   (三)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短缺和毁损的处理

  采购材料在途中发生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或毁损的原因来分别处理,不能全部计入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

  1.定额内合理的途中损耗,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2.能确定由供应单位、运输单位、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赔偿的,应向有关单位或责任人索赔时:

  借: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贷:在途物资

  3.凡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才能转销处理的损失,应将其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

  借:应付账款    (属于应由供货单位、运输单位、

    其他应收款   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

    原材料    (残料入库)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净损失)

    管理费用 (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例14] 材料运输途中发生超定额损耗,价款5 000元,增值税额850元,原因尚未查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 850

    贷:在途物资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上述损耗原因已查明,是由于意外灾害造成的,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5 8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 850

  原材料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关键掌握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取得原材料的核算(重点掌握外购原材料的核算)

  第二,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发出的处理

  注意:发出原材料时,当材料的收发地点、采购时间不一样,每一批入库材料的采购成本也会不一样。发出原材料成本计价时,应按一定的假定前提和方法来处理。

  说明:为什么把“后进先出法”取消了?

  答案:第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于“后进先出法”的计价已经取消了。第二,在物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对于企业的损益影响不大。



  三、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一)成本差异的确定

  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正数为超支差异,负数为节约差异)

  (二)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

  按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的收发核算,应设置下列账户: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具体程序一般如下:

  1.购入材料时(材料入库,但月末尚未接到结算凭证的情况除外):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银行存款等

  2.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月末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材料验收入库并结转差异时:

  (1)入库材料为超支差异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2)入库材料为节约差异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4.按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在建工程等

    贷:原材料

  5.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时:

  

  

  

  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1)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在建工程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2)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在建工程等

  6.调整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时:

  (1)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

  (2)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

  借:原材料

    贷:材料成本差异

  [例15] 某一般纳税企业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50 000元(不含增值税),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通过银行支付,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2 000元。



  会计分录为:

  (1)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2)借:原材料            52 000

       贷:材料采购 5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例16] 企业生产车间自制材料完工交库一批,计划成本为25 000元。月末,根据成本计算资料等,该批材料应负担2 000元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25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贷:生产成本 27 000

  [例17] 发出材料10件委托外单位加工,每件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 000元,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为-400元,会计分录为:

 

  (1)借:委托加工物资   8 000

       贷:原材料 8 000

  (2)借:材料成本差异  4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400

  [例18] 续前例,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已收回验收入库,计划成本每件1 000元。支付加工费900元,支付增值税额153元。会计分录为:



  (1)借:委托加工物资   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

       贷:银行存款    1 053

  (2)借:原材料   1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8 500

         材料成本差异   1 500

  [例19] 本月领用的材料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4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1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5 000元,若月末计算出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会计分录为:



  (1)借:生产成本   5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管理费用 5 000

       贷:原材料       60 000

  (2)借:材料成本差异              3 000

       贷:生产成本      2 500

         制造费用                250

         管理费用                250

第三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委托加工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的概念及其核算范围。

  2.综合应用:委托加工材料发出、加工、收回时的账务处理;周转材料收发、摊销的账务处理;库存商品收发的账务处理;发出商品的账务处理。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与材料的销售不同,企业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物资,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存放地点,仍属于企业存货的范畴。为了核算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委托加工物资的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1.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负担的节约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负担的节约差异)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材料成本差异(负担的超支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负担的超支差异)

  2.支付支付加工费用、应承担的运杂费、增值税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3.支付其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2)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按规定准予抵扣的,按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4.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材料成本差异(入库的超支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入库的超支差异)

    贷: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入库的节约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入库的节约差异)

  【例20】 某公司委托乙单位加工汽车外胎20个,发出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4 000元,加工费为800元,乙单位同类外胎的单位销售价格为400元。11月20日该企业将外胎提回后当即投入整胎生产(加工费及乙单位代交的消费税均未结算),生产出的整胎于12月15日全部售出,售价为40 000元。轮胎的消费税率为10%。



  该公司委托加工外胎和销售整胎的消费税及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委托加工外胎的消费税 = 400×20×10% = 800(元)

  销售整胎的消费税= 40000×10% = 4 000(元)

  (1)委托加工的外胎提回时:

  借:原材料   4 8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4 800

  同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800

    贷:应付账款  800

  委托加工发出材料成本、应支付的加工费和增值税额、往返运费等会计分录略。

  (2)整胎销售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 000

  (3)实际交纳时:

  实际交纳消费税税额 = 4 000-800 = 3 2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 200

    贷:银行存款   3 200



  二、周转材料的核算

  周转材料主要包括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以及建筑承包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使用的材料等。其中:

  包装物,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成品和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其范围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企业的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科目内核算,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其价值的大小和使用年限的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周转材料”或单设的“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计划上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应作为库存商品处理。

  低值易耗品,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由于其价值较低,且易于损坏,为便于核算和管理,在会计上把它归入存货类,视同存货进行实物管理。

  为了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应设置“周转材料”科目,该科目应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对于企业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

  周转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包括:

  (一)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应当比照“原材料”科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一次摊销法的核算

  1.领用时按其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工程施工等

    贷:周转材料

  2.周转材料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等

    贷: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工程施工等

  (三)五五摊销法的核算:

  1.领用时按其账面价值:

  借:周转材料——在用

    贷:周转材料——在库

  2.摊其领用价值的50%销时: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工程施工等

    贷:周转材料——摊销 (领用价值的50%)

  3.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时: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工程施工等

    贷:周转材料——摊销 (领用价值的50%)

  同时,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等

    贷: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工程施工等

  4.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摊销

    贷:周转材料——在用

  (四)周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领用等发出周转材料时,还应同时结转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例21】某企业发出包装物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核算,该企业有关包装物收发的经济业务(不考虑消费税)及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1.生产领用包装物一批,计划成本2 000元。



  借:生产成本          2 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 000

  2.企业销售产品时,领用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计划成本为1 000元。



  借:销售费用           1 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3.企业销售产品时,领用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计划成本为500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5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00

  4.仓库发出新包装物一批,出租给购货单位,计划成本为5000元,收到租金500元,存入银行。



  借:其他业务成本           5 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 000

  同时,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27.3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2.65

  5.出借新包装物一批,计划成本为3 000元,收到押金1 000元,存入银行。



  借:销售费用       3 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3 000

  同时,收到押金:

  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其他应付款 1 000

  6.出借包装物逾期未退,按规定没收其押金1 000元。



  借:其他应付款            1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30

  7.出租包装物收回后,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收回残料入库,价值600元。



  借:原材料 6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600

  8.月末,按-5%的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结转本月生产领用、出售以及出租、出借包装物分摊的成本差异。



  生产领用:2000×(-5%) = -100(元)

  出售(不单独计价):1000×(-5%) = -50(元)

  出售(单独计价):500×(-5%) = -25(元)

  出租:5000×(-5%) = -250(元)

  出借:3000×(-5%) = -150(元)

  借:材料成本差异        575

    贷:生产成本       100

      其他业务成本          275

      销售费用       200

  【例22】 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并按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该企业生产车间3月10日从仓库领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10 000元。6月30日该批工具全部报废,报废时的残料价值为500元,作为原材料入库。该企业有关此项低值易耗品领用、摊销和报废的会计分录为:



  3月10日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10 000

  借:制造费用             5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 000

  6月30日报废时,

  借:制造费用             5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 000

  借:原材料              500

    贷:制造费用             500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1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 000



  三、库存商品的核算

  库存商品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产成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工业企业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属于库存商品;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也属于库存商品,但应当与合格商品分开记账。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不属于库存商品;已经完成销售手续并确认销售收入,但购买单位在月末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代管商品处理,单独设置“代管商品”备查簿进行登记,不属于库存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并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及有效地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存放在本企业所属门市部准备销售的商品,送交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以及已发出尚未办理托收手续的商品,都应在本科目下单设明细账进行核算。“库存商品”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一)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工业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指产成品,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少量的外购商品。

  1.工业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对发出和销售的产成品,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产成品种类比较多的企业,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单独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或在“库存商品”科目下设置“成本差异”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2.工业企业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实际成本

  借:库存商品

    产品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生产成本等

      产品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借:产品成本差异

    贷:主营业务成本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工业企业购入、委托外单位加工库存商品等,比照“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指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1.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

  2.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

  如企业对商品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单独进行核算的,企业还应设置“待摊进货费用”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销售商品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的余额。该科目应当按照所购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借记“待摊进货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期末,应按所购商品的销售比例计算确定与该商品相关的进货费用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待摊进货费用”科目。



  四、发出商品的核算

  企业在日常的销售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对外销售已发出商品、但不满足《收入》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因此,企业应设置“发出商品”科目,核算这部分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其对应的成本差异(或进销差价)仍在“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发出商品”科目应当按照购货单位及商品类别和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商品销售中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实务中,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也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也可以另设“委托代销商品”科目,并按照受托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出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对于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2.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或进价小于售价的差异,借记“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或进价大于售价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发出商品如发生退回,应按退回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第三节重点内容:

  1.委托加工物资

  2.周转材料的核算(五五摊销法,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第四节 存货清查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

  2.领会:实地盘存制的特点;永续盘存制的特点。

  3.综合应用: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存货盘亏的账务处理。



  一、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一)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记减少数,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数,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使用这种方法平时的核算工作比较简便,但不能随时反映各种物资的收发结存情况,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并把物资的自然和人为短缺数隐含在发出数量之内;同时由于缺乏经常性资料,不便于对存货进行计划和控制,所以实地盘存制的实用性较差。通常仅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进出频繁的特定货物。

  (二)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管理。

  为了核对存货账面记录,永续盘存制亦要求进行存货的实物盘点。盘点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常在生产经营活动的间隙盘点部分或全部存货;会计年度终了,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并编制盘点表,保证账物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存货的数量核算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二、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为核算企业在存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项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具体核算如下:

  (一)审批前

  1.盘盈的各种存货: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盘亏、毁损的各种存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注意: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当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当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二)审批后

  1.盘盈的存货,属于计算错误等原因导致的差错可以采用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

  (1)在追溯重述法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期末应: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在未来适用法下(我国准则和实务中采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盘亏、毁损的存货。

  借:库存现金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例23】 某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期末盘点存货时发现10 000元的原材料发生毁损,其进项税额为1 700元。经批准的处理意见是:由保管员赔偿10%,其余部分计入本期损益。该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1)盘出原材料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 700

    贷: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700

  (2)经批准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1 170

    管理费用               10 5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 700

第五节 存货减值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概念;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含义。

  2.领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迹象;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迹象;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存货跌价准备转出和转回的处理。

  3.简单应用:单项比较法与分类比较法下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4.综合应用: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的账务处理。



  一、存货发生跌价的判断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果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以此减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的净额反映。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二、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量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具体运用,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企业应以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生产成本资料等。

  例如,假定A 公司20×5 年12 月31 日库存W 型机器12 台,成本(不含增值税)为360 万元,单位成本为30 万元。该批W 型机器全部销售给B 公司。与B 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20×6 年1 月20 日,A公司应按每台30 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B 公司提供W 型机器12 台。A 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B 公司销售的W 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2 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W 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 万元/台。20×5 年12 月31 日,W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 万元/台。在本例中,能够证明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A 公司与B 公司签订的有关W 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A 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12 台W 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全部由销售合同约定。在这种情况下,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0 万元/台为基础确定。据此,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0×12-0.12×12=360-1.44=358.56(万元)低于W 型机器的成本(360万元),应按其差额1.44 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以前未对W 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W 型机器的成本为350 万元,则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一)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3.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企业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对于企业持有的各类存货,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区别以下情况确定其估计售价: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如果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算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2.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3.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当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另外,在期末,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产成品的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其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1)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单项比较法。

  但在下列情况下。企业可以按照存货类别或合并基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分类比较法。

  (3)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总额比较法。

  【例24】 某企业有甲、乙两大类A、B、C、D四种存货,各种存货分别按三种计算方式确定期末存货的成本,见表3-6。

  表3-6      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表     单位:元

项 目

成 本

可变现净值

单项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总额比较法

甲类存货

A存货

B存货

乙类存货

C存货

D存货

10 000

4 000

6 000

20 000

8 000

12 000

9 600

3 200

6 400

20 800

9 200

11 600



3 200

6 000

  

8 000

11 600

9 600

  

  

20 000

  

  

 

总计

30 000

30 400

28 800

29 600

30 000



  由表3-6可知,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最低,为28800元;分类比较法次之,为29600元;总额比较法最高,为30000元。相应地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200元,400元,0元。

  (三)存货跌价准备转出和转回的处理

  企业结转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将该售出存货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结转,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存货,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按照有关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处理。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同类存货中部分存货已经销售或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三、存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存货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具体核算如下: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冲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结转发出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等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例25】 华丰公司自20×7年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某类存货进行计价,并运用分类比较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设公司20×7年至2010年年末该类存货的账面成本均为200 000元。

  1.假设20×7年年末该类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80 000元,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2.假设20×8年年末该类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70 000元,则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000

  3.假设20×9年11月30日,因存货用于债务重组而转出已提跌价准备5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营业外支出               5 000

  4.假设20×9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4 000元,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 000-5 000-6 000=19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19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9 000

  5.假设2010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05 000元,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 000元(以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为限)。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6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 000

  

  成本 — 可变现净值

  第1年:200 000-180 000=20 000>0

  第2年 :200 000-170 000=30 000>0

  第3年 :200 000-194 000=6 000>0

  第4年 :200 000-205 000=-5 000<0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单选题:

  1.库存材料清查后发现盘盈,经过批准后应( )

  A.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B.计入营业外收入

  C.冲减管理费用

  D.冲减营业费用

  

  答案:C

  解析:盘盈的材料,一般冲减管理费用。

  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采购A材料10 000公斤,单价10元,增值税税率17%,途中合

  理损耗10公斤,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每公斤11元,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则

  此次采购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

  A.借差0.989万元

  B.贷差0.989万元

  C.借差1万元

  D.贷差l万元

 

  答案:B

  解析:材料实际成本=10 000×10=100 000,材料计划成本=(10 000-10)×11=109 890,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所以为贷差9 890元。

  简答题:

  1.什么是永续盘存制?其优点是什么?

 答案:永续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各种存货的收发领退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出数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出数量,有利于存货管理。

  实务题:

  31.星晨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单项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2005年甲材料的有关资料如下:

  (1)3月8日,从外地购入甲材料1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 000元,增值税额为1 700元。另发生运杂费500元,装卸费100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4月3日,上述甲材料验收入库,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99公斤,短缺的1公斤系定额内合理损耗。

  (3)甲材料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为9 800元。

  要求:

  (1)编制3月8日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

  (2)编制4月3日验收入库业务的会计分录;

  (3)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

  (1)借:在途物资    10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2 300

  (2)借:原材料    10 600

       贷:在途物资   10 600

  (3)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800

第四章 投 资

第一节 投资的概述



  本节考核点:

  1.识记:投资的概念;投资的特点。

  2.领会:投资的分类。



  一、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

  狭义的投资一般仅包括对外的投资,而不包括对内投资。

  财务会计中的投资一般指狭义投资,不包括固定资产、存货等对内投资。

  (二)投资的特点

  投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是通过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其他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二、投资的分类

  对投资进行适当的分类,是确定投资会计核算方法和如何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前提,投资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投资对象的变现能力分类,可以分为:

  1.易于变现的投资,是指在证券市场上能够随时变现的投资。这类投资必须是能够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期货等。

  2.不易于变现的投资,是指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变现的投资。这类投资通常不能上市交易,要将所持投资转换为现金并非轻而易举。

  (二)按照投资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

  1.权益性投资。

  2.债权性投资。

  3.混合性投资,是指同时具有权益性和债权性双重性质的投资。它往往表现为混合性证券投资,如购买优先股股票、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三)按照投资者的意图分类

  按照投资者的意图分类,可以分为: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的分类;活跃市场的概念。

  2.领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满足的标准。

  3.简单应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的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息的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以及账务处理。



  一、金融资产及分类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

  (1)现金;

  (2)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

  (3)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4)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5)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

  (6)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

  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交易性持有期间取得股利和利息的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例题1】某企业20×7年3月5日以银行存款购入甲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股票100000股,作为交易性投资,每股成交价19.6元,其中,0.4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股权截止日为3月10日。另支付相关税费等交易费用8000元。企业于4月10日收到甲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101】

  (1)3月5日购入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920000 (100000×(19.6—0.4))

    投资收益                8000

    应收股利                40000  (100000×0.4)

  贷:银行存款                 1968000

  (2)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股利                4000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

  借: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大的,应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收入。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题2】海城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假设该公司20×7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资料如表4—1所示。

     表4—1

项 目

20×7年6月30日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差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

 

 

  

甲企业债券

`15100

13000

2100

乙企业债券

25000

21500

3500

丙企业债券

100350

101000

—650

小 计

140450

135500

4950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A企业股票

60200

65000

—4800

B企业股票

60100

54000

6100

小 计

120300

119000

1300

合 计

260750

254500

6250

  根据上述资料,海城公司应在20×7年6月30日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102】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2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250

  这样,海城公司20×7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应为254500元,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投资收益             (差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投资收益             (差额)

  同时: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或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贷:投资收益

  【例题2】接上例,海城公司于20×7年10月20日将乙公司债券以2300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不考虑交易费用),20×7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资料如表4—2所示。

     表4—2

项 目

20×7年12月31日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差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

   

  

  

甲企业债券

` 15100

16100

—1000

丙企业债券

100350

101150

—800

小 计

115450

117250

 —18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A企业股票

60200

65200

—5000

B企业股票

60100

56900

3200

小 计

120300

122100

—1800

合 计

235750

239350

—3600

  根据上述资料,海城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103】

  20×7年10月20日,乙公司债券全部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3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000

      投资收益               1500

  借:投资收益               3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500

  20×7年12月31日,期末计量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600

  这样,海城公司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为239350元。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

  2.领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点。

  3.概念; 4同标志;各类投资的特点投资、权益性投资和混合证券 3.简单应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的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置的账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账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其划分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下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2.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非衍生金融资产。

  3.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投资持有至到期。

  4.企业有能力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贷款和应收款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价)

    应收利息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折价)

  【例题4】20×7年1月3日年初,甲公司购买了乙公司2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800张,该债券剩余年限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面值每张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2%,按年付息,付息日为每年的1月10日。成交价为每张114元,其中12元为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收取的利息。交易费用共为2 400元。

  取得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20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 000  (800×100)

    应收利息            9 600  (800×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 000

    贷:银行存款             93 600 (800×114+2400)

  20×7年1月10日收到债券利息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 600

  (二)资产负债表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的,应:

  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折价摊销额)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价摊销额)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的,应: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折价摊销额)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价摊销额)

  这里需明确以下概念:

  1.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2.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3.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现举例说明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如下:

  【例题5】承【例题4】,在初始确认时,计算实际利率如下:

  【答疑编号10040202】

  9600×(1+r)-1+9600×(1+r)-2+9600×(1+r)-3+9600×(1+r)-4+9600×(1+r)-5=84000

  采用内插法,计算出〔例4〕的实际利率为10.66%。

  各年的摊余成本、利息收益以及应收利息的计算如表4—3所示:

  表4—3      折溢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计息日期

各年期初的

摊余成本

(1)

利息收益

(2)=(1)×10.66%

应收利息

(3)=面值×12%

各年期末的摊余成本

(4)=(1)+(2)-(3)

20×7.12.31

84 000

8 954

9 600

83 354

20×8.12.31

83 354

8 886

9 600

82 640

20×9.12.31

82 640

8 809

9 600

81 849

2010.12.31

81 849

8 725

9 600

80 974

2011.12.31

80 974

8 626

9 600

80 000

  注: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金额应为8 632元(80 974×10.66%),差额6元(8 632-8 626),这是由于计算时小数点保留位数造成的,在最后一年调整。

  根据表4—3的计算结果,各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2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 600

    贷:投资收益             8 9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46

  20×8年1月10日收到利息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2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 600

    贷:投资收益             8 88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14

  20×9年1月10日收到利息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2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 600

    贷:投资收益             8 8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91

  2010年1月10日收到利息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2010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 600

    贷:投资收益             8 72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75

  2011年1月10日收到利息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2011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9 600

    贷:投资收益             8 62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74

  2012年1月10日收到利息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 600

    贷:应收利息             960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或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到期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折价)

    投资收益           (出售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已计提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溢价)

      投资收益          (出售收益)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重分类日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折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已计提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溢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现举例说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置的核算:

  【例题6】假设因被投资单位信用严重恶化,A公司将其拥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出售,实际得到价款140 000元,已存入银行。在出售前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为140 500元: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为100 0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为50 0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为贷方余额9 500元。根据以上资料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203】

  借:银行存款           140 000

    投资收益             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 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对于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其他表明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资产负债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现举例说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核算方法如下:

  【例题7】20×7年12月31日,丙企业持有的某债券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450 000元,经测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20 000元,该债券已提减值准备10 000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204】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0 000-420 000-10 000) 2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0 000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

  2.简单应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计价的账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而且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例如,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需要且有意图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可划分为此类。基于特定的风险管理或资本管理需要,企业也可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的价值的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科目,该科目应当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例题8】 丙公司于20×7年6月30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丁公司全部普通股的4%,实际买价(等于公允价值)为2 000 000元。购入后,丙公司打算持有这部分普通股以实现长期增值和收益。由于丙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以对丁公司的管理施加重大影响,而且持有该股票的时间长短并不确定,因此,丙公司将对丁公司的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上述股票投资,丙公司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40301】

  20×7年6月30日购入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

  在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三)资产负债表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题9】承【例题8】,如果20×7年12月31日,丙公司持有的对丁公司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 950 000元,低于账面成本,但考虑到整个市场的股价下跌,且丁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良好,丙公司判断对丁公司股票投资没有减值,打算继续持有。由于对丁公司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50 000元,丙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2】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0 000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重分类日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折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已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未摊销的溢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收益)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原记入本科目贷方的金额)

    投资收益            (出售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原记入本科目借方的金额)

      投资收益          (出售收益)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按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同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累计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产减值损失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题10】承【例题8】,20×8年12月31日,丙公司了解到,丁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产生巨大损失并已宣布它无法支付20×8年的股利,对此,丙公司判断该股票投资发生了非暂时性损失,减值损失为股票投资账面成本与2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1 550 000元的差额,为450 000元,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即50000元的损失应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303】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400 000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概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概念;成本法的概念;权益法的概念。

  2.领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的含义;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的含义;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的含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成本法的处理程序及适用范围;权益法的处理程序及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

  3.简单应用: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账务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账务处理;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转换的账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账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账务处理。

  4.综合应用:长期股权投资的综合账务处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划分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投资者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长期股权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不准备随时出售。

  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

  1.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不含50%)的表决权资本。

  2.投资企业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或5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是否具有实质性控制权,可以通过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判断:

  (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投资企业有权任免被投资企业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

  (4)投资企业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或以上至50%表决权资本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此外,尽管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质上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决策有重大影响,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1.在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中派有代表。

  2.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政策的制定过程。

  3.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管理人员。

  4.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资料。

  5.其他能足以证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情形。

  (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投资是指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投资。具体表现为:

  1.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且不存在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其他重大影响的途径。

  2.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或以上的表决权资本,但实质上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本科目应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采用权益法的,应当分别“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

  1.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不同,其初始投资成本确定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当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形式。

  在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还可进一步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或企业(成本)(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差额)

    盈余公积              (差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差额)

    贷:银行存款等           (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差额)

  【例题11】乙公司和丙公司同为甲集团的子公司,20×7年1月2日,乙公司和丙公司达成合并协议,乙公司以银行存款5 000万元作为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另外一家企业60%的股权。合并日丙公司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000万元。假定乙公司合并时“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的余额为50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4】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48 000 000(8000×6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000

  【例题12】承上例,如果乙公司以每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1 000万股作为合并对价,则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5】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48 000 000

    贷:股本                    10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8 000 000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一般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因此,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或企业(成本) (合并成本)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营业外支出         (差额)

    贷:银行存款等        (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及直接相关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      (库存商品公允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业外收入       (差额)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例题13】20×7年4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达成合并协议,约定甲公司以一批产品向丙公司投资,占丙公司股份总额的60%。该产品的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的税率为17%。假定甲公司与丙公司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投资关系,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6】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5 85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 000

  同时结转该批产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3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3 500 000

  【例题14】20×7年3月11日,A公司与B公司达成合并协议,约定A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向B公司投资,占B公司股份总额的60%。该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1 000万元,已累计摊销20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公允价值为900万元,转让该专利权的营业税税率为5%。假定A公司和B公司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投资关系。根据以上资料,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7】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9 450 000

    累计摊销——专利权        2 000 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 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1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50 000

      营业外收入                1 500 000

  2.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确定。

  【例题15】为保证原料的供应,20×7年1月2日C公司在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场上购买D公司5%的股票100万股,每股12.2元,其中0.2元为已宣告但尚未收取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24 000元,所有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根据以上资料,C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8】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12 024 000(1 000 000×(12.2-0.2)+24000)

     应收股利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12 224 000

  【例题16】20×7年4月1日,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以所持有的对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投入资本。乙公司对丁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400万元,未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甲公司和乙公司约定,对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为3 600万元,占甲公司所有者权益的25%,在20×7年4月1日,甲公司股本总额为12 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309】

  借:长期股权投资——丁公司(成本)  36 000 000

    贷:股本                   30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 000 000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其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盈余的分配额,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一般程序如下:

  (1)企业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具体处理时,应按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分别进行处理:

  ①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在具体计算时,若能分清投资前或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的,应当分别投资前和投资后,计算确认哪些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哪些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果不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的,可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②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以后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哪些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哪些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或本期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

  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已累计冲减的投资成本

  【例题17】A公司20×7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份40 000股,每股价格7元,另支付相关税费2 500元,A公司购入B公司股份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6%,并准备长期持有,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B公司于20×7年5月8日宣告分派20×6年度的现金股利,每股0.25元。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40401】

  (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

  成交价   40 000×7=280 000

  加:相关税费      2 500

  投资成本       282 500

  (2)购入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82 500

    贷:银行存款              282 500 

  (3)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A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             10 000(40 000×0.2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 000

  【例题18】承上例,若B公司于20×8年4月27日宣告分派20×7年度的现金股利,每股0.35元。若B公司20×7年度每股收益(EPS)0.40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40402】

  (1)计算20×7年度应享有的每股收益(EPS)

  每股收益(EPS)=20×7年度每股收益×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0.4×9÷12=0.3(元)

  (2)计算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0.3×40 000=12 00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数额=(0.35—0.3)×40 000=2 000(元)

  (3)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B公司          14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 000

      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       12 000

  (4)若B公司于20×8年4月27日宣告分派20×7年度的现金股利,每股0.25元。若B公司20×7年度每股收益(EPS)0.40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计算20×7年度应享有的每股收益(EPS)

  每股收益(EPS)=20×7年度每股收益×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0.4×9÷12=0.3(元)

  ②计算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0.3×40 000=12 00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数额=(0.25—0.3)×40 000=—2 000(元)

  (5)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B公司          10 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 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       12 000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映的不是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而是企业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的应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还应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除按以上步骤已确认的损失外,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将承担的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处理。

  需注意的是,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3)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

  (4)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例题19】2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万元向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该差异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造成的,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摊销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设乙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在本例中,甲公司的投资成本600万元大于在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占有的份额540万元,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403】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6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6 000 000

  【例题20】承上例,假设2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20×8年3月3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共100万元,发放日为20×8年4月10日。

  因为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表中的利润是扣除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的摊销费用计算的,如果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摊销费用,则应多摊销40万元。考虑所得税的影响,那么,以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20×7年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应减少24[40×(1—40%)]万元,即为476(500-24)万元。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确认的当期投资收益为142.8(476×30%)万元,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404】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1 428 000

    贷:投资收益                  1 428 000

  20×8年3月3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3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300 000

  20×8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应收股利                300 000

  【例题21】仍承上例,假设乙公司20×8年发生亏损100万元。以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甲公司20×8年的亏损应增加24[40×(1—40%)],即为124(100+24)万元 。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确认的当期投资损失为37.2(124×30%)万元,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405】

  借:投资收益          372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372 000

  【例题22】C公司于20×7年1月2日购入D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100 000股,准备长期持有,C公司购入的股票占D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40%,采用权益法核算,该股票售价为每股16.2元,其中0.2元为已宣告但尚为发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2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价款1 620 000元,1月10日收到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C公司可变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均为500万元。D公司20×7年实现利润800 000元,20×8年3月15日D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的现金股利300 000元,并定于4月20日发放现金股利。D公司20×8年发生亏损100 000元。C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7年1月2日购入股票时,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406】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投资成本)   1 620 000

    应收股利──D公司             20 000

    贷:银行存款                    1 640 000

  由于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 620 000元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 000 000(5000 000 ×40%)元,应按其差额80 000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8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0 000

  20×7年1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股利──D公司             20 000

  20×7年12月31日,C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权益的增加额为320 000元(800 000×40%)。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320 000

     贷:投资收益                   320 000

  20×8年3月15日D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的现金股利时,C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其应收股利为 120 000元(300 000×40%)。C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D公司           12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120 000

  20×8年4月20日收到D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应收股利──D公司           120 000

  20×8年12月31日,C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亏损额为40 000元(100 000×40%)。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        4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40 000

  【例题23】D公司对E公司的投资占E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40%。20×7年1月E公司接受其他投资者的增资导致其资本公积增加,D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为40 200元。D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407】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40 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200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1.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上述有关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别形成该转换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第一,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第二,对于新取得的股权投资,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上述与原持股比例相对应的商誉或是应计入留存收益的金额与新取得投资过程中体现的商誉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是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计入留存收益或是损益的金额。

  第三,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为权益法核算之前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现行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题24】B公司原拥有E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票100 000股,占E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采用权益法核算。20×7年1月4日,B公司将所持有的E公司股票的一半出售,其持股比例由原来的30%降为15%,改用成本法核算。此时,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400 000元,其中投资成本为1 000 000元,损益调整为300 000元,其他权益变动为100 000元,假设该企业未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根据以上资料,B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40408】

  (1)20×7年1月4日改用成本法核算时,按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新的投资成本。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1 4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1 000 000

            ──E公司(损益调整)       300 000

            ──E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100 000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转为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题25】假设丙公司将持有的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予以出售,出售前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均为贷方余额,分别为:成本250 000元,损益调整50 000元,其他权益变动20 000元,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为15 000元。出售实际得到的价款为380 000元,已存入银行。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409】

  借:银行存款         380 0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50 000

            ──损益调整        50 000

            ──其他权益变动      20 000 

      投资收益                75 000

  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转为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有的在活跃市价中有报价,有的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报价。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1.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4)被投资单位持续两年发生亏损;

  (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报价,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计提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例题26】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的乙上市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的账面价值为850 000元,该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由于乙公司连年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使得其股票市价下跌,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普通股的可收回金额为570 000元,短期内难以恢复,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4041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乙公司 280 000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单选题

  1.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中,应当确认投资收益的是( )

  A.被投资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B.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C.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

  D.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票权利

  【答疑编号10040411】

  【答案】B

  【解析】长期投资权益法中,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所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2.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中,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是( )

  A.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B.投资企业在投资时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但也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C.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答疑编号10040412】

  【答案】D

  【解析】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3.企业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实际支付的投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计入( )

  A.投资成本

  B.投资收益

  C.投资溢价

  D.应收项目

  【答疑编号10040413】

  【答案】D

  【解析】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简答题

  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疑编号10040414】

  【答案】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果获得的属于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累计盈余的分配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待被投资单位用以后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弥补时,再恢复原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权益法下,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但以本科目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实务题

  34.新新公司于2003年7月1日购入大华公司当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票面年利率5%,债券面值10万元,按10.6万元的价格购入,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债券为到期还本付息债券,每年年末计息一次,采用直线法摊销溢折价。

  要求:编制新新公司如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1)2003年7月1日购入债券时;

  (2)2003年12月31日计息时;

  (3)3年后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时;

  (4)假定该债券于2005年1月1日出售,出售款共为12万元,存入银行。

  (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答案金额以元为单位。)

  【答疑编号10040415】

  【答案】

  (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

              ——利息调整 6000

       贷:银行存款    106000

  (2)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2500

       贷:投资收益        1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00

  (3)借:银行存款    115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

                ——应计利息 15000

  (4)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

                ——应计利息 7500

                ——利息调整 3000

         投资收益  9500

  【解析】本题目应按照新内容进行核算,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第五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

  2.领会: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不同来源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核算要求以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固定资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

  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4.租出的固定资产

  (三)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

  1.自有固定资产

  2.租入固定资产

  (四)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分为七大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一)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各期折旧额以及减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原值”。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其成本的确定也有所差异。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例:某企业用900万元购买了A、B、C三项固定资产,均没有单独标价,但有公允价值,A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B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C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则A的成本为900×(500/1 000)=450(万元),B的成本为900×(300/1 000)=270(万元),C的成本为900×(200/1 000)=180(万元)。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因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

  (五)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如果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六)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七)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八)盘盈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九)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具体参见第八章“借款费用”部分。

  此外,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满足预计负债要求的,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处理。



  五、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3)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5)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第二节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本节考核点:

  1.识记:固定资产增加的方式;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

  2.领会:不同来源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3.简单应用:不同来源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固定资产”科目。

  

  为了获得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登记簿”,按其类别、使用部门等进行明细核算。



  一、购置固定资产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2.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银行存款等

  3.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

  借: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例题1】四海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25 000元,增值税额为4 25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500元,安装设备时,领用生产用材料价值800元,购进该批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6元,支付安装人员工资2 000元。

  【101】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设备价款、税金、运输费合计29 750元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29 750

    贷:银行存款              29 750

  (2)领用安装材料,支付工资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2 936

    贷:原材料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6

      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3)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29 750+2 936=32 686(元)

  借:固定资产         32 686

    贷: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32 686

  有时,还会有以下情况:一是附有现金折扣的购置,一般均采用总价法,例如,四海公司购置一项设备,价款为20 000元,规定10天内付款,折扣2%。该设备按20 000元入账。如果在折扣期内付款,应将得到的折扣400元冲抵财务费用,说明资金管理效率较好。二是用整笔款项购置几项固定资产,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摊。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设置“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科目核算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中发生的相关支出。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实施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

  (一)自营工程的核算

  1.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2.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工程)

    贷:工程物资

  3.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作本企业存货的

  借:原材料

    贷:工程物资

  4.企业自营的基建工程,在领用工程用材料物资时,应按实际成本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材料成本差异

  5.自营工程领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时,按商品产品的实际成本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7.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8.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

  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9.试车形成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的

  借: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等

    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10.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计算分配待摊支出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11.结转在建工程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工程

  12.在建工程完工已领出的剩余物资应办理退库手续

  借:工程物资

    贷:在建工程

  13.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14.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

  借:工程物资

    贷:在建工程

  15.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

  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例题2】四海公司自行建造仓库一座,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28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47 600元,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234 0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存货;另外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0 000元,应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 800元;支付工程人员工资60 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2 000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02】

  (1)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327 600

    贷:银行存款               327 6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234 000

    贷:工程物资               234 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46 800

    贷:原材料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800

  (4)支付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6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

  (5)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12 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2 000

  (6)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352 800

    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352 800

  (7)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存货

  借:原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贷:工程物资                93 600

  (二)出包工程的核算

  企业采用出包方式进行的自建固定资产工程,其工程的具体支出在承包单位核算,这种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实际成为企业与承包单位的结算科目,企业将与承包单位结算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1.企业发包的在建工程,应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2.将设备交付建造承包商建造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贷:工程物资等

  3.工程完成时,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投入的固定资产按合同或协议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股本

  【例题3】四海公司收到乙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乙企业记录的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30 000元,已提折旧10 000元;四海公司接受投资时,聘请资产评估师对该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资产原价为120 000元,净值为110 000元。双方合同约定以评估净值确认投资额。

  四海公司应按评估确认的资产净值110 000元作为乙企业的投入资本,会计分录为:

  【103】

  借:固定资产         110 000

    贷:实收资本            110 000

  

  四、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符合公允价值计价标准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符合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例题4】四海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B公司的一辆小轿车,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50万元,累计折旧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35万元,B公司小轿车的公允价值为30万元,账面原值为35万元,已提折旧3万元。双方协议,B公司支付四海公司5万元补价,四海公司负责把该设备运至B公司。在这项交易中,四海公司支付运杂费2万元,支付营业税及附加1.925万元,即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3.925万元。B公司支付相关税费1.65万元。四海公司未对该设备提减值准备。B公司小轿车已提减值准备1万元。

  【104】

  从收到补价的四海公司看,收到的补价5万元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35万元的比例为14.25%(5/35=14.25%),该比例小于25%,属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核算。该设备日累计折旧为20万元,则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万元。

  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可靠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四海公司换入小汽车入账价值=350 000-50 000=300 000(元)

  会计分录:

  1.换出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000

    累计折旧—设备       200 000

    贷:固定资产——某设备       500 000

  2.支付相关税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39 250

    贷:银行存款     (20 000+19 250)39 250

  3.换入小轿车并收到补价: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300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50 000

  4.确认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39 250)10 750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10 750

  设交易双方的公允价值均不可靠,采用账面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300 000-50 000=250 000(元)

  将设备清理:

  借:累计折旧      200 000

    固定资产清理    300 000

    贷:固定资产—某设备    500 000

  支付税金和运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39 250

    贷:银行存款       39 250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2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 000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39 2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9 250

  【例题5】四海公司以一项股权投资,账面余额2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换入B公司一辆小轿车,账面价值5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一批产品,账面价值17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四海公司支付B公司补价10万元,四海公司支付相关运费5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

  【105】

  从四海公司的角度:

  分析:支付补价10万元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补价之和210万元的4.76%,小于25%,则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算。

  假设交易双方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可靠的。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200+10+0.5=210.5万元;

  小轿车公允价值的比例=60/(60+150)=28.57%,

  则换入资产小轿车的入账价值=210.5×28.57%,=60.1399万元;

  产品公允价值的比例=150/(60+150)=71.43%

  换入资产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210.5×71.43%=150.3601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601 399

    库存商品——×产品         1 503 601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 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 500 000

      银行存款                  105 000

  【例题6】20×7年2月,四海公司与乙公司协商,四海公司以其账面的一项土地使用权与乙公司的一间门面房交换。四海公司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400 000元,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乙公司门面房的账面原值为500 000元,已提折旧100 000元,公允价值为450 000元。乙公司在资产交换过程中支付给四海公司50 000元。

  假设上述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两公司均未对换入、换出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四海公司的会计处理:

  【106】

  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0 000÷500 000=10%<25%,补价占整个交易比例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四海公司以土地使用权换取门面房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500 000×5%=25 000(元)。

  因土地使用权与门面房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会计上不确认收益。

  换入门面房的入账成本=400 000-50 000=35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350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贷:无形资产         4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失 2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 0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将门面房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 000

    累计折旧    100 000

    贷:固定资产      500 000

  乙公司以门面房换取土地使用权,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450 000×5%=22 500(元)。

  借:无形资产         4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 000

      银行存款           50 000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2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2 500

  

  五、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银行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间内要进行摊销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租赁期届满,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六、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确定的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银行存款等

  【例题7】四海公司接受一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根据捐赠设备的发票、报关单等有关单据确定其价值为38 000元,估计折旧额为5 000元,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计1 000元。企业收到捐赠的设备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107】

  借:固定资产          39 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38 000

      银行存款             1 000

  

  七、其他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

  1.企业按照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新的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等作为调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在建工程

    贷:资本公积—无偿调入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

  2.发生的安装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3.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的实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八、盘盈的固定资产

  1.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经上述调整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如为贷方余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如为借方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例题8】在财产的盘点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1台,其重置完全价值为60 000元,估计已提折旧额为40 000元(假设不考虑对留存收益的后续调整)。分录如下:

  【108】

  借:固定资产            2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00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

  借:固定资产

    贷:预计负债

  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识记: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合计法;加速折旧法;折旧额和折旧率;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油气资产及其折耗。

  2.领会: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固定资产各种折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评价与选择;油气资产折耗的处理。

  3.简单应用:按不同折旧方法计算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月折旧额、累计折旧额。

  4.综合应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



  一、折旧的含义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计提折旧的原因

  固定资产之所以要在每个会计期间计提折旧,其原因主要归纳为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个方面。



  三、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折旧基数。

  (二)预计净残值。

  (三)预计使用年限。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的考虑因素包括:预计生产能力和实物产量;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例:北京市行政法规规定北京市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折旧年限最长为7年,则即使出租车可以用10年,也只能按7年计提折旧。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应当根据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就是要确定哪些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哪些固定资产不应当提取折旧,什么时间提取折旧。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以下情况除外:(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开始停止计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法,是将一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成本在其预计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方法。它是折旧方法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在平均年限法下,每年和每月摊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得出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在实际工作中,每月计提的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乘以折旧率来计算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折旧额占其原始价值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

  【例题9】四海公司购入设备1台,价值40 000元,预计折旧年限12年,预计残值收入800元,预计清理费用400元。计算该设备的年折旧额和年折旧率。

  【201】

  年折旧额=[40 000-(800-400)]÷12=3 300(元)

  年折旧率=3 300÷40 000=8.25%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率,也可以利用以下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假设仍用【例题9】中的资料,预计净残值率为5%,则计算结果如下,

  年折旧率=(1-5%)÷12=7.917%

  年折旧额=40 000×7.917%=3 166.8(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此外,还有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实务中,通常采用个别或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

  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最为简单方便,但是它只注重资产的使用时间,忽视了资产的各期使用情况。固定资产在各期的使用成本等于本期折旧和维护修理费用之和。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各期的折旧金额是相等的。但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早期年份,其维修保养费用一般较使用的后期年份低,这就是造成固定资产各期使用成本负担不均的问题。另外,直线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以及使用效率,每期分摊的折旧的费用是相等的。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应计提的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一些专用设备。所谓完成的工作量因设备不同可按里程、工作小时或工作台班等来计算。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1)按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或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行驶里程×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

  (2)按照工作小时(工作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或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工作小时(工作台班)数×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例题10】四海公司车队有货车一辆,原值为60 000元,规定在使用期内行驶50万公里,预计残值为3 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500元,本期行驶了4 000公里。

  【202】

  计算结果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 000-(3 000-500)]÷500 000=0.115(元)

  本期折旧额=4 000×0.115=460(元)

  本题亦可根据预计净残值率计算,这里假设预计净残值率为4%,则计算结果为:

  单位里程折旧率=[60 000×(1-4%)]÷500 000=0.1152(元)

  本期折旧额=4 000×0.1152=460.8(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其优点是易于计算,简单明了,同时这种方法使折旧的计提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结合起来。其缺点在于这种方法只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而未考虑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影响问题。

  (三)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是为了加速资本投资的回收,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额,在使用初期要大于使用后期。加速折旧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早期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更多的收入,而早期所负担的维修保养费用要比后期少,计提的折旧额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加速折旧法是在能使每期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基本一致的观点下提出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加速折旧法有以下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加倍递减余额法,这种方法的折旧率是按净残值为零时直线折旧率的两倍计算的,当每期计提折旧时,使用该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净值)。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净残值以下。因此,当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金额,小于这时用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在剩余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算得的折旧金额时,就要将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在剩余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是用两倍直线法的折旧率去乘固定资产的年初账面净值。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在我国,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为简化折旧的计算提取,企业可以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题11】20×0年8月1日,A公司购入一台设备,买价50万元(其他税费业务)预计可用5年,按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残值率5%。

  【203】

  则第3年和20×2年的折旧额可分别计算如下: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某年折旧额=当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第3年的折旧额=50×(1-3-1×=50×(1-40%)2×40%=7.2(万元)

  2002年折旧额=50×(1-40%)2-1×40%×+50×(1-40%)3-1×40%×=12×+7.2×=8+2.4=10.4(万元)

  分析:第一年 2000.9~2001.8

     第二年 2001.9~2002.8  (1-8个月)

     第三年 2002.9~2003.8  (9-12个月)

     第四年的折旧额=〔50×(1-40%)3-50×5%〕÷2

            =(10.8-2.5)÷2=4.15(万元)

  【例题12】四海公司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5 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4%(净残值为200元)。

  【204】

  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5×100%=40%

  各年折旧如表5-1所示。

  表5-1       折旧计算表(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度

固定资产年初净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年末净值

 

③=①×②

⑤=①-③

1

5 000

40%

2 000

2 000

3 000

2

3 000

40%

1 200

3 200

1 800

3

1 800

40%

720

3 920

1 080

4

1 080

 

440

4 360

640

5

640

 

440

4 800

200

  从第四年度起,开始把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在剩余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应该注意:

  1、年折旧率的使用,在没有改成直线法之前,一直是使用2/预计使用年限作为折旧率。

  2、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应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用一个递减的分数乘以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这一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尚可使用的年数(包括当年),分母代表预计折旧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折旧的计算公式为:

   

  【例题13】仍用【例题11】中的有关资料,改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第3年和2002年的折旧额。

  【205】

  第3年的折旧额=50×(1-5%)×=9.5(万元)

  2002年折旧额=50×(1-5%)××+50×(1-5%)××

         =8.44+3.17=11.61(万元)

  【例题14】仍用【例题12】中的有关资料,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四海公司的各年折旧额。如表5-2所示。

  【206】

  表5-2     折旧计算表(年数总和法)

年度

原值减去净残值

尚可使用年数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年末净值

 

④=①×③

1

4 800

5

5/15

1 600

1 600

3 400

2

4 800

4

4/15

1 280

2 880

2 120

3

4 800

3

3/15

960

3 840

1 160

4

4 800

2

2/15

640

4 480

520

5

4 800

1

1/15

320

4 800

200



  六、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期(月)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借: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支出

    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在实际工作中,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折旧计算表进行的。在上月份应计提折旧额的基础上,考虑上月份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情况,进行调整。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计提折旧额+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表”如表5-3所示。

  【207】

  表5-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固定资产类别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

上月折旧额

上月增加固定资产

上月减少固定资产

本月折旧额

原值

折旧额

原值

折旧额

房屋及建筑物

700 000

0.5

  3 500

 

 

 

 

3 500

机器设备

300 000

0.75

  2 250

5 000

37.5

 

 

2 287.5

运输工具

100 000

1.5

  1 500

20 000

300

4 000

60

1 740

其他设备

100 000

0.7

  700

 

 

 

 

700

合计

1200000

 

  7 950

25 000

337.5

4 000

60

8 227.5

  

  “固定资产折旧表”按各车间编制,然后再由财会部门根据各车间、部门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汇编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如表5-4所示。

  【208】

  表5-4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

  20××年×月×日

使用部门

固定资产类别

合计

房屋及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设备

其他设备

甲车间

3 500

2 287.5

1 740

700

8 227.5

乙车间

4 700

1 742.5

 

300

6 742.5

机修车间

1 330

470

 

1 200

3 000

销售部门

540

 

460

 

1 000

管理部门

 

 

800

 

800

合计

10 070

4 500

3 000

2 200

19 770

  根据表5-4可编制计提折旧的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7 970

    管理费用      800

    销售费用     1 000

    贷:累计折旧      19 77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油气开采活动包括矿区权益的取得以及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阶段。企业应设置“油气资产”科目核算持有的矿区权益和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的原价。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如地震设备、建造设备、车辆、修理车间、仓库、供应站、通讯设备、办公设施等辅助设备及设施,应当按照固定资产处理。

  1.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钻井勘探支出

  借:油气勘探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2.属于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钻井勘探支出

  借:油气资产

    贷:油气勘探支出

  3.属于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钻井勘探支出

  借:勘探费用

    贷:油气勘探支出

  4.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支出

  借:油气开发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5.开发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油气资产

    贷:油气开发支出

  6.企业购入油气资产(含申请取得的矿区权益)的成本

  借:油气资产

    贷:银行存款

      应付票据

      其他应付款

  7.自行建造的油气资产,在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油气资产

    贷:油气勘探支出

      油气开发支出

  8.油气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应在取得油气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

  借:油气资产

    贷:预计负债

  9.在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10.企业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对井及相关设施计提折耗。企业按期(月)计提油气资产的折耗

  借:生产成本

    贷:累计折耗

  各期计提的折耗应记入“累计折耗”账户的贷方,这个账户是“油气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折耗费用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应和其他存货成本的处理一样。因此,分配于已销售产品的折耗费用是构成销货成本的一个因素,而分配于已产出但未售出产品的折耗费用,则应作为存货成本留在资产账户内。井及相关设施包括确定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探井和开采活动中形成的井,以及与开采活动直接相关的各种设施。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的,折耗额可按照单个矿区计算,也可按照若干具有相同或类似地质构造特征或储层条件的相邻矿区所组成的矿区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折耗额=期末矿区井及相关设施账面价值×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率

  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率=矿区当期产量/(矿区期末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矿区当期产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包括矿区的开发井网钻探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后已全面投入开采的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以及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所需的设施已建成并已投产后相应增加的可采储量。

  处置油气资产,应按该项油气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油气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耗,借记“累计折耗”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油气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企业承担的矿区废弃处置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将该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并相应增加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油气资产等自然资源,其蕴藏量将随着开采而耗竭,其成本也将随着蕴藏量的逐渐消耗而有所减少,减少部分即为开采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存货成本。因此,折耗实际上是一种油气资产成本的分摊。但折耗和折旧有本质的区别:

  (1)折耗用于实体上不断受到直接消耗的油气资产,如煤矿、油田,其折耗量直接与所消耗的实物量有关。折旧则用于始终保持实物形态(在耐用年限内)的固定资产,它们在使用期间内实物形态几乎完好如初,但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逐年下降;

  (2)折耗主要与油气资产的被使用有关,而与时间的关系不大。折旧则不限于固定资产的被使用,而与时间的长短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3)油气资产由于开采等而生产出的生产物,直接是企业可供销售或使用的存货,因此折耗费成为存货成本的直接组成部分。而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属于生产手段,只是有助于企业产品的生产,并不直接构成产品的一部分,因而折旧费一般也只是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

  (4)油气资产一般不能重置(多属不可再生资源),而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大多可以重置。

  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固定资产作为一个大类,填列其账面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油气资产的列示方式与固定资产相同,也要填列油气资产的账面原值扣除累计折耗后的油气资产的账面净值。

第四节 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1.识记:固定资产减少的原因;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2.领会:固定资产清理核算的一般过程。

  3.简单应用:各种方式减少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除去投资转出和盘亏以外,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应通过设置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1.结转被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原值)

  2.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4.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清理净损益

  (1)损失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外投资)

    营业外支出(对外捐赠.正常损失.非正常损失等)

    长期待摊费用(筹建期间的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2)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

      长期待摊费用(筹建期间的收益)



  一、对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

  【例题15】四海公司将一台设备对外投资,其账面原值为58 000元,已提折旧6 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费800元。

  【01】

  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 800

    累计折旧      6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000

    贷:固定资产      58 000

      银行存款      800

  按照准则的有关规定,此题的做法为:

  1.注销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的原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累计折旧      6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000

    贷:固定资产      58 000

  2.支付运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 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800



  二、对外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

  【例题16】四海公司将一台机器设备捐赠给甲福利工厂,该机器的账面原价45 000元,已提折旧12 000元,已提减值准备3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税费1 000元。

  【02】

  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3 000

    累计折旧       12 000

    贷:固定资产        45 00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3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1 000



  三、出售减少的固定资产

  【例题17】企业将1台不需用的旧机器出售,该机器原值为60 000元,已提折旧20 000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3 500元。双方议定的售价为45 000元,已通过银行收回价款。

  【03】

  1.注销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折旧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36 500

    累计折旧             2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 500

    贷:固定资产             60 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             4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 000

  3.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8 500元(45 000-36 500=8 5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8 5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  8 500



  四、报废.毁损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

  【例题18】企业1台机器设备因责任事故不能继续使用,决定予以报废。该设备原值为100 000元,已提折旧34 000元,已提减值准备12 000元,保险公司应赔偿45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在清理过程中,通过银行支付清理费用3 000元,残料变价收入8 000元已存入银行。

  【04】

  作如下会计处理:

  1.注销毁损固定资产的原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54 000

    累计折旧        34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3.收回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4.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款项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4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 000

  5.结转清理后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4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 000



  五、盘亏固定资产

  1.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经批准转账

  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例题19】企业在财产的盘点清查中,发现盘亏设备1台,账面原值为9 200元,已提折旧5 000元,已提减值准备为1 200元。

  【05】

  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3 000

     累计折旧              5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 200

     贷:固定资产               9 200

  2.经批准,转销盘亏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       3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3 000

  第五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减值的核算

  

  1.识记:后续支出的概念。固定资产减值的概念;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概念。

  2.领会: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

  3.简单应用: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预计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计算以及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一)资本性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还会发生各种支出,这些支出有的是为了扩建.更新改造,有的是为了维护、改进固定资产的功能等。一般来说,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保养费用,这种后续支出与当期的收入相关,应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性能、质量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1.企业交付需进行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其净值

  借: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累计折旧等

    贷:固定资产

  2.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程所领用的工程物资、发生的工程人员的工资、出包工程所支付的工程价款、应由工程负担的借款费用、税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借: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贷:工程物资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等

  3.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例题20】四海公司对一台未使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准备生产新产品,该设备原价为52 000元,已提折旧12 000元,拆除部分部件变价收入5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支付的清理费用800元,领用工程物资10 000元,支付安装人员工资23 000元。技改完工交付生产使用。

  【06】

  作如下会计分录:

  (1)将设备移交改造工程:

  借: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40 000

    累计折旧           12 000

    贷: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    52 000

  (2)收到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5 000

  (3)领用工程物资,支付工资和清理费用

  借: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33 800

    贷:工程物资            1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23 000

      银行存款            800

  (4)技改工程完工后,经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68 800

    贷:在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     68 800

  (二)收益性支出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生产能力,发挥它应有的工作效能,企业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修理。固定资产修理,按其修理范围的大小和修理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及修理费用的多少,可以分为大修理和中小修理,中小修理也称日常修理。固定资产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范围比较大,修理费用支出多,修理次数较少,因此,每次修理间隔时间长。发生固定资产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故应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对于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

  (一)固定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

  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固定资产等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

  (二)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固定资产等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1.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根据该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在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予以折现后的金额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Σ(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例题21】某公司20×7年末对甲装置进行减值测试。该装置原值为20 000万元,累计折旧5 440万元,20×7年末账面价值为14 56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6年。假定甲装置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但甲装置能独立生产产品并带来收入,因此,该公司通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可收回金额。公司在考虑了与甲装置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和特定风险因素后,确定10%为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并将其作为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该公司根据历史资料和发展趋势,估计甲装置在20×8至2013年每年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如表5—5中所示。

  【07】

  根据上述资料,公司编制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如下:(表5—5,表中现值系数可根据公式计算或者直接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取得)

  表5—5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

年度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万元)

现值系数(折现率为10%)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万元)

20×8

2 500

0.9091

2 273

20×9

2 460

0.8264

2 033

2010

2 380

0.7513

1 788

2011

2 360

0.6830

1 612

2012

2 390

0.6209

1 484

2013

2 470

0.5645

1 394

合计

14 560

10 584

  根据表5—5预测计算的结果,该公司甲装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0 584万元,以此作为可收回金额,而甲装置的账面价值为14 560万元,则该公司2007年末应将甲装置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3 976万元确认为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应当注意,如果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涉及外币的,应当以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结算货币为基础,按照该货币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然后将该外币现值按照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三)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需要摊销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摊销额。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为了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方登记资产处置时应结转的已计提减值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例题22】 根据例21所提供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则该公司20×7年末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08】

  借:资产减值损失     39 76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9 760 000

  另外,对于在建工程,企业也应当定期或至少在每年终了,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也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况。

  企业应当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方反映提取的减值准备数,借方反映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恢复时转回的减值准备数。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已提取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企业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在建工程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为使用目的用一固定资产设备换入另一固定资产设备,若交换时不发生任何补价,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此次交换符合公允价值计价标准,则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

  A.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B.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C.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D.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09】

  【答案】D

  【解析】教材191页;符合公允价值计价标准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符合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应( )

  A.由出租方计提折旧

  B.由承租方计提折旧

  C.不计提折旧

  D.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一方计提折旧

  【10】

  【答案】B

  【解析】教材179页;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3.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60 000元,预计净残值2 000元,预计使用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第2年的折旧额应是( )

  A.12 000元            

  B.14 400元

  C.14 720元

  D.19 000元

  【11】

  【答案】B

  【解析】教材205页。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折旧的计算过程。此种方法计算折旧时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第一年:60 000*2/5=24 000

  第二年:(60 000-24 000)×2/5=14 400

  4.某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将一台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原平均年限法改为加速折旧法,这种方法的改变属于( )

  A.会计估计的变更       

  B.会计差错调整

  C.会计政策的变更

  D.非调整事项调整

  【12】

  【答案】A

  【解析】教材210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5.(单选)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四海公司公允价值为150万元的商品,另向四海公司支付现金55.5万元。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四海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6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免可靠计量。甲公司换入商品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00

  B.140

  C.195.5

  D.150

  【13】

  【答案】D

  【解析】换入库存商品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一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20+55.5-150×17%=150(万元)。

  6.(单选)下列项目中,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正确的是( )。

  A.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用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支出

  B.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不公允的除外

  C.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购买日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D.对所有的资产都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

  【14】

  【答案】B

  【解析】A选项应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支出;C选项应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D选项中只应对特殊的资产如核电站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需考虑弃置费用。只有B选项正确。

  7.(单选)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的账户为(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C.固定资产清理

  D.营业外收入

  【15】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如有盘盈固定资产的,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前期差错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重新列示和披露;固定资产盘盈应当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二、多选题

  1.企业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按使用部门和用途分别计入账户为(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生产成本

  D.销售费用

  E.其他业务成本

  【16】

  【答案】ABDE

  【解析】教材208页;车间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都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账户,不计入生产成本,所以C选项不对。



  三、名词解释题

  1.货币性资产

  【17】

  【答案】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2.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18】

  【答案】教材198页;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它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改变而引起的。

  

  四、简答题

  1.简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涉及补价情况下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及损益计量原则。

  【19】

  【答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或换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五、实务题

  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有设备一台,原值为189 000元,预计净残值为7 35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要求:

  (1)计算各年应提取的折旧额;

  (2)编制第三年提取折旧的会计分录。

  【20】

  【答案】

  (1)各年应提取的折旧额:(提示:每年计提的基数要扣除预计的净残值)

  (189000-7 350)×5/15=60 550

  181 650×4/15=48 440

  181 650×3/15=36 330

  181 650×2/15=24 220

  181 650×1/15=12 110

  (2)分录:

  借:制造费用   36 330

    贷:累计折旧    36 330

  2.乐山公司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买价为300 000元,增值税为51 000元,另支付运费3 000元,所有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 000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率为17%;应负担安装人员工资费用2 000元,已安装完毕交付使用。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三年后由于发生意外事故,该设备报废,报废清理过程中,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 000元,无残值变价收入。设备已清理完毕并结转净损益。(假定不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为乐山公司编制以下业务会计分录(不包括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1)购入时;

  (2)安装时;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4)三年后处置时。

  (“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列示明细科目)

  【21】

  【答案】

  (1)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354 000

    贷:银行存款             354 000

  (2)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          11 700

    贷: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 700

  借:在建工程          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367 700

    贷:在建工程             367 700

  (4)三年后处置时:

  三年的折旧额:367 700/5×3=220 62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47 080

    累计折旧          220 620

    贷:固定资产             367 7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借:营业外支出         149 0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49 080

  3.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1月,甲企业因生产需要,决定用自营方式建造一间材料仓库。相关资料如下:

  (1)2006年1月5日,购入工程用专项物资2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该批专项物资已验收入库,款项用银行存款付讫。

  (2)领用上述专项物资,用于建造仓库。

  (3)领用本单位生产的水泥一批用于工程建设,该批水泥成本为2万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3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4)领用本单位外购原材料一批用于工程建设,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万元,应负担的增值税额为0.17万元。

  (5)2006年1月至3月,应付工程人员工资2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0.92万元。

  (6)2006年3月31日,该仓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估计可使用20年,估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7)2010年12月31日,该仓库突遭火灾焚毁,残料估计价值5万元,验收入库,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经保险公司核定的应赔偿损失7万元,尚未收到赔款。甲公司确认了该仓库的毁损损失。

  要求:

  (1)核算该仓库的入账价值。

  (2)计算2006年度该仓库应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甲企业2006年度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企业2010年12月31日清理该仓库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2】

  【答案及解析】

  (1)该仓库的入账价值=20+3.4+2+3×17%+1+1×17%+2+0.92=30(万元)

  (2)2006年度该仓库应计提的折旧额=(30-2)/20×9/12=1.05(万元)

  (3)

  ①借:工程物资            23.4

     贷:银行存款              23.4

  ②借:在建工程            23.4

     贷:工程物资              23.4

  ③借:在建工程            2.51

     贷:库存商品              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51

  ④借:在建工程            1.17

     贷:原材料               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17

  ⑤ 借:在建工程           2

     贷:应付职工薪酬            2

  ⑥借:在建工程            0.92

     贷:银行存款               0.92

  ⑦ 借:固定资产            30

     贷:在建工程              30

  ⑧ 借:管理费用           1.05

     贷:累计折旧              1.05

  (4)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         23.35

     累计折旧           6.65

     贷:固定资产              30

  ②借:原材料            5

     贷:固定资产清理            5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         2

     贷:银行存款              2

  ④ 借:其他应收款          7

     贷:固定资产清理            7

  ⑤借:营业外支出          13.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5

第六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1.识记:无形资产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2.领会: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无形资产摊销的条件和方法,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3.简单应用: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报废和减值的账务处理。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

  (一)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发明人经过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得到法律保护的对某一产品的设计、造型、配方、结构、制造工艺或程序等拥有的专门权利。根据我国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5年。

  (二)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是指专利权未经申请的没有公开的专门技术、工艺规程、经验和产品设计等。非专利技术因为它未经法定机关按法律程序批准和认可,所以它不受法律保护。非专利技术没有法律上的有效年限,只有经济上的有效年限。

  (三)商标权

  商标权是商标所有者将某类指定的产品或商品上使用的特定名称或图案即商标,依法注册登记后,取得的受法律保护的独家使用权利。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期满可依法延长。

  (四)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著作权包括两方面的权利,即精神权利(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财产权利)。

  (五)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所取得的在一定时期对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权利。

  (六)特许权

  特许权,又称特许经营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权利。

  上述各项无形资产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3.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4.无形资产的可控制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方面。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应按照取得无形资产的不同来源分别计量,确定入账价值:

  1.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某无形项目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以及在其开发阶段支出满足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3.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

  5.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

  6.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

  7.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通常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加以确认;某些并非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权利,但能够与被购买企业的其他资产区分并单独出售或转让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应按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处理。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三、无形资产的取得

  为了反映和监督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科目。

  

  该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根据无形资产的不同取得方式,其账务处理如下: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

  1.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

  借:无形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例1】甲企业从外部某单位购入A项专利权,价款60 000元,用银行存款付讫。

  【答疑编号10060101】

  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A   6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企业自行进行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具备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支出,按下列规定处理:

  (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对于企业内部开发项目发生的开发支出,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为了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该科目为费用类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研发支出,贷方登记转为无形资产和管理费用的金额,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企业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2.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比照上述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进行处理。

  3.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期末,企业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三)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股本

  如果超过受资方占投资方注册份额的,应该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例2】 甲企业20×7年1月1日接受某公司以B商标权作为投入资本,该项商标权经评估后,双方确认的价值为1 2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60102】

  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商标权B  1 200 000

    贷:实收资本       1 200 000

  (四)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企业接受政府补助而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照所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也可以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收到无形资产时,按公允价值或名义金额

  借:无形资产

    贷:递延收益

  (五)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其账务处理如同采用这些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应注意,无形资产入账后,为确保该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如相关的宣传活动支出等,由于这些支出仅是为了确保已确认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因而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摊销某项无形资产时,首先应于取得该项无形资产时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摊销期限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可以计入产品或其他资产成本。

  为了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应设置“累计摊销”科目。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累计摊销,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根据其使用寿命,采用一定的摊销方法,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累计摊销

  【例3】 依上述[例1]、[例2],若甲企业将A专利权和B商标权分别按5年和6年平均摊销,专利权A每年摊销12 000元,B特许权每年摊销2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60103】

  则按月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7 666.67

    贷:累计摊销—专利权A    1 000

          —商标权B    16 666.67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在土地上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同时,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规定处理。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报废

  (一)无形资产出售

  1.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累计摊销(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差额)

    贷:应交税费(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按其账面余额)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差额)

  【例4】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权,支付价款共计150 000元,作无形资产入账,确定的摊销期限为10年;该企业在购入该项专利权使用18个月后又将其所有权出售给其他单位,取得出售收入130 000元,按5%营业税率计算的应交营业税为6 500元,该项专利权未计提减值准备。

  【答疑编号10060104】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专利权时:

  借:无形资产—某项专利权       150 000

    贷:银行存款              150 000

   (2)按月摊销时:(月摊销额=150 000 ÷10÷12=1 250)

  借:管理费用             1 250

    贷:累计摊销—某项专利权        1 250

   (3)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130 0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4 000

    累计摊销—某项专利权       22 500(1 250×18)

    贷:无形资产—某项专利权        1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 500

  (二)无形资产报废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报废。

  借: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例5】如果四海公司许可乙公司使用其配方,合同规定,乙公司每销售1千克专利配方产品,须支付4元使用费,乙公司本月共售出5 000千克。

  【答疑编号10060105】

  则双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四海公司收到乙公司的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 000

  乙公司支付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七、无形资产的减值

  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检查,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说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可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以后年度转回。处置无形资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例6】 以例2资料,20×7年1月1日,甲企业取得B商标权这一无形资产。根据相关规定,甲企业尚可使用B商标权的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B商标权成本可以按直线法在6年内摊销。20×8年12月31日,由于与B商标权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B商标权发生价值减损。甲企业据此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35万元。如果在2010年12月31日,导致B商标权在2008年发生减值损失的不利经济因素已全部消失,估计B商标权的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的影响;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保持不变。

  【答疑编号10060106】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编制B商标权取得后,在整个使用年限共6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1)20×7年、20×8年摊销B商标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200 000

    贷:累计摊销               200 000

  (2)20×8年计提B商标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标权B减值准备  450 000

  (3)20×9年至2012年各年摊销B商标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87 500

    贷:累计摊销               87 500

  (4) 2012年12月31日转销“无形资产——B商标权”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B商标权减值准备”的余额: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标权B减值准备 450 000

    累计摊销               750 000

    贷:无形资产——商标权B         1 200 000

  【例7】四海公司于20×7年5月10日开发成功并申请取得了C项专利权,研制过程中共发生开发费9万元,其中,20×7年发生3.5万元,包括原材料费用0.5万元、工资费用2万元、福利费费用0.28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0.72万元。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发生专利登记费30 000元,律师费6 000元,该专利权按5年平均摊销(假设不考虑残值)。若用了2年后计提减值准备6 000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的影响。

  【答疑编号10060107】

  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发生研制费时:

  借:研发支出                 71 000

    贷:原材料                    5 000

      应付职工薪酬                 22 800

      银行存款                   43 200

  资本化为专利权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C            71 000

    贷:研发支出                   71 000

  每年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14 200

    贷:累计摊销——专利权C             14 200

  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 000

  计提减值准备后每年应摊销的无形资产金额为:

  (71 000-14 200×2-6 000)÷(6-2)=9 150(元)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9 150

    贷:累计摊销——专利权C              9 150



  八、无形资产的披露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1.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3.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4.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

  5.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第二节 商誉的核算

  

  1.识记:商誉的概念。

  2.领会:商誉的特征,商誉的确认条件,商誉的计量方法,商誉减值的测试以及账务处理。

  3.简单应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及其计算。

  

  一、商誉的性质及其价值决定

  商誉是指企业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以及由于有效的广告宣传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使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同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商誉在数量上应等于整个企业的价值与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可辨认净资产指企业的全部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之和减去全部负债的差额。在实务上,要对企业的价值作出会计计量是很困难的,只有在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时,企业所支付的款项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差额才能确认为商誉。

  商誉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的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因此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3.在企业收购时可以确认的商誉的未来经济效益,可能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关系。商誉的存在,未必一定有为建立它而发生的成本。

  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表现为潜在超额利润的价值,但企业潜在超额利润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确定商誉的价值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越强,商誉的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2.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持续时间的长短。带来超额利润持续的时间越长,商誉的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3.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是可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竞争的加剧,商誉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不可能永远存在,即使这种能力长久存在,其所创造的超额利润数额也不会固定不变。



  二、商誉的确认

  商誉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外购的,但按照各国公认的一般会计原则,只有当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时,所支付的价款超过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才能作为商誉入账。企业自行培养的商誉不得入账,企业自行培养形成商誉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款项,应于支付时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这是由于:

  1.外购的商誉价值虽然本身也是由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主观估计而形成的,但毕竟是通过某一特定时点的产权交易形成的,因此具有可验证性。企业自行培养形成的商誉,其存在和价值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加以证实,缺乏可验证性,因而不予确认。

  2.企业自行培养形成的商誉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很难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发展商誉而支出的,也很难确定该笔支出创造了多少商誉,这些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



  三、商誉的初始计量

  商誉价值的计算通常采用将购买企业的收购价减去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先把一切个别的有形资产和负债项目,以及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项目,都用公允价值计算;然后,以购买企业的价格和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比较后的差额,作为商誉的价值,计算公式为:商誉=购买价格-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8】四海公司收购了振兴公司,振兴公司的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评估价值如表6—1所示:

  表6—1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账面价值

评估价值

评估增(减)值

资产: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净额)



100

140

170

570



100

136

200

642



-

(4)

30

72

  资产总计

980

1 078

98

负债: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180

400



180

410



-

10

  负债总计

580

590

10

  净资产

400

488

88

  【答疑编号10060108】

  如果四海公司与振兴公司达成的收购价是520万元。则振兴公司所隐含的商誉计算如下:

  收购价格 520万元

  减:振兴公司净资产的现行价值 488万元

  商誉的价值 32万元

  购买时,四海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应收账款         1 360 000

    存货           2 000 000

    固定资产(净)      6 420 000

    商誉           320 000

    贷:流动负债          1 800 000

      非流动负债         4 100 000

      银行存款          5 200 000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商誉减值不得转回。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列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自购买日起设置备查簿,登记其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以后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资料。

  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将原持有的对被购买方的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恢复至最初取得成本,相应调整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项目。(2)比较每一单项交易的成本与交易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每一单项交易中应予确认的商誉金额(或应予确认损益的金额)。(3)购买方在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应为每一单项交易产生的商誉(或应予确认损益的金额)之和。⑷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原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被购买方在交易日至购买日之间实现留存收益的,相应调整留存收益,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例9】甲公司于20×4年3月取得乙公司20%的股份,成本为10 0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 000万元。取得投资后甲公司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20×4年确认投资收益800万元,在此期间,乙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20×5年2月,甲公司以30 000万元的价格进一步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 000万元。

  【答疑编号10060109】

  1.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80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 000 000

  2.确认购买日进一步取得的股份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300 000 000

  3.商誉的计算

  (1)取得2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100 000 000-400 000 000×20%=20 000 000(元)

  (2)进一步取得4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300 000 000-700 000 000×40%=20 000 000(元)

  (3)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20 000 000+20 000 000=40 000 000(元)



  四、商誉的后续计量

  商誉不应分期摊销,应永久保留,但年末应进行减值测试。持这种观点的理由:(1)购买商誉是为了获得未来的超额利润,只要仍有超额利润存在,商誉就存在,因此不应分期摊销;(2)在商誉存续期内,企业为了维持商誉的存在,往往要付出许多代价,这些支出均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若再对商誉进行摊销,势必造成双重负担,因此不应分期摊销;(3)外购商誉所代表的价值没有年限限制,在产生效益时,外购商誉并不一定会被耗费掉,而且,如果被收购企业的优势具有垄断性,商誉的价值不仅不会下降,还有可能增加。因此不应分期摊销。

  企业应设置“商誉”科目核算企业收购中形成的商誉价值。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比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收购中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商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商誉”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商誉的价值。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1.识记: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2.领会: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原则,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3.简单应用:采用成本模式核算的账务处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账务处理。

  4.综合运用: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账务处理。



  一、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划分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具体包括:

  1.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从租赁期开始日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包括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其中,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和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

  3.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比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这两个条件是成为企业资产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即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其初始成本的计量也各不相同。

  1.企业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以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入账;

  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并分别“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一)采用成本模式核算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企业应当采用一种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当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取得时的成本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等

  2.投资性房地产中建筑物的折旧政策与固定资产一致,在计提折旧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累计折旧

  3.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其摊销政策与无形资产一致,在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累计摊销

  【例10】20×7年1月2日,甲公司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为1 500 000元,已支付。假定该建筑物的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10060201】

  1.购入建筑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 1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000

  2.20×7年2月底应计提折旧24 00(1 500 000×(1-4%))÷50÷12),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400

    贷:累计折旧           2 400

  在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例11】承上例,假设20×7年底,该建筑物的可收回金额为1 350 000元,账面净额为1 473 600(1 500 000-2 400×11)元,应计提123 600元的减值。

  【答疑编号10060202】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23 6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建筑物       123 600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投资性房地产

  当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成本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等

  2.将作为存货的房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该项房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同时,按该项房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3.将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该项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

  同时,按该项房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12】20×7年1月2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一自用建筑物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打算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该建筑物的原值为2 200 000元,累计计提折旧余额为600 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 000元,在转换日公允价值为2 5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60203】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根据转换日该建筑物的账面价值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成本)     1 550 000

    累计折旧                  6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000

    贷:固定资产                   2 200 000

  (2)同时,按该项房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 9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0 000

  4.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良或装修时,应按

  借:在建工程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13】承上例,假定在20×7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 8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60204】

  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6.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7.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14】仍承上例,假设20×8年2月公司将该建筑物出售,实得款项为3 0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60205】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成本)    1 55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1 250 000

      投资收益                 200 000

  同时,将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为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0 000

    贷:投资收益                 1 250 000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1.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2.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说明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4.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5.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第四节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1.识记:长期待摊费用的概念。

  2.领会: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

  3.简单应用: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长期待摊费用及其划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例如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长期待摊费用应该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若不能使以后的会计期间受益,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能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效用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改装、翻修、改建等支出。应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2.筹建期间费用

  筹建期间费用,又称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能计入固定资产购建成本的借款费用、汇兑损益等,但不包括筹建期间为取得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筹建期间费用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长期待摊费用发生和摊销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各期摊销转出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长期待摊费用”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已经交纳的税金、无法与未来收益相配比的其他各项支出,不能在本科目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筹建期间有关费用的发生与摊销情况,企业可以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设置“开办费”二级科目。

  【例15】四海公司在筹建期间共发生注册费、验资费、人员培训费、印刷费、差旅费、筹建期间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开办费用600 000元,假定都以银行存款支付。

  【答疑编号10060206】

  四海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发生筹建费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600 000

  2.公司开业转销时:

  借:管理费用         600 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600 000



  真题讲解(根据历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无形资产摊销,一般应计入( )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累计折旧

  【答疑编号10060207】

  解析:教材242页;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可以计入产品或其他资产成本。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应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是( )

  A.企业为宣传其注册商标而支付的广告费

  B.企业多年来拥有的良好商誉

  C.原来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D.通过吸收投资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答疑编号10060208】

  解析:教材:232页;

  企业支付的广告费有助于商标权价值的形成,但按现制度规定,应作为支付期的营业费用;

  商誉分为两种:自行培养形成的商誉不入账,为形成商誉而发生的费用作为支付当期费用;外购商誉才入账;

  按老版教材有偿取得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2007版教材没有此特点)

  以接受投资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答案:D

  3.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应在利润表中列入的项目是( )

  A.营业收入

  B.主营业务收入

  C.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答疑编号10060209】

  解析:教材:254页;

  教材中规定,出租的无形资产取得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利润表内,将其他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合并作为营业收入项目,所以此题选A。

  答案:A

  4.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核算的是(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B.借款利息

  C.开发非专利技术支出      

  D.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答疑编号10060210】

  解析:教材261页。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例如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答案:D



  二、多选题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下通过无形资产账户核算的有( )

  A.商标权         

  B.专利权

  C.特许权         

  D.土地使用权

  E.商誉

  【答疑编号10060211】

  解析:教材234页;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答案:ABCD

  2.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正确处理的有( )

  A.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 ”

  B.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C.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D.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直接借记“管理费用”

  E.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直接借记“无形资产”

  【答疑编号10060212】

  解析:教材239页;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期末,企业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资本化支出在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才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答案:BC

第七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核算

  

  1.识记:金融负债的定义;金融负债的划分。

  2.领会:交易性金融负债的确定;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确定。

  3.简单应用:取得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价时的处理,处置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处理



  一、金融负债及其分类

  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的下列负债:

  (1)向其他单位支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

  金融负债应在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两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其他金融负债。



  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划分

  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1)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负债,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负债,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这里的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

  (1)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

  (2)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3)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交易通常是指活跃和频繁的买卖行为,因此交易性金融工具经常用于从价格或交易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利,即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回购。交易性金融负债包括:不作为套期工具核算的衍生负债、空头卖方交付所借入金融资产的义务、承担的打算近期回购的金融负债等,如企业为短期融资发行的、计划于短期内赎回的证券。

  其他金融负债,是指除交易性金融负债之外的金融负债。比如应付款项、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等。



  三、交易性金融负债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负债类别,分别“本金”、“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1.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2.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借:投资收益

    贷:应付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处置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应按,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

           ——公允价值变动 (该金融负债的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差额)

    贷:银行存款等 (实际支付的金额)

      投资收益 (差额)

  同时,按该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例题1】甲公司在20×6年和20×8年对乙公司发生如下交易:

  20×6年11月1日,甲公司投资250 000元购买乙公司的债券,占其股份比例1%,该债券在20×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60 000元,在2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45 000元,在20×8年1月5日甲公司以244 000的价格将该债券卖给乙公司。

  甲公司打算短期持有乙公司的债券,希望从该债券市场价格的迅速上涨中取得收益。该债券公开交易,乙公司将对甲公司的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答疑编号10070101】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20×6年11月1日,初始确认甲公司的投资,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银行存款            2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      250 000

  (2)20×6年12月31日,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应按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应将交易性金融负债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

  (3)20×7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15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000

  (4)20×8年1月5日购回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     250 000

    贷:银行存款             244 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5 000

      投资收益             1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贷:投资收益             5 000

  为防范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随意调节盈亏现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负债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第二节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核算

  

  1.识记:应付票据的概念;带息应付票据的概念;不带息应付票据的概念;应付账款的概念。

  2.领会:应付票据的计价与主要业务;应付账款的确认时点。

  3.简单应用: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计算确定;带息应付票据利息的计算。

  4.综合应用:带息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不带息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一、应付票据的核算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因此,在我国商业票据按照流动负债核算。

  应付票据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两种。

  1.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或以承兑商业汇票抵付货款、应付账款时

  借:材料采购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2.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3.带息票据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票据

  4.支付票据款项时

  借:应付票据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5.应付票据到期,如企业无力支付票款,按应付票据的票面价值(到期值)

  借:应付票据

    财务费用

    贷:应付账款(商业承兑汇票)

      短期借款(银行承兑汇票)

  (一)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

  应付票据如为带息票据,其面值就是票据的面值。票据中应付利息,在会计核算中有两种方法。

  1.按期预提利息

  每年的中期期末和年末,企业应按照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票据规定的利息计算应付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票据到期支付本息时,冲减“应付票据”。这样,在年度或中期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票据”项目的金额包括应付票据的面值和应付未付的利息。

  【例题2】 某W巧克力公司于20X7年11月1日购入一批可可豆,价款是3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有关税费,出具一张期限为6个月,利率为10%的带息票据。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70102】

  20X7年11月1日购入可可豆时:

  借:材料采购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贷:应付票据               351 000

  20X7年12月31日,应计提2个月的利息费用5 850(351 000×10%×2/12):

  借:财务费用              5 850

    贷:应付票据               5 850

  20X8年5月1日票据到期,偿付票据本息:

  借:应付票据              356 850 (351 000+5 850)

    财务费用              11 700(351 000×10%×4/12)

    贷:银行存款               368 550

  假设W巧克力公司开具的是商业承兑汇票,如果20X8年5月1日票据到期,企业无力偿付且不再签发新的票据,则:

  借:应付票据              356 850 (351 000+5 850)

    财务费用              11 700(351 000×10%×4/12)

    贷:应付账款               368 550

  假设W巧克力公司开具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如果20X8年5月1日票据到期,企业无力偿付则银行会先承兑,对于W巧克力公司而言,应付票据转为对承兑银行的短期借款,每天按万分之五的利率计息,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票据              356 850 (351 000+5 850)

    财务费用              11 700(351 000×10%×4/12)

    贷:短期借款               368 550

  2.发生时列支

  如果票据期限较短,利息金额不大,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于票据到期支付票据面值和利息时,一次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如例3中,20X8年5月1日票据到期时,W巧克力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票据              351 000

    财务费用              17 550(351 000×10%×6/12)

    贷:应付账款               368 550

  (二)不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

  不带息票据,其面值就是票据到期时的应付金额。由于任何企业都不会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此,不带息应付票据的面值中实际隐含了一部分应计利息,但在票据上未注明利率。

  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签发的不带息票据,其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对面值中所含的利息部分不单独核算,按面值记账;二是按一定的利率计算票据面值中所含的利息,将其从购入资产的成本中扣除后记账。由于第一种方法核算更为简便,而且我国目前的商业票据的时间最长为六个月,因而即便是带息的应付票据,利息也不会很大。所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核算,在报表上按其票面价值列示于流动负债项目中。



  二、应付账款的核算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一)应付账款的确认时点

  从理论上说,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应以所购买物资的所有权已转移或接受的劳务已发生为标志。当企业取得了证明所购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或所接受劳务已经发生的凭据(如发票账单)时,应确认应付账款的发生。

  1.因购买材料、商品等物资发生的应付账款

  同第三章存货的核算

  2.因接受劳务而发生的应付账款

  借:生产成本

    劳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

  支付时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等

  3.债务重组减少的应付账款

  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分别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参见第八章“债务重组”部分。

  (二)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

  一般按实际应付金额即发票价格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在企业购入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发票价格包括增值税额。

  如果购入的资产在形成一笔应付账款时带有现金折扣,则可分别采用总价法和净价法,对现金折扣进行不同的处理。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要求应付账款按发票上记载的应付金额的总值入账,即采用总价法,取得的现金折扣应冲减财务费用。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1)购货时:

  借:材料采购等 (采购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税款)

    贷:应付账款 (总价)

  (2)折扣期内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总价)

    贷:银行存款 (总价—现金折扣额)

      财务费用 (现金折扣额)

  (3)超过折扣期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总价)

    贷:银行存款 (总价)

  采用总价法是将应付账款按扣除现金折扣之前的发票价格入账,如果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享有现金折扣,则被视为理财收益,冲减财务费用;而采用净价法是将应付账款按扣除现金折扣之后的发票金额入账,如果超过折扣期付款而丧失现金折扣,则被视为理财损失,增加财务费用。

  【例题3】W巧克力公司向可可豆公司购入一批可可豆,发票金额为5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有关税金,付款条件为“2/10,N/30”。假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W巧克力公司按总价法进行的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70103】

  (1)购货时:

  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应付账款——可可豆公司        58 500

  (2)10天内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可可豆公司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7 500

      财务费用               1 000

  (3)10天后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可可豆公司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企业偿付应付账款时,应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若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则应借记“应付账款”,贷“应付票据”科目。

  有些应付账款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使企业无法支付这笔款项。若企业的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报经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1.识记:职工薪酬的概念;工资的概念,奖金的概念、津贴、补贴的概念,职工福利费的概念,社会保险费的概念,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概念,非货币性福利的概念,辞退福利的概念,股份支付的概念。

  2.领会: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的基本原则;辞退福利的确认标准;应付职工薪酬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算;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应确认费用的计算。

  4.综合应用: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发放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非货币性福利和辞退福利的账务处理;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其中,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等。

  职工薪酬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

  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

  2.奖金、津贴、补贴

  3.职工福利费

  4.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大病医疗救助费、个人账户启动资金)、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险种。

  5.住房公积金

  “五险一金”(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前被认为是职工福利,2006年的新准则明确将其纳入薪酬范围。

  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职工薪酬,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

  6.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7.非货币性福利

  8.辞退福利

  9.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给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为核算职工薪酬,企业应当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本月实际发生的薪酬总额,即职工薪酬的分配数,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数以及从应付薪酬中代扣代缴的各种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企业发生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1.职能部门人员正常的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生产工人的工资)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劳务成本 (提供劳务服务企业的员工工资)

    在建工程 (工程部门人员工资)

    研发支出 (研发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2.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固定资产使用的,按应计提的折旧额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累计折旧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按每期应支付的租金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3.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4.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借: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在可行权日之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或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外商)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

  (二)企业发放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1.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例题4】甲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当期工资总额为:

项目

基本生产车间

(50人)

维修车间

(3人)

动力车间

(5人)

管理部门

(12人)

财务部门

(6人)

总计

(76人)

职工工资总额

158 000

13 260

22 100

37 000

18 500

248 860

  期末进行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070104】

  借:基本生产成本——工资       158 000

    辅助生产成本——维修车间——工资 13 260

          ——动力车间——工资 22 100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工资   37 000

        ——财务部门——工资   18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48 860

  (2)实际支付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248 860

    贷:银行存款              248 860

  【例题5】假定甲企业有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若支付给退休人员退休金10 000元,医疗费用20 000元,则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105】

  (1)按照企业职工工资计提的退休金和医疗费用:

  借:管理费用——退休金     10 000

        ——医疗费用    2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退休金    10 000

            ——医疗费用   20 000

  (2)实际支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退休金   10 000

          ——医疗费用  2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2.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题6】甲企业根据国家规定,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2%和1.5%提取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配表如下所示:

项目

基本生产车间

(50人)

维修车间

(3人)

动力车间

(5人)

管理部门

(12人)

财务部门

(6人)

总计

(76人)

职工工资总额

158 000

13 260

22 100

37 000

18 500

248 860

工会经费(2%)

3160

265.2

442

740

370

4 977.2

职工教育经费(1.5%)

2370

198.9

331.5

555

277.5

3 732.9

总  计

5 530

464.1

773.5

1 295

647.5

8 710.1

  【答疑编号10070106】

  (1)按照企业职工工资计提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4 977.2

        ——职工教育经费  3 732.9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4 977.2

            ——职工教育经费 3 732.9

  (2)实际缴纳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4 977.2

          ——职工教育经费   3 732.9

    贷:银行存款           8 710.1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题7】甲企业按照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8%缴存住房公积金,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假定与本月各职工工资总额相同,则根据如下缴存表,作会计分录。

项  目

基本生产车间

(50人)

维修车间

(3人)

动力车间

(5人)

管理部门

(12人)

财务部门

(6人)

总计

(76人)

职工工资总额

158 000

13 260

22 100

37 000

18 500

248 860

实际缴存住房公积金(8%)

12 640

1 060.8

1 768

2 960

1 480

19908.8

  【答疑编号10070107】

  (1)按照企业职工工资计提的住房公积金:

  借:基本生产成本——缴存住房公积金       12 640

    辅助生产成本——维修车间——缴存住房公积金 1 060.8

          ——动力车间——缴存住房公积金 1 768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缴存住房公积金   2 960

        ——财务部门——缴存住房公积金   1 4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9 908.8

  (2)实际缴纳住房公积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19 908.8

    贷:银行存款                  19 908.8

  4.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题8】 某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名,20×9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每台成本为1 000元的电视机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电视机的售价为每台1 400元,适用增值税率为17%。假定公司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该公司此项职工福利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108】

  电视机的增值税销项税额=200×1 400×17%=47 600(元)

  借:生产成本            278 460

    管理费用            49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5.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在行权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6.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标准的方式,或者将职工薪酬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

  正式的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由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因付款程序等原因使部分付款推迟至一年后支付的,视为符合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的确认条件。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例题9】 ABC公司为一家家用电器制造企业,20×6年9月,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施转产,公司管理层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拟从20×7年1月1日起,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甲生产车间职工。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辞退计划已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并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计划的详细内容如下表:

  ABC公司20×7年辞退计划一览表

所属部门

职位

辞退数量(人)

工龄(年)

每人补偿(万元)

甲车间

车间主任

副主任

10

1-10

15

10-20

20

20-30

25

高级技工

50

1-10

10

10-20

15

20-30

20

一般技工

100

1-10

5

10-20

10

20-30

15

合   计

160

 

 

  假定车间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工龄在10-20年的职工,接受辞退的各种数量发生概率如下:

接受辞退的职工数量

0

1

2

3

4

5

6

7

9

10

发生概率

0

3%

5%

5%

20%

15%

25%

8%

12%

7%

  根据上表可计算出车间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工龄在10-20年的职工,接受辞退的人数的最佳估计数为5.67人,ABC公司应确认该职级年龄段的辞退福利金额为5.67×20=113.4(万元),并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109】

  借:管理费用         1 13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 134 000

  (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对以职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后立即可以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例题10】 20×2年1月1日,B公司为其2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2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自20×4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6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B公司估计,该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金支出额如下:

年份

公允价值

支付现金

20×2

14

 

20×3

15

 

20×4

18

16

20×5

21

20

20×6

 

25

  第一年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B公司,B公司估计三年中还将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二年又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估计还将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三年又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三年末,假定有70人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

  表9—1 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计算过程 单位:元

年份

负债计算(1)

支付现金(2)

当期费用(3)

20×2

(200-35)×100×14×1/3=77 000

 

77 000

20×3

(200-40)×100×15×2/3=160 000

 

83 000

20×4

(200-45-70)×100×18= 153 000

70×100×16=112 000

105 000

20×5

(200-45-70-50)×100×21=73 500

50×100×20=100 000

20 500

20×6

73 500-73 500=0

35×100×25=87 500

14 000

总额

   

299 500

299 500

  【答疑编号10070110】

  会计处理:

  (1)20×2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处理。

  (2)20×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等          77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77 000

  (3)20×3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等          8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3 000

  (4)20×4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等          10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5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12 000

    贷:银行存款           112 000

  在可行权日之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例题11】沿用【例题10】资料,20×5年12月31日(第四年末),有50人行使了股票增值权。20×6年12月31日(第五年末),剩余35人全部行使了股票增值权。

  【答疑编号10070111】

  (1)20×5年12月31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0 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2)20×6年12月31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4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7 500

    贷:银行存款           87 500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二)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三)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四)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五)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六)其他职工薪酬。

  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披露。

  第四节 应交税费的核算

  

  1.识记:应交税费的概念。

  2.领会:增值税的明细科目设置和主要业务内容;消费税的主要业务内容。

  3.简单应用:增值税的计算;营业税的计算;消费税的计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的计算。

  4.综合应用:一般纳税人企业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应交消费税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应交营业税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其他应交税费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

  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按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其经营所得依法交纳各种税金。

  目前我国向企业开征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其他税金。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交税费的计算和缴纳情况,应设置“应交税费”科目,并按税种设置明细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不需要预计应交而实交的税金,如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就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按照我国目前的税法,增值税实行价税分离、价外计征。在应交增值税会计核算上分为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分别核算。

  (一)一般纳税企业的会计处理

  根据我国税法对一般纳税企业的规定,其在会计处理上的主要特点有:(1)在购进阶段,会计处理上就实行价与税的分离,价与税分离的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和价款,其中价款部分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增值税额部分进入进项税额;(2)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价格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

  1.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上式中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如果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这里的当期,依据增值税法规关于纳税期限的规定,应为当月。

  2.扣税和记账依据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即进项税额),可以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额)中抵扣。按照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必须具备以下凭证,其进项税额才能予以扣除。

  3.科目设置

  企业应交的增值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为了详细核算企业应缴纳增值税的计算和解缴、抵扣等情况,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4.账务处理

  第一,一般购销业务的账务处理

  (1)企业采购货物、接受应税劳务等

  借: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银行存款等

  购入物资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等

  借: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发生的销售退回,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3)出口产品实行“免、抵、退”的企业,按应收的出口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交纳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例12] 华亿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购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600万元,增值税额为102万元。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该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收入为1 200万元(不含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款尚未收到;假如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不交纳消费税。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华亿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华亿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库分录略):

  【答疑编号10070201】

  (1)借:材料采购              6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20 000

       贷:银行存款               7 020 000

  (2)销项税额=1 200×17%=204(万元)

  借:应收账款                 14 0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040 000

  第二,购入免税产品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免税产品一般情况下不能扣税。

  购进免税农产品的账务处理为:按购进免税农业产品使用的经主营税务机关批准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金额(买价)扣除依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作为购进农业产品的成本

  借:材料采购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等

  [例13] 华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收购农业产品,实际支付的价款为1 500万元,收购的农业产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已经支付;增值税扣除率为13%。华生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库分录略):

  【答疑编号10070202】

  进项税额=1 500×13%=195(万元)

  借:材料采购              13 0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950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000

  第三,收购废旧物资的账务处理

  根据现行规定,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一般纳税企业收购废旧物资,且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以根据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依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账务处理如同上述收购免税农产品。

  [例14] 华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收购废旧物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为200万元,收购的废旧物资已验收入库,款项已经支付;增值税扣除率为13%。华生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原材料入库分录略):

  【答疑编号10070203】

  进项税额=200×13%=26(万元)

  借:材料采购              1 7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000

  第四,接受实物投资、捐赠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1)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等

  (2)企业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若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则不能计算进项税额;若取得上述扣税凭证,则按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

  (3)企业接受被投资企业利润分配转入的货物,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投资收益

  [例15] 20X7年5月23日某公司用10吨不锈钢板材对华安公司投资,投资合同中确定的单价12 000元,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增值税为20 400元,该不锈钢板材用于本公司生产,货物已验收入库,其计划单价和实际单价相等。华安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70204】

  借:原材料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 400

    贷:实收资本              140 400

  第五,不予抵扣项目的账务处理

  对于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账务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

  (1)购入货物时即能认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如购进固定资产,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计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

  (2)购入货物时不能直接认定其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按照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这部分购入货物以后用于按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应将原已记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的承担者予以承担,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的“在建工程”等科目。如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应按增值税税法规定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

  [例16] 甲公司购入一台机器用作生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20.4万元,材料价款为120万元。机器不需要安装,货款已经支付。

  【答疑编号10070205】

  借:固定资产      1 404 000

    贷:银行存款        1 404 000

  [例17] 华红公司购入一批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材料价款为200万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经支付(假设该公司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材料入库后,该公司将该批材料的一半用于工程项目。根据该项经济业务,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06】

  (1)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 000

    贷:银行存款                2 340 000

  (2)工程领用材料

  借:在建工程             1 170 000

    贷:原材料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 000

  第六,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

  按照规定,对于企业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资产或委托加工以及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无偿赠送他人等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在具体会计处理上,不同的视同销售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

  (1)投资。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的、投资方视同销售,吸收投资方视同购入处理,并按规定分别计算货物的销项税额和确认进项税额。

  [例18] 府河公司用原材料对华景公司投资,双方协议按成本作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按规定确定的计税价格为200万元,假如原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34万元,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府河公司、华景公司(假如两公司原材料均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应分别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07】

  府河公司对外投资转出原材料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140 000

    贷:原材料                1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000

  华景公司收到投资时:

  借:原材料               1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000

    贷:实收资本               2 140 000

  (2)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3)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或用于广告、样品,也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交的增值税。核算原则与上述投资相同,即不通过销售核算,捐赠支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用于馈赠的作为管理费用;用于广告、样品的作为销售费用。

  [例19] 华美公司将资产的成本为300万元的货物赠与黄山公司,该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为17%,若以货物的成本金额作为计税价格,华美公司和黄山公司双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208】

  华美公司捐赠货物应交增值税=300×17%=51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3 510 000

    贷:库存商品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000

  黄山公司收到捐赠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3 0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3 510 000

  (4)将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按规定,企业将资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也视同销售,这一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货币流出,但事实上这与将货物先出售后取得货币资产,然后再分配利润给股东并无大的区别,只是没有货币的直接流入流出罢了。因此,这一视同销售行为,应通过销售处理。

  [例20] 华东公司以自己生产的产品分配利润,产品的成本为100万元,销售价格为150万元(不含税),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华东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209】

  计算销项税额=150×17%=25.5万元

  借:应付利润            1 75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000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1 755 000

    贷:应付利润              1 755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1 000 000

  第七,上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当月交纳当月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当月交纳以前各期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或将当月多交的增值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多交的增值税在以后月份退回或抵交当月应交增值税时

  借: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二)小规模纳税企业的会计处理

  不属于一般纳税企业的需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即为小规模纳税人,具体由税务机关按规定加以认定。

  小规模纳税企业的特点有:一是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一般情况下,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三是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照公式“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还原为不含税销售额计算。

  根据上述小规模纳税企业的特点,其会计处理上的规定如下:

  (1)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而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相应地,其他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支付的增值税,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应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

  (2)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

  (3)小规模纳税企业仍然使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但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中设置专栏。

  [例21] 某工业生产企业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本期购入原材料,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原材料价款为10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该企业本期销售产品,销售价格总额为90万元(含税),假定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款尚未收到。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10】

  (1)购进货物时

  借:材料采购         1 170 000

    贷:应付票据          1 170 000

  (2)销售货物时

  不含税价格=90÷(1+6%)=84.9057(万元)

  应交增值税=84.9057×6%=5.0943(万元)

  借:应收账款         9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49 05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0 943

  (3)上交本月应纳增值税50 943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0 943

    贷:银行存款          50 943



  二、消费税

  为了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国家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消费税的征收方法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方法。

  从价定率征收方法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从量定额征收方法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企业销售产品时应纳的消费税,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通过企业将生产的产品直接对外销售的,对外销售产品应交纳的消费税,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的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例22] 华夏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本期销售其生产的应纳消费税产品,应纳消费税产品的售价为24万元(不含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产品成本为15万元。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产品已经发出,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款项尚未收到。根据这项经济业务,企业可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11】

  (1)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240 000×17%=40 800(元)

  (2)应交的消费税=240 000×10%=24 000(元)

  借:应收账款            280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 8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4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4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0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2.属于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抵偿债务、支付代购手续费、对外投资,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其他方面,应视同销售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抵偿债务、支付代购手续费的

  借:材料采购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并按规定计算出应纳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例23] 华雨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以其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换取原材料,原材料的售价与应税消费品的售价均为24万元(不含增值税),产品成本为15万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产品已经发出,材料已经到达,材料计划成本为230 000元。根据这项经济业务,该公司可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12】

  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240 000×17%=40 800(元)

  应交纳的消费税=240 000×10%=24 000(元)

  借:材料采购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0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 800

  借:原材料              23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 000

    贷:材料采购              240 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消费税   24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4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0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企业用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其他方面,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应计入有关的成本。例如,企业以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应交的消费税计入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以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例24] 某企业将自产的一批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40万元,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8万元,适用消费税税率为5%,增值税为17%,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213】

  应交纳的消费税=400 000×5%=20 000(元)

  应交增值税=400 000×17%=68 000(元)

  借:在建工程        368 000

    贷:库存商品      2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0 000

          ——应交增值税 68 000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税款(除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银首饰按规定由受托方交纳消费税外)。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方应将代扣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委托方应按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银首饰按规定由受托方交纳消费税。企业应于向委托方交货时,按规定交纳的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例25] 某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非金银首饰),原材料价款30万元,加工费用5万元,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0.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材料已经加工完毕验收入库,加工费用尚未支付。假定该企业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根据这项经济业务,委托方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14】

  (1)如果委托方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       300 000

    贷:原材料           300 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 000

    贷:应付账款          55 000

  借:原材料          35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350 000

  (2)如果委托方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委托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       300 000

    贷:原材料           300 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55 000

    贷:应付账款          55 000

  借:原材料          355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355 000



  三、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其公式为: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这里的营业额是指企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企业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已交纳的营业税;其贷方发生额,反映应交的营业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营业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营业税。

  [例26] 某国有工业企业对外提供运输劳务,收入 35万元,营业税税率3%。当期用银行存款上交营业税1万元。根据这项经济业务,企业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70215】

  应交营业税=35×3%=1.05(万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 500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企业销售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交纳营业税。企业销售不动产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四、所得税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有关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需要交纳所得税。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当期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净收益前扣除。企业需要根据债务法,计算出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五、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

  房产税是国家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的由产权所有人缴纳的一种税。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交纳。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土地使用税是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而开征的一种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车船使用税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交纳。车船使用税按照适用税额计算交纳。

  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印花税是对书立、领受购销合同等凭证行为征收的税款,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交纳方法。应纳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由于企业交纳的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以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方法交纳的税款。即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预先购买印花税票,待发生应税行为时,再根据凭证的性质和规定的比例税率或者按件计算应纳税额,将已购买的印花税票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划销,办理完税手续。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会发生应付未付税款的情况,不需要预计应纳税金额,同时也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问题,因此,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于购买印花税票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五节 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

  

  1.识记:短期借款的概念;预收账款的概念;应付利息的概念;应付股利的概念;其他应付款的概念。

  2.简单应用: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预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应付利息的账务处理;应付股利的账务处理;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下(含1 年)的各种借款。它一般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而借入的或者为抵偿某些债务而借入的。短期借款的债权人一般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

  短期借款的会计处理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取得借款的处理;二是借款利息的处理;三是借款归还的处理。

  1.企业按规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资产负债表日,为了正确计算各期的盈亏,应按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的金额预提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银行存款

  3.实际还本付息时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例27] 三原公司因生产经营的临时性需要,于12月16日向开户银行借入款项800 000元,年利率6%,期限2个月,按月预提利息费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三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16】

  12月16日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短期借款     800 000

  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800 000×6%÷24)时:

  借:财务费用    2 000

    贷:应付利息     2 000

  次年1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800 000×6%÷12)时:

  借:财务费用    4 000

    贷:应付利息     4 000

  次年2月15日还本付息时:

  借:财务费用    2 000

    应付利息    6 000

    短期借款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808 000



  二、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一般是定金或部分货款,这些负债要在以后用商品或劳务偿付。

  预收账款一般是在三种情况下产生的:一是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二是购货单位的信用不佳;三是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如建筑业、造船业等)为解决生产资金不足而向购货单位收取定金。

  为了核算企业的预收账款,在预收账款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应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并按购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贷方登记预收的货款以及购货单位补付的货款,借方登记销售产品的售价和退回多收的余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发出产品或提供劳务的预收账款,或者表示应向购货单位退回的多余款;借方余额表示应向购货单位补收的货款。

  如果企业的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预收账款”科目,而是将预收的货款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和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预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28] 黄河公司于20×7年5月23日与供货企业签定一笔金额为600 000元的销货合同,合同规定,黄河公司先预收货款的50%,余款在12月28日交货后收取。黄河公司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70217】

  20×7年5月23日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       300 000

  20×7年12月28日交货时, 

  借: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     70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102 000

  20×7年12月28日收到其余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402 000

    贷: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       402 000



  三、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并应当按照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利息。

  企业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时,应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应付股利

  股利是股东对股份公司经营净利润的分享。股份公司股利的支付存在多种形式,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股利支付的两种基本形式。

  应付现金股利的核算通常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在股份公司董事会正式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之日,应付现金股利构成公司对股东的一种负债;二是在实际发放日偿还这项对股东的负债。为了核算应付股利的发生和偿付,企业应设置“应付股利”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本科目应当按照投资者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应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按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应付股利”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科目。



  五、其他应付款

  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应付、暂收的款项,都可以归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例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其他应付款”科目应按照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和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项。

  1.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资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发生的其他应付、暂收款项,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的其他各种应付款,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29] 华恒公司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出借给购货企业一批包装物,收到该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的押金5 000元,华恒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70218】

  收到押金5 000元时: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其他应付款        5 000

  包装物如期归还,退还押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长期借款等长期债务,如果其中存在将在下一会计年度(或下一营业周期)内到期或部分到期,并需用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加以清偿的,应视为一项流动负债,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债务”项目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下。“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债务”不是单独的会计科目,它仅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独立项目,企业日常不必作任何账务处理,仅仅在编表时将这部分债务从长期负债金额中剔除出来填列即可。如果是到期一次偿还的长期负债应在到期前一年内转列为流动负债;如果是分期偿还的负债,下期不必偿还部分仍列为长期负债。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企业预计能够自主将清偿义务展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不能自主将清偿义务展期的,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签订了重新安排清偿计划协议,该项负债仍应归类为流动负债。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违反了长期借款协议,导致贷款人可随时要求清偿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贷款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宽限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限内改正违约行为,且贷款人不能要求随时清偿,该项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七、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专门用来核算企业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的科目。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有以下几个特点:1.补助来源于政府或政府机构或类似组织,来源于非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的资源不属于政府补助;2.政府补助既可以是现金的形式(如政府直接拨入的款项),也可以是非现金的形式(如国家给予企业的实物补助);3.政府为享有所有者权益而投入企业的资源,不属于政府补助,应计入实收资本。

  政府补助最主要的形式包括:

  1.财政拨款,例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粮食定额补贴、研发补贴等。

  2.财政贴息,如向中小企业贴息贷款、向高新产业贴息贷款等。贴息贷款途径有两类,一是财政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贴息资金拨付贷款银行,由银行以优惠利息向企业贷款。

  3.税收返还,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给予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当期损益。但是,直接免税、减征、抵免、增加计税抵扣额等不适用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这类“补助”没有形成对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流出。

  4.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如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森林等。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其中“与资产相关”,是指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相关。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一项负债,记入“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形成并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例30] 甲公司从当地政府得到一项3 000 000元的补助,款项已存入银行;同时,另收到一栋无偿划拨的房屋,原账面价值为260 000元,公允价值1 000 000元,甲公司已经办好了过户手续。

  【答疑编号10070219】

  借:银行存款      3 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3 000 000

  借:固定资产      1 000 000

    贷:递延收益       1 000 000

  假设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每年摊销其价值时:

  借:递延收益      1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000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此类政府补助不是以“购买、建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资产”作为政策条件或使用条件。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确认为一项负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例31] 乙公司是一家从事环境治理技术研发的企业,根据政策规定从当地政府得到了2 000 000元的研发补贴款,用于补贴新开发的项目,该公司预计研发时间为10个月。

  收到补贴款时:

  【答疑编号10070220】

  借:银行存款     2 000 000

    贷:递延收益      2 000 000

  月末摊销补助款时:

  借:递延收益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000

  [例32] 华仁公司20X7年12月28日取得当地政府一项补助,金额为500 000元,已收取并存入银行。则华仁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221】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000

  (三)政府补助的返还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2)不存在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33] 丙企业三年前收到政府无偿拨付的房屋一栋,入账价值为5 000 000元,三年累计折旧1 000 000元。由于丙公司未能履行政府的协议条款,被政府要求返还房屋。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070222】

  借:递延收益     4 000 000

    累计折旧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5 000 000

  期末,“递延收益”科目余额通常被归入“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现金流量表中,企业收到税收返还等,列入“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如为其他现金形式补助,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以现金返还的政府补助,列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真题讲解(根据近几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某企业自行建造仓库时领用生产用原材料,该材料实际成本20 000元,购入时已按17%的税率支付增值税,则该企业在对该项增值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通过( )。

  A.贷记进项税额

  B.贷记销项税额

  C.贷记进项税额转出

  D.贷记转出多交增值税

  【答疑编号10070223】

  答案:C

  解析:教材298页;购入货物时不能直接认定其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按照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这部分购入货物以后用于按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应将原已记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的承担者予以承担,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的“在建工程”等科目。

  2.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而言,下列税金中,不影响企业净利润的是( )。

  A.营业税

  B.土地使用税

  C.增值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疑编号10070224】

  答案:C

  解析:教材295页;C选项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不构成企业的税负;因为采购时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向税务交纳的税额,都可以从销售时收取的销项税额抵减;AD选项的税金在发生时要作为“营业税金及附加”,作为费用处理;B选项税金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3.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在月份终了,对本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

  A.将其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

  B.将其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贷方

  C.保留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

  D.保留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贷方

  【答疑编号10070225】

  答案:B

  解析:教材302页,考查月末时,应交税费两个二级账之间转账的业务处理;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或将当月多交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

  4.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借记科目( )。

  A.财务费用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投资收益

  D.应付利息

  【答疑编号10070226】

  答案:C

  解析:教材266页;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5.企业的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的,应按其账面余额,报经批准,贷记( )。

  A.资本公积

  B.盈余公积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答疑编号10070227】

  答案:C

  解析:教材274页;有些应付账款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使企业无法支付这笔款项。若企业的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报经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多选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职工薪酬的有( )。

  A.工资

  B.非货币性福利

  C.社会保险费

  D.奖金、津贴、补贴

  E.住房公积金

  【答疑编号10070228】

  答案:ABCDE

  解析:教材275页;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三、实务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有关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总额为220万元,支付增值税为37.4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已经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该批材料入库后有20万元被厂房建造工程领用。

  (2)本月销售产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收入3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货款已经收到。

  (3)该企业经营的产品均为应税消费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

  (4)企业以银行存款交纳税金,假设包括本月应交增值税、本月应交消费税以及上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12万元。

  要求:

  (1)计算本月的应交增值税额;

  (2)计算本月的应交消费税并编制应交消费税的会计分录;

  (3)编制交纳税金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列出明细科目。)

  【答疑编号10070229】

  答案:

  (1)计算本月的应交增值税额

  =300*17%-(37.4-20*17%)

  =51-34

  =17(万元)

  (2)计算本月的应交消费税并编制应交消费税会计分录

  =300*10%

  =30(万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0

    贷: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      30

  (3)编制交纳税金的会计分录

  交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贷:银行存款             30

   交纳本月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7

    贷:银行存款             17

  交纳上月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2

    贷:银行存款             12

  2.华强公司因生产经营的临时性需要,于2006年12月16日向其开户银行借入款项80 000元,年利率为6%,借款期限2个月,按月预提利息费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编制2006年借入时和年末预提利息时,以及2007年1月末和借款到期还本付息时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70230】

  答案:

  1.借入:

  借:银行存款     80 000

    贷:短期借款      80 000

  2.2006年末预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200

    贷:应付利息      200

  3.2007年1月预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4.2007年2月还本付息:

  借:短期借款     80 000

    应付利息     600

    财务费用     200

    贷:银行存款      80 800

  3.甲公司是一家彩电生产企业,有职工200名,其中一线生产工人为l70名,总部管理人员为30名。2008年2月,甲公司决定以其生产的液晶彩色电视机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并于当月发放。该彩色电视机单位成本为l 000元,单位计税价格(公允价值)为1 4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请做出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70231】

  答案:

  (1)2008年2月,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借:生产成本             278 460

    管理费用             49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为:170×1 400×(1+17%)=278 460(元)

  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30×1 400×(1+17%)=49 140(元)

  (2)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327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7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70×1 400×17%+30×1 400×17%=40 460+7 140=47 600(元)

第八章 非流动负债

第一节 借款费用的核算



  1.识记:借款费用的概念;借款费用的内容: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辅助费用、外币借款汇兑差额。

  2.领会: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判定;暂停资本化的判定;停止资本化的判定。

  3.简单应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因发行债券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和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撤销状态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即除了固定资产外,公司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的资金所发生的利息等借款费用,在开发产品完工之前,也可计入开发成本或开发产品成本。另外,由于通常情况下,大型船舶、飞机等也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的资产,所以也应将这类资产包括在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内。

  

  二、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与生产,应当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

  (一)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本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三)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确定,遵循一个原则,即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限于在资产购建或生产期间,为支付该项资产支出所必须承担的借款费用,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可分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资本化金额分别计算。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为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并应当在资本化期间,将其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其间内,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例1] 华远公司于20×7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办公楼,工程采用出包方式,每半年支付一次工程进度款。工程于20×8年6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建造工程资产支出如下:20×7年1月1日,支出1 500万元;20×7年7月1日,支出2 500万元,累计支出4 000万元;20×8年1月1日,支出1 500万元,累计支出5 500万元。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20×7年1月1日专门借款2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除此之外,无其他专门借款。办公楼的建造还占用两笔一般借款:A银行长期贷款2 000万元,期限为20×6年12月1日至20×9年12月1日,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发行公司债券1亿元,发行日为20×6年1月1日,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8%,按年支付利息。

  闲置专门借款资金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假定短期投资半年收益率为0.5%。假定全年按360天计。

  【答疑编号10080101】

  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

  20×7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 000×8%-500×0.5%=157.5(万元)

  20×8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 000×8%×180/360=80(万元)

  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年)=(2 000×6%+10 000×8%)÷(2 000+10 000)=7.67%

  2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2 000×180/360=1000(万元)

  20×7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1000×7.67%=76.70(万元)

  2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2 000+1 500)×180/360=1 750(万元)

  20×8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1 750×7.67%=134.23(万元)

  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如下:

  20×7年利息资本化金额=157.5+76.70=234.20万元。

  20×8年利息资本化金额=80+134.23=214.23万元。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20×7年:

  借:在建工程    2 342 000

    贷:应付利息      2 342 000

  20×8年:

  借:在建工程    2 142 300

    贷:应付利息      2 142 300



  五、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正常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应当继续资本化。

  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是指从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中断开始到恢复购建活动为止的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



  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当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在界定时主要是看其经济实质,而非表现形式。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判断:(1)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即应认为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工作已经完成;(2)所购建或生产的资产与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相符或者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3)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生产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如果所购建固定资产需要试生产或试运行,则在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就应当认为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分部建造或生产的资产、分别完工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也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问题,具体而言分三种情况:

  1.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期间可单独使用,说明该部分资产实质上已经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停止该部分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2.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但每一部分都必须等到固定资产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在整体资产完工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而不是资产分别完工时;

  3.一项固定资产已经完工,但另一项与其关联的独立资产尚未完工,导致已完工资产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关联资产完工时,方可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第二节 应付债券的核算



  1.识记:应付公司债券的概念;公司债券的要素;可转换债券的概念;公司债券的分类。

  2.领会: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依据和计算方法;债券折价和溢价的产生原因;应付债券票面利息的计算确定。

  3.简单应用:债券折价、溢价情况下利息调整额的计算。

  4.综合应用:应付债券发行的账务处理;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公司债券在两个付息日之间发行的账务处理;债券发行成本及其摊销;年终应计利息的调整;公司债券的偿还的账务处理;可转换债券发行、转换和偿付的账务处理。



  一、公司债券的性质和分类

  (一)公司债券的性质

  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对外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间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公司举借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其实质是一种长期应付票据。

  (二)公司债券的分类

  债券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有无担保分类,可分为:

  (1)有担保债券(2)无担保债券

  2.按付息方式,可分为:

  (1)普通债券(2)收益债券

  3.按发行方式分类,可分为:

  (1)记名债券(2)无记名债券(3)可转换公司债券

  4.按还本的方式分类,分为:

  (1)定期还本公司债券,是指债券本金全部在同一到期日清偿。

  (2)分期还本公司债券,是指债券本金在不同到期日分期偿还。

  5.按特殊偿还方式,可分为:

  (1)可赎回债券(2)可转换债券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

  (一)公司债券的要素

  债券作为一种书面凭证,其凭证要素主要有:

  1.债券面值。

  2.债券利率。

  3.付息日。

  4.到期日。

  除了上述债券凭证要素外,公司发行的债券还应载明发行公司的名称与住所、发行日期与编号、发行公司的印记和法定代表人的签章、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日期等。

  (二)债券价格的确定与发行

  1.债券价格的确定

  从理论上讲,债券的发行价格为其所支付的本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债券的发行价格由两个部分组成:债券面值(到期值)按市场利率(实际利率)折算的现值和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的各期利息(年金)以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本金按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各期票面利息按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

  =债券面值×1/(1+市场利率)期数+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年金现值系数

  =F×1/(1+i)n+A×[1-(1+i)-n]/i

  如果市场利率等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正好等于其面值,债券按面值发行;如果市场利率小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就大于其面值,债券溢价发行;如果市场利率大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就小于其面值,债券折价发行。现将三种情况列于表8—1。

  表8—1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与现值(发行价格)的关系

  利率

  债券(现值)

  发行价格

  市场利率=票面利率

  现值=面值

  按面值

  市场利率<票面利率

  现值>面值

  按溢价(面值+溢价)

  市场利率>票面利率

  现值<面值

  按折价(面值一折价)

  显而易见,债券的发行价格(现值)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成反方向变动,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下跌;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的价格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债券一经发售,债券信托合同就告成立,其后无论市场利率如何波动,对发行的债券均不产生影响,也不必调整会计记录。

  [例2] 华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滋公司”)为筹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于20×6年1月1日发行为期5年,一次还本的债券5 000 000元,债券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债券票面注明的利率为年利率6%。

  (1)假定债券发行时市场利率为4%,则上述债券发行时的价格为:

  ①债券面值按市场利率4%折算的现值。

  因债券在五年后一次还本,到期偿还的5 000 000元票面金额的现值,应是债券按市场利率2%(每半年)计算10期复利的现值,即

  5 000 000×(1+2%)-10=5 000 000×0.8203=4 101 500(元)

  ②债券利息按市场利率4%折算的现值

  债券各期利息为150 000元(5 000 000×6%/2)元,共10期,按市场利率2%折算为现值,即:

  150 000×PVIFA(2%,10)=150 000×8.9836=1 347 540(元)

  ③债券的发行价格=4 101 500+1 347 540=5 449 040(元)

  (2)假定债券发行时市场利率为8%,则上项债券发行时的价格为:

  ①债券面值按市场年利率8%折算的现值

  因债券在五年后一次还本,到期偿还的5 000 000元票面金额的现值,应是债券按市场利率4%(每半年)计算10期复利的现值。即:

  5 000 000×(1+4%)-10=5 000 000×0.6755=3 377 500(元)

  ②债券利息按市场利率8%折算的现值

  债券各期利息为150 000元(5 000 000×6%/2)元,共10期,按市场利率4%折算为现值,即:

  150 000×PVIFA(4%,10)=150 000×8.1108=1 216 620(元)

  ③债券的发行价格=3 377 500+1 216 620=4 594 120(元)

  (3)假定债券发行时市场利率为6%,则上项债券发行时的价格为:

  ①债券面值按市场年利率6%这算的现值

  因债券在五年后一次还本,到期偿还的5 000 000元票面金额的现值,应是债券按市场利率3%(每半年)计算10期复利的现值。即:

  5 000 000×(1+3%)-10=5 000 000×0.7441=3 720 500(元)

  ②债券利息按市场利率6%折算的现值

  债券各期利息为150 000元(5 000 000×6%/2)元,共10期,按市场利率3%折算为现值,即:

  150 000×PVIFA(3%,10)=150 000×8.53=1 279 500(元)

  ③债券的发行价格=3 720 500+1 279 500=5 000 000(元)

  2.公司债券发行的账务处理

  为核算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业务,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发行债券收到的款项和应支付的债券利息,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债券本息,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债券的摊余成本。

  该科目应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债券本金的取得和归还,债券溢价、折价的发生及摊销,以及应付债券利息的形成和支付情况。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1)发行时

  ①面值发行

  借:银行存款 (发行时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推迟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或)应付利息 (推迟发行分期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②溢价发行

  借:银行存款 (发行时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溢价发行)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推迟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或)应付利息 (推迟发行分期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③折价发行

  借:银行存款 (发行时实际收到的款项)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折价发行)

    贷:应付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推迟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或)应付利息 (推迟发行分期付息债券包含的利息)

  (2)付息日、资产负债表日或年末计算利息并摊销利息调整(实际利率法)

  ①面值发行计息

  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或)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②溢价发行计息并摊销利息调整(实际利率法)

  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当期利息=该期期初债券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溢价摊销额=支付的利息-当期利息)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支付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或)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支付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③折价发行计息并摊销利息调整(实际利率法)

  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当期利息=该期期初债券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支付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支付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折价摊销额=支付的利息+当期利息)

  (3)到期还本付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例3] 依上例华滋公司20×6年1月1日发行为期5年,票面年利率6%,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还本的债券一批,债券面值为5 000 000元。

  【答疑编号10080201】

  (1)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也为6%,债券按面值5 000 000发行,款项全部存入银行。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 000 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5 000 000

  (2)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4%,债券按面值5 449 040发行,款项全部存入银行。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 449 040

    贷:应付债券——面值       5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49 040

  (3)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8%,债券按面值4 594 120发行,款项全部存入银行。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 594 12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05 880

    贷:应付债券——面值       5 000 000

  3.公司债券在两个付息日之间发行的账务处理

  [例4] 依上例,华滋公司将原定在20×6年1月1日发行为期5年,票面利率为6%,每半年付息一次(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为付息日),到期一次性还本,面值为5 000 000元的债券推迟到20×6年4月1日发售,债券在原发行日的发行价格为5 449 040元,市场利率为4%,则:

  【答疑编号10080202】

  债券在原规定发行日期20×6年1月1日的价格为:        5 449 040

  加:20×6年1月1日到4月1日三个月的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    54 490.40(=5 449 040×4%×3/12)

  债券在20×6年4月1日的发行价格               5 503 530.40

  减:20×6年1月1日到4月1日三个月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75 000(=5 000 000×6%×3/12)

  债券在20×6年4月1日的账面价值               5 428 530.40

  根据上述计算,20×6年4月1日出售债券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 503 530.40

    贷:应付债券——面值     5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28 530.40

      应付利息           75 000

  4.利息调整的摊销

  (1)溢价摊销

  [例5] 华齐公司于20×1年1月1日发行面值100 000元、3年期、年利率10%、实际年利率8%、每半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05 242元。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利息费用一览表”如表8—2所示。

   表8—2 华齐公司利息费用一览表                    单位:元

  付息日期

  支付利息

  ⑴=面值×5%

  利息费用

  ⑵=上期⑷×4%

  摊销的利息调整

  ⑶=⑴-⑵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⑷=上期⑷-⑶

  20×1/1/1

  

  

  

  105 242

  20×1/6/30

  5 000

  4 210

  790

  104 452

  20×1/12/31

  5 000

  4 178

  822

  103 630

  20×2/6/30

  5 000

  4 145

  855

  102 775

  20×2/12/31

  5 000

  4 111

  889

  101 886

  20×3/6/30

  5 000

  4 075

  925

  100 961

  20×3/12/31

  5 000

  4 039

  961

  100 000

  合 计

  30 000

  24 758

  5 242

  —

  【答疑编号10080203】

  在实际利率法下,每一付息日支付等额利息,华齐公司应编制相同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同时,还须根据“利息费用一览表”摊销债券溢价额,调整实际利息费用及应付债券摊余成本。以华齐公司20×2年12月31日为例,企业在付息日还须编制调整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4 11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89

    贷:应付利息  5 000

  (2)折价摊销

  [例6] 华齐公司于20×1年1月1日发行面值100 000元、3年期、年利率10%、实际年利率为12%、每半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发行价格为95 083元。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折价时,华齐公司应编制“利息费用一览表”,如表8—3所示。

  表8—3 华齐公司利息费用一览表                    单位:元

  付息日期

  支付利息

  ⑴=面值×5%

  利息费用

  ⑵=上期⑷×6%

  摊销的利息调整

  ⑶=⑴-⑵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⑷=上期⑷+⑶

  20×l/1/1

  

  

  

  95 083

  20×1/6/30

  5 000

  5 705

  705

  95 788

  20×1/12/31

  5 000

  5 747

  747

  96 535

  20×2/6/30

  5 000

  5 792

  792

  97 327

  20×2/12/31

  5 000

  5 840

  840

  98 167

  20×3/6/30

  5 000

  5 890

  890

  99 057

  20×3/12/31

  5 000

  5 943

  943

  100 000

  合计

  30 000

  34 917

  4 917

  —

  【答疑编号10080204】

  同样,实际利率法下,每一付息日支付利息时均应编制相同的会计分录,同时,根据“利息费用一览表”摊销调整债券折价额。

  以华齐公司20×2年12月31日为例,支付利息时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折价摊销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 840

    贷:应付利息        5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40

  从表8—2和表8—3可以看出,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情形下,随着债券账面价值的逐期递减,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也相应递减。在债券折价发行的情形下,随着债券账面价值的逐期递增,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也相应递增。

  5.债券发行成本及其摊销

  应当注意,公司在债券发行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些相关费用,统称债券发行费用或债券发行成本。债券发行费用是指与债券发行直接有关的费用,一般包括律师费用、注册会计师查核财务报表的费用、债券印刷费用、经纪人承销佣金、债券信托合同公证和广告费用等。债券发行费用是因筹集并取得资金所必须开支的,其数额相当可观,因而合理地处理债券发行费用也是一个重要的会计问题。

  企业发行债券时,如果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差额,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后的差额,视同发行债券的溢价收入,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时摊销。

  6.年终应计利息的调整

  前述各例,都是债券的付息日与债券发行企业会计年度结账日相一致的情况。如果付息日与会计年度结账日不相一致,那就必须于年终编制调整分录,确认上一付息日至会计年度结账日的债券应计利息,连同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进行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应计利息和利息费用。

  [例7] 假定例5中,华齐公司于20×1年11月1日溢价发行债券,付息日为每年5月1日及11月1日,并假设无发行成本,其余资料不变,则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05 242元,溢价5 242元。如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则20×1会计年度结账前应调整自发行日起两个月的利息及应摊销的溢价如下:

  【答疑编号10080205】

  两个月的应计利息=100 000×5%×2/6=1 667(元)

  两个月应摊销的溢价=(100000×5%-105 242×4%)×2/6=263(元)

  两个月的利息费用=1 667-263=1 404(元)

  A公司20×1年12月31日应作调整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1 40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63

    贷:应付利息         1 667

  注意,如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应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次年5月1日付息时,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1 667

    财务费用   (5 000×4/6-527) 2 80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90×4/6) 527

    贷:银行存款              5 000

  如果发行债券所筹措的资金是专门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债券的利息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即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才能计入财务费用。

  7.公司债券的偿还

  公司发行的债券应根据债券发行时订立的合同条款偿还本金及利息。到期直接偿还时,无论债券当初发行是按什么价格,等于、低于或高于债券面值,其最终的账面价值均等于债券面值,企业只要按债券面值直接偿还。

  [例8] 华原公司应于第五年末,债券到期时用银行存款一次性偿还本金。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80206】

  借:应付债券——面值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三、可转换债券

  (一)可转换债券的概述

  企业在发行债券的条款中,若规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期间之后,按规定的转换比率或转换价格,将持有的债券转换成该企业发行的股票(通常为普通股),这种债券就称为可转换债券。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对投资者和发行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投资者而言,购买可转换债券非常有利,表现为:(1)可保证债权人的利益。(2)可享受股东的权利。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按规定在有利的时机,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使债权人分享股利及股票增值的利益。正因为债券投资者可享受股东的权益,因此,这种债券通常利率较低。如果发行企业盈利不多,股票市价不挺,债权人将债券一直持有至到期还本,则会损失一定的利息收入,这是可转换债券的不足之处。

  对于发行企业而言,发行可转换债券也有利可图,表现为:(1)发行债券的代价较低。(2)可保证资金的筹措。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在市场条件不利、企业的财务结构不是很健全、信用地位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直接发行股票可能不一定有效,而以一般市场利率发行债券恐怕也难以实施。因此,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并附加转换权利,让投资者在不需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可增加利益,以吸引投资者,这将有助于债券的发售,从而保证发行企业达到增资的目的。

  (二)可转换债券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长期负债,在“应付债券”科目中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应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拆后形成的负债成份的部分其面值在“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中核算,属于权益成份的部分其公允价值,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未转换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应当比照上述一般长期债券进行处理。

  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时,应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用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无论是应付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资产负债表上均应列为应付债券的增项或减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债券延期发行,约定发行日至发行日之间的利息应记入“应计利息”明细科目。

  [例9] K公司20×0年1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为100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10000张,每张按照102元的价格发行,发行总收入1020000元。债券票面利率为5%,每年付息一次,债券发行时同类不附转换条件的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8%。

  【答疑编号10080207】

  该债券发行时的公允价值

  =1 000 000×0.681+1 000 000×5%×3.993=880 650(元)

  权益价值=1 020 000-880 650=139 350 (元)

  借:银行存款    1 020 0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880 6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39 350

  该债券发行折价=面值-公允价值=1 000 000-880 650=119 350(元)

  按照实际利率法每期摊销折价,调整各期利息费用:

  表8—4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

  a

  利息费用

  b=a×r

  应付利息

  c

  年末摊余成本d=a+b-c

  20×0

  88.06

  7.05

  5

  90.11

  20×1

  90.11

  7.21

  5

  92.32

  20×2

  92.32

  7.39

  5

  94.71

  20×3

  94.71

  7.58

  5

  97.29

  20×4

  97.29

  7.71

  5

  100

  假定20×3年底,债券持有人将该债券全部转为股本,约定条件为每100元账面价值的债券可以换面值1元的10股股票。

  持有人可换得股份=10 000×10=100 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972 9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39 350

    贷:股本                  1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012 250 

第三节 其他长期负债的核算



  1.识记:长期借款的概念;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概念;专项应付款的概念。

  2.简单应用: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长期应付款的账务处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务处理;专项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长期借款的借入、应计利息以及还本付息情况,应设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该科目应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行明细核算,详细反映每一种、每一笔借款的借入以及还本付息情况。

  长期借款金额应作为长期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长期借款”项下,但对于长期借款中在一年以内到期应予偿还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列为流动负债项目,作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单独反映。

  1.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存在差额)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借: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财务费用

    研发支出等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3.归还长期借款本息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同时,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例10】 长江公司为建造厂房,20×6年1月1日从银行借入专项长期借款1 000万元,已存入银行,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每年计息一次,单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款项借入后,20×6年4月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800万元(假设4月1日工程开工、达到了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该厂房一年建造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答疑编号10080301】

  有关分录为:

  (1)20×6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 000 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 000 000

  (2)20×6年4月1日,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3)20×6年12月31日计息日

  全年借款费用总额=10 000 000×10%=1 000 000(元)

  资本化的借款费用=1 000 000×9/12=750 000(元)

  借:在建工程     750 000

    财务费用     250 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 000 000

  (4)20×7年1月1日,又支付工程款200万元,20×7年4月1日,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000

  20×7年需资本化的利息费用=10 000 000×10%×3/12=250 000(元)

  借:在建工程      250 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250 000

  按实际成本转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11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11 000 000

  (5)20×7年12月31日利息=10 000 000×10%×9/12=750 000(元)

  由于工程1年内结束,所以20×7年4月到12月的利息费用应该全部费用化处理。

  借:财务费用       750 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750 000

  (6)20×8年12月31日计息:

  借:财务费用      1 000 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 000 000

  (7)20×9年1月1日还本付息:

  借:长期借款——本金    10 000 000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3 000 000



  二、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为了核算企业各种长期应付款,应设置“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形成的长期应付款项,借方登记实际偿付的长期应付款,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该科目应按照长期应付款的种类和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应付款的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折合差额,符合借款费用条件的,应按前述借款费用处理方法进行。

  (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

  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重要途径。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应付融资租赁费,形成企业的一笔长期负债。对于该项长期负债,企业应设置“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贷方反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支付的融资租赁费,借方按租赁合同支付的融资租赁费。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租金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账款

  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各期利息费用的融资费用总额。为了核算企业各种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设置“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的备抵类,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应当分期计入各期费用的融资费用总额,贷方反映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本科目应当按照债权人和长期应付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取得的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属于工程项目的资本性拨款等。为了核算企业各种专项应付款,应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贷方反映企业收到或应收的资本性拨款,借方反映工程项目完工时应转销的专项应付款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转销的专项应付款。本科目应当按照拨入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收到或应收资本性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

  将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拨款用于工程项目,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对未形成长期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上述资本溢价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第四节 预计负债的核算



  1.识记:或有事项的概念;预计负债的概念。

  2.领会:或有事项的特征;或有事项的种类;预计负债的披露;或有负债的披露;或有资产的披露。

  3.简单应用: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4.综合应用: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



  一、或有事项及其特征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第二,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第三,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第四,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二、预计负债的核算

  因或有事项导致的预计经济利益流出,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应设置“预计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担保、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预计负债。该科目可按形成预计负债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明细核算。即,在“预计负债”科目下可分别不同性质设置“产品质量保证”、“未决诉讼”等明细科目,进项明细核算。

  预计负债金额应作为长期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流动负债项下,但对于预计负债中在一年以内应予偿还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列为流动负债项目,作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单独反映。

  (一)预计负债的确认

  或有事项的发生,可能是企业承担某种义务。从时间上看,这种义务可能是潜在义务,也可能是现时义务。

  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负债产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现时义务。

  如果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即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

  或有事项确认和计量中,关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按照以下发生的概率来确定:

  结果的可能性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大于95%但小于100%

  很可能       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可能        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极小可能      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二)预计负债的计量

  预计负债的计量,实质上是指因或有事项所确认的负债按什么金额入账,并在报表上反映。预计负债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这使得预计负债的计量变得比较复杂。预计负债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涉及或有事项的入账问题;后续计量包括负债清偿或义务解除时的计量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存在的预计负债的重新评估。

  1.初始计量

  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原则,是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要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主要涉及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和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两个问题。

   (1)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企业要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因素、货币时间价值等。如果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重大,预计负债的金额应是结算义务预期所要求支出的现值。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其入账金额应是清偿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例如某公司售出产品发生的保修费用为销售额的1%到1.5%之间,则最佳估计数的比例应为销售额的1.25%;第二,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涉及的项目多少分别确定。当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例如某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根据类似案件的经验以及公司所聘律师的意见判断,该公司在该起诉讼中胜诉的可能性有30%,败诉的可能性有70%,如果败诉将要赔偿5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佳估计数)应为最可能发生金额50万元。当涉及多个项目时,则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例如某公司本年销售甲产品8 000万元,根据产品质量保证条款的规定:产品售出一年内,如发生正常质量问题,企业将负责免费修理;根据公司以往经验,如果出现小的质量问题则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2%;而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5%;据预测,本年度售出的产品中有85%不会发生质量问题,有10%将发生较小的质量问题,有5%将发生较大的质量问题;据此,本年度末该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佳估计数)为:

  (8 000×2%)×10%+(8 000×5%)×5%=36(万元)

  (2)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

  企业有时会出现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的情况,可能获得补偿的情况通常有:

  ①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时,企业通常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合理的赔偿;

  ②在某些索赔诉讼中,企业可以通过反诉的方式对索赔人或第三方另行提出赔偿要求;

  ③在债务担保业务中,企业在履行担保义务的同时,通常可以向被担保企业提出额外追偿要求。

  企业清偿预计负债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当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补偿金额“基本确定”能收到,是指预期从保险公司、索赔人、被担保企业等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的情形。

  【例13】 20×1年12月31日,乙股份有限公司因或有事项而确认了一笔金额为1 000 000元的负债;同时,公司因该或有事项基本确定可从甲股份有限公司获得400 000元的赔偿。

  【答疑编号10080302】

  本例中,乙股份有限公司应分别确认一项金额为1 000 000元的负债和一项金额为400 000元的资产,而不能只确认一项金额为600 000元(1 000 000—400 000)的负债。同时,公司所确认的补偿金额400 000元不能超过所确认的负债的账面价值1 000 000元。

  关于预期可以获得补偿的处理,由两种方法:一是与或有事项产生的现实义务分别开来予以确认;二是先用其扣减现时义务的金额,将未抵减的部分确认为负债。如果将可能获得的补偿在确定负债时予以考虑,相当于将潜在资产提前确认,不符合稳健的原则,并且,由于预期可获得的补偿与预计负债各自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区别,确认的时点也不一样,分别列示较为合理。

  2.后续计量

  在负债解除的时候后续计量相对简单一些,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比较复杂。在资产负债表日,要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的最佳估计数,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对最佳估计数进行调整时,必须有客观的证据进行支持(律师和财务顾问的意见等)。

  (三)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处理上,对于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而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反映。

  1.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等

    贷:预计负债

  由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例14】 华宝公司是生产和销售空调器的公司,本年第一季度销售A型空调5 000台,每台售价8 000元。华宝公司A型空调器的质量保证条款规定:产品在售出两年内如出现非意外事件造成的故障和质量问题,公司免费负责保修。根据以往经验,发生保修费一般为销售额的1%至3%之间。根据上述业务,华宝公司在第一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为800 000元[(5 000×8 000)×(1%+3%)/2]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80303】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800 000

    贷: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800 000

  若华宝公司在第一季度实际以银行存款支出的A型空调维修费为50 000元,则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例15】 20×6年11月20日,华运公司从A银行取得一笔信用贷款5 000万元,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7%.20×7年11月20日,华运公司的借款到期。华运公司具有还款能力,但因与A银行之间存在其他经济纠纷,而未按时归还A银行的贷款。A银行遂与华运公司协商,但未达成协议,于20×7年12月2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截止20×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A银行提起的诉讼进行审理。20×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A银行提起的诉讼进行审理。20×7年12月31日,华运公司对此诉讼案件进行分析,认为如无特殊情况,本公司很可能败诉,为此不仅要偿还贷款本息,还需要支付罚息和承担诉讼费等费用。假设华运公司预计将要支付的罚息、诉讼费等费用估计为50万元至60万元之间,包括对方支付的诉讼费5万元,则华运公司在20×7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负债为55万元【(50+60)/2】万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10080304】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50 000

    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500 000

    贷:预计负债(预计未决诉讼损失)   550 000

  如果导致企业发生诉讼、仲裁的根本事由是发生在财务报告编制日后但在财务报告签发日前,不应计提预计负债,反之,对于在财务报告编制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诉讼、仲裁,即使企业要在财务报告编制日后才知道诉讼、仲裁的存在或存在的概率,应计提预计负债。如果未决诉讼、仲裁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很大,且损失的金额可合理估计,则应将负债确认入账。

  2.由弃置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

    油气资产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用

  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弃置费用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三、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预计负债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即预计负债,不仅要通过“预计负债”科目进行核算,而且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

  1.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

  3.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二)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都不是独立的会计科目,它们仅仅是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以外的两个特殊项目,企业无须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因为这两个项目不符合会计上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但考虑到这两个项目的存在,会对报表使用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从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角度出发,现行会计规范均要求对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不予披露,此外的或有负债应披露如下内容:

  1.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2.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3.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按照上述要求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第五节 债务重组的核算



  1.识记:债务重组的概念;债务重组的方式。

  2.领会:债务重组的披露

  3.简单应用:债务重组损益的计算。

  4.综合应用:债务重组不同方式下,债务人的账务处理和债权人的账务处理。



  一、债务重组的含义和种类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这里的“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债务转为资本。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不包括上述1、2两种方式的债务重组,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

  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二、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

  (一)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债务重组时,债务人的账务处理应按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分别进行处理。

  1.以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是债务人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包括存货、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会计处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第二步,确定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处置利得。

  债务人获得的债务重组利得=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债务人发生的资产处置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重组费用(如资产评估费、运杂费等)

  【例16】 华诚公司于20×8年3月1日从长青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货款400 000元,至20×8年11月30日尚未支付价款。由于华诚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与长青公司协商,长青公司同意华诚公司以一台设备偿还债务。该项设备的账面原价为400 000元,已提折旧80 000元,设备的公允价值为350 000元。长青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20 000元。根据上述资料,华诚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1】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20 000

    累计折旧        80 000

    贷:固定资产        400 000

  (2)计算并结转债务重组收益50 000(400 000-350 000)元和固定资产处置损益30 000(350 000-320 000)元

  借:应付账款——长青公司    4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2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50 000

      营业外收入——资产处置利得   30 000

  【例17】 华强公司欠三星公司购货款800 000元。由于华强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华强公司以其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的公允价值为600 000元,实际成本为400 000元。两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三星公司对应收华强公司货款未计提坏账准备,接受华强公司以产品偿还债务时,将该产品作为产成品入库。根据上述资料,华强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2】

  债务重组利得=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所转让产品的公允价值 + 增值税销项税额)

   = 800 000-(600 000 + 600 000×17%)

   = 98 000(元)

  借:应付账款——三星公司     8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98 000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贷:库存商品        400 000

  3.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采用债务转为资本进行债务重组时,其账务处理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

  第二步,确定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有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股本 = 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 =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股本-股票发行费

  债务人获得的债务重组利得=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

  债务人为股份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时,有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收资本 = 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

  资本公积 = 股权的公允价值-实收资本

  债务人获得的债务重组利得 =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股权的公允价值

  【例18】 长城公司因从黄河公司购货尚欠货款的账面余额为230 000元,由于长城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应付账款。经双方协商同意,长城公司以普通股偿还债务,假设普通股的面值为1元,长城公司以50 000股抵偿此项债务,股票的每股发行价格为3元。黄河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未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长城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3】

  债务重组利得 = 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 – 股票的公允价值

   = 230 000 – 50 000×3

   = 80 000(元)

  借:应付账款——黄河公司    230 000

    贷:股本             5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0 000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指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修改债务条件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未涉及或有支出(对债权人为或有收益);另一种情况是,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支出(对债权人为或有收益)。这里或有支出是指依照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支出;或有收益是指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收益。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1)未涉及或有支出

  通过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如未涉及或有支出,则在债务重组日,债务人将来要支付给债权人的金额是确定的,而且一定比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小。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只需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并将减记的金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重组利得 =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 将来应付金额

  【例19】 海星公司20×7年12月31日应付昌河公司票据的账面余额为208 000元,其中,8 000元为累计未付的利息,票面利率为8%。由于海星公司连年亏损,资金困难,不能偿付该应付票据。经双方协商,于20×7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昌河公司同意将债务本金减至160 000元,免去债务人所欠的全部利息;将利率从8%降低到5%,并将债务到期日延长至20×9年12月31日,利息按年支付。根据上述资料,海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4】

  ①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利得 = 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 – 将来应付金额

   = 208 000 – 160 000×(1+5%×2)

   = 32 000(元)

   借:应付票据       208 000

    贷:应付账款——昌河公司(债务重组)    176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32 000

  ②20×8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账款——昌河公司(债务重组)    8 000

    贷:银行存款 (160 000×5%)         8 000

  ③20×9年12月31日偿还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应付账款——昌河公司(债务重组)   168 000

     贷:银行存款                168 000

  (2)涉及或有支出

  在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支出的情况下,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或有支出若在将来“很可能”发生,应确认或有支出。在债务重组日,债务人应把或有支出包含在将来应付金额中,并以此来计算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的或有支出,应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若在结清债务时,或有支出未发生,应将该或有支出的原估计金额作为结清债务当期的债务重组收益。若按债务重组协议,或有支出的金额按期(按年、按季等)结算,则应在结算期满时,按未发生的或有支出金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重组利得 =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 将来应付金额(包含或有支出)

  【例20】 金达公司19×8年12月31日因连年亏损造成财务困难,经与海通商业银行协商,将海通商业银行于19×6年1月1日贷给金达公司的三年期、年利率为9%、本金为5 000 000元的贷款进行债务重组,海通商业银行同意将贷款延长至20×1年12月31日,利率降至6%,免除积欠的利息450 000元,本金减至4 200 000元,利息按年支付;同时规定,债务重组后的第一年起若有盈利,则利率恢复至9%,若无盈利,仍维持6%利率。根据上述资料,金达公司应作的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80405】

  ①债务重组日:

  计算债务重组利得

  银行借款的账面价值      5 450 000

  减:将来应付金额       5 334 000

   其中:本金          4 200 000

   应计利息        756 000 (4 200 000×6%×3)

   或有支出       378 000(4 200 000×(9%-6%)×3)

  债务重组利得          116 000

  借:长期借款        5 450 000

    贷: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5 334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16 000

  ②19×9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若金达公司19×9年度没有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252 000

    贷:银行存款             252 000

   若金达公司19×9年度有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378 000

    贷:银行存款             378 000

  ③20×0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其会计分录与上年相同。

  ④20×1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本息时

  若金达公司本年及前两个年度均无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4 830 000

    贷:银行存款           4 452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78 000

  若金达公司本年及前两年度有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4 578 000

    贷:银行存款           4 578 000

  (二)债权人的账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时,对债权人来说,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大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是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差额)

    贷:应收账款(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进行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在账务处理上首先也应确定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其次进一步确定债务重组损失。

  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 =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已计提的损失准备(如果已对重组债权提取损失准备)-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受让的非现金资产为增值税应税项目)

  【例21】 根据本节例16资料,长青公司应收华诚公司账款进行债务重组,长青公司应作如下计算和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6】

  债务重组损失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坏账准备

   = 400 000-350 000-20 000

   = 3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400 000

    坏账准备            2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 000

    贷:应收账款             400 000

      累计折旧              50 000

  【例22】 根据本节例17资料,三星公司应收华强公司货款进行债务重组,三星公司应作如下计算和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7】

  债务重组损失 =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进项税额

   = 800 000 - 600 000 - 600 000×17%

   = 98 000(元)

  借:库存商品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98 000

    贷:应收账款——华强公司           800 000

  3.债权转股权

  若债务重组协议规定采取债务转资本形式时,对债权人来说,实际上是将债权转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即债权转股权。采取这种形式重组时,在重组日,债权人首先也应和债务人一样要确定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然后进一步确定对债务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和债务重组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 债权人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 + 相关税费

  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 =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 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 – 损失准备(如果已对重组债权提取损失准备)

  【例23】 根据本节例18的资料,黄河公司应收长城公司账款采用债权转股权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黄河公司应作如下计算和账务处理:

  【答疑编号10080408】

  债务重组损失 =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 所转股权的公允价值

   = 230 000 – 50 000×3

   = 8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长城公司    15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80 000

    贷:应收账款——长城公司        230 000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债务重组协议若采取修改债务条件的,则债权人的账务处理与债务人的处理原则基本相同。

  若修改债务条件不附有或有条件的,即未涉及或有收益的,则债权人只需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并将减记的金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公式为:

  债务重组损失 =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 将来应收金额

  【例24】 根据本节例19所给资料,昌河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有关计算和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80409】

  ①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损失 = 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 将来应收金额

   = 208 000 – 160 000×(1+5%×2)= 32 000(元)

  借:应收账款——海星公司(债务重组)    176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2 000

    贷:应收票据                 208 000

  ②20×8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8 000(160 000×5%)元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应收账款——海星公司(债务重组)      8 000

  ③20×9年12月31日收回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168 000

    贷:应收账款——海星公司(债务重组)     168 000

  若修改债务条件附有或有条件的,即涉及或有收益的,对于此项或有收益,按照谨慎性原则,债权人不应将或有收益包括在将来应收金额中,而应在实际发生时,记入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

  债务重组损失 =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将来应收金额(不包含或有收益)

  【例25】 根据本节例20所给资料,海通商业银行进行此项债务重组应作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10080410】

  ①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损失 = 银行贷款的账面余额-将来应收金额(本金+利息)

   = 5 450 000-(4 200 000+4 200 000×6%×3)

   = 494 000(元)

  借:中长期贷款——债务重组      4 956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94 000

    贷:中长期贷款               5 450 000

  ②19×9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

  若金达公司19×9年度没有盈利,按6%计算利息,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52 000

    贷:中长期贷款——债务重组          252 000

  若金达公司19×9年度有盈利,按9%计算利息,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78 000

    贷:中长期贷款——债务重组          252 000

      利息收入                 126 000

  ③20×0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其会计分录与上年相同。

  ④20×1年12月31日收回借款本金及其余利息时:

  若金达公司本年及前两个年度均无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 452 000

    贷:中长期贷款——债务重组         4 452 000

  若金达公司本年及前两年度有盈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 578 000

    贷:中长期贷款——债务重组         4 452 000

      利息收入                 126 000



  三、债务重组的信息披露

  债务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债务重组方式。

  (二)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

  (三)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或者实收资本)增加额。

  (四)或有应付金额。

  (五)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债权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债务重组方式。

  (二)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

  (三)债权转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该投资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四)或有应收金额。

  (五)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真题讲解(根据历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当债券以小于面值的价格发行时,则( )

  A.票面利率大于实际利率   B.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

  C.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D.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无关

  【答疑编号10080411】

  答案:B

  解析:教材333页;如果市场利率等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正好等于其面值,债券按面值发行;如果市场利率小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就大于其面值,债券溢价发行;如果市场利率大于债券票面利率,则债券的发行价格就小于其面值,债券折价发行。

  2.企业以折价方式发行债券时,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 )

  A.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利息调整

  B.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利息调整

  C.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利息调整

  D.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利息调整

  【答疑编号10080412】

  答案:B

  解析:教材342页;

  1)发行债券期间,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应付利息,增加当期利息费用,但并不是按计算的应付利息作为利息费用,要考虑溢价、折价摊销对利息费用的影响;

  2)折价发行时,少收入的价款并没有作为发行时的费用,而是在以后持有期间分期摊销,调增以后各期按票面利率计算应付的利息费用;

  3)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实际利息费用就是用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而得,而不用再加减折价摊销;

  3.甲企业2005年4月1日欠乙企业货款200万元,到期日为2005年5月l日。该债务到期时甲企业发生财务困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将所欠债务转为资本。甲企业于2005年5月25日办妥增资手续并向乙企业出具出资证明,在此项债务重组交易中,债务重组日为( )

  A.2005年4月1日     B.2005年5月1日

  C.2005年5月25日     D.2005年5月30日

  【答疑编号10080413】

  答案:C

  解析:教材365页; 债务重组日是指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

  4.企业购入5年到期的无息债券,到期偿还10万元的面值,如果现行市场利率为4.5%并假设保持5年不变,那么该债券的现值为( )

  A.76595.21元           B.80245.10元

  C.81632.65元           D.98000元

  【答疑编号10080414】

  答案:B

  解析:教材333页。发行价格=面值的现值+每期利息的现值=10/(1+4.5%)5

  5.B公司应付A公司账款80万元,B公司与A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B公司以一台设备抵偿债务。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其公允价值为75万元,B公司该项债务重组利得为( )万元。

  A.10    B.5    C.2    D.-3

  【答疑编号10080415】

  答案:B

  解析:教材367页;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还应将债务重组收益和转让资产损益分开核算;债务重组利得=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去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该设备公允价值为75万元,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则重组利得为(80-75)=5万元。



  二、多选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借款费用的有( )。

  A.利息费用

  B.外币借款汇兑差额

  C.借款辅助费用

  D.公司债券发行时产生的溢价

  E.债券存续期间溢价的摊销

  【答疑编号10080416】

  【答案】ABE

  解析:教材322页;发生公司债券溢价是发行时产生的溢价收入,不属于费用;只有溢价摊销或折价摊销是对利息费用的调整,才属于借款费用。

  2.下列关于专门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购建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费用资本化

  B.购建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停止费用资本化

  C.购建过程中发生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停止费用资本化

  D.购建过程中发生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费用资本化

  E.购建过程中发生正常中断,中断时间已连续超过3个月,应当继续费用资本化

  【答疑编号10080417】

  【答案】BE

   解析:教材327页;暂停资本化有两个条件:一是非正常中断,二是连续过3个月,当都满足时,应暂停资本化。只要是正常中断,不考时间长短,都应资本化。

  3.下列各项中,对或有事项表述正确的有( )。

  A.或有事项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B.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亏损属于或有事项

  C.收到已承兑的商业汇票

  D.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E.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现在的事件确定

  【答疑编号10080418】

  【答案】AD

  解析:教材355页;B选项中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亏损并不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不符合或有事项的特征;收到的商业汇票去贴现才会产生或有事项,不去贴现不属于或有事项。



  三、简答题

  1.何为公允价值?如何确定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答疑编号10080419】

  答案:教材第366页;

  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1)如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

  (2)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可以比照相关资产的市价确定;

  (3)如该项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估值技术加以确定。



  四、实务题

  1.某公司2005年7月1日发行3年期,面值为1 000元的债券1 000张,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年末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债券的发行价为103万元,已全部存入银行。所筹集资金全部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按直线法摊销债券溢折价)。

  要求:为该公司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1)债券发行时;

  (2)2005年年末计息时;

  (3)债券到期时。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须列出明细科目)

  【答疑编号10080420】

  答案:

  (1)债券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103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利息调整  3

  (2)2005年年末计息时:

  借:财务费用        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0.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2.5

  (3)债券到期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

        ——应计利息  15

    贷:银行存款        115

  2.长江公司为建造厂房,第一年年初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600万元,已经存入银行,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10%,每年计息一次,单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款项借入后,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580万元,该厂房一年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结转固定资产价值。

  要求:请编制长江公司取得借款、支付工程款、工程完工前应计利息、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以及第二、三年计息和到期偿还本息时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统一用“万元”)

  【答疑编号10080421】

  答案:

  1.长江公司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600

    贷:长期借款     600

  2.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580

    贷:银行存款     580

  3.工程完工前应计利息:

  借:在建工程    60

    贷:长期借款      60

  4.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640

    贷:在建工程     640

  5.第二、三年计息:

  借:财务费用    60

    贷:长期借款     60

  6.到期偿还本息:

  借:长期借款   780

    贷:银行存款     780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1.识记: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2.领会: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认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有如下特征:

  1.所有者权益既是一种财产权利,又是一种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来自于投资行为的权利。

  3.所有者权益具有长期性。

  4.所有者权益计量的间接性。

  5.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包括了所有者的投入资本、企业的资产增值以及经营利润。



  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业的所有者权益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也被称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在股份公司,实收资本又称为股本。

  (一)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表示企业的投资者在注册资本金范围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金。

  (二)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所有者共有的、非正常经营活动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三)留存收益

  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税后利润,不能全部分配给股东。

  留存收益不是单独的报表项目,也不是独立的会计科目,它仅仅是会计术语上的一个称呼,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既是独立的会计科目,也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单独列示的项目。

  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主要是因为两者在性质上都属于企业以前年度经营累积留到企业的收益。既非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也不是非日常活动的偶然所得,他们代表是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业绩,能体现公司的正常经营水平。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的组织形式



  1.识记: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普通股;优先股。

  2.领会:独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公司形式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普通股的特征;优先股的特征。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分类,按组织形式分通常有独资、合伙、公司三种形式。公司又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

   (一)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单个出资者出资设立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归出资人一人所有,出资者对企业的债务也单独承担无限清偿责任。独资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在经营上制约因素较少,业主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经营灵活,便于筹建、转向和解散等优点。但这类企业往往很难取得大量的资金,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一旦经营失败,出资者将负无限清偿责任。从法律上讲,独资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与业主个人另外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企业的出资人称为“合伙人”。合伙企业的设立首先应签订共同经营合同,确定各出资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利润分配方式。与独资企业一样,合伙企业一般也不是法人,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负有连带无限责任。与独资企业相比,合伙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独资企业的缺点,如能扩大企业规模,分散经营风险,发挥合伙人各自的优势。但是,合伙企业的所有者往往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当合伙人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及时做出,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合伙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本身也这不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会使企业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公司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我国《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股东符合法定人数;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公司住所。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股东责任具有有限性,即股东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除此之外无论对公司及公司债权人,均不负任何财产责任;第二,股东出资具有非股份性,即股东出资不划分为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金额对公司承担责任;第三,公司资本具有封闭性,即公司资本只能由全体股东认缴,而不能向社会募集股份;公司组织具有简便性,设立程序简单,组织机构也较简单灵活。

  有限责任公司的另一个特例是“国有独资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股东责任具有有限性,即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责,此外对公司及公司债权人不负其他财产上的责任;第二,资本募集具有公开性,即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募集公司的资本;第三,股东出资具有股份性,即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平均分为等额的股份,每个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额可以不同,但每股的金额相等;第四,公司资本具有证券性,即作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基本单位的股份,是以股票这种有价证券的形式表示的。

  股份公司设立有发起式和募集式两种。



  二、所有者权益核算的特点

   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概括所有企业组织形式的净资产的概念。在不同的企业组织,所有者权益有不同表现形式。在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表现为“业主资本”;在公司组织,所有者权益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可以说,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资产和负债方面核算是基本相同的,其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上。

  (一) 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

  独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核算的特点在于,独资公司在组建时,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全部作为“业主资本”入账;这类公司由于不发行股票,因而不会产生股票溢价发行收入;同时由于投资者为单一所有者,因而也不会在追加投资时,为维持一定的投资比例而产生资本公积。独资企业通常没有法人资格,但从会计上讲,仍然把独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对其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单独处理。

  与独资企业相似,合伙人共享合伙企业的财产并对合伙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合伙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应该按照出资合伙人分别设置科目,对各个合伙人的投资、提款和其权益余额进行核算。

  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的相似之处是:合伙企业不需要区分积累在企业中的业主投资净额与企业经营中获取的利润;合伙人的投资也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合伙人从企业中提款也应减少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资本。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合伙人不论是向合伙企业投资还是从合伙企业中提款,均要受到其他合伙人的制约;合伙企业经营损益应按照合伙契约规定进行分配,进而转入各个合伙人资本科目;合伙人变动,如合伙人退伙、新合伙人加入、散伙等会带来一些特殊的处理问题。可见,合伙企业的资本核算较独资企业要复杂得多。

  (二)公司制的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设立时,各所有者(即股东)按照合同、协议或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交纳期限而投入公司的资本,应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入账。此时,公司的实收资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公司成立之后增资扩股时,如有新股东介入,新介入的股东缴纳的出资额大于其约定比例计算的实收资本的部分不计入“实收资本”科目,而作为资本溢价,按资本公积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转让出资时,应先征得公司其他原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的同意。如果其他投资者不同意,其他投资者应当购买该项转让的出资。如果其他投资者同意转让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原投资者具有优先购买权。

  为了核算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凡是公司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均应贷记该科目;凡是返回所有者投资的资本,均应借记该科目。该科目余额在贷方,表明公司实际收到投资者的资本总额。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益的核算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司的法定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方式筹集资本。股票的面值与股份总数之积被称为“股本”。股本应当等于公司的法定资本。股份有限公司通常设置“股本”科目,用来核算公司股东投入的股本。为了提供公司股份的构成情况,“股本”科目还应分别设普通股和优先股按股东名设置明细账,以便进行明细核算。此外,公司还应将核定的股本总额、股份总额、每股面值在股本科目中作备查记录。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最能体现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其会计处理也最为复杂和最具代表性,本章关于所有者权益具体核算的阐述主要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三、股份公司股份的种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即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资本,股本要划分为若干面值相等的股份,股份的持有者为公司股东。股票是股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签发给股东以证明其投资的一种书面凭证,取得了股票也就取得了股份。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公司名称、公司登记成立的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的编号。此外,股票应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发起人的股票应当注明发起人股票字样。通常,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对外发行的股票种类和股份总数应当在公司章程中予以规定。

  股份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将股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对公司权利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区别待遇的股份。普通股具有股息不固定、后于公司债权人和优先股参加公司清算分配、承担风险大等不利之点,但普通股股东却享有较大的股东权利。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

  1.收益分享权

  2.参与管理权

  3.剩余财产分配权

  4.优先认股权

  (二)优先股

  优先股是指对公司享有先于普通股获得利益的权利的股份,表现为优先股股票这一有价证券。优先股的优先权利主要表现在具有优先分得股利和优先分得剩余财产两个方面。优先股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优先分得股利权

  2.优先分得剩余财产权

  3.优先股不享有公积权益

  4.通常没有表决权

  5.具有双重性质

  6.优先股股票通常设有面值

  优先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公司当年未分配或分配不足的优先股股利以后是否补付,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1)累积优先股是指当公司经营不佳,无力发放股息时,本期未分派的优先股股利或者未分派足额的优先股股利可以累积到下期或后期分派普通股股利之前分派,或者对未分派足额的优先股股利予以补足。

  (2)非积累优先股是指某个期间未分派的优先股股利不能累积到下一期间的优先股,这种优先股的股利应当在每个期间分别计算。

  2.按照分配优先股利后是否参与剩余股利的分配,优先股分为参加优先股和非参加优先股。

  (1)参加优先股是指优先股除了按照规定的股息率分得一定的优先股股利外,还可以与普通股股东一道共同分享剩余盈余。

  (2)非参加优先股股东在分得优先股股利后,对公司的剩余盈余,不论多寡,均无权再参加分配。

  3.按照优先股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转换为普通股,可以分为可转换优先股和非转换优先股。

  (1)可转换优先股是指在优先股发行时就规定,这种优先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以一定的票面比例将优先股转换成一定数量的普通股。

  (2)非转换优先股不具有转换成普通股的功能。

  此外,将累积(非累积)、参加(非参加)等功能不同形式的组合,还可以得到:

  (1)累积参加优先股

  (2)累积不参加优先股

  (3)非累积参加优先股

  (4)非累积不参加优先股

  (三)表决权股份与无表决权股份

  按照持有股份的股东是否具有参与公司经营表决权,股份可以分为表决权股份和无表决权股份两种。

  (四)额面股与无额面股

   按照股份是否以确定的金额表示,可将股份分为额面股和无额面股。

  (五)记名股与无记名股

  按照股票上是否记载股东姓名,可将股份分为记名股与无记名股。

第三节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



  1.识记:实收资本(股本)的概念。

  2.领会:实收资本的相关规定。

  3.简单应用:实收资本(股本)增加的账务处理;实收资本(股本)减少的账务处理;库存股的账务处理。



  一、实收资本(股本)的初始确认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非货币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除《公司法》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允许抽回。



  二、实收资本(股本)的增加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企业法人实有资金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加或减少超过20%时,应持资金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实收资本的增加有如下途径:投资者投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债务重组中债务转为股权、可转换债券转为股本等。

  (一)新增、转增资本

  1.所有者新投入的资本

  借: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该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公司法》第169条规定:“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这里的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例1〕A公司经公司高层管理机构批准,决定用5 000万元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已经办理了登记变更手续。

  【答疑编号10090101】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50 000 000

    贷:实收资本          50 000 000

  (二)股票股利

  股份公司增发股票、发放股票股利,都会实现增加实收资本的结果。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分配的股票股利,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实际工作中,如果股东大会决议按照股东原来持有股数进行股利分配,比如每10股分配1股,而股东所持股份不足10股的整数倍时,可以采用将不足1股的股票股利改为库存现金股利,或者由股东相互转让,凑为整股。

  〔例2〕B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拟于当年分配股票股利,每10股派发1股股票股利,本年发行在外股份共8 000万股。

  【答疑编号10090102】

  借:利润分配——转做股本的股利    8 000 000

    贷:股本                8 000 000

  (三)可转换债券到期转为资本

  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应按“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属于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股票面值总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实际用库存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为股票的部分,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同时具有负债和权益双重成份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应将其分拆为负债和权益工具。一般以该项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扣除负债的公允价值后,作为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如果负债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的,可以不进行分拆,均作为负债进行核算。

  (四)债务转为资本

  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本企业股份的面值总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五)股份期权行权转为资本

  企业给予职工的报酬,除了工资、奖金等基本方式外,还包括企业年金和一定的股份。近年来,随着《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以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施行)》(2005)的发布,职工股权激励越来越普遍。

  以股份为基础的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等多种形式。其实质和运作原理都是相仿的,都是将职工可以获得的报酬与企业未来股票价格联系起来。未来的股价越高,职工获得的回报越多。这样,职工为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而努力推高股价的同时,其他股东也同时获得好处。

  股份支付的会计核算,要把握以下三个时点:

  1.授予日

  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获得批准的日期。

  2.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给予职工的股份通常不能立即行权,而是要等到职工在企业工作满一定期限或完成特定业绩后才能行权,这一段期间被称为“等待期”。

  在等待期内,应将取得的职工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如果是以库存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定成本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如果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

  3.可行权日之后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企业应在行权日,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应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例4〕沿用〔例3〕资料,20×6年12月31日(第五年末),155名管理人员全部行权,A公司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管理人员以每股4元购买。

  【答疑编号10090103】

  会计处理:

  20×6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62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2 500

    贷:股本            15 5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79 000



  三、实收资本(股本)的减少

  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但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可以减少注册资本,比如企业发生重大亏损、资本过剩、回购股份用于奖励职工、中外合作企业按照协议归还股东投资等。公司减少(或增资)注册资本,需由董事会制订减资(或增资)方案,经过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1.有限责任公司减资的会计处理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2.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

  (1)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2)注销的库存股,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

  借: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库存股票是指公司收回发行在外,但尚未注销的本公司股票。公司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或者本公司尚未发行的股票以及由本公司收回并加以注销的本公司股票均不属于库存股票。

  库存股票不能作为公司的资产,因为公司自己不能投资自己,成为自己的股东。公司应为投资者所有,公司不能通过购买自己的股票像购买资产一样确认利得或损失。因此,公司取得库存股票实际上是减少股东权益。

  〔例5〕G公司以2 600万元,回购发行在外的1 800万股股票,经公司管理层和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注销减资。假定公司已有股本溢价为1 000万元,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090104】

  借:库存股      26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6 000 000

  借:股本       18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8 000 000

    贷:库存股         26 000 000

  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在合作期间根据合同规定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实收资本”科目下设置“已归还投资”明细科目,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减少注册资本。

  借: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等

  同时,

  借: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清算时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等

第四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



  1.识记:资本公积;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2.领会: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

  3.简单应用:资本公积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公积的含义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可以从性质性首先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两大类。实收资本用来反映所有者投入企业的法定资本;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中属于投资人的部分,留存收益可能为正数表示累积经营收益,也可能是负数表示累积经营亏损。

  资本公积的原始含义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大于法定资本的差额,即股本溢价。随着企业面临的交易和经济事项的复杂化,对于那些增加(减少)了所有者权益但又非企业经营所得的利益增加(减少),会计核算中将其“倒挤”到“资本公积”的科目中,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所以,简单地看,资本公积等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排除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的增加,余额为资本公积。比如,企业当期收到捐赠50万,会计处理上,这50万不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也不是企业的经营所得,性质上就应当归入资本公积,被定义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损失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损失可以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会计科目通常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反映。具体内容请参见本书的“收入、费用”相关章节,此处不再详述。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为核算资本公积的有关事项,企业需要设置“资本公积”科目,并按照核算内容分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一)资本(股本)溢价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6〕H公司委托S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1 000 000股,每股面值1元,按照1.1元发行。支付给证券公司的手续费按照发行收入总额的3%计算,从发行费用中扣除。假设发行收入已经存入银行。

  【答疑编号10090201】

  公司收到证券公司的发行款=1 000 000×1.1×(1-3%)=1 067 000(元)

  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实际收入-面值=1 067 000-1 000 000=67 000(元)

  借:银行存款   1 067 000

    贷:股本   1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7 000

  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应按“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属于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用库存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为股票的部分,贷记“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二)其他资本公积

  1.债务转为资本

  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本企业股份的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被投资企业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7〕N公司持有P公司30%的股份,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P公司本期接受Q公司一笔捐赠,认定价值为100 000元。N公司按照权益法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090202】

  借: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3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000

  3.股份期权行权转为资本

  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等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4.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企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其账面价值,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应转销与其相关的其他资本公积。

  5.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原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8〕S公司将其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为380万元,“损益调整”借方余额6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金30万元,转换日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450万元。

  【答疑编号10090203】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 5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3 800 000

           ——损益调整     6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000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对于有固定到期日的,与其相关的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余额,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在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没有固定到期日的,与其相关的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应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9〕T公司购买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为330万元,其中:买价300万元,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万元,交易费用10万元。本期末,该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305万元。

  【答疑编号10090204】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100 000

    应收利息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3 300 000

   期末调整公允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累计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10〕上述T公司持有投资在第2期末公允价值为322万,属于正常价格波动。

  【答疑编号10090205】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000

  第3期该投资的价值变为320万元,经认定属于资产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000

  同时,将前两期计入“资本公积”的价值变动转为资产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 000

  如转销后的损失资金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第五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



  1.识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领会:利润分配的内容;提取盈余公积的内容;应付股利的内容。

  3.简单应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账务处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账务处理;提取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应付股利的账务处理。



  一、盈余公积的核算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由经营收益产生的累积利益。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当年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一)提取法定公积金。按照利润的10%提取公司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二)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实缴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这里所说的法定公积金,会计上以“盈余公积”科目进行反映,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其中,法定盈余公积是公司法规定按照税后利润的10%强制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则由企业自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需要强调的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一)弥补亏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这里的弥补亏损期限,是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五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在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亏损的情况下,可以用以前年度的盈余公积补亏。以前年度盈余公积仍不足弥补亏损的,用提取盈余公积前的税后利润补亏。《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弥补亏损时,需要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例11〕U公司本年发生经营亏损30万元,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决定以累积的法定盈余公积20万、任意盈余公积10万弥补亏损,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090206】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0 000

        ——任意盈余公积    100 0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00 000

  年度终了,将“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 000

  (二)转增资本

  盈余公积可以用来转增资本,但法定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为资本后,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如果派送新股,按派送新股计算的金额,借记“盈余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派送新股总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例12〕V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在本期用50万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答疑编号10090207】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00 000

    贷:实收资本              500 000

  与内资企业不同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在性质上属于截止到本会计年度的累计额,不是当期的发生额。

  从未分配利润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形成来源包括本年经营利润的分配剩余(或亏损)和以前年度积存利润(或亏损)。为反映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过程及其结果,需要单独设置“利润分配”科目,该科目应当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库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为净亏损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一)提取盈余公积

  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例13〕W公司本期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分别为30 000元和20 000元。

  【答疑编号10090208】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 0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 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0 000

          ——任意盈余公积        20 000

  期末将提取的公积金转入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 0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 000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应付股利

  股份公司的税后利润向股东进行分配,称为“应付股利”。股利的会计处理还与几个特定的日期有关。它们是:

  1.宣告日。即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通过的股利分配方案宣告分派股利之日,它是公司在会计上确定有关股利负债的日期。

  2.股权登记日。是指公司宣告股利后所确定的截止过户登记的日期,亦称为“停止过户日”。只有在股权登记日的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才有权享有股利。而在股权登记日以后取得的股票,无权享有股利。因此,股权登记日又称除息日。此时的股票又称为除息股或者除权股;反之,则称为含息股。通常情况下含息股的市价要高于除息股的市价,两者的差额即为已经宣告的库存现金股利。

  3.付息日。即实际支付股利的日期。股利往往是在股权登记日以后的若干天开始支付。

  公司应在宣告日确定准备发放的股利为一项流动负债,在股权登记日无须特别处理,在付息日实际支付股利,作偿债和付现处理。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库存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利润分配”(应付库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科目。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科目。如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例14〕Y公司本期经股东大会决定,拟分配股利268万元。

  【答疑编号10090209】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 680 000

    贷:应付股利             2 680 000

  期末将应付股利转入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680 000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 680 000

  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用利润归还的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真题讲解(根据历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仅仅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变动的是( )。

  A.接受捐赠      B.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C.发放股票股利    D.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答疑编号10090210】

  答案:C

  解析:教材395页;A选项涉及营业外收入;D选项涉及所有者权益增加,而B选项涉及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变动,只有C选项仅仅涉及所有者结构变动,分录是借记“利润分配”,贷记“股本”,两个账户都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2.有限责任公司在增资扩股时,新的投资者缴纳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该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 )。

  A.“资本公积”科目    B.“实收资本”科目

  C.“盈余公积”科目    D.“股本”科目

  【答疑编号10090211】

  答案:A

  解析:教材402页

  1)受资企业接受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出资额增加企业资产;

  2)按投资人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实收资本;

  3)多收入的部分不作为收入,而作为企业的资本积累-资本溢价。

  3.下列项目中,属于留存收益的是( )。

  A.已宣告而未发放的应付股利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C.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D.资产评估增值

  【答疑编号10090212】

  答案:C

  解析:教材406页

  1)留存收益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是企业历年净利润中留存于企业的积累额,包括指定用途利润(盈余公积)和未指定用途利润(未分配利润);

  2)A选项应付股利是企业的负债;B选项是实收资本;D选项是营业外收入;C选项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构成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

  4.公益金的主要用途是( )。

  A.用于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    B.用于兴建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C.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D.用于转增资本

  【答疑编号10090213】

  答案:B

  解析:新教材中取消了此内容,所以只需一般了解。公益金是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只能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A选项的困难补助和B选项福利设施,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C、D选项都是盈余公积的用途。

  5.企业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指的是( )。

  A.净利润

  B.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C.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

  D.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

  【答疑编号10090214】

  答案:C

  解析:教材407页。注意区分可供分配利润与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区别。B选项是可供分配利润。

  6.以下各项,不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权利有( )。

   A.收益分享权

   B.参与管理权

   C.优先认股权

   D.优先分得剩余财产权

  【答疑编号10090215】

  答案:D

  解析:教材389页;要注意区分三种优先权利,其中优先认股权是普通股权利,优先分得股利权和优先分得剩余财产权是优先股的权利。

  7.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大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作为( )。

   A.贷记资本公积

   B.贷记营业外收入

   C.借记营业外支出

   D.借记资本公积

  【答疑编号10090216】

  答案:A

  解析:教材403页;注意区分重组收益与资本溢价;应付账款大于股份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而股份的公允价值大于股本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的增加。



  二、多选题

  1.以下会计事项,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变化的有( )。

  A.收回应收账款

  B.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

  C.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D.接受捐赠设备

  E.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

  【答疑编号10090217】

  答案:BDE

  解析:教材395页。此题考查经济业务变化对会计等式的影响。A只是资产内部变化,应收账款变为货币资产;B引起利润分配与资产变化;C引起固定资产变为投资资产;D引起固定资产和资本公积同时增加;E引起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同时增加。

  2.下列各项,股份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正确的说法有( )。

   A.公司取得的库存股票,增加公司的投资资产

   B.公司取得的库存股票,减少股东权益

   C.收购本企业股票,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D.收购本企业股票,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股本”,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E.注销的库存股,“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减少“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答疑编号10090218】

  答案:BCE

  解析:教材400页。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注销的库存股,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依次减少“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第一十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的核算



  1.识记

  收入:建造合同、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完成合同法和完工百分比法。

  2.领会

  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

  3.简单应用

  收入的计算、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4.综合应用

  销售商品取得收入的账务处理,提供劳务取得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收入的账务处理,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收入确认的条件

  对于商品销售收入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收入的确认时点、即何时确认收入。因为收入提前或推迟确认、确认数量多或少,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各期间的收益情况。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应当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的期间确认收入和费用,而不论其是否收到或支付了资金。比如,尽管当期没有收到资金,但可能满足了收入确认条件,所以可以在账上确认收入;而另一方面,尽管当期收到了资金,但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也不确认收入。

  企业必须在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才能在账上确认收入。这四条是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强调收入必须在商品已经实质上转移给购买方并能同时取得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都不能确认收入。

  (二)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为核算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收入与其他经营活动收入,需要设置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收入,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2.“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借方登记企业已售商品实际成本,贷方登记的成本的减少,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3.“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贷方登记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其他业务收入的减少。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借方登记其他业务成本的增加,贷方登记其他业务成本的减少。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5.“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计入本科目的借方。期末,通过贷方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业应设置“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在确定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期末,“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反映。

  [例1] A企业20×7年5月份销售一批产品给B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增值税税率17%,产品品种和质量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提供,产品已经发出,并收到了B企业开出、承兑3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32万元。

  【01】

  A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                 58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 000

    贷:库存商品      320 000

  [例2] A企业于20×7年3月以托收承付方式向B企业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5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70 000元,增值税11 900元。A企业在销售时已知B企业资金周转发生暂时困难,但A企业考虑到为了促销以免存货积压,同时B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只是暂时性的,未来仍有可能收回货款,因此,仍将商品销售给了B企业。由于此项收入目前收回的可能性不大,A企业在销售该商品时不能确认收入,应将已发出商品成本转入“发出商品”科目。

  假设A企业就销售该批商品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02】

  借:发出商品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结转应交纳的增值税:

  借:应收账款——B企业                 11 9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 900

  如果不需要在销售时交纳增值税,则本笔结转增值税的分录就可以不做。

  如果20×7年11月得知B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好转,并且B企业承诺在近期付款,则可以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B企业        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发出商品        50 000

  [例3] 某企业20×7年出租包装物一批,取得租金收入1000元,包装物的成本为800元(包装物成本采用一次摊销法计入成本),租金收入已存入银行(不考虑相关税费)。

  【03】

  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8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800

  商品销售收入的金额应根据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确定,无合同或协议的,由按购销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但销售价格不公允的,应该以公允价格为标准确认收入,公允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例4] A企业2007年销售一批商品给B企业,合同约定售价为40万元,但该批商品的市场公允价格为30万元。

  【04】

  假如不考虑有关税费,企业应确认的收入为:

  借:应收账款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资本公积         100 000

  企业在确定商品销售收入时,不考虑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该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这是总价法的核算方法。

  [例5] C公司20×7年5月15日赊销D公司一批商品,商品售价80 000元,信用条件为“5/10,n/30”,增值税率17%。(教材421页)

  【05】

  借:应收账款——D公司            93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600

  假设D公司于本月20日还款,得到5%的现金折扣,折扣额为4680(93 600×5%)。

  借:银行存款    88 920

    财务费用     4 680

    贷:应收账款    93 600

  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有时会代第三方或客户收取一些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飞机票等收取的票款。这些代收款应作为暂收款记入相关的负债类科目,不作为企业的收入处理。

  以下一些特殊的事项,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则确认收入:

  1.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在这种销售方式下,销售方在购买方接受交货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一般不应确认收入,但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只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价格,则可以在商品发出时,或在商品装运时确认收入;

  2.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企业能够按照以计的经验对退货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计的,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收入,并同时根据估计的可能性确认一项负债;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在售出商品的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例6]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售出5000件商品,单位价格500元,单位成本400元,增值税发票已开出。协议约定,购货方应于2月1日前付款;6月30日前有权退货。

  甲公司根据经验,估计退货率为20%。假定销售退回实际发生时可冲减增值税额。甲公司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06】

  (1)1月1日销售成立

  借:应收账款               2 92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5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2)1月31日确认销售退回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应付账款        100 000

  (3)假设2月1日收到货款,没有退货

  借:银行存款        2 925 000

    贷:应收账款        2 925 000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应付账款        1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000

  (4)收到货款后,假设6月30日退回1000件:

  借:库存商品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应付账款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585 000

  如退回1200件:

  借:库存商品               4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000

    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付账款               1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银行存款               702 000

  如退回800件:

  借:库存商品                3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000

    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应付账款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468 000

      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需要注意的,这里能够估计的退货可能性,一般在较大的情况下,才按照上述的方法确认退货负债;如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只有1%,就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只确认收入、不必确认负债。

  [例7] 甲公司1月1日售出5000件商品,单位价格500元,单位成本400元,增值税发票已开出。协议约定,购货方应于2月1日前付款;6月30日前有权退货。

  假设甲公司无法根据经验估计退货率,假定销售退回实际发生时可冲减增值税额。

  【07】

  (1)1月1日发出商品

  借:应收账款                 42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5 000

  借:发出商品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2)2月1日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2 925 000

    贷:应收账款       425 000

      预收账款      2 500 000

  (3)6月30日没有退货

  借:预收账款          2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50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贷:发出商品          2 000 000

  (4)6月30日退货2000件:

  借:预收账款                 2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500 000

      银行存款                 1 17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200 000

    库存商品                    800 000

    贷:发出商品                 2 000 000

  3.代销商品。代销一般可以分为视同买断的代销和收取手续费的代销两种情况,在视同买断情况下,受托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定销售价格,实际售价与委托方给予的协议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受托方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委托方可以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下,按照一般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即可。

  与视同买断的代销相比,收取手续费形式的代销由委托方制订价格,受托方只是按照协议价格对外销售,不得自行改变售价,根据协议由委托方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在这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并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后,确认收入。受托方在商品销售后,按照协议约定的手续费确认代销收入。

  [例8] A公司委托B公司销售商品100件,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价格200元/件,该商品成本为120元/件,增值税率17%。B企业将该批商品以每件200元的价格对外出售,共取得价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A企业按照售价的10%支付B企业手续费,并在B企业交来代销清单时开给B企业同样金额的销项税发票。

  【08】

  A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发出商品          12 000

    贷:库存商品          12 000

  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 000

    贷:发出商品          12 000

  确认代销费用:

  借:销售费用           2 000

    贷:应收账款           2 000

  收到B企业的代销收入款时:

  借:银行存款          21 400

    贷:应收账款          21 400

  B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受托代销商品        20 000

    贷:代销商品款         20 000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应付账款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应付账款                  3 400

  借:代销商品款           20 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          20 000

  借:应付账款            23 400

    贷:银行存款            21 400

      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4.分期收款销售。在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的情况下,销售企业应按销售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应收款项的名义金额与收入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融资收益,并采用分期分摊的方法记入各期损益中。

  [例9] 甲公司售出大型设备一套,协议约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从销售当年末分5年分期收款,每年2 000万元,合计10 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假定购货方在销售成立日支付货款,只须付8 000万元即可。

  【09】

  销售成立时:

  借:长期应收款            10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000 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20 000 000

  第1年至第5年末,每期收到分期付款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          20 000 000

  每年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假定经计算,将名义金额折现为当前售价的利率为7.93%。摊销金额如表10-1:

  表10-1 单位:万元

 

未收本金

A=A-C

财务费用

B=A×7.93%

已收本金

C=D-B

收现总额

D

销售日

8 000

0

0

0

第1年末

8 000

634

1 366

2 000

第2年末

6 634

526

1 474

2 000

第3年末

5 160

410

1 590

2 000

第4年末

3 570

283

1 717

2 000

第5年末

1 853

147

1 853

2 000

总 额

 

2 000

8 000

10 000

  第1年末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为: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6 340 000

    贷:财务费用        6 340 000

  第5年末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为: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 470 000

    贷:财务费用        1 470 000

  5.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买回这批商品。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应当确认收入,企业销售商品在附有购回协议的方式下,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不确认收入。企业在发出商品时,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在售后回购期内,将商品销售价款与未来回购价款之间的差额,采用直线法分摊,作为回购企业的财务费用。由于售后回购的期间通常比较短,所以采用简化的分摊方法,而不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例10] 甲公司于2007年5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成本为80万元。甲公司应于9月30日以110万元购回。

  【10】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贷:库存商品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其他应付款                200 000

  摊销回购价款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借:财务费用              20 000[(1 100 000-1 000 000)÷5]

    贷:其他应付款               20 000

  借:库存商品                 1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 000

    贷:银行存款                   1 287 000

  借:其他应付款          280 000

    财务费用            20 0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6.商品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销售退回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这时处理比较简单,只将已记入“发出商品” 等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回“库存商品”科目;如企业确认收入后,又发生销售退回,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如该项销售已经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在退回当月一并调整;企业发生销售退回时,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具体可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本年度销售的商品,在12月31日前发生的退回,冲减退回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

  (2)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发生的退回,冲减退回月份的主营业务收人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不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产生的销售退回)。

  (3)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的退回,冲减报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

  销售退回时,对已发生的现金折扣,应同时冲减销售退回当期的折扣;如该项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已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同时冲减报告年度相关的折扣。

  [例11] 某企业2006年12月份销售产品100件,单位售价1 400元,单位销售成本1 000元。因质量问题该批产品于2007年5月份被退回10件,货款已经退回,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17%,假如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退回应退回的增值税已取得有关证明。按上述已知条件,该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1】

  借:主营业务收入                 14 000(1 400×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380(14 000×17%)

    贷:银行存款                     16 380

  假设本月销售同类产品150件,单位销售成本1 100元,则退回产品的成本结转为:

  借:库存商品               11 000(1 100×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1 000(1 100×10)

  如果本月没有销售收入或没有同类商品销售,则需要按照实际退回商品的成本结转:

  借:库存商品             10 000(1 000×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 000(1 000×10)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劳务收入确认的条件

  企业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包括两种情况: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和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2.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二)完工百分比法

  当企业提供的劳务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所谓的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判断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1.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合同总收入一般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注明的交易总额确定。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交易总金额,则应及时调整合同总收入。

  合同总成本包括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已经发生的成本和完成劳务将要发生的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及报告制度,准确提供每期发生的成本,并对完成剩余劳务将要发生的成本做出科学、可靠的估计,并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或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随时对估计的成本进行修订。

  2.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只有当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时,才能确认收入。企业可以从接受劳务方的信誉、以往的经验以及双方就结算方式和期限达成的协议等方面进行判断。

  3.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劳务的完成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①已完工的测量。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或工程进行测量,并按一定方法计算劳务的完成程度。②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劳务虽为标准,确定劳务的完成程度。③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收入和相关的费用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本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费用

  [例12]某企业于20×7年11月1日接受一项产品安装任务,安装期3个月,合同总收入600 000元,至年底已预收款项440 000元,实际发生成本280 000元,估计还会发生120 000元的成本。

  【201】

  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完工百分比=280 000/(280 000+120 000)=70%

  本年确认的收入=600 000×70%=420 000(元)

  本年确认的费用=400 000×70%=280 000(元)

  (1)支付实际发生的成本:

  借:劳务成本       280 000

    贷:银行存款       280 000

  (2)收到工程款项:

  借:银行存款       440 000

    贷:预收账款       440 000

  (3)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

  借:预收账款       4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2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0 000

    贷:劳务成本       280 000

  特殊的劳务收入,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的情况下,应按以下标准分别确认收入:

  1.安装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安装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2.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3.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4.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

  5.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如果不能合理分配的,应该合并一并确认收入。

  6.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为收入。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能使会员在期内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7.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8.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主要有:(1)因他人使用本企业库存现金而取得的利息收入。这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存、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及同业之间发生往来形成的利息收入等。(2)因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软件、版权)等而形成的使用费收入。

  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应遵循以下确认原则:

  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13]甲、乙两企业达成协议,甲企业允许乙企业经营其连锁店。协议规定,甲企业共向乙企业收取特许权费1 200 000元,其中,提供家具、柜台等收费400 000元,这些家具、柜台成本为360 000元;提供初始服务,如帮助选址、培训人员、融资、广告等收费600 000元,发生成本400 000元;提供后续服务收费200 000元,发生成本100 000元。假定款项在协议开始时一次支付。

  【202】

  甲企业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预收账款       1 200 000

  当家具、柜台等物品的所有权转移时:

  借:预收账款        4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360 0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提供初始服务时:

  借:预收账款            6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提供后续服务时:

  借:预收账款           2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四、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建造合同的概念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资产或者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项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这里所讲的资产,是指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建造合同的特征主要表现有:(1)先有买主(即客户),后有标底(即资产),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2)资产的建设期长,一般都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有的长达数年;(3)所建造的资产体积大,造价高;(4)建造合同一般为不可取消的合同。

  2.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

  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3)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成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确定;(4)为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计量,以便实际合同成本能够与以前的预计成本相比较。

  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在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可以选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等方法。在运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合同成本(例如施工中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的材料成本),以及在分包工程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区别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

  3.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当期收入和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

  =(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

  =(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

  =当期确认的合同总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以前会计年度预计损失准备

  在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确认相关的收入、毛利和费用时,应当关注:(1)在当年开工当年未完工的建造合同的情况下,企业在运用上述公式时,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毛利均为零;(2)在以前年度开工本年度完工的建造合同的情况下,当期确认和计量的合同收入,等于合同总收入减去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后的余额;当期确认和计量的毛利,等于合同总收入减去实际合同总成本和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毛利后的余额;(3)在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建造合同的情况下,当期确认和计量的合同收入,等于该项合同的总收入,当期确认和计量的合同费用,等于该项合同的实际总成本。

  [例14]某建筑承包商20×6年以固定造价合同方式承揽了一项桥梁工程,合同的初始价款为9 000万元,初步估计成本为8 000万元,3年完工。第1年末,该建筑商估计合同成本为8 050万元;第2年,委托方提出新增设计,并同意追加建筑款200万元,预计新增设计成本150万元。第二年末,发生的实际支出中有100万元是用于购买第三年使用的建筑材料。该承包商采用实际完成的建造成本与工程预计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完工百分比的测算方法,表10-2是第1年至第3年的全部资料:

  表10-2 单位:万元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合同初始收入

9 000

9 000

9 000

追加收入

-

200

200

合同收入总额

9 000

9 200

9 200

累计发生的成本

2 093

6 168

8 200

完工尚需成本

5 957

2 032

-

预计总成本

8 050

8 200

8 200

估计利润

950

1 000

1 000

完工率

26%

74%

100%

  其中:

  第1年完工率:2 090/8 050=26%

  第2年完工率:(6 168-100)/8 200=74%

  第3年完工率:8 200/8 200=100%

  表10-3 单位:万元

 

累计额

以前年度已确认

本年确认

第1年:

 

 

 

收入(9 000×0.26)

2 340

-

2 340

费用(8 050×0.26)

2 093

-

2 093

利润

247

-

247

第2年:

 

 

 

收入(9 200×0.74)

6 808

2 340

4 468

费用(8 200×0.74)

6 068

2 093

3 975

利润

740

247

493

第3年:

 

 

 

收入(9 200×1.00)

9 200

6 808

2 392

费用

8 200

6 068

2 132

利润

1 000

740

260

  【203】

  第1年,记录已经发生的成本支出:

  借:工程施工            20 9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20 930 000

  确认合同收入、费用与毛利: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930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2 4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 400 000

  第2年,记录已经发生的成本支出:

  借:工程施工              40 750 000 (61 680 000-20 9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40 750 000

  确认合同收入、费用与毛利: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68 080 000-23 400 000=44 680 000(元)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成本=60 680 000-20 930 000=39 750 000(元)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利润=44 680 000-20 930 000=4 930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9 750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4 93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4 680 000

  第3年,记录已经发生的成本支出:

  借:工程施工             20 320 000 (82 000 000-61 68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20 320 000

  确认合同收入、费用与毛利: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92 000 000-68 080 000=23 920 000(元)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成本=82 000 000-60 680 000=21 320 000(元)

  本年应确认的合同利润=10 000 000-7 400 000=2 600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1 320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2 6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 920 000

第二节 费用的核算



  1.识记:直接材料费用的内容;直接人工费用的内容;制造费用的内容;管理费用的内容;财务费用的内容;销售费用的内容。

  2.领会: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期间费用核算和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

  3.综合应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一)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

  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按照其经济用途具体可分为:

  1.直接材料费用,简称直接材料,是指用来构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费用,简称直接人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其变成产成品所耗用的人工费用。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福利费。

  3.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那些不能归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各种费用。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具体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以上是费用的主要分类方法。此外,还可以按照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按照与产品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等等。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本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1.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2.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注意:印花税不必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直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例15]长城公司某月份管理费用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及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204】

  ①以库存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8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800

    贷:库存现金       800

  ②本月计提厂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为5 000元,摊销无形资产价值2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7 000

    贷:累计折旧     5 000

      累计摊销     2 000

  ③根据本月工资分配计算,厂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为10 000元,提取职工福利费1 4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1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 400

  ④月终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19 200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19 200

    贷:管理费用       19 200

  (二)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在销售费用中核算。

  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销售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1.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例16]长城公司某月份销售费用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及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205】

  ①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3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②为办产品展览,发生产品展览场所布置费用5 000元,其中领用生产用材料3 000元,其余以库存现金支付。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5 000

    贷:原材料        3 000

      库存现金       2 000

  ③根据本月工资分配计算,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为6 000元,提取职工福利费840元。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6 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 840

  ④月终将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14 840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14 840

    贷:销售费用        14 840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并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财务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中核算,不属于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库存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例17]长城公司某月份财务费用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及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206】

  ①预提本月负担的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8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8 000

    贷:应付利息        8 000

  ②以银行存款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5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③接银行通知,已转来银行存款利息2 5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 500

    贷:财务费用        2 500

  ④月终将本月发生的财务费用6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6 000

    贷:财务费用        6 000

第三节 利润的核算



  1.识记: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领会:净利润的构成;营业利润的构成;利润总额的构成;资产减值损失的内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内容;投资收益的内容;营业外收入的内容;营业外支出的内容;本年利润的内容。

  3.简单应用: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账务处理;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4.综合应用:收入、费用、本年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总额的构成

  利润表中将企业的净利润分为三个层次列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

  以上利润构成层次的划分,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据此分析企业利润构成的风险或收益质量。



  二、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资产减值损失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包括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发生的减值。

  为核算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应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该科目可按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如为净损失,则减去。

  为核算企业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四、投资收益的核算

  投资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如为损失,则减去。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或损失,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获得的租金收入,持有和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收益或损失等。

  为核算投资损益,企业需要设置“投资收益”科目,并按照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投资收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五、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为核算营业外收入,企业需要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并按照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活动,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确认的政府补助,应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无余额。

  [例18]某企业本月有关营业外收入的经济业务如下:

  【207】

  ①按规定程序批准,将罚款收入5 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 000

  注意:教材此事项处理有误,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不再在“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故将该题改为上面的罚款事项。

  ②应付外单位款项1 000元,因该单位撤消而无法偿付,经批准转为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000

  ③月终将本月营业外收入6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收入      6 000

    贷:本年利润       6 000



  六、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本科目应当按照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为核算营业外支出,企业需要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原材料”、“固定资产清理”、“库存商品”等科目;盘亏、毁损的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营业外支出”科目应无余额。

  [例19]某企业本月发生的有关营业外支出的经济业务如下:

  【208】

  ①将固定资产清理中发生的净损失8 000元转作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②月终将本月营业外支出8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8 000

    贷:营业外支出     8 000



  七、本年利润的核算

  为了进行本年利润的核算,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年度终了时,企业应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将各成本、费用、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结转以后,“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如在借方,则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余额如在贷方,则反映企业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实现的核算方法有“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每月月末,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年终,应采用“账结法”。

  1.账结法

  账结法是指企业每月结账时,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出本月份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以及本年累计损益。

  [例20]假设某企业3月末未转账前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如表10-4:

  表10-4

项 目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 000

投资收益

 

30 000

营业外收入

 

20 000

主营业务成本

22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20 000

 

管理费用

3 800

 

销售费用

10 000

 

财务费用

2 000

 

营业外支出

8 000

 

  【301】

  根据上述资料,企业月终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1)将所有收入类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 000

    投资收益      30 000

    营业外收入     20 000

    贷:本年利润       400 000

  (2)将所有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时:

  借:本年利润         283 8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20 000

      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0 000

      销售费用          1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20 000

      管理费用          3 800

      财务费用          2 000

      营业外支出         8 000

  经过以上结转后,该企业3月份“本年利润”科目增加贷方余额116 200元(400 000-283 800)即该企业3月份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16 200元。

  2.表结法

  表结法指企业每月结账时,不需要把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是通过结出各损益类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就可据以逐项填制“利润表”,通过“利润表”计算出从年初到本月止的本年累计利润,然后减去上月止本表中的本年累计利润,就是本月份的利润或亏损。

  企业在采用“表结法”的情况下,年终时仍需采用“账结法”,将损益类各科目的全年累计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在“本年利润”科目集中反映本年的全年利润及其构成情况。

  年终,企业按上述步骤和方法计算出“本年利润”余额后,不论盈利还是亏损,均应按照国家税收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并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然后才能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最终余额(即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若为贷方余额,则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识记: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2.领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含义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应付税款法的内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内容;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的核算程序;所得税信息披露的一般规定。

  3.简单应用:资产计税基础的判断;负债计税基础的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

  4.综合应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

  从利润总额到净利润,中间存在着“所得税费用”项目。人们常常误以为“所得税费用”就是用当期利润总额乘以当期的实际税率,或者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就是本期实际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这两种观点,从目前的会计准则角度衡量,都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表示的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确认的一项费用,它不同于企业当期实际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换言之,企业当期交纳给税务局的所得税并不是企业会计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差额,会计上被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项目,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根源在于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或者说是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

  企业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简称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主要指《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一个时期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源自会计制度与税法各自遵循的原则和体现的要求不同。财务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在计算内容、标准、方法上所作的规定;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用税法处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的目的不同,因此,两者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确认与计量亦不完全相同。

  产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具体,可以归结为两点:

  1.收入、费用确认时间上的差异。有些收入、费用按会计准则应该确认归入当期,而依税法则应予确认归于前期或者后期。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在计算口径上并没有不同,因此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进行,这种差异将会逆转和消失。例如,税法中规定某些行业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财务报告中一般采用直线折旧法,这时二者所确认的各期折旧费用就不一致。

  2.收入、费用计算口径上的差异。有些收入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收入,而依据税法却不能确认为收入;有些支出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费用,而依据税法却不能作为费用予以扣减。例如,罚款支出,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就不准与应税所得额相抵;而从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原则要求来讲,罚款支出是企业的一项损失,理应体现在经营损益中,因此允许作为会计利润的扣减项目。



  二、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

   为协调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产生了所得税会计理论。所得税会计方法历经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目前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的会计准则,均采用基于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

  (一)应付税款法

  这种方法是以应税所得乘以企业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款,同时将应纳所得税款作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应付税款法实际上是会计服从于税法原则的体现,是企业为了避免复杂的纳税调整,按照税法的规定核算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例21]阳光公司1998年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150万元,当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160万元。当年按会计核算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 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假设该公司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有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302】

  纳税调整数(即永久性差异)=实发工资-计税工资

  =160-150=1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

  =2 000+10=2 01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2 010×33%=663.3(万元)

  借:所得税              6 633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 633 000

  实际上缴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 633 000

    贷:银行存款             6 633 000

  年末将“所得税”科目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6 633 000

    贷:所得税              6 633 000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这种方法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解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并将“永久性差异”在当期的纳税申报单中通过直接加减会计利润的方法调整成为应税基础,将“时间性差异”导致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额,延迟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企业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项不相一致,两者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待转。

  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都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差别则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不同。两者相比较,应付税款法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不准确的。因为,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不是依据会计利润所应该负担的本期所得税费用;继而根据本期利润总额减去本期所得税费用而求得的净利润,也不是真正的可供分配的利润,其后果是最终导致利润分配的不准确。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收益表观下的“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2.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在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也可按预期今后税率的变更进行调整。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都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应采用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应付税款法被禁止使用,另外,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被废止,而基于收益表观下的债务法被基于资产负债表表观下的债务法取代。

  收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在于: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但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债务法却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被记入当期所有者权益,这种变动不会对收益表产生影响,所以从收益表观的角度看,不会产生任何递延所得税项目;但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则会产生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观债务法和收益表观债务法在确定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基础时虽然不同(具体表现为前者来源于暂时性差异、后者来源于时间性差异),但两者在税率变动时的会计处理原则相同,都需要根据新税率对以前年度累计的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调整。如果企业当期暂时性差异恰好就是时间性差异,那么尽管两种方法核算角度和方法略有不同,但结果完全相同,本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项目、应交所得税等科目都是相同的。



  三、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业主权益理论,即认为对企业收益的计量就是对业主权益的计量,递延税款代表着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款。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用资产负债观定义企业收益,即全面收益,注重暂时性差异,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因此,剖析暂时性差异是研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切入点。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债务法下,企业期末进行的有关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程序通常包括: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可以直接从企业当期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对于存在减值项目的资产,其账面价值应是扣除了减值和折旧后的净额。

  例如,一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减去“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余额,再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后,得到的差额。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和负债各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和负债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两类,根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定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将该应有余额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相比,倒挤出本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

  4.确定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按照上述方法倒挤出来的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金额。

  (一)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期间,将导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也就是说,在未来计算应纳税额时,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将增加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及最终出售该资产时会取得的经济利益总额,计税基础则表示该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总金额。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意味着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在税前抵扣,两者间差额需要交纳税款。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代表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总流出,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计税基础的差额,实际上等于税法规定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当该差额为负数时,意味着将来会增加应交纳的所得税数额。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计算应纳税额时,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意味着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足以抵扣税法上允许的税前抵扣总额,企业可以在未来期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税费。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计税基础的差额为正数时,意味着存在未来可税前抵扣的数额,从而减少未来应交纳的所得税金额。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以后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尽管不是由资产或负债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但由于其客观上具备抵减未来应交纳的所得税功能,本质上相当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在会计处理上,符合条件的待弥补亏损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并不是一个税法上的概念,这是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经过计算分析得到的税法角度应确认的资产或负债价值。计税基础具体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要素的计税基础计算方法并不相同。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企业应当按照适用的税收法规的规定确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例如:

  [例22]A企业的一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3】

  会计与税法按照各自的标准认定该资产的价值:

  该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00-100-80=720万元

  该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200-160=640万元

  [例23]B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则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为160万元。根据税法的标准:

  【304】

  计税基础=160-160÷10=144万元

  [例24] C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800万元。会计上确认的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860万元,而税法上只确认原始购入成本。

  【305】

  计税基础=800万元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与资产的计税基础不同,负债的计税基础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税法可抵扣的金额

  多数情况下,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是相等的,比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当某些负债的确认影响损益变化时,就可能存在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的情况,例如:

  [例25]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则根据会计准则确认的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306】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0

  [例26]E企业收到客户的一笔款项8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作为预收账款反映,但符合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该笔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则会计上确认的负债账面价值为80万元。

  【307】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80万元=0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核算时,企业需要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科目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个明细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同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应无余额。

  [例27] N企业于20×0年12月购入一套生产设备,当月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原始价值800万元。该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分4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0。然而,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该套设备的平均折旧年限应该为8年。假设N企业从20×1年至20×8年每年实现的会计利润都是1000万元,现行所得税税率33%;又假设从20×3年初开始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为30%,所得税年末一次交纳。计算过程见图表10-5。

  表10-5 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计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期末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累计会计折旧

200

400

600

800

-

-

-

-

累计税法折旧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账面价值

600

400

200

0

-

-

-

-

计税基础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累计暂时性差异

-100

-200

-300

-400

-300

-200

-100

0

适用税率

33%

33%

30%

30%

30%

30%

30%

30%

当期应交税费

363

363

330

330

270

270

270

27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0

33

66

90

120

90

60

30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66

90

120

90

60

30

0

当期所得税费用

330

330

306

300

300

300

300

300

  【401】

  20×1年:

  该固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600-700

  =-1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为:

  100×33%=33(万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使用税率

  =[1000+(200-100)]×33%

  =1100×33%

  =363(万元)

  第一年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 6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63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30 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30 000

  20×2年:

  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400-600

  =-2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有余额为:

  200×33%=66(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为66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33万元,应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33万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使用税率

  =(1000+100)×33%

  =363(万元)

  第二年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 6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63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30 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30 000

  20×3年:

  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00-500

  =-3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为:

  300×30%=90(万元)

  由于第三年的税率发生了变化,在债务法下,应以新税率(未来适用税率)30%为基础。因为按照新税率计算出来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才能真正代表企业在未来的可以得到的纳税好处,符合资产的真实定义。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为9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66万元,应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24万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使用税率

  =(1000+100)×30%

  =330(万元)

  第三年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 3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0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40 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240 000

  20×4年:

  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0-400

  =-4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为:

  400×30%=120(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为1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90万元,应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30万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使用税率

  =(1000+100)×30%

  =330(万元)

  第四年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 3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0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00 000

  20×5年:

  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0-300

  =-3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为:

  300×30%=90(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为9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120万元,应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30万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使用税率

  =(1000-100)×30%

  =270(万元)

  第五年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2 7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700 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 000

  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的会计处理与第五年相同。

  [例28] 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 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600 000

2 000 000

600 000

 

存货

20 000 000

22 000 000

 

2 000 000

预计负债

1 000 000

0

 

1 000 000

总 计

 

 

600 000

3 000 000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6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402】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33%=99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33%=19.8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万×33%=330万元

  20×6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 508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

  20×7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800 000

3 800 000

 

1000 000

存 货

26 000 000

26 000 000

 

 

预计负债

600 000

0

 

600 000

无形资产

2 000 000

0

2 000 000

 

总 计

 

 

2 000 000

1 600 000

  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33%) 66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46.2

  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6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160×33%) 52.8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99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46.2

  假定20×7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 000万元,则:

  应交所得税=2 000×33%=660万

  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时:

  借:所得税费用            7 524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 6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62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462 000



  四、所得税的信息披露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二)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三)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

  1.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2.对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的说明。

  3.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4.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5.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

第五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的净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首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应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其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第三,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应设置“利润分配”科目。该科目应分别设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

  (一)亏损的弥补

  经批准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或用净利润弥补亏损时,不作账务处理。如果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例29]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本年度交纳所得税后净利润为2 100 000元,假设按规定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403】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10 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10 000

  (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例30] 假设上例中,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还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00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404】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0 000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00 000

  (四)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或利润)  

  [例31] 假设上例中,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宣告向本公司股东分派现金股利50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405】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50 000

    贷:应付股利            50 000

  (五)利润分配的年终结转

  利润分配的所有明细科目,在年终时要进行结转,即将“盈余公积补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等明细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有期末余额,反映企业留存的累及未分配利润(或亏损)。

  [例31]假设[例29]中,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年终结账前“利润分配”科目的上述各明细科目余额为: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10 000元、“应付现金股利”50 000元、“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00 000元。年终结转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40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0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10 0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00 000

      ——应付现金股利           50 000

  同时,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2 1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100 000

  假设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零,则该公司本年度的年末未分配利润为1 390 000(2 100 000-710 000)元。

真题讲解



  一、单选题

  1.某企业上年度亏损10万元,本年度实现利润60万元,按规定可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则该企业补亏时,应当( )

  A.借:盈余公积           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

  B.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

     贷:本年利润           10

  D.不作任何账务处理

  【407】

  答案:D

  解析:教材467页;税前税后弥补只是涉及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不涉及会计的账务处理; 经批准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或用净利润弥补亏损时,不作账务处理。如果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2.受托方采用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代销商品,委托方确认收入的金额应为( )

  A.受托方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商品售价

  B.受托方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商品售价扣除代销手续费

  C.受托方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商品售价与其成本价之差

  D.受托方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商品售价与增值税之和

  【408】

  答案:A

  解析:教材424页;例如:协议受托方售价10000元,手续费按售价的3%计算,通过会计分录明了收入的确认金额。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借:销售费用    300

    贷:应收账款    300

  3.企业上年度售出的产品,于本年度发生销售退回,若上年度的会计报表已报出,则应( )

  A.冲减销售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

  B.冲减产品售出当月的销售收入

  C.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销售收入

  D.不作处理

  【409】

  答案:A

  解析:教材428页;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发生的退回,冲减退回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不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产生的销售退回)。

  4.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影响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金额的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出售原材料并结转成本

  C.按产品数量支付专利技术转让费

  D.清理管理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410】

  答案:D

  解析:教材445页。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投资收益(减:损失);此题考查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及各种收入业务的处理。ABC选项确认计量后,分别是资产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都影响营业利润;D选项是营业外支出,不影响营业利润。

  5.企业的期间费用不包括(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411】

  答案:B

  解析:教材440页。期间费用是指车间以外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要从当期的收入中抵减。而制造费用是生间内所发生的耗费,归集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耗费,不属于期间费用,应计入产品的成本。

  考点:制造费用是成本类账户,归集的费用要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6.如果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或完工时对产品确认收入,那么依据的收入确认方法是( )

  A.收款法

  B.销售法

  C.生产法

  D.完工法

  【412】

  答案:C

  解析:新教材取消了此内容;

  7.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

  A.支付的劳动保险费

  B.发生的业务招待费

  C.违反销售合同支付的罚款

  D.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413】

  答案:C

  解析:教材441页。此题考查管理费用的构成,期间费用的归类中注意一点,只要不是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所发生的期间费用都作为管理费用。C选项的罚款支出应作为营业外支出;业务招待费不属于销售费用,很易错。

  8.下列属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购买方的是( )

  A.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B公司,为保证到期收回货款,A公司暂时保留该货物的法定所有权

  B.公司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A公司承诺,如果售出商品在1月内因质量问题不符合要求,客户可以要求退货。由于甲产品是新产品,A公司无法可靠估计退货比例。

  C.公司与B公司签定一项数控机床定制合同,价值5000万元A公司按时完成合同,但尚未通过B公司检验

  D.公司向B公司销售一批商品,B公司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B公司收到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并没有达到合同约定要求,于是据合同有关条款与A公司交涉。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414】

  答案:A

  解析:A公司只是暂时保留法定所有权,购买方为了取得法定所有权,通常情况下会按约定支付货款,因此可以认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



  二、多选题

  1.某项机器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

  A.资产账面价值720万元

  B.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

  C.资产计税基础640万元

  D.资产计税基础800万元

  E.资产计税基础1 000万元

  【415】

  答案:AC

  解析:教材458页;

  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可以直接从企业当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对于存在减值项目的资产,其账面价值应是扣除了减值和折旧后的净额。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100-80=720(万元)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

  2.下列各项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

   A.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B.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C.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D.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E.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

  【416】

  答案:AC

  解析:教材457页。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计算应纳税额时,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3.下列各项,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

  A.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B.向希望工程捐赠设备

  C.各种税收上的滞纳金

  D.向希望工程捐赠现金

  E.出售材料的净损失

  【417】

  答案:ABCD

  解析:教材448页;出售材料作为其他业务核算,所以发生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4.下列各项,属于所得税纳税调整增加额的有( )

  A.罚款收入

  B.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

  C.国债利息收入

  D.各种税收上的罚金

  E.上年度的亏损

  【418】

  答案:BD

  解析:教材453页;按照税法规定,在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不用交税的收入减去,如C选项;将不允许扣除的费用加上,如BD选项。上年度的亏损也作为本年纳税的调减项目。罚款收入对于会计和税法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纳税,不用调整。



  三、实务题

  1.潘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的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产品销售价格中不含增值税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产品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业务中未提及的税费不作考虑。该公司2004年度发生如下相关经济业务:

  (1)向A公司销售甲产品一批,销售价格为100万元,产品成本为60万元。产品已发出,并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收妥款项。

  (2)当年采取收取手续费方式发给B公司甲产品一批委托其销售,协议销售价格为50万元,产品成本为30万元。至本年度收到的B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显示B公司已售出该商品的80%,款项尚未收回。

  (3)在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后,C公司退回上年度售出的甲产品一批,原售价10万元,产品成本6万元。退回的产品已验收入库,原已收取的款项已用银行存款如数退回,并按规定开出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4)将成本为18万元的原材料售出,售价为23万元,款项存入银行。(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5)上年度转入清理的一台设备现已清理完毕,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5万元,转入清理时的累计折旧为4.2万元。在上年度的清理过程中,共支付清理费用0.3万元,取得清理收入0.6万元。

  (6)计提分次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的应收利息5万元,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国库券。

  (7)计提年末尚未到期的带息应付票据的应付利息0.6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管理费用1.5万元、销售费用1.2万元。

  (8)计算应交消费税;计算应交所得税。

  要求:

  (1)为潘华公司编制2004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均以万元列示);

  (2)编制潘华公司2004年度的利润表(见下表)

  利润表

  编制单位: 20×7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略)

(略)

(二)稀释每股收益

(略)

(略)

  【419】

  答案:

  (1)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2)借:发出商品    30

       贷:库存商品    30

  借:应收账款             46.8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

    贷:发出商品       24

  (3)借: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借:库存商品       6

    贷:主营业务成本     6

  (4)借:银行存款     23

       贷:其他业务收入   23

  

  借:其他业务成本     18

    贷:原材料        18

  (5)借:营业外支出     0.5

       贷:固定资产清理    0.5

  (6)借:应收利息     5

       贷:投资收益     5

  (7)借:财务费用     0.6

       贷:应付利息     0.6

  

  借:管理费用    1.5

    销售费用    1.2

    贷:银行存款    2.7

  (8)应交消费税:(100+40-10)*10%=13

  应交所得税:(40+16-4+5-0.5-2.7-0.6-13)* 33%= 13.266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3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3

  

  借:所得税费用           13.266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266

利润表



  编制单位:20×7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一、营业收入

100+40-10+23=153

(略)

 减:营业成本

60+24-6+18=96

   营业税金及附加

13

   销售费用

1.2

   管理费用

1.5

   财务费用

0.6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5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45.7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0.5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45.2

 减:所得税费用

13.266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31.934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略)

(二)稀释每股收益

(略)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1.识记:财务报告的概念。

  2.领会:财务报告的作用,财务报告的种类,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等五个部分;其他信息和资料包括管理预测和财务分析等。

  财务报告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

  3.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4.有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二、财务报表的种类

  财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财务报表的编报时间,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统称为中期报告)和年报。

  2.按照财务报表反映财务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财务报表和动态财务报表。

  3.按照财务报表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

  4.按照财务报表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除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等基础工作要求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

  2.重要性原则选择报表项目。

  3.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互相抵消,但满足抵消条件的除外。

  资产项目按照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消;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除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也属于抵消。

  4.财务报表项目具有可比性。

  5.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下列各项:

  (1)编报企业的名称。

  (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3)人民币金额单位。

  (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6.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1.识记: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账户式和报告式。

  2.领会: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3.简单应用: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字的填列。

  4.综合应用:根据账户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流动性为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与非流动资产,负债分为流动与非流动负债。并且,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式,展现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各自总数及内部构成。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

   2.反映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3.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实力。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并分别结出总额。资产和负债类项目主要按流动性排列,即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按照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项目分别列示。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包括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账户式在报表左方列示资产类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平衡。其格式参见本章[例-1]表11-4所示。

  另一种资产负债表格式为报告式,即按上下顺序依次排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故又称垂直式资产负债表。其格式大致如表11-1。

  表11-1

资产负债表(报告式)

                资 产

  流动资产          ×××

  长期股权投资        ×××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递延资产          ×××

  其他资产          ×××

  资产合计          ×××

                负 债

  流动负债          ×××

  非流动负债         ×××

  负债合计          ×××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多见于英美等国家,我国采用账户式的资产负债表。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一般是比较报表,一个项目既要填列本期末的金额,还要填列年初金额。“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年的“年初余额”栏内。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数字来源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各项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资产方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递延所得税资产”等项目,负债及股东权益方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直接根据各该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后的数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存货”项目,根据“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等等。

  3.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减去部分数额后的数字填列。如“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长期应付款中将于1 年内到期的部分后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减去备抵的资产减值后填列。如“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需要减去对应的“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备抵项目科目的余额。

  5.根据几个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等等。

  (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开发支出”、“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相应资产的期末价值。其中,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净损失,以“-”号填列。

  3.“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相应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以扣减提取的相应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列。其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项目,应按减去相应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折耗”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存货”项目还应按加上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代理业务资产”减去“代理业务负债”后的余额在“存货”项目反映。

  “长期应收款”项目,应按减去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等项目,一般应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应付未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交未交税费等。

  其中,“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期末转为债权的,以“-”号填列。

  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小于“工程结算”期末余额的差额,应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

  “递延收益”应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5.“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库存股”等项目,一般应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等。

  其中,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为负数的,以“-”号填列。

  6.企业与同一客户在购销商品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当单独列示,不应当相互抵销。即应收账款不能与预收账款相互抵销、预付账款不能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应付账款不能与应收账款相互抵销、预收账款不能与预付账款相互抵销。

  长期应收款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 长期应付款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长期应付款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P491-492

  表11-4

资产负债表

  单位名称:大秦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年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1 641 490

2 812 600

短期借款

100 000

60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30 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票据

92 000

492 000

应付票据

200 000

400 000

应收账款

1 196 4000

  598 200

应付账款

1 907 6000

1 907 6000

预付账款

200 000

200 000

预收款项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360 000

220 000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

423 888

73 200

其他应收款

10 000

10 000

应付利息

 

2 000

存 货

5 149 400

5 160 000

应付股利

64 431.7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其他应付款  

100 000

100 000

其他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8 289 290

9 302 800

其他流动负债

 

2 000 000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非流动负债:

3 155 919.70

5 302 8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借款

 

 

投资性房地产

 

 

应付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

500 000

500 000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收款

 

 

专项应付款

 

 

固定资产

4 262 000

2 200 000

预计负债

 

 

在建工程

1 156 000

3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工程物资

300 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

 

 

固定资产清理

 

 

非流动负债合计

2 320 000

1 200 000

生产性生物资产

 

 

负债合计

5 475 919.70

6 502 800

油气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无形资产

1 080 000

1 200 000

实收资本(或股本)

10 000 000

10 000 000

开发支出

 

 

资本公积

 

 

商 誉

 

 

盈余公积

271 370.30

200 000

长期待摊费用

400 000

4000 000

未分配利润

240 000

-1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减:库存股

 

 

其他非流动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10 511 370.30

10 300 000

非流动资产合计

3 928 900

3 650 000

  

 

 

资产总计

15 987 290

16 602 800

负债和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合计

15 987 290

16 602 800

第三节 利润表



  1.识记:利润表的概念;利润表的格式:单步式和多步式;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2.领会:利润表的作用;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3.简单应用:利润表中有关项目数字的填列;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4.综合应用:根据账户资料编制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成本)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利润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二)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三)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

  (四)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未来决策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常见的格式有两种,即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发生的所有收入汇集在一起,将所有的成本、费用也汇集在一起,然后将收入合计减成本费用合计,得出本期净利润。单步式利润表对于营业收入和一切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先后,不像多步式利润表那样必须区分费用和支出与收入配比的先后层次。由于单步式利润表所表示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它便于会计报表阅读者的理解,但不能反映利润的形成过程,其格式如表11-5:

表11-5 利润表(单步式)



  编制单位:××公司   20××年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收 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

  收入合计

二、费 用

  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

  费用合计

三、利润净额

 

 

  多步式利润表将收入和费用项目按照是否属于日常经营活动加以分类,分步反映净利润的构成内容。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可以为报表使用人提供更为有效的预、决策信息,一般来说,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的营业利润,代表着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这部分利润相对稳定、风险较小;而来源于非日常活动中的营业外利润(利得减去损失的余额),通常为偶然所得,本期获得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获得,这类利润的稳定性不如营业利润。

  多步式的利润表,从总体上将利润总额分为来源于日常活动中的“营业利润”和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在此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形成净利润。

  第一步,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等,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从营业利润中加上“营业外收入”产生的利得、减去“营业外支出”形成的损失,得出本期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

  第三步,从税前会计利润中减去所得税,计算出本期净利润。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其基本格式如本章[例-2]表11-7所示。



  三、利润表的编制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现情况。表中“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利润表“本年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润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金额”栏内。

  本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当反映以下内容: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

  2.“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3.“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企业发生勘探费用的,应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增设“勘探费用”项目反映。

  4.“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按照相关准则规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

  6.“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和出售时,处置收益部分应当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转出,列入本项目。

  7.“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中,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应当单独列示。

  8.“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9.“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10.“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应当根据每股收益准则的规定计算的金额填列。



  四、每股收益的计算

  每股收益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反映普通股股东所享有的利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自195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被广泛应用于美、英、法、德、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不同企业间业绩比较的重要参考。

  按照国际惯例,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的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公式中,分子部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是从公司本期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减去归属于优先股股东的当期利润,在我国,由于目前还没有发行优先股,所以本期净利润就等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母部分“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可以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间

  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照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按照月来计算。

  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发行合同的具体条款,从应收对价之日(一般为股票发行日)起计算确定。通常包括下列情况:

  1.为收取现金而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从应收现金之日起计算。

  2.因债务转资本而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从停计债务利息之日或结算日起计算。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从购买日起计算;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应当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4.为收购非现金资产而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从确认收购之日起计算。

  [例3] 某股份有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 000万股,3月2日新发行4 500万股,12月1日回购1 5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本年净利润为80 000 000元。

  【答疑编号10110201】

  本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1 0000×12/12+4 500×10/12-1 500×1/12

  =13 625(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80 000 000÷136 250 000=0.58(元)

  (二)稀释的每股收益

  在存在潜在普通股的前提下,如果该潜在普通股具有稀释性,企业还应当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这里的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合同,比如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权、认股权证等;所谓的稀释性,是指会减少每股持续正常经营净利润。

  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需要对基本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

  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

  [例4] 某股份有限公司20×7年1月2日按面值发行800万元、票面利率为4%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并规定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普通股90股。20×7年已发行在外普通股4 000万股,本年净利润为4 500万元。假定所得税率33%。

  【答疑编号10110202】

  基本每股收益=4 500÷4 000=1.125(元)

  稀释的每股收益:

  净利润的增加=800×4%×(1-33%)=21.44(万元)

  普通股股数的增加=800÷100×90=720(万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4 500+21.44)÷(4 000+720)=0.96(元)

  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例5]某股份有限公司20×7年初对外发行1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价格3.5元。20×7年度净利润2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00万股,本年度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4元。

  【答疑编号10110203】

  基本每股收益=200/500=0.4(元)

  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00-100×3.5÷4=12.5(万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200÷(500+12.5)=0.39(元)

  如果潜在的普通股转化为普通股会增加持续正常经营每股收益或减少持续正常经营每股亏损,则该潜在普通股具有反稀释性。具有反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的影响在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不予考虑,也就是说,在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只考虑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的影响,不考虑具有反稀释或不具有稀释性的普通股的影响。

  实际操作中,当同时存在多项有潜在稀释性的普通股权时,可以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

  [例6]某股份有限公司2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7 5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25 000万股。年初已发行在外的潜在普通股有:(1)股份期权12 000万份,每份股份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五年内的可行权日以8元的行权价格购买1股本公司新发股票的权利。(2)按面值发行的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630 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6%,转股价格为每股12.5元。(3)按面值发行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 100 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1.4%,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12元,年度内没有期权被行权,也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转换或赎回,所得税税率为33%。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分拆。

  【答疑编号10110204】

  (1)基本每股收益=37 500/125 000=0.3元

  (2)稀释的每股收益:

  表11-8 确定计入稀释的每股收益顺序

具有潜在稀释性的项目

净利润增加

股数增加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

顺 序

期 权

-

4 000

-

1

2.6%债券

10 974.6

50 400

0.218

3

1.4%债券

10 318

110 000

0.094

2

  其中:

  ①期权增加的股数:12 000-12 000×8÷12=4 000(万股)

  ②2.6%债券增加的净利润:

  630 000×2.6%×(1-33%)=10 974.6(万元)

  ③2.6%债券增加的普通股股数

  630 000÷12.5=50 400(万股)

  ④1.4%债券增加的净利润:

  1 100 000×1.4%×(1-33%)=10 318(万元)

  ⑤1.4%债券增加的普通股股数

  1 100 000÷10=110 000(万股)

  表11-9

 

净利润

股数

每股收益

稀释性

基本每股收益

37 500

125 000

0.3

 

期股

_

37 500

4000

129 000



0.291



稀释

1.4%债券

10 318

47 818

110 000

239 000



0.200



稀释

2.6%债券

10 974.6

58 792.6

50 400

289 400



0.203



反稀释

  因此,稀释每股收益为0.2元。



  真题讲解(根据历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可根据相应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预收账款

  D.应收票据

  【答疑编号10110205】

  答案:D

  解析:教材477页;应收票据与其它结算类不一样,直接填列;而其他3个选项和预付账款,在填列报表时,需根据几个账户的明细记录分析填列。如: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填在应收账款的项目中;所属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填在预收账款的项目内。

  2.某企业“应付账款”科目月末贷方余额20万元,其中:“应付甲公司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25万元,“应付乙公司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5万元,“预付账款”科目月末贷方余额30万元,其中:“预付A工厂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40万元,“预付B工厂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10万元。该企业月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项目的金额为( )

  A.10万元

  B.15万元

  C.30万元

  D.40万元

  【答疑编号10110206】

  答案:B

  解析:教材:477页;考查资产负债表中“两付”账户应如何填列;由题目已知:应付账款明细既有借余又有贷余,预付账款明细既有借余又有贷余,那么填列预付账款是如何填列。

  1)应付账款是负债账户,余额应在贷方,预付账款是资产账户,余额应在借方;当明细账余额与总账余额一致时,分别根据两科目总账余额填列即可;

  2)不一致时,根据两付明细贷方余额之和填在“应付账款”项内;两付明细借方明细之和填在“预付账款”项目;

  3)尽管两账户性质不同,但都是采购过程中的结算账户,应付账款的反方余额就是预付,预付账款的反方余额就是应付账款;

  4)应付明细借余5万,预付明细借余10万,则填列预付账款为15万;

  引申:应付账款填列(25+40)万元;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有( )

  A.委托代销商品

  B.受托代销商品

  C.合同约定购买的商品

  D.发出的商品

  E.在途商品

  【答疑编号10110207】

  答案:ABDE

  解析:教材477页;存货项目是历年考试的易考点。从所有权角度考虑,只有属于自已的存货资产才能填列在表内,所以B选项企业不具有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存货,根据规定,仍填在存货内,因为还要填入等额的代销商品款来抵减此项目的金额,相当于没填;ADE三种商品尽管不在企业,但所有权属于企业,所以应列为企业存货;C选项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也就不属于存货;



  三、实务题

  1.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税率为33%。其销售价格或销售收入不含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增值税税率为17%。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于期末一并结转销售成本。该公司2005年度内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本期销售产品100件,每件售价为50万元,每件实际成本为32万元。销售货款尚有40%未收到。

  (2)本年度发生两批销售退货,第一批退回2件,退回的是2004年售出的产品,销售价款为100万,成本为64万,东方公司已付清退回产品的价款及税款。该批产品退回时,东方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尚未批准报出,且2004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也尚未完成。第二批退回3件,退回的是2005年当年售出的产品,产品退回时东方公司尚未收到该退回产品的价款及税款。假定退货产品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东方公司都已收到。

  (3)本期委托代销产品一批共10件,不含增值税的协议价为每件50万元,同时按售出产品协议价的10%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产品实际成本为每件32万元,代销产品已全部发出。本期根据受托方寄来的代销清单显示,产品已售出80%。已向受托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代销产品的价款以及税款已全部收到。

  (4)上年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A公司销售产品,合同约定分四年于每年年末平均收取销售价款及税款。该产品销售价款为8 000万元,销售成本为4 800万元。本年末应收的款项尚未收到。

  (5)销售材料,销售价款为500万元,该材料实际成本为200万元,款项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

  (6)以银行存款支付非公益性捐赠支出7万元,广告费100万元。

  (7)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65万元。计提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120万元.

  (8)计提短期借款利息8万元,计提长期借款利息22万元。借入资金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9)计提坏账准备50万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58万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均不得在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10)本年度发生其他管理费用52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中业务招待费超过税法规定标准20万元。

  要求:(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编制2005年度上述业务①——⑤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5年度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3)编制2005年度利润表(利润表格式见下表)。 (“应交税费”科目应列示明细科目)

利润表



  编制单位: 20×7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略)

(略)

 (二)稀释每股收益

(略)

(略)

  【答疑编号10110208】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2 340

       银行存款                3 51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 200

    贷:库存商品       3 200

  (2)第一批: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借:库存商品         6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4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8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88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4.1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4.12

  第二批:

  借: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贷:银行存款               175.5

  借:库存商品       96

    贷:主营业务成本     96

  (3)发出代销商品:

  借:发出商品    320

    贷:库存商品    320



  确认80%的收入和成本:

  借:应收账款              468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6

    贷:发出商品     256



  借:销售费用     40 (协议价为不含税)

    贷:应收账款     40

  

  借:银行存款     428

    贷:应收账款     428

  (4)注:新教材有变化。在发出商品时全额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                 2 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200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1 200

  (5)

  借:银行存款              585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其他业务成本  200

    贷:原材料     200

  (6)计算2005年度的应交所得税金额、编制2005年度利润表。

  应纳税所得额=1 830+7+20+50+58+300=2 265

  应纳所得税额=2 265*33%=754.05

  编制2005年度利润表(利润表格式见下表)。

  (“应交税费”科目应列示明细科目)

利润表



  编制单位: 20×7年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一、营业收入

5 000-150+400+2 000+500=7 750

 

 减:营业成本

3 200-96+256+1 200+200=4 760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100+40=140

 

   管理费用

120+520+50=690

 

   财务费用

30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58-300=-358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 772

 

 加:营业外收入

65

 

 减:营业外支出

7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 830

 

 减:所得税费用

747.45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1 052.55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略)

(略)

 (二)稀释每股收益

(略)

(略)

  2.W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1 500万元,2006年发生了如下经济业务活动:

  (1)出售商品一批,价款为2 000万元(不含增值税),成本为1 200万元,款项尚未收回。支付借款利息费用共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为40万元,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为60万元)、销售费用共180万元、管理费用共2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收入共150万元,营业外支出共100万元。

  (2)有关的税金有:消费税50万元,教育费附加10万元。

  (3)长期投资Q公司:投资成本为500万元,占Q公司20%的股份。Q公司2006年度实现净利润250万元,并于当年年末宣告分红,拿出当年净利润的40%分红(派发日为2007年1月15日)。

  (4)利润分配:W公司按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另再按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益金,分配给股东利润100万元。假设W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重复征税情况,也不考虑税收上不允许或超额扣除的支出情况。 

  要求:(1)如果W公司在处理Q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采取的是权益法核算,请计算2006年W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以及2006年年末未分配利润数,并编制利润表(直接填表)。

  (2)如果W公司在处理Q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采取的是成本法核算而非权益法核算,其它情况不变,W公司2006年的利润结构以及净利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编制利润表(直接填表)。

  【答疑编号10110209】

W公司2006年度利润表



  编制单位:W公司   编制日期:2006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年发生额(权益法核算)

本年发生额(成本法核算)

一、营业务收入

2 000

2 000

 减:营业务成本

1 200

1 2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0

60

   管理费用

200

200

   销售费用

180

180

   财务费用

60

60

二、营业利润

300

300

 加:投资收益

50

20

   营业外收入

150

150

 减:营业外支出

100

100

三、利润总额

400

370

 减:所得税

100

92.5

四、净利润

300

277.5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1 500

1 500

五、可供分配利润

1 800

1 777.5

 减:提取盈余公积

30

27.75

   提取法定公益

30

27.75

   应付股东利润

100

100

六、未分配利润

1 640

1 622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下)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



  1.识记: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和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2.领会: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的分类;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经济业务类型;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格式;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步骤;现金流量表具体编制的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3.简单应用: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字的填列。

  4.综合应用:按照我国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规定要求,依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具体资料,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就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来说,现金流量表中所有项目的现金流量总额,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与期初之间的差额。具体说,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能力

  (二)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

  比如,看利润表时,企业该月是盈利的或者本年度期间是盈利的,而且利润率较高,但是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发现该企业本期销售商品后基本上没有现金回流。也就是说,企业确认收入的标准是以收入和费用归属期而不是以货币的收支为基础确定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盈利利润较高,但实际现金流回收却很少。某种意义,企业的经营质量并不高。

  (三)现金流量表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

  (一)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会计上所说的现金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仅包括“库存现金”账户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

  应注意的是,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些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不应作为现金,而应列作投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应包括在现金范围内。

  (二)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持有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较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等。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特点的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确定现金等价物的会计政策,并一惯性地保持这种划分标准。这种政策的改变应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

  (三)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四)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是影响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用现金购买两个月到期的债券,均属于现金各项目之间内部资金转换,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

  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如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对外投资、用存货清偿债务、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涉及现金的收支,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和减少。

  3.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如用现金支付购买的原材料、用现金对外投资、收回长期债券等,均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这些变动会引起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情况对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虽然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但属于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应在现金流量表的附注中反映。



  三、现金流量的分类

  为了清晰地揭示各项业务活动影响现金的情况,需要对影响现金的业务活动进行分类列示。影响现金流量的业务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别,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经营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流入量和流出量。企业所处行业不同,经营活动的认定也就不同,对现金流量的划分也是存在差异。一般的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和推销商品,缴纳税款等。

  (二)投资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这里所指的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这里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除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现金。

  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等。投资活动一般都会使该时期的现金大量流出,也会导致以后各期的现金流入。

  (三)筹资活动及其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溢价。与资本有关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项目,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债务”是指企业对外举债所借入的款项,如发行债券、向金融企业借入款项以及偿还债务等。

  以上所述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是企业正常发生的三大类经济活动,企业在某一时期现金流量的变化主要是这三类活动的发生所引起的。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企业有时也发生一些非常事件和特殊业务,例如,某些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导致企业财产丢失或损失,企业接受捐赠,等等。其中,有些非常或特殊事件给企业造成现金流出,或者带来现金收入。这类事件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特点是:(1)偶然性或不经常发生,它们同正常的业务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2)特殊性,即它们不属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事件;(3)除特定情况外,它们不会使现金大量的流出和流入。

  这些引起现金变化的非常性和特殊性事件,可以统称为“特殊项目”,主要包括非常损失致使现金支出和收入有关的保险赔偿、各种罚款收支、滞纳金支出、自然灾害损失等。根据其性质,可分别归属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类别项目中。



  四、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分为主表和补充资料。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汇率变动影响等几个方面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按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等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如本章[例2]表12—2所示。

  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至少应当单独披露对净利润进行调节的下列项目:

  1.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摊销;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

  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7.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财务费用;

  9.投资损益;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1.存货;

  12.经营性应收项目:

  13.经营性应付项目。

  现金流量表附注“间接法”披露的内容,格式参见本章[例2]中表12-3。



  五、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外部筹得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以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反映。

  间接法是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要将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进行调整,反映出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间接法和直接法一样,都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两类方法,在我国,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是以同一时期的利润表、相关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有关账户的明细资料为依据,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为起算点,分别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本期各项收支,分析推算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凡账上原分录借记或贷记现金的,在分析中应视其产生原因或运用去向,分别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取代。

  采用直接法提供的信息,揭示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支的总额,这是其他财务报表所不能得到的,这也正是现金流量表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之处进行的补充,有助于预测和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而间接法却不具有这一优点。正因为如此,国际会计准则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下内容,均以“直接法”为例进行讲解。

  以下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及其填列方法: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含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扣除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而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在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时,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本期收回前期的应收票据+本期预收的账款-本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

  如果用会计科目近似地描述上述关系式,可以表达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入-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 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本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本期实际核销的坏账损失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反映企业收到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反映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收到的租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本项目可以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在填列本项目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账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销售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反映企业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职工薪酬,但是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以及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职工薪酬除外。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反映企业本期发生并支付的、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以及预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业税等税费,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等除外。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交税费”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本项目可根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制造费用”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但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除外。长期债券投资本金与利息一般易于分清,企业债券利息收入应与本金分开,在“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单独反映。

  本项目按实际收回的投资额反映。例如,某项权益性投资本金为400万元,企业出售该投资,收回的全部投资金额为480万元,本项目即按480万元填列;如收回的全部金额为390万元,本项目即按390万元填列。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但股票股利除外。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反映企业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但现金净额为负数的除外。

  4.“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5.“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其他现金流入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项目中,不包括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应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7.“投资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股票、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债券而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8.“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反映企业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支付的现金和相关费用。

  9.“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反映除上述各项目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给金融企业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付债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3.“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偿还债务本金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偿还金融企业借款本金、归还企业到期债券本金等。本项目按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偿债金额填列。对于以非现金偿付的债务,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5.“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1)至(4)项目外,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包括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和咨询等费用、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等。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本项目反映企业所持外币现金余额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对现金的影响。按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折算外币现金流量时,应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而现金流量表最后一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是按期末汇率折算的。这两者的差额即为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例1] 某企业当期出口产品一批,售价100万美元,收汇当日汇率1:8.20;当期进口材料一批,价值50万美元,付汇当日汇率1:8.30;资产负债表日汇率为1:8.40。假如当期没有其他业务发生,则:

  【答疑编号10120201】

  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        1 000 000(美元)

  汇率变动             ×0.20(8.40-8.20)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入的影响     200 000(人民币)

  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        500 000(美元)

  汇率变动             ×0.10(8.40-8.30)

  汇率变动对现金流出的影响     50 000(人民币)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150 000(人民币)

  报表中:

  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        8200000

  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        4150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050000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15000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200000

  (五)补充资料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的附注中应采用“间接法”披露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补充资料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调整,即可将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具体调节项目可以分为四类: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这些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填列方法如下:

  (1)“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油气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例如,某企业当期计提了坏账准备800元,由于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这部分金额已计入了资产减值损失 ,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因此这800元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到净利润中。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分别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例如,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部分已作为期间费用列入了当期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企业并未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累计折旧”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为了方便起见,企业可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账户下分设折旧费明细账户,或采用多栏式明细账,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需资料。也可以直接在“累计折旧”号账户进行分析,剔除其中的非计提折旧因素的影响。

  (3)“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进入了管理费用,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不属于经营活动,而是投资活动。其所产生的损益,应从净利润中转出。如果处置的固定资产产生损失,则损失额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本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例如,某企业年内曾处置设备一台,原价100 000元,累计折旧50 000元,收到现金60 000元。此项处置产生收益10 000元,已作营业外收入列入利润表,在调整净利润时应减去属于投资活动的这10 000元。

  (5)“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均计入营业外支出,列入了利润表。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应在调节利润时加回。如果发生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收益,则应在调节利润时减去。本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反映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部分损失减少了净利润,但并未导致现金流出,所以应该加回。

  (7)“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比如应收票据贴现、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经营活动;购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投资活动;支付的利息属于筹资活动,等等。调整净利润时,应把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部分调整出去。

  例如,某企业本年共发生财务费用4万元,其中属于经营活动的为2万元,均已以现金支付,属于筹资活动的为1万元,属于投资活动的为1万元。则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2万元。

  在实务中,企业的“财务费用”明细账一般是按费用项目设置的,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再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分设明细分类账。每一笔财务费用发生时,即将其归入“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中。

  (8)“投资损失”

  投资损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将这部分损益从净利润中转出。如果是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如果是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

  (9)“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该项目本期减少数表明增加了所得税费用,从而减少当期净利润,但并未减少现金流量,所以应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该项目本期增加数表明增加了所得税费用,从而减少当期净利润,但并未减少现金流量,所以应加回。

  (10)“存货的减少”

  存货的增减变动属于经营活动。在不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若某一期间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增加,说明当期购入的存货除耗用外,还余留了一部分,即除了为当期销货成本包含的存货发生现金支出外,还为增加的存货发生了现金支出,故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减去。反之,若某一期间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减少,说明本期生产过程耗用的存货有一部分是期初的存货,耗用这部分存货并没有发生现金支出,所以应加回到净利润中。

  (1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某一期间期末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大于期初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但在利润表中已将销售收入全数列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从净利润中减去。反之,若某一期间期末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小于期初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定的销售收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加回到净利润中。

  (1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所得税、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若某一期间期末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余额大于期初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余额,说明本期购入的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但在利润表中已将销售成本全数列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增加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反之,若某一期间期末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余额小于期初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余额,说明本期支付给供货单位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成本,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在净利润中减去,以反映这部分现金支出。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和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会计准则中只要求披露如下三项:

  (1)“债务转为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转为资本的债务金额。

  (2)“1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反映企业1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金额。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入“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差额金额。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第三部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是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以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比较得来的。

  附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现金流量表中最后一项“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存在勾稽关系,即两者金额相等。



  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

  在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编制,也可以直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一)工作底稿法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在直接法下,整个工作底稿纵向分成三段,第一段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中又分为借方项目和贷方项目两部分;第二段是利润表项目;第三段是现金流量表项目。工作底稿横向分为五栏,在资产负债表部分,第一栏是项目栏,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名称;第二栏是期初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第三栏是调整分录的借方;第四栏是调整分录的贷方;第五栏是期末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第一栏也是项目栏,用来填列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名称;第二栏空置不填;第三、第四栏分别是调整分录的借方和贷方;第五栏是本期数,利润表部分这一栏数字应和本期利润表数字核对相符,现金流量表部分这一栏的数字可直接用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是: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大体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涉及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通过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转换为现金基础;

  第二类是涉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筹资项目,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第三类是涉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和筹资项目,目的是将利润表中有关投资和筹资方面的收入和费用列入到现金流量表投资、筹资现金流量中去。此外,还有一些调整分录并不涉及现金收支,只是为了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期初变动。

  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二)T形账户法

  采用T形账户法,就是以T形账户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采用T形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T形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入各该账户;

  期末期初变动数表示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该差额实质上就是本期发生额。设设置T形账户时,可以将期初和期末数分开列示(如图12-1),也可以直接将期末期初变动数作为一个值列示(如图12-2),两种方法没有本质差别。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形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识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

  2.领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与内容。

  3.简单应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数字的填列。

  4.综合应用:根据具体的资料,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除列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外,同时包含最终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净利润,从而构成企业的综合收益。

  在利润表出现之前,人们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与期初差额计算利润的。利润表出现以后,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用收入和费用配比的方法计算出利润。利润表使得利润的计算更系统,但利润表也有缺点,它无法反映那些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经济利益增加,而这种利益增加同样对报表使用人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包括:

  1.反映了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性信息

  所有者权益表动表详细地揭示了所有者权益从期初到期末的所有变化,即有净利润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化,也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化。尤其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化,如提取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这种内部结构变化的信息在其他报表中是无法体现的,但对于报表使用人来说却很重要。

  2.反映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增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体现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与非正常活动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作为直接计入权益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比如计入“资本公积”项目的非日常活动利得,不通过利润表反映,但企业获得的这类资源同样可以成为未来获利源泉,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水平。所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综合收益的报表,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整体获利能力。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本表各项目应当根据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等情况分析填列。

  在本表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应包含在净利润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等,单列项目反映。

  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基本要求。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报。

  2.单独列报的项目。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第三节 附 注



  1.识记: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领会:附注的作用,附注的内容。

  3.简单应用:附注的编制方法。

  4.综合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



  一、附注的作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全面阅读附注,附注相对于报表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性。

  1.提高表内信息的可理解性

  2.增进表内信息的可比性

  必须指出,尽管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内信息不可分割,共同组成财务报告,但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定量或定性说明,都不能用来更正报表内的错误,也不能用来代替报表正文中正常的分类、计价或描述,或与正文数据发生矛盾。



  二、附注的编制方法

  附注并非将报表以外的项目不分先后地简单罗列。实际上,就像资产负债表等四张主要报表有其特定的构成和内容一样,附注也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排列和分类,并进行有顺序地披露。

  附注的主要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包括: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3.遵循准则的申明

  4.重要会计政策和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5.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说明

  6.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7.或有事项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三、附注的基本内容

  以下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在报表附注中至少应披露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声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在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应当披露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有关情况。

  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处理参见下文。

  (六)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企业对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以及报表项目列示的顺序进行披露,应当以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进行披露,并与报表项目相互参照。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部报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不作为报表附表。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应收款项

  3.存货

  4.其他流动资产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持有至到期投资

  7.长期股权投资

  8.投资性房地产

  9.固定资产

  10.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11.油气资产

  12.无形资产

  13.商誉的形成来源、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

  1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5.资产减值准备

  16.所有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17.交易性金融负债

  18.职工薪酬

  19.应交税费

  20.其他流动负债

  21.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22.应付债券

  23.长期应付款

  24.营业收入

  2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6.投资收益

  27.资产减值损失

  28.营业外收入

  29.营业外支出

  30.所得税费用

  31.企业应当披露取得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

  32.每股收益

  33.企业可以按照费用的性质分类披露利润表。

  3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5.股份支付

  36.债务重组

  37.借款费用

  38.外币折算

  39.企业合并

  40.租赁

  41.终止经营

  42.分部报告

  (七)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的披露参见教材第八章第四节的规定。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2.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参见教材。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根据第四章相关相结合,参见教材。



  四、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收入确认是完工百分比法还是其他方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等。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或者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

  1.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年,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金额;

  2.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年初原有的留存收益金额。

  上述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付的利润或股利。会计政策变更年初原有的留存收益,可以从上年资产负债表留存收益的年末数直接获得;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调整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则需要经过计算获得。

  在计算累积影响数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的累积影响数。

  [例5] A公司于20×5年1月1日对B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按当时的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为900 000元。20×8年1月1日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改为权益法核算,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假设不考虑所得税项目的影响。

  【答疑编号10120301】

  B公司20×5年、20×6年、20×7年的净利润以及A公司从B公司分得的股利情况为表12-5:

  表12-5                           单位:元

年 度

B公司税后利润

A公司的投资收益(成本法)

20×5年

200 000

0

20×6年

100 000

20 000

20×7年

150 000

15 000

合 计

450 000

35 000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12-6;

  表12-6                           单位:元

年 度

按原会计政策计算的投资收益

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计算的投资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费用影响

累积影响数

20×5年

0

40 000

40 000

0

40 000

20×6年

20 000

20 000

0

0

0

20×7年

15 000

30 000

15 000

0

15 000

合 计

35 000

90 000

55 000

0

55 000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5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 000

  调整利润分配项目,补提盈余公积(55 000×15%=8 25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 250

    贷:盈余公积             8 250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表上年数有关项目。

  A公司在编制20×8年度的会计报表时,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长期股权投资数,即增加盈余公积8 250元,增加未分配利润46 75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55 000元;同时,调整利润表中“上年金额”栏中的以上对应项目数。如表12-7和表12-8所示。

  表12-7               资产负债表(局部)

                     2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年初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长期股权投资

900 000

55 000

955 000

盈余公积

76 935

8 250

85 185

……

……

……

未分配利润

133 065

46 750

179 815

  

  表12-8                利润表(局部)

                      20×7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上年数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

  加:投资收益

  ……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



  50 000

  

  970 000

  100 000

  70 000

  

  1050 000

  346 500

  703 500



  15 000

  

  15 000

  —

  —

  

  15 000

  —

  15 000



  65 000

  

  985 000

  100 000

  70 000

  

  1 065 000

  346 500

  718 500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的年初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按照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并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例如,公司由于管理需要,20×7年1月1日将存货的核算方法由移动平均改为先进先出法,那么,只需从20×7年开始按照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发出的成本,而无须考虑原来采用的移动平均法的影响。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二)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调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例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的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间等。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原先的估计是错误的,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改变,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企业难以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对于发生的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例如,D公司20×7年对某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认定使用年限由原来的8年降为6年,假设该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4 000元,已使用4年,计提的累计折旧为40 000元,预计净残值由原来的4000元降为2000元。则20×7年底只需按照新的折旧年限与残值计提折旧,折旧额为(84 000-40 000-2000)÷(6-4)=21 000元,不必对以前年度的折旧进行调整。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

  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三)会计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后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为核算前期发生的重要会计差错,企业需要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1.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本科目。

  3.经上述调整后,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例6] E公司20×7年12月发现20×6年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金额为150 000元,该项漏记并未导致所得税申报错误,但产生上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多记了49 500元(150 000×33%),盈余公积计提比例为15%。

  【答疑编号10120302】

  (1)前期差错分析

  上年少提折旧150 000元,导致所得税费用多记49 500元,税后净利多记100 500元,多提盈余公积15 075元(100 500×15%)。

  (2)进行账务处理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 000

    贷:累计折旧        150 000

  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49 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 5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500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 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075

  (3)调整报表

  如表12-9和12-10。

  表12-9             资产负债表(局部)

                   2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年初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固定资产

1 600 000

-150000

1 4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9 500

-49 500

0

 

 

 

 

盈余公积

60 000

-15 075

44 925

……

……

……

未分配利润

100 000

-85 425

14 575



  表12-10             利润表(局部)

                    20×7年度        单位:元

 

上年数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

  加:管理费用

  ……

  二、营业利润

  ……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



  150 000

  

  1 110 000

  

  1 200 000

  396 000

  804 000



  15 000

  

  -150 000

  

  -150 000

  -49 500

  -100 500



  300 000

  

  960 000

  

  1 050 000

  346 500

  703 500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

  1.前期差错的性质。

  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表报出的日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两种类型: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2.涉及利润分配项目的调整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项目,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当同时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2)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的,还应当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例7] F公司20×7年5月销售一批商品,价税合计款项为46 800万元,按照合同规定一个月内收款。由于购货方出现财务困难,该笔销售款迟迟没有收回,年底时F公司按照5%对该笔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金2 340万元。20×8年2月26日,F公司得知购货方已经破产清算,估计只能收回货款的40%。假定F企业应收款适用的税法坏账计提比例为5%,计算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少计84 942 000元。

  假定该项目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F企业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答疑编号10120303】

  答案:

  (1)补提坏账准备金=46 800×60%-2 340=25 74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7 400 000

    贷:坏账准备          257 400 000

  (2)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4 942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4 942 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2 458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72 458 000

  (4)调整利润分配相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25 868 7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 868 700

  (5)调整报告年度的财务报告数字(略)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

  1.财务报表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

  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的,应当披露这一情况。

  2.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真题讲解(根据历年考题改编)



  一、单选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是( )

  A.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B.分配股利所支付的现金

  C.支付的所得税款 

  D.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答疑编号10120304】

  答案:A

  解析:教材509页。本题考查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的构成。投资活动=对内固定投资和对外投资(不含现金等价物投资);B、D选项都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购买固定资产属于投资活动;支付所得税款属于经营活动。

  2.下列事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固定资产估计耐用年限从6年调整为4年

  B.固定资产估计净残值从1000元调整到2000元

  C.存货计价方法从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D.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从1%改为5%

  【答疑编号10120305】

  答案:C

  解析:教材210页;方法的变更应属于政策的变更。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净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变更按准则规定都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3.下列各项中,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有( )

  A.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

  B.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

  C.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

  D.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增减变动

  【答疑编号10120306】

  答案:B

  解析:教材508页;现金项目之间变动不影响现金总额变动、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变动也不影响,只有对现金以外项目的流入和流出才会导致现金总额发生变动,才影响流量发生变化。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

  A.流动资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B.支付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C.支付普通股的现金股利

  D.为发行债券而支付的咨询费

  E.工程交付使用后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答疑编号10120307】

  答案:ABCDE

  解析:教材510页;筹资活动包括流入和流出。A选项属于流入;BCDE选项支付筹资的代价和费用,属于流出。

  2.下列各项,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

  A.支付费用化的借款利息

  B.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

  C.融资租赁支付最后一期租金

  D.支付资本化的借款利息

  E.支付现金股利

  【答疑编号10120308】

  答案:ACDE

  解析:教材510页;注意区分支付融资租赁租金与经营租赁租金的区别:经营租赁租金作为经营活动的流出,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作为筹资活动的资金流出。

  3.下列项目中,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内容有( )

  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B.收到的税费返还

  C.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D.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E.支付的各项税费

  【答疑编号10120309】

  答案:ABCDE

  解析:教材页;只要不是属于筹资活动的、不属于投资活动的流量都属于经营活动的,采取倒挤法。

中级财务会计讲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