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20-04-06 02:20:09

《北京》评课记录

杨红我观课的角度是老师的课堂语言和课堂提问。

马老师的教态大方,语言风趣幽默,特别适合低学段的学生。但是口头语较多,有些话反复出现多次。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存在的毛病,平时我们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口头语,给学生展示最规范的语言。

本节课提问的次数很多,我感觉应该把有些问题综合一下,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会更清晰一些。

马老师的设计很新颖,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李善华:1马老师的设计目标明确

2马老师很好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出示了一辆大巴,在老师的引导下汽车出发了,这样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吸引了学生,奠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兴趣,学生识字积极性高,效率好,同时为下面深入文本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学习课文时马老师为了让学生既能理解课文,又能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运用了大量的ppt和优美的音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马老师还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

高迎庆:我观课的角度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课堂参与情况。

本节课上,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从文本入手,精做课件,精选问题,精设情景,在教学方法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集体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很广。本班共40人,十个学习小组。从回答问题次数看:本节课学生回答问题共46人次,全部是积极主动的要求回答问题。14次全班集体回答问题,学生主动回答的意识较强,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看:本班学生共 40人,主动发言30人,占全班人数的75%11人只参与集体作答。学生参与面较广,但老师还应注意关注个别不主动发言的孩子,在简单问题上可以指名发言。

从每个学生回答的次数看:有1名同学回答了6,2名学生回答了4次,还有5名回答了3次,,13名同学回答了两次,15名同学回答了1次,4人回答0次(只参与了集体作答)。从数据和学生位置分析,教师课堂提问也应照顾到全体学生,就一个问题可以让多个学生谈体会、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提问的面要更广,关注到小组内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主动举手的学生要提问,对于不经常举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组内锻炼,使其大胆发言。

许芹:我观察的是这堂课的教学环节。

本堂课包含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部分谈话导入课题,以乘坐快乐号大巴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以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的情况为主。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有指名读、齐读、小组间互相检查几种方式。对于不好记的生字让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并积累课外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采用文本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补充了北京其他景点的相关介绍,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有效指导,把对北京的热爱融入其中。

四、拓展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顾游览的地方,选一个地方介绍,进行说话训练。这种设计既检查了学生们对课文深入理解的情况,又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这堂课马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的呈现方式多样,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吴俊云:我是一名小学品德课老师,对语文课的教学不是很熟悉,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1、马老师执教的《北京》这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分为导入激趣、学习我会认的生字、图文结合感受北京的美丽、练习说话四个教学环节。

2、马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制作精美,各环节设计合理,过渡自然。

3、整堂课设计成了一个旅游,教学情境创设的好。

4、课件设计用心,声音和图片结合恰当,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建议:马老师教态自然,沉稳,但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 准确,有的话出现了没必要的重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评课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