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阅读练习

发布时间: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1菜。二子出采,见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2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

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取材于刘向《说苑•至公》
注释:[1]捃:拾取。[2]窦:孔穴,洞。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而见殣殣;饿死的人B.丈人造军而言曰造:至,到C.私二子私:偏爱D.君子不遂遂:称心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何殣之有君之治臣也B.则桀纣之所以亡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C.而苟营内好私搏而夺之D.无道甚于邓于彼有缺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
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B.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

然而杀人也不是他们的罪过,您为什么要杀死他们呢C.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请老人家宽恕我,(将在军门之外(杀了他们向您谢罪D.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依据法令反复斟酌,想要使我免于刑罚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借助齐景公的问话因势利导,可见他善于劝谏。B.齐景公恩德遍及后宫台榭,但没有推广到百姓身上。C.楚文王围绕儿子施暴一事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刻思考。D.子羔的仁慈之心打动了刖者,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1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子羔“仁人之心”的一项是(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B.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D.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下》
12.“至公”,就是最大限度的公正。结合文中三个小故事,说说为政者应如何做到“至公”。答案:
7.D8.B9.B10.D11.A

12.①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要把人民的幸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②要严于律己,不让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③为官要树立仁德,要为人民着想,办事要公正。【解析】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君子不遂,意思是“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遂,通“隧”,钻洞。故选D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第一个是助词,起到提前宾语的作用;第二个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都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D项,介词,比;介词,在。故选B

9题详解】
B项,“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意思是“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其中“杀之”意思是“杀了他们”,不是“杀了人”;“非其罪也”,意思是“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不是“不是他们的罪过”。故选B10题详解】
D项,“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无中生有。原文是“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意思是“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可见这是刖者帮助子羔逃跑的原因,不是选项说的“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故选D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涵及文言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考生要首先按照题干提示筛选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大意,然后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每一个选项语句的含义,分析是否与文本含义对应,从而得出答案。
A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由“孝弟”可知这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仁爱,而文本中子羔与刖者并非亲人,因此选项不能体现子羔“仁人之心”B项,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这里的“人”具有普遍意义。而文本中子羔对刖者

的做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恰恰体现了“爱人”。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C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文中子羔对刖者确实有恻隐之心,比如“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
D项,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文本中子羔同情刖者,而刖者最后也救了子羔,恰恰能体现这个句子的含义。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故选A12题详解】
第一个故事是晏子因势利导,规劝齐景公的故事。文中晏子这样劝说景公“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可见,一个明君不能仅仅沉迷于自己享乐,要心系百姓,把恩泽推广到百姓身上,这样才能做一个明君。对于现实的启示就是,为官者要把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
第二个故事是楚文王为了使法律公正,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向被抢夺箕畚的老人谢罪。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

楚文王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由此可见,为官者必须要维护法律的公正,不能让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三个故事是讲述子羔因为曾经同情刖者,而在急难时得到刖者救助的事。其中刖者和孔子的话的能给我们启示,刖者说“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孔子说“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可见要想当一个好官,就要树立仁德,要为人民着想,办事要公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景公常赏赐后宫,台榭都披上文绣之衣,凫雁吃粟菽。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死人,就对晏子说:“这人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饿死的。”景公听了,说:“唉,寡人没有德行,怎么如此厉害啊!”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怎么说是没有德行呢?”景公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施及后宫和台榭,国

君的玩物都穿着文绣之衣,国君的凫雁都吃着菽粟,国君由宫内自己享乐延及后宫的人与家畜,怎能说是没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请求一件事,请大王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国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宫内安好,使财物偏聚于宫内,菽粟币帛在仓库内都腐烂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心对待全国,这是桀纣亡国的原因。百姓叛乱的原因,就因为君主偏而不公啊!国君如果明察臣晏婴的话,把国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一个饿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楚文王讨伐邓国,让王子革和灵一起去挖菜。二位出去采野菜,见到一位老人载着箕畚(簸箕),俩人就乞求借给他们用,但是老人不给他们,(于是他们就)抢夺过来了。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令人拘捕了二人,将要杀了他们。大夫为他们二人求情说:“(强行)夺取(别人的)簸箕确实有罪,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刚)说完,那位老人来到军前说:“邓国因为无道,所以国君讨伐他们。如今国君公的儿子,强行夺取了我的簸箕,(这种)无道比邓国更厉害啊!”(于是)呼天喊地地号哭。国君听到了,群臣也感到惶恐。国君见到那位老人,对他说:“讨伐有罪的人却横夺其性命,(这)并非用来禁绝暴力的合适办法;依仗强力力虐待老者,(这)并非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合适办法;偏爱儿子而废弃公正的法律,(这)并非用来保有国家的合适办法。(国君)偏爱两个儿子,(这)并非用来从政的合适办法!请老人家宽恕我,(将在军门之外(杀了他们向您谢罪。”

子羔当政于卫国时,曾将一个人处以刖刑,砍断其脚。后来,卫国君臣内乱,子羔往外城逃走,此时外城门已经关闭,而那个曾被他砍断脚的人在那里守门。刖者对子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子羔说:“有道君子不跳墙而逃跑。”刖者又说:“那边有个洞。”子羔说:“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刖者又说:“这边有个房间。”子羔这才进去。追赶他的人因为没有看见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赶。子羔将要离开之际对刖者说:“我曾经因为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断了你的脚,如今我处于危难之中,这是你报复我的大好机会,为什么你要助我逃走呢?”刖者说:“断脚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在处治我时,依据法令反复斟酌,想要使我免于刑罚,我是知道的。当狱吏定了我的罪并要处罚之时,您的脸色变得忧愁无比,我也是知道的。难道是您对我特别好吗?不是,而是因为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说:“善于为官吏的人,树立其恩德,不善于为官吏的人,则是树立仇敌,公正办事,恐怕就是说的子羔所为吧!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阅读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