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31 10:38:47

貂蝉的意义——《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学生:杜丽蓉

学校: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年级:14级秋

学号:DN214218004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指导老师:李建艳

摘要:美女貂蝉是人尽皆知的红颜祸水,而她历来受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个奇女子,但同时她也是一个色诱的工具,一个感情单一思想简单的扁平人物,她用祸国来救国,她是陪衬绿叶的红花。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功能是在情节安排上起连接历史因果,增加故事趣味的作用,使读者更乐于读仿真式的史料故事。

关键词: 貂蝉 《三国演义》

1)女性与历史的联系: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分析

中国有古语形容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的是一个女子生得绝世容颜,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沉鱼、闭月指的是西施和貂蝉。西施和貂蝉生在乱世,本就是被送给别人的玩物,同时兼具祸乱城国的间谍,只为成就某个男人野心的工具,不同的是西施先有美人之名,她的故事随美人声名的流转逐步形成和发展;而神秘出身的貂蝉则是先有故事,后其形象在故事中不断演变完型。四大美人中最迷人、最能使英雄豪杰神魂颠倒的,恐怕要数貂蝉了,四大美人中也只有貂蝉的历史最不可捉摸。《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可以说是个奇女子,有机智、有野心、有谋略、有勇气,有胆有识还有色,如此的女子,完全是祸水的不二人选,所以罗贯中把貂蝉安排在了引起战乱的导火索这一位置。通过《三国演义》的小说文本及诸多学者的研究文献,且来浅究貂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大体的有四种:一、色诱的工具;二、是“救国”的巾帼或是“误国”的祸水;三、陪衬“绿叶”的“红花”;四、个性单一的“牺牲者”。

先说貂蝉是色诱的工具。中国古人对于美人计的使用,可以说西施是文学中美人计形象的源头,貂蝉则是美人计形象的巅峰。凡美人计的使用,需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一个有挑拨离间之心的美人,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有以色惑人的资本,且有一颗愿报恩万死不辞的心,符合条件,二是需要有一个看见美色就智力低下的色诱对象,司徒王允说董卓与吕布“皆好色之徒”也符合了条件。连环计中的貂蝉刚好具备了聪明的头脑和美丽的外貌,于是司徒王允用美人行使连环计于董吕之间“取便谋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她在董卓和吕布的面前扮演了两张不同的面孔,先是含羞带怯的在酒宴上为吕布添酒把盏,演绎尽了小女儿孺慕英雄的痴情形态;在董卓面前又以一舞妖艳,迷倒了色中老恶鬼。可以想象貂蝉在对着吕布时扮出的艳衣佳人有多媚惑,在对着董卓起舞时的红衣舞女有多妩媚,若非有如此美貌加演技,又怎会符合使用美人计的条件呢?

若论在凤仪亭中使董卓与吕布之间矛盾激化的功劳,貂蝉的演技功不可没,这演技中更是体现了貂蝉的聪明才智。董卓和吕布的矛盾由来已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董吕之间在之前已有过间隙,董卓纳貂蝉是董吕矛盾的催化剂,而凤仪亭风波则是董吕矛盾完全爆发的导火索。司徒王允先将貂蝉以女儿的名义献与吕布,后又趁吕布不在时将貂蝉以家伎的身份献与董卓,吕布发现后又说是是接貂蝉与吕布的,吕布回去后却发现是董卓“占”了貂蝉,由此埋下仇恨反目的种子,而在《三国演义》第八回中貂蝉在董卓身边不时以眉目传情与吕布,“且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卓见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这个时候董吕之间的矛盾已经在日趋增长,接着“卓偶然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越喜。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

貂蝉一个眼神就成功的激化了董吕之间的矛盾,而后貂蝉又下了一剂猛药,在凤仪亭中貂蝉巧言善变,对吕布说“:我虽非王司徒亲女然待之如已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妾淫污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见妾愿毕矣!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言讫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貂蝉手扯布曰: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蝉曰:妾度日如年愿君怜而救之。布曰:我今愉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去。蝉牵其衣曰: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图良策。语罢提戟欲去。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布羞惭满面重复倚戟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两个偎偎倚倚不忍相离。

刚好使董卓抓奸成功,从此与吕布反目。貂蝉后又对董卓巧言: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

“连环计基本上是作者虚构的……在男性眼中,女性身体漂亮,具有迷惑男性的资本,他们可以危机男性的事业、权力、地位、生命和理智,随时服务于男性,具有工具性价值。女性的美貌、身体成为男子利用来消灭政敌的工具。”貂蝉成功的在董吕之间挑拨离间,而且还使得两人一个偎依不肯相离,一个痛呼不忍舍汝,她的机智胆识可见一般。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色诱工具。

二说“救国”与“误国”。

说救国,要站在司徒王允的立场上。司徒王允献貂蝉使连环计是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且有可能改朝篡位的时候,王允此时做官做得战战兢兢,即他自己认为的“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的时候。所以他献美人貂蝉是为了以美人计加连环计让董吕父子反颜,好让吕布冲冠一怒为红颜杀掉义父董卓,以绝大恶。如果成功,貂蝉就是救国于水火的功臣,而王允就是功臣背后更大的功臣,如果后来的汉家天下一直延续下去的话,王允就是大大的护国功臣,封侯拜相、飞黄腾达、位极人臣指日可待,甚至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受万世景仰永垂不朽,这是他热衷于派貂蝉使美人计“救国”的最终目的,貂蝉是他连环计中一枚不可或缺的棋子,是他得功获利的重要筹码,后世史官的笔下貂蝉可能就会是一位舍“身”取义的英雄,虽不说受后人完全的褒扬,至少也很少有人骂她红颜祸水了(当然也有可能王允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毕竟在男人的家国天下梦中,靠女人成就一片江山是不够光彩的)毕竟她在各路诸侯对董卓只手遮天祸国殃民一筹莫展的时候挺身而出,成功的执行了王允定下的“美女连环计”,顺利的除了董卓,不费一枪一马便立下了男人都无法企及的功勋。连毛宗岗都说貂蝉是女将军,十八路诸侯杀不了的董卓,貂蝉不动一枪一刀就把他置于死地;刘关张三英都合力都胜不了的吕布,貂蝉几个秋波就让他乖乖缴械。所以貂蝉在王允等代表董卓敌对的立场的人眼里就是一个救国的大义女子形象。

说误国,则要站在董卓的立场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手腕铁血,位高权重,盛极一时,明为臣,实则是个暗地君主,离君临天下差的只是一个黄袍加身的过场。纵观历史的君王,凡成大事者必要孤绝清冷,目标是天下,情人是江山,家人是巅峰的权力,方能成就一番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董卓与吕布虽都是人中龙凤之资,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好色!商有纣王,周有幽王都因为美色覆国。既然祸水这么好用,罗贯中就在三国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把三国乱世的开始与一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为了这个在正史中并不存在的女人,借由吕布冲冠一路为红颜,杀董卓,起乱世,开启群雄涿鹿中原,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这是由一个美女引发的血案,此血案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力深远,不仅使董卓一朝丧权身死,吕布从此坐实了好色无谋的声名,而且是真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了,还使得后世跟着动荡了好几百年,才在隋唐慢慢天下归一,虽有司马迁说的名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乱世也却是辈出了英雄,甚至有人说老不读三国的话,但是天下太平才是历来被人所乐于看见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动乱,引起动乱的那个人如果是个女子,也必会被后人骂为祸水,这是中国传统的男权观念造成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像刘备、关羽、张飞之类英雄豪杰的眼里,女子是无地位的,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烂了可以换新的,兄弟却是不能失去的。甚至《三国演义》中还写了像刘安杀妻待客这样在今天看来荒诞的情节,可见女子在封建社会里地位的低下,甚至不如猪豚狗豸,看来能祸国殃民已经是貂蝉的“荣幸”了。

“男权社会要求女子要以男性为尊,要为他们做出各种需要的牺牲,而且毫无保留。在军事斗争中,“美人计”常常成为制胜的法宝。女子的美貌与身体成为男人手中的一种特殊武器,操纵在一些男人手里对付另一些男人。当操纵者被判断为正面道德时,这个可怜的女子就成了可歌可泣的“义女”。反之,就只能冠之以淫荡和邪恶。

三说貂蝉是陪衬绿叶的红花。《三国演义》是一部男人的家国天下梦,所以老不读三国,这部著作中有无数的英雄,无数的计谋,无数的杀伐决断,同样也有无数的陪衬,女人是陪衬之一。“三国中有无数的女性……却没有一个丰满健全的典型,不像红楼中的女性个个有鲜活的生命形象。她们的角色或是权力的附庸与牺牲品的宫妃,或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如貂蝉,或是忠义的模范如孙夫人之流,或是男人的衣服或影子如刘备妻,甚至是盘中餐如刘安妻”。她们的出场只是为了突出男人的聪明睿智雄韬伟略,即使是这些陪衬中最耀眼的一朵花的貂蝉,出场也只是陪衬了王允的阳谋阴谋,陪衬了吕布的雄姿英发,陪衬了董卓的权势滔天,到最后落个不知所踪的下场,最终留在历史舞台上唱念做打的还是做着家国天下梦的男人们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刀光剑影,从来只有绿叶衬红花,在三国里倒是反过来成了红花衬绿叶了。

最后说貂蝉是一个个性单一的牺牲者,这在《三国演义》的文字叙述里是毋庸置疑的。书中所写貂蝉在答应王允执行美女连环计的时候是自愿的,主动请缨的,罗贯中将貂蝉塑造成一个知恩图报、深明大义并有献身精神的女子。貂蝉身为王允养的家伎,对王允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在得知王允为除董卓而忧心时,她也忧心不成眠;王允要把她送给董吕二人,叫她执行美女连环计时,她三次表示万死不辞的忠心,还立下誓言说不报王允的大义,愿意死于万刃之下,要王允立即把她献出去,一幅摩拳擦掌,急不可耐,要一展身手的样子。她也确实没有让王允失望,成功离间了董吕的父子关系。清代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时说她“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戈矛,以颦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辞为运奇设伏”出色的完成了离间董吕,除掉董卓的任务。

作为一个弱女子,且是地位比普通人家女子地位还低下的家伎,貂蝉也许是从小在婢女堆中成长,自然察言观色讨宠争赏的手段是有的,心机也是不差的,但是像书中刻画的那样聪明的一个知道人情世故的歌姬,应该也知道以色事主终不会有好下场的,更不该卷入波诡云谲的政治权利斗争中,也应该知道无论她成功与否,她都是一个无法光明正大出现在世人的面前的人,因为她不仅是以出卖身体为代价的,已经算是不贞洁;而且在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德言容功的封建社会,一女侍二夫,难为人接受;还有以貂蝉的容貌落到下一个男人手中,还是无法避免成为玩物的下场。那么聪明如貂蝉是什么原因膨胀了她心中为“大义”献身不悔的热情?

王允是个老奸巨猾的政治家,也许貂蝉被他发现在月下长叹,情急之下才说是替主人忧心,而王允就此看出了貂蝉的机智,不管她报恩之心真假与否,王允一拜后貂蝉是再已摆脱不了。“老谋深算的王允大概老早就有连环计的考虑,他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付之于行动。对于此时的貂蝉来说,王允作为一个丞相不但平时对她有恩,而且刚才还主次颠倒的向她叩头便拜,将事关百姓安危与国家社稷的重责期许于她,一个小小弱女子,一个没有自主权的歌女,她这时唯一可做的只能是受宠若惊万死不辞的接受这种抟塑,胸中为主人燃烧的小义进而被催化为为国为民愿死于万刃之下的大义。否则,她不但性命难保,而且还会付出人格的代价”。若不从王允,就证明了说她替主人忧心的假情假意,若从了,就是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但是作为家伎不是用来娱乐主人,就是某天用来娱乐客人的礼物,相比较被发现假情假意后受惩罚,反正都要以色事人,为何不给自己找棵大树庇护呢?这也许是貂蝉当时真实的心意——我妄自揣度——所以貂蝉才会赌咒发誓的要去执行美人连环计。实际如何不得而知,在罗贯中的笔下貂蝉是为报恩才去主动请缨执行美女连环计的,她似乎没有过多个人情感,一心想报恩于王允,不计较名节,不计较得失,甚至不计较个人的幸福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貂蝉为的与利益无关,是个虚渺的“恩情”和“大义”。貂蝉被男人期许的正义所激励,她搔首弄姿,使尽浑身解数,调动了全身的聪明智慧,冒着随时被识破杀头的危险,在两个魔鬼之间走起了钢丝绳,她或以目送情勾引吕布,或挥泪不止麻痹董卓,“大闹凤仪亭”是她最精彩的表演,有诗只有感叹她的功绩: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貂蝉是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王允的期望,为男人所谓的正义事业扫除了障碍。但是她没有意识到,她越是卖力,就越是逼近男人为她所设的陷阱:红颜祸水,祸国妖女!注定了她不得善终的结局。

连环计的成功貂蝉功不可没,股她定格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知恩图报与深明大义。然而她似乎也只有‘深明大义’与‘知恩图报’的标签,根本没有性格的与立体多面,其形象显得单一、苍白。

貂蝉显然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扁平人物形象。她没有性格的多面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徒王允家一位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美女歌伎。同时思想单一,情感苍白。为报王允之恩,她愿粉身碎骨万死不辞。这是其思想的主要一面,似乎也是唯一一面。情感上,她既不爱董卓,也不爱吕布。甚至在董卓死后吕布到郿坞取了她去时,也未有只言片语表达她内心的痛苦。况且她先事董卓,后事吕布,而吕布又是董卓的义子,面对这一巨大的人事变化,其心理历程亦未显见。故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貂蝉这一形象都显得瘦削,显得思想单一,情感苍白,是典型的扁平人物形象。

2)结构的功能:貂蝉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对于情节安排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貂蝉的出身和归宿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内容:

1、 出身探究:

貂蝉的出身在诸研究者中大致有三种出身:一说是王允的歌伎,依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第八回故事叙述,辞职说法也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这是民间的说法,;二说的貂蝉是董卓的侍婢,依据是《三国志》中记录的吕布曾与董卓的侍婢私通,这种观点是学院派的考究推测;还有一种说法是貂蝉本姓任名为红昌,是吕布失散的妻子因入宫掌貂蝉冠才赐名貂蝉,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元杂剧《连环计》和《英雄记》。尽管推测不一,但是诸多学者的推正考究都倾向于《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为罗贯中为了文章的叙事结构合理而虚构的观点。

2、归宿探究:

关于貂蝉想下落,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明确的交待,只说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到郿坞取了貂蝉离去,而后貂蝉就不知道去向了,既没有说貂蝉是跟了吕布还是另嫁他人,《三国演义》的后文中也没有明确提及,到三英战吕布时提及的吕布之妻,也没有明确说是貂蝉本人,且吕布妻身上找不到貂蝉智谋的影子。“清代戏曲舞台上曾流行过一出戏叫《斩貂》,又叫《关公月下斩貂蝉》。故事说刘、关、张水淹下邳,擒吕布、虏貂蝉,把她送给关羽“铺床叠被”。关羽夜来读《春秋》,看到《春秋》内尽是妖女婵娟害人误国,想到“权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丧夫 即貂蝉也”,于是将貂蝉妖女斩杀”这似乎是后人不满于貂蝉的莫名失踪而产生的臆测,但是关于关公斩貂蝉的版本倒是深入人心,就是关于关公为何斩貂蝉都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在此不一一列举,反正貂蝉死于关公之手,是大多数关注貂蝉的人所能接受的最好结局。

“推测终归是推测。貂蝉下落如何?恐怕会成为千古之谜!不过有一定可以肯定,即如果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那么她的下落必应“自古红颜薄命”的套语,是不会善终的!”

胡适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考证《三国志演义序》中说:三国的故事向来是很能引起许多人的想象力与兴趣的……分立的时期,人才容易见长,勇将与军师更容易见长,可以不用添枝添叶,而自然有热闹的故事。又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趣味浓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通俗历史书。

学术界一致认可的观点是《三国演义》中有不少为了趣味而虚构的情节,其中虚构的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女貂蝉。美女貂蝉在《三国志》正史中并无此人,只能捕风捉影的查到一个侍婢的影子。而正史中吕布杀董卓也没有记载是因为貂蝉的美女连环计离间的功劳。在《三国演义》中乱世兴起的源头是汉室衰败,董卓外戚专权,王允为匡扶汉室,设计除恶而引起的朝政动荡,由此引起了各方豪霸的争权夺势。罗贯中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本不存在的人物呢?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根据史料《三国志》加工而成的,可以说三分真实七分虚构。而史料中记载吕布反董卓一是因为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以及董卓性格刚煸,一是董卓以戟掷布,事后吕布心怀怨恨起了杀意,再加上王允利用吕布的见利忘义,才使得吕布最后手刃董卓。《三国演义》作为娱人性质的小说,与史料的力求符合实际相比更注重娱乐性,在叙事上更求情节的跌宕,更注重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的合理和离奇,以达到吸引读者兴趣的目的。三国史料中的人物、故事之间关系的起因和结果早已注定,那么作者在加工史料的时候怎样把这些因果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在因果关系中显示出事情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就是考验加工者对于史料的加工能力和构思能力了。罗贯中在史料的基础上虚构出一个貂蝉,再加以美女连环计,即使得吕布反董卓以及王允利用吕布显得合情合理,同时又可以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故事趣味浓厚。一举两得的事情,况且貂蝉的出场和作为都不会影响史料的因果。所以王允除恶的棋子就是貂蝉,董吕的反目则是因貂蝉,可以说貂蝉对整个争霸故事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叙事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是从史书中孕育而生的。但小说要获得文体的独立必然挣脱对史传文学的依附,寻找自我的品性。因而古代小说常常表现出依附和脱离的双重性,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

在《三国志——董卓传》中是这样记载董卓被杀的经过的: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而在《三国志——吕布传》中交吕布反董卓的原因:

卓自以遇人无理,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煸。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拨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阎,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厚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不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可见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董吕矛盾是因中了王允的美人连环计出入很大。吕布是与董卓的侍婢私通,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此侍婢就一定是貂蝉,这也是众多学者认可的观点。那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言之凿凿的写貂蝉离间董吕的父子关系,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以事设人,串联史料中的因果,使因果之间的偶然性中蕴含故事结果发生的必然性。“所以史家选择安排材料,都要展示出事件之间的因果,凸显历史现象不断变化的根源,即必然性,这是历史叙事的一大特点”。“然而它重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绝非照搬历史叙事,因为目的决定了叙事策略的差异。史书是以古鉴今,启发后来者的理性;而话本小说则是讲故事的底本以故事娱人耳目,力求故事自身的审美性,“与故事的可续性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的“果”无法更改,话本小说..根据“布与卓侍婢私通”这一情节..添设了人物貂蝉使貂蝉成为董卓之死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这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意味,并造成了阅读的惊奇感。”

胡适先生说“分立的时期,人才容易见长,勇将与军师更容易见长,可以不用添枝添叶,而自然有热闹的故事。”但是再热闹的故事也要有一根线串联在一起才会显得更精彩纷呈锦上添花,而女人、情杀往往是最好的噱头,把一个祸乱的罪名推到一个做间谍的女子身上,既可掩饰了男人争权夺势的野心,又有了八卦的看点。所以胡适先生还说了三国故事最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力和兴趣,一语中的。罗贯中正是看中了美女与英雄、红颜与祸水这一让人感兴趣的卖点,在三国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和虚构,是乱世纷争的缘起经由一个女子引出。如若没有了貂蝉和美女连环计,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必定会大打折扣,没有了噱头,没有了看点,那读故事时还不如读故事的人自己去天马行空的想象来的有韵味,此其一。其二,如果没有貂蝉的离间,就凭王允一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如何能让吕布甘冒前途尽毁的危险,好好的董卓心腹不做,心甘情愿的反了权势正如日中天的董卓,所以吕布为情为色反董卓更合乎叛变的原因,因为在男权社会中男人的脸面很重要,有董卓私占吕布爱妾,罔顾伦常,才会有吕布冲冠一路为红颜,貂蝉自然而然的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整个三国演义故事的情节安排,貂蝉不仅承上董卓权倾天下,倒行逆施,惹来怨愤众多而有人有心谋杀这一原因,又启了下文吕布叛董卓的情节。所以罗贯中虚构一个貂蝉虽不合史料记载,但是和情理的发展,而且《三国演义》是一部与人趣味的小说,并非正史野史,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有必要的,加入美女连环计只会锦上添花,不会画蛇添足。

总而言之,像貂蝉这样的女子在封建社会是不被世俗礼教所看好的。首先她事二夫,不忠、不洁;其次这二夫还是名义上的父子,所以她算做乱伦;再三,她的身份是间谍,这些都非良家静好女子该有的。这样的罪名在礼教者的眼里该怕是要浸猪笼也不为过的了吧。虽然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开明的文人,能赞貂蝉明大义,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两个人的声音又怎盖的住悠悠众口。而现在的学者赞貂蝉的有,说她也可以跟关公比忠义,说她傻的有:自愿做工具没有思想。不管貂蝉到底如何形象,也不论那个叫貂蝉的女间谍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她终归是一个棋子,王允手中离间董吕的棋子,罗贯中笔下串联史料因果、增加娱乐性的棋子,如此而已。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图文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2]柳晓萌、田兆耀从女性形象解读《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 [J] 2009年第二期《安徽文学》

[3]王秀玲《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 [J] 《文学教育》2009.9

[4]李灿朝《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 [J] 湖南社会科学 2004.4

[5]楚爱华从儒家的形象塑造管窥罗贯中的妇女观 [J] 开封大学学报第19卷第1 2005

[6]曾秀芳.《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扁平性 [J] 2009.5文学教育

[7]何晓苇论貂蝉形象的演变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2

 

Abstract

As is known to all, the beautiful lady Diaochan is a dangerous beauty, however, evaluations toward her is also different. Diaochan in 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is a legendary girl, but she is also a tool to lure, a character with simple emotions and thoughts. She used her beauty to save her country. The function of the character Diaochan in 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is toconnect history context and increase the degree of interest in the plot arrangement, and make readers more willing to read the story.

Key words Diaocha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