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资料及题库

发布时间:2019-03-26 22:42:16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及其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诊断 、防治措施。医学微生物学与军事、预防、检验、基础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4.非细胞型微生物(acellular microbe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核算类型为DNARNA,两者不同时存在。如病毒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细胞无核仁和核膜,核呈环状DNA团块结构,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包括细菌、衣原体、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

6.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microbe)具有核膜、核仁和完整的细胞核,细胞器完整,真菌

(二)问答题

1.试比较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微生物

分化程度中高低细胞结构有有无能量系统+/-有无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完善无核酸DNA+RNA DNA+RNA DNARNA核膜-+-核仁-+-

2.试述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答:1、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需借助光镜、电镜放大才能看见;2、结构简单;

3、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如大肠杆菌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4、数量巨大; 5、种类繁多; 6、分布广泛: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多和适应性强等原因,可到处传播。整个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7、代谢旺盛; 8、营养源多; 9、容易变异; 10、起源很早。

3.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8.23

答(要点):1)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2)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须的:

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

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酱油等等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3)只有少数微生物引起人类疾病,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4.试述郭霍法则的主要内容,你如何评价它?

答:柯赫原则的内容:①病原菌在患传染病的个体中存在,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能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这样的病原菌,获得纯培养;

③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引起同样的疾病;④能从感染发病的动物中再度分离培养出该菌的纯培养。

该原则在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柯赫原则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医学微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但还应考虑一些特殊情况:①有些带菌者并不表现症状:② 临床症状相同的可能不是一种病原感染;③有些病原至今不能在体外培养;有些没有易感动物;

随着生物的技术的发展,对柯赫原则可以做一些补充:①血清学技术查抗原抗体,协助疾病诊断;②分子生物学技术查DNA物质,确立病原。

5.简述近二十年来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答: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军团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大肠埃希菌 O157H7血清

型,肺炎衣原体,伯氏疏螺旋体,HIV,人疱疹病毒678型,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汉坦病毒,轮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朊粒, 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2)再现病原微生物的问题

病原体与传播媒介耐药性的出现,加大了防治难度。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传染病的分布范围。日益发展的都市化倾向、人口爆炸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天灾人祸、饥荒、难民潮及社会动乱为近年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全球旅游事业的急剧发展,旅游人数的迅速增加,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HIV的感染流行加剧了结核病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

1995年完成了第一个细菌流感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目前有468个细菌完成了测序,688个正在进行之中。对于一种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和注释的完成,人们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重要问题的理解,都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

4)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一些主要病原菌的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蛋白、粘附素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组成和功能,以及相应的编码基因和调控基因有所了解。他们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6.人类传染病死灰复燃再度危害人类健康,说明其可能原因。 8.31

1. 病原体与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加强,加大了防治难度;2. 某些以动物为宿主的微生物因变异适应了人体生长环境;3. 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传染病的分布范围;4. 日益发展的都市化倾向、人口爆炸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5. 天灾人祸、饥荒、难民潮及社会动乱为近年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6. 全球旅游事业的急剧发展,旅游人数的迅速增加,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7. HIV等免疫损伤性疾病的流行使结核病形成超越传播。

(三)填空题

1.按微生物的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大类。

2.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两大类。 4.12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细菌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 4.12

4 真菌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4.12

是非题

1.微生物是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V

2.白假丝酵母菌和立克次体均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X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V

4.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X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E A.嗜肺军团菌 B. Q热立克次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 白假丝酵母菌 E.SARS病毒

2除了哪一项之外全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E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立克次体 D. 螺旋体 E. 肝炎病毒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C A. 葡萄球菌 B. 钩端螺旋体 C. 白假丝酵母菌 D. Q热立克次体 E. 病毒

4.下列描述中的微生物特征中,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E A.个体微小 B.结构简单 C.繁殖迅速 D.分布广泛 E.专性寄生

5.对非细胞型微生物特征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C

A.无细胞结构 B.专性细胞内寄生 C.同时存在DNARNA两种核酸 D.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E.无产生能量的酶

6.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除了哪一项之外全都不正确 D

A.具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具有细胞膜且含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和内质网 D.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E.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7.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郭霍 D.伊凡诺夫斯基 E.琴纳(Edward Jenner

8.首先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是( B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 D 伊凡诺夫斯基 E.李斯特

9.首先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是( E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郭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E.汤飞凡

10.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A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Q热立克次体 E.梅毒螺旋体

11.下列哪种微生物为严格胞内寄生病原体( E A. 结核杆菌 B. 伤寒杆菌 C. 军团杆菌 D. 支原体 E.Q热立克次体

12.发明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菌纯培养的是( C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郭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E. 琴纳

13.第一个发现病毒的科学家是( D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郭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E. 李斯特

14.第一个把微生物的知识应用于医学实践的科学家是( B A. 列文虎克 B. 李斯特 C. 巴斯德 D. 伊凡诺夫斯基 E. 郭霍

1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 A.有细胞壁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单细胞,结构简 E.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B型题】

A.钩端螺旋体 B.恙虫病立克次体 C.沙眼衣原体 D.肝炎病毒 E.真菌

16.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E 1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D 18.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E

A.巴斯德 B.郭霍 C.李斯特 D. 伊凡诺夫斯基 E. 琴纳

19.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是( B 20.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是( D 21.证实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是( A

C型题】

A.钩端螺旋体 B.葡萄球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 2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

A. SARS病毒 B.朊病毒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4.非细胞型微生物( C 2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

X型题】

26.下列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C A. 真菌 B. 支原体 C. 螺旋体 D. 病毒

2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D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朊粒

28.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是( ABCD A. 无核膜和核仁 B. 原始核为环状DNA C. 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D. DNARNA同时存在

29.微生物物的共同特点是( ABCD A. 个体微小 B. 结构简单 C. 繁殖迅速 D. 分布广泛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肽聚糖(peptidoglucan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ptide)、胞壁质(murein)或粘质复合物(mucocomplex),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糖经_-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是细菌细胞壁中的共有成分,支持细胞壁的机械强度。

2.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也称内毒素,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最外层,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性侧链三部分成分组成。其中,脂质a为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生物学活性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3.拟线粒体(chondroid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4.核质(nuclear material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与细胞浆中,为无核膜、无核仁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5.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环状双股DNA分子,带有遗传信息,能控制细菌一个或几个特定性状,可通过复制传递给后代,也能通过基因转移将有关形状传给另一细菌。

6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胞质颗粒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多偏磷酸盐其嗜碱性极强,用亚甲染色呈紫色。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常位于菌体两端,又称极体(polar body)。

7.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菌株,因英国李斯德(lister)预防研究所首先发现而得名。

8.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9.原生质球(spheroplast用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厚度大于等于0.2um者称为荚膜。具有抗吞噬、黏附、抗有害物质入侵等功能,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1鞭毛(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附有着生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2菌毛(pili分为普通菌毛-细菌的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性菌毛---通过结合传递质粒

13芽胞(spone某些细菌(只是G+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内芽孢(endospore),简称芽孢功能:①维持生存的休眠状态;②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等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

14.革兰染色(Gram stainig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的细菌均被染成紫色,再加95%的乙醇处理,有的细菌被驼色,有的不能,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阳性呈紫色,阴性染为红色。革兰染色法:鉴别细菌、分析细菌的致病性、指导临床用药。

(二)问答题

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异同点,它们在医学实践中有何意义

异同点两种答法: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肽聚糖,G+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G-菌肽聚糖仅1~2层,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

g+特有成分是磷壁酸,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g-菌特有成分是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实践意义:1)在致病上,G+菌磷壁酸的粘附作用G-脂多糖的毒性作用2)诊断上:根据染色结果初步区分细菌为两大类;3)防治上:溶菌酶、抗生素的选择

2.从青霉素杀菌作用机制上说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答(要点):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组分肽聚糖

G+菌胞壁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可达50层,由1)多糖支架: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葡糖胺以ß-14-糖苷键连接。

2) 四肽侧链(由丙、谷、赖、丙四种氨基酸构成)3) 五肽交连桥(5个甘氨酸)

三种结构形成的三维立体空间网状结构。而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只有1-3层,四肽侧链的3位氨基酸为二氨基庚二酸,无五肽交连桥。由骨架和四肽侧链形成二维平面结构。G+的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连接,G-四肽侧链之间的连接都需要转肽酶完成,细菌的转肽酶为一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青霉素能特异性与PBPs的转肽酶功能区结合,抑制其转肽酶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3.试述革兰阴性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

脂多糖,也称内毒素,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最外层,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性侧链三部分成分组成。其中,类脂a为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组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而o-特异侧链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具有种特异性。

4.什么叫细菌L型?细菌L型有何特点?

l型细菌是指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因英国李斯德(lister)预防研究所首先发现而得名。其特点有: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

5.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试比较它们的功能及意义。

1、荚膜 功能:抗吞噬;抗干燥;粘附;抗有害物质的损伤。 意义:(1)物质基础;(2)用于鉴别细菌。

2、芽孢 功能:(1)维持生存,休眠状态;(2)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 意义:(1鉴别细菌;(2)灭菌要以杀死芽孢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鞭毛 功能:推动细菌运动; 意义:用于鉴别细菌

4、菌毛 (1)普通菌毛 功能意义:牢固地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上,进一步定植和致病。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2)性菌毛 功能意义:可借之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在细菌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传递上有重要意义。

6.菌毛有哪几种?各有何实际意义? 5.23

菌毛:长在细菌体表 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丝状物,电镜下可看到。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菌毛可分为(1)普通菌毛:其功能是借助菌毛可把它们牢固地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上,进一步定植和致病,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 2)性菌毛:其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即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在细菌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传递上有重要作用。

7.为什么细菌芽胞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大?它在医学实践中有何意义? 5.23

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也称为内芽孢。芽孢具备强大的抵抗力,原因如下:(1)芽孢有多层膜结构;(2)芽孢含水量少(高度脱水状态);(3)芽孢含吡啶二羧酸钙;(4)芽孢含有耐热性很强的酶类。芽孢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有:(1)鉴别细菌;(2)灭菌要以杀死芽孢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三)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微米

2.细菌按外形不同分三类,分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3.细菌只有一个弯曲的螺形菌称为 弧菌 ;有数个弯曲的称为 螺旋菌

4.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菌毛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

6.细菌的聚糖骨架由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交替排列,经 β-1.4糖苷键 键连接组成。

7.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由 聚糖支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组成,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缺少 五肽交联桥

8.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组分是 肽聚糖 ,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是 磷壁酸 ,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是 外膜

9.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由 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性多糖 三部分成分组成,其毒性成分是 脂质A

10.性菌毛由一种称为 F 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为 雄性菌或F+ 。性菌毛具有 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功能。

11.细菌芽胞具有 维持生存 对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 功能,在医学实践中有 可鉴别细菌 将杀灭芽胞作为灭菌效果标准 意义。

是非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菌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X 2.革兰阳菌与革兰阴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肽聚糖(V

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是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肽聚糖之外还有外膜的屏障作用( V

4.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在细胞壁的外膜之外( V 5.革兰阳菌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磷壁酸( X

6.中介体是细胞壁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功能类似线粒体( X

7.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胞极体 X

8.菌毛按功能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特殊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 V

9.在营养条件好的环境下细菌形成芽孢,维持生存(X

(四)选择题

A型题】

5.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成分的特点之一是( E A.含脂多糖 B.含脂蛋白 C.含脂质双层 D.无膜磷壁酸 E.肽聚糖含量多

6.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的特点之一是( B A. 肽聚糖含量多 B. 脂类含量多 C. 糖类含量多 D. 有壁磷壁酸 E. 有膜磷壁酸

8.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A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线粒体 D. 核糖体 E. 高尔基体

10.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制是( A

A.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 B.抑制细菌转肽酶C. 破坏细胞膜 D. 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E. 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11.青霉素的抗菌的作用机制是( B

A.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 B抑制肽聚糖中的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接 C破坏细菌胞膜 D.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 E.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12.革兰阳性菌四肽侧链第3位氨基酸是( C A. 丙氨酸 B. 谷氨酸 C. 赖氨酸 D. 二氨基庚二酸 E. 精氨酸

14.内毒素的成分是( E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低聚糖 D. 核糖 E. 脂多糖

16.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 A A. 细胞壁结构不同 B. 细胞膜结构不同 C. 细胞核结构不同 D. 细胞质成分不同 E. 膜磷壁酸不同

17细胞L型是指( A A.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B.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 C.S-R菌落变异D.细胞壁和细胞膜缺损的细菌 E.缺乏细胞膜和核质的细菌

18.含有丰富酶活性的细菌结构是( B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异染颗粒 D. 荚膜 E. 鞭毛

19.细菌细胞膜不具备 A A. 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 B. 呼吸作用 C. 物质转运作用 D. 生物合成作用 E. 分沁作用

20.质粒是细菌的( B A. 核质DNA B. 胞质DNA C. 核质RNA D. 胞质RNA E. 胞质核蛋白

21.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的细菌结构是( B A. 胞质颗粒 B.中介体 C. 核蛋白体 D. 质粒 E. 核质

2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 C A. 芽胞 B. 中介体 C. 荚膜 D. 细胞膜 E. 异染颗粒

23.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D A. 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核蛋白体 E.纺锤体

24.关于细菌荚膜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的B

A.大多数细菌荚膜的化学成分为多糖 B.失去荚膜的细菌会死亡 C.有无荚膜可鉴别细菌 D.具有抗吞噬作用 E.荚膜多糖可用于细菌分型

25.普通菌毛是细菌的( E A. 噬菌体吸的受体 B. 粘附的受体 C. 运动器官 D. 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 E. 粘附结构

26.细菌芽胞的特性之一是(C A. 抗吞噬作用 B. 粘附作用 C. 耐热性 D. 产生毒素 E. 侵袭力

28.与芽胞耐热性最有关的物质是( E A. 芽胞外膜 B. 芽胞外衣 C.芽胞壳 D.芽胞壁 E.芽胞核心和皮质中的吡啶二羧酸

29.大多数细菌荚膜的化学组成是( C A. 脂蛋白 B. 脂多糖 C. 多糖 D. 壁磷壁酸 E. 肽聚糖

30.鞭毛的主要作用是( B A.与细菌粘附有关 B.与细菌运动有关 C.与细菌抵抗力有关 D.与细菌繁殖有关 E.与细菌变异有关

3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的细菌结构是( E A. 荚膜 B. 芽胞 C. 鞭毛 D. 极体 E. 菌毛

3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化学组分是( A A. 磷壁酸 B. N-乙酰胞壁酸 C. 壁磷壁酸 D. 膜磷壁酸 E. N-乙酰葡糖

3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组分是( C A. 外膜 B. 脂蛋白 C. 脂多糖 D. 脂质双层 E. 核心多糖

34.革兰阴性菌性菌毛的叙述,除了哪一项之外都不正确的( D

A. 与细菌耐热性有关 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 维持生存,休眠方式 D. 参与两个细胞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E. 是转导时必需的结构

36.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D A.内毒素与细菌素 B.色素与维生素 C.异染颗粒与侵袭酶 D.菌毛与荚膜 E.芽胞与中间体

37.下列细菌结构与鉴别细菌有关(A A. 鞭毛与荚膜 B. 菌毛与中间体 C. 荚膜与膜磷壁酸 D.芽胞与核糖 E.中间体与芽胞

38.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C A. 中间体 B. 原生质体 C. 核糖体 D. 极体 E. 纤回体

39.关于荚膜的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抗吞噬作用 B. 抗干燥作用 C.抗补体作用 D. 抗抗体作用 E. 抗粘附作用

40.关于芽胞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 芽胞的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鉴别细菌 B. 一般在机体外和营养条件差的环境下形成芽胞

C. 芽胞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 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E. 芽胞一旦污染周围环境,其传染性可保持多年

42.下咧哪项不是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C A.含水量少 B.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膜结构 C.芽胞内含有DNA D.含吡啶二羧酸钙 E. 其通透性低

44革兰阴性菌没有 C A. 荚膜 B. 鞭毛 C. 芽胞 D. 质粒 E. 菌毛

B型题】

A.核心多糖 B.中介体 c.特异性多糖 D.聚糖骨架 E.磷壁酸

45.溶菌酶作用于细胞壁的何种成分( D ) 46.革兰阳性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是( E )

A.脂质A B.多肽 C.多糖 D. 磷壁酸 E.肽聚糖

47.肺炎链球菌荚膜的主要成分是( C 48.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 49.青霉素能抑制合成的物质是(肽聚糖)

A.中介体 B.异染颗粒 C.质粒 D. 脂多糖 E.核糖体

54.功能与真核细胞线粒体类似的结构( A 55.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是( D 56.有利于白喉杆菌形态学鉴定的结构( B

A.芽胞 B.极体 C.普通菌毛 D. 性菌毛 E.鞭毛

57.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是杀灭( A 58.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E 59.具有粘附作用以增强细菌侵袭力的结构是( C

A.芽胞 B.荚膜 C.菌毛 D. 异染颗粒 E.鞭毛

60.肺炎链球菌具有( B 61.痢疾志贺菌具有( C 62.白喉棒状杆菌具有( D 8.21

C型题】

A.普通菌毛 B.荚膜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9.与细菌致病有关的是( C 70.具有粘附作用的是( C 571.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 B

A.青霉素 B.溶菌酶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75.能破坏细菌肽聚糖的聚糖骨架的物质是( C 76.能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交链桥连接的物质是( A

A. 细菌芽胞 B.真菌孢子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8.抗吞噬作用( D 79.抗干燥作用( A 80.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A

A. 链霉素 B.红霉素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1.可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位点的抗生素是( C 82.可裂解细菌肽聚糖β-14糖苷键的抗菌物质是( D 青霉素

A. O-抗原 B.H-抗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3.是细菌分型的基础( C 84.是细菌菌体抗原( A 85.是细菌鞭毛抗原( B 1.22

X型题】

1.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 ABC A. 球菌 B. 杆菌 C. 螺形菌 D. 球杆菌

2.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BCD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7.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有( ABCD A. 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 B.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 C. 细菌内外物质交换 D. 决定细菌菌体抗原性

8.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ABCD A. 物质的转运 B. 生物合成 C. 分泌作用 D. 呼吸作用

12.芽胞具有强大抵抗力的原因是( ABCD A.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膜结构 B.含水量少,蛋白质不易受热变性C.其通透性低,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D.含吡啶二羧酸钙,能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的物质,称热原质。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而g+菌的热原质是一种多糖。热原质耐热,不被高压蒸气灭菌(121.3℃,20min)所破坏。

2.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必须在无氧条件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氧气的存在反而可能导致其死亡。

3.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4.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培养基(culture medium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物制品,调整ph7.27.6,并经灭菌后即可使用。

6.吲哚实验(Indol test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分解培养基中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的实验。产生的吲哚可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表现出玫瑰红色,为吲哚实验阳性。

(二)问答题

1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期?各期有何特点和实际应用价值 4.23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1.迟缓期(lag phase)指细菌刚进入新环境后的一个适应期,此时细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

2.迟缓期(lag phase),又称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生长。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均典型,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所以研究细菌生物学形状应选该期细菌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此时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培养液中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细菌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

4.衰亡期(decline phase)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个群体呈现出负增长。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菌体自溶,难以辩认。该时期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但在衰亡期的后期,由于部分细菌产生抗性也会使细菌死亡的速率降低,仍有部分活菌存在。意义: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的产生。

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2.合适的PH.3.适宜的温度 4.必要的气体环境

3.试述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的原因。

1)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如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环境中高eh营养物质,不能生长。

2)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不能分解生长环境的有毒氧基团,不能生长繁殖。

4试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主要作用

1.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一种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的物质,称热原质。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g+菌的是一种多糖。热原质耐热,不被高压蒸气灭菌(121.3℃,20min)所破坏。

2.毒素侵袭性酶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外毒素:由g+菌及少数g-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到菌体外,毒性极强。侵袭性酶促使细菌扩散,增强病原菌的侵袭力,如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链激酶等。

3.色素: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水溶性绿色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脂溶性金黄色色素,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4.细菌素:某些细菌可产生仅对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称细菌素

5.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种能抑制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物质,称抗生素。

6.维生素:如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k,人体也可利用。

5.简述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主要鉴别意义。

答(要点):分解代谢产物可用细菌的生化反应进行检测,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故细菌的生化反应有鉴别细菌的作用。主要生化反应如下:

1糖发酵试验:测定细菌分解糖的能力。 2VPVoges-Proskauer)试验

3、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产气肠杆菌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 甲基红试验阳性。

4、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产气肠杆菌---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试验阴性。

5、吲哚(indol)试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 红色为阳性

6、硫化氢试验沙门菌、变形杆菌等 黑色的硫化物

7、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尿素→氨→ 培养基变碱→ 酚红为指示剂检测为红色,为尿素酶试验阳性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例如

大肠埃希菌—— + +

产气肠杆菌—— + +

(三)填空题

1.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是 氮源 碳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2.半固体培养基的用途是 观察动力 ,其阳性结果表现为 穿刺线模糊、整个培养基变混浊

3.液体中有细菌生长,可观察到 液体混浊 有絮状沉淀 有白色菌膜 现象。

4.绝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37

5.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可将细菌分为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四种类型,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4.22

6.收获细菌的代谢产物应选择生长曲线的 稳定 期,观察细菌典型的生物学特性又应选择 对数 期。

7.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是 7.27.6之间 ,但霍乱弧菌则在pH 8.89.0 的情况下生长良好,而结核杆菌的最适pH 6.56.8

8.细菌的物理学性状包括 为半透明体 体积小但表面积大 具有带电性 具有半透性 菌体内渗透压高

9.硫化氢生成实验主要用于判断细菌分解 含硫氨基酸 的能力。 3.22

10.色素分为 水溶性 脂溶性 两大类 4.12

是非题

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V

2.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毒素分为两种,内毒素与外毒素( X 3.培养专性厌氧菌的方法是培养于5-10% CO2环境中( X

4.对数增殖期的细菌生物学性状典型,对外界因素作用敏感( V 5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V

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厌氧菌缺乏细胞色素和DNA合成酶(-1.32

(四)多选题

A型题】

1.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 A.二分裂 B.有丝分裂 C.复制 D.孢子生殖 E.出芽生殖

2.一般的细菌分裂一代一般需要时间是( B A5~10min B20~30min C1hr左右 D18~24hr E4872 hr

3.菌落是指( D

A.一个细菌细胞 B.不同细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C.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D一个菌细胞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E.不同细胞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4.平板固体培养划线接种的目的是为了( B A.观察动力 B.获得单菌落 C.快速增菌 D.保存菌种 E.获得菌苔

5.靛基质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B

A.检测细菌对糖的分解能力 B.检测细菌对色氨酸的分解能力 C.检测细菌对尿素的分解能力

D.检测细菌对含硫氨基酸的分解能力 E.检测细菌的蛋白胨的分解能力

6.大肠菌素属于( C A.色素 B.抗生素 C.细菌素 D.外毒素 E.内毒素

7.观察细菌芽胞应选择生长曲线的( C )期 A.迟缓期 B.对数增殖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加速期

8专性需氧菌经人工液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观察到的生长现象是(A 1

A.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B.液体底部有沉淀 C.液体变色 D.可闻到腐败性的恶臭 E.液体分层

9IMViC实验不包括 A A.糖发酵实验 B.吲哚实验 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D.甲基红实验 EV-P实验

10.多数病原菌能利用的碳源是( D ACO2 B.碳酸盐 C.枸橼酸盐 D.糖类 E.碳酸氢盐

11.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而细菌本身又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是( C A.氮源 B.碳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E.微量元素

12.大肠杆菌在肠道中合成的维生素主要是( B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3.细菌在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具有( A )样的特点 A生物学特性典型 B代谢产物丰富 C易形成芽孢 D代谢旺盛 E.具有多形态

14.多数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中,可不包括 E A.水 B.氮源 C.碳源 D.无机盐 E生长因

1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D 8A.热原质 B.内毒素 C.细菌素 D.抗 E.色素

16.糖发酵管属于( D )类型的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B型题】

A.专性需氧菌 B.专性厌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微需氧菌 E.以上都不是

1.大多数病原菌属于( C 2.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A 3.幽门螺杆菌属于( D 4.破伤风梭菌属于( A

A.潜伏期 B.迟缓期 C.对数期 D.稳定期 E.衰退期

5.鉴定细菌最好选用〔 C 6.提取细菌外毒素最好选用( D ) 7临床药敏试验常选用( C ) 8.某些细菌产生芽胞常发生在( D )

9.细菌形态显著改变,难以辨认常发生在( E ) 10.保存菌种常选用( C ) 8.22

A.黄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蓝色

11.靛基质试验阳性结果是( B ) 12.硫化氢试验阳性结果是( C ) 13.甲基红试验阴性结果是( A )

14.甲基红试验阳性结果是( B 15. 尿素酶试验阳性结果是( B

A.维生素 B.热原质 C.抗生素 D.细菌素 E.抗毒素

16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代谢产物是( D ) 17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E ) 18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是( B )

A.乳酸 B.色氨酸 C胱氨酸 D.丙酮酸 E.甲酸

19靛基质试验阳性,表明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何种物质( B ) 20.硫化氢试验阳性,表明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何种物质( C )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增菌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21.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是( C ) 22.含多数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是( A ) 23.庖肉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E )

24.糖发酵管、双糖铁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C ) 25.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是何种培养基( B )

C型题】

A.检测细菌对糖的分解 B.检测细菌对氨基酸的分解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6VP试验( A 27.吲哚试验( B 28.甲基红试验( A 29.枸橼酸利用试验( D

A.细菌素 B.热源质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0.拮抗近缘细菌( A 31.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D

A.需氧呼吸 B.发酵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2.专性厌氧菌( B 33.兼性厌养菌( C 34.专性需养菌( A 8.22

A.细菌素 B.噬菌体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5.使细菌裂解( C 36.用于细菌分型( C 37.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 B 38.由质粒控制产生( A

X型题】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包括( ABD A.充足的营养 B.适宜的温度 C.较高的渗透压 D.合适的pH

2.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D A由一个细菌形成 B肉眼可见 C在液体培养基中可生长 D一个菌落包含有成千上万个细菌

3.关于热原质的特性,正确的是( ACD A.多为G- 菌合成 B.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具有耐热性 D、具有致热性

4.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是(ABC A.热原质 B.侵袭性酶 C.毒素 D.抗生素

5.检测细菌对蛋白质分解能力的实验主要包括( AD A.靛基质实验 B.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CV-P实验 D.硫化氢生成实验

6.制作好的基础培养基在使用前应满足( ABD A.营养充足 B.酸碱度适中 C.加入大量抗生素 D.高压蒸气灭菌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名词解释

1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繁殖体及芽孢)的方法。

3.无菌(asepsis特定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4.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活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

5.抑菌(bacteriostasis 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繁殖或抑制真菌生长。

6.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填空题(0.5/空)

1.常用的干热灭菌法包括 焚烧 烧灼 干烤 红外线 8.23

2.湿热灭菌法优于干热灭菌法,主要因为湿热法具有 易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穿透力强 、和 其蒸气具有潜热效应 的优点。

3.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其中以波长为 260266nm 的紫外线消毒效果最好。8.23

4.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包括 促进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或代谢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等。8.23

5.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是: 消毒剂的性质 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 、和 酸碱度 有机物(任选5) 是非题

1.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X 2.用紫外线照射培养皿内的大肠埃希菌30分钟,可以杀死它( X

3.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V 4.温度达到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V

5.外界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对消毒剂的作用无影响( X

四)多选题(1/小题)

A型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热力灭菌法是( D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2.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 A.间歇灭菌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紫外线照射法 E.滤过除菌法

3.将牛奶加热620C30分钟的目的是( B 3.22

A.使牛奶中的蛋白变性易于吸收 B.杀死牛奶中的病原菌 C.杀死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D.使牛奶不含活菌 E.破坏生牛奶中的毒性物质

4.紫外线灭菌主要适用于( A A.空气 B.药液 C.食具 D.手术器械 E.抗血清

5.欲杀死细菌芽孢不宜选用的灭菌方法是( C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焚烧 E.干烤

6.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 B A.漂白粉 B.碘液 C.乙醇 D.新洁尔灭 E.硝酸银

7.术前洗手常用( A A0.1%新洁尔灭 B1%硝酸银 C3%石炭酸 D10%甲醛 E3%过氧化氢

8高压蒸气灭菌法( D )可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A1000C5~10min B1000C15~30min C121.30C5~10min D121.30C15~30min E1500C5~10min

9.滤过除菌法适用于( A )的灭菌 A.血清 B.培养基 C.牛奶 D.水 E.酒类

10.消毒的含义是( B

A.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所有细菌芽孢 D.物体上无活菌存在E.杀死物体上所有细菌繁殖体

11.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常采用( B A.煮沸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间歇灭菌法

12.用煮沸法进行消毒,为了提高沸点可加入(E A2%的氯化镁 B2%的氯化钾 C2%的硫酸镁 D2%的碳酸钙 E2%的碳酸氢钠

13.下列关于电离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8.31

A.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B.能产生大量热量 C.可干扰微生物DNA的复制 D.具有较高的能量 E.可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

14.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特点( D

A.穿透力较弱 B其杀菌作用与波长相关 C可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D.主要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体的消毒 E.对人的皮肤、眼睛有一定灼伤性

B型题】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紫外线照射法 C.巴氏消毒法 D.滤过除菌法 E.干烤法

15.常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是( B 16.常用于基础培养基灭菌是( A 17.常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是( A

18.常用于牛奶的消毒( C 19.常用于血清的除菌是( D

A.干烤法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滤过除菌法

20.手术衣、手术敷料和工作服消毒常用( C 21.无菌室空气消毒常用( B 22.普通琼脂培养基的除菌常用( C

23.玻璃器材除去热源质的灭菌常用( A

A100℃,5分钟 B100℃,2小时 C100℃,30分钟 D121.3℃,20分钟 E71℃,30秒钟

24.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D 25.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E 26.流动蒸汽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C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E.无菌操作

27.利用干烤箱,将玻璃器皿加热160-170 2小时可达到( B 28.血清中加入0.1%硫柳汞的方法称为( C

2970%-75%的乙醇涂檫局部皮肤称为( A 7.23

A2%的来苏 B0.05%的氯己定 C70%乙醇 D10%甲醛 E.生石灰

30.地面、桌子消毒( A 31.通常的皮肤消毒( C 32.病人排泄物消毒( E

A70%-75%的乙醇 B0.1%高锰酸钾 C2%-4%龙胆紫 D0.01%-0.5%氯己定 E10%甲醛

33.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的消毒剂是( D 34.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和凝固的消毒剂是( A 35.使菌体蛋白质、核酸烷基化的消毒剂( E

C型题】

A.煮沸2小时 B.巴氏消毒法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6.用于杀死芽胞( A 37.用于杀死病原菌( C

A.消毒 B.灭菌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8.杀死细菌芽胞( B 39.杀死细菌繁殖体( C

A.流动蒸汽消毒法 B.间歇蒸汽消毒法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40.杀死真菌孢子用( C 41.杀死细菌芽胞用( B

X型题】

1.关于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CD

A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B压力常为2.05kg/cm2 C温度常为121.30C D灭菌时间常为15~30min

2.常用于皮肤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 ABC A.石炭酸 B.新洁尔灭 C.乙醇 D.醋酸

3.关于乙醇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A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常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C可用于浸泡体温计 D易挥发,需加盖保存

4.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ABCD A.消毒剂的性质 B.消毒剂的温度 C.细菌的生活状态 D.消毒剂的浓度

5.滤过除菌法不能除去( BC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真菌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名词解释

1R质粒 R plasmid又称抗性质粒,是编码耐药性和耐受重金属毒性的质粒,但通常是指前者。

2.噬菌体 bacteriophage是一种能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3.毒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称之为毒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有些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在细菌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之为温和噬菌体。

5前噬菌体 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6溶原性细菌 lysogenic bacteri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7.转位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8.转座子 transposon,Tn转座子结构相对复杂,大小约2000-25000bp,除两端的插入序列外还带有其他基因,如毒力基因等,这些基因可随转座作用而发生转移重组,是插入处的基因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9.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是最简单的转座因子,大小约750-1500bp,两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作为重组酶的识别位点,中心序列能编码转座酶及与转座有关的调节蛋白。

10.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细菌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遗传性变异叫突变(Mutation)。即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突变率:分裂106-109次发生一次。

11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菌裂解释放DNA片段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12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4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前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的DNA重组,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获得了新性状的现象。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细菌毒力和耐药性变异现象及意义。 5.23

2.什么是质粒?有何主要特性? 1.22

答: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通常由一个环状的双股DNA分子组成(分子量仅为染色体DNA0.5-3%)。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它能携带细菌的一个或几个特殊性状(如抗药性等),又能复制传递给后代。特点:1)质粒并非细菌生存所须不可少的遗传物质。2)质粒传递也是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3)质粒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丢失。4)质粒在细菌胞奖内可以独立复制,不须依赖以染色体。5)质粒具有不相容性。同类的两个质粒不能稳定的共存一个细菌内。质粒可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种。转移性质粒可凭借自己传递装置自行转移,如F因子。非转移性质粒,不能自行转移,但可通过噬菌体介导而转移(转导)。

3.什么叫噬菌体?有何特点?简述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的关系。 1.22

答: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细菌、防线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特点:(1)个体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2)结构简单:核酸+蛋白(3)专性寄生:易感宿主菌体内(4)种类繁多:(5)分布广泛:(6)严格宿主特异性:(7)基因数目少:是分子遗传学普遍采用的材料之一。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的关系有:(1)溶菌反应(2)溶源反应

4举例说明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 5.23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等不同方式进行。

5.试比较F+菌、F-菌、Hfr菌和Fˊ菌的区别 5.23

6.简述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的区别。 5.22

a)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

7.简述遗传变异的在医学实践中的实际意义。 5.23

1、在诊断上应用:2、在防治上的应用:①用药前做要敏实验,不能泛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联合用药。②减毒活疫苗应用来预防传染病。如卡介苗、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3、在基因工程方面应用:①供体细胞的DNA上切取一段目的基因;②将目的基因结合在合适的载体上(质粒或噬菌体);③通过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随细菌的大量生长繁殖,可表达出大量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三)填空题

1.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形态结构变异 菌落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等。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有 细菌染色体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3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有 质粒 噬菌体 转位因子

4.卡介苗(BCG)是毒力减弱但抗原性完整的 变异菌株 ,用于预防 结核 病。

5.根据质粒能否通过细菌的接合作用进行传递,将其分为 接合性耐药质粒 非接合性耐药质粒 两类。

6.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可产生两种结果 溶菌反应 溶原性反应

7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方式有 转化 转导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

8.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转导 溶原性转换

9.接合性耐药质粒由 耐药传递因子 耐药决定因子 组成。

10.长性菌毛的三种细菌 f+ hfr Fˊ,均可通过 接合 方式进行基因的转移。 5.33

是非题

1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在细菌间转移 V 2.质粒可自行丢失,同类的两个质粒能共存一个宿主菌内时很稳定(X

3.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前噬菌体( V 4. 感染了噬菌体的细菌称溶原性细菌( X

5.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是滥用抗生素诱导的结果( X

6.转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X

7.非接合性R因子可通过噬菌体转导转移给受体菌( V 8.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诱发突变及碱基置换( X

9.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使细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 V

10.转导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 X

(四)选择题

A型题

1.S-R变异属于( B A 形态变异 B 菌落变异 C 毒力变异 D 耐药性变异 E 鞭毛变异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A

A 染色体、质粒、噬菌体 B 染色体、核糖体、质粒 C 染色体、噬菌体、中介体 D 染色体、中介体、质粒 E 染色体、中介体、中介体

3.质粒是细菌的( C A 胞质颗粒 B 核质DNA C 染色体外的DNA D 胞浆核蛋白体 E 胞浆RNA

4.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 B A R质粒 B F质粒 C Col质粒 D Vi质粒 E K质粒

5.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 A A R质粒 B F质粒 C Col质粒 D Vi质粒 E K质粒

6.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 D A F´ B F+ C F- D Hfr(高频重组株) E 附加体

7.BCG的获得属于( A A 毒力变异 B 耐药性变异 C 形态变异 D 菌落变异 E 鞭毛变异

8.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 B A 细菌 B 病毒 C 真菌 D 支原体 E 衣原体

9.下列那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E A 个体微小 B 分布广泛 C 专性细胞内寄生 D 有严格宿主特异性 E 具有细胞结构

10.前噬菌体是指( A

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游离于胞浆中的病毒核酸 C带有细菌染色体基因的病毒核酸 D 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E 尚未装配的噬菌体

12.噬菌体的核酸为( D A DNA B RNA C DNARNA D DNARNA E cDNArRNA

13.在宿主菌体内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称为(A A 毒性噬菌体 B 温和性噬菌体 C 前噬菌体 D 溶原性噬菌体 E 无尾噬菌体

14.白喉棒状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D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16.能产生溶原状态的噬菌体称为(D A 前噬菌体 B 溶原性细菌 C 毒性噬菌体 D 温和噬菌体 E 无尾噬菌体

17.R因子中决定接合与自主复制的基因是( B A R决定因子 B 耐药性传递因子 C F因子 D Hfr E 插入序列

18.以噬菌体为媒介将提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 C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19.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B A 转化 B接合 C 转异 D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20.“流产转异”是指噬菌体携带外源性DNA D 1.21

A 进入受体菌后未能增殖 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 C 进入受体菌与染色体重组后未能表达其特性

D 进入受体菌后游离存在,未能与染色体DNA整合在一起 E 进入受体菌后自行复制

21.能发生接合的细菌具有(D A X因子 B V因子 C Col因子 D F因子 E 扩散因子

22.突变的随机性是通过下列哪组实验证实的( B 6.33

A 彷徨实验和肥达实验 B 影印培养和彷徨实验 C 影印培养和肥达实验 D 影印培养和外斐实验 E 肥达实验和外斐实验

23.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 E A 基因重组 B 基因交换 C 质粒丢失 D 溶原性转换 E 核质基因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

24.介导转导的物质是( C A R质粒 B F质粒 C 温和噬菌休 D Vi质粒 E 性菌毛

25.细菌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 A 需温和噬菌体为载体 B需毒性噬菌体为载体 C 需性菌毛介导 DR质粒参与 EF+菌变F-

2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 D质粒是细菌必不可少的结构 E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

27.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B A 转化 B接合 C 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28.Hfr菌是( A A 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 B 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C F-细菌 D 溶原性细菌 E 溶原性细菌

29.R因子中,决定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是( B A 耐药性传递因子 B 耐药性决定因子 C 转位因子 D F因子 E 插入序列

30.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 A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1.溶原性转换能使宿主菌发生(C A 形态结构变异 B 菌落变异 C毒力的变异 D 酶的变异 E鞭毛变异

3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是那位科学家设计的( D A Pasteur B Koch C Avery D Griffith E Florey

33.证实引起肺炎链球菌转化的物质是DNA的科学家是( C A Pasteur B Koch C Avery D Griffith E Florey

34.普遍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A A 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 B 染色体上特定基因 C F质粒上的基因 D R质粒上的基因 E 噬菌体的基因

35.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是( E A.R质粒上的基因 B.F质粒上的基因 C噬菌体的基因 D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 E染色体上特定基因

36.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易于摄取转化因子的原因是(B

A 表达特异性酶 B 表达DNA受体 C 表达细胞因子 D 表达趋化蛋白 E 表达渗透蛋白

37.下列哪组基因转移方式均需供体菌与受体菌接触(E A 转化、接合 B 转导、原生质体融合 C 转导、溶原性转换 D 接合、转导 E 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38.关于耐药性基因突变规律,哪项不正确B

A 耐药性基因突变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关 B 耐药性基因突变是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引起 C 耐药性基因突变经常发生

D 突变性的表型能稳定地遗传 E 耐药性可发生回复突变

39.下列哪项不是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 C A 转化 B 接合 C 整合 D 转导 E 溶原性转换

40.溶原性转换是指( E

A 供体菌质粒DNA与受体菌染色体DNA的重组 B 供体菌染色体基因与受体菌染色体基因的重组 C 细菌染色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D 两种细菌原生质体融合后发生染色体基因的重组 E 噬菌体的基因与细菌染色体DNA的重组

41.经人工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细菌发生融合,获得多种类型重组融合体,称为(E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B型题

A.转导 B.接合 C.溶原性转换 D.转化 E.原生质体融合

42.供体菌与受体菌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转移DNA B 43.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 D

44.肺炎链球菌由粗糙型转变成光滑型的转移方式是( D 45.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型变为有毒型的方式是( C

AF因子 B.X因子 C.R质粒 D.Col因子 E.V因子

46.细菌的致育性( A 47.细菌的耐药性( C 48.大肠菌素( D

A.转化 B. 转导 C.接合 D. 原生质体融合 E.转染

49.涉及形成短暂的二倍体菌细胞进行基因交换的是( D 50.以噬菌体为媒介的DNA转移( B

51.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进行DNA转移的是( C 52.细菌直接摄取外源DNA的是( A

A.形态结构变异 B.抗原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毒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53S-R变异属于( C 54BCG的成功属于( D 55L型细菌属于( A

C型题

A.溶菌周期 B.溶原周期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6.毒性噬菌体( A 57.温和噬菌体( C

A.耐药性传递因子 B.耐药性决定因子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8.决定耐药性基因的是( B 59.决定性菌毛产生的基因是( D 60R质粒的组成含有( C

AR质粒 BF质粒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1.可编码细菌耐药性( A 62.可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B 63.可通过接合转移( C

AF+ BHfr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4.有性菌毛( C 65.胞质中存在游离F质粒( A 66.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 B

A.基因突变 B.基因的重组与转移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7.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关( C 68.与细菌L型形成有关( D

X型题】

1.质粒的特性有(ABCD A 自我复制 B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C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D 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失

2.关于质粒的正确描述是(ABCD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 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C.具有自主复制能力 D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于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3.可产生性菌毛并通过接合方式进行基因转移的细菌有( ACD A F+ B F- C Fˊ D Hfr

4.噬菌体的特点包括( ABCD )A 分类上属于病毒 B 核酸为DNARNA C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D 能以细菌、真菌、螺旋体、放线菌等为宿主

6.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 ABCD )A F质粒 B R质粒 C Col质粒 D Vi质粒

7.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ABCD )A 染色体 B 质粒 C 噬菌休 D 转位因子

8.非接合性质粒通过哪些方式转移( ACD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1.感染(infection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感染。

2.正常菌群(normal flora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人类与自然环境接触密切,因而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3.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这样,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4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5.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6.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 ID50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invasiveness)。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8.专性胞内菌(obligate intracelluar bacteria不论在宿主体内或体外,都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细菌。

9.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10.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

11.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12.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13.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也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4.带菌者(carrier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种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排菌。

15.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也称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致病菌等抗原的功能。

(二)问答题

1.试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抑瘤作用。

2.举例说明条件致病菌致病特定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3.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和作用。

: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荚膜:荚膜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②粘附素:细菌引起感染一般需先粘附在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上皮细胞,以免被呼吸道的纤毛运动、肠蠕动、粘液分泌、尿液冲洗等活动所清除。③侵袭性物质可以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4.举例说明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5.简述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4Shwartzman现象与DIC

6.试比较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7.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情况。

1)毒血症(toxemia2)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3)菌血症(bacteremia)(4)败血症(septicemia)(5)脓毒血症(pyemia

8.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1.皮肤与粘膜(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一般认为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主要藉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用来阻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以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时的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

9.试述吞噬细胞吞噬杀菌机制。

吞噬和杀菌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接触:吞噬细胞与致病菌的接触可为偶然相遇,亦可通过一些称为趋化因子的吸引。

2)吞入:吞噬细胞接触致病菌部位的细胞膜内陷,伸出伪足将菌包围并摄入细胞质内,形成由部分胞膜包绕成的吞噬体(phagosome),此为吞噬(phagocytosis)。对于病毒等较小物体,只在其附着处的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吞饮体(pinosome),将病毒等包裹在内,是为吞饮(pinocytosis)。

3)杀灭:当吞噬体形成后,溶酶体(lysosome)与之靠近、接触,并两者融合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me)。溶酶体内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defensin)、活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 ROI)和活性氮中介物(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RNI)可杀死致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能将它们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

(三)填空题

1.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包括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衰老作用 .

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特定条件是 免疫功能下降 正常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3.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侵袭力 毒素 。侵袭力包括 粘附素 荚膜 人性物质 菌生物被摸

4.病原菌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有密切的关系。

6.大部分外毒素的化学结构由双功能蛋白组成,即 结合成分(b亚单位) 活性成分(a亚单位)

7.根据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不同,将外毒素分为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三类。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蛋白质 ,经甲醛脱毒后可成 类毒素

9.内毒素是 革兰阴性菌 菌细胞壁中的 脂多糖 成分。内毒素由 特异性多糖 核心多糖 脂质a 组成。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是 屏障结构 吞噬作用 体液因素

12.吞噬细胞杀菌机制分为 依氧杀菌系统 非依氧杀菌系统

13.中性粒细胞依氧杀菌是由细胞产生的 活性氧中介物(roi 活性氮中介物(rni 介导。

14.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后果是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

15.胞内寄生菌分 兼性胞内菌 专性胞内菌 两类。

16.专性胞内菌有 立克次体 沙眼衣原体

是非题

1.菌群失调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V

2.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侵袭力(V

3.大多数外毒素是菌细胞崩溃后释放到胞外( X --细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4.内毒素的化学性质是蛋白质,对理化因素稳定( X 5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常引起特殊病变( X

6.外毒素经过甲醛脱毒后可成类毒素( V 7.中性粒细胞依氧杀菌主靠吞噬细胞产生多种活性氧中介物和活性氮中介物( V

8.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如体内称为完全吞噬( V 9.病原菌通过直接接触,从人到人的传播方式引起感染称为垂直感染( X

10.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 V 专性胞内菌

(四)多选题

A型题】

1.存在于人体细菌最多的部位是( A A. 肠道 B. 外耳道 C. 阴道 D. 口腔 E. 皮肤

2.正常菌群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B A. 发生基因突变 B. 定位转移 C. 变为L型细菌 D. 变为耐药性菌 E. 细菌菌落发生变异

3.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D A.细菌基本结构 B.细菌特殊结构 C.细菌侵入的门户和定居的部位 D.侵袭力和毒素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

4.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是( E A. 菌毛 B. 荚膜 C. 磷壁酸 D. 脂多糖 E. 极体

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D A. 透明质酸酶 B. 血浆凝固酶 C. 毒素 D. 细菌素 E. 热原质

6.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C A. 菌毛 B. 荚膜 C. 芽胞 D. 透明质酸酶 E. 杀白细胞素

7.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 A. 普通菌毛 B. 性菌毛 C. 鞭毛 D. 芽胞 E. 外膜

8革兰阳性菌具有粘附作用的成分是( B A. 特异性多糖 B. 磷壁酸 C. 肽聚糖 D. M蛋白 E. 四肽侧链

9.肋长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 A. 透明质酸酶 B. 血浆凝固酶 C. 核酸酶 D. 歧化酶 E. 胶元酶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D A. 肽聚糖 B. H抗原 C. 荚膜多糖 D. 脂多糖 E. O抗原

11.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E A. 脂蛋白 B. 脂多糖 C. 核心多糖 D. O-特异性多糖 E. 脂质A

12.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B A.发烧 B.食物中毒 C. 休克 D. DIC E.白细胞反应

13.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C A. 磷壁酸 B. 肽聚糖 C. 脂多糖 D. 脂蛋白 E. 脂质双层

14.关于内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 来源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B. 性质稳定,耐热 C.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D. 其化学成分是LPS E. 在细菌裂解后释放

15.关于细菌外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 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耐热,不容易破坏 D. 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E. 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16.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B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E对热稳定

17.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是( E A. 霍乱肠毒素 B. 白喉外毒素 C. 破伤风痉挛毒素 D. 毒性休克综合毒素I E. 肉毒毒素

18.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C A.霍乱弧菌 B. 白喉杆菌 C. 肉毒梭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19.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后的( D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细菌素 D.脱毒外毒素,并保留了抗原性 E.脱毒外毒素,并失去了抗原性

20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B A.肉毒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炎沙门菌

21抗毒素( A

A可以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B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C可以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E.A+D

22.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的哪种细菌明显减少?( A A. 双岐杆菌 B. 乳酸杆菌 C. 大肠杆菌 D. 葡萄球菌 E. 肠球菌

23.关于条件致病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感染的条件是细菌毒力增强 B. 感染的常见诱因是滥用抗生素 C. 均由正常菌群在特殊条件下演变而成

D. 感染的原因是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 E.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感染机体

24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B

A.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使cGMP增多 B.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使cAMP增多 C. 抑制肠粘膜腺苷环化酶使cGMP减少

D. 抑制肠粘膜腺苷环化酶使cAMP减少 E. 抑制肠粘膜转肽酶使cGMP减少

25内毒素引起发热的机制是 A

A. 使巨噬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B.直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使红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D提高机体基础代谢使之发热 E以上都不是

26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基本相似,原因是其脂质A A

A. 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 抗原性基本相似 C.作用的受体基本相似 D.毒素进入细胞的方式 E.与补体的相互作用基本相似

27.细菌的粘附素是指( D

A.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B.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C.有粘附作用的细菌壁磷壁酸 D.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 E.其受体为D-甘露醇

28.当细菌溶溃后才释放到胞外的外毒素是( A A.痢疾志贺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 D. 白喉毒素 E. TSS—1

29.细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的酶是( E A链激酶 B.链道酶 C. 透明质酸酶 D. 溶纤维蛋白酶 E. 血浆凝固酶

30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C A.菌血症 B 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31.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 A. 炭疽杆菌 B. 淋病奈瑟菌 C. 军团菌 D. 伤寒杆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32.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A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组蛋白 E.酯酶

33.发挥调理吞噬的抗体是( A A. IgG B. IgM C. IgA D. IgD E. IgE

34.下列哪种细菌在流行期常有健康带菌者形成 E A. 痢疾杆菌 B. 伤寒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结核分技杆菌 E.脑膜炎奈瑟菌

35.溶菌酶不能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 A

A. 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 B. 肽聚糖无五肽桥 C. 肽聚为二维结构 D. 肽聚糖含量少 E. 四肽侧链第三位是二氨基庚二酸

36.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 E

A. 作用细胞内 B. 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C. 引起化学中毒 D. 一次产量较大 E. 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

37.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细菌表面结构不包括 A A. 侵袭性酶 B. 荚膜 C. 菌毛 D. 磷壁酸 E. Vi抗原

38.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 E

A.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B.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 C.炭疽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D.白喉棒状杆菌、肉毒梭菌 E.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39.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D

A.其化学成分是LPS B. 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C.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D.对热不稳定 E.可使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凝固

40.胞内寄生菌不包括( D A.立克次体 B.军团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痢疾杆菌 E.伤寒杆菌

41.参与吞噬细胞依赖氧杀菌作用的物质是( E A.溶菌酶 B.脂肪酸 C.乳酸 D.蛋白酶 E. MPO

B型题】

A. 抗毒素 B.类毒素 C. 减毒活疫苗 D. 死疫苗 E. 丙种球蛋白

42.有毒力的牛型结分枝核杆菌在特殊培养基中传代培养13年可成为( C 43.将白毒素用0.4%甲醛处理为无毒且保留抗原性的物质称为( B

44.将破伤风类毒素注射于马体内可使之产生( A 45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特异物质是( A

A.细菌毒力 B. 细菌数目 C. 细菌的侵袭力 D. 细菌毒素 E. 细菌的免疫性

46.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47.细菌能否在体内繁殖扩散主要取决于( C

48.细菌能否引起特殊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 D 49.致病菌对机体有益的作用体现在( E

A. 定居因子 B. 黏附因子 C. 扩散因子 D. 超抗原 E. 黏附素

50.链球菌透明质酸梅又称( C 51.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称为( A

52.细菌的蛋白质性黏附物质为( E 5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表的黏附性结构和分子通称为( B

C型题】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4.霍乱弧菌致病物质(C 55.伤寒沙门菌致病物质(A 56.破伤风梭菌致病物质(B 57.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物质(D

A.病原体的毒力 B.机体的免疫力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8.病原体能否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C 59.一般情况下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A 60.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感染主要取决于(B

A.水平传播 B.垂直传播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1.病原体在人群中从某一个体到另一个体的传播为(A 62.病原体从宿主亲代到子代的传播为( B

63.皮肤创伤引起感染为(D 64.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为( D

X型题】

1.属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细菌有( ABC A. 葡萄球菌 B. 双岐杆菌 C. 破伤风梭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2.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BCD A. 发热反应 B. 白细胞反应 C. 内毒素休克 D. DIC

3.呼吸爆发时产生的杀菌物质包括(ABCD A. 超氧阴离子 B. H2O2 C. 单态氧 D. 游离羟基

4.下列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的是( ABC A. 透明质酸酶 B. 溶血毒素 C. 血浆凝固酶 D. 细菌素

5.关于细菌外毒素,下述正确的是( ABCD A. 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D. 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6.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CD A. 粘附素 B. 毒素 C. 细菌的表面结构 D. 细菌侵袭性酶

8.人体正常菌群中以厌氧菌为主的部位是( ABC A. 鼻咽部 B. 口腔 C. 肠道 D. 尿道

9.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有( ABCD A. 生物拮抗作用 B. 营养作用 C. 免疫作用 D. 抑制抗肿瘤和抗衰老作用

10.皮肤与粘膜屏障作用包括( ABD A. 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B.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 分泌物杀菌作用

11.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 ABCD A. 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 B.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 C.胎盘屏障作用 D.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12.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CD A. 基本结构 B. 特殊结构 C. 侵袭力 D. 毒素

13.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 ABCD A.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 补体的调理作用 C. IgG介导的ADCC D. 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14.关于抗感染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A.抗胞外菌感染主要依赖体液免疫 B.抗胞内的菌感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 C.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病原菌 D.非特异性免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15.抗细菌感染中抗体的作用(ABCD A.调理吞噬作用 B抗体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 C中和细菌游离的外毒素 D阻挡病原菌在粘膜表面定植

16.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 AC A.LD50 B. TCID50 C. ID50 D. CPE

17.决定感染后果的因素有(ABCD A. 细菌的毒力 B. 细菌数目 C. 细菌的种类 D. 机体的免疫力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将疫苗(vaccine)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己产生,故维持时间短。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3DNA疫苗(DNA vaccine是将能编码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免疫原基因片段和质粒载体直接注射入宿主体以表达目的免疫原,进而诱出保护性体液抗体和以特异性CTL为代表的保护性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

4.类毒素(toxoid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34周后,毒性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这种类毒素中加入适量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型佐剂,就成为精致吸附类毒素。

(二)问答题

1.一个未知的细菌标本,应采用哪些步骤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

2.比较死疫苗与活疫苗的区别。

1.死疫苗: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一般4 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的局部和全身性副反应较大,且需接种多次。为减少接种手续,可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适当混合组成联合疫苗,例如伤寒和副伤寒甲、乙混合的三联疫苗,多个型别钩端螺旋体组成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等。

2.活疫苗:活疫苗接种后,减毒或无毒菌仍可在宿主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犹如轻型或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剂量较小,副反应轻微或无;而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因能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应答,而死疫苗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且免疫较持久。活疫苗若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尚有SIgA抗体的局部粘膜免疫形成。活疫苗的缺点是需冷藏保存,且保存期短,但此不足可用冻干法改进剂型来克服。

3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是将疫苗(vaccine)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己产生,故维持时间短。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填空题

1.类毒素是由细菌的 外毒素 甲醛 处理后制成,刺激机体可产生 抗毒素

3.人工自动免疫是采用 疫苗和类毒素/ 抗原 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用于预防感染的措施。

4.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 抗体或细胞因子 等制剂,用于 治疗或紧急预防 感染的措施。

是非题

1.用已知的抗原查未知的抗体,用于疾病诊断( V 2.人工自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 X

3.类毒素是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X 4.人工自动免疫维持时间数月至数年,用于预防( V

(三)多选题

A型题】

1不符合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的是( E

A .取脑脊液标本 B.标本立即送检 C.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 D.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E.送检中保持干燥和低温

2.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 A A注射类毒素 B.注射细胞因子 C注射抗毒素 D.注射胎盘球蛋白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可以用类毒素预防的疾病是( D A.百日咳 B.痢疾 C.伤寒 D.白喉 E.结核病

4.关于死疫苗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A不能在机体内繁殖 B免疫效果较活疫苗好 C比活疫苗容易保存 D比活疫苗用量大 E来自被杀死的病原体

5.关于活疫苗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A.由减毒或无毒力的病原体制成 B免疫效果好而且持久 C比死疫苗容易保存 D比死疫苗用量小 E副反应轻微

6.可以用抗毒素紧急预防的疾病是( D A.伤寒 B.麻风病 C.梅毒 D.破伤风 E.乙型肝炎

7.卡介苗是一种( A A.活疫苗 B.类毒素 C.丙种球蛋白 D.死疫苗 E.抗毒素

8.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的试验是( C A.甲基红试验 BVP试验 C.肥达试验 D.吲哚试验 E.硫化氢生成试验

9IMViC试验常用于鉴定( C A.棒状杆菌 B.化脓性球菌 C.肠道杆菌 D.厌氧菌 E.分枝杆菌

10.革兰染色步骤中没有 A A.盐酸酒精脱色 B.干燥固定 C.碘液媒染 D.结晶紫初染 E.稀释复红复染

B型题】

A.经阴性感染或患病后获得免疫力 B.经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 C.经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免疫力

D.经注射细胞因子获得免疫力 E.经胎盘、初乳获得免疫力

11.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 E 12.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B

A.人工主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主动-被动免疫

13.胎儿通过胎盘接受来自母体的抗体称为(B 14.隐性感染或患传染病或获得免疫力称为( C 15.接种疫苗或类毒素获得免疫力称为( A

A.死疫苗 B.活疫苗 C.类毒素 D.抗毒素 E.丙种球蛋白

16BCG是一种( B 17TAT是一种( D 18.存在于多数成人血清中( E 19.可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D

C型题】

A.紧急预防 B.平时预防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0.注射类毒素( B 21.注射抗毒素( A 22.注射丙种球蛋白( C

A.自然被动免疫 B.自然主动免疫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3.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D 24.伤寒杆菌感染可使机体获得( B 25.提倡母乳喂养原因之一是因母乳可使婴儿获得( A

A.人工主动免疫 B.自然主动免疫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6.为紧急预防某些传染病而注射抗血清可产生( C 27.流脑病预后可产生( B 28.破伤风病预后可产生( B

X型题】

1.抗毒素的特点有( AB

A.可由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B.可由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C.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D.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2.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应遵守的原则( ABCD

A.采取病变明显处的标本 B.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D.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3.血清学诊断常用试验是( ABC A.凝集试验 B.沉淀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第九章 球菌

一、选择题A型题

1.血浆凝固酶可以 C

.促进细菌在体内扩散 B.由表皮葡萄球菌产生 .增强细菌抗吞噬能力 D.IgG抗体的Fc 段非特异性结合 E.水解透明质酸

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E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3.可与IgG 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物质是C A.M蛋白 B.Vi抗原 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 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 E.大肠杆菌K抗原

4.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分型意义是D

A.确定其致病性 B.确定其耐药性 C.葡萄球菌分类的依据 D.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 E.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5.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B A.链霉素 B.青霉素 C.灭滴灵 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6.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E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补体结合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7.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A .肠毒素 B.M蛋白 C.溶血素O D.透明质酸酶 E.致热外毒素

8.链球菌分类依据是D

.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 B.产生色素颜色的不同 C.鞭毛抗原的不同 .在血琼脂培养基中溶血现象的不同 E.传播途径的不同

9.肺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不包括E .能形成脐状菌落 .能产生自溶酶 .有毒株产生荚膜  D.血平板上α溶血 .极易产生耐药性

10.初次分离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需要 B

A.5%的新鲜红血球培养基  B.5%10%CO2气体环境  C.10%2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  D.0.3%琼脂培养基   E.0.05%胆盐的培养基

11.淋病奈瑟菌可引起 C   .性病淋巴肉芽肿 B.包涵体结膜炎 C.新生儿脓漏眼 D.沙眼 E.青光眼

12.检测淋病奈瑟菌应采集的标本是A

.泌尿生殖道的脓性分泌物 B.皮肤的出血淤斑渗出物 C.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 D.呕吐物或剩余食物 E.伤口坏死组织或渗出液

1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致病性葡萄球菌重要的鉴定依据E .金黄色色素 B.血平板上溶血 C.凝固酶阳性 D.耐热核酸酶 E.发酵葡萄糖

14.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B .猩红热 B.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C.败血症 D.风湿热 E.肾小球肾炎

15.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链球菌在组织内扩散有关B .链激酶 B.血浆凝固酶 C.透明质酸酶 D.链道酶 E.胶原酶

16.下列细菌中,属于奈瑟菌属的是 A A.淋球菌 B.链球菌 C.军团菌 D.耶氏菌 E.隐球菌

17.淋球菌的培养要求较高,通常培养基是A

A.巧克力血琼脂 B.精制琼脂肉汤培养基 C.5%葡萄糖肉汤 D.麦芽糖肉汤 E.半固体培养基

18.下列无芽孢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 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百日咳杆菌 D.大肠杆菌 E.肺炎链球菌

19.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细菌是E

  A.肺炎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淋病奈瑟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0.能产生脂溶性色素的细菌是 D   A.淋病奈瑟氏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21.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球菌是 E A.肺炎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淋病奈瑟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2.能产生SPA的细菌是CA.肺炎链球菌 B.霍乱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白喉杆菌

2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点是B A.一般不发酵乳糖 B.能分解甘露醇 C.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 D.细菌能产生自溶酶 E.串珠试验阳性

24.葡萄球菌重要的表面抗原有 C A.M抗原 B.Vi抗原 C.SPA D.OT抗原 E.K抗原

25.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是( D )

A.直接破坏胃黏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B.直接毒害肠黏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引起食物中毒 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 E.直接破坏肠壁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

26.化脓性炎症,其脓汁粘稠、病灶局限,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答案: B 分级:5.33

  A.透明质酸酶       B.血浆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E.链激酶

27.链球菌抗原构造中与致病性相关的抗原是:答案: E 分级:1.21

  A.K抗原       B.Vi抗原       C.SPA        D.O抗原        E.M抗原

28.以下疾病中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是 C

A.大叶性肺炎 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化脓性扁桃体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9.能够产生透明质酸酶的细菌是:答案:A 分级:1.24

A.A族链球菌    B.霍乱弧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淋病奈瑟菌    E.鼠疫耶氏菌

30.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是 D A.胆汁溶菌试验 B.OT试验 C.外斐反应 D.O”试验 E.肥达反应

31.以下能够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E A.艰难梭菌 B.百日咳鲍特菌 C.变形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32.胆汁溶菌试验常用于鉴别:答案: B 分级:3.34

A.破伤风梭菌与肉毒梭菌 B.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

D.淋病耐瑟菌与脑膜炎耐瑟菌 E.霍乱弧菌与肠炎沙门菌

33.荚膜肿胀试验常用于 C

A.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B.霍乱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 C.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别鉴定

D.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 E.肠道杆菌的基因分型

34.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 B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B群链球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35.风湿热与下列哪种细菌有关 A A.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淋球菌 E.白喉杆菌

36.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B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D群链球菌 D.丙型链球菌 E.B群链球菌

37.链球菌可分为20群,分群的根据是 B A.P抗原不同 B.C抗原不同 C.对氧的需要不同 D.M蛋白不同 E.溶血素不同

38.A族链球菌中可分成100个型,其分型的根据是:答案:C 分级:4.21

  A.P抗原不同    B.C抗原不同     C.M抗原不同     D.T抗原不同    E.R抗原不同

39.测定SLO抗体,可协助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答案:A 分级:6.13

  A.风湿热     B.肠热症     C.类风湿关节炎    D.猩红热    E.红斑性狼疮

40.引起人类疾病的链球菌中90%属于:答案:分级:4.11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A群链球菌    C.B群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D群链球菌

41.关于肺炎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 分级:1.22

  A.产生芽孢和自溶酶        B.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        C.革兰染色阴性  

D.有鞭毛而有动力          E.不形成荚膜也有致病性

42.肺炎链球菌致病主要依赖于:答案: D 分级:5.32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荚膜         E.M蛋白   

43.在培养特性上,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的不同点是:答案: A 分级:1.14

  A.营养要求高    B.需氧或兼性厌氧    C.最适生长温度为37   D.最适pH7.4-7.6

E.液体培养呈混浊生长,管底有沉淀

44.脑脊液离心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白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该病人可诊断为:

答案:C 分级:3.32

  A.结核性脑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E.脱髓鞘脑脊髓膜

45.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答案: .B 分级:5.33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自溶酶    D.溶血毒素     E.微荚膜

46.脑膜炎球菌是:答案:分级:3.34

  A.乙脑的病原体    B.流脑的病原体    C.SSPE的病原体    D.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原体

E.隐脑的病原体

47.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答案:C 分级:1.31

  A.革兰阴性球菌    B.新分离菌株多具有荚膜   C.对寒冷抵抗力强    D.初分离时需要5%-10%CO2   E.常用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分离培养

48.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答案:分级:3.34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类白喉杆菌    C.无芽孢厌氧菌    D.绿脓杆菌    E.白念珠菌

49.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是:答案:分级:3.23

  A.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B.假膜性肠炎    C.食物中毒    D.毒性休克综合征  E.肉毒中毒

50.病原菌与其传播途径组合错误的是:答案: C 分级:5.34

  A.淋球菌性传播    B.伤寒杆菌消化道传播    C.引起猩红热的乙型链球菌血液传播

D.脑膜炎球菌呼吸道传播    E.肺炎球菌呼吸道传播

X型题

1.引起化脓性感染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答案:ABC 分级:3.22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球菌

2.化脓性球菌的共同特点是:答案:BC 分级:1.21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引起化脓性炎症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芽胞  E.均能引起食物中毒

3.葡萄球菌产生的杀白细胞素的毒性作用有:答案:ABD 分级:5.31

 A.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B.增强细菌侵袭能力  C.促进白细胞吞噬  

.破坏白细胞  E.破坏红细胞

4.化脓性病灶脓汁稀薄且易扩散,其主要原因是病原菌产生:答案:BCD 分级:5.23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溶血毒素

5.葡萄球菌的毒素有:答案:ABCD  分级:5.23

 A溶血素  B.表皮剥脱毒素  C.肠毒素  D.TSST-1   E.血凝素

6.透明质酸酶的作用是:答案:ABD 分级:5.13

 A.分解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  B.使化脓病灶扩散  C.使化脓病灶局限  

D.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E.保护细菌及抗吞噬

7.淋球菌可引起:答案: ABCE 分级:3.13

 A.阴道炎  B.化脓性结膜炎  C.子宫颈炎  D.梅毒  E.尿道炎

8.奈瑟菌属中对人致病的细菌有:答案: AC 分级:3.13

 A.脑膜炎奈瑟菌 B.黏膜奈瑟菌 C.淋病奈瑟菌 D.干燥奈瑟菌 E.金黄奈瑟菌

9.肺炎链球菌形成荚膜后:答案: AC 分级:5.13

 A.具有抗吞噬作用    B.具有促进吞噬作用     C.获得致病性    D.失去致病性  E.保护细菌,对机体致病力减低 

10.链球菌分类的常用方法是:答案: AD 分级:4.13

 A.根据溶血现象和溶血性质  B.根据菌落特点  C.显微镜下形态特点  

D.根据抗原构造  E.生化反应

11.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有:答案:ABCD 分级:3.13

  A.葡萄球菌性肠炎   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C.化脓性炎症   D.休克综合征

12.区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常用的方法有:答案:BCD 分级:6.31

  A.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B.菊糖发酵试验    C.Optochin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

13.链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答案: BD 分级:3.23

  A.肾盂肾炎     B.风湿热     C.心肌炎     D.肾小球肾炎    

14.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有:答案: ABCD 分级:3.23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淋球菌

15.下列哪些细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答案:ABCD 分级:3.34

  A.肺炎球菌   B.大肠杆菌    C.淋球菌    D.脆弱类杆菌

16.金葡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是:答案: ABCD 分级:5.32

  A.病灶易局限     B.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    C.可引起皮肤及脏器感染    D.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17.致不育症的病原体有:答案: ABCD 分级:3.34

  A.淋球菌    B.人型支原体     C.沙眼衣原体     D.溶脲脲原体

18.肺炎球菌是:答案: ACD 分级:1.14

  A.人体正常菌群   B.致病性很强的细菌    C.能形成荚膜的细菌   D.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

19.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有:答案: ABCD 分级:3.23

  A.猩红热    B.风湿热     C.产褥热     D.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填空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有五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________;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的是________;引起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是________。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以产生两种酶即______________;均为其致病性的指标。

答案: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   分级:1.23

.不形成芽胞的细菌中________抵抗力最强。

答案: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级:1.31

.链球菌能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酶类都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又称为_______

答案: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溶解组织成分、促进细菌及毒素扩散、扩散因子  分级:5.23

.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有二种即_溶血素O____溶血素S_____,其中_溶血素O___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_抗O抗体__,常用于__风湿热____急性肾小球肾炎__的辅助诊断。

.猩红热由_______引起,因该菌可产生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而________是一种超敏反应。

答案:.链球菌、红疹毒素、发热、皮疹  分级:5.23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龋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分级:3.31

三、名词解释

1.SPA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上具有抗原性的一种表面蛋白,为单链多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此抗原。SPA可与人类IgG1IgG2IgG4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IgG抗体

四、问答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

答:葡萄球菌在增殖过程中可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血浆凝固酶(Coagulase: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分泌至菌体外的,称为游离凝固酶(Free coagulase)为蛋白质,另一种凝固酶结合于菌体表面并不释放,称为结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或凝聚因子(Chumping。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olysin)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溶血。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表皮溶解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也称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n)引起人类或新生小鼠的表皮剥脱性病变。毒性休克综合重量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TST1)系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葡激酶,产生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脂酶(Lipase)等。

2.简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疾病的类型。

答案:表皮葡萄球菌是人类正常菌群,皮肤标本的检出率达85%100%,鼻、口腔、咽喉为90%。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进入非正常寄居部位等情况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引起多种感染,主要有尿道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近20年来CNS引起的感染在增加,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报告统计,由CNS引起的医院获得菌血症,表皮葡萄球菌占74%-92%,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心脏感染发生在心脏瓣膜手术后或心血管手术后,它可引起脑脊液分流术、人工关节、矫形手术的感染,还是腹膜连续透析中常见的病原菌。

3.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哪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有哪些?

答案: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红疹、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故能增加细菌的侵袭力,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具有增强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作用。链道酶:又称链球菌DNA酶,能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杀白细胞素:能使白细胞失去动力,变成球形,最后膨胀破裂。所致疾病: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40试验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案: 原理:血清(含 ASO + 试剂(链球菌溶血素 O 乳胶) ━━━━━抗原抗体复合物将基于链球菌溶血素 O 结合乳胶与检体中 ASO 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凝结反应作为吸光度变化量而测定时,该变化量与检体中的 ASO 量成正比。因此,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血清制作标准曲线,可以求得检体的 ASO 效价。

临床意义: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效价( ASO 效价)是相对于由 A 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链球菌溶血素 O 的抗体效价, ASO 效价的上升就意味着存在 A 组链球菌的感染。

5.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易感染皮肤,皮肤上的葡萄球菌脓肿显示为一皮肤表面下的温热的充满脓液的腔。普通情况下葡萄球菌感染产生包裹性积脓,如像脓肿和脓疱(疖和痈);葡萄球菌能通过血液播散并引起内部器官的脓肿(如肺)以及骨的感染(骨髓炎)和心内膜、心瓣膜的感染(心内膜炎)。形成脓肿系死亡白细胞及葡萄球菌构成。

6.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

答: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淋球菌的外膜由脂多糖、外膜蛋白及菌毛组成,且有寄生和致病作用,菌毛(Pili)由多肽组成,有抗原性,其终端的氨基酸排列较恒定,而中段及羧基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常发生改变而决定不同菌株的菌毛的抗原多样性。菌毛与淋球菌的粘附性有关,同时也有抑制白细胞吞噬的作用。 淋球菌的外膜蛋白抗原性质稳定,它以两种形式表达即PIAPIB。它可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使水溶性物质、其他对细菌代谢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及某些抗生素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蛋白Ⅱ与淋球菌同人类上皮细胞、白细胞的粘合及细胞间的粘合有关,具有热修饰性。蛋白Ⅲ具有还原修饰性,又称Rmp,有强免疫原性,与同种其他奈瑟氏菌有交叉反应,能阻断其他抗体的杀菌作用。脂多糖为淋球菌重要的表面结构之一,为淋菌的内毒素,与粘膜下和体内补体协同引起炎症反应、与淋球菌的毒力、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答案:分级:6.13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D 分级:5.32

  A.膀胱内正常菌群    B.分解尿素     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     D.具有特殊菌毛

  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

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答案:分级:1.31

  A.革兰阴性杆菌    B.兼性厌氧      C.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

  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

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答案:分级:3.23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答案:C 分级:3.23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

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   答案: D 分级:3.23

  A.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O157H7大肠埃希菌 

E.副溶血性弧菌

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答案:D 分级:3.23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ggEC

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  答案: B 分级:5.31

    A.转位酶    B.鸟苷环化酶    C.腺苷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胰酶

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答案: E 分级:5.24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

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答案:C 分级:6.24

  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            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答案:D 分级:5.32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12.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答案:A   分级:4.32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3.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答案:D 分级:4.31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4.培养志贺菌常用的培养基中含有 答案:E 分级:3.22

A.亚碲酸钾    B.孔雀绿   C5%的新鲜血球  D10%血清    E.煌绿

15.关于志贺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C 分级:1.21

  A.无荚膜     B.不形成芽胞    C.有鞭毛      D.有菌毛    E.易出现耐药变异株

16.决定志贺菌分类的抗原是 答案:分级:4.21

    A.H抗原    B.O抗原    C.K抗原    D.荚膜抗原     E.Vi抗原

17.感染后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的志贺菌是 答案: B 分级:4.21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8.无动力的肠道杆菌是 答案:B   分级:1.24

    A.伤寒沙门菌    B.志贺菌    C.大肠埃希菌    D.变形杆菌    E.肠炎沙门菌

19.感染过程中不通过血流播散的细菌是   答案: D 分级:5.24

    A.结核杆菌    B.普氏立克次体    C.伤寒沙门菌    D.志贺菌    E.梅毒螺旋体

20.患肠热症第一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应取的标本是 答案:分级:6.23

    A.血液    B.粪便    C.尿液    D.胆汁    E.呕吐物

21.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最好的采血样时期是 答案:A 分级:6.33

    A.发病第1     B.发病第2      C.发病第4     D.疾病全程    E.恢复期

22. 伤寒发病第三周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材料是 答案:D 分级:6.32

A.尿液      B.骨髓      C.血液       D.粪便       E.痰

23. 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是 答案: D 分级:5.32

A.只在侵入局部繁殖不进入血流 B.主要引起内脏的化脓性感染 C.不引起败血症 

D.发病12周内有2次菌血症  E.一般不侵犯肝、脾、肾等脏器

24.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是 答案: C 分级:5.31

    A.肠系膜淋巴结      B.肾脏       C.胆囊       D.咽喉部       E.结肠壁

25.伤寒病的恢复主要依赖的免疫机制是 答案:分级:5.23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补体杀伤作用    D.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E.抗体中和作用

26.鉴定肠道致病菌的最确切根据是 答案: E 分级:6.31

    A.菌体的形态    B.革兰染色反应    C.生化反应    D.菌落特征    E.血清学反应

27.肠热症第23周肠壁淋巴结坏死,形成溃疡的原因是 答案: E 分级:5.33

    A.外毒素的作用    B.内毒素的作用    C.细菌的侵袭力

    D.肠毒素的作用    E.超敏反应

28.伤寒沙门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 答案:C 分级:6.23

    A.早期诊断    B.判断预后    C.调查带菌者     D.检查免疫力    E.观察超敏反应

29. 可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 答案: E 分级:3.34

    A.志贺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肉毒梭菌     D.破伤风梭菌     E.伤寒沙门菌

30.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答案:A 分级:1.23

    A.直接定量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协同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E.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31.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的疾病是 答案: C   分级:6.23

    A.风湿热      B.猩红热      C.肠热症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立克次体病

32. 辅助诊断伤寒病的实验是 答案:A 分级:6.24

    A.Widal试验    B.汹涌发酵试验     C.抗溶血素0试验     D.Weil-Felix试验   

E.锡克试验

33.可从尿中排出病原体的疾病是 答案:C 分级:5.34

    A.痢疾     B.霍乱      C.伤寒      D.流脑      E.急性肾小球肾炎

34.下列同时具有鞭毛和菌毛的细菌是 答案: D 分级:1.34

    A.脑膜炎球菌    B.志贺菌    C.破伤风梭菌    D.霍乱弧菌    E.结核杆菌

35.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迁徙生长的细菌是 答案:E   分级:1.34

    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36.与立克次体有交叉抗原的细菌是 答案: .A 分级:6.32

    A.变形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伤寒沙门菌     D.志贺菌    E.布氏杆菌

37.与海产品密切相关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 答案:C 分级:3.24

    A.葡萄球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沙门菌      E.肉毒梭菌

38.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 答案:C 分级:5.23

    A.畏寒、发热    B.声音嘶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

39.对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B 分级:1.34

    A.均为G-杆菌          B.均为条件致病菌         C.鉴别依据生化反应

    D.鉴别依据抗原构造    E.均含有菌体(O)抗原

40.下列哪项不是卫生部规定的卫生标准 答案:E 分级:8.21

    A.lml饮用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B.100ml汽水大肠菌群不得超过5

    C.1000ml饮用水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    D.lml饮料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E.l00ml果汁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

41.属于嗜盐性细菌的是 答案: D 分级:4.34

    A.霍乱弧菌    B.空肠弯曲菌    C.绿脓杆菌    D.副溶血弧菌    E.痢疾杆菌

4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肠道菌的主要抗原 答案: D 分级:1.34

A.O抗原    B.H抗原    C.荚膜抗原    D.芽胞抗原    E.类属抗原

43.下列哪种疾病是由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 答案:分级:3.23

A.伤寒    B.斑疹伤寒    C.脑膜炎    D.肺炎    E.炭疽

44.下列哪种疾病诊断时不做血培养 答案:D 分级:3.24

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副伤寒 

D.细菌性痢疾                 E.布氏杆菌病

45.下列除哪项以外,都能产生肠毒素,引起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答案:C 分级:3.34

A.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B.霍乱弧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志贺痢疾杆菌

X型题

1. 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原有 答案:BCD  分级:1.21

    A.M蛋白    B.K抗原    C.O抗原    D.H抗原

2. 下列能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中,哪些类型的作用部位在小肠 答案:ACE 分级:5.31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EC

3.属于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是 答案:.ACD 分级:1.31

    A.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B.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发酵乳糖

    D.IMViC试验结果为+ + - -

4. 大肠菌群指数中的大肠菌群包括下列哪些肠道杆菌 答案:ABE 分级:1.31

A.埃希菌属   B.枸橼酸菌属   C.艰难梭菌   D.脆弱类杆菌   E.肠杆菌属

5.典型急性菌痢的主要症状有 答案:ABC 分级:5.13

    A.发热    B.腹泻,脓血便    C.腹痛,里急后重    D.菌血症

6.痢疾志贺菌在双糖管中的反应有 答案:BD 分级:3.33

    A.分解乳糖    B.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有动力    D.不分解乳糖

7.伤寒沙门菌双糖管反应是 答案:BCD 分级:3.21

    A.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B.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不发酵乳糖    D.有动力

8.沙门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有 答案:ACD  分级:3.23

    A.肠热症    B.风湿热    C.食物中毒     D.败血症    E.急性肾小球肾炎

9.在SS平板上,菌落呈无色半透明的细菌有 答案:ABCD 分级:1.24

    A.伤寒沙门菌    B.志贺菌    C.变形杆菌    D.副伤寒沙门菌

10.能引起霍乱流行的病原体是 答案:ABD 分级:3.21

    A.O1群古典生物型    B.O139    C.O157    D.O1ElTor生物型

11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答案:BCD 分级:5.23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菌毛    D.鞭毛

12.伤寒沙门菌的感染可导致 答案:BCD 分级:3.22

    A.潜伏感染    B.肠热症    C.无症状带菌者    D.胃肠炎(食物中毒)

13.霍乱弧菌O139的主要致病物质有 答案:ABC 分级:5.23

    A.肠毒素    B.荚膜    C.鞭毛    D.内毒素

二、填空题

1.肠杆菌科与医学关系密切的五个菌属是                                   

答案: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分级:4.31

2.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包括              ,引起后者的分别是                                  

答案:肠道外感染 肠道感染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分级:3.22

3.志贺菌属分为                            ,我国最常见的流行型别是      

答案: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氏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和宋内氏志贺菌 分级:4.21

4.沙门菌的抗原构造复杂,有                     等重要抗原;用于分组的抗原是       ,用于分型的抗原是       ;而       具有抗吞噬作用。

答案:O H Vi O H Vi   分级:4.23

5.肠热症即              ,由              引起,病程1W时有两次       ,此时应采集       标本和       2W后细菌可通过              排出,此时应采集       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答案:伤寒 副伤寒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菌血症 血   骨髓 肠道 肾脏 粪便和尿液    分级:5.33

6.变形杆菌有       ,在湿润的固体培养基上呈      

答案:周身鞭毛 迁徙性生长  分级:1.21

7.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由                     引起。

答案: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分级:3.23

8.霍乱弧菌有二种生物型              ,二者均属       群。

答案:古典生物型 ElTor O1血清  分级:4.21

三、名词解释

10157H7:为引起人类疾病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最重要的血清型。1982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在世界各地有散发或地方小流行。1996年日本大阪地区发生流行,患者逾万,死亡11人。5岁以下儿童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可为轻度水泻至伴剧烈腹痛的血便,约10%<10岁患儿可并发有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溶血型贫血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达10%左右。污染食品是O157H7感染的重要传染源,牛可能是其主要储存宿主。O157H7的致病因子主要有菌毛和由溶原性噬菌体介导的vero毒素。O157H7在不同国家的流行株可以不相同。

分级:1.31

2K抗原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大肠埃希菌K抗原在100种以上。K抗原分为LAB三型。L抗原实质上是菌毛抗原,A可能是荚膜,B则是一种荚膜抗原。一个菌株中,一般只含一个型别的K抗原。

分级:1.31

3IMViC试验是细菌的4种生化试验的组合,包括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典型的大肠埃希菌试验结果为+ + - -”。

4.肠热症:是指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的总称。临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显著,皮肤出现玫瑰疹及外周血白细胞明显下降为特征的疾病。病程极期,由于胆囊中的细菌通过胆汁进入肠道,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已致敏的组织发生超敏反应,导致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的有出血或肠穿孔并发症。  

5.肥达试验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6.神奈川现象答案:神奈川现象:是指副溶血性弧菌在普通平板(含羊、兔或马等血液)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

7.S-S培养基S-S培养基为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鉴别物质主要是乳糖。37℃孵育1824小时后,致病菌不发酵乳糖,呈无色半透明菌落。挑取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作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可确定其菌群(种)和菌型。

四、问答题

1.简述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

答案: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主要感染婴幼儿和旅游者,致病物质主要为肠毒素和黏附因子,肠毒素包括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二种,LT的作用与霍乱毒素(CT)相似,并与其有交叉抗原,LT能激活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升高,ST激活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鸟苷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GMP升高,细胞内的cAMPcGMP升高致肠液大量分泌于肠腔引起腹泻。

2.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道外感染有哪些?

答案:是临床分离的G-杆菌中最常见的菌种,可引起泌尿系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以血清型0126为多见,本菌还可引起菌血症、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 常见于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肠道手术后继发感染或大面积灼伤创面感染。有时与类杆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产生的脓液粘稠,有粪臭味。该菌对一般抗生素敏感,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导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3.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答案: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发热,有里急后重现象,便中含有粘液和血。很少进血流,中毒性菌痢见于小儿,常无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往往造成死亡。慢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视为慢性菌痢; 有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和健康带菌等3种,是主要的传染源。

4.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

答案:表现为腹痛发热,有里急后重现象,便中含有粘液和血。很少进血流,中毒性菌痢见于小儿,常无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往往造成死亡。

机制:侵袭力:因菌毛的作用,细菌粘附在肠粘膜表面;内毒素:造成粘膜细胞死亡发炎,并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临床出现脓血便;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导致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外毒素:A群志贺菌Ⅰ和Ⅱ型产生志贺毒素,有细胞毒、肠毒素和神经毒等生物学活性。

5.在肥达试验中,0H抗体的诊断意义是什么?

答案: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试管内凝集试验,称为肥达反应。能辅助诊断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加入等量伤寒沙门菌OH抗原及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的H抗原,进行试管内凝集试验,凡血清最高稀释度出现明显凝集者为凝集效价。

6.简述肠道菌粪便标本分离鉴定的流程。分级:6.31

答案:粪便涂片、悬滴及分离培养(分一般和特殊细菌培养)挑选可疑细菌菌落做生化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做细菌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经生化反应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选择特异性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实验,给出最终结果

第十一章 弧菌属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E A.鞭毛 B.菌毛 C.溶细胞蛋白 D.外毒素 E.内毒素

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D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

D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

3、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D

A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B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 C、由一个A亚单位和4—6B亚单位组成

D、其受体是糖蛋白 E、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4、霍乱肠毒素错误的叙述是 答案:D 分级:5.22

A、为不耐热外毒素

BA亚单位在发挥毒性作用前需经蛋白酶裂解

C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DB单位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

5、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答案:D 分级:3.24

A、属于烈性传染病

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6.分离培养霍乱弧菌的常用培养基是 答案:B 分级:6.31

    A.SS琼脂平板      B.碱性培养基      C.血琼脂平板      D.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   

E.巧克力()平板

7.检查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力的试验是 答案:分级:6.22

    A.肥达试验    B.锡克试验    C.OT试验    D.O”试验    E.神奈川试验

8.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答案:D 分级:1.34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9.根据霍乱弧菌鞭毛的数量和位置,它属于 答案:D   分级:1.22

  A.周毛菌     B.丛毛菌     C.双毛菌     D.单毛菌    E.无鞭毛的细菌

10.感染后粪便呈米泔水样的细菌是 答案: E 分级:5.23

  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变形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霍乱弧菌

11.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D   分级:8.31

    A.呈多形性,革兰阴性    B.有鞭毛,运动活泼    C.生长最适pH77

    D.需用无盐或低盐培养基培养     E.能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

A2型题

1、一男性病人,43岁,头晕,腹胀,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

查,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答案:C 分级:6.24

A、便常规

B、尿常规

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D、取耳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

B1型题 答案: 分级:6.34

A、巧克力平板

B、罗氏培养基

C、亚碲酸钾培养基

D、庖肉培养基

E、碱性蛋白胨水

1、白喉棒状杆菌 C

2、霍乱弧菌 E

3、结核分枝杆菌 B

4、脑膜炎奈氏菌 A

5、破伤风梭菌 D

二、填空题

1、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

答案: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

分级:1.22

2、霍乱弧菌耐 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

答案:碱,碱性蛋白胨水

分级:6.22

3、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 不断转化为 ,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腹泻。

答案:ATPcAMP

分级:5.33

4、霍乱肠毒素的 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的 结合,使毒素分子变构。

答案:B,神经节苷脂GMl 分级:5.31

5、副溶血性弧菌能引起 ,病后免疫力

答案:食物中毒,不强 分级:5.21

三、名词解释

1cholera enterotoxin

答案: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因肾衰、休克而死亡。

分级:5.23

2、弧菌属

答案: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和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

分级:1.31

四、问答题

1、请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答案: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经口感染。当其到达小肠后,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穿过粘液层,并靠其菌毛等粘附于肠粘膜表面迅速繁殖,产生肠毒素。霍乱弧菌本身不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不入血流,而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肠粘膜细胞,使其分泌功能增强,排出大量液体和电解质,导致病人严重腹泻和呕吐。其结果是病人严重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并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休克而死亡。

分级:5.32

2、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答案:霍乱属烈性传染病。遇有可疑霍乱患者,应采集“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快速送检,以便尽早确诊,及时隔离治疗。

(1)直接涂片镜检:悬滴法检查有无“鱼群”样排列、运动活泼的细菌。样本中加入抗血清后,运动消失。革兰染色为阴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常用的分离培养基为碱性琼脂平板、庆大霉素碱性平板等。对可疑菌落可进行生化反应、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

(3)快速诊断:可采用免疫荧光法或协同凝集法。PCR法可检出产生霍乱肠毒素的霍乱弧菌。 分级:6.31

3、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答案: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部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GMl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粘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钠、钾、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和休克而死亡。 分级:5.31

4.霍乱是如何传播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分级:7.21

答案:轻型病人因不易被发现,活动范围广,作为传染源,其意义比典型病人更大;其带菌者数量多,难以发现,难以管理,且常间歇排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霍乱弧菌随病人粪便及呕吐物排出后,借被污染的水、食物、手或以苍蝇、蟑螂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感染。水源容易被污染,特别是江河、池塘、井水以及港湾等处的水,很容易为洗涤衣服、倒马桶、倾倒的吐泻物及垃圾等所污染。霍乱弧菌(尤其是爱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在水中不仅存活时间较长,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繁殖,严重污染水源,造成暴发或流行。历次较大的流行和暴发流行,多与水源被污染有关,故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食物在生产、加工、输送及贮存过程中,如被霍乱病人及带菌者的呕吐物和粪便所污染,可引起疾病传播。如用被污染的手指拿食物进食,也可发生传染。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地区,病人或带菌者的排泄物可通过污染食品,使邻近人群直接或间接被感染。此外,苍蝇具有粪食兼食的习性,可通过污染饮食造成传播

临床及预后:潜伏期数小时至6,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泻,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轻者口渴,眼窝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烦躁不安,眼窝下陷,两颊深凹,精神呆滞,皮肤干而皱缩,失去弹性,嘶哑,四肢冰凉,体温下降,敌国液浓缩,脉搏细弱,心章低钝,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病人脱及及时得到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反应,一般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类,病后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巩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如果能即使纠正酸中毒几电解质失衡,预后比较好。

5.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分级:7.31

答案: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壳等海产品中,该菌抵抗力较弱,加热、食醋处理易将其杀灭。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神奈州试验90%为阳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为高发区,以7—9月多见。 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食物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及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菌。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     答案:B 分级:1.13

A.内毒素      B.芽胞      C.荚膜      D.鞭毛      E.菌毛

2. 梭菌属属于   答案: D 分级:1.21

A.革兰阴性球菌      B.革兰阳性球菌      C.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D.革兰阳性芽胞梭菌    E.革兰阴性无芽胞梭菌

3.紧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应选择 答案:分级:7.23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注射破伤风杆菌疫苗   

D.注射抗生素          E.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

4.关于破伤风,正确的描述是 答案:D 分级:5.32

    A.颈部肌肉强烈收缩最早出现       B.光线不能诱发全身肌肉抽搐   

C.严重者神志不清       D.可出现尿潴留       E.不会发生骨折

5.王某,48岁,建筑工人,因牙关紧闭、四肢痉挛而人院。8天前,右脚被铁钉扎伤,伤口深,但几日后自愈。5日后,右腿有些麻木和疼痛,咀嚼不便,吞咽困难,最后全身抽搐,四肢痉挛。人院诊断为破伤风,请问下述哪项是最佳治疗原则 答案:B 分级:7.23

A.注射青霉素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注射白破疫苗和青霉素

6. 在土壤中的破伤风梭菌芽胞最长可以存活   答案:分级:1.23

A.数十年  B.十余年  C.数年  D.数月  E.数日

7. 破伤风梭菌形态特点是    答案:A 分级:1.23

A.芽胞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B.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C.有鞭毛  D.有荚膜 

E.抗酸染色阳性

8. 被锈铁钉深刺造成外伤时,应给予注射    答案:C   分级:7.23

A.丙球蛋白  B.破伤风类毒素  C.破伤风抗毒素  D.白百破三联疫苗

E.破伤风减毒活疫苗

9.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理是    答案:D 分级:5.23

A.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B.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E.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

10. 关于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答案:分级:5.23

A. 毒素通过神经、淋巴液、血液到达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 

B.毒素通过重链与脊髓及脑干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轻链毒性作用而使肌肉痉挛  C.该菌污染意外创伤部位或手术伤口而感染 

D.该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脓毒血症      E.毒素入血产生全身中毒症状

11. 注射TAT的目的是    答案:D 分级:7.23

A. 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B.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B. 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菌    D.对确诊或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E.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12.不是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的是 答案:E   分级:5.23

    A.卵磷脂酶      B.胶原酶      C.透明质酸酶      D.肠毒素      E.内毒素

13. 气性坏疽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组织气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答案: .B 分级:5.32

A. 细菌形成汹涌发酵现象     B.细菌分解多种糖类     C.细菌产生多种外毒素 

D.细菌产生多种侵袭性酶类    E.以上都不是

14. 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     答案:分级:3.24

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毒素性休克综合症  C.食物中毒  D.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E.伪膜性肠炎

15. 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答案:B 分级:1.24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黑色素类杆菌  E.脆弱类杆菌

16.可引起气性坏疽的厌氧菌是 答案:C 分级:3.14

    A.艰难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脆弱类杆菌    E.肉毒梭菌

17.目前已知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答案:D   分级:5.14

    A.霍乱肠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   D.肉毒毒素   E.猩红热毒素

18.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厌氧菌是 答案:分级:3.34

    A.艰难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肉毒梭菌    D.脆弱类杆菌    E.双歧杆菌

19.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答案:D 分级:1.34

    A.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严格厌氧   

C.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20. 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答案:分级:5.32

A.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B.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C.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D.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E.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21. 关于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答案:C 分级:5.22

A.使自主神经兴奋性增加       B.使自主神经麻痹     C.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D.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         E.使脑神经和外周神经兴奋性增加

22.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以    答案: C 分级:5.23

A.循环系统症状为主      B.泌尿系统症状为主     C.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E.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23. 能引起食物中毒,但很少有胃肠炎症状的细菌是    答案:分级:3.34

A.肠炎沙门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产气荚膜梭菌

24. LD50最小的毒素是    答案:E 分级:5.34

A.肠毒素  B.毒素休克综合症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破伤风痉挛毒素  E.肉毒毒素

25. 可疑肉毒毒素中毒的患者,采集的标本应该是    答案:A 分级:6.22

A.患者吃剩的食物     B.伤口的渗出液     C.患者的脑脊液     D.患者的血液 

E.患者的粪便

26. 关于无芽胞厌氧菌所致疾病的特点,错误的是   答案:E 分级:5.22

A.无特定病型      B.一般为化脓性感染       C.感染部位遍及全身 

D.即可局部感染,亦可全身性感染     E.属于正常菌群,故致病力弱,预后好。

27.某妇女下腹部疼痛,阴道有大量黄、无血、无气味的分泌物,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结扎术。检查时,从阴道穹后部穿刺,得20m1带血、恶臭的脓性物,厌氧培养出G-杆菌。请问该化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下列哪项 答案:D 分级:3.21

  A.大肠杆菌    B.绿脓杆菌    C.变形杆菌    D.脆弱类杆菌    E.肉毒杆菌

28. 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肠炎一般由下列哪种细菌引起    答案:D 分级:3.22

A.肉毒梭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破伤风梭菌   D.艰难梭菌   E.产气荚膜梭菌

29.在人体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的优势菌是 答案:D 分级:1.23

  A.需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厌氧芽孢菌     D.无芽孢厌氧菌    E.大肠埃希菌

30. 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是    答案:E 分级:3.22

A.双歧杆菌    B.梭状杆菌    C.丙酸杆菌    D.消化链球菌    E.脆弱类杆菌

 X型题

1.下列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答案:BE 分级:1.24

A.炭疽芽胞杆菌  B.肉毒梭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脆弱类杆菌

2.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点      答案:ACDE 分级:1.22

A.产生外毒素  B.无荚膜  C.革兰阳性芽胞杆菌  D.专性厌氧  E.致病性强

3.关于破伤风抗毒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答案:BDE 分级:7.23

A. 可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用类毒素免疫的动物血清制备  E.可用于特异性治疗破伤风

4.产生嗜神经毒素的厌氧菌有     答案:BD 分级:5.24

A.艰难梭菌    B.肉毒梭菌    C.霍乱弧菌    D.破伤风梭菌    E.产黑色素类杆菌

5.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答案:ABDE 分级:5.23

A.可引起坏死性肠炎    B.可导致食物中毒    C.致病因素为荚膜、鞭毛、毒素和酶 

D.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E.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6.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是     答案:ABCD 分级:5.23

A.正常菌群失调        B.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C.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使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D.机体免疫力减退       E.常继发于严重的传染病

二、填空题

1.厌氧芽胞梭菌属的细菌均为革兰染色_______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阳性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分级:4.21

2.预防破伤风,可接种____________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注射___________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前必须作___________试验。 

答案: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  皮肤过敏   分级:7.23

3.破伤风梭菌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毒素。

答案: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分级:5.23

4.产期荚膜梭菌的芽胞呈_______形,位于菌体的________部位,其直径______菌体宽度。 

答案:椭圆  次极端或中央  小于  分级:1.31

5.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__________菌,可以产生为该菌特点之一的_________现象。 

答案:产气荚膜梭菌  汹涌发酵   分级:1.32

6.肉毒梭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感染,引起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答案:消化道  肌肉麻痹  分级:5.32

7.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___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毒素最重要,即_________酶。 

答案:产气荚膜梭菌  α  卵磷脂  分级:3.23

8.艰难梭菌因______________得名,可引起抗生素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工培养困难   假膜性肠炎   分级:3.21

三、名词解释

 1.厌氧性细菌  

答案:是一大群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厌氧芽孢梭菌,在适宜条件下即可出芽生殖,产生外毒素等引起严重疾病;另一类是无芽孢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可以引起内源性感染。

分级:1.21

2.破伤风痉挛毒素  

答案: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又称作破伤风外毒素。由质粒编码的两条肽链(重链和轻链)所组成,重链能与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组织神经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受体特异结合,使毒素进入神经细胞;轻链为毒性部分,能封闭抑制性突触的神经介质释放,使伸、屈肌同时发生强烈收缩,导致骨骼肌强直痉挛。患者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肌肉痉挛等特有症状。

分级:1.21

3.破伤风抗毒素(TAT) 

答案:采用人工注射破伤风梭菌的类毒素到机体内,可诱导产生破伤风抗毒素,能特异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毒性。常用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及其治疗。

分级:1.21

4.汹涌发酵  

答案: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分解乳糖产酸,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还把凝固的酪蛋白冲散为蜂窝状,并将封闭液面的凡士林冲离液面。该现象可以作为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之一。

分级:5.23

5.肉毒毒素

答案:由肉毒梭菌分泌的嗜神经性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可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麻痹。在已知的生物毒素中,肉毒毒素的毒性最强。

分级:1.21

四、问答题

1.试比较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条件及其致病机制。分级:5.22

答案:破伤风的感染条件 破伤风梭菌及芽胞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经创伤感染侵入机体,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伤口深而窄,混有泥土、异物,坏死组织较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都可造成厌氧环境,使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下降,有利于芽胞发芽或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性外毒素而致病。致病物质 破伤风梭菌侵袭力弱,只在入侵局部繁殖。其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它是一种强毒性蛋白质,MW150kDa,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该毒素由两条肽链借二硫键连结而成。

机制:在于破伤风痉挛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高度亲合力。毒素可由末梢神经沿轴索从神经纤维的间隙逆行向上,到达脊髓前角,并可上行到达脑干。除神经途径外,毒素也可通过淋巴液和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毒素通过重链与脊髓及脑干组织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毒素进入细胞后,通过轻链的毒性作用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在正常情况下,当一侧肢体屈肌的神经元被刺激而兴奋时,同时有冲动给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其释放抑制性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以抑制同侧伸肌的运动神经元,故屈肌收缩时伸肌松驰而配合协调。此外,屈肌运动神经元也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反馈调节,使屈肌运动神经元不致过度兴奋。破伤风痉挛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这些抑制性介质的释放及抑制性神经元的协调作用,以致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而呈强直痉挛(图19-2)。伤口附近肌肉痉挛,嚼肌痉挛,引起牙关紧闭和吞咽困难。随后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呈特有的角弓反张体征,甚至膈肌痉挛、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产气荚膜:主要是未及时处理伤口,扩创、局部用H2O2反复冲洗,切除感染及坏死组织。也和破伤风一样属厌氧菌。

机制:α毒素 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解红细胞、血小板

β毒素 组织坏死作用

ε毒素 增强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 组织坏死作用、ADP的核糖基化作用

δ毒素 溶解红细胞

θ毒素 溶血毒性和细胞毒活性

κ毒素 胶原酶和明胶酶活性

λ毒素 蛋白酶活性

μ毒素 透明质酸酶活性

ν毒素 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溶血毒性

肠毒素 增加肠粘膜细胞通透性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受体、促进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主要毒素中最重要的是α毒素。α毒素为卵磷脂酶(lecithinase),各型产气荚膜梭菌都均产生,其中以A型产量最多。此素素能分解人和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使多种细胞的胞膜受损,引起溶血、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致水肿、出血、局部坏死等病变。主要毒素仅部分型别能产生,可引起组织坏死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本菌感染伤口后848小时内迅速繁殖。由于卵磷脂酶及透明质酸酶作用,使细菌侵入到周围正常组织,分解肌肉和组织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影响血液供应,受多种毒素和酶的作用造成组织坏死。病人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剧痛,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特殊的臭味。

    2.简述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分级:7.23

答案: 破伤风的预防: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获得被动免疫。其用途有两方面:①紧急预防: 当伤口较深可能混有泥土杂物时,应作紧急预防。外科手术严格清创十分必要。肌肉注射15003000单位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注射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防止发生血清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脱敏疗法。国外已制备人源的破伤风抗毒素,无过敏反应;②特异治疗:对破伤风患者应早期足量用TAT治疗。因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结合,抗毒素即不能奏效。一般须用1020万单位。使用时应预防过敏反应。

抗生素的使用 大剂量青霉素或甲硝唑能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梭菌在局部病灶繁殖,并对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有作用

气性坏疽:预防措施主要是及时处理伤口,扩创、局部用H2O2反复冲洗,切除感染及坏死组织。早期可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同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由于该菌在环境中很快形成芽胞,故必须严密隔离病人,并对所用器械及敷料彻底灭菌,避免在医院内传播。

14 分支杆菌

一、名词解释

1.索状因子(core factor):6,6-双分枝菌酸海藻糖,能使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紧密粘成索状而得名。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具有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吞噬作用,引起慢性肉芽肿等功能。

2.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超敏反应,来判定受试者是否患有结核和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细胞免疫的一种方法。方法:前臂皮内注射OT PPD 5单位。结果判定:4872h后红肿硬结直径超过5mm为阳性,表明机体有免疫力;无硬结或硬结直径不到5mm为阴性,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3.传染性免疫(infection immunity):抗结核免疫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被杀灭,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也称为有菌免疫或感染免疫。

4bacilli Calmette-GuerinBCG(卡介苗):CalmetteGuérin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等的培养基中,经13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预防接种后可帮助人获得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5.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一般不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而得名。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为细长弯曲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因此称为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

6.柯赫现象(koch phenomenon):注射结核分枝杆菌于豚鼠皮下,初次注射时局部反应小,全身扩散,无免疫力无超敏反应;第二次相同剂量注射时局部反应大,不扩散,有免疫力有超敏反应;再次大量注射时出现严重的超敏反应,甚至死亡。人类的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严重且恶化的肺结核,就相当于柯赫现象的三种情况

7Told tuberculin):旧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常常用作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81.33E 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on):即结核菌素的纯蛋白衍生物,是OT经三氯乙酸沉淀后的衍生物,包括结核分枝杆菌PPDPPD-C)和BCG-PPD,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常常用作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91.22E 泡沫细胞(foam cell):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某些类型病人的渗出物标本在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与细胞内,使得细胞的胞质呈现泡沫状,称为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可借之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区别。

二、简答题

1、简述抗酸染色法的步骤。 6.11

抗酸染色方法分为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四步。

其中染色包括下面几步:

初染:滴加石炭酸复红于涂片上,加温染色5-10min后,用水洗去染液;

脱色:滴加3%的盐酸乙醇进行脱色,脱色时轻轻晃动玻片,直至无明显颜色脱出为止,水洗;

复染:滴加碱性美蓝染液复染1 min后,用水洗去染料。

染色结果:抗酸菌染成红色,细胞及其它细菌染成蓝色

2.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实际应用 6.21

1 对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可用作诊断结核病;

2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3 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4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1.21

1 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荚膜,经抗酸染色后菌体呈现红色,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在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缓慢,2-4周可出现菜花样的菌落;

3 抵抗力:较强,对酸碱、干燥、孔雀绿等抵抗力较强,但对酒精、湿热、紫外线和某些抗结结核药物较为敏感;

4.变异性:易发生毒力、菌落、耐药性等变异。

4.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 6.21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性免疫,即有菌免疫。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随之不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性和导致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是同时发生,相伴而行的。

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脂质成分在致病中的作用 5.22

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含量与其毒力密切相关。与致病性有关的主要脂质成分有:

磷脂: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引起结核结节形成及干酪样坏死。

索状因子:是分枝菌酸与海藻糖结合形成的一种糖脂,它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形成慢性肉芽肿。

蜡酯D:是一种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可激发机体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酯: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6. 简答卡介苗定义及应用对象及效果。1.21

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erin,也称BCG,是 CalmetteGuérin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等的培养基中,经13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为为接触过结核杆菌或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人群,预防接种后可帮助人获得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三、问答题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6.22

1)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标本基因实验室检测:如痰、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胸腹水等,如果标本含菌量较少,可先采用离心集菌,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2)直接涂片镜检 将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采用抗酸染色的方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寻找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并结合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3)分离培养 将集菌后的标本接种于罗氏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周后,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作出判断,并可进一步通过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4)动物实验 可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进行动物实验。

5)快速诊断 通过PCR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快速诊断。

2.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6.21

(1) 原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机体细胞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是平行的,二者同时存在、相伴而行,故可根据接种后机体是否发生迟发性超敏反应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具有免疫力。

2)方法:结核菌素(OTPPD)皮内注射。48 ~ 72小时后,观察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进行结果判断:

3)结果判断

红肿硬结的直径≥5mm为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性变态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红肿硬结的直径≥15mm,为强阳性。表明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红肿硬结的直径<5mm,为阴性。表明机体没有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不成功。但还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早期,T淋巴细胞尚未被致敏;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一过性或持续性低下,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

3.病例分析:男性患者,18岁,近一月来低热,咳嗽,中等痰量,有时痰中带有血丝,手心潮热,盗汗。你首先考虑的诊断是什么?需要通过哪些实验室检测方法予以确诊?6.22

初步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包括:

1)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标本基因实验室检测:如痰、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胸腹水等,本病例需收集痰液用于检测。如果标本含菌量较少,可先采用离心集菌,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2)直接涂片镜检 将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采用抗酸染色的方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寻找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并结合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3)分离培养 将集菌后的标本接种于罗氏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周后,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作出判断,并可进一步通过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4)动物实验 可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进行动物实验。

5)快速诊断 通过PCR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快速诊断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D 1.11

A.大肠埃希菌 B.A族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脑膜炎奈瑟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D 1.11

A. 变形杆菌 B.布鲁氏菌 C.肉毒芽孢梭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3.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B 4.11

A. 沙保氏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庖肉培养基 D.巧克力培养基

E. 亚碲酸盐培养基

4.下列细菌中,细胞壁中含脂质最多的是:D 4.11

A.霍乱弧菌 B.幽门螺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5.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相关的成分是:C 4.11

A.磷脂 B.蜡质D C.分枝菌酸 D. 索状因子 E.硫酸脑苷酯

6.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细菌是:A 4.21

A.结核分枝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布鲁氏菌 E.白喉棒状杆菌

7.卡介苗是:E 1.11

A. 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 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C. 保持了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D. 发生了抗原变异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E. 保持了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8.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C 1.21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

D.年老体弱者 E.严重的结核病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

9.一般而言,痰中检出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C 6.11

A.肺炎链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 脑膜炎奈瑟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0.结核分枝杆菌能引起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成分是: E 6.22

A. 磷脂 B. 蜡质D C. 多糖 D. 硫酸脑苷脂 E. 核糖体核糖核酸

11.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是:D 3.21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侵袭性酶类 D. 菌体成分 E. 粘附因子

12.分枝杆菌的抗酸染色性与以下哪一成分有关:C 1.21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脂质 D. 其它多糖 E. LPS

13.以下细菌在罗氏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B 1.22

A.结核分枝杆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牛分枝杆菌 D.耻垢分枝杆菌

E.以上各菌均不能

14.结核杆菌致病与下列哪种因素关( D 5.21

A. 细菌繁殖引起的组织细胞炎症 B. 菌体成分引起的机体免疫损伤

C. 菌体成分与代谢产物的毒性 D.内、外毒素

E. 以上均不对

15.结核杆菌的许多生物学特征,如:抗酸染色(+),耐干燥而惧酒精,致病机理等是因为其菌体内含有大量的( A 1.11

A. 脂质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水分 E.无机盐

16.卡介苗的获得属于( B 1.21

A. 耐药性变异 B. 毒力变异 C. 形态变异 D. 菌落变异 E. 鞭毛变异

17.结核分枝杆菌成分中能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是( C 5.23

A. 索状因子 B. 磷脂 C. 硫酸脑苷脂 D. 蜡质D E. 多糖

18.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E 1.22

A.生长缓慢 B.营养要求高 C.抗酸染色阳性 D.对酸碱有一定的抵抗力

E.耐盐性强

19.感染后获得感染免疫力的细菌为:B 6.22

A.霍乱弧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痢疾杆菌

20.卡介苗的性质属于:E 1.21

A.死菌苗 B. 类毒素 C.抗毒素 D.毒素 E.减毒活疫苗

2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疾病中最常见的是:A 4.21

A.肺结核 B.淋巴结核 C.肾结核 D.肠结核 E.结核性胸膜炎

22.下列哪组细菌均属于胞内寄生菌 B 4.21

A.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

B.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结核分枝杆菌

D.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E.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

23.能从痰液中检出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E 6.21

A.表皮葡萄球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脆弱类杆菌

E.结核分枝杆菌

24.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与其下列哪一特性无关: A 5.21

A.免疫力 B.致病力 C.生长特性 D.抵抗力 E.染色性

25.下列关于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E 1.21

A.细长略弯的杆菌

B.有呈分枝排列的趋势

C.一般染色不易着色

D.一般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

E.Alert染色后可见异染颗粒

26.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方法,不正确的是: B 6.21

A.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B.神奈川试验

C.动物试验

D.分离培养鉴定

E.PCR技术鉴定

27.目前,麻风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依靠: A 6.22

A.在鼻黏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染色方法检查

B.麻风菌素试验

C.测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

D.分离培养

E.动物实验

28.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 E 5.23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叮咬

29.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C 5.21

A.白喉棒状杆菌 B.炭疽杆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布鲁氏菌

30.有关结核分枝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E 1.21

A.抗酸染色阳性 B.专性需氧 C.易形成耐药性菌株 D.胞内寄生菌

E.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

31.18岁女学生主述:咳嗽,痰中带有血丝,疲乏无力,盗汗。对于该患者的痰标本应选用的染色方法是:D 8.21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负染 C.鞭毛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32.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C 6.21

A.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33.麻风的传染源最具临床意义的是: A 5.22

A.麻风患者 B.麻风分枝杆菌携带者 C.带菌犰狳 D.带菌小鼠

E.带菌黑猩猩

34.初次感染结核,产生变态反应的时间为: E 6.22

A.48-72h B.1 C.2 D.3 E.4-8

35.抑制结核分枝杆菌DNA与细胞壁结合的抗结核药物是: A 7.23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乙胺丁醇 E.链霉素

36.关于麻风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6.22

A.主要经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机体 B.抗麻风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

C.抗酸阳性,细长略带弯曲的细菌 D.可在体外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E.根据临床表现多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

37.一个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健康中年人,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下列哪项解释不正确: A

6.21

A.需要接种卡介苗 B.不需要接种卡介苗 C.对结核病有免疫力

D.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E.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38.某男青年因为咳嗽发热就诊,拍胸部X光片发现右肺部有片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2.0cm,试问该患者可能是: C 6.22

A.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B.结核病恢复期 C.结核病活动期

D.注射过卡介苗 E.结核病早期

39.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基础主要是:D 5.21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类 D.菌体成分 E.菌毛

40.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D 6.21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反应

41.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区别是: E 4.22

A.形态 B.抗酸染色性 C.菌落特征 D.生化反应 E.形成泡沫细胞

42.可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的试验主要为: E 5.34

A.热触酶试验 B.烟酸试验 C.硝酸盐还原试验 D.动物实验

E.抗煮沸试验

43.引起机体抗结核免疫的物质是: A 6.21

A.菌体蛋白 B.索状因子 C.磷脂 D.核糖体RNA E.硫酸脑苷酯

44生长缓慢,培养2-4周后可见菌落的细菌:A 1.21

A.结核分枝杆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鼠疫耶氏菌

E.布鲁氏菌

45.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菜花样菌落的细菌是:D 1.22

A.布鲁氏菌 B.鼠疫耶氏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 麻风分枝杆菌

46.对人一般不致病的分枝杆菌是: E 4.34

A.结核分枝杆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偶发分枝杆菌 D.龟分枝杆菌 E.耻垢分枝杆菌

B型题

A. 磷脂 B. 分枝菌酸 C.蜡质D D.索状因子 E.硫酸脑苷酯

1.与分枝杆菌抗酸性相关的是:B 1.21

2.能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C 6.22

3.与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有关是:A 5.22

4.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是:E 5.22

A.霍乱弧菌 B.痢疾志贺菌 C.大肠埃希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耐碱不耐酸的细菌是:A 1.22

2.耐酸又耐碱的细菌的:D 1.22

3.抗酸染色呈阳性:D 1.21

A.分枝菌酸 B.结核菌素 C.索状因子 D.蜡质D E.磷脂

1.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密切相关的物质是: C 5.21

2.具有佐剂作用的物质: D 5.22

3.用于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物质: B 6.21

4.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有关的物质是: A 1.21

A.肥达氏反应 B.O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锡克氏反应 E.神奈川试验

1.能辅助肠热症诊断的试验是: A 6.21

2.用于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无抵抗力的是: C 6.21

3.风湿热的辅助诊断试验: B 6.22

A.蛋白质 B.多糖 C.脂质 D.肽聚糖 E.核酸

1.结核菌素的性质属于: A 1.22

2.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巨噬细胞体内生长,是因为该菌含有大量的: C 5.21

3.青霉素能诱导结核分枝杆菌L型形成,是因为破坏了细菌的: D 7.21

C型题

A.传染性免疫 B.有菌免疫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为:C 6.21

2.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为:D 6.22

3.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是:C 6.21

A.结核分枝杆菌 B.麻风杆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侵入细胞内,可使细胞呈泡沫状的细菌是: B 1.22

2.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细菌是: A 1.22

3.属于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是: C 1.21

A.结核分枝杆菌 B.非结核分枝杆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热触酶试验呈阴性的的细菌是: A 6.33

2.热触酶试验呈阳性的的细菌是: B 6.33

3.属于抗酸性细菌的是: C 1.21

4.能形成芽孢的细菌是: D 1.22

A.蜡质D B.索状因子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结核分枝杆菌具有: C 1.22

2.白喉棒状杆菌具有: D 1.22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脑膜炎奈瑟氏球菌有: A 5.22

2.结核分枝杆菌有: D 5.21

3.白喉棒状杆菌有: B 5.21

A.荚膜 B.菌毛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结核分枝杆菌有: A 1.23

2.化脓性链球菌有: C 1.21

X型题

1.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包括:CDE 6.21

A. 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牛分枝杆菌 D. 麻风分枝杆菌 E. 结核分枝杆菌

2.致病性分枝杆菌包括:ABC 5.23

A. 结核分枝杆菌 B. 牛分枝杆菌 C. 麻风分枝杆菌 D. 耻垢分枝杆菌 E.以上均是

3.以下是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的有:ABCDE 1.21

A.生长缓慢 B.营养要求高 C.抗酸染色阳性 D.对酸碱有一定的抵抗力

E.专性需氧

4.结核杆菌致病与下列哪种因素相关:ABD 5.21

A. 细菌繁殖引起的组织细胞炎症 B. 菌体成分引起的机体免疫损伤

C. 内、外毒素 D. 菌体成分与代谢产物的毒性

D. 侵袭性的酶类物质

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ABD 5.22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泌尿道 D.破损的皮肤 E.节肢动物叮咬

6.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为:ACE 6.21

A.为有菌免疫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以细胞免疫为主

D.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并重

E.可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7.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描述正确的是:ACDE 6.22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24-72hr观察结果

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评判标准

D.可检测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状态

E.可检测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8.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表明:ABCDE 6.22

A.接种卡介苗成功

B.已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C.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强阳性反应)

D.对结核菌素有迟发性超敏反应

E.对结核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9.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可能是:ABDE 6.22

A.原发感染早期

B.用免疫抑制剂者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者

D.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核患者

10.关于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正确的是:ABCE 6.22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C.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D.测定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

E.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1.能在吞噬细胞内繁殖的细菌有:ABD 5.22

A.结核分枝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肺炎链球菌 D.布鲁氏菌 E.霍乱弧菌

12.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形成皱摺菌膜浮于液面的原因是: CD 1.23

A.有菌毛粘附 B.有鞭毛运动 C.专性需氧 D.含脂质较多

E.液面营养更丰富

13.抗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起保护作用的细菌: AC 6.22

A.结核分枝杆菌 B.霍乱弧菌 C.伤寒沙门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痢疾杆菌

14.麻风分枝杆菌感染人类的途径有:ABCD 5.23

A.破损皮肤 B.呼吸道 C.破损粘膜 D.密切接触 E.消化道

15.麻风分枝杆菌的防治原则有:ABCDE 7.23

A.开展普查 B.定期检查密切接触者 C.早期诊断 D.早期隔离

E.联合用药进行彻底治疗

16.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罗氏培养基的作用有: ABCE 1.23

A.营养作用 B.选择作用 C.可长期培养 D.鉴别作用

E.含有脂质生长因子可刺激生长

17. 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的特点包括: BE 5.23

A.多发生于肺部 B.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C.主要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 D.容易向全身播散

E.初次感染,机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18.能诱导结核分枝杆菌产生L型的是:BCDE 7.33

A.链霉素 B.青霉素 C.环丝氨酸 D.异烟肼 E.溶菌酶

19.关于麻风分枝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有: ABD 1.22

A.引起的疾病呈慢性过程,并伴有肉芽肿 B.传播途径多

C.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 D.体外人工培养仍未成功

E.不能在巨噬细胞内生存。

五、填空题

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                            )。 6.21

细胞免疫和超敏反应共存

2. 结核分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                              )。 1.21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

3. 柯赫现象说明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        )与(          )同时存在。 5.33

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

4.我们一般采用( )进行结核病预防接种。 7.11

(卡介苗 BCG

5.结核分枝杆菌常用( )染色方法染色,呈( )色。 1.11

(抗酸,红)

6.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 )型和( )型结核分枝杆菌。5.23

(人,牛)

7.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常用( )培养基,形成菌落的时间约需( )。1.22

(罗氏,3-4周)

8.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干燥、( )和( )的抵抗力较强。1.22

(酸碱,某些染料)

9.调查人群对结核有无免疫力,可用( )试验,阴性结果者一般应接种( )。 6.21

(结核菌素,卡介苗)

10.卡介苗是用( )制备而成的( )疫苗。 1.22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

11.最常见的结核病为( )。 5.11 (肺结核)

12.抗结核免疫以( )为主,也称为( )免疫或( )免疫。 6.22 (细胞免疫,有菌,传染性)

13.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试剂有( )和( )两种。6.23

OTPPD

14.麻风杆菌主要通过( )与( )传播。 5.23

(呼吸道,密切接触)

15.麻风的临床病理表现分为( )型麻风和( )麻风。 5.22

(瘤,结核样)

16.结核病治疗的用药原则为( )、( )、( )、( )、( )。(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7.23

19 支原体

A型题】

1.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繁殖的最小生物是:C 1.33

A.病毒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螺旋体

2. 常污染实验室组织培养的微生物是:E 8.21

A.病毒

B.霉菌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E.支原体

3.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B 5.23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结核杆菌

D.肺炎衣原体

E.嗜肺军团菌

4.“荷包蛋”样菌落是哪种微生物的培养特性:C 3.33

A.细菌

B.螺旋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真菌

5. 具有完整细胞壁的微生物是:B 3.24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细菌L

D.噬菌体

E.人体细胞

6.支原体与细菌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 3.23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C.无细胞壁 

D.DNARNA          

E.以上都不是

7. 关于肺炎支原体,下述错误的是:E 5.24

A.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     

B.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 在呼吸道黏膜表面寄生,借助末端的棒状结构吸附于宿主细胞上

D. 患者血清可与人O型红细胞在4℃下发生凝集发应   

E. 首选青霉素进行治疗

8. 解脲脲原体引起:A 5.23

A.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B.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C. 大叶性肺炎

D. 包涵体结膜炎       

E. 性病淋巴肉芽肿

9.对有机溶剂敏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B

A.衣原体   

B.支原体   

C.巴通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10.与支原体定植有关的物质是:E

A.脂多糖   

B.荚膜   

C.神经毒素   

D.核酸酶   

E. PI蛋白

11.不是支原体的特点:E

A.不耐干燥   

B.对碱和醋酸铊有抵抗力   

C.对结晶紫有抵抗力

D.不耐热   

E.不耐寒

12.支原体可引起:D 5.32

A.腹泻   

B.食物中毒   

C.大叶性肺炎   

D.间质性肺炎 

E.百日咳

13.对支原体不产生作用的抗生素应是:C 7.23

A.强力霉素   

B.红霉素   

C.先锋霉素   

D.链霉素   

E.螺旋霉素

14.细菌L型能通过滤器是因为:C

A.体积小   

B.能迁徙  

C.高度的多形态性  

D.滤器孔径较大  

E.有足够的能量

B型题】

题干1-3

A.肺炎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嗜肺军团菌   

D.穿透支原体 

E.脲原体

1.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AP)的病原体是:B 5.33

2. 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是:A 5.33

3. 引起人类自然流产的病原体是:E

题干4-6

A.肺炎支原体   

B.脲原体   

C.穿透支原体   

D.巴通体   

E普氏立克次体

1.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常感染AIDS患者的是:C 5.21

2.可引起不孕症的是:B 5.23

3.可引起死胎的是:B  5.23

X型题】

1.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病原体是:BCDE

A.螺旋体

B.支原体

C.噬菌体

D.衣原体

E.朊粒

2.能经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ABC

A.沙眼衣原体

B.溶脲脲原体

C.梅毒螺旋体

D.普氏立克次体

E.白假丝酵母菌

3.支原体通常对哪些抗生素敏感:BDE 7.23

A.耐酶青霉素

B.强力霉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链霉素

E.红霉素

4.在体外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的是:BE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细菌L

【填空题】

1. 引起人类肺炎的微生物主要有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 肺炎双球菌肺炎杆菌嗜肺军团菌等。(答对4个即可) 5.14

【名词解释】

1.支原体: 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23

2.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现称作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其病变为间质性肺炎,亦可合并支气管肺炎,有不规则发烧,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婴幼儿病情较重。5.23

3. 荷包蛋样菌落: 支原体或L型细菌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的菌落形态,圆形(直径1016um),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 3.22

4. T:固体培养溶脲脲原体形成的菌落微小,直径仅有1525um,须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故称为微小菌株(tiny strain)。菌落表面有粗糙颗粒,在合适条件下可转成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 3.21

【简答题】

1.请简述支原体的繁殖方式。 3.21

支原体的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可能可能因缺乏细胞壁造成分裂时二个子细胞大小均所致。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2.什么是冷凝集试验? 6.11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可与人O型红细胞在4℃时有非特异性凝集,37℃时消失。但仅50%左右患者出现阳性。此反应为非特异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腮腺炎、流感等也可出现冷凝集素效价的升高。

3. 请简述支原体的抵抗力。 3.12

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的影响比细菌敏感,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对能作用于固醇类的物质如两性霉素、皂素、毛地黄甙等敏感。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论述题】

1. 试述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5.23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参与了上述病理损伤。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2.比较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3.23

支原体与L型的生物学特性极为相似,如变为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均需高渗培养。支原体和L型都能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现已证明溶脲脲原体和细菌L型均能吸附精子,与不育有关。

不同点: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绝大多数生长需胆固醇,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不能变成细菌,菌落较小,0.10.3mm;细菌L型在自然界很少存在,生长不一定需要胆固醇,在遗传上与原菌相关,并可在诱导因素去除后回复为原菌,菌落稍大,0.51.0mm

3. 试述溶脲脲原体的致病性。5.23

解脲脲原体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仅次于衣原体(占50%)的重要病原体。解脲脲原体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固醇作为养料,还可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毒素(外毒素)或产生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损害细胞;可产生尿素酶可水解尿素放出大量氨,不仅对细胞有毒害,且可促使结石形成。

溶脲脲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和不孕(育)均有关系。溶脲脲原体引起不孕得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吸附于精子表面,阻碍精子的运动;产生神经氨酸样物质干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与精子有共同抗原成分,对精子可造成免疫损伤。

21 衣原体

A型题】

1. 衣原体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B 5.33

A.斑疹伤寒

B.沙眼

C.回归热

D.脑膜炎

E.Q

2. 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B 1.33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病毒

3. 衣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的不同点是:C 1.34

A.有由粘肽组成的细胞壁

B.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C.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D.对抗生素敏感

E.能通过细菌滤器

4. 衣原体:D 3.23

A.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菌

B.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C.对氨基糖肽类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不敏感

D.大多能侵入血液

E.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杀灭

5.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B 5.33

A.溶脲脲原体

B.沙眼衣原体

C.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D.杜克嗜血杆菌

D.白假丝酵母菌

6.衣原体的哪种形式具有感染性:B    3.23

A.染色体     

B.原体     

C.始体       

D.核糖体     

E.网状体

7. 关于衣原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E 3.22

A.衣原体的原体具有胞外稳定性    

B. 衣原体的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      

C. 衣原体的始体具有繁殖能力      

D. 衣原体的原体与始体都与包涵体的形成有关

E. 一般从胞内释放的主要是始体

8. 关于沙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5.24

  A.侵害部位是眼的角结膜            

B. 由沙眼衣原体的ABBaC血清型引起    

C. 主要经眼-眼或眼--眼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    

D. 其病原体由我国学者汤飞凡用鸡胚接种法首次分离到      

E. 沙眼不会导致失明

9. 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C 6.24

A.支原体  

B.立克次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E.病毒

10.衣原体可引起:D 5.32

A.腹泻  

B.食物中毒   

C.肝炎  

D.沙眼  

E.百日咳

11.衣原体易于发生变异的成分是:D 3.21

   A.脂多糖   

B.肽聚糖   

C.微荚膜   

D.主要外膜蛋白   

E.磷脂酶A

12.衣原体介导的免疫特点是:E 5.22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C.补体和溶菌酶的早期作用 

D.体液免疫    

E.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13.性病淋巴肉芽肿的病原体是:A 5.23

A.沙眼衣原体   

B.兽类衣原体   

C.肺炎衣原体   

D.鹦鹉热衣原体   

E.脲原体

14.衣原体与病毒的不同点是:E 3.24

A.可用鸡胚接种进行培养 

B.可通过细菌滤器   

C.专性细胞内寄生    

D.可在感染细胞中形成包涵体   

E.对抗生素敏感

B型题】

题干1-3

A.大叶性肺炎   

B.新生儿肺炎   

C.鹦鹉热

D.性病淋巴肉芽肿   

E.甲状腺炎

1.沙眼衣原体可引起:D 6.33

2.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C 6.32

3.肺炎链球菌可引起:A 6.33

题干4-6

A.始体   

B.原体   

C.内基小体   

D.革兰阳性圆形体   

E.革兰阴性圆形体

1.衣原体在细胞外的感染型是:B 3.22

2.衣原体在细胞内的增殖型是:A 3.22

3.狂犬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型是:C 3.21

X型题】

1. 衣原体的传播途径有: ABCD 5.31

A.性接触传播   

B.通过观赏鸟接触传播  

C.通过飞沫传播   

D.通过公共物品传播

E.消化道传播

2. 与衣原体感染有关的疾病是:ABE 5.33

A.沙眼

B.包涵体结膜炎

C.新生儿肺炎

D.Q

E.性病淋巴肉芽肿

3. 有关“沙眼衣原体”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ACD 3.24

A.由中国学者首次分离培养成功

B.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C.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D.可在眼结膜上皮细胞中形成包涵体

E.对青霉素敏感

4.治疗鹦鹉热应选用:ABC 7.23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四环素类抗生素  

C.喹诺酮类抗生素  

D.磺胺类抑菌剂

E.青霉素类抗生素

【填空题】

1.在衣原体的发育周期内,可见两种形态,即始体原体 3.23

2. 沙眼衣原体可分为三个亚种,可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是沙眼亚种,而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的是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5.33

【名词解释】

1.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33

2.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形态。小而致密,有胞壁,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无繁殖能力。3.23

3. 始体:衣原体的繁殖形态。大而疏松,无胞壁,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原体。 3.23

4. 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5.22

简答题

1.请简述衣原体的共同特征。3.24

①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②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③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④含有DNARAN两类核酸;⑤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2. 请简述述衣原体的培养特性。  3.22

衣原体营专性细胞内寄生。绝大多数能在6~8d龄鸡胚或鸭胚卵黄囊中生长繁殖,并可在卵黄囊膜内找到包涵体、原体和始体颗粒。某些衣原体可使小鼠感染,如鹦鹉热衣原体接种小鼠腹腔;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接种小鼠脑内。衣原体可在某些原代或传代细胞株中生长,如HeLa-299BHK-21McCoyHL细胞株,比鸡胚培养更敏感。

3. 请简述沙眼衣原体的防治原则  7.23

沙眼的预防重在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公共毛巾、浴巾和脸盆,避免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目前尚无特异的预防方法。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预防应广泛开展性病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性行为,积极治愈病人和带菌者。治疗药物可选用磺胺、红霉素、诺氟沙星等。

4. 请简述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致病性。 5.22

  人是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的自然宿主,无动物储存宿主。主要通过两性接触在人类传播。主要侵犯淋巴组织,在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在女性侵犯会阴、肛门和直肠,可形成肠皮肤瘘管;也可引起会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也能引起伴有耳前、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结膜炎。

论述题

1.试述衣原体的发育周期。3.22

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一种是小而致密的原体;另一种是大而疏松的始体,也称为网状体。

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但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当与易感细胞接触时,以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原体而形成空泡,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为始体。始体在空泡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在空泡内形成众多的子代原体,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包涵体的形态、在细胞内存在的位置、染色性等特征,有鉴别衣原体的意义。成熟的子代原体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的宿主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每个发育周期约需40小时。始体是衣原体周期中的繁殖型,而不具有感染性。

2. 试述衣原体的致病机制。  5.22

衣原体通过创面侵入机体后,原体吸附于易感的柱状或杯状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也能进入单核吞噬细胞繁殖。细胞质围绕原体内陷形成空泡,称吞噬体。原体在空泡内发育成网状体,完成其繁殖过程。细胞内溶酶体如能与吞噬体融合,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则可将衣原体杀灭。衣原体能产生类似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毒性物质,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此外,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有利于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并破坏宿主细胞。MOMP的表位还能突变,在体内可以逃避特异性抗体的中和作用而继续感染细胞。在体内抗衣原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一方面疾病得以缓解,另方面由T细胞与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免疫病理损伤,产生第IV型超敏反应。已有的试验证明经小鼠静脉注入衣原体后,小鼠可出现肺、肠出血和肝坏死,受感染的机体有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沙眼衣原体或MOMP成分,可促进单核细胞产生IL-1等细胞因子,而IL-1是炎症和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沙眼衣原体感染易生成瘢痕可能与此有关。

3. 试述沙眼生物亚种的致病性。5.23

1)沙眼  主要通过眼眼或眼眼的途径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引起局部炎症。沙眼的早期症状是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是目前世界上致盲的第一位病因。

  (2)包涵体结膜炎  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类。前者系婴儿通过产道时感染,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其分泌物内含大量衣原体。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不形成结膜瘢痕,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

  (3)泌道生殖道感染  经性接触传播引起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中有50%~60%系沙眼衣原体所致。衣原体感染是男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因,未经治疗者多数转变成慢性,周期性加重,或可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在女性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衣原体常与淋病奈瑟菌混合感染、淋病奈瑟菌对衣原体繁殖起着激活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合并淋病奈瑟菌感染者,沙眼衣原体分离阳性率增高。

4. 试述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5.22

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TWAR感染系人与人之间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亦可在家庭或医院等集体场所相互传染。其扩散较为缓慢,潜伏期平均30d左右。TWAR感染具散发和流行交替出现的特点。在感染人群中流行可持续6个月左右。

  TWAR是呼吸道疾病重要的病原体,主要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和鼻窦炎等。起病缓慢,临床常表现有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近年来还发现TWAR与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关。采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和电镜形态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存在肺炎支原体。不仅有肺炎支原体类似的梨形结构,而且其病理切片用抗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呈阳性。有资料表明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及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2 螺旋体

A型题】

1. 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培养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3.22

A.生长缓慢

B.常用Korthof培养基

C.培养基中需加血清

D.最适生长温度为37

E.最适pH7.27.6

2. 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作哪种病原体的检测:E 6.33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3. 检测梅毒螺旋体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D 6.32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负染色法

D.镀银染色法

E.Giemsa染色法

4. 哪种病原性螺旋体目前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B 3.22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回归热螺旋体

E.雅司螺旋体

5.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是:D 7.33

A.病毒

B.衣原体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

6. 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是:B 5.23

A.

B.

C.鼠蚤

D.人虱

E.恙螨

7. 莱姆病的病原体是:C 5.33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回归热螺旋体

E.雅司螺旋体

8. 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B 5.32

A.

B.

C.

D.

E.

9. 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常用试验是:E 6.12

A.肥达试验(widal test

B.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C.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D.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E.VDRL test

10.梅毒反应素是指:E 6.11

A.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B.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

C.类心磷脂抗原

D.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原

E.抗心磷脂抗体

11.Ⅰ期梅毒如未经治疗可发展为Ⅱ、Ⅲ期梅毒,主要原因是:D 5.33

A.梅毒螺旋体毒力特别强

B.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

C.梅毒螺旋体可在免疫细胞中增殖

D.梅毒螺旋体发生变异而逃避体液免疫

E.抗体无制动梅毒螺旋体的作用

12.针对Ⅰ期梅毒患者,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C 6.22

A.血液

B.尿液

C.硬下疳渗出液

D.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E.梅毒疹渗出液

13.螺旋体的运动决定于:C 3.33

A.鞭毛     

B.菌毛   

C.轴丝   

D. 芽孢   

E.以上都不是

14.伯氏疏螺旋体培养的常用培养基是:D 3.11

A.SS培养基 

B.EMB培养基   

C.血琼脂平板  

D.BSK培养基  

E.肉汤培养基

15.梅毒血清中除含有特异性制动抗体外,另一抗体是:A 5.12

A.反应素       

B.内毒素      

C.干扰素      

D.穿孔素      

E.抗毒素

16.关于螺旋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3.12

A.革兰染色阴性       

B.能在体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D.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E.其运动性是因为具有内鞭毛的缘故

17.钩端螺旋体病主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是:B 6.32

A.病人       

B.猪,鼠      

C.节肢动物      

D.       

E.带菌者

18.以下对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5.22

A.梅毒是人畜共患病     

B. 先天梅毒由孕妇经胎盘及产后哺乳传给胎儿

C. 后天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和输血感染

D. 人类对产生的是感染免疫

E. 人类对梅毒易感

19.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B 5.32

A.接触病人或病兽   

B.接触疫水或疫土   

C.经呼吸道感染

    D.经消化道感染  

E.经节肢动物叮咬

20.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抗生素主要是:B 7.33

A.磺胺类   

B.青霉素   

C.氯霉素   

D.金霉素   

E.链霉素

21.体外培养钩端螺旋体最合适的温度是:D 3.21

A. 37   

B. 35   

C. 25   

D. 28   

E. 56

22.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螺旋体是:B 3.21

A.钩端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奋森螺旋体 

E.回归热螺旋体    

23I期梅毒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D 5.22

A.不洁性交   

B.硬下疳   

C.梅毒血清学阴性

    D.心血管梅毒   

E.外阴表面溃疡,有浆液性渗出

24.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为: D 6.22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E.红细胞溶解试验

25.一名耕种水稻的农民,突然出现高热、乏力,伴有腓肠肌疼痛和眼结膜出血以及淋巴结肿大。该患者可能是哪种微生物感染:B 5.14

A.霍乱弧菌  

B.钩端螺旋体  

C.梅毒螺旋体  

D.甲型肝炎病毒  

E.伯氏疏螺旋体

26.某患者,男,有不洁性交史,2月前出现生殖器皮肤的无痛性溃疡,1月后自然愈合,近日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有淋巴结肿大,该患者可能患有何病:E 5.14

A.猩红热   

B.麻疹   

C.性病淋巴肉芽肿   

D.风疹   

E.梅毒

27.钩端螺旋体: D 5.24

A.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病

C.有的种类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D.多通过水体传播

E.病后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力

28.用显微镜凝集试验辅助诊断钩体病,其血清效价应超过多少才有意义: E 6.11

A. 110

B. 120

C. 1100

D. 1200

E. 1400

29. 发病1周内作钩体病原检测应采取哪种标本: D 6.21

A. 粪便

B. 小便

C. 脑脊液

D. 血液

E. 局部分泌液

30. 以下那种细菌感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属于有菌免疫: C 5.22

A. 伤寒杆菌   

B. 痢疾杆菌  

C. 梅毒螺旋体   

D. 沙眼衣原体  

E. 霍乱弧菌

31.Ⅰ期梅毒的特点是:C 5.33

A.感染性小

B.破坏性大

C.无痛性硬下疳

D.常自愈

E.梅毒疹

32.Ⅱ梅毒的特点是:C 5.33

A.感染性小

B.破坏性大

C.梅毒疹

D.全身淋巴结肿大

E.无痛性硬下疳

B型题】

题干1-3

  A. 钩端螺旋体   

B. 沙眼衣原体   

C. 流感病毒     

D. 痢疾杆菌

E. 霍乱弧菌

1.能引起STD的病原体有:B 6.22

2. 具有内鞭毛的是:A 3.22

3.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C 3.24

题干4-5

A.钩端螺旋体病   

B.品他病    

C.莱姆病   

D.奋森咽颊炎

E.梅毒

1.通过鼠类传播的疾病有:A 5.14

2. 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的疾病有:C 5.14

题干6-8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回归热螺旋体 

E.奋森螺旋体

1.属于密螺旋体属的有:A 4.21

2. 莱姆病的病原体是:C 5.22

3. 以鼠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的是:B 5.24

题干9-13

A.立克次体

B.螺旋体

C.病毒

D.细菌

E.支原体

1.引起回归热的病原体是:B     5.22

2.引起Q热的病原体是:A 5.22

3.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D 5.22

4.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是:A 5.22

5.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是:C 5.22

X型题】

1.螺旋体与细菌的共同点有:BCDE 1.24

A.有轴丝    

B.有细胞壁    

C.二分裂繁殖    

D.无定型的核   

E.对抗生素敏感

2. 钩端螺旋体感染的特点为:ABDE 5.14

A.症状及病程发展变化大

B.产生的抗体仅有型特异性

C.不能穿透完整的粘膜

D.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E.可在肾小管长期存在

3. 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是:BD 5.22

A.病人

B.

C.节肢动物

D.

E.带菌者

4. 下列微生物染色方法正确的是:ABCD 6.24

A.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       

B.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C.立克次体—Giemsa染色       

D.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E. 支原体镀银染色

5. 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ACDE 1.24

A.回归热

B.猩红热

C.波浪热

D.登革热

E.Q

6. 目前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病原体是:BCDE 3.24

A.肺炎支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麻风分枝杆菌

D.沙眼衣原体

E.麻疹病毒

7. 防鼠、灭鼠是预防哪些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ABDE 7.14

A.钩端螺旋体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乙型脑炎

D.斑疹伤寒

E.鼠疫耶氏菌

8. 关于莱姆病,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CDE 5.24

A.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     

B. 蚊虫叮咬为传播媒介

C. 慢性游走性红斑为早期临床表现    

D. 该病的发生主要为夏季

E. 主要发生在林区,被称为林区工人的职业病

9.Ⅲ期(晚期)梅毒的特点是:BCD 5.22

A.感染性大

B.破坏性大

C.皮肤粘膜溃疡性

D.梅毒瘤

E.无痛性硬下疳

【填空题】

1. 梅毒的传染源是,传播途径有性传播, 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5.23

2. 根据感染方式的不同, 梅毒可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性梅毒。 5.32

3.Ⅰ期梅毒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最适标本是硬下疳渗出液,Ⅱ期梅毒为梅毒疹渗出液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6.22

4. 流行性回归热以为传播媒介。 5.21

【名词解释】

1.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1.23

2. 获得性梅毒:出生后感染的梅毒,其中95%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数通过输血等间接途径感染。 5.23

3.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从母亲血流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迸人胎儿体内传染给胎儿的。 5.23

4.莱姆病: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蚊虫叮咬为传播媒介,早期临床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 5.22

5.内鞭毛:存在与螺旋体,位于外膜与柱形原生质体之间,紧紧缠绕在柱形原生质体表面呈螺旋状,是螺旋体的运动器官。 1.23

6.硬下疳:是梅毒患者的一期表现,约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周左右出现,多见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中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约一个月可自然愈合。 5.22

7梅毒反应素:人体感染苍白亚种螺旋体后,除产生特异性抗体外;还产生一种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反应素的来源有两种假说:①苍白亚种螺旋体表面存在的脂质所引起;②苍白亚种螺旋体破坏宿主细胞,由细胞释放的脂质所引起。5.11

8.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Nichols株螺旋体作为抗原,测定血清中的螺旋体特异抗体,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常用的有FTA-ABS试验和MHA-TP试验。6.11

9.钩端螺旋体病: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广泛流行,可导致钩体血症与器官损伤。5.23

简答题

1.简述流行性回归热的致病特点。5.21

流行性回归热主要通过人体虱在人类中传播。当虱吸吮病人血液后,螺旋体从中肠进入血淋巴大量繁殖,不进入唾液或卵巢。人被虱叮咬后,因抓痒将虱压碎,螺旋体经皮肤创伤进入人体。螺旋体在人血流中大量繁殖,数量可高达10万条/mm3。患者高热,持续3~4d后,热退;隔1周左右,又高热。如此反复发作3~9次,亦有多达14次者。其机制是螺旋体外膜蛋白易发生变异之故。

2.对疑似梅毒患者,如何进行检验以协助诊断?6.11

1)显微镜检查:采取初期及二期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渗出物等,用暗视野或墨汁显影,如查见有运动活泼的密螺旋体即可诊断。

2)血清学诊断: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cardiolipin)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最常用的有VDRL试验和RPR试验。用于大量过筛时使用。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Nichols株螺旋体作为抗原,测定血清中的螺旋体特异抗体,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常用的有FTA-ABS试验和MHA-TP试验。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的特异性强。

3.回归热患者为什么表现为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较前次轻缓,原因何在?5.14

回归热的免疫机制主要是以特异性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当第一次高热消退前,患者血清中已出现特异的IgM类抗体。这些抗体与补体协同作用可裂解螺旋体,清除血流中的螺旋体。但隐匿在内部组织的螺旋体,其外膜蛋白可因编码基因重排形成新的突变株,逃逸初次感染病原体特异抗体的攻击。当这些突变株繁殖至一定数量,则引起第二次高热。如此多次,直至螺旋体的突变类型不再超越宿主产生的多种特异性抗体的范围为止。

4. 简述梅毒螺旋体的抗原组成。3.11

梅素螺旋体的抗原分为三类:

1)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凝集抗体及密螺旋体制动或溶解抗体,后者加补体可溶解螺旋体。

2)螺旋体内类属抗原: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与非病原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

3)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为反应素(Aegagin),可与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动物心肌提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康氏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华氏试验)。

5. 简述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原则。7.22

1)消灭传染源:大力灭鼠,加强病畜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水源,避免或减少与疫水接触。

3)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对流行区的居民、矿工、饲养员及外来易感人员进行多价钩体死疫苗接种。

4)治疗:钩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以青霉素效果最好,对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或金霉素。

6. 简述梅毒的防治原则。7.22

梅毒是一种性病,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对病人应早诊、早治,现多采用青霉素3个月~1年,以血清中抗体阴转为治愈指标。

7. 简述先天性梅毒的致病特点。5.22

母体苍白亚种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所致,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苍白亚种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大量繁殖,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梅毒儿,呈现皮肤梅毒瘤、骨膜炎、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

8. 简述回归热螺旋体的致病性。5.21

回归热螺旋体引起回归热,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而传播。回归热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螺旋体为疏螺旋体属,引起人类疾病的有两种:一为回归热螺旋体,以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怀回归热,国内流行主要是该种回归热;二是杜通氏螺旋体,以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归热,国内少见。

论述题

1.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分别有何特点? 5.32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一般4~8周后,常自愈。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扁平湿疣),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溃疡性损害或内脏器官的肉芽肿样病变(梅毒瘤),硬腭处形成结节性树胶肿,严重者在经过1015年后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动脉瘤、脊髓痨及全身麻痹等。

2. 请试述梅毒的免疫性  5.23

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即有苍白亚种螺旋体感染时才有免疫力,一旦螺旋体被杀灭,其免疫力亦随之消失。例如Ⅰ期梅毒时,硬下疳未经治疗自愈后,患者再次感染时,不再形成硬下疳。因此时期螺旋体已经入血呈菌血症状态,感染仍存在,只是处于潜伏状态。若硬下疳一发现,即用有效药物及时治疗,杀死患者体内的全部螺旋体。这样,局部和血液都不存在有螺旋体,亦即感染与免疫同时终止。如此时患者再次感染,则其病程重新从Ⅰ期硬下疳开始。

  苍白亚种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但不一定被杀死。只有当特异性抗体形成后,并在补体协同下,才能使吞噬加强并具杀伤作用。根据近来研究,表明在梅毒免疫中,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从实验资料发现,Ⅰ、Ⅱ期梅毒病变中的细胞因子类型呈现典型的Th1细胞免疫应答,同时亦有CD8CTL参与。

3. 什么是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请试述其检测原理。6.12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cardiolipin)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最常用的有VDRL试验和RPR试验。

  VDRL试验:以胆固醇为载体,包被上心脂质,构成VDRL抗原微粒。当与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就相互粘附形成凝集,是为阳性反应。不发生凝集者,为阴性反应。试验在玻片上进行,可以定性或半定量,结果需用10×10低倍显微镜观察。

  RPR试验:是VDRL试验的改良。原理是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颗粒(直径3~5μm)吸附VDRL抗原。此颗粒若与待检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便形成黑色凝集块,肉眼即可识别,不需低倍镜观察。试验在专用纸卡的反应圈(内径18mm)内进行,亦可以定性或半定量。

4. 请试述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6.21

伯氏疏螺旋体可引起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物质有粘附素等侵袭力和内毒素等。人被疫蜱叮咬后,伯氏疏螺旋体在局部繁殖。经3~30d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ECM)。开始时为红色斑疹或丘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大的圆形皮损,外缘有鲜红边界,中央呈退行性变,故似一红环;也可在皮损内形成几圈新的环状红圈,似枪靶形。皮损逐渐扩大,可达直径5~50cm。一般经2~3周,皮损自行消退,偶留有斑痕与色素沉着。早期尚可有乏力、头痛、发热、肌痛等。未经治疗的莱姆病病人,约80%可发展至晚期,时间快慢不一,快的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慢的可超过2年。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莱姆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轻者可为亚临床感染或仅累及一个系统,重者可同时出现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等多脏器损害。任何一个系统的受累均可呈暂时性、再发和慢性化特点。不同地区可有不同临床特征,如在美国,关节炎较多见,而欧洲则以神经系统改变更常见,此可能与不同菌株有关。  

5. 请试述钩端螺旋体的致病物质。 5.22

 (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钩端螺旋体的细胞壁中含有类似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物质。经动物试验,其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典型的内毒素相似,只是活性较低。重症患者表现的症状与病变亦与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血症类同。这种ELS与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LPS,在结构上有一定差异。

 (2)溶血素  波摩那型、犬型、七日热型等钩端螺旋体培养物上清液,有溶血素产生,能破坏红细胞膜而溶血。注射入小羊,可出现贫血、出血、肝肿大、黄疸和血尿。

 (3)细胞毒性因子(cytotoxicityfactorCTF)  钩端螺旋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存在有一种CTF,将之注射小鼠,可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症状与钩端螺旋体接种至金地鼠临死前的症状相同。钩端螺旋体无毒株不产生CTF

 (4)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iceffectCPE)物质:致病钩端螺旋体产生。注射入家兔,可形成红斑和水肿。

6. 请试述钩端螺旋体的传播方式。5.2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已从50多种动物中检出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其中以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蛇、鸡、鸭、鹅、蛙、兔等亦可能是储存宿主。

  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大多呈隐性感染,不发病。但在肾脏中长期存在,持续随尿不断排菌,污染水源和土壤。人类与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而受感染。钩端螺旋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偶有经哺乳传给婴儿或吸血昆虫传播。

  

7. 请试述致病性螺旋体的分类及特点。4.21

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将螺旋体分为三科五属,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三个属.

1)疏螺旋体属(Borrelia):有5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其中对人致病的有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及奋森氏螺旋体,分别引起莱姆病、回归热及咽峡炎炎等。

2)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有814个较细密而规则的螺旋,对人有致病的主要是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品他螺旋体,后二亦通过接触传播但不是性病。

3)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螺旋数目较多,螺旋较密,比密螺旋体更细密而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本属中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8. 请试述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机理。 5.22

钩端螺旋体纤细、运动极为活泼,能穿透完整的粘膜或经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病原体进入后,即在局部迅速繁殖,经710天潜伏期后,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在此期间,由于钩体及其释放的毒性产物的作用,出现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钩体在血中约存在一个月左右,随后钩体侵入肝、脾、肾、肺、心、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

由于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别不同、毒力不一,宿主免疫水平差异,临床表现轻重相差甚大。

9. 请试述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类型。5.22

由于钩体的菌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病程发展和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临床上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流感伤寒型:是早期钩体败血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如流感,症状较轻,一般内脏损害也较轻。

2)黄疸出血型:除发热、恶寒、全身痛处还有出血、黄疸及肝肾损害症状。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损害有关,即钩体毒性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全身器官,主要是肝、脾、肾点状出血或瘀斑,表现为便血及肘细胞损伤,出现黄疸。

3)肺出血型:有出血性肺炎症状,如胸闷、咳嗽、咯血、紫绀等,病情凶险,常死于大咯血,死亡率高。

此外,尚有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胃肠炎型等,均表现相应器官损害的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恢复期并发症,如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失明、瘫痪等,可能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

23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A型题

1 可以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A 电镜观察法 B 光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2 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B

A 核衣壳 B 核酸 C 衣壳

D 刺突 E 包膜

3 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D

A 核酸+包膜 B 核心+衣壳+包膜

C 核衣壳+刺突 D 核心+衣壳 E 核酸+蛋白质

4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D

A 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B 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 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5 对病毒核酸的错误叙述是:( E

A 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 可以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 B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D 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 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6 构成病毒核心成分的化学物质是:( E

A 磷酸 B 蛋白质 C 类脂

D 肽聚糖 E 核酸

7 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E

A 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 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

C 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 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 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8 病毒的测量单位是:( D

A 厘米(cm B 毫米(mm

C 微米(μm D 纳米(nm

9 有关“病毒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 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

B 裸露的核衣壳即简单的病毒结构

C 衣壳由壳微粒构成

D 各种病毒壳微粒数量相等

E 有包膜病毒其包膜上可有刺突

10 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成分主要是:( C

A 核酸 B 蛋白质

C 核酸和蛋白质 D 脂蛋白和糖蛋白

11 最常见的病毒形态为:( B

A 丝状 B 球形 C 弹头状

D 砖块状 E 蝌蚪状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毒的分类原则:( D

A 包膜有无 B 衣壳的对称性

C 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D 氨基酸种类

E 核酸的类型

B型题

A 双链DNA B 双链RNA C 包膜及血凝素

D 复合对称衣壳 E 核衣壳

1 构成脊髓灰质炎病毒:( E

2 乙型肝炎病毒的核衣壳具有:( A

3 流感病毒具有:( C

A 60摄氏度 30分钟 B 过氧乙酸

C 乙醚 D 紫外线 E 中性红

4 用于肝炎病毒的消毒( B

5 可以鉴定病毒是否有包膜( C

6 空气消毒可用( D

C 型题

A 螺旋对成衣壳 B 立体对成衣壳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流感病毒具有:( A

2 脊髓灰炎病毒具有( B ):

3 噬菌体:( C

4 螺旋体:( D

X 型题

1 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 ABCD

A 核心 B 壳粒 C 刺突 D

2 核衣壳包括:( CDE

A 包膜 B 刺突 C 核酸 D 衣壳 E 核蛋白

3 衣壳的生物学意义包括:( BCDE

A 携带遗传信息 B 保护核酸

C 吸附细胞 D 引起免疫应答

E 病毒分类依据

4 有包膜的病毒是:( ACDE

A 流感病毒 B 腺病毒 C 麻疹病毒

D 狂犬病毒 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填空题

1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易感细胞内)内生存,对抗生素(不敏感)。

2 病毒基本结构仅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

3 核衣壳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衣壳)和(核酸)。

4 病毒体积微小,其测量单位是(纳米),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名词解释

1 病毒:是由蛋白质包裹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进入易感宿 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 核衣壳:由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和衣壳组成。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构成。

3 刺突:包膜病毒体表面的糖蛋白突起,可吸附易感细胞表面受体,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4壳微粒:构成病毒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

简答题

1 什么是病毒体?

答: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存在并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毒颗粒。

2 简述病毒体的结构。

答:裸露病毒体的结构:(1)核心,含RNA DNA。有些病毒还含有复制酶。(2)衣壳,由多肽组成壳微粒,壳微粒按一定的对称方式排列组合成衣壳。核心和衣壳共同组成核衣壳。裸露病毒体即又核衣壳组成。

包膜病毒体的结构:(1)在核衣壳外还有类脂组成的包膜。(2)包膜表面有糖蛋白组成的突起称为刺突。

3 简述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

答(1)衣壳的基本概念: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

壳,是病毒的基本结构之一。

2)衣壳的结构:由多肽构成的一定数量的壳微粒按螺旋对称、立体对称或复合对称的方式排列组成。

3)其生物学意义:保护病毒核酸;吸附易感细胞(裸露病毒体),构成感染的第一步,某些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病毒的鉴别。

论述题

1 简述病毒的基本特征。

答:病毒的基本特征:(1)个体微小。其测量单位为纳米,观察病毒时必须用电子显微镜。结构简单。(2)仅由基因DNARNA和基因的保护层(衣壳)组成。(3)严格的细胞寄生性。病毒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寄生,借助寄主细胞为其提供新陈代谢的场所、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酶和能量等,通过基因复制的形式进行自身增殖。(4)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增殖。因为抗生素大多作用于细胞结构,而病毒无细胞结构,

故对抗生素不敏感。

2 试述病毒的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答:包膜是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一层脂质双层膜,是有些病毒在芽生过程中获得的,包膜表面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称为裸病毒。包膜易被乙醚、氯仿和胆汁等脂溶剂破坏,是有包膜病毒的感染性丧失,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一项指标。包膜的功能:(1)具有保护病毒核衣壳的作用;(2)参与病毒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

3 试述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作用。

答:病毒的结构蛋白是指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如病毒体的衣壳、包膜蛋白或刺突。结构蛋白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具有保护病毒体核酸、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诱生机体免疫应答的功能,衣壳上的壳粒数目和排列方式也是病毒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

非结构蛋白可存在病毒体内,如病毒的酶,也可能不存在于病毒体内而存在于感染细胞内,如抑制细胞生物合成的蛋白。非结构蛋白具有酶活性、转化宿主细胞、抗细胞凋亡或抗细胞因子等功能。

24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选择题

A型题

1 通过消化道感染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D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狂犬病毒C 流感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疱疹病毒

2 通过呼吸道感染并通过血液扩散的病毒是( C

A 流感病毒 B 鼻病毒 C 麻疹病毒D 轮状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3 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E

A 乙型肝炎病毒 B 风疹病毒 C 巨细胞病毒D 爱滋病病毒 E 乙型脑炎病毒

4 有关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 不间断地向体外排出病毒 B 可成为重要传染源

C 可引发自身免疫病 D 可能与肿瘤发生有

5 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 D

A无病毒特异性 B 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

C 可使宿主细胞免受损伤 D 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6 病毒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通常不包括:( A

A I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E 直接杀死细胞

7 干扰素的本质是:( D

A 病毒抗原 B 抗病毒化学治疗剂C 病毒感染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D 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病毒糖蛋白E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产物

8 干扰素主要作用病毒复制的哪一阶段:( D

A 吸附 B 穿入 C 脱壳

D 生物合成 E 成熟释放

9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机制是:( B

A 干扰素B杀伤性T细胞 C 非中和抗体D 中和抗体 E 补体

10 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C

A 直接杀死病毒 B 阻止病毒生物合成C 阻止病毒吸附 D 阻止病毒脱壳E 通过调理作用增强机体的吞噬能力

11 防止病毒血行扩散的最有效物质是:( C

A SIgA抗体 B 补体CC IgG抗体 D干扰素

12 抗病毒免疫中直接作用于病毒的是:( C

A 淋巴因子 B NK细胞 C 中和抗体D 补体结合抗体

13 抗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是:( D

A 灭活病毒

B 使病毒丧失吸附宿主细胞的能力

C 中和病毒作用

D 破坏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

E 免疫调理作用

14 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 A

A 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

B 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

C 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

D 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

B型题

A 急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隐伏感染D 慢性感染 E 慢病毒感染

1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常见感染类型是:( A

2 乙型肝炎病毒常见的临床感染类型是:( D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类型是:( E

4 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原发感染类型多为:( B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类型多为:( A

A 杀细胞性感染 B 稳定状态感染C 整合感染 D 慢病毒感染

E 潜伏感染

6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细胞会引起:( A

7 麻疹病毒感染引起SSPE属于:( D

C型题

A 水平传播 B 垂直传播

C两者均可 E 两者均不可

1 乙型肝炎病毒:( C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 ):

A 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 经呼吸道传播:( A

4 可以引起病毒血症:( B ):

5 引起持续性感染:( D

X型题

1 可以引起杀细胞性感染的病毒有:( AB

A 腺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疱疹病毒D 风疹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2 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病毒有:( BCD

A 流感病毒 B 风疹病毒 C 乙型肝炎病毒D 巨细胞病毒 E 脊髓灰质炎病毒

3 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 ABE

A 鼻病毒 B 冠状病毒 C 轮状病毒D 肝炎病毒 E 风疹病毒

4 下列病毒中可引起病毒血症的有:( BCE

A 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狂犬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5 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B

A 病毒型别多 B 不产生病毒血症 C 病毒抗原与机体免疫细胞广泛接触D 抗原性稳定E 大多为全身性感染

6 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有:( BCDE

A 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 CTL直接杀伤靶细胞

C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 ADCC机制杀伤靶细胞E 淋巴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靶细胞

填空题

1病毒在宿主体内可通过(淋巴或血液)、(神经)和(相邻细胞)扩散。

2从细胞水平来看,病毒的感染可分为(杀细胞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和(整合感染)三类。

3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同时伴有(超敏反应)。

4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中非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巨嗜细胞)和(NK细胞);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指(Tc)细胞。

5干扰素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名词解释

1水平传播: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其主要传播途径有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媒介昆虫叮咬和输入病毒污染血液等。

2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也叫围生期传播。

3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可在胞核、胞浆内形成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块,称为包涵体。不同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其形态特征、染色性、在细胞内的位置均不同,可通过光镜观察、鉴别。

4慢病毒感染:指某些病毒感染机体后,潜伏期很长,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但只要出现症状,即呈亚急性进行性,最终多为致死性感染,如HIV感染。

5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等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简答题

1宿主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可发生哪些变化:

答: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发生下列变化:

1)细胞破坏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体的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2)细胞膜改变,包括膜抗原改变,如感染HBV的肝细胞可带有HBV抗原;膜通透性改变,可以出现细胞混浊肿胀;细胞融合,如麻疹病毒和HIV感染可导致细胞融合。

3)细胞转化,如HBV、疱疹病毒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引起细胞转化甚至肿瘤发生。

4)出现包涵体,如狂犬病毒感染可在中枢神经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

2 简述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答: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包括:

1)天然抵抗力: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补体和干扰素等。

2)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中抗体对游离病毒的中和作用、在补体的协助下对病毒的裂解及对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细胞免疫中Tc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直接杀伤是清除病毒最重要的因素。此外,NK细胞、活化巨噬细胞、ADCC效应、CD4+细胞释放的一系列淋巴因子等引起的炎症反应,都对病毒的清除有一定的作用。

3 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的产生?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

答:可诱导产生干扰素的物质主要有:(1)病毒等病原微生物;(2)细菌脂多糖;(3)人工合成的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定酸。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非直接灭活病毒,而是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特点:(1)广谱性;(2)种属特异性;(3)间接性;(4)高活性。

4 简述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答: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有:(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感染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特异抗体+补体,破坏宿主细胞。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出现新抗原)造成损伤,通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病毒与组织细胞间有交叉抗原,通过对免疫应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论述题

1 比较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之处。

答: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

1)隐性感染指的是病毒感染机体后,由于病毒的入侵数量少、毒力低、机体抵抗力强,因此病毒给细胞造成的损伤轻微,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毒很快被清除,不在体内长期存在。隐性感染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发生再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以隐性感染为主。

2)潜伏感染指的是病毒在原发感染后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残留少量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但不复制,亦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潜伏感染的病毒在某些条件的激活下,如宿主抵抗力降低,可表现为间歇的急性发作,即使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也不能阻止其发病,如疱疹病毒的再发感染。

2 比较慢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的不同。

答:慢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的不同之处:

1)慢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机体经较长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并维持数月或数年;或急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彻底从体内清除,可以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经常向体外排出/临床表现可时好时坏,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十年。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抗原携带者,也可表现为迁延不愈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之处是,慢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但一旦出现症状,即呈进行性加重,结局多为死亡。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爱滋病等。

3 试述干扰素特性和抗病毒作用。

答: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和多种功能的糖蛋白,

其特性:(1)分子量小,4℃可保存较长时间,—20℃可长期存活,56℃被灭活,可被蛋白酶破坏;

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3)对病毒只有抑制作用,而无杀灭作用,对已整合的病毒无作用;

4)抗病毒作用具有相对种属性。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未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抗病毒蛋白,从而控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的扩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论述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答:现在已经证明至于有100种以上的病毒可引起动物肿瘤。某些人类肿瘤已证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如HBV与原发性肝癌、EBV与鼻咽癌等。病毒引起肿瘤的关键是由于DNA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的整合导致细胞的转化。病毒基因的插入,可能导致稀薄啊原癌基因的激活、抗癌基因的突变的失活、病毒蛋白与细胞抗癌蛋白结合而导致后者失活等,都与细胞的恶性化有关。

3637 病原性真菌

A型题】

1. 引起食物霉变的主要真菌是:B 3.21

A.皮肤癣菌

B.毛霉菌

C.申克孢子丝菌

D.白假丝酵母菌

E.新生隐球菌

2. 新生隐球菌的繁殖方式是:A 3.21

A.芽生孢子

B.厚膜孢子

C.分生孢子

D.关节孢子

E.孢子囊孢子

3. 检查新生隐球菌感染常用:D 6.33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镀银染色

D.墨汁负染色

E.Giemsa染色

4. 目前认为能诱发肝癌的真菌代谢产物有:E 5.23

A.灰黄霉素

B.T-2毒素

C.展青霉素

D.黄褐霉素

E.黄曲霉毒素

5. 一青年女性患阴道炎,曾因治疗其他疾病长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为: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有假菌丝的酵母型菌,玉米粉培养基培养观察到厚膜孢子。据此资料,你认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菌是:D 5.14

A.无芽胞厌氧菌

B.衣原体

C.脲原体

D. 白假丝酵母菌

E.梅毒螺旋体

6. 一名晚期艾滋病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印度墨汁负染色后镜检,见有大置有厚荚膜的酵母型菌。引起这种机会性感染的最可能的病原菌是:B 5.14

A. 白假丝酵母菌

B.新生隐球菌

C.厌酷球孢子菌

D.荚膜组织胞浆菌

E.脑膜炎球菌

E.铁锈色小孢子菌

7. 皮肤癣菌侵犯部位仅限于表皮,毛发和指(趾)甲是与其哪种特性有关?B 3.21

A.嗜油脂

B.嗜角质蛋白

C.嗜干燥

D.这些组织有其受体

E.这些部位易通过接触传染

8. 取毛发,甲屑等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诊断癣病时,常先将标本做哪种处理?B 6.22

A.10H2SO4溶解消化

B.10KOH溶解消化

C.用放线菌酮消毒处理

D.10HCL消毒处理

E.95%乙醇溶解消化

9.引起肢体象皮肿病变的真菌是:E 5.23

A.申克孢子丝菌

B.组织胞浆菌

C.厌酷球孢子菌

D.皮炎芽生菌

E.着色真菌

10.我国从病人分离的皮肤癣菌以哪种为最多:E 6.21

A.须毛癣菌

B.絮状表皮癣菌

C.铁锈色小孢子菌

D.许兰毛癣菌

E.红色毛癣菌

11.能引起汗斑的真菌是:A 5.23

A.秠糠马拉癣菌

B.絮状表皮癣菌

C.铁锈色小孢子菌

D.着色真菌

E.申克孢子丝菌

12.不能侵害指甲的皮肤癣菌是:E 5.22

A.毛癣菌属

B.表皮癣菌属

C.许兰毛癣菌

D.絮状表皮癣菌

E.小孢子癣菌属

13.关于皮肤癣真菌的致病特点,错误是:C 5.12

A.一种皮肤癣菌可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B.同一种部位感染也可由不同皮肤癣菌引起

C.为一种条件致寎性真菌

D.常侵犯角质蛋白丰富的部位

E.引起的真菌病最多见

14.不能侵犯毛发的皮肤癣菌是: A 5.22

A.表皮癣菌

B.须毛癣菌

C.铁锈色小孢子菌

D.许兰毛癣菌

E.堇色毛癣菌

15.表皮癣菌属不能引起哪种癣病?E 5.22

A.体癣

B.甲癣

C.足癣

D.手癣

E.毛发癣

16.关于着色真菌的特点,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3.22

A.其分生孢子分4

B.在沙保培养基生长缓慢

C.菌落表面有极短的菌丝

D.主要侵犯肢体皮肤

E.可形成肢体象皮肿

17.新生隐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B 3.13

A.为出芽增殖

B.形成假菌丝

C.37℃才生长

D.细胞是卵圆形

E.第抗生素不敏感

18.常用墨汁染色法检查的病原体是:D 6.23.

A.钩端螺旋体

B.白假丝酵母菌

C.皮肤丝状菌

D.新生隐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9.白假丝酵母菌所致鹅口疮多见于:A 5.23

A.出生婴儿

B.幼儿

C.儿童

D.青少年

E.成年

20.我国新生隐球菌感染以哪种血清型最多见:A 4.11

A.A

B.B

C.C

D.D

E.E

21.培养物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的真菌是:C 3.21

A.组织胞浆菌

B.新生隐球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曲霉菌

E.毛霉菌

22.白假丝酵母菌在37℃培养需多长时间长出菌落:B 3.21

A.18~24小时

B.13

C.37

D.12

E.23

23.新生隐球菌最易侵犯的组织器官是:D 5.23

A.皮肤

B.骨骼

C.心脏

D.中枢神经系统

E.

24.白假丝酵母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是:D 5.23

A.致病力强

B.对抗生素不敏感

C.易产生耐药性变异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侵入数量多

25.新生隐球菌致病物质主要是:A 5.22

A.荚膜多糖

B.芽生孢子

C.细胞壁

D.假菌丝

E.侵袭性酶

26.深部感染的真菌不包括:D 1.23

A.荚膜组织胞浆菌 B.球孢子菌 C.皮炎芽生菌 D.铁锈色小孢子菌 E.巴西类球孢子菌

27.感染皮下组织的真菌是:D 5.23

A.毛癣菌 B.石膏样小孢菌 C.假丝酵母菌D.着色真菌 E.隐球菌

28.我国引起着色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C 5.21

A.疣状瓶霉 B.卡氏枝孢霉 C.申克孢子丝菌D.裴氏着色芽生菌 E.铁锈色小孢子菌

29.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为:B 5.23

A.致病性真菌感染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D.真菌性中毒 E.大多为外源性感染

30.下列哪一种为单细胞真菌:B 3.22

A.曲霉菌 B.念珠菌 C.申克孢子丝菌 D.组织胞浆菌 E.球孢子菌

31.下列有关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 5.24

A由菌丝所产生的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 B多种真菌毒素与肿瘤密切相关

C真菌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

D 深部真菌可侵犯皮下、内脏及脑膜等处,引起慢性肉芽肿及坏死。

E 体液免疫是机体排菌杀菌及复原的关键

32.真菌属于:B 3.23

A.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B.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 非细胞型微生物 D. 病毒 E. 以上都不是

33.关于真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3.22

A.形态大于细菌 B.结构复杂 C.营养要求不高 D.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 E.最适宜酸碱度为pH7.2~7.6

34.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C 3.23

A.酵母型 B.类酵母型 C.丝状型 D.类丝状型 E.混合型

35.真菌的二相性是指:A 3.23

A.同一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二相

B.同一真菌有孢子和菌丝二相

C.同一真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二相

D.同一真菌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二相

E.同一真菌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二相

36.在沙保培养基中加入放线菌酮是为了:D 6.23

A.促进真菌生长

B.抑制细菌生长

C.抑制螺旋体生长

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

E.抑制噬菌体生长

37.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E 3.21

A.厚膜孢子

B.大分生孢子

C.小分生孢子

D.关节孢子

E.芽生孢子

B型题】

题干1-4

A. 鹅口疮

B. 头癣

C. 甲癣

D. 汗斑

E. 着色真菌病

1. 表皮癣菌可引起:C 5.23

2. 小孢子癣菌可引起:B 5.23

3. 秠糠马拉癣菌:D 5.23

4. 白假丝酵母菌:A 5.23

5. 裴氏着色芽生菌:E 5.23

题干5-10

A. 白假丝酵母菌

B. 新生隐球菌

C. 毛霉

D. 曲霉

E. 组织胞浆菌

1. 有荚膜:B 2. 有假菌丝: A 3. 可分解尿素:B 4. 二相性真菌:E 5. 酵母型菌落:B

题干11-13

A.致病性真菌感染.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过敏性真菌病

D.真菌毒素中毒症

E.真菌毒素诱发肿瘤

1. 白假丝酵母菌:B 2. 粗球孢子菌:A 3. 吸入曲霉菌的孢子或菌丝:C

X型题】

1. 毛癣菌属可引起哪些癣病?ABCDE

A.甲癣 B.毛癣 C.须癣 D.头癣 E.手足癣

2. 鉴定皮肤癣菌的主要依据是:BCD 3.21

A.抗原特性

B.菌落特征

C.菌丝特点

D.孢子特点

E.生化特性

3. 在我国引起着色真菌病的真菌主要有:AB 5.22

A.卡氏枝孢霉

B.裴氏着色芽生菌

C.申克孢子丝菌

D.铁锈色小孢子菌

E.疣状瓶霉

4.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主要包括:BD 5.22

A.皮肤癣真菌

B.着色真菌

C.芽生菌

D.孢子丝菌

E.组织胞浆菌

5. 具有二相性的真菌是:ABDE 3.21

A.芽生菌

B.球孢子菌

C.念珠菌

D.组织胞浆菌

E.类球孢子菌

6. 婴儿易形成鹅口疮的原因是:AC 5.23

A.年幼体弱

B.因吸奶口腔黏膜易损伤而感染

C.口腔正常菌群未建立

D.未接种疫苗

E.人工喂养的乳品中易污染白假丝酵母菌

7. 白假丝酵母菌菌落区别于新生隐球菌菌落的特点是:AC

A.有酵母气味

B.表面光滑而湿润

C.有营养假菌丝

D.菌落可为棕褐色

E.培养所需时间较短

8. 白假丝酵母菌可引起:ABCDE

A.口角糜烂

B.阴道炎

C.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肠炎

9. 关于新生隐球菌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CD

A.细胞外周有折光性强的荚膜

B.仅在37℃生长

C.菌落呈酵母型

D.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分4个血清型

E.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多为内源性感染

填空题

1.皮肤癣病分为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菌3个属。其中可引起皮肤癣,甲癣和发癣的是毛癣菌

2. 真菌孢子可分有性孢子无性孢子两种。有性孢子是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是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

3. 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

名词解释

1. 着色真菌:是一类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感染部位一致(都发生在暴露部位),并能使病损处皮肤变黑的真菌的总称,其所致疾病称为着色真菌病

2.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形态互变,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则呈丝状菌。3.22

3.菌丝:真菌的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3.23

4.假菌丝:芽生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体脱离,常见于假丝酵母菌。3.12

5.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由特化菌丝产生。可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3.23

6.芽生孢子:由菌丝体细胞出芽生成,常见于假丝酵母菌与隐球菌。一般芽生孢子长到一定大小即与母体脱离,若不脱离则形成假菌丝。 3.21

7.厚膜孢子:菌丝内胞浆浓缩,胞壁增厚,在不利环境中形成,抵抗力增大。当环境有利时,厚膜孢子又可出芽繁殖。3.21

8.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菌落成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背两面呈现不同的颜色。丝状菌落的形态、结构和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3.22

简答题

1. 简述真菌的共同特点。3.22

具有典型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

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养料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繁殖

2.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3.24

真菌

细菌

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细胞核

有核膜,核仁

有明显核区,无核膜、核仁(拟核)

细胞壁

多糖与蛋白质

肽聚糖

细胞膜

含固醇

不含固醇

细胞器

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合成代谢在线粒体中进行

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核糖体

分布在内质网膜上(80S

分布在细胞质中(70S

遗传重组方式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

转化、转导

繁殖方式

有性或无性

二等分裂

3. 简述真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3.22

真菌的细胞结构比细菌复杂,细胞壁缺乏构成细菌胞壁的肽聚糖,故真菌不受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作用。其坚韧性,主要依赖于多聚N-乙酰基葡萄糖构成的甲壳质,并含葡聚糖,甘露聚糖及蛋白质,某些酵母菌还含类脂体。真菌的细胞膜含固醇。细胞内有较为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4. 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特点. 5.22

皮肤癣菌是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真菌,其致病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嗜角质蛋白,仅侵犯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甲;(2)同一种癣菌可感染不同部位,而相同部位亦可由不同种癣菌感染;(3)传染性强,感染率高,成人最多见的是手足癣,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4)危害最严重的是头癣,多见于儿童,可导致斑秃而造成终身遗憾。

5.新生隐球菌有哪些致病特性?5.23

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特点: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扩散到全身,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感染,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或亚急性脑膜炎;其次引起肺隐球菌病,即支气管肺炎。

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微生物检查方法。6.22

采取检材直接检查可见卵园形细胞,有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接种沙保氏基可长出类酵母型菌落。与其他念珠菌鉴别有:(1)王蜀黍或米粉培养基上可产生厚膜孢子;(2)在动物血清或人血清中371-3小时形成芽管。(3)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4)静脉接种家兔或小白鼠致死,在肾皮质上许多小脓疡。

7. 简述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7.23

  皮肤癣菌的预防主要要注意清洁卫生,保持鞋袜干燥,防止真菌孳生,或以含福马林棉球置鞋内杀菌后再穿。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局部治疗可用碘化物、硫磺软膏、咪康唑霜、克霉唑软膏等。若疗效不隹或深部感染可口服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B,制霉素、咪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三苯甲霉唑)等。5-氟胞嘧啶(5-FC)治疗单细胞真菌感染疗效显著。

8. 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3.21

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medium),三种菌落形态,即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与丝状菌落

最适酸碱度为pH 46

最适的温度为22℃~28℃,但深部感染真菌在37℃下生长良好

需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病原菌通常生长缓慢,1~4

论述题

1.白假丝酵母菌致病特点是什么?5.23

白假丝酵母菌致病特点:白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常发生于机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降低时。大多数为继发性感染,亦可是原发性感染。该菌常黏附于黏膜表面,引起局部炎症,如机体免疫力特别低下,可侵入血液并繁殖,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炎症。常见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类型有:(1)皮肤黏膜感染,有鹅口疮、阴道炎等;(2)内脏感染,有肺炎、支气管炎、肠炎和肾盂肾炎等;(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脓肿等。

2.真菌的菌落有何特点?3.21

真菌的菌落有三类:

  (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而致密。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如隐球菌即属之。

2)类酵母型菌落:有部分单细胞真菌在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假菌丝由菌落向下生长,伸入培养基中,这种菌落称为类酵母菌落,如假丝酵母菌。

  (3)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菌落成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背两面呈现不同的颜色。丝状菌落的形态、结构和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

3.病原性真菌可形成哪些孢子?有何特点?3.11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根据形态分为3种:

  (1)分生孢子:由生殖菌丝末端的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也可在菌丝侧面出芽形成。按其形态和结构又可分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2种:大分生孢子体积较大,由多个细胞组成,常呈梭状、棍棒状或梨状。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较小,1个孢子只有1个细胞。真菌都能产生小分生孢子,其诊断价值不大。

  (2)叶状孢子:由菌丝内细胞直接形成。①芽生孢子,由菌丝体细胞出芽生成,常见于假丝酵母菌与隐球菌。一般芽生孢子长到一定大小即与母体脱离,若不脱离则形成假菌丝。②厚膜孢子,菌丝内胞浆浓缩,胞壁增厚,在不利环境中形成,抵抗力增大。当环境有利时,厚膜孢子又可出芽繁殖。③关节孢子,在陈旧的培养物中,菌丝细胞壁变厚,形成长方形的节段,呈链状排列。

  (3)孢子囊孢子:菌丝末端膨大成孢子囊,内含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则破囊而出,如毛霉、根霉等。

4.请论述真菌的致病性。5.23

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种形式致病。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浅部真菌如皮肤癣菌是由于这些真菌的嗜角质性,并能产生角蛋白酶水解角蛋白。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后通过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局部炎症和病变。深部真菌感染后不被杀死,能在吞噬细胞中生存、繁殖,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一些内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这些真菌的致病性不强,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发生,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缺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在应用导管、手术等过程中易继发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敏感患者当吸入或食入某些菌丝或孢子时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如荨麻疹、变应性皮炎与哮喘等。

  (4)真菌性中毒症: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病变多样,因毒素而异。有的引起肝、肾损害,有的引起血液系统变化,有的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抽搐、昏迷等症状。 

  5)真菌毒素诱发肿瘤:近年来不断发现有些真菌产物和肿瘤有关,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双呋喃氧杂萘邻酮衍化物,毒性很强,小剂量即有致癌作用。

5. 请论述真菌的免疫性。5.22

  (1)天然免疫:人类对真菌感染有天然免疫力。包括皮肤分泌短链脂肪酸和乳酸的抗真菌作用,血液中转铁蛋白(Transferrin)扩散至皮肤角质层的抑真菌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且许多真菌病受生理状态影响,如儿童头皮脂肪酸分泌量比成人少,故易患头癣;成人因手、足汗较多,且掌跖部缺乏皮脂腺故易患手足癣。

  (2)获得性免疫:

真菌感染中细胞免疫是机体排菌杀菌及复原的关键,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对加速表皮角化和皮屑形成,随皮屑脱落,将真菌排除;以T细胞为主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免疫病理损伤能局限和消灭真菌,以终止感染

体液免疫对部分真菌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如特异性抗体可阻止真菌转为菌丝相以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并抵制真菌吸附于体表。但真菌因其胞壁厚,即使有抗体和补体也不能完全杀灭它。

6.着色真菌的致病性如何?5.21

着色真菌是一些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疾病症状近似的真菌的总称。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多月,长者数月乃至1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随病情发展,原病灶结疤愈合,新灶又在四周产生。日久疤痕广泛,影响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中枢神经,或经血行扩散。

7.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结果分析应注意的问题。3.21

1)标本:浅部感染真菌的检查可用70%乙醇棉球擦拭局部后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深部感染真菌的检查可根据病情取痰、血液、脑脊液等标本。

  (2)直接镜检和意义: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玻片上。滴加10%KOH少许,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温,使被检组织中的角质软化。轻压盖玻片,使标本变薄透明,然后在低倍或高倍镜下检查。若见菌丝或孢子,即可初步诊断患有真菌癣,但一般不能确定其菌种。皮肤癣标本检查常用湿标本,不加染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则取材涂片,行革兰染色;隐球菌感染取脑脊液离心。沉淀物用墨汁作负染色后镜检。

  (3)结果的判断:①直接检查阳性有意义,阴性不能排除感染。但阴道、痰等分离出假丝酵母菌、曲霉等条件致病菌需多次阳性才有意义。②组织中发现分隔分枝的菌丝多为曲霉;粗大、不分隔或不分枝的菌丝多为毛霉。假丝酵母菌出现假菌丝代表活动性,有意义。③皮肤癣菌菌丝肥大粗长,提示处于活跃状态。④酵母型和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常表现为孢子。

药学补充试题

名词:

1.抗生素(antibiotics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型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

2.最小抑菌浓度(MIC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一般用ug/ml表示,数值越小,则作用越强。

3.抗菌谱(antimicrobial spectrum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范围广者为广谱抗生素、范围窄者为窄谱抗生素。

4.微生物药物学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微生物在药物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的科学。

5.药物前体(drug precursor是药物分子的前身或其组成的一部分,直接参与药物的生物合成而自身无显著的变化。

6.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由微生物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的各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等。

7.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在微生物或肿瘤细胞多次与药物接触发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是微生物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抗性。

8.抗生素效价(potency of antibiotics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抗生素的检品和标准品的抗菌活性,从而得出检品的效价,即检品的实际单位数与其标示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9.抗生素标准品指与商品同质的、纯度较高的抗生素,每毫克含有一定量的单位,可供作测定效价的标准。

10.药靶(drug target是抗菌药物与细菌结合并发挥抗菌效果的作用位点,如链霉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小亚基上。

11.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指生物产生的酶及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类激素、核酸类药物、生物碱、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抗辐射药物等。

12.酶抑制剂:特异地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

13.微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使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14.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根据微生态理论研制的含有益微生物(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制剂,也称为活菌制剂。

15.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在体外测定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的试验。

16.最小杀菌浓度(MBC能杀死细菌的最小药物浓度。

17.杀菌实验活菌计数法在一定浓度的定量药物内加入定量的试验菌,作用一定时间后,取样进行活菌计数,从存活的微生物数计算出药物对微生物的致死率。

18.药物的无菌检查指检查药物制剂是否含有活的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19.苯酚系数(phenol coefficient又称酚系数,是以苯酚为标准,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将待测的化学消毒剂与苯酚对伤寒沙门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相比较,所得杀菌效率的比值。

20.管蝶法是法定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方法,是利用抗生素在培养基中的扩散渗透作用,比较标准品与检品对试验菌的抑菌圈大小,以确定检品效价的一种方法。

填空:

21.土壤放线菌产生新抗生素的分离和开发过程分为

答案:微生物分离、筛选、早期鉴别、分离精制、临床前实验、临床实验

22.抗生素的制备分为 两个阶段。 答案:发酵 提纯

23.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 四类。

答案:溶媒萃取法 离子交换法 沉淀法 吸附法

24.抗生素的单位有 几种。

答案:重量单位,类似重量单位,重量折算单位,特定单位

25.临床上较常用的微生物酶类有 等。

答案:链激酶, 链道酶,透明质酸酶,青霉素酶,天冬氨酰胺酶

26.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

答案:空气中的微生物 水中微生物

27.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主要有

答案:加强药品生产管理,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28.药物抗菌试验包括 答案:抑菌试验 杀菌试验

29.体外抑菌实验常用 进行测定。答案:连续稀释法 琼脂扩散法

30.体外杀菌实验常用 进行测定。答案:活菌计数法 苯酚系数测定法

单选题:

31.青霉素的发现者是( C A.李斯特 B. 列文虎克 C. 弗莱明 D. 巴斯德 E. 柯赫

32.链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B A.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动物 E. 植物

33.红霉素属于哪类抗生素?( A A.大环内酯类 B. 四环素类 C. 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E. 核苷类

34.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 A.干扰细胞壁合成 B. 干扰细胞膜功能 C. 干扰蛋白质合成 D. 干扰能量代谢 E. 干扰核酸代谢

35.下列哪项不是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 B A.自发突变 B. 药物选择 C. 基因转移 D. 接合 E. 转座

36.下列哪项不是抗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A A.基因突变 B. 钝化酶产生 C. 靶位改变 D. 膜通透性改变 E. 外排蛋白的产生

37.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效价的影响因素不包括(E A.抑菌圈直径 B. 扩散时间 C. 培养基厚度 D. 加入抗生素的量 E. 以上都不是

38.放线图是基于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中的 D )而绘制的?A.一剂量法 B. 纸片法 C. 标准曲线法 D. 二剂量法 E. 三剂量法

39.治疗白内障常用的药物是(C A.维生素C B. 维生素K C. 维生素B2 D. 维生素B12 E. 维生素 B6

40.治疗恶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是(D A.维生素C B. 维生素K C. 维生素B2 D. 维生素B12 E. 维生素 B6

41.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第一个氨基酸是(A A.谷氨酸 B. 赖氨酸 C. 精氨酸 D. 组氨酸 E. 蛋氨酸

42.工业上,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常用(D )获得。A.天然分离 B. 直接合成 C. 半合成 D. 微生物转化 E. 水解

42.下列哪项不能用作微生态制剂(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双歧杆菌 C. 酵母 D. 乳杆菌 E. 大肠埃希菌

44.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不包括( C A.污染量 B. 营养因素 C. 芽胞 D. 含水量 E. 温度

45.联合抗菌作用的结果不包括( E A. 协同 B. 拮抗 C. 无关 D. 累加 E. 以上都不是

46.土壤特有的(D )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A.果香 B. 甜香 C. 蛋清 D. 泥腥 E. 恶臭

47.关于放线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为真核微生物,有菌丝和孢子 B. 具有细胞壁 C. 核糖体为70S D. 对溶菌酶敏感 E. 进行无性繁殖

48.链霉菌吸收营养物质的菌丝称为(B A.二级菌丝 B. 基内菌丝 C. 气生菌丝 D. 孢子丝 E. 有格菌丝

49.放线菌孢子丝的着生方式有(E A.对生 B. 互生 C. 丛生 D. 轮生 E. 以上都是

50.卡那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A A.链霉菌 B. 小单胞菌 C. 诺卡氏菌 D. 马杜拉放线菌 E. 游动放线菌

51.庆大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B A.链霉菌 B. 小单胞菌 C. 诺卡氏菌 D. 马杜拉放线菌 E. 游动放线菌

52.利福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C A.链霉菌 B. 小单胞菌 C. 诺卡氏菌 D. 马杜拉放线菌 E. 游动放线菌

53.创新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E A.链霉菌 B. 小单胞菌 C. 诺卡氏菌 D. 马杜拉放线菌 E. 游动放线菌

54.洋红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D ) A.链霉菌 B. 小单胞菌 C. 诺卡氏菌 D. 马杜拉放线菌 E. 游动放线菌

55.纸片法进行的联合抗菌试验中,协同作用的两种抗生素抑菌圈交界成(E A.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半圆 E. 平直

56.纸片法进行的联合抗菌试验中,无关的两种抗生素的抑菌圈交界成(A A.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半圆 E. 平直

57.纸片法进行的联合抗菌试验中,有累加作用的两种抗生素的抑菌圈交界成( B A.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半圆 E. 平直

58.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不包括(C A.污染量 B. 营养因素 C. 菌丝 D. 含水量 E. 温度

59.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不包括( C A.污染量 B. 营养因素 C. 细胞壁 D. 含水量 E. 温度

60.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不包括( C A.污染量 B. 营养因素 C. 中介体 D. 含水量 E. 温度

61.医用抗生素没有下列何种要求? B A.差异毒力 B. 特异性强 C. 毒副作用小 D. 不易过敏 E. 作用强

62.红霉素的作用机制是(C A.干扰细胞壁合成 B. 干扰细胞膜功能 C. 干扰蛋白质合成 D. 干扰能量代谢 E. 干扰核酸代谢

63.青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C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动物 E. 植物

64.庆大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B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动物 E. 植物

65.洋红霉素由下列何者产生?( B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动物 E. 植物

66.口服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项目不包括( E

A. 细菌总数测定 B.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测定 C. 病原菌检验 D. 活螨检验 E. 以上都不对

67.口服及外用药物的病原菌检验不包括(E A.大肠埃希菌 B. 沙门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肉毒梭菌

68.口服及外用药物的病原菌检验不包括(D A. 大肠埃希菌 B. 沙门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链球菌 E.破伤风梭菌

69.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是 C A. 青霉素 B. 头孢 C. 链霉素 D. 溶菌酶 E. 先锋霉素

70.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抗生素的效价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D A.抑菌圈直径 B. 扩散时间 C. 培养基厚度 D.平板大小 E. 加入抗生素的量

71.医用抗生素有何要求?

答题要点:1. 差异毒力 指对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等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与其对机体损害程度的差异比较,抗生素的差异毒力愈大,则愈有利于临床应用。2. 抗菌作用强大。3.抗菌谱广。 4.其他要求:如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吸收快、血中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等。

72.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具备哪些特点?

答:次级代谢产物由微生物合成的,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的各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等。具有以下特点:1. 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2. 与初级代谢紧密相连。是初级代谢的某一中间代谢物分出之路代谢而形成的,现有初级代谢,后有次级代谢。

73.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有哪些?

抗生素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某一代谢环节,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致死。主要的作用机制有:1.干扰细胞壁合成 2. 干扰细胞膜功能 3. 干扰蛋白质合成 4. 干扰能量代谢 5. 干扰核酸代谢

74.微生物转化有何特点?

答: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使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化合物过程。具有三个特点:1. 反应专一性 2. 区域专一性 3.立体专一性

75.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竞争性抑制病原细菌,维持、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2. 可产生多种酶类,并提高消化酶活性。3. 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4. 诱导细胞因子产生、活化全身的免疫防御系统。

76.体外抗菌实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 试验菌 2.培养基 3.抗菌药物 4. 对照实验

77.口服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项目有哪些?

答:1.细菌总数测定 2.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测定 3. 病原菌检验 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梭菌 4. 活螨检验

78.药物变质如何判断?

答:根据下列情况课判断药物是否发生变质:1.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2.微生物已死亡,但其毒性代谢产物仍然存在 3.产品发生可被察觉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4.微生物总数超过规定的数量 5.无菌制剂中有微生物的存在。

判断题

79. 放线菌含有菌丝和孢子,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错) 80. 气生菌丝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 (错)

81. 链霉素是由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产生的(对)

82. 放线菌的孢子具有强大的抵抗力。(错)

83. 菌丝为放线菌的繁殖形式之一。()

84. 衣氏放线菌感染的病变部位常形成瘘管,排出硫磺颗粒。(对)

85. 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都可以产生抗生素。(对)

86. 抗生素的MIC越小,则作用越强。(对)

87. 一种抗生素的MIC大于等于其MBC()

88. 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小,越有利于临床应用。(错)

89. 多粘菌素由细菌产生。(对)

90. 次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本身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对)

91. 细胞间抗药性的基因转移是细菌耐药性发生的主要生化机制。(错)

92. 青霉素酶可灭活青霉素。(对)

93. 链霉素的作用靶点是细菌核糖体的大亚基。(错)

94. 效价的大小反应了抗生素对生物所起作用的强弱。(对)

95. 谷氨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的第一个氨基酸。(对)

96. 性激素为甾体化合物。(对)

97. 药物中存在病原微生物视为药物变质。(对)

98. 杀菌实验常用MIC表示。(错)

99. 体外抗菌试验应设立严格的对照。(对)

100. 无菌检查是药物制剂中是否含有活的微生物的抑制方法。(对)

101.霉菌总数的测定使用虎红培养基。(对)

102. 所有的药物都不应该检出活螨。(对)



微生物复习资料及题库

相关推荐